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

中华烧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urns 중화소상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2587
  • 国内刊号: 50-112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31
  • 曾用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黄跃生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肠道双歧杆菌与烫伤大鼠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

    作者:王忠堂;肖光夏;姚咏明;王海军;盛志勇;蔡宝仁;肖杰

    目的观察肠道双歧杆菌在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中的变化和作用. 方法制作严重烫伤大鼠模型, 同时设假伤组.检测细菌和内毒素(LPS)移位及盲肠膜菌群变化 ,ELISA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 结果大鼠严重烫伤后脏器细菌移位明显增多(P<0.01);血LPS水平在致伤1、3、5 d 后分别为(0.236±0.148)Eu/ml、(0.197±0.156)Eu/ml、(0.104±0.090)Eu/ml,显著高于假伤组的(0.072±0.049)Eu/ml(P<0.05); 盲肠膜菌群中双歧杆菌数剧减20~250倍、真菌数剧增至5~60倍、大肠杆菌数增加0.5~30倍,双歧杆菌与大肠杆菌比值由假伤组的25 0 00∶ 1降为伤后的4~800∶ 1; 血浆IL-6水平显著增高.经分层统计,与未发生肠道细菌移位大鼠相比,盲肠膜菌群移位大鼠的双歧杆菌量减少约120倍,真菌数增加约50倍,大肠杆菌数增加约30倍.盲肠膜菌群中双歧杆菌数量与血浆中IL-6、LPS浓度呈负相关(r1=-0.481 7, r2=-0.491 2,P<0.01),血IL-6和LPS浓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825 8, P=0.000 1). 结论严重烫伤可导致大鼠盲肠膜菌群紊乱,细菌和LPS移位增加;盲肠膜菌群中双歧杆菌的比例和数量的减少,可能促使了严重烫伤后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发生.

  • 人胚胎期表皮干细胞与汗腺发生过程关系的研究

    作者:李建福;付小兵;盛志勇

    目的观察表皮干细胞与胚胎期汗腺发生过程的关系,为诱导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定向分化奠定基础. [ HT5"H 方法分别取13~31周胎龄人胎儿背部全层皮肤,采用常规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动态观察汗腺原基细胞、汗腺胚芽细胞及汗腺细胞中β 1整合素与细胞角蛋白-19(K19) 的表达特征.以细胞角蛋白-8(K8)免疫组化染色阳性为汗腺发生及成熟的鉴定标准. 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 ,胎龄16周的皮肤,初级表皮嵴基底层细胞呈灶性聚集,形成小丘状,继而形成圆柱状细胞索向深层切入;至胎龄第24周时,细胞索末端部分形成蟠状,表现为成熟汗腺特征.不仅汗腺原基细胞、汗腺胚芽细胞表达β1整合素与K19,成熟的汗腺细胞亦有表达,并持续存在于汗腺发生全过程.K8始于14~16周,在汗腺胚芽细胞内表达并持续存在. 结论汗腺于胎龄14~16周开始发生,至第24周基本成熟.胚胎期汗腺发生过程中,表皮干细胞是汗腺发生的源泉.

  • 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粘液屏障的影响

    作者:彭曦;汪仕良;王凤君;赵云;陶凌辉;尤忠义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粘液屏障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随机分成伤前对照组(C组)、静脉营养组(PN组)及肠道营养组(EN组),EN组和PN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等体积的营养液.在此基础上动态观察肠粘液层厚度、粘液中蛋白质、己糖及唾液酸的含量. 结果烧伤后肠粘液层变薄,粘液中蛋白质、己糖和唾液酸的含量明显低于伤前. 两组相比EN组大鼠肠粘液层厚度、粘液中己糖和唾液酸的含量均明显高于PN组,而粘液中蛋白质含量两组相差不显著. 结论严重烧伤后杯状细胞合成粘液的能力下降,肠粘液层变薄,粘液成分改变.与静脉营养相比,肠道营养可减轻伤后杯状细胞受损程度,促进肠粘液合成,维持肠粘液化学成分的稳定,保护肠粘液屏障.

