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

中华烧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urns 중화소상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2587
  • 国内刊号: 50-112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31
  • 曾用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黄跃生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功能训练联合自制手屈曲训练带治疗手背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的效果观察

    作者:朱婵;易南;石梦娜;梁艳艳;周永博;党瑞;齐宗师;赵海洋

    目的 观察功能训练联合自制手屈曲训练带治疗手背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的疗效.方法 2013年3月-2015年2月,选择笔者单位收治的46例手背部深Ⅱ~Ⅲ度烧伤后瘢痕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常规训练组18例和联合训练组28例.创面愈合后2周,常规训练组患者行手功能训练和佩戴自制压力手套,联合训练组在常规训练组基础上另增加佩戴自制手屈曲训练带(由尼龙带、届曲带和魔术贴组成),均持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评定患手瘢痕情况,采用手总主动活动度(TAM)法评定患手关节活动度,采用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法评定患手功能.对数据行t检验、x2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 (1)常规训练组患者治疗前瘢痕情况评分为(10.0±1.9)分,治疗后为(4.4±1.4)分,改善分为(5.6±1.0)分;联合训练组患者治疗前瘢痕情况评分为(10.5±1.8)分,治疗后为(4.6±1.4)分,改善分为(5.9±1.2)分.2组患者瘢痕情况改善分相近(t=0.834,P>0.05).常规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患者治疗后瘢痕情况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4.014和10.003,P值均小于0.01).(2)治疗前,常规训练组患者TAM评级优良比为2/9,联合训练组患者TAM评级优良比为3/14,二者相近(x2=2.140,P>0.05);治疗后,联合训练组患者TAM评级优良比为6/7,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的5/9(x2=0.023,P=0.038).常规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患者治疗后TAM评级优良比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Z值分别为-2.023和-4.780,P值均小于0.05).(3)联合训练组患者手功能改善分为(26±12)分,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的(15±7)分(t=3.278,P=0.002).常规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患者治疗后手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值分别为2.628和6.125,P值均小于0.05).治疗前2组患者手功能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86,P>0.05),治疗后联合训练组患者手功能评级优于常规训练组(Z=-1.993,P=0.046).常规训练组、联合训练组患者治疗后手功能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Z值分别为-2.717和-4.998,P值均小于0.01). 结论 对手背部深度烧伤后瘢痕患者,早期应用功能训练联合手屈曲训练带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手关节活动度,促进手功能恢复,其效果优于单纯功能训练.

  •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流桥接皮瓣修复患者腕部高压电烧伤创面的效果

    作者:沈余明;陈旭;张琮;王成;覃凤均;马春旭;胡骁骅

    目的 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流桥接皮瓣治疗患者腕部高压电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5例单侧腕部高压电烧伤患者,烧伤腕部均有广泛的皮肤软组织坏死.患者均先于外院急诊行腕部皮肤切开减张术,于伤后6~12d转入笔者单位.入院后2~3d,于患者全身情况相对稳定下手术,手术分2组同时进行,一组行清创术,另一组根据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设计、切取皮瓣.清创后腕部创面面积为15 cm × 10 cm~24 cm×15 cm.3例患者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流桥接皮瓣并移植大隐静脉,修复腕部创面并重建尺、桡动脉;2例患者采用单纯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流桥接皮瓣修复腕部创面并重建尺动脉.本组患者皮瓣切取面积为16 cm×12 cm~26 cm ×16 cm,桥接血管长度为15~21 cm. 结果 本组5例患者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流桥接皮瓣存活良好,4例患者创面修复,1例患者术后3d皮瓣下感染,经换药、扩创后2周愈合.本组5例患者术后腕、手部血运良好,尺、桡动脉通畅.随访6个月~1年,皮瓣外形良好,患手血运好. 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流桥接皮瓣既能修复腕部创面,又能恢复手部血运,是修复腕部高压电烧伤创面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 烧伤 外科皮瓣
  • 负压伤口疗法中不同内层敷料对Ⅲ度烧伤兔切痂创面的影响

