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

中华烧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urns 중화소상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2587
  • 国内刊号: 50-112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31
  • 曾用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黄跃生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伤后早期微创削痂治疗小儿躯干及四肢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

    作者:李峰;迟云飞;胡泉;尹会男;刘伟;陈琦;张勤学;陈鑫;曹飞超;梁占领;孙英杰

    目的 观察伤后早期采用微创削痂治疗小儿躯干及四肢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的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躯干、四肢深Ⅱ度烧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19例和微创削痂组21例.常规治疗组先行保痂治疗,削痂时采用辊轴刀,削至创面基底无坏死组织存在为恰当削痂深度,脂肪组织明显暴露时移植刃厚皮覆盖创面.术后48 h内换药,平均隔日换药1次,愈合困难的部位后期移植刃厚皮修复.微创削痂组在伤后早期采用电动取皮刀削痂,厚度设为0.1 mm,削除痂皮表层,至创面表面散在出血、创面基底仍有部分坏死组织存在即可,削痂后覆盖猪脱细胞真皮基质,首次换药常在术后1周左右,愈合困难的部位后期移植刃厚皮修复.统计2组患儿创面基本愈合时间、发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后期手术次数、住院费用.对微创削痂组患儿术中留取削除的痂皮、切取的创面基底组织行病理学观察.对数据行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 (1)2组患儿发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相近(t=-1.67、-1.93、0.31,P>0.05).微创削痂组患儿创面基本愈合时间[(24.8±2.5)d]、抗生素使用时间[(4.4±0.7)d]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33.3±2.5)、(7.0±0.7)d,t=-2.44、-2.44,P<0.05],后期手术次数[(0.29±0.14)次]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0.79±0.21)次,t=-2.03,P<0.05].(2)微创削痂组患儿削除的痂皮厚度约150 μm,包括表皮与真皮浅层.削痂后创面基底仍有坏死组织存在. 结论 采用电动取皮刀早期削除部分痂皮的微创削痂术治疗小儿躯干、四肢深Ⅱ度烧伤创面,可加快创面愈合,有助于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与减少后期手术次数.

  • 1946例住院烧伤患儿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何珊;左泽兰

    目的 分析住院烧伤患儿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儿童烧伤的防治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多个科室收治的住院烧伤患儿的病历资料,统计患儿性别、年龄、居住地、缴费方式、烧伤总面积、严重程度、致伤原因、致伤时间和地点、院前处理方式和临床转归、住院时间.对数据进行x2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Bonferroni校正,并对影响创面愈合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5年间收治1 946例病历资料完整的住院烧伤患儿,其中男童l 127例(57.91%),多于女童的819例(42.09%);本组≤3岁患儿烧伤发生率高,为87.15%(1 696/1 946).各年龄段患儿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294,P=0.318).(2)1 536例(78.93%)患儿居住在城镇,其中大部分使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而居住在乡村的绝大部分患儿自费就医.不同居住地患儿缴费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58.324,P<0.05).(3)烧伤总面积≥5%体表总面积(TBSA)且<15% TBSA患儿多,共1200例(61.66%).中度烧伤患儿多,共l 225例(62.95%),其次为轻度烧伤494例(25.39%)、重度烧伤124例(6.37%)、特重度烧伤46例(2.36%).(4)热液烫伤患儿多,共1 801例(92.55%),其次为火焰烧伤69例(3.55%)、化学烧伤44例(2.26%)、电击伤32例(1.64%).各年龄段患儿致伤原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5.471,P<0.05).(5)患儿春季烧伤发生率为27.95%(544/1 946),稍高于其他季节.不同年份入院患儿烧伤发生季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172,P<0.05).患儿烧伤主要发生于家中,共1 776例(91.26%).(6)不同院前处理方式患儿临床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6.005,P<0.05).合理院前处理与不合理院前处理患儿临床转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4.990,P<0.05);合理院前处理与院前未处理患儿临床转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4.775,P<0.05);不合理院前处理与院前未处理患儿临床转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9.785,P>0.05).(7)患儿住院时间中位数为8d,住院时间≤7d患儿多,为834例(42.86%);>30 d患儿少,为39例(2.00%).(8)院前处理方式和致伤原因是影响患儿创面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x2 =7.946、12.977,P<0.05).以院前未处理为基准,合理院前处理促进创面愈合(比值比为1.662,95%置信区间为1.129~2.447,P<0.05).以化学烧伤为基准,电击伤创面更不易愈合(比值比为0.144,95%置信区间为0.028 ~ 0.734,P<0.05). 结论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住院烧伤患儿主要为城镇地区3岁及以下室内中度热液烫伤男童,及时合理的院前处理有利于创面愈合.

