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

中华烧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urns 중화소상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2587
  • 国内刊号: 50-112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31
  • 曾用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黄跃生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高压气体火焰烧伤42例

    作者:张明珠;董运凤;张莹;齐长春;常利民;李兴华;王建华;历虎

    高压乙炔或丙烷等(以下统称高压气体)的火焰具有高温、高压、冲击力强的特点,所致烧伤不同于普通火焰伤,严重者可造成多层组织间隙气肿、异物存留以及组织受损,成为一种复合损伤。1990年7月-2010年7月,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烧伤科收治高压气体火焰烧伤患者42例,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40例、女2例,年龄18 ~ 52岁。烧伤总面积0.5%~7.0% TBSA,均为深Ⅱ~Ⅲ度。创面分布:手及前臂27例、上臂及胸壁2例、会阴及腹部2例、大腿内侧7例、足及小腿4例。病损特点:身体均有1个创伤入口,无出口。创口多为圆形,直径1 ~4 cm。创周组织烧焦炭化,且因热气流冲击方向不同而形成大小及形状各异的烧伤创面;由创口至远烧伤深度逐渐变浅。合并不同层面的皮下和(或)深筋膜下气肿,范围可大于烧伤创面;有盲腔形成,其内壁布满黑色异物颗粒。盲腔所及之处合并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或坏死;由创口至远,盲腔周围组织损伤程度逐渐减轻,异物颗粒数量亦渐减少。

  • 两种抗生素联用对烧伤并发铜绿假单胞菌菌血症大鼠血液内毒素及γ干扰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顺宾;陈晓东;江琼;吴英钦;吴伯瑜

    体外实验表明,与使用单一抗生素比较,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后细菌释放的内毒素量更少[1]。本研究拟观察2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对细菌内毒素及γ干扰素释放水平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新思路。1材料与方法1.1 主要材料与动物来源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提供,阿米卡星注射液购自石家庄北方制药厂,头孢他啶购自英国葛兰素威康公司,γ干扰素试剂盒购自上海茂元科技有限公司,鲎试剂盒购自上海伊华临床医学科技公司。清洁级健康Wistar大鼠,体质量170~230 g,雌雄不限,购自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

  • 心理护理二联法对烧伤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

    作者:王红霞;鲁秀远;宋应红;章海春;程晨;王阳;刘柳

    烧伤作为一种突发性伤害,引起机体一系列应激反应。患者烧伤后的痛苦体验、瘢痕的痒痛及其引起的睡眠和功能障碍、治疗所需支付的费用、回归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等,均可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1]。因此,完整的烧伤治疗过程除创面修复和功能康复治疗外,必须包括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康复治疗。目前关于烧伤后有效心理干预措施尚在探讨之中,笔者在多年心理护理实践的基础上,对烧伤患者心理干预方法进行摸索,现介绍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及分组选择2006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省级三级甲等医院)烧伤科住院治疗的浅Ⅱ~Ⅲ度烧伤患者。其他纳入条件:非颜面部烧伤、烧伤总面积大于10% TBSA、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无意识障碍、无听力及语言障碍、无严重器质性病变者。

  • 植皮家兔经微针阵列给药技术给予神经生长因子透皮效果观察

    作者:陈海滨;吴志宏;张立超

    自体大张皮片移植是临床上修复皮肤缺损的重要手段,但植皮区遗留的感觉障碍不仅影响功能,还易导致二次损伤。临床研究表明,植皮区注射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可促进该区域感觉神经末梢再生,使移植皮片的感觉较早恢复[1]。但皮下注射法存在操作繁琐、需要多点注射以及组织中NGF分布不均等问题。微针阵列经皮给药技术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药物促透技术,通过刺透角质层形成大量阵列微孔,增加亲水性大分子药物的透皮效率,具有给药方便,无痛,药物分布均匀、平稳持久的特点[2]。笔者拟对该技术能否取代注射法用于移植皮片进行观察。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主要试剂及仪器来源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13只,购自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体质量2.5~3.0 kg。注射用NGF冻干粉[苏肽生,舒泰神(北京)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23],10 g/L卡波姆940水凝胶(第二军医大学药理学教研室),NGF的ELISA试剂盒、NGF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美国Chemicon公司)。微针治疗系统(Dermaroller(R),微针长度1 mm,阵列密度约每平方厘米30针,广东奇福微针滚轮有限公司,以下称为“微针滚轮”),Infinite M200型多功能酶标仪(瑞士Tecan 公司),LEICA CM 1900型冰冻切片机(德国Leica公司),Nikon 80i型显微成像系统(日本尼康公司),Canon IXUS9515 型数码照相机[佳能(中国)有限公司]。

