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

中华烧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urns 중화소상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2587
  • 国内刊号: 50-112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31
  • 曾用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黄跃生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大面积侵袭感染组织切除对烧伤创面脓毒症患者静息能量消耗的影响

    作者:柴家科;盛志勇;高建川;杨红明;许明火;李利根;贾晓明;刁力;常东;郭振荣

    目的观察大面积侵袭感染组织切除对烧伤创面脓毒症患者高代谢的影响。方法对连续救治的8例烧伤创面脓毒症患者,分别于大面积侵袭感染组织切除前,手术后和病情稳定时,对静息能量消耗( 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 REE )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LPS)进行监测。结果侵袭感染组织切除后REE水平[(307.7±31.3)kJ·h-1·(m2)-1]较手术前[(365.6±18.9)kJ·h-1·(m2)-1]显著降低(P<0.01),病情平稳时REE值[(258.9±12.6)kJ·h-1·(m2)-1]较手术后明显下降(P<0.01);侵袭性感染组织切除后IL-6、IL-8、TNFα、LPS含量较手术前降低显著(P<0.05),病情平稳时下降更明显(P<0.001),REE与IL-6、IL-8、TNFα、LPS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大面积侵袭感染组织切除后可减轻炎症介质的过度释放,有助于控制或减轻烧伤创面脓毒症患者高代谢反应。

  • 生物氧耗量测定诊断高压电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伟萍;朱志祥;许晓光;刘天一

    目的探讨用生物氧耗量测定法鉴别高压电损伤实验中肌肉组织的变性或坏死程度。方法采用本实验室设计的高压电损伤动物模型,于伤后2、8、14、24、48 h与5 d分别在兔伤肢的5个区切取12 mm×10 mm×1 mm的肌肉组织,行组织氧耗量测定100 s,同一部位取材行组织学检查作标准。结果共检测标本182块,20个标本氧耗在8.7kPa/100s(43.5%)以下,光镜下表现为坏死,157个标本氧耗在16.9~8.78kPa/100 s(84%~44%)之间,组织学表现为坏死、不同程度的变性和正常共存,5个标本氧耗在17kPa/100 s(85%)以上,组织学表现为基本正常。结论组织氧耗越低,其变性坏死程度越高,氧耗法在电损伤肌肉组织损伤程度鉴别上,方便、迅速和准确,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烧伤创面合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玲;张科验;孙堂卿;张磊;张建平

    目的通过对62例患者浅度烧伤创面的观察,分析单纯疱疹病毒(HSV-Ⅰ)的感染特点,并提出治疗方案。方法采用细菌培养、PCR病毒检测和免疫组化染色、病理切片等方法对7例患者进行检测,排除其他原因并确诊。同时对62个病例的临床表现、发病过程及病理特点进行记录和总结。结果烧伤创面被瘤状物覆盖,外观呈菜花状。被检测的7例患者中,有5例HSV-Ⅰ阳性。显微镜下表皮细胞呈气球状及网状变性,气球状细胞内可见包涵体。后期表皮棘细胞层明显增生呈假乳头状瘤样,基底细胞液化明显。患者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反应较轻,外用新霉素加无环鸟苷湿敷效果较好。结论烧伤创面被HSV-Ⅰ感染后临床症状典型,结合PCR病毒检测及免疫组化染色可明确诊断。非手术保守治疗可以治愈。

  • 严重烧伤患者早期短程应用高效抗生素的研究

    作者:宗光全;张茂红;章冠东;杜庆安

    目的探讨早期短程应用高效抗生素对严重烧伤后患者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烧伤患者35例,烧伤面积50%~95%。根据高效抗生素使用时机分为早防组(20例,伤后6 h内开始)和迟防组(15例,伤后48 h开始)。动态检测血浆内毒素( lipopolysaccharide, LPS ) 、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严密观察脓毒症各项指标。结果大面积烧伤后血LPS、TNFα和IL-8明显升高,于伤后3~5 d达高峰,但早防组明显低于迟防组(P<0.05~0.001)。伤后2周内脓毒症、内脏并发症的发生率,早防组明显低于迟防组(P<0.05);伤后4~7 d痂下组织菌量,早防组明显低于迟防组(P<0.01)。结论严重烧伤早期短程使用高效抗生素,能有效预防烧伤后感染,并可降低内脏并发症的发生。