    关键词: 烧伤 儿童 流行病学
  •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急性创面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3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作者:吕大伦;徐姝娟;陈雷;丁伟;王合丽;张炜;王帅;徐祥

    目的 探究人促红细胞生成素(hEPO)对大鼠急性创面愈合相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方法 选取72只健康SD大鼠,在大鼠背部制成直径约2.5 cm的圆形急性创面,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8只.4组大鼠每日常规清创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创面予1 mL生理盐水浸润的纱布外敷,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创面每天分别予1 mL 50、100、150 U的hEPO浸润的纱布湿敷,再用6层干纱布包扎固定,每天换药1次.治疗3、7、14 d每组取6只大鼠行大体观察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处死后取创面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D31和TGF-β1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只大鼠磷酸化Smad3蛋白的表达.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Bonferroni校正. 结果 (1)治疗3d,4组大鼠创面均有明显的渗出并有结痂.治疗7d,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创面均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缩小.治疗14 d,4组大鼠创面均全部愈合.治疗7d,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增加(P<0.01);余时间点,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相近(P>0.05).(2)CD31主要定位在血管上.除低剂量组治疗3、7 d(P>0.05)外,低剂量组大鼠治疗14 d和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治疗3~14d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除治疗3 d(P >0.05)外,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治疗7、14 d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1);除治疗3 d(P>0.05)外,高剂量组大鼠治疗7、14 d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明显高于中剂量组(P<0.01).(3)除低剂量组治疗3 d(1.9±0.7,P >0.05)外,低剂量组大鼠治疗7、14 d(3.3±1.0、3.7±0.7)和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治疗3~14d创面组织中TGF-β1表达(3.3±1.0、3.6±1.0、3.9±0.9,3.4±0.7、3.8±0.8、4.2±0.4)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1.7±0.5、2.7±1.0、3.0±0.9,P<0.01);除治疗7d(P>0.05)外,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治疗3、14 d创面组织中TGF-β1表达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1);除治疗14 d(P<0.01)外,高剂量组大鼠治疗3、7d创面组织中TGF-β1表达与中剂量组相近(P>0.05).(4)除低剂量组治疗3、14 d及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治疗14 d(P>0.05)外,3组大鼠余时间点创面组织中磷酸化Smad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除治疗14 d(P>0.05)外,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治疗3、7d创面组织中磷酸化Smad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1);除治疗14 d(P >0.05)外,高剂量组大鼠治疗3、7d创面组织中磷酸化Smad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中剂量组(P<0.01). 结论 外源性hEPO可提高大鼠急性创面CD31、TGF-β1、磷酸化Smad3的表达,促进创面血管新生,激活TGF-β1/Smad3信号转导通路促进创面愈合.