  • 烧伤患者心理状态快速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作者:祝红娟;王淑君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变化,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心理状态在患者治疗和康复中的重要性已获得普遍认同[1]。国外已有专门针对烧伤患者的心理健康测评量表[2],但大都条目繁多,如烧伤特定健康量表(burn specific health scale,BSHS)共有369个条目,需要患者主动配合,但不同患者在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不能完全照搬应用。国内较多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 90,SCL90)、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等[3-4],但这些量表并非专门针对烧伤患者所设计,且未以烧伤患者为样本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故通过烧伤患者进行量表自我测评往往不切实际。可见建立一套快速评估烧伤患者心理状态的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 超声心动图在烧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崔艳华;张全斌;高瑞锋

    严重烧伤后受心脏结构和功能、血容量及血管张力的改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血流动力学会发生变化[1-3]。传统临床指标如尿量、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难以及时准确地反映机体缺血缺氧的真实情况[4]。脉搏轮廓心排血量、胸阻抗以及CO2部分重吸收等监测也不能全面反映心功能状态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金标准”肺动脉漂浮导管法(PAC)为有创性检测,存在一定并发症,临床应用也受到一定限制。超声心动图具有无创、连续、快速和同步的特点,可提供“全景式”血流动力学数据及变化趋势[5],愈来愈受到烧伤科医师的重视[6-8],本文对其近年来的应用作如下综述。

  • 创口治疗技术平台的建设及运作

    作者:胡大海;周琴;韩军涛

    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也使疾病谱发生了明显改变。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逐年增多,交通伤、工伤等意外伤害明显增加,与此相对应的,是临床各类伤口特别是复杂、难治性创面逐年递增。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考虑创面治疗中心的建设与运作[1]。1 平台建设的必要性据报道,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000万患者存在慢性创口类疾患,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这一数据仍在持续上升[2-3]。以美国为例,其医疗技术及医疗体系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200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638家医疗机构中压疮患者的发病率为13.7%,院内压疮患病率为6.1%[4]。

  • 烧伤创面治疗策略

    作者:吴军;谭江琳

    创面修复是烧伤治疗的根本问题,它贯穿于整个救治过程,是烧伤领域富挑战性、重要和基础的课题之一。每年我国烧伤发生率约占总人口的0.5% ~1.0%,即每年600万~1200万例,大面积烧伤的致残率达48%,其中青壮年致残率约为78.1%[1]。近年来,治疗手段的提高和高新生物技术的应用,使得烧伤临床治疗有了突破性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该学科的进步。但如何再进一步降低患者病死率和伤残率,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目前,烧伤创面修复的策略主要是皮肤移植、促进创面再生和减少愈后瘢痕形成,终实现挽救患者生命,改善其生理、心理障碍,使其回归社会。

  • 务实高效,群策群力,开创杂志工作新局面:2011年《中华烧伤杂志》工作会议纪实

    作者:罗勤;莫愚;王旭

    2011年6月11日,《中华烧伤杂志》工作会在太原市顺利召开,杂志第三届编委会成员包括顾问、编委、通讯编委、特约通讯员共120余人参会,编辑部王旭主任主持会议。首先黄跃生主编汇报了《中华烧伤杂志》近期工作总况。在过去一年里杂志以进一步促进学科发展为工作重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摆脱“埋头出刊”的思维定势,力图求新求变:(1)组织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中国科协第218次青年科学家论坛、金赛烧伤外科医师科研基金评审会等5场主要学术活动;(2)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讨论并出台“关于生长激素在烧伤临床应用的共识”,“莫匹罗星软膏预防和治疗创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使用建议”等多项临床诊治标准;(3)加快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于纸版杂志出刊的同时,在杂志网站上同时公布电子版全文;(4)跟踪学科发展新动向,注重读者需求,开设《重点号进展链接》、《创面治疗中心建设》、《疑难病例析评》等新栏目;(5)利用编辑部的影响力优势,与企业合作开展学术巡讲活动,组织全国性视频授课讲解科研基金申请书的撰写技巧。

