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透明质酸的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与应用概况的探析

    作者:甄利凯

    透明质酸简述透明质酸是一种酸性粘多糖,美国的教授Meyer等在1934年在牛眼玻璃体中首先分离出了透明质酸.透明质酸有着其他物质没有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结构,这就使透明质酸可以应用在不同的方面,也使透明质酸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对蛋白质进行调节、水电解质的扩散、促使创伤愈合等等.

  • 新型复方氨基酸对创伤大鼠生长因子表达的调控作用

    作者:蒋与刚;郭长江;杨继军;韦京豫;吴小红;徐琪寿

    为观察新型20种复方氨基酸制剂(20AA)对大鼠创伤恢复的效果并探讨其调控机体生长因子表达的作用,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行创伤手术后随机分成对照组、17AA组及20AA组,分别饲以酪蛋白、17AA及20AA为氮源的合成饲料,实验期14天.观察体重、摄食量及伤口抗张力强度、胶原蛋白含量的变化,同时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小肠生长因子(EGF、TGFβ1、bFGF)表达的改变.研究结果表明,20AA组大鼠伤口胶原蛋白合成量和皮肤抗张力强度均高于17AA组;小肠EGF、TGFβ1、bFGF三种生长因子的蛋白及mRNA表达,20AA组>17AA组>对照组.可见, 新型复方氨基酸促进创伤愈合的效果优于17AA,其作用可能与肠道生长因子表达上调有关.

  • 断体地龙提取液促进小鼠创伤愈合作用研究

    作者:汪文琪;胡海聪;张志千;汤化琪;张硕峰;孙毅坤

    目的:在前期实验研究和“断体地龙假说”的基础上,探究断体地龙中活性成分促进创伤愈合的机制。方法:采用小鼠皮肤切除性创伤模型,制备地龙提取液,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测定伤后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结果:1.断体地龙提取液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创面愈合率更大,且HE染色后发现其能明显改善创面组织的愈合。2.地龙药物组VEGF、TGF-β12种因子的表达与生理盐水组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地龙药物组bFGF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药物组bFGF的表达提前到达峰值,且持续时间较长;地龙药物组bFGF的表达第1天到达峰值,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阳性表达得分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龙提取液外涂对小鼠皮肤切除性创伤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VEGF、TGF-β1的表达无关,而与炎症期和增殖期创伤部位bFGF的表达增高有关系。

  • 藻酸盐敷料与mEGF联合应用对难愈性创面bFGF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毕擎;夏冰;朱丹杰;许励;邱斌松;徐文娟;章水均;洪剑飞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藻酸盐敷料(alginate dressing)与冻干鼠表皮生长因子(mous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mEGF)对难愈性创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的影响,评价其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方法,选择经常规换药抗炎治疗1个月创面仍未愈合的18例患者,年龄18~61岁,平均36.4岁;男12例,女6例;足部11例,小腿3例,手4例.随机分成3组:藻酸盐敷料与mEGF联合治疗组(A组)、mEGF治疗组(B组)、常规治疗组(C组),每组6例.治疗7、14、21、28 d后评价其创面愈合指数,7 d和14 d时行活组织检查常规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SP法评定bFGF表达阳性细胞数目.结果:A、B组创面愈合均明显,A组较B组突出(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A组创面修复细胞增殖明显,表皮增厚,上皮化活跃;B组虽也有类似改变,但不如A组显著.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显示:3组bFGF表达均有上调,但以A组为显著(P<0.05).结论:藻酸盐敷料与mEGF联合应用治疗难愈性创面,能协同两者优势,较单用mEGF疗效更佳.

  • 疡愈涂剂对糖尿病大鼠创面PCNA表达及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作者:李萍;李光善;韩秋萍;盛巡;王芳;梁代英;刘欣;黄启福

    目的:观察疡愈涂剂对链脲佐菌素(STZ)引起的糖尿病大鼠伤口细胞增殖及体外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疡愈涂剂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大鼠腹腔注射STZ,造成高血糖状态.各组动物复合背部全厚皮切除伤口.分别观察疡愈涂剂对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表达;及MTT法和体外伤口法观察疡愈涂剂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的疡愈涂剂均能明显缩短STZ诱发糖尿病大鼠复合创伤后创面的愈合时间(分别P<0.01);提高创面愈合率(P<0.05,P<0.01).创伤3天后疡愈涂剂高剂量组PC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中剂量组于5天后开始增高;低剂量组7天后增高;分别P<0.05,P<0.01.体外研究表明疡愈涂剂在29.23μg/mL和58.45μg/mL能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分别P<0.01.结论:疡愈涂剂可能通过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从而加速创面的愈合.

