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预防电对人体的损害--人体阻抗的认识

    作者:陆林越;魏王越;马飞

    随着医学现代化的发展,医用电子仪器不仅大量用于人体外部,而且已深入到人体内部.伴随而来的是由于人们使用不当,常发生电击危险.

    关键词: 人体阻抗
  • 丹参川芎嗪辅助治疗电弧烧伤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明;于燕;叶祥柏

    目的:评价丹参川芎嗪辅助治疗电弧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电弧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视全身情况进行补液、抗休克、抗感染及局部清创磨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静脉滴注,(10 ml/d,共7 d)。结果7 d时[(25.7±3.1)%比(21.3±3.0)%;t=5.122,P=0.000]和14 d时[(60.3±8.6)%比(53.8±10.8)%;t=2.434,P=0.022]治疗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1 d时2组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4±1.7)%比(98.7±2.7)%;t=1.163,P=0.265]。治疗组、对照组愈合时间分别为(18.9±2.5)d、(20.3±2.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6,P=0.020)。结论采用丹参川芎嗪辅助治疗电弧烧伤可提高术后7、14 d的创面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

  • 心理危机干预在四肢高压电烧伤截肢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徐秀玲;张静;孙燕秋;刘一强;袁野;侯丽波

    目的 探讨心理危机干预在四肢高压电烧伤截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哈尔滨市第五医院烧伤科收治的四肢高压电烧伤截肢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采用心理应激量表(SR)、SAS、SDS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R、SAS、SDS得分分别为(17.89±3.66)、(42.31±8.48)、(45.32±8.96)分,低于对照组的(26.89±3.98)、(50.32±10.25)、(52.77±11.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328、4.512、3.581;P<0.05).结论 对四肢高压电烧伤截肢患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的有效方式,有利于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截肢现实,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缓解.

  • 一次性负极板致灼伤1例分析

    作者:李佩;高明;姜丽民

    高频电刀用于医疗手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如加快手术进程、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减少或避免手术出血等,因此得到了广泛欢迎与应用.但由于高频电刀是一种利用高频电流对人体组织直接进行切割、止血或烧灼的高频大功率的电气设备,要求极为严格,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很严重[1].现将笔者所遇1例分析如下.

  • 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在肢体高压电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达恩;覃伟武;牛占国;农庆文;张莉;朱绍般

    目的 研究应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评估高压电烧伤患者肢体受损程度.方法 选取46例肢体高压电烧伤患者,分别于术前进行99Tcm-MDP显影、多普勒检测、术中观察组织大体改变,出现血管栓塞或组织坏死者予以切除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轻度损伤肢体血池相及血流相均显示局部放射性浓聚,垂度损伤肢体远端影像暗淡,近端影像明显增强,毁损性电击伤肢体血流灌注中断,各种组织均不显影,与未受损影像界限清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相符.绪论99Tcm-MDP三相动态显像可较直观地显示深度电烧伤后局部血供的改变及组织受损情况,它可以作为诊断电烧伤患者组织损伤程度的一种检测手段.

  • 应用多种皮瓣修复同一肢体部位多发性电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顺利;陈铭锐;刘本立;卞东会;武铠;于仁义;王睿菁

    目的:探讨修复同一肢体部位多发性电烧伤创面的手术方案。方法自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济南军区总医院烧伤整复科共处理18例同一肢体多发电烧伤创面患者,根据创面情况,综合应用游离或带蒂皮瓣、多种复合皮瓣及动脉穿支皮瓣,辅以皮片移植进行修复。结果18例患者术中共转移皮瓣65个,其中62个皮瓣成活良好,伤口愈合佳,2个皮瓣出现远端淤血坏死,1个皮瓣出现感染切口裂开,经换药治疗后均二期愈合。随访3个月到3年,皮瓣质地、弹性、色泽均良好,局部功能恢复好,效果理想。结论对于同一肢体部位多发性电烧伤创面,根据创面情况,综合应用多种皮瓣技术,能大程度实现功能的恢复。

  • 皮瓣修复四肢深度电烧伤创面的临床观察

    作者:姚兴伟;陈向军;张旭辉;孙伟晶;于成涌;刘艳红;韩德志

    目的 探讨四肢深度电烧伤创面处理的佳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共48个四肢深度电烧伤创面的修复.在病情稳定后尽早手术清创,清除坏死组织,保留有活力的间生态组织,即刻采用皮瓣修复.结累48个接受治疗的创面,包括轴型皮瓣修复26处,随意皮瓣修复8处,肌皮瓣修复8处,游离皮瓣修复4处,交肢皮瓣修复2处.其中1例游离皮瓣由于基底感染血管栓塞而发生坏死,待肉芽组织生长后游离植皮修复.其余创面一期修复成功,较好地保存了患肢功能.结论 四肢深度电烧伤创面应尽早手术清创,一期修复创面,酌情选择轴型皮瓣、随意皮肌皮瓣,必要时可选用游离皮瓣或交肢皮瓣,大限度地保存患肢功能,降低伤残率.