  • 第一届中欧创面修复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作者:谢挺

    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组织修复专业学组、欧洲创面技术学会共同主办,上海市烧伤研究所、国家干细胞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协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承办的第一届中欧创面修复学术会议于2011年4月9-11日在上海成功召开。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丹麦、美国、印度、日本、新加坡、中国的逾200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围绕“创面修复的转化医学实践”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大会特邀专家就国内外创面修复领域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实践的新进展作精彩学术报告:(1)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王正国院士概述了“组织损伤与修复”领域的新进展,对组织工程、汗腺再生、生长因子及相关介质、促愈方案等热点研究内容进行了精彩点评。(2)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付小兵院士向大会介绍了中国慢性难愈合创面流行病学的新研究成果,系统分析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 2011年第八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成功召开

    作者:莫愚;罗勤;王旭

    2011年6月10-14日,由《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以下简称“烧伤分会”)共同主办,太钢总医院(山西省烧伤救治中心)承办的第八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在太原市顺利召开。太钢总医院副院长兼山西省烧伤救治中心主任雷晋教授主持开幕式,太钢集团总公司侯进平副总经理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辞,杂志总编辑、烧伤分会主任委员黄跃生教授致开幕词,杂志总顾问、年逾九十的盛志勇院士发表讲话。盛院士强调了本届学术专题设置的重要性,肯定了烧伤专业从“临床到基础研究到临床(B-B-B)”转化的意义所在,预祝本届研讨会获得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成果。杂志总顾问肖光夏教授,名誉总编辑汪仕良教授,副总编辑、烧伤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柴家科教授,山西省卫生厅王峻副厅长,太原市卫生局李文学局长,太钢总医院南培宏院长,编辑部王旭主任出席开幕式并就座主席台。来自全国各地近4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论文数量、质量及参会人数均创新高。

  • 网状皮制作技术的改进

    作者:张军;王凌峰;侯智慧;蔡金东;闫增强

    轧皮机配合Meshgraft Ⅱ载片[捷迈(上海)医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载片”]制作的网状皮网格均匀、比例准确,与创面组织贴附良好,成活率高。其不足为使用同一块载片轧制第2块皮片时,网状皮网眼将成倍增大,不利于术后皮片扩展。笔者在多次手术实践中摸索出一种方法,可增加载片的使用次数,现作一介绍。1方法(1)Ⅰ期使用。载片的首次应用与常规应用方法一致(图1a);第2次使用时,载片与槽沿平行但勿接触,间隔距离应小于辊轴、齿轮间距的整数倍,即不让辊轴及齿轮重复上次载片的压痕,这样制成的网状皮扩展比例和质量与首次相同(图1b)。若能避开前2次的压痕,还可使用第3次。(2)Ⅱ期使用。此时可见载片的凹槽被压浅,在载片下衬垫1层纱布,将载片与辊轴之间的直角调整为锐角[(85±3)o],同时减少载片上斜纹与辊轴的夹角(注意倾斜的方向,图1c),轧制而成的网状皮网格均匀,扩展比例接近首次。

  • 罂粟碱在21例阴茎皮肤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林翔;黄国宝;张磊;吴秋合;周玲;张科验

    1 临床资料2005年1月-2010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收治21例阴茎皮肤组织缺损患者,年龄13 ~52岁。致伤原因:火焰烧伤及热液烫伤共12例、硫酸烧伤4例、高压电烧伤3例、包皮环切致阴茎皮肤广泛坏死缺损2例。缺损面积为5 cm×3 cm~10 cm×7 cm。损伤程度:阴茎全周皮肤坏死9例、部分皮肤坏死12例,其中龟头皮肤缺损5例。烧伤创面深度为Ⅲ~Ⅳ度。创面情况:肉芽创面12例、新鲜创面9例。2治疗方法(1)术前准备: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局部清创换药,以使创面脓性渗出减少、坏死组织脱净、肉芽新鲜、创面周围组织水肿消退;相对清洁创面用碘伏消毒换药。(2)罂粟碱(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PH100202)注射:患者仰卧,阴茎根部消毒,使用携带4号针头的5 mL注射器,于阴茎一侧近耻骨处中段背部垂直进针至海绵体内,缓慢推注药液,棉球按压穿刺点止血并轻轻按摩30 s使药物弥散。