  • 在胶原海绵膜上构建人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复合移植物的实验研究

    作者:汪滋民;焦向阳;邢新;季正伦

    目的将原代培养的人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接种到一种新的载体-胶原海绵膜上,构建新的复合皮肤替代物。方法来源于人包皮的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别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经消化后接种在胶原海绵膜上(1×105/cm2),培养3 d后接种表皮细胞(2 × 105/cm2),构建复合皮肤替代物,移植到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处,以无细胞接种的胶原海绵膜作为对照。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测量剩余创面面积,第7、14、21、28和35天取材活检并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观察。结果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可以胶原海绵为载体在体外继续培养,移植到创面后,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继续增殖分化,复合皮片可获得良好的贴附。新生的皮肤瘢痕增生小,形态满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已有完整的基底膜生成。创面愈合的速度和质量均优于无细胞接种的胶原海绵膜。结论胶原海绵构建的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复合移植物,可作为新型复合皮肤替代物修复全层皮肤缺损。

  • 42年严重烧伤全身性感染的防治经验

    作者:彭毅志;肖光夏

    目的通过对严重烧伤(>50%TBSA)全身性感染患者329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进一步提高严重烧伤感染的救治水平。方法利用1958年至2000年8月我所共收治烧伤面积>50%TBSA患者1 127例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时期严重烧伤后全身性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降低的主要原因。结果本组1 127例烧伤患者中,发生全身性感染共329例,总发生率29.4%,第二阶段感染发生率为29.3%,显著低于第一阶段的48.5%(P<0.01~0.05);第三阶段(13.1%)与前两个阶段相比又显著下降(P<0.01~0.05)。总治愈率和不同烧伤面积治愈率均逐步提高,尤以烧伤面积>70%TBSA明显。结论防治严重烧伤全身性感染的主要经验是加强了早期处理,包括及时液体复苏、早期肠道喂养、有效抗生素的短程使用与早期切痂等。

    关键词: 脓毒症 烧伤 感染
  • 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TNFαmRNA原位表达与早期心肌损害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雯;刘友生;王水明;王晓东

    目的观察TNFαmRNA及其蛋白在心肌细胞的原位表达,探讨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早期心肌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20%TBSA Ⅲ度烧伤复合内毒素血症多脏器损害模型,时相点设为伤后0.5、1、3、6、12、24和48 h。将1 78只大鼠随机分为烧伤复合内毒素注射组(烧注组)、单纯烧伤(单烧组)、单纯内毒素注射组(单注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光、电镜观察,ELISA及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染色,等观察大鼠心肌形态功能变化、血清TNFα含量变化、TNFαmRNA及其蛋白在心肌细胞的定位及分布。结果烧注组致伤早期心肌出现一系列损害性改变,如波浪变性、收缩带形成、肌纤维断裂和灶性胞浆内溶解等。左室收缩压(LVSP)及室内压大变化速率(±dp/dtmax)显著下降(P<0.01)。血清TNFα水平于1 h明显升高(P<0.01),3~6h达高峰。TNFαmRNA主要定位于心肌细胞和部分炎细胞。而单因素组病变程度轻,心肌损害不明显,血清TNFα峰值滞后以及心肌组织TNFα mRNA表达相对较弱。结论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状态下,心肌本身可表达TNFαmRNA及其蛋白,并可能作为机体TNFα产生来源之一,参与早期心肌结构与功能损害的发生发展。

  • BPI作为内毒素自然抑制物的作用研究

    作者:周红;郑江;袁建成;周立新;秦孝建;肖光夏

    目的确认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 bactericidal/permeability increasing protin, BPI)作为机体的自然防御武器在人中性粒细胞中的存在状态。方法检测猪源BPI与内毒素( lipopolysaccharide, LPS)的结合能力及其对LPS诱导的肝库普弗细胞分泌TNFα的抑制作用,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LPS刺激后PMNL中BPI的表达情况。结果猪源BPI与内毒素结合能力随着BPI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抑制LPS诱导肝库普弗细胞分泌TNFα的作用呈剂量效应依赖关系。在LPS刺激30 min内,BPI在PMNL表面的表达即明显增加,但并未立即释放人血。结论 BPI具有强大的中和内毒素能力,在G-杆菌感染情况下补充外源BPI可能是有益的