  • 严重腹部电烧伤临床分析

    作者:黄勇;祁少海;何国;徐盈斌;谢举临;刘旭盛;利天增

    目的 探讨严重电烧伤全层腹壁及腹腔内脏器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 收集1992年3月至2006年4月5例严重腹部高压电烧伤采用皮瓣转移或植皮术进行修复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用皮瓣转移或植皮术进行修复的5例患者,4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皮瓣Ⅰ期愈合,1例皮瓣远端缺血坏死;1例术后3小时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严重腹部电烧伤治疗的关键在于把握剖腹探查的时机和选择恰当的皮瓣.

    关键词: 烧伤 皮瓣
  • 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和微血管功能的影响及己酮可可碱的干预作用

    作者:张庆富;周慧敏;梁利民;李增宁;陈进军;王车江

    目的 了解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微血管功能的影响及己酮可可碱(PTX)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180只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电伤组和治疗组,每组60只,再按6个检测时相分为6个小组,每小组10只.电伤组和治疗组均用调压器及实验变压器制成高压电烧伤模型;对照组大鼠接相同装置但不通电,致假伤.于大鼠伤前15 min及伤后5 min、1 h、2 h、4 h、8 h测量肠系膜微动脉、微静脉直径,心脏抽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Ang-Ⅱ含量.结果 (1)Ang-Ⅱ含量:电伤组大鼠伤后1~8 h血清Ang-Ⅱ含量比伤前15 min明显升高(P<0.05),呈逐渐升高趋势,至伤后4 h达高,为(8.39±3.29)ng/ml,伤后8 h下降,为(6.78±1.79)ng/ml,仍高于伤前15 min(P<0.05);治疗组伤后各时相血清Ang-Ⅱ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伤前15min(P<0.05),伤后5 min为(4.40±1.43)ng/ml,高于电伤组(P<0.05),伤后1 h、4 h分别为(4.09±1.62)、(5.00±1.88)ng/ml,均低于电伤组(P<0.05).(2)微动脉直径:电伤组大鼠伤后5 min、2 h、4 h、8 h微动脉直径比伤前15 min缩小(P<0.05),以伤后5 min明显,为(5.6±2.2)μm;治疗组伤后2 h、4 h、8 h微动脉直径均大于电伤组(P<0.05).(3)微静脉直径:电伤组大鼠伤后5 min、2 h、4 h、8 h微静脉直径比伤前15 min缩小(P<0.05),以伤后5 min明显,为(16.3±5.4)μm,伤后各时相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伤后4 h、8 h微静脉直径大于电伤组(P<0.05).结论 高压电烧伤可引起大鼠血清Ang-Ⅱ含量升高及微动脉、微静脉收缩;PTX可降低高压电烧伤后血清Ang-Ⅱ含量和扩张肠系膜微动脉及微静脉.

  • 下腹部分叶皮瓣在多手指电烧伤中的应用

    作者:王德运;谢卫国;王礼放;张伟

    目的 探讨下腹部分叶皮瓣修复多手指电烧伤的可行性,并为不相邻多个手指深度创面修复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1998年至2008年间收治的23例多手指电烧伤患者,创面经手术清创后根据其形状及大小,设计以腹壁浅动脉内外侧支为蒂的下腹部分叶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除3例患儿因皮瓣蒂部受压致一叶皮瓣部分坏死外,其余20侧患者皮瓣血供丰富,断蒂后创面全部愈合,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 腹壁浅动脉解剖结构清楚,血管走向恒定,皮瓣血供丰富,手术操作简单,供区部位隐蔽,是修复多手指电烧伤后深度创面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烧伤 外科皮瓣 手指
  • 经颅高压电烧伤大鼠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白细胞黏附变化及乌司他丁干预作用