  • 聚乳酸-羟基乙酸编织网/胶原-壳聚糖多孔支架促血管化研究

    作者:王新刚;韩春茂;有传刚;郑玉蓉;李齐寅;张莉萍

    目的 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 PLGA)编织网/胶原-壳聚糖多孔支架(PCCS)对血管化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机制。 方法 (1)采用冷冻-冻干法制备PCCS和胶原-壳聚糖支架(CCS),对比观察PCCS、PLGA编织网及CCS的微观形态及吸水能力。(2)取PCCS与CCS样本,分别植入24只SD大鼠脊柱两侧皮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成3批,于术后1、2、4周分批处死大鼠,采集埋植部位皮肤标本,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其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表达水平。对数据进行t检验。 结果 (1)PLGA编织网与胶原-壳聚糖海绵紧密结合,形成的PCCS具有与CCS相类似的三维多孔结构。(2)PCCS的吸水率为( 506±15)%,显著高于PLGA编织网的(195±15)%,明显低于CCS的(627 ±21)%,t值分别为11.9、3.8,P<0.05或P<0.001。(3)CCS 4周左右完成支架全层的组织长入,PCCS仅用2周完成这一过程且形成的新生胶原更加丰富、分布均匀。(4)随着埋植时间的延长,2种支架的血管逐渐由支架周围向支架内部长入。术后1、2、4周,PCCS中血管计数依次为(10.7±3.2)、(18.6±2.1)、(30.3±4.5)条/mm2,明显高于CCS的(5.4±0.9)、(10.8±4.2)、(23.6±1.7)条/mm2,t值分别为4.6、4.4和4.5,P值均小于0.01。(5)术后各时相点PCCS中α-SMA与VEGF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CCS(t值分别为1.26、1.63、2.17与5.52、2.07、1.78,P值均小于0.01)。 结论 PCCS能够快速诱导血管长入并促进血管成熟,其中支架的机械支撑作用与三维多孔结构具有重要协同作用。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不当二例

    作者:李宗瑜;牟斌;李宜姝;苏海涛;王成刚;朱应来

    例1 男,25岁,2010年3月21日被10 kV高压电致四肢、躯干烧伤后6h急诊入院。患者意识清晰,体温37.2℃,心率92次/min、伴有早搏,血压163/88 mm Hg(1 mm Hg=0.133 kPa),呼吸22次/min、双肺呼吸音正常。双上肢、双足、右大腿前上1/3为电接触烧伤创面,左手毁损严重,左腕部为环状焦痂,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左前臂尺、桡动脉阻塞。其余致伤部位为火焰烧伤创面。右大腿前侧肌群肌力Ⅱ级。白细胞计数30.5×109/L,Hb 193 g/L,血红蛋白尿,心肌酶谱超高,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伴偶发室性早搏。肌电图示右股神经传导速度较对侧减慢12%,右股内肌插入电位延长,正锐波(++),纤颤电位(+),轻收缩时限延长8%,重收缩波幅2.5 mV,混合相。诊断:(1)四肢电烧伤,面积为8% TBSA,Ⅲ~Ⅳ度;(2)躯干、右大腿火焰烧伤,面积为2% TBSA,Ⅱ~Ⅲ度;(3)右大腿股神经电损伤。