  • 雷公藤多甙预处理亲缘皮修复烧伤创面的实验观察

    作者:游贵方;梁履华;郑琅生;罗新中;利金彩;邱均琦

    目的观察经雷公藤多甙预处理的亲缘皮移植烧伤创面后的效果. 方法用新西兰大白兔,切取亲代厚中厚皮肤,分别用200 g/L雷公藤多甙、50 g/L地塞米松、9 g/L 等渗盐水浸泡15~30 min后,移植到子代小兔皮肤全层缺损处,同时设非亲缘皮对照组,观察创面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及排斥情况. 结果亲缘皮经雷公藤多甙预处理,移植到创面后排斥反应明显减轻,皮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 .05),时间为(43±3.5)d.地塞米松组为(30±2.5)d.等渗盐水组和非亲缘皮组的皮片移植后排斥较快,平均为(11±1.6)d. 结论亲缘皮的组织细胞有半同一性抗原,利用这一特点事先进行移植预处理,可以延长皮片排斥时间,并有望获得长期存活.

  • 谷氨酰胺双肽对严重烧伤患者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作者:周业平;孙永华;蒋朱明;何桂珍;杨乃发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双肽对烧伤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30例烧伤面积30%~70%,Ⅲ度面积>20%TBSA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于伤后1~1 2 d口服谷氨酰胺双肽粉剂0.5g*kg-1*d-1,对照组给予等量甘氨酸作安慰剂.检测两组伤后1、12 d血浆谷氨酰胺浓度及1、3、6、12 d血浆内毒素的浓度,记录30 d 创面愈合率和总住院日. 结果伤后第1天两组血浆谷氨酰胺浓度较正常值(659.5±35.0)μmol/L明显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第12天对照组谷氨酰胺仍处于低浓度(401.67±65.42)μmol/L,而研究组(593. 47±68.51)μmol/L则接近正常,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血浆内毒素浓度伤后第1天较正常值(0.033 Eu/ml)均明显升高(P<0.05 ),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3天研究组内毒素浓度为(0.047±0.017)Eu/ml低于对照组(0.107 ±0.038)Eu/ml(P<0.05).30 d创面愈合率研究组(91±6)%明显高于对照组(85±8)%; 而研究组平均住院日(52±11)d明显低于对照组(67±21)d. 结论口服谷氨酰胺双肽可以维持烧伤患者血浆谷氨酰胺浓度,降低血浆内毒素, 促进创面愈合.

  • 高频部分液体通气对吸入伤犬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作者:郭光华;钱克俭;朱峰;熊龙;王联群;李国辉;赵为禄;曹勇

    目的观察高频部分液体通气(high frequency 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HFPLV)对吸入性损伤犬肺力学、氧合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方法 16条犬经吸入蒸气,造成重度吸入性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动物致伤后均行高频喷射通气(high frequency jet ventilatiot,HFJV),治疗组同时经气管导管缓慢注入氟碳液体 (3 ml/kg体重),行HFPLV治疗, 于通气后30、60和90 min时测定两组动物血气、肺顺应性、气道阻力及血流动力学参数. 结果治疗组PaO 2呈进行性上升,在各时相点与致伤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照组各时相点与致伤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PaCO2也逐渐增高,于60 、90 min显著高于致伤后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各时相点的PaO2稍有升高(P>0.05),PaCO2于90 min显著增高(P<0.05),而两组动/静态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HFPLV与单纯HFJV相比,更有利于吸入性损伤的动脉氧合,对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明显不利影响.