    作者:张庆富;张志辉;周慧敏;闫宝勇;李全海;冯建科;白永强;邵洪波;王车江

    目的 了解经颅高压电烧伤对大鼠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向,探讨sICAM-1与白细胞黏附的关系及乌司他丁(UTI)干预效果.方法 将180只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电伤组和治疗组,每组60只.电伤组和治疗组大鼠用调压器及实验变压器制成经颅高压电烧伤模型,对照组接相同装置但不通电致假伤.伤后2 min内,对照组和电伤组大鼠经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2 mL,治疗组大鼠经腹腔注射2×104 U/kg UTI注射液2 mL.于伤前15 min、伤后5 min、1h、2h、4h、8h,每时相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于各组取10只大鼠,用布莱德多项投影显微镜系统检测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经心脏采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sICAM-1含量.对数据行两因素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结果 (1)电伤组sICAM-1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主效应F =536.550,P <0.01);电伤组伤后5 min~8 h各时相sICAM-1含量均高于本组伤前值,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主效应F =70.371,P<0.01).治疗组sICAM-1含量低于电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主效应F=14.784,P<0.01);治疗组伤后5 min~8 h各时相sICAM-1含量均高于本组伤前值,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主效应F=126.391,P<0.01).(2)电伤组白细胞黏附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主效应F=1309.845,P<0.01);电伤组伤后5 min~8 h各时相白细胞黏附数均多于本组伤前值,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主效应F =73.485,P <0.01).治疗组白细胞黏附数少于电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主效应F =447.666,P <0.01);治疗组伤后5 min~8 h各时相白细胞黏附数均高于本组伤前值,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主效应F=82.933,P<0.01).结论 经颅高压电烧伤引起大鼠血清sICAM-1含量升高,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量增加.UTI可降低经颅高压电烧伤大鼠血清sICAM-1含量,减少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

  • β-七叶皂苷钠对大鼠高压电损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温丰平;谢卫国;阮琼芳

    目的 观察β-七叶皂苷钠在减轻大鼠高压电损伤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伤前30min静脉注射β-七叶皂苷钠(β-七叶皂苷钠组,AC组)、地塞米松(地塞米松组,DX组)及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SC组),均制成下肢高压电损伤模型.每组于伤后1、6、24h各开胸处死10只大鼠,抽血检测中性粒细胞比值,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取创周组织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伤后1h各组IL-66、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6hAC组和DX组IL-6分别为(138.66±21.56)pg/mL、(142.43±25.63)pg/mL,TNF-α分别为(160.86±24.22)pg/mL、(128.76±18.63)pg/mL,均明显低于SC组的(217.63±40.24)pg/mL和(266.75±45.62)pg/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C 组和DX组间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h AC组和DX组IL-6和TNF-α低于SC组,且AC组较DX组表达下调.各时相点AC组及DX组血中性粒细胞比值均低于SC 组(P<0.05或P<0.01).结论 β-七叶皂苷钠干预可减轻大鼠高压电损伤后的炎症反应.

  • 高压电烧伤后大鼠血清CD58含量变化及乌司他丁对其的干预作用

    作者:张庆富;李全海;李增宁;周慧敏;冯建科;崔冬生;许顺江

    目的 了解高压电烧伤后大鼠血清CD58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探讨乌司他丁(UTI)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180只成年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电伤组和治疗组,每组60只.电伤组和治疗组大鼠用调压器及实验变压器制成高压电烧伤模型,对照组接相同装置但不通电致假伤.伤后2 min内,对照组和电伤组大鼠经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2 mL,治疗组大鼠经腹腔注射2×104 U/kg UTI注射液2 mL.于伤前15 min及伤后5 min、1 h、2 h、4 h、8 h,每时相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于各组取10只大鼠,开胸后直视下从心脏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CD58含量.对数据行两因素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和LSD 检验.结果 (1)对照组和电伤组大鼠血清CD58含量的比较:电伤组CD58含量总体上高于对照组(主效应F=882.901,P<0.01);电伤组CD58含量受伤后时间变量影响(主效应F=81.459,P<0.01),伤后5 min~8 h各时相均高于本组伤前值(P<0.01),且呈逐渐增高趋势.(2)电伤组和治疗组大鼠血清CD58含量的比较:治疗组CD58含量低于电伤组(主效应F=219.597,P<0.01);治疗组CD58含量受伤后时间变量影响(主效应F=155.774,P<0.01),治疗组伤后5 min~8 h各时相均高于本组伤前值(P<0.01).结论 高压电烧伤引起大鼠血清CD58含量升高,而UTI能降低高压电烧伤后大鼠血清CD58含量.