  • 聚乙烯醇/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支架构建及降解行为研究

    作者:牛震海;金正花;吴巍巍;关宏宇;石凯;赵景春;刘继强;于家傲

    目的 制备能够模拟皮肤ECM生理结构的聚乙烯醇(PVA)/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支架,并研究其体内外降解行为。 方法 (1)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构建PVA纳米纤维支架和PVA/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支架,采用戊二醛蒸气法对2种支架样本分别进行交联,于扫描电镜下观察2种支架的形貌。(2)体外降解实验:分别裁取2种支架样本(2 cm ×2 cm)置于PBS中,37.0℃水浴温育3、7、14 d取出,干燥,真空条件下喷金后于扫描电镜下观察支架形貌变化。(3)体内降解实验:将48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一为PVA组,大鼠脊柱两侧对称区域(4处)皮下埋植PVA纳米纤维支架;另一为PVA/壳聚糖组,大鼠脊柱两侧对称区域(4处)皮下埋植PVA/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支架。每组24只大鼠。术后3、7、14、28 d,分别取各组6只大鼠埋植样本,HE染色行组织形态学观察。 结果 (1)交联后PVA纳米纤维支架和PVA/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支架的纤维表面光滑,纤维直径分布均匀(200 ~300 nm),具有较高的孔隙率。(2)体外降解实验结果显示:温育3、7、14 d,PVA纳米纤维支架的纤维分别呈现溶胀、溶解、融合的形貌变化;而PVA/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支架的纤维则分别呈现溶胀、溶解断裂、消失的形貌变化。(3)体内降解实验结果显示:术后3、7、14、28 d,2组纤维支架结构均分别呈现松散、边界不清、大部分被降解及终消失的形貌学变化。 结论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可成功制备PVA/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支架,交联后的该支架具有与组织重构相适宜的降解行为。

  •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小鼠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效果及机制

    作者:刘洋;胡大海;董茂龙;王耘川;刘佳琦;白丽;白晓智

    目的 观察VSD对感染创面中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雄性C57BL/6小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无菌条件下切除各小鼠背部1 cm×1 cm的全层皮肤,将细菌荧光素酶目的基因luxCDABE标记的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菌株PAO1 -lux涂抹于创面,包扎创面24 h,制成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模型。治疗组小鼠创面行VSD治疗(负压为-16.625 kPa),对照组创面常规换药。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4 h时,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2组小鼠创面PAO1-lux荧光强度,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检测创面血流量,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创缘组织IL-1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表达水平。观察治疗24 h时2组小鼠创缘组织病理学特点。对实验数据行t检验。 结果(1)治疗前,治疗组小鼠创面PAO1 -lux荧光强度与对照组相近(t=0.03,P=0.98);治疗24 h时,治疗组的荧光强度为(2.69±0.75)光子·秒-1·厘米-2·单位角度-1(photons· s-1- cm-2·sr-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8±0.96)photons·s-1·cm-2·sr-1,t =3.54,P=0.02。(2)治疗前,治疗组小鼠创面血流量与对照组相似(t =0.50,P=0.64);治疗24 h时,治疗组创面血流量为(96±9)灌注单位,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11)灌注单位,t=3.13,P=0.04。(3)治疗前,2组小鼠创缘皮肤组织中IL-1β、VEGF mRNA表达水平接近(t=0.19,P=0.86;t=0.07,P=0.95);治疗24h时,治疗组IL-1β、VEGF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4.72±0.37、2.68±0.3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4±0.50、1.22±0.13,t值分别为6.90、6.12,P值均为0.00。(4)治疗24 h时,治疗组创缘皮肤组织内炎性细胞浸润数量较对照组增加约77%。 结论 与常规换药相比,VSD治疗在小鼠全层皮肤缺损早期即能明显降低创面铜绿假单胞菌含量。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创面局部血流量、提高创面组织炎性细胞数量、促进IL-1β和VEGF的mRNA表达有关。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手部热压伤疗效评价

    作者:赵耀华;魏莹;邓海涛;徐丽红;夏成德;黄伟琪;苏卫国

    手部热压伤是热力和机械力共同作用于组织的复合性损伤,治疗中常采用腹部带蒂皮瓣,虽实用但疗程偏长且须多次手术。笔者试用VSD技术治疗手部Ⅳ度热压伤创面,实践证明有一定适应证,简单有效,易于被患者接受。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入选和排除标准(1)入选标准:年龄18~65岁的住院患者,均为手部热压伤;烧伤后24 h内入院;总面积0.5%~3.0% TBSA;创面深度至少由1名主治医师和1名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共同判断为Ⅳ度烧伤[1],手部指伸肌腱Ⅰ、Ⅱ、Ⅲ区或手部指伸肌腱和指屈肌腱Ⅰ、Ⅱ、Ⅲ区[2]同时受损;既往无糖尿病(空腹血糖值小于8.0 mmol/L),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总胆红素与肌酐水平分别在正常值上限2倍以内),无代谢性疾病、血液病、严重低蛋白血症等特殊疾病患者。(2)排除标准:全身应用生长激素或局部应用生长因子者。