    作者:林俊瀚;陈炯;薛迪建;黄文祥;苏国良

    目的 探讨负压伤口疗法中不同的内层敷料对Ⅲ度烧伤兔切痂创面的影响. 方法 将18只日本大耳白兔单侧背部造成Ⅲ度烧伤,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分子敷料组、生物敷料组和含银生物敷料组各6只,伤后第3天行切痂术后,高分子敷料组兔创面覆盖聚氨酯泡沫、生物敷料组兔创面覆盖猪ADM敷料、含银生物敷料组兔创面覆盖含银猪ADM敷料,均行持续负压治疗7d.于术后即刻和7d,分别观察各组兔创面大体情况,测定创周组织干湿比,计算创面细菌量,ELISA法测定创面TNF-α 、IL-1B、IL-6含量,Masson染色后行创面Fb计数,CD31染色后行创面微血管计数.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 结果 (1)术后即刻,3组兔创面基底无肉芽组织,血供丰富,水肿明显.术后7d,3组兔创面基底均有较多肉芽组织,无或轻度水肿,创缘未见明显红肿.(2)3组兔创面术后即刻及7d创周组织干湿比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70和0.09,t值为0.17 ~0.52,P值均大于0.05).(3)术后即刻,高分子敷料组、生物敷料组、含银生物敷料组兔创面细菌量分别为(603.0±146.0)×104、(573.0±63.0)×104、(590.0±100.0)×104 CFU/g,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3,P>0.05);术后7d创面细菌量分别为(5.4±0.8)×104 、(4.6±0.9)×104 、(3.5±0.9)×104 CFU/g,其中含银生物敷料组创面细菌量明显少于高分子敷料组和生物敷料组(t值分别为3.78和2.29,P<0.05或P<0.01);3组兔术后7d创面细菌量均较术后即刻明显减少(t值为10.05 ~ 21.81,P值均小于0.01).(4)3组兔术后即刻和7d创面TNF-α、IL-1β及IL-6含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为0.10 ~ 1.89,P值均大于0.05).3组兔术后7d创面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术后即刻(t值为2.93 ~5.01,P<0.05或P<0.01).(5)3组兔术后即刻和7d创面Fb数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01和0.81,P值均大于0.05).3组兔术后7d创面Fb数均明显高于术后即刻(t值为4.78 ~11.58,P值均小于0.01).(6)3组兔术后即刻和7d创面微血管数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42和2.49,P值均大于0.05).3组兔术后7d创面微血管数量均明显多于术后即刻(t值为7.17~11.14,P值均小于0.01). 结论 在抑制创面细菌增殖方面含银生物敷料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抑制局部组织水肿和创面炎症反应、促进胶原纤维沉积及组织血管化方面,高分子敷料、生物敷料及含银生物敷料作用基本相同.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部高压电烧伤12例

    作者:周彪;巴特;王凌峰

    1 临床资料2011年6月-2015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12例头部高压电烧伤患者,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19 ~ 55岁,平均35岁,致伤电压为10 ~ 35 kV.患者头部创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软组织缺损,颅骨外露,创面面积10 cm×9 cm~24 cm×15 cm.入院时间为伤后2~36 h.2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抗感染,根据其病史及临床表现评估病情,头颅CT检查示外露坏死颅骨深部硬脑膜完整,无脑实质损伤征象.头部创面应用碘伏溶液、生理盐水冲洗后,颅骨外露创面应用猪ADM(江苏优创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覆盖,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深圳市爱杰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一次性医用活性炭纤维敷料(北京奥尔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依次覆盖包扎,每天更换1次.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及术前准备,术前根据创面渗出液及分泌物情况,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根据临床经验及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关键词:
  •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底负重区创面11例