  • 腕部高压电烧伤的临床研究与功能重建

    作者:沈余明

    虽然大家对电的安全防范知识有了很大的了解,但腕部电烧伤仍时有发生.腕部高压电烧伤一旦发生,往往是毁损性的,截肢率、致残率极高,甚至危及生命,是烧伤外科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对烧伤外科医师一个极大的挑战.本文系统回顾了腕部高压电烧伤的分型,早期诊断,包括采用早期焦痂切开减张、早期清创、早期用血运丰富的组织瓣修复的早期治疗,探讨了腕部电烧伤早期清创的时机、清创的范围,强调了腕部电烧伤血管损伤治疗的重要性,总结了腕部电烧伤治疗的一些新的技术和手段,明确了腕部电烧伤创面治疗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早期康复和功能重建.

  • 头部电烧伤合并颅骨全层坏死、缺损八例的治疗总结

    作者:覃凤均;陈旭;陈忠;陈欣

    目的 探讨头部电烧伤合并颅骨全层坏死、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 从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8例头部电烧伤合并颅骨全层坏死、缺损的患者,一期应用各种血循环丰富的组织瓣修复创面,后期应用数字化成形钛网修复颅骨缺损,观察术后创面愈合及颅骨修复情况.结果 4例患者行颞浅动脉头皮皮瓣修复,2例患者行斜方肌肌皮瓣修复,2例患者行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供瓣区均行中厚皮移植覆盖.其中6例患者创面一期愈合,但有2例患者因早期坏死颅骨未彻底清除而发生创面局部感染,后经再次扩创,彻底清除坏死颅骨后创面方完全愈合,其中1例患者再次扩创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经积极抢救后痊愈.8例患者创面完全愈合至少半年后均再次入院,应用数字化成形钛网修复颅骨缺损,伤口均愈合良好.结论 一期应用各种血循环丰富的组织瓣尽快修复创面,后期应用数字化成形钛网修复颅骨缺损是治疗头部电烧伤合并颅骨全层坏死、缺损较好而且可行的方法.

  • 超声检测技术在判断腕部电烧伤血管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柴家科;李利根;陈越秀;胡晓娟;杨红明

    目的应用超声检测技术判断腕部电烧伤后尺、桡动脉病理变化,探讨新的诊断方法.方法选择24例腕部高压电击伤患者,用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检测患者腕创面部、创缘上5、10、15 cm处的尺、桡动脉内膜、管壁厚度、管腔内径和血流量,并以正常人12个尺、桡动脉为对照组.结果 (1)血管内膜的主要病理变化有:内膜粗糙、水肿增厚、内膜脱落.(2)管壁呈阶段性增厚,厚度不均,0.05~0.19 cm,较正常对照组厚约1倍,重者管壁坏死.(3)管腔狭窄或扩张,可呈串珠状,创面段和创面上5 cm段狭窄明显,重者管腔闭塞血栓形成.(4)血流量降低,以近创面处明显.(5)血管损伤以腕创面部重,距创面边缘约10~15 cm处血管形态基本接近正常. 结论超声检测可以直观显示受损血管内膜形态变化,管径大小,管壁厚度和血流量,对判断电烧伤血管损伤程度和范围有指导意义,是一种无创、精确、方便的检测方法,值得应用和推广.

  • 带蒂联合皮瓣移植修复上肢广泛软组织缺损

    作者:黄旭;谢庭鸿;杨兴华;张明华;张丕红;龙剑虹;黄晓元

    目的 探讨上肢广泛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方法的选择.方法 12例肘部、前臂及腕掌部高压电烧伤、热压伤及碾压伤患者,清创后4例应用背阔肌肌皮瓣与髂腰部皮瓣联合修复,将背阔肌肌皮瓣部分形成岛状,胸背血管蒂通过腋窝,上臂内侧皮下,髂腰部皮瓣部分以旋髂浅血管为蒂,皮瓣的蒂部形成皮管,位于腹股沟处,3周后再行断蒂;2例背阔肌肌皮瓣与侧胸皮瓣联合,将胸背动静脉游离出置于侧胸皮瓣内后形成皮管.蒂部位于侧胸上部;6例以巨大胸腹部联合皮瓣带蒂转移修复,以脐旁血管及肋间血管外侧皮支为轴,形成巨大皮瓣包绕前臂环形创面.结果 1例皮瓣远端局限坏死2 cm及皮瓣下感染,余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 上肢创伤广泛软组织缺损,早期清创,应用带蒂联合皮瓣、肌皮瓣修复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方法.