  • 严重烧伤后早期大面积切痂对脏器损害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甲汉;杨宗城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后早期大面积切痂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防治作用. 方法 (1)烧伤血清体外刺激内皮细胞:选用10例男性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切痂组(A组)和非早期切痂组(B组),每组各5例.两组患者均于A组首次切痂植皮术后1、3 、7 d抽取静脉血,另取6例健康志愿者静脉血作正常对照.采用上述各组血清,分别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观察细胞活力及通透性的改变.(2)60只Wistar大鼠, 制成30% TBSA Ⅲ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为早期切痂组(C组,30只)和非切痂组(D组,30只 ),每组各另设5只大鼠为正常对照.两组动物于伤后1、3、6、12、24和48 h行腹腔补液, C组于伤后3 h首次切痂植皮.补液后1 h放血处死大鼠(每组每时相点5只),检测腹腔巨噬细胞(PM)的激活情况和血浆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8(IL-8)、磷脂酶A2(PLA 2)、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结果 (1)与B组比较,A组患者血清与内皮细胞共同孵育后,内皮细胞活力和内皮单层通透性均有明显改善 ;(2)C组大鼠PM的活化程度及血浆LPS、IL-8、PLA2、和MDA含量均明显低于D组. [ CX2 结论严重烧伤后尽早清除机体失活组织,能减轻内皮细胞的损害程度,阻止炎性细胞进一步活化,对防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MODS有积极意义.

  •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皮复合移植后基底膜重塑的实验观察

    作者:吴秋合;姚敏;青春;曹启栋;许伟石

    目的观察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薄自体皮复合移植模型中基底膜重塑的变化规律. 方法将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薄自体皮复合移植于大鼠创面,分别于移植后1、2、3、4、8、12、16周留取标本,采用免疫组化、透射电镜等方法,观察基底膜中层粘连蛋白的变化规律及12周时基底膜的超微结构,同时以单纯薄自体皮移植进行对照. 结果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薄自体皮复合移植后,层粘连蛋白的表达高于单纯薄自体皮移植.12周时复合移植组基底膜清晰连续,半桥粒较多且分布均匀;薄自体皮组基底膜致密板模糊、不连续,半桥粒减少且分布不均. [ CX2 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薄自体皮复合移植后,基底膜中层粘连蛋白表达增高,可能有利于复合皮移植后基底膜的重塑,增强表皮和真皮之间的连接,进而改善创面愈合质量.

  • 烧伤患者血清对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粘附特性的研究

    作者:吕凤林;朱锡华;胡承香;黄云辉

    目的探讨烧伤继发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患者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PVEC)与中性粒细胞(PMN)的粘附能力,观察C5a在PVEC-PMN粘附行为中的作用程度及规律. 方法采用微管吸吮技术,定量测定PVEC-PMN之间粘附力值变化;测定髓过氧化酶(MPO)活性,反映PVEC粘附PMN的数量. 结果随着rh-C5a浓度上升,PVEC粘附了更多的PMN;粘附力值也逐渐增加,300 μg/L rh- C5a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MPO也随之上升;工作浓度为1∶ 10 4的anti-C5aR McAb可缓解急性肺损伤(ALI)血清所致的MPO增加,呈量效关系, 结论 C5a、C5aR共同参与了PVEC-PMN的粘附过程.而且急性肺损伤所致的粘附力值上升可被anti-C5aR McAb所抑制,提示C5a 、C5aR在烧伤继发的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 三种回归方法计算半数致死烧伤面积结果的比较

    作者:肖杰

    目的寻找一种较为合理的半数致死烧伤面积(LA50)回归计算法. 方法采用线性回归、概率型概率单位回归和逻辑型概率单位回归3种方法,分别计算不同烧伤样本的LA50及LA50的95%可信区间(95%CI),比较各方法的计算结果. 结果同一样本经3种方法计算,LA50值相同、不同或差异明显,但 LA50高低排序顺位结果一致(P>0.05).3种方法计算各样本LA50值的95%CI,其结果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线性回归法的95%CI分别与两型概率单位回归法的95%CI相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 1);两型概率单位回归法的95%CI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样本LA50和95%CI的计算结果可因计算方法不同而异.只有采用同一方法、同一计算类型,LA50值之间才具可比性.从计算的简便、实用性和减少抽样误差等方面考虑,3种方法中以逻辑型概率单位回归为佳.