  • 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在烧伤重症监护病房中清醒非插管患者换药时的应用研究

    作者:杨智斌;沈江涌;米克德;马强;吴银生;姚明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在烧伤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清醒非插管患者换药时的镇痛镇静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笔者单位烧伤ICU中收治的符合人选标准的患者4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芬太尼组和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组,每组20例.换药时2组患者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记录患者的换药次数及换药时间,换药中(给药25 min)及换药后(换药结束20 min)患者的主诉疼痛分级法(VRS)评分,换药中Ramsay镇静评分(RSS),换药后患者及换药医师对麻醉的满意度,瑞芬太尼用量,换药中及换药后的各种不良反应,给药前、给药10 min、给药15 min、给药25 min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 (1)共有38例患者完成试验,2组患者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年龄、体质量、烧伤总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0.230、0.146,t=0.224、0.351、0.367,P>0.05).(2)2组患者的总换药次数均为48次,换药时间及换药中VRS评分无明显差异(t=0.821、1.522,P>0.05),换药后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组患者的VRS评分为(3.1±0.4)分,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的(3.8±0.8)分(t=2.213,P<0.05).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组患者RSS、换药后患者自身及医师对麻醉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13 ±0.32)、(3.44 ±0.41)、(3.13 ±0.25)分,均明显优于瑞芬太尼组的(1.82±0.24)、(2.71 ±0.23)、(2.53±0.41)分,t=2.226、2.684、7.702,P<0.01.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组患者的瑞芬太尼用量为(282±19) μg,明显少于瑞芬太尼组的(340±31)μg(t=9.896,P <0.01).2组患者呼吸抑制及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11、0.154,P>0.05).右美托眯定+瑞芬太尼组患者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瑞芬太尼组(x2=6.008,P<0.05),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3)2组患者给药前心率、MAP、呼吸频率、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4、0.892、1.059、1.039,P>0.05).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组患者给药10、15、25 min时心率分别为(83±11)、(78±10)、(82±14)次/min,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的(95±10)、(87±12)、(89±12)次/min(t=5.592、3.992、2.630,P<0.05或P<0.01).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组患者给药15、25 min时MAP分别为(69.4±3.1)、(73.8±2.2) mmHg(1 mmHg=0.133 kPa),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的(75.4±3.0)、(78.1 ±3.5)mmHg(t=9.181、7.206,P <0.01).2组患者给药后各时间点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9、1.862、1.963,P >0.05).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组患者给药15 min时SpO2为0.972 ±0.018,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的0.979±0.015(t=2.070,P<0.05). 结论 小剂量瑞芬太尼单独应用于烧伤ICU清醒非插管患者换药时的镇痛治疗效果确切,但易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在保证镇痛效果的同时,具有减少麻醉镇痛用药剂量,提高患者镇静效果及麻醉满意度,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等优点,但同时会增加患者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对循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多专科综合干预在特重度烧伤患者整合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周琴;王青;李双双;卢迎;王雪;张瑞;陈媛;石雪芹;焦晓春;胡大海

    目的 探讨多专科综合干预在特重度烧伤患者整合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 2013年7月-2017年8月,笔者单位收治的110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根据当时的医疗模式,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56例患者接受由医师主导的常规综合治疗,设为常规干预组;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54例患者,接受由包括医师与重症监护专科、烧伤专科、静疗专科、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以及康复治疗师组成的团队给予的多专科综合干预的整合治疗,设为整合干预组.统计入院时及治疗4周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住院期间压力性损伤、创面脓毒症、肺部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简明烧伤专用健康量表(BSHS-A)评分.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x2检验. 结果 2组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相近(t=0.573,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较组内入院时明显降低(t=5.697、4.853,P<0.01),且整合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t=2.170,P<0.05).住院期间,2组患者均无压力性损伤发生,整合干预组患者创面脓毒症、肺部感染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8.5%(10/54)、3.7%(2/54)、9.3%(5/54),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的42.9%(24/56)、21.4% (12/56)、26.8%(15/56),x2=4.073、6.075、3.962,P<0.05.整合干预组患者住ICU时间为(50 ±5)d,明显短于常规干预组的(62±4)d(t=2.852,P<0.01);总住院时间为(115 ±8)d,明显短于常规干预组的(140 ±7)d(t=16.885,P <0.01).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整合干预组50例患者BSHS-A总得分和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一般健康状况得分均显著高于常规干预组48例患者(t=2.886、3.126、2.416、2.544,2.033、3.471、2.588、2.210,P<0.05或P<0.01),2组患者在社会功能得分上均相近(t=1.570、1.350,P>0.05). 结论 对特重度烧伤患者实施多专科综合干预的整合治疗,可显著减轻病情危重程度,降低创面脓毒症、肺部感染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 竹签导致小腿慢性难愈性创面一例

    作者:李德保;张治家;田恒进

    2017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1例右小腿反复破溃达4年的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入院后4d,在右小腿肌肉深部取出2根竹签,设计右小腿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供瓣区取同侧大腿中厚皮片覆盖.术后7d,皮瓣、皮片均成活.随访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本病例提示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首先需要找准创面的形成原因.