  • 戊二醛异体真皮与自体薄断层皮复合移植

    作者:冯祥生;谭家驹;杜永军;阮树斌;李庆生;杜学亮;徐国建

    临床资料选择切痂后深筋膜创面或瘢痕切除后创面,1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8~50岁,复合移植术后随访1年。

  • 烧伤创面应用红树烧伤液、磺胺嘧啶银和湿润烧伤膏的效果评价

    作者:陈劲松;张宗仁;陈建设;周经武;孙兰庆

    海南岛系热带地区,气温高、湿度大,烧伤创面容易发生侵袭性感染,在如何选用创面外用药物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本实验随机选择了60例烧伤患者,在其创面分别应用红树烧伤液、磺胺嘧啶银和湿润烧伤膏,观察结果如下。

  • 烧伤感染患者应用舒普深14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旭盛;黄跃生;杨宗城;李江

    患者14例,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2~66岁,平均(29±17)岁。致伤原因:热油烫伤2例,沸水烫伤4例,热水泥烫伤1例,碱液烫伤1例,火焰烧伤5例,电击伤1例。烧伤面积:总面积≥50%2例,≤49%12例,平均(26±20)%TBSA,Ⅲ度面积0~45%,平均(11±16)%。

  • 小型皮瓣在手部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

    作者:赵耀华;查新建;吴兰草;娄季鹤;夏成德;吕涛;齐磊

    本组23人共35处创面,大面积4cm×4cm,小面积1.5cm×2cm,男16人,女7人,大年龄53岁,小3岁。电击伤15人,热压伤2人,热烧伤3人,氢氟酸烧伤2人,放射性烧伤1人。扩创后均有骨骼或肌腱等深层组织裸露,皮瓣应用情况见表1。

  •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致烧伤61例

    作者:郑力国;徐占民;唐冬寒;李继光

    资料取自1990年1月~1997年12月“沈大”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原始档案。本组共发生人员伤亡事件609起,涉及1 161人次,死亡376例。交通事故所致的损伤可分为由碰撞、挤压等机械因素引起的创伤,由事故造成起火引起的烧伤及复合伤等。本组发生烧伤61例,男45例,女16例,死亡14例,占23.0%。其中单纯烧伤49例,死亡10例,占20.4%;创伤合并烧伤(复合伤)12例,死亡4例,占33.3%。轻度烧伤22例,中度烧伤17例,重度烧伤22例。死亡的14例均为重度烧伤。

  • 小儿烧伤合并外科型猩红热36例

    作者:董刚;徐和甜;陈积民;于海军

    1990年以来,本院收治儿童烧伤561例,发生外科型猩红热36例(6.42%)。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6.3岁。全部为热液致热力伤,烧伤面积小2% TBSA,大32%TBSA。其中浅Ⅱ度烧伤17例,深Ⅱ度烧伤15例,Ⅲ度烧伤4例。伤后立即人院25例,在其它单位治疗后转来11例。创面呈炎性改变并有创缘炎13例,创面培养出溶血性链球菌27例,培养出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9例。全身出现典型猩红热疹26例,舌部诊型符合草莓舌9例,帕氏线阳性12例。

  • 休克期切痂植皮治疗特重度烧伤九例

    作者:刘晓虹;姜英令;薛宝升;唐明睿

    临床资料9例休克期切痂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3~48岁,烧伤总面积77%~99%,Ⅲ度面积60%~92%TBSA,就诊时间为伤后3 h以内,有6例合并吸人性损伤(表1)。

  • 抗生素诱导革兰阴性杆菌释放内毒素

    作者:徐能武

    感染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仍然是严重烧、创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据报道,某些敏感的抗生素虽能杀灭细菌,使血培养结果转阴,但临床病情却继续恶化,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死亡率并未明显降低[2]。专家认为,这种恶化的原因很可能是抗生素在杀灭细菌的同时,诱导其释放大量的内毒素( endotoxin, ED)进入血循环所致[3,4]。

  •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一个必须面对的严重问题

    作者:夏培元;肖光夏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与人类抗生素的应用几乎同时出现。20世纪40年代中期青霉素开始应用2年后,即发现对其耐药的细菌。随着抗生素在全球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突变发生率一直呈上升趋势[1],至今已发展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3]。