  • 介绍一种新型自制微粒皮机

    作者:陈建设;刘贤志;陈劲松;张宗仁;沈光裕;邓国平;段红杰;郭永霞

    在烧伤后大面积切痂微粒皮移植术中,需将断层皮片制成小于1 mm×1 mm的微粒皮.近来笔者自行设计研制了一种微粒皮机,见图1, 现介绍如下.

  • 汽油浸泡损伤四例治疗体会

    作者:任展

    临床资料: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21~43 岁.因不慎坠入汽油罐中,在油中浸泡并缺氧38 h后入院.患者烧伤面积35%~85%TBSA,平均面积42%,以Ⅱ度为主.创面大部分表皮脱落,基底红润,渗出多,创面周围有大小不等水疱.4例均有不同程度吸入性损伤.表现为声嘶、呼吸困难,意识模糊、昏迷,表情淡漠. 呼吸36~52次/min,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两肺可闻及广泛湿啰音,呼出汽油气味.心率114~ 186次/min.实验室检查:Hb 146~178 g/L,Hct 58%~62%,WBC 16.2~24.0×109/L,TP 4 2~60 g/L,Alb 20~36 g/L,血气分析:pH 7.28~7.32,PaCO2 4.36~4.47 kPa,PaO2 8 .2~9.0 kPa,SO2 0.80~0.92,HCO3- 16.2~19.4 mmol/L.1例心肌酶增高明显,AST 258 U/L,LDH 448 U/L,CK 2210 U/L,HBDH 408 U/L,CK~MB 324 U/L.黑便,潜血试验 (++).辅助检查提示:血液浓缩,低蛋白血症,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临床诊断:( 1)化学烧伤;(2)吸入性损伤;(3)汽油中毒;(4)休克.

  • 救治氯乙酸烧伤七例

    作者:周丽华

    氯乙酸烧伤占化学烧伤比例甚少,但后果严重.现将笔者医院1998年收治氯乙酸烧伤7例的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 86例家庭暴力烧伤的分析

    作者:王勇;刘兵;刘旭盛;夏忠锐

    笔者单位1991~2000年共收治因家庭暴力致烧伤的患者86例,其中男59例,女27例,年龄10~53岁,平均烧伤面积(37.5±31.5)%TBSA,占同期住院患者的2.5%.

  • 使用液体石蜡清除急诊烫伤创面的沥青

    作者:杨长仁;张朝晖;连志刚;张青;丁希英

    笔者单位于1979年2月~1997年12月共收治热沥青烫伤患者26例,于急诊处理时立即在皮肤创面湿敷医用液体石蜡清除沥青,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

  • 复合碳纤维敷料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晓东;刘军辉;张宏;李文军

    烧伤创面包扎疗法通常使用脱脂纱布,其包扎厚度为3 cm~5 cm,但纱布的体积大,吸水量有限,不便于抢救成批烧伤患者和战时使用 ,需要一种新型的敷料来替代.笔者单位于2000年3~12月使用一种新型的敷料-复合碳纤维敷料,并将其与脱脂纱布进行了吸水量、重量、体积比较,发现前者具有吸水性强、重量轻、体积小、透气不透水的特点.现报告如下.

  • 烧伤合并躯干闭合性损伤20例诊治分析

    作者:毛新民;余玉明

    有资料表明,1958-1979年某些医院收治的48 978例患者中,烧伤复合伤的发病率为1.85%,其中5躯干闭合性损伤占10.28%[1].