  • 手术矫治马方综合征蜘蛛样指畸形挛缩一例

    作者:夏舟;邱炜;徐又心;赵亚南

    2015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1例马方综合征双手蜘蛛样指伴畸形挛缩患儿.对该患儿的左、右手中指和环指均采用连续“Z”字瓣+“V-Y”成形术来减轻手指掌侧皮肤牵张,松解挛缩.由于治疗方案选择失当,以及轻视了马方综合征的基础病变对该手术治疗的影响,术后患儿右手中指缺血坏死并截指,远期并发指端膨隆和阵发性神经源性疼痛;其余手术3指皮瓣局部坏死,瘢痕愈合.出院后,患儿继发远侧指间关节僵硬等严重并发症.结合本病例,类似疾病不推荐行Ⅰ期手术治疗.

  • 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一;周军利

    脉搏轮廓心排血量(PiCCO)监测作为一项已广泛用于各类危重症患者的有创监测技术,可获得心排血量等参数,能可靠反映危重症患者的实际血流动力学.大面积烧伤后液体复苏至关重要,PiCCO监测因操作简单、参数全面准确等,现已广泛应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循环监测.本文简要介绍PiCCO监测技术,综述其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液体复苏监测及肺水肿诊断、鉴别中的应用及新的理论认识.

  • 再议烧伤瘢痕治疗

    作者:郇京宁

    由于瘢痕形成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迄今没有非常理想的手段预防和治疗烧伤后瘢痕.近年来,在压力治疗、外用硅凝胶、瘢痕内注射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自体脂肪移植、注射A型肉毒毒素、放射治疗等多种方法逐渐被用于治疗烧伤瘢痕.根据患者和瘢痕的具体情况,个体化、综合地选用多种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有必要继续研究和探讨瘢痕靶向治疗的可能性.

    关键词: 烧伤 瘢痕 综合疗法
  • 南开大学附属医院(天津市第四医院)烧伤整形科的创建与发展

    作者:冯世海

    天津市第四医院是以烧伤为特色的综合医院,其中烧伤整形科设有6个二级临床科室,床位110张.经过几代人艰苦奋斗,笔者科室先后发展成为天津市重点学科、天津市烧伤急救中心,于1992年成立天津市烧伤研究所,并成为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科研方面,开展并完成了中西医结合防治烧伤后肠功能衰竭机制及疗效研究、纤维支气管镜早期诊断与局部治疗的应用、烧伤患者的能量代谢规律及辐照生物敷料的研制等,并获得重要成果.临床方面,利用各种皮瓣与先进手段修复了各种复杂创面及慢性难愈性创面数万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治愈率达94.1%.2016年,天津市第四医院成为南开大学附属医院,此后笔者科室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达成了合作开展多种项目研究的意向.在未来的发展中,笔者科室拟以提高大面积烧伤救治水平为主线,在早期综合抗休克、吸入性损伤救治、感染救治、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治疗以及创面修复、瘢痕治疗和康复等领域积极开展研究并应用于临床.

  • 江西烧伤医学发展60年:写在中国烧伤学科创建60周年之际

    作者:郭光华;李国辉

    今年是我国烧伤学科成立60周年,也是江西烧伤医学发展的60周年.本文简要介绍我国烧伤学科发展历程及江西烧伤医学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方向,为江西烧伤医学事业出谋划策.

    关键词: 烧伤 发展 江西
  • 我60年烧伤医师生涯的点点滴滴

    作者:陈璧

    我从事烧伤医学工作60年,其中3年多在农村基层工作,包括参加巡回医疗队、抗洪救灾、野营拉练、开门办学等.这些经历不仅使我在缺医少药的艰苦条件下树医德、长医术,更使我能根据实际条件,创新求精、造福病患.