  • 烧伤治疗中抗生素应用的问题

    作者:许伟石

    烧伤病房是应用抗生素种类和总量多的病房之一,也是医院中细菌耐药性严重的地方。在抗生素选择性压力下,细菌对新抗生素耐药性产生早、发展快、耐药程度严重,烧伤病房呈现的细菌耐药模式,通常预示医院其他病房将出现的细菌耐药模式。烧伤病房严重的细菌耐药性迫使烧伤外科医师不断选用新抗生素,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等通常都是在烧伤病房首先使用。

  • 纤维蛋白凝胶细胞培养模型的建立

    作者:韩军涛;陈璧;汤朝武

    创伤后的组织修复过程,在早期可表现为伤口收缩、肉芽组织形成及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等,在后期则表现为瘢痕形成及其异常增生,这些现象均与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活动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在体外可控条件下对成纤维细胞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创伤愈合的现代概念[1,2]。细胞培养方法主要有单层培养和立体培养法,本实验旨在建立并探讨成纤维细胞的立体培养模式。

  • 烧伤患者葡萄球菌感染及其耐药性的调查研究

    作者:夏先考;谢小毛;杨翠云;罗志军;张承德

    20世纪80年代以前,引起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的细菌以铜绿假单孢菌为主,随着第三代头孢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葡萄球菌感染的趋势日渐增加[1]。而且引起感染的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性也不断增加,甚至有耐药株流行的趋势[2]。笔者对492例住院烧伤患者的葡萄球菌感染发生率及其耐药性进行了调查研究。

  • 《中华烧伤杂志》继续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作者:

    近日,中国科技信息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通知《中华烧伤杂志》继续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之一。除此之外,《中华烧伤杂志》还被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 IM)》、《Medline Med》、《化学文摘(CA)》以及《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中国生物文献光盘数据库(CB Medisc)、《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全文检索系统收录,并被确定为外科学类核心期刊。

  • 抗生素诱导革兰阴性杆菌释放内毒素的实验研究(一)

    作者:徐能武;袁建成;肖光夏;郑江;秦孝建

    目的研究抗生素诱导革兰阴性细菌释放内毒素的规律、特点和可能机制,为临床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目前临床上G-细菌感染中常见的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以及治疗中常用的4种代表性抗生素:亚胺培南(IMP)、头孢他啶(CTZ)、培福新(PFX)和丁胺卡那霉素(AMN)作为观察对象。4种抗生素以0.5、1、5和10MIC浓度分别作用于两种细菌后,观察各时相点细菌菌量、细菌形态学变化,检测培养液上清中游离内毒素水平。结果 IMP、CTZ、AMN和PFX四者间的杀菌曲线无明显差异,但能导致细菌产生不同的形态学改变。IMP导致细菌产生球状变,CTZ和PFX引起细菌丝状变,AMN则导致细菌菌体溶解。同等条件下不同种类抗生素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的能力为CTZ>PFX>IMP>AMN;不同抗生素浓度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的能力为0.5 MIC>1 MIC>5 MIC>10 MIC;不同抗生素作用时间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的水平为8 h>6 h>4h>2 h;不同菌种释放内毒素的能力为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结论 IMP、CTZ、AMN和PFX 4种抗生素作用于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后,均能诱导细菌释放不同水平的内毒素,这种释放与细菌形态学改变有关,亦受抗生素种类、浓度、作用时间以及不同菌种的影响。建议临床选用低诱导力的敏感抗生素(如IMP),减少细菌释放内毒素的可能性。

  • 烧伤病房细菌耐药性的分析

    作者:许小敏;张民权;廖萍华;Xu Xiaomin;Zhang Minquan;LIAO Pinghua

    目的分析笔者单位烧伤病房近4年来的细菌耐药性。方法从本院1996年~1999年烧伤患者血培养阳性及创面分离出的细菌,其中50株以上者5种,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以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公布的数值作为判断耐药标准。应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45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结果仅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有效,而仅多粘菌素-B对铜绿假单胞杆菌有效。45株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阳性者有38株,ESBLs的发生率为84.4%。结论笔者医院烧伤病房的细菌耐药率甚高,这可能是由于β-内酰胺酶的产生,特别是ESBLs发生率甚高所致,亚胺培南依然对ESBLs稳定,抗菌效能佳;但复合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作用已日趋减弱。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正逐年增高,可能是由于大量使用该药,引起菌株产生一种新的由质粒传递的金属β-内酰胺酶,细菌外膜蛋白产生减少与通透性的改变,从而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