  • 阴部外动脉轴型皮瓣修复手电击伤创面

    作者:祁峰;王春玲;刘颖;孙海宁

    阴部外动脉皮瓣(superfical external pud endal artery axial-pattern flap,SEPA皮瓣)是基于阴部外动、静脉系统的轴型皮瓣.本院于1991~1999年采用SEPA皮瓣早期修复手部电击伤2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重度烧伤引发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仇佩庆;王震;沈震

    临床资料: 笔者单位近10年以来共收治烧伤住院患者1 347人,其中重度以上患者86例,有7例经临床监测证实为血小板增多症,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16~47岁,烧伤面积50%~71%TBSA,Ⅲ度36%~52%TBSA. 烧伤部位多见于头面、颈躯干和上肢及部分下肢.该类患者占住院患者总数的0.52%,占重度烧伤患者的8.14%.血小板检测采用美国雅培公司1700全自动血液计数仪,抽取静脉血后机测, 标准值:100~300×109/L.血小板增多症一般出现在伤后10 d,以后逐渐升高,持续3~4 周左右.本文7例患者高1例达680×109/L,另外6例达500~600×109/L.患者情况稳定后,行创面覆盖,伤后1个月左右血小板渐恢复正常.对血小板超过400×109/L的患者给予口服或鼻饲管内注入肠溶性阿斯匹林1片、2次/d抗凝治疗,对血小板>500×109/L的患者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d,静脉滴注.虽经积极抗凝治疗,但有2例发生了肺栓塞, 经及时抢救治愈.

  • 62例严重烧伤延迟复苏患者的治疗

    作者:吴祖煌;刘敏;占新华

    烧伤延迟复苏患者的救治是临床工作的难点之一.1990年1月~2000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严重烧伤延迟复苏患者62例,治愈39例.现报告如下.

  • 治愈特大面积烧伤合并高钠血症一例

    作者:丁国斌;陈璧;胡大海;王波涛;徐明达

    患者男,27岁,氮氢混合气体爆炸时被火焰烧伤.伤后即在当地医院进行液体复苏、气管切开、双侧胸廓焦痂切开减张.伤后76 h转入本院.查体:体温38℃,心率16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90/45 mmHg( 1 mmHg=0.133 kPa).意识清醒,时有颤抖,鼻毛烧焦,鼻腔有陈旧性血痂,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脐两侧系腰带处及双足趾约0.5%TBSA皮肤未被烧伤,但腰部正常皮肤边缘轻度红肿,其余体表均为烧伤创面,大部分创面呈皮革样改变,四肢可见树枝状的栓塞静脉.查血:白细胞9.6×109/L,中性粒细胞0.87,红细胞5. 31×1012/L,血红蛋白164 g/L,Na+162.8 mmol/L,Cl-125.7 mmol/L,血糖7.97 mmol/L.初步诊断:(1)火焰烧伤总面积99.5%TBSA,其中Ⅲ度80%、深Ⅱ度14.5%、浅Ⅱ度5%TBSA;(2)中度吸入性损伤;(3)高钠血症;(4)高氯血症.

  • 治愈大面积烧伤合并多处骨折一例

    作者:李云青;冯志全;宋崇政

    本单位于2001年6月收治1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多处骨折、软组织挫伤患者,经治疗痊愈,报告如下.

  • 治愈老年严重烧伤患者一例

    作者:王庆利;刘涛

    患者男,71岁,因煤气火焰烧伤头颈、躯干、四肢等部位,于伤后2 h入院.入院诊断:(1)烧伤总面积76%TBSA,浅Ⅱ度21%、深Ⅱ度 45%、Ⅲ度10%TBSA;(2)中度吸入性损伤;(3)休克.入院后立即予以吸氧、左股静脉置管补液、强心利尿、预防感染和应激性溃疡等处理,并在杜冷丁的止痛作用下为患者进行清创及碘伏湿敷包扎.休克期度过比较顺利,伤后4 d在氯胺酮麻醉下行双上肢削痂植皮术,伤后5 d患者使用翻身床.术后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长春金赛药业责任有限公司生产 )皮下注射13.5 U/d,共10 d.伤后13 d患者并发脓毒症,血液细菌培养结果显示肠球菌(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用烧(烫)伤贴(深圳安信纳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包扎创面,2 d后更换外层敷料,3~4 d后改为半暴露.局部仍未干燥结痂的创面继续更换敷料 ,重复上述过程.伤后38 d,对仍未结痂愈合的四肢背侧散在小创面进行游离植皮术,术后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以能湿透内层纱布为限,隔天换药至伤后50 d创面愈合.