    作者:曹胜军;丰波;王凌峰;巴特

    足底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具有皮肤厚、组织致密、移动性小、感觉好、血运丰富等特点.外伤导致的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常合并骨、肌腱的外露,严重影响足部负重、平衡、行走等功能.以往采用皮片移植修复此类缺损,存在耐磨性差、易溃破的不足,对伤及肌腱、骨质的创面难以修复.而采用游离皮瓣、远位带蒂皮瓣修复,手术难度大,皮瓣外观臃肿,常需二次手术去除脂肪,且皮瓣质地差、不耐磨,不含神经、感觉差,易再次损伤破溃,影响远位供区的美观.2010年1月-2015年11月,笔者单位采用足底内侧逆行或顺行岛状皮瓣修复11例患者13侧足底负重区深度损伤创面,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
  • 改良大便失禁管理套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会阴部皮肤撕脱伤四例

    作者:冯予红;魏莹;赵耀华;徐丽红;袁东亮;方剑锋

    会阴部创面易受粪便和肠液污染,治疗十分棘手,若早期处理不当,创面易感染.传统方法治疗此类创面,常先行结肠造瘘术[1],使粪便和肠液改道排出,以减少对创面的污染,再行清创术治疗.而结肠造瘘术常造成医源性损伤,可能导致早期瘘口裂开,后期结肠回纳肠腔困难、吻合口漏等.2015年2月-2016年3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伤口治疗护理中心、烧伤整形科共收治4例会阴部皮肤撕脱伤患者,运用改良大便失禁管理套件联合VSD治疗,获得了较好临床效果.

    关键词:
  • 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修复胫前区骨外露较小创面22例

    作者:李攀登;沈国良

    胫骨前皮下软组织较少,且下肢容易遭受外伤,故外伤后胫骨前骨外露创面临床较常见.胫前区皮肤软组织移动度小,小面积创面常难于直接缝合,且常伴有骨外露而无法植皮修复,需要转移皮瓣修复.临床上常用邻近皮瓣修复胫前区创面,但继发创面往往需植皮,存在所植皮片色素沉着及取皮区遗留瘢痕的不足.2014年3月-2016年5月,笔者单位采用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修复胫前区骨外露较小创面22例,获得预期效果.

    关键词:
  • 醉酒致挤压综合征一例

    作者:朱海涛;曹玉珏;屠海霞;姜久龙;陈帆

    患者男,49岁,离异,于2015年11月29日晚饭时饮白酒约1斤半后昏睡于家中硬地上,第2天晨起被其家属发现.当时患者左侧卧位,右手压于左侧躯干下,仍处于昏迷状态.家属急送其至当地医院就诊,当地医院给予积极促醒救治后,患者于晚间逐渐清醒,醒后主诉躯干、左臀、双上肢胀痛.体格检查示患者左侧躯干、左臀部、左前臂及双手肿胀明显,局部见张力性水疱,血生化检查示肝、肾功能不全.

    关键词:
  • 手部高压热塑料液体注射性损伤一例

    作者:李磊;聂兰军

    患者男,36岁,在使用高压注塑枪向模具内加注热塑料液体时,不慎被高压注塑枪喷出的高压热塑料液体击中左手掌,注射压力及注射物温度不详.伤后2h急诊入院.入院检查示左手掌近第2掌指关节处皮肤破溃,面积为1.0cm×0.5 cm,呈蜡白色改变;手背约10.0 cm×3.0 cm皮肤坏死,手背软组织肿胀明显;除拇指外,其余4指屈伸活动障碍.

    关键词:
  • 小儿烧伤救治相关问题的探讨

    作者:李宗瑜;吕茁

    The incidence of pediatric burn is high currently.Many clinical problems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burn are composed of fluid replacement during shock stage,wound treatment,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etc,which urgently need to be sorted out and updated again to make corresponding clinical guidelines,criteria,or consensus for standardizing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so as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level of pediatric burn.