  • 颈肩峰扩张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

    作者:胡春梅;李养群;唐勇;杨喆;赵穆欣;陈文;陈威威;刘媛媛;马宁

    目前修复颈部瘢痕及瘢痕挛缩的方法很多[14]。皮肤色泽及质地的近似性及供区继发畸形的严重程度,仍是选择移植组织困难的问题。2008-2010年,笔者单位应用颈肩峰扩张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男3例、女5例,年龄16 ~30(25±3)岁,均为烧伤创面愈合后出现颈部瘢痕挛缩。患者中颈部增生性挛缩瘢痕5例,萎缩性挛缩瘢痕3例;颌颈粘连5例,下唇颌颈粘连3例。患者颈部后仰及旋转均明显受限。1.2治疗方法1.2.1扩张器的埋置患者取平卧位,行局部浸润麻醉,于肩前部作长7 cm的手术切口。由深筋膜浅层向颈肩部分离,形成肩部囊腔,前界为锁骨、后界为肩胛冈、外界为肩峰。止血后根据预计切除瘢痕组织面积及挛缩程度,置入1个或2个容量为600或800 mL的长方形皮肤扩张器,内置注射壶。置管引流,逐层缝合伤口,经注射壶注入无菌生理盐水50 mL,常规包扎。术后14 d拆线,开始向扩张器中注水,每周2次,每次约50 mL,注水时间为45 ~ 130(85±10)d。获得满意扩张容量后静置扩张7~10 d。

  • 胸部双叶皮瓣修复颈部严重瘢痕挛缩21例

    作者:陶宏军;刘华;汪洋

    颈部瘢痕挛缩严重影响患者外貌及功能,同时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和精神压力;在修复颈部瘢痕时往往会造成新的继发性创伤,使供区形成瘢痕或形态功能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因此在探讨颈部瘢痕佳修复方式的同时,尽量避免或减少对供区形态功能的影响同样重要。2003 -2010年,笔者应用胸部双叶皮瓣治疗颈部严重瘢痕挛缩患者2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烧伤后颈部瘢痕挛缩患者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2~46岁。按照颈部瘢痕挛缩分度标准[1]划分为:Ⅱ度9例、Ⅲ度7例、Ⅳ度5例。

  • 游离第2足趾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2例

    作者:赵风景;张兴群;姚建民;马亮;张龙春;陈莹;杨伟渊

    1 临床资料2008年1月-2010年2月,笔者单位共收治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19~45岁,平均28.3岁。致伤原因:碾轧伤7例、电锯伤2例、撕脱伤2例、热压伤1例。累及手指:示指3例、中指6例、环指1例、小指2例。手指缺损部位:指腹4例、指背2例、指甲1例、远节套状撕脱2例、末节局部1例、末节整体2例。缺损面积:3.75~10.00 cm2。损伤深度:肌腱和(或)指骨外露。2 手术方法手指指腹、指背、指甲、远节套状撕脱、末节局部、末节整体缺损分别采用吻合血管的第2足趾趾腹皮瓣、趾背皮瓣、趾甲瓣、带趾甲趾腹皮瓣、胫侧复合组织瓣、远节复合组织瓣修复。其中急诊修复8例、亚急诊修复3例、择期修复1例。(1)受区准备:患指彻底清创,修剪挫伤皮缘约2 mm,指骨骨折、肌腱断裂者分别予以复位内固定并缝合,解剖出待吻合浅静脉、指固有动脉及神经标记备用。

  • 治疗多发难治性压疮12例

    作者:梁尊鸿;潘云川;徐家钦;王君

    1 临床资料2005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单位救治12例多发难治性压疮患者,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22~56岁。患者中外伤性截瘫9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2例、脊髓肿瘤术后1例,其中合并低蛋白血症9例、贫血7例、发热4例。致伤部位:骶部并双坐骨结节压疮3例,骶部并单侧坐骨结节压疮3例,骶部并单股骨大粗隆压疮2例,骶部并双股骨大粗隆压疮2例,骶部并双髂前上棘、双侧足踝部压疮2例;其中Ⅲ度压疮19处、Ⅳ度压疮14处。压疮形成时间为7个月~18年。2 治疗方法2.1全身治疗营养支持以口服肠内营养素为主;对进食困难者给予静脉营养,输入人血白蛋白及红细胞悬液纠正低蛋白血症及贫血。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控制血压、血糖;应用抗生素抗感染,并根据创面分泌物培养结果作相应调整。