  • 高压电击伤后合并局限型破伤风一例

    作者:高建川;柴家科;党伟;郭振荣;盛志勇

    患儿男,13岁,在田间攀扶变压器玩耍时被1 0 kV交流电击伤,从3 m高处坠下,头部着地.伤后约有20 min意识不清,无恶心、呕吐, 遂在当地医院进行输液,左前臂切开减张,创面换药等治疗.伤后第2天头颅CT检查无异常 ,伤后10余日渐出现右下肢痉挛,未作特殊处理.伤后26 d转入本院.查体:体温37.8℃, 脉搏86次/min,呼吸18次/min.意识清楚,痛苦病容.眼球活动自如,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良好.伸舌居中,咽部未见充血.颈软,活动无异常.心、肺、腹部无异常.安静状态下,右下肢肌肉广泛痉挛,频率为5~6次/d,每次持续3~5 min,肌力三级,右踝关节强直 ,呈内翻跖屈畸形.全身创面覆有大量脓苔,臭味大.右颞顶部颅骨外露8 cm×10 cm.颈前、上胸、双前臂见散在皮岛及肉芽,部分肌肉、肌腱外露.右足底创面痂下积脓明显.诊断:电烧伤面积15%TBSA,深Ⅱ度7%TBSA,Ⅲ度8%TBSA.入院时,创面分泌物普通细菌培养检出大肠杆菌,厌氧菌培养结果阴性.

  • 瘢痕形成机制的发育生物学思考

    作者:柴家科;宋慧锋

    创面愈合后瘢痕的形成和增生一直是烧伤治疗中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目前在瘢痕防治方面尚无有效的方法,而在基础研究方面对于瘢痕的形成机制研究较多.据报道,有学者针对皮肤创面成纤维细胞的特性进行了研究,证实创面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表现出强烈的增殖能力,认为这是瘢痕产生的原因[1].也有文献证实创面愈合过程中胶原大量分泌、沉积,其中成人以Ⅰ型胶原纤维为主,由此认为胶原的异常分泌是瘢痕产生的原因[2].

  • 皮瓣移植修复严重深度烧伤

    作者:黄晓元

    1973年,Danial、Williams等根据皮肤血供解剖学的研究,将皮瓣分为直接由皮动脉供血的轴型皮瓣和由肌皮动脉供血的任意型皮瓣两类.19 74年Harri、Hmori等首次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手术,获得成功.近20多年来,由于显微解剖学的兴起,促进了组织移植技术的发展,使得带血管蒂的皮瓣、肌皮瓣转移及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成为一门外科技术.20世纪80年代,这一技术被广泛引用到烧伤外科, 对电烧伤、热压伤等严重深度烧伤经清创伴有神经、血管、肌腱等深部组织外露及严重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应用皮瓣、肌皮瓣修复,具有避免截肢、恢复功能及防止继发性大出血等优点.近些年来,皮瓣设计、修复方法方面有了较大进步,要求不仅只是满足创面修复,更重要的是如何较好恢复患者的功能和外形.下面笔者就临床过程中皮瓣移植修复严重深度烧伤创面的一点肤浅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 烧伤补液不当诱发肝硬化腹水一例