  • 不同时期烧伤创面细菌生态学调查

    作者:王文奎;袁克俭;倪语星;孙珍;刘健;陈小琳

    目的分析笔者单位近年来烧伤创面细菌的流行趋势,探讨影响烧伤创面细菌生态学变化的因素。方法对1999年1月~2000年12月210例住院患者进行创面细菌生态学调查,与70年代初期,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所作调查进行比较。结果 1999年以来G+球菌(52.17%)较前三个时期均显著增加(P<0.01),而G-杆菌(46.48%)较前三个时期均显著减少(P<0.01)。铜绿假单胞菌较1970年1月~1971年12月和1993年2月~1994年12月显著下降(P<0.01),金黄色葡萄球菌较1985年1月~1986年12月和1993年1月~1994年12月显著上升(P<0.01),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85%左右,较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显著增加(P<0.01),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结论笔者单位近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上升趋势可能与自90年代中期开始将亚胺培南作为首选抗生素有关;万古霉素并不能减少MRSA在金葡菌中的比例。

  • 耐庆大霉素铜绿假单胞菌体外传代耐药水平变化

    作者:戴丽冰;马福广;彭燕豪;梁佩红;刘锡麟

    目的检测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体外传代过程中耐药水平是否发生改变。方法将26株耐庆大霉素(GM)铜绿假单胞菌(PA)株按低抑菌浓度MIC值分为高等水平(20株)及中等水平(6株)耐药组,进行体外传代(30代)培养,并分别对每株PA子1、10、20、30代进行MIC及低杀菌浓度(MBC)检测。结果通过对高水平耐GM组和中水平耐GM组各子代间MIC及MBC的均值进行多重比较,每组子代间的总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耐GM铜绿假单胞菌各子代间耐药水平无发生变化。当临床发现耐药水平不同的铜绿假单胞菌,可高度怀疑是来自不同的PA菌株。

  • 烧伤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DNA重复序列PCR研究

    作者:李洁;徐秀华;曾海涛

    目的研究烧伤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 -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分布及传播,探讨烧伤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监测及控制工作。方法采集烧伤患者的创面、鼻前庭,工作人员手、鼻前庭,陪护家属的手、鼻前庭及烧伤科病房各种环境表面共504份标本,从中分离到MRSA 58株,对苯唑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43株,并对所分离的MRSA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重复序列PCR检测。结果 53.7%(22/41)的患者创面分离出MRSA,其中5例鼻前庭分离出MRSA;19名工作人员中,3人手分离出MRSA,工作人员鼻前庭未分离到MRSA;43例患者陪护家属中有9人手上分离出MRSA,2人鼻前庭分离出MRSA;193份环境标本共分离MRSA 13株。通过MRSA细菌基因组DNA重复序列PCR分析,发现部分患者创面之间及创面与工作人员、陪护和环境之间存在MRSA同源株。结论 (1)MRSA在烧伤科分布广,其中不乏同源株;(2)基因组DNA重复序列PCR分析,显示烧伤病室存在两例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MRSA在烧伤病房的传染源为患者,传播途径与陪护及工作人员的手污染有关;(3)MRSA的广泛存在,携带率高,手与环境的污染,是MRSA爆发感染的潜在危险。

  • 小儿特重烧伤感染并发皮质盲一例

    作者:庞德云;金福儒;苏维军;郭丽双

    病例患儿男,7岁,密闭环境内烧伤后2 h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186次/min,呼吸32次/min,血压测不到。诊断:(1)烧伤总面积98%TBSA,Ⅲ度78%,深Ⅱ度15%,浅Ⅱ度5%TBSA;(2)中度吸人性损伤。人院后立即行静脉、气管切开插管,补液抗休克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清创。用SD-Ag外涂并暴露创面,同时给予抗感染,输血,静脉高价营养支持治疗。入院第21天在全身麻醉下行双下肢切痂后头皮移植术,面积为30%TBSA,手术顺利。术后第2天患儿出现败血症、脑水肿症状,自述视物不清,2 d后双目失明。眼科会诊检查:角膜透明,前房清亮,瞳孔散大明显,对光反射消失,眼底镜检查见双侧视乳头萎缩。CT检查结果:脑水肿。诊断:特重烧伤感染并发皮质盲。

  • 小儿烧伤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一例

    作者:肖杰;蔡宝仁

    烧伤后腹腔间隙综合征(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临床少见,病情危重[1-3]。现就成功治疗ACS1例报告如下。

中华烧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