    关键词: 儿童 烧伤 救治 问题
  • 烧伤外科诊断相关分组管理系统的编制和应用

    作者:陈旭;覃凤均;王浩;沈余明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related groups)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从第1代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管理系统于1967年面世至今,全世界应用该系统的国家已经超过30个.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相关研究,在北京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管理系统基础上完善发布2014版中国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管理系统.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管理系统是当前具有前景的社会医疗保险付费支付管理工具,已成为部分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依据,对于卫生行政管理单位、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医院管理人员、医师而言,均意义重大[1].本文主要针对烧伤外科诊断相关分组管理系统的编制和应用进行探讨,希望引起烧伤专业工作者的重视,促进烧伤外科诊断相关分组管理系统编制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 交通伤患儿创面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其与抗生素使用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珊;王晨;傅跃先

    目的 了解交通伤患儿创面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与抗生素使用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笔者单位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26例交通伤患儿的创面分泌物,采用API细菌鉴定板条及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通过K-B纸片扩散法测定检出菌株对阿莫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等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统计各年度患儿创面病原菌检出情况,检出鲍氏不动杆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将鲍氏不动杆菌检出阳性的46例患儿,根据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是否100%耐药分为耐亚胺培南组19例和非耐亚胺培南组25例(2例患儿排除),比较2组患儿创面鲍氏不动杆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统计鲍氏不动杆菌检出阳性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2组患儿抗生素使用强度.对数据进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校正t检验. 结果 (1)2010-2015年患儿创面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95.6% (43/45)、89.8%(53/59)、81.3%(148/182)、81.1% (107/132)、81.6% (120/147)、77.5%(62/80),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共检出665株、75种病原菌,检出率居前5位的病原菌从高到低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2)鲍氏不动杆菌对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唑林、氨曲南、哌拉西林100%耐药,对多黏菌素100%敏感,对其他1 3种抗生素总体耐药率均高于50%.2010-2015年各年度患儿创面鲍氏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3)除亚胺培南、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唑林、氨曲南、哌拉西林、多黏菌素外,耐亚胺培南组患儿创面鲍氏不动杆菌对其他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耐亚胺培南组(P值均小于0.01),且该组患儿创面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3类以上抗生素均100%耐药,属于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4)鲍氏不动杆菌检出阳性的46例患儿共使用32种抗生素,其中使用强度前10位的抗生素从高到低分别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唑林、亚胺培南、头孢唑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莫西林/舒巴坦、头孢美唑.(5)21种抗生素因使用量小,未列入进行比较.其他11种抗生素中,2组患儿仅甲硝唑使用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4,P<0.05).2组患儿抗生素总体使用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8,P>0.05).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是交通伤患儿创面主要病原菌之一,耐药率高,高强度使用抗生素可能诱导其产生耐药性.本研究中使用强度居前列的抗生素与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抗生素一致,提示抗生素使用的规范性有所欠缺.

  • 青岛某医院住院烧伤患儿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边曦;朱志军;王野

    目的 了解笔者单位住院烧伤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烧伤患儿预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笔者单位2001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384例、201 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96例0~12岁住院烧伤患儿的病历资料,对烧伤患儿占同期烧伤住院患者总数的百分比、年龄、致伤原因、性别、致伤月份、居住地、急救措施符合医学常规情况、伤后入院时间、烧伤严重程度以及手术情况等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 结果 2001年1月-2005年12月.、2011年1月-2015年12月烧伤患儿占同期烧伤住院患者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23.6%(384/1 626)、25.4%(596/2 3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1.653,P>0.05).201 1年1月-2015年12月烧伤患儿的年龄为1.0(1.0,2.0)岁,明显小于2001年1月-2005年12月烧伤患儿的1.0(1.0,3.0)岁(Z=-3.257,P<0.01).2011年1月-2015年12月热液烫伤、电击伤患儿年龄显著小于2001年1月-2005年12月(Z值分别为-4.248、-2.040,P<0.05或P<0.01).201 1年1月-2015年12月火焰烧伤患儿的年龄较2001年1月-2005年12月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52,P>0.05).2个时间段患儿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74,P>0.05).2个时间段患儿烧伤均多发生于春季,2个时间段患儿烧伤发生季节相似(x2 =1.177,P>0.05).2个时间段烧伤患儿居住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513,P<0.01).201 1年1月-2015年12月伤后急救措施符合医学常规、伤后6h内入院烧伤患儿显著多于2001年1月-2005年12月(x2值分别为7.434、43.961,P值均小于0.01).2个时间段患儿烧伤严重程度以中度为主,2个时间段患儿烧伤严重程度、手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731和1.583,P值均大于0.05). 结论 儿童烧伤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应在农村地区大力普及儿童尤其是年龄较小儿童的烧伤防治知识,宣传规范的儿童烧伤急救措施并倡导烧伤后6h内入院治疗.