    作者:蒋永能;张捷;朴贞秀;王会军;赵炳瑜;何晓静;鲁冰

    患者男,38岁,以"面颈胸双上肢电弧烧伤1 h"收住院.入院时一般情况好,意识清楚.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7年.专科情况:面颈部5%TBSA创面基底潮红,痛觉刺激反应灵敏,胸双上肢15%TBSA创面基底苍白,痛觉刺激反应迟钝.诊断:中度面颈部、胸、双上肢电弧烧伤,总面积20%, 浅Ⅱ度5%、深Ⅱ度15%TBS A.治疗(1)等渗盐水、乳酸林格液补液;优普同、庆大霉素抗感染治疗.(2)处理创面.面颈、胸部创面暴露疗法,体积分数1%新洁尔灭清理创面 4次/d,双上肢创面采用凡士林纱布换药包扎治疗.浅Ⅱ度创面2周愈合,深Ⅱ度创面3周愈合.

  • 使用中药处理16例烧伤患者创面的几个问题

    作者:朱云;葛乃航

    中药在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历史久远.近几年来出现了中医烧伤湿润疗法和众多自制的中药创面制剂,虽对烧伤创面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实际问题.现结合笔者单位近年收治的16例烧伤患者(经外院中药治疗后转入本科)的治疗情况,就中药治疗烧伤创面时存在的一些问题讨论如下.

  • 加强对烧伤外科皮瓣的研究

    作者:沈祖尧

    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当热、电、化学、放射、机械、交通运输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又可造成人体损伤.近年来电击伤后造成皮肤甚至皮下深部组织坏死的病例逐渐增多.据粗略估计,在全国每年数以百万计的烧伤患者中,至少有成千上万例烧伤及大量复合伤患者的创面需要用皮瓣修复.

  • 面颈部电烧伤骨外露头皮瓣移植后再回植

    作者:彭毅志;胡嘉念;袁志强;艾深海

    目的探讨面颈部电烧伤骨外露用头皮瓣移植后再回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早期扩创,保留坏死骨质,用邻近的带血管头皮瓣移植覆盖创面,电性坏死骨质在血徨良好的皮瓣覆盖下,为周边及基底健康骨质生长起到支架作用,3-6个月后将头皮瓣回植原位,保留颅骨表面的软组织,以利再移植的中厚皮成活.结果 8例面颈部高压电烧伤患者应用头皮瓣共10个,大面积为24cm*10cm,全部成活,未出现感染坏死,创面一次性封闭.结论面颈部电烧伤骨外露头皮瓣移植后再回植的方法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外形较好,效果满意.

    关键词: 烧伤 外科学 皮瓣
  • 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应用解剖及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肖添有;肖能坎

    目的为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应用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和临床经验. 方法对12例下肢标本进行解剖观察,重点观察股前外侧和隐血管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轴心血管在浅筋膜层的走行、分支、真皮下血管网构筑和超薄范围等.对 26例四肢深度烧伤患者进行了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 结果以肌皮穿支为血供的股前外侧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制备时,应采用"圆形"超薄法;以直接皮肤血管为血供的隐血管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制备时,应采用"U形"超薄法.2 6例患者皮瓣成活良好,经0.5~2.5年随访,皮瓣色泽好,质地柔软,外形不臃肿,运动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不同血供类型的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超薄方法不同;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具有明显的优点,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前臂广泛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

    作者:黄晓元;龙剑虹;谢庭鸿;张明华;张丕红;杨兴华;钟克勤

    目的探讨前臂广泛软组织缺损后皮瓣修复方法的选择. 方法本组21例肘部至腕部广泛高压电烧伤、热压伤及碾压伤患者,清创后即时应用带蒂的联合皮瓣、岛状背阔肌肌皮瓣及巨大胸腹部联合皮瓣修复前臂广泛软组织缺损. 结果除1例患者出现皮瓣远端局限坏死及皮瓣下感染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 效果满意. 结论对于前臂广泛软组织缺损,早期清创后应用带蒂联合皮瓣、肌皮瓣修复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方法.

中华烧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