  • 大鼠经颅高压电烧伤后CD11b/CD18表达对白细胞黏附的影响及乌司他丁干预作用

    作者:张庆富;焦保华

    目的 观察经颅高压电烧伤后大鼠CD11b/CD18的表达对白细胞黏附的影响,探讨乌司他丁对CD11b/CD18表达和白细胞黏附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144只大鼠分为对照组、电伤组和干预组,每组48只.用TC-30-20 kV A型调压器和YDJ-10 kV A型实验变压器复制大鼠经颅高压电烧伤动物模型,用Epics-XLⅡ型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伤前15 min、伤后5 min、1 h、2 h、4 h、8 h大鼠白细胞CD11b/CD18的变化,用BVPM-15型布莱德多项投影显微镜系统观测以上各时相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用LISCA激光多普勒微循环图像仪检测以上各时相胸部皮肤微循环灌流量.结果 电伤组和干预组伤后各时相CD11b/CD18表达量高于伤前15 min,也高于对照组同时相,两组CD11b/CD18表达量于伤后5 min达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干预组伤后各时相的CD11b/CD18的表达量均低于电伤组各相同时相,但高于对照组各相同时相.两组白细胞黏附数及微循环灌流量与CD11b/CD18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结论 经颅高压电烧伤导致大鼠白细胞CD11b/CD18表达增强、白细胞黏附数增加及微循环灌流量下降,乌司他丁可降低白细胞CD11b/CD18表达、减少白细胞黏附及增加微循环灌流量.

  • 前臂肌群急性高压电击伤的MRI研究

    作者:舒锦尔;盛三兰;卢金花;蒋春景;仇旭光;李惠民

    目的 分析前臂肌群急性高压电击伤的MRI表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9例 17只急性高压电击伤的前臂均于72 h内行术前MRI检查,并作病理对照。7例14只前臂并行增强扫描。结果 9例 17只前臂均于MRI检查后立即行筋膜切开扩创术。单纯扩创者6例 11只前臂,MRI表现主要为前群肌肉的损伤,范围较小,呈等T1、长T2信号;后群肌肉损伤较分散,无一定规律,损伤程度较轻,病灶近端增强后和T2WI均示边界锐利,呈刀尖样改变;其中4例8只做了增强扫描,见显著异常强化(Ⅰ型信号),术中电灼刺激相应肌肉有收缩,但较正常减弱,病理见不同程度坏死;在增强4例8只前臂中,有1个移行区者6只,有2个移行区者2只,各移行区边界均较清楚。扩创后截肢者3例 6只前臂,MRI表现为弥漫性前后群肌的损伤,呈混合信号,前臂近端以Ⅰ型信号为主,远端大片呈等T1、长T2或短T2信号,且无明显异常强化(Ⅱ、Ⅲ型信号),术中电灼刺激相应肌肉,未见明确收缩,病理提示几乎完全坏死。所有截肢前臂均有2个移行区,边界不清,第2移行区均呈花边状强化。结论 前臂肌群急性高压电击伤MRI表现为3种信号模式,与病理有明确对应关系,有助于临床处理及预后判断。

  • 22例电烧伤患者的治疗

    作者:孔质彬;杨福旺

    1 临床资料我科 1999 年 5 月至 2002 年 5 月收治高压电烧伤 22 例,其中男性 18 例,女性 4 例.12 例男性民工因手掌举钢筋碰到附近高压电线致伤,10 例学龄儿童(4 例女童)爬到变压器上玩耍时触及高压电线致伤.22 例均有即时昏迷史,烧伤体表面积12%至30%.双上肢及单下肢完全毁损 4 例,其中合并胸腹部毁损 2 例.伤员入院时间早为的伤后 4 h,晚的超过 24 h.大部分伤员在入院前均进行了补液、消炎等治疗,但创面未作何处理.入院后分别予以输液、消炎、碱化尿液、利尿等治疗,病情稳定后及时行毁损肢体截肢和部分毁损肢体切开减张,并切除体表深度烧伤坏死组织,以临近皮肤组织瓣及利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皮瓣移植

111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