  • 尊重学科规律创新跨越发展

    作者:杨敏烈;吕国忠

    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经历30多年发展,在前辈的指引和全科同志的努力拼搏下,已成长为全国知名的区域性烧伤诊疗中心.总结科室成长历程中的经验得失,遵循和重视学科发展规律,夯实基础,强化技能,勤于创新是重中之重.未来学科发展的趋势:创面治疗仍是根本,烧伤应急救治体系应更趋完善,交叉学科、多学科合作需进一步加强,基础科研要有向实际转化的潜力.

  • 成年烧伤患者护理需求与护士认知差异调查分析

    作者:江晓声;许乐;李琳;张灵倩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护理需求与护士认知之间的差异,以调整护理服务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解放军第一八○医院烧伤科2017年1-9月收治的400例烧伤住院患者,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该科室的38名护士,于患者出院当天或前一天出院宣教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需求.比较患者在护理需求总体程度以及具体维度上与护士的认知差异,统计患者护理需求高于护士认知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护理需求条目,统计患者与护士认为重要的5项护理需求条目并对比是否一致.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患者、护士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4.8% (379/400)、100.0%(38/38).患者的护理需求总分为(3.9±0.4)分,与护士对患者护理需求的认知总分(4.1±0.5)分相近(t=1.611,P>0.05).患者生理需求、自尊需求维度得分分别为(4.0±0.6)、(3.9±0.6)分,明显低于护士的(4.2±0.4)、(4.3±0.5)分(t=-2.476、-4.160,P<0.05或P<0.01);患者的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维度得分与护士相近(t=0.228、1.356、-1.010,P>0.05).患者在介绍同室患友、检查时有医务人员陪同、休闲娱乐活动、护士理论和操作熟练、抗瘢痕锻炼指导、药物知识宣教这几项护理需求条目的得分分别为(4.2±0.9)、(3.3±1.2)、(4.2±0.9)、(4.5±0.7)、(4.2±0.9)、(4.0±1.0)分,均明显高于护士的(3.5±0.9)、(2.7±1.0)、(3.5±1.3)、(4.1±0.8)、(3.8±1.0)、(3.6±0.9)分(t=4.147、3.515、3.374、3.282、2.546、2.265,P<0.05或P<0.01).患者与护士认为重要的5项护理需求条目分别为疼痛护理、护士理论和操作熟练、对患者一视同仁、出院宣教、及时巡视病房与保护隐私、疼痛护理、介绍医务人员、介绍安全事项、得到每日费用清单,仅有疼痛护理这一项相同. 结论 烧伤患者和护士在护理需求维度和条目方面及对重要的护理需求条目的认知均存在一定差异.护理人员应针对认知不足的护理服务项目进行重点改进,调整服务供给,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在额部轴型扩张皮瓣修复口周及颏部瘢痕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夏成德;薛继东;狄海萍;韩大伟;曹大勇;李强;景福琴;牛希华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及三维重建在额部轴型扩张皮瓣修复口周及颏部瘢痕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3年6月-2017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9例面部深度烧伤后口周及颏部瘢痕增生患者,瘢痕面积为8 cm×7 cm~13 cm×8 cm.于患者额部置入1枚额定容积为400 ~ 500 mL圆柱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5~6个月后行口周及颏部瘢痕切除、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取出,应用携带双侧颞浅血管蒂的额部轴型扩张皮瓣修复瘢痕切除后继发创面,其中3例患者同时行小口畸形矫正术.术前行CTA及三维重建,获得供瓣区颞浅动脉及其分支三维图像,明确颞浅动脉及其分支走行、毗邻定位、血管吻合情况,指导皮瓣的设计.本组患者皮瓣切取面积25 cm ×9 cm~30 cm ×8 cm.术后2~3周行皮瓣断蒂、蒂部复位修整术.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皮瓣修复术后10 ~ 12 d,应用半导体冰点激光对皮瓣部位行脱毛处理,每个月1次,共4~6次.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术后皮瓣均存活良好,无血运障碍,其中3例患者术后皮瓣稍臃肿,于术后3个月行皮瓣修薄术,术后皮瓣外观自然.术后随访6个月~2年,皮瓣色泽、质地、厚度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口周及颏部外形及张口功能明显改善,瘢痕未再复发.额颞部切口隐蔽,头部毛发生长正常,重建发际线自然. 结论 额部轴型扩张皮瓣修复口周及颏部瘢痕,术区外形、功能较佳,供区形态良好.CTA及三维重建能提供清晰的额部轴型扩张皮瓣中颞浅动脉及其分支三维图像,为术前皮瓣设计提供可靠依据,降低手术风险,提高皮瓣成活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载N-(4-羟基苯基)维甲酰胺脂质微泡联合超声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作者:王梦蛟;方宇辉;金承龙;金哲虎