  • 体外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分化及其信号通路研究

    作者:杨建民;郝文杰;梁玉儒;王更银;李俊峡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向汗腺细胞(SGC)分化的能力以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1)体外分离培养UCMSC和SGC,通过检测CD14、CD29、CD34、CD44、CD45、CD105、细胞角蛋白7(CK7)、CK19、癌胚抗原(CEA)表达情况鉴定UCMSC,检测CK19、CEA表达情况鉴定SGC。(2)制作热损伤SGC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铺于Transwell培养板下层的UCMSC分为4组,均用汗腺培养液培养:对照组,培养液中不添加刺激因素;热损伤组,将热损伤SGC(每孔1×104个)接种于Transwell培养板小室与UCMSC间接共培养;热损伤+ EGF组,在热损伤组处理条件基础上,培养液中添加50 ng/mL EGF;热损伤+PD98059组,在热损伤组处理条件基础上,培养液中添加10 nmol/mL ERK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1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UCMSC中CK7、CK19表达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K19、CEA表达情况并计算CEA表达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ERK (pERK)表达水平。对数据行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1) UCMSC高表达CD29、CD44、CD105,少量表达或不表达CD14、CD34、CD45、CK7、CK19、CEA;SGC中CEA和CK19均呈阳性表达,证实获得的2种细胞均为纯化细胞。(2)诱导培养1周后,热损伤组与热损伤+ EGF组UCMSC中CK7、CK19、CEA阳性表达率及pERK表达水平分别为(6.4±0.7)%、(5.7±0.3)%、(7.4±1.0)%、0.790±0.049与(14.3±1.0)%、(12.6±1.1)%、(17.6±2.3)%、1.200±0.03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1.5)%、(2.2±0.7)%、(3.3±0.7)%、0.640±0.026,F值分别为78.49、139.36、87.13、191.74,P值均小于0.01;热损伤+EGF组UCMSC 各指标水平显著高于热损伤组(F值为50.14~145.47,P值均小于0.01);热损伤+PD98059组与对照组UCMSC各指标水平相近(F值为0.00~0.13,P值均大于0.05)。 结论 UCMSC在热损伤SGC的微环境中能够分化为SGC,ERK通路参与了UCMSC向汗腺细胞分化的过程。

  •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1及其介导的活性氧在创伤修复细胞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石有振;方勇;姚敏

    活性氧是一类含有未配对电子的氧原子或氧原子团,主要由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和羟自由基等组成,具有信号转导、免疫调节和激素合成等生物学功能。活性氧被认为是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信号级联反应的第二信使,参与基因表达、细胞生长和细胞凋亡等生物学效应的信号转导。信号级联反应过程中的活性氧大多来源于质膜氧化酶,主要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NADPH)氧化酶(Nox)。Nox1是Nox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其产生的活性氧作为信号分子,在创面修复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Nox1及其介导的活性氧在表皮细胞、Fb和内皮细胞等创伤修复细胞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应用生物膜修复患者小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

    作者:李虹;钟宇;陈大夫;罗鹏;张定敏

    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是目前烧伤治疗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临床上面部、颈部、胸部、双手等部位烧伤后,若处理不当常导致瘢痕增生或瘢痕挛缩,出现功能障碍。过去观点认为,应尽可能为创面提供一个干燥环境,减少感染机会,以利于创面愈合。但近年研究表明,在湿润环境中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加快[1]。笔者单位采用无菌生物膜[商品名为得膜健,国食药监械(准)字2009第3640426号,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包扎修复50例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丝素蛋白研究进展

    作者:胡烨婷;王新刚;俞晓波;韩春茂

    组织工程支架作为ECM的人工模拟物,其设计原则之一是尽可能地模拟天然ECM的精细结构及成分[1]。因此,支架的构建材料及制备方法的选择显得尤其重要。目前,可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构建的材料主要包括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材料和天然来源的生物大分子蛋白。前者尽管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控的降解速率和优良的机械性能,但往往缺乏生物模拟信号和细胞亲和性;天然来源的生物材料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亲水性,是构建组织工程支架的理想材料之一。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是一种较佳的天然生物材料,安全无毒、无刺激性,且具有独特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不但可以单独用于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还可与其他生物材料联用构建各种支架,广泛应用于皮肤、神经、血管、骨及软骨组织工程领域。本文就SF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激光多普勒技术在烧伤创面深度及愈合时间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孙薇;罗高兴;吴军