  • 瘢痕切除结合负压整复烧伤患儿增生性瘢痕的效果

    作者:蔡建华;邓虎平;申传安;孙天骏;李东杰;李大伟;何丽霞;王亮;金秀

    目的 探讨瘢痕切除结合负压整复烧伤患儿增生性瘢痕的效果. 方法 2010年10月-2016年8月,笔者单位收治深度烧伤后遗留增生性瘢痕的25例患儿(共35处瘢痕),瘢痕病程3个月~11年,瘢痕面积为35 ~ 427[83(51,98)]cm2,分布于躯干11处、上肢11处、下肢13处.所有患儿均行瘢痕切除术结合负压固定,其中6例患儿为进一步去除瘢痕,行2次瘢痕切除术,术后均结合负压固定,压力值为-40~-20 kPa.术中切除瘢痕后应用电子弹簧秤测量手术切口张力,患儿的张力值范围为3.43 ~23.84[7.16(5.59,9.12)]N,根据切口张力大小选择合适缝线缝合切口.术中测定张力较小的切口,于术后8d首次打开术区,拆线后行负压固定至术后14 d;术中测定张力较大的切口,于术后12d首次打开术区,拆线后应用生物半透膜行减张固定至术后16d.所有切口愈合后行抗瘢痕治疗1年、减张固定3个月.术后行切口大体观察;术后半年计算瘢痕面积缩小百分比;于术前及术后半年应用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价量表行总体瘢痕评分及躯干、上肢、下肢各项瘢痕评分.对数据行配对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 结果 所有患儿拆线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红肿、渗液、破溃;术后半年,外观及畸形明显改善,瘙痒、疼痛等症状基本缓解.术后半年患儿瘢痕面积为0 ~174[21(9,47)]cm2,较术前明显缩小(Z=-5.16,P<0.05),瘢痕面积缩小百分比为36%~100%[(73±19)%].患儿术后半年瘢痕各项总体评分以及躯干、上肢、下肢瘢痕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t值为6.42~ 17.37,P值均小于0.05). 结论 瘢痕切除结合负压固定整复烧伤患儿增生性瘢痕效果较佳,宜于临床推广.