    目的 探讨载N-(4-羟基苯基)维甲酰胺(4HPR)及4HPR脂质体(4HPR-L)与4HPR脂质微泡(4HPR-LM)联合超声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b)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 (1)采用水化超声法制备4HPR-L及4HPR-LM,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动态光散射法、透射电镜对4HPR-L外观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势、载药浓度、包封率、载药量进行考察.(2)取人瘢痕疙瘩Fb,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13组,每组6孔.对照组细胞不给予任何处理,0.5 W30s组、0.5 W60s组、0.5 W 120s组、0.7W30s组、0.7 W60s组、0.7W 120s组、1.0W30s组、1.0W60 s组、1.0W120s组、1.5W30s组、1.5W60s组、1.5 W 120s组12个超声组细胞分别给予对应参数超声处理.常规培养24 h后,酶标仪测定细胞活力.另取人瘢痕疙瘩Fb,分为5组,每组6孔.对照组细胞不给予任何处理,1、10、20、50 μg/mL空白脂质微泡组细胞给予对应质量浓度的空白脂质微泡处理,常规培养24 h后同前测定细胞活力.另取人瘢痕疙瘩Fb,分为6组,每组12孔.对照组细胞不给予任何处理,1、10、20、50、100 μg/mL 4HPR-L组细胞分别加入含对应质量浓度4HPR的4HPR-L处理,常规培养24、48 h后每组各取6孔同前测定细胞活力.另取人瘢痕疙瘩Fb,分为4组,每组6孔.对照组细胞不给予任何处理,4HPR组、4HPR-L组和4HPR-LM+超声组细胞分别加入4HPR、4HPR-L、4HPR-LM(4HPR质量浓度均为20 μg/mL)处理,4HPR-LM+超声组细胞给药后立即给予0.5 W60s超声处理.常规培养24 h后同前测定细胞活力.(3)取人瘢痕疙瘩Fb,分为对照组、4HPR组、4HPR-L组和4HPR-LM+超声组,每组3孔,各组细胞处理同前.常规培养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4)取人瘢痕疙瘩Fb,同(3)分组及处理,常规培养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 结果 (1)4HPR-L颗粒呈大小均匀的球形或类球形结构,粒径为(100.1±1.3)nm,Zeta电势为(-34.3 ±2.3)mV.4HPR-L溶液中4HPR质量浓度在1400 μg/mL左右,包封率为(95.8±1.2)%,载药量为(8.3±0.4)%.(2)12个超声组细胞活力均高于93.0%.1、10、20、50 μg/mL空白脂质微泡组细胞活力均高于95.0%.1μg/mL4HPR-L组细胞给药24、48 h细胞活力相近(t=0.393,P>0.05),给药24 h时10、20、50、100 μg/mL4HPR-L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给药48 h(t=44.593、22.961、32.224、35.337,P<0.01).4HPR组、4HPR-L组与4HPR-LM+超声组给药24 h细胞活力分别为(47.3±0.7)%、(42.3±1.7)%、(38.6±0.8)%.4HPR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4HPR-L组和4HPR-LM+超声组(t=4.551、15.895,P<0.05或P <0.01),4HPR-L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4HPR-LM+超声组(t=-3.360,P<0.05).(3) 4HPR组、4HPR-L组与4HPR-LM+超声组总凋亡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2.8±2.4)%、(42.5±2.4)%、(58.5±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9±1.6)%(t=8.748、13.637、9.500,P<0.01);4HPR-L组与4HPR-LM+超声组总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4HPR组(t=4.049、5.393,P<0.05或P <0.01);4HPR-LM+超声组总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4HPR-L组(t=3.371,P<0.01).(4)4HPR组G2/M期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2.107,P>0.05);4HPR-L组G2/M期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4HPR组和对照组(t=18.169、30.026,P<0.01);4HPR-LM+超声组G2/M期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4HPR-L组、4HPR组和对照组(t=4.932、25.854、66.231,P<0.01).结论 4HPR可抑制人瘢痕疙瘩Fb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及发生G2/M期阻滞,且4HPR-LM联合超声的作用效果优于4HPR-L和游离4HPR.