    烧伤是一种常见创伤,其根本问题是创面问题。尽快重建和恢复皮肤屏障是烧伤治疗的终目标,而创面深度是决定烧伤创面治疗措施、影响创面修复过程及结果的主要因素。只有在准确判定烧伤创面深度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合理的治疗措施与方案,从而达到尽早修复创面的目的。目前,临床上仍以烧伤创面外观、色泽、痛感、温度等作为依据,凭经验判断创面深度,缺乏客观性与一致性。有统计资料表明,凭经验判定烧伤创面深度的准确性仅为50%~70%[1]。所以,寻找一种精确、客观的创面深度评价方法是烧伤外科发展的必然要求,激光多普勒技术被认为是其中有前途、有价值的方法之一。

  • 葡萄球菌感染与治疗策略

    作者:杨帆

    葡萄球菌是临床常见病原菌,可引起皮肤软组织、血液、心内膜、肺部、骨髓等各类感染。近年来,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 MRS)的广泛传播给治疗带来严峻挑战,而利奈唑胺、达托霉素、替加环素和特拉万星等药物的上市,给临床医师带来更多选择。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于2011年1月首次发布了基于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制订的MRS感染治疗指南[1],推荐治疗方案并对抗革兰阳性菌药物进行评价。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在此对葡萄球菌相关问题及治疗策略作一概述。1葡萄球菌的微生物学葡萄球菌属于微球菌科,目前已发现40余个种或亚种,其中在人体寄殖并致病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路登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等10余种。

  • 小儿烧伤后川崎病的诊治

    作者:冯杰;李伟人;王伟

    1病历摘要患儿男,5岁,因左小腿热油烫伤后8d、发热伴皮疹6d、腹胀5d入治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儿科,高体温达40℃。患儿伤后无咳嗽、咳痰、抽搐、昏迷、关节疼痛、呕吐、腹泻等症状。人院前曾使用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治疗6d,发热仍持续,腹胀加重,皮疹稍减轻。个人史、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入院体检:体温38.5℃,心率112次/min,呼吸26次/min,体质量20.0 kg。急性病容,意识清楚,精神状态差。全身皮肤散在分布有鲜红色丘疹,无破溃或水疱。颈部右侧扪及数枚“花生”至“蚕豆”大小淋巴结,表面皮肤颜色正常,无压痛或波动感。

  • 浅谈如何开展烧伤临床科研工作

    作者:郇京宁

    对大多数烧伤科医师而言,临床科研是一个令人又爱又恨的工作。爱它,是因为当一项科研工作完成时,能给我们带来荣誉和愉快,终使患者受益;恨它,是因为我们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之余,常常不得不为完成科研指标而伏案疾首写标书、没日没夜做实验、诚惶诚恐写论文,后等来的却是退稿信。无论爱与恨,临床科研已成为大多数烧伤科医师日常工作中难以割舍的部分。在此,笔者通过对烧伤界某些科研实例的学习,谈谈关于开展临床科研工作的点滴体会。1 开展临床科研工作的重要性随着医学模式由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临床科学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

  • 负压技术用于伤口治疗的现状

    作者:周业平

    近十几年来,负压技术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共同推动下得到迅速发展,虽然对烧(创)伤等急慢性伤口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中也表现出一些不足。为进一步了解并更好地开展相关治疗工作,本文对这项技术作一简要回顾与展望。1 负压伤口治疗技术的发展过程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应用负压技术治疗难愈性伤口的文献报道。1985年,美国医师Chariker和Jeter用纱布包裹引流管置入伤口内,盖上透明密封贴膜并将引流管连接到负压泵治疗肠瘘患者,取得较好疗效。这种治疗方式与近年来国内开展的套装治疗方式相似。1986年,俄国医师Kostiuchenok 等和Davydov等应用外科清创结合负压吸引治疗感染创面,研究表明创面细菌负荷降低,创面愈合明显加速。

中华烧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