  • 150例重度和特重度烧伤患儿休克期计划液体复苏的效果分析

    作者:苏海涛;朱应来;李宗瑜;吕茁;赵洪伟;李宜姝;赵雁南;阚侃

    目的 探讨重度、特重度烧伤患儿休克期计划补液的成分和总量与复苏效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150例12周岁以下,重度、特重度烧伤患儿病历资料.入院后非延迟复苏患儿按照补液公式“烧伤总面积×体质量×2.0 mL+生理需要量”计算第1个24 h液体总量,电解质、胶体比例为1∶1,电解质应用生理盐水、50 g/L碳酸氢钠,胶体应用同型新鲜冰冻血浆,生理需要量按照2岁以下120 ~ 135 mL·kg-1·d-1、2岁及以上50~ 115 mL·kg-1·d-1计算应用50 g/L葡萄糖溶液.伤后第1个8h给予24 h液体总量的一半,后16 h给予另一半.第2个24 h液体总量按照“烧伤总面积×体质量×1.0 mL+生理需要量”计算,电解质、胶体总量比第1个24 h减半,生理需要量不变.对延迟复苏患儿,入院后2~3h即将第1个24 h液体总量的一半快速输入,另一半在伤后第1个24 h内匀速输入;第2个24 h补液均与非延迟复苏患儿相同.统计如下指标.(1)全部患儿在伤后第1和第2个24 h输入的生理盐水、碳酸氢钠、血浆及葡萄糖溶液量的实际值和按照补液公式计算出的计划值.(2)全部患儿伤后第1和第2个24 h血离子及血细胞比容水平处于正常范围的例数.(3)将全部患儿按烧伤总面积分为大于或等于15% TBSA且小于20% TBSA组46例、大于或等于20% TBSA且小于30% TBSA组75例、大于或等于30% TBSA且小于50% TBSA组23例、大于或等于50% TBSA组6例,统计各组患儿休克、脑水肿、肺水肿的发生情况.(4)全部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数据行Wilcoxon秩和检验. 结果 (1)全部患儿伤后第1个24 h实际输入的生理盐水量565(400,840) mL,明显多于计划的262(220,354) mL(Z=-9.302,P<0.001);实际输入的碳酸氢钠量10(0,20) mL,明显少于计划的22(18,29) mL(Z=-7.539,P<0.001);实际输入的血浆量200(175,400) mL,明显少于计划的262(220,354) mL(Z=-2.672,P<0.001);实际输入的葡萄糖溶液量558(390,730) mL,明显少于计划的1 087(982,1 192)mL(Z =-11.221,P<0.001).全部患儿伤后第2个24 h实际输入的生理盐水量300(248,505) mL,明显多于计划的131(110,177)mL(Z=-7.997,P<0.001);实际输入的碳酸氢钠量10(0,11)mL,明显少于计划的12(9,14)mL(Z=-3.472,P<0.05);实际输入的血浆量200(0,300) mL与计划输入的血浆量131(110,177)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88,P=0.165);实际输入的葡萄糖溶液量392(235,534) mL,明显少于计划的1 087(982,1 192) mL(Z=-12.229,P<0.001).(2)伤后第1个24 h,150例患儿中血钾离子、血钠离子、血氯离子、血细胞比容水平在正常范围内的例数分别为131 (87.3%)、121(80.7%)、132(88.0%)、109(72.7%)例;伤后第2个24 h,150例患儿中血钾离子、血钠离子、血氯离子、血细胞比容水平在正常范围内的例数分别为142(94.7%)、141(94.0%)、144(96.0%)、139(92.7%)例.(3)大于或等于15% TBSA且小于20% TBSA组患儿均无休克、脑水肿、肺水肿;大于或等于20% TBSA且小于30% TBSA组有1例患儿休克同时合并脑水肿,另有1例患儿合并脑水肿;大于或等于30% TBSA且小于50% TBSA组有2例患儿发生休克均同时合并肺水肿,1例患儿合并脑水肿;大于或等于50% TBSA组有1例患儿发生休克,同时合并脑水肿和肺水肿.(4) 150例患儿,终治愈101例,占67.3%;好转42例,占28.0%;未愈(自动出院)4例,占2.7%;死亡3例,占2.0%. 结论 小儿重度、特重度烧伤休克期补液公式应适当增加电解质的输入量,减少水分的摄入,从而减少休克期脑水肿、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 《中国创面诊疗指南》简介

    作者:韩春茂

    《中国创面诊疗指南》主要以国内2004年1月1日-2014年5月1日正式发表的论文为文献依据,以牛津循证医学中心临床证据水平分级和推荐级别为证据级别和推荐意见级别,对创伤性溃疡创面、糖尿病足溃疡(DFU)创面、压迫性溃疡创面、动脉性溃疡创面、下肢静脉性溃疡创面、急性创面及其他创面的诊疗进行了文献复习、讨论等,形成了共187条推荐意见.其中A级推荐占2%、B级推荐占49%、C级推荐占37%、D级推荐占12%.

    关键词:
中华烧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