  • 烧伤患者瘢痕重塑期增生性瘢痕机械信号转导分子与伤后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玉婷;李攀;罗伦;李曾慧平

    目的 分析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重塑期整合素β1、局部黏着斑激酶(FAK)及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表达与伤后时间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纳入2013年5月-2016年4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陆军军医大学(原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的34例住院烧伤患者34个增生性瘢痕,另取上述单位6例瘢痕切除植皮手术患者的供皮区正常皮肤,进行横断面、观察性研究.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估瘢痕高度、血管化、色素沉着、柔软度情况,超声诊断仪测量瘢痕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瘢痕和正常皮肤真皮和表皮的整合素β1、FAK、ERK1/2表达.对伤后时间与瘢痕厚度,伤后时间分别与瘢痕表皮整合素β1、FAK、ERK1/2表达量,伤后时间分别与瘢痕真皮整合素β1、FAK、ERK1/2表达量,瘢痕真皮整合素β1、FAK、ERK1/2分别与表皮相同蛋白酶表达量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局部多项式回归拟合分析瘢痕表皮和真皮中整合素β1、FAK、ERK 1/2以及瘢痕厚度与伤后时间的非线性回归关系. 结果 (1)本组患者的瘢痕评分总分为(8.3±2.3)分,其中高度(2.2±0.7)分、血管化(2.0±0.8)分、色素沉着(2.3±0.7)分、柔软度(1.9±0.7)分;瘢痕厚度为(2.8±1.1)mm.(2)瘢痕表皮和真皮中整合素β1、FAK、ERK1/2表达量均多于正常皮肤.(3)伤后时间与瘢痕厚度呈明显正相关(r=0.39,P<0.05).伤后时间与瘢痕表皮整合素β1表达量呈明显正相关(r =0.33,P<0.05),与瘢痕表皮FAK、ERK 1/2表达量无明显相关性(r=-0.03、-0.04,P>0.05).伤后时间与瘢痕真皮FAK表达量呈明显负相关(r=-0.34,P<0.05),与瘢痕真皮整合素β1、ERK1/2表达量无明显相关性(r=0.07、-0.23,P>0.05).瘢痕表皮和真皮的整合素β1、FAK、ERK1/2表达量呈明显正相关(r=0.70、0.60、0.64,P<0.01).(4)瘢痕表皮和真皮中整合素β1、FAK、ERK 1/2的表达量从伤后1~2个月的下降趋势转变为伤后2~3个月期间的上升趋势,且在伤后3~4个月期间达到顶峰,此后表皮中机械信号转导分子表达量逐渐下降,而真皮中机械信号转导分子表达量在伤后半年内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瘢痕厚度从伤后1个月后呈现稳定上升趋势. 结论 烧伤患者瘢痕重塑期,增生性瘢痕厚度在瘢痕形成早期随伤后时间持续增加;增生性瘢痕中整合素β1、FAK、ERK1/2对外界机械力的易感性在受伤后4个月内逐渐增强.

  • 烧伤外科应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系统的问题和建议

    作者:朱浩;赵洪良;崔康乐

    我国目前应用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系统疾病诊断编码与烧伤临床诊断标准存在差异,笔者建议根据临床标准完善诊断编码中关于烧伤总面积、深度和吸入性损伤的内容,在临床标准中增加相关特殊原因和部位烧伤的诊断.

中华烧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