  • 东北林蛙皮肤抗菌肽dybowskin-1ST对小鼠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

    作者:苗慧敏;肖向红;孙婷婷;漆俊;柴龙会;张晶钰;郭娜

    目的:研究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 Günther,1876)皮肤抗菌肽(dybowskin-1ST)对小鼠皮肤损伤模型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成年小鼠随机分为甘油对照组、外用应急软膏组和dybowskin-1ST组(50 mg·L-1,10μg/只),制备皮肤损伤模型,将供试品按0.2 mL/只的剂量涂抹创口外延至2~3 mm,1次/d.于损伤后第1,3,5,7天测量皮肤损伤面积,计算伤口愈合率,第3,7天取损伤部位皮肤,组织切片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第7天dybowskin-1ST组和外用应急软膏组小鼠皮肤损伤部位愈合率分别为(86 74±0.27)%和(91.57±0.14)%,与甘油对照组比较,提高了16.04%和20.87%,P<0.05;组织形态学显示,dybowskin-1ST组愈合初期新生组织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多,愈合后期组织分层明显,且与外用应急软膏组无明显差异.结论:dybowskin-1ST能改善小鼠损伤部位肉芽组织生长状态和胶原纤维形成,促进伤口愈合.

  • 艾灸对大鼠创伤皮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琦;孙忠人;张秦宏;王迪;岳金换

    目的:探讨艾灸干预大鼠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在其背部制造全层皮肤切线性创伤,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模型组,每组12只.再根据治疗时间的不同将每组随机分为1d组、3d组、7d组3个时间点小组,每个时间点小组4只大鼠.治疗组取创面局部进行艾灸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以HE染色法检测修复组织内毛细血管生长情况、血管内皮细胞数;以免疫组化法检测修复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创面愈合指数,治疗7d组在治疗第4天与第8天时均高于模型7d组(均P<0.05).大鼠创面修复组织毛细血管数,治疗1d组和3d组均高于相应模型组(均P<0.05);治疗7d组毛细血管数低于模型7d组(P<0.05).大鼠创面修复组织血管内皮细胞数,治疗3d组高于模型3d组(P<0.05);治疗7d组低于模型7d组(P<0.05);治疗1d组与模型1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创面修复组织VEGF表达阳性细胞累计积分,治疗3d组高于模型3d组(P<0.05);治疗7d组低于模型7d组(P<0.05);治疗1d组与模型1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能促进大鼠皮肤创伤愈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不同时间内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有关.

  • 芦荟大黄素促进皮肤创伤修复作用机理研究

    作者:李晶哲;夏芸;刘柏东;吕俊海

    目的:研究芦荟大黄素对皮肤创伤的修复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1)MTS法测定含芦荟大黄素100、200、300、400 μg/ml的培养液对大鼠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2)使用含芦荟大黄素100、200、300、400 μg/ml的药液治疗大鼠皮肤创伤模型,检测创缘组织bFGF、EGF、vEGF表达量及羟脯氨酸含量.结果:(1)含400 μg/ml芦荟大黄素的培养液使细胞成活率高;(2)含300 μg/ml芦荟大黄素的药液对大鼠创伤的疗效佳.结论:芦荟大黄素可有效促进创伤愈合,其促进创伤愈合的机理之一为增强皮肤及皮肤血管相关的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创面的修复愈合.

  • 瘦素及其抗体对小鼠皮肤创伤的修复作用

    作者:张凯;司艺玲;林季;薛辉;郝秀华;邓子辉;颜光涛

    为探讨Leptin对小鼠皮肤创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本文采用昆明小鼠40只,在背部各制备4个全层皮肤缺 损创面(0.8 cm×0.8 cm),将创面分成4组,分别用mLeptin、mLeptin-Ab、mLeptin+mLeptin-Ab、生理盐水局部涂抹,测定伤口愈合时间和愈合率,并通过RT-PCR对伤口组织Leptin、Leptin受体(OB-Rb)和EGF-R的表达 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mLeptin组和/或mLeptin-Ab组小鼠皮肤伤VI愈合时间明显缩 短(P<0.01),EGF-R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单用mLeptin-Ab组小鼠皮肤伤口愈合率,EGF-R、OB-Rb和 Leptin的表达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为Leptin和/或mLeptin-Ab均可促进小鼠皮肤伤口愈合;未发现 mLeptin-Ab对Leptin的中和作用,单用mLeptin-Ab反而能够促进伤口修复.

  •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皮肤创伤修复的作用

    作者:刘晓玉;王瑞;张涛;庞希宁;施萍

    目的 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皮内移植对小鼠皮肤创面修复的作用,为临床皮肤创伤后修复提供新的细胞治疗方法奠定基础.方法 分离培养hADSCs,取3~5代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细胞表面标志物CD90、CD105、CD34和CD45的表达,并分别置于骨、软骨和脂肪诱导分化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分化,检测其多向分化潜能.在实验小鼠背部制备一个面积为1 cm×1 cm的皮肤创面,将磁性纳米颗粒标记的hADSCs以皮内注射方式移植到小鼠创面四周.分别于伤后0、7和14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90和CD105,不表达CD34和CD45,具有骨,软骨,脂肪诱导分化潜能;实验小鼠皮肤创伤后3d开始,可见各组创面逐渐缩小,伤后21 d创面愈合.移植组于创伤后第7天创面愈合率为(74.6%±4.1%),14 d为(96.5%±1.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d的(26.7%±1.9%),14 d的(47.3%±2.3%),(P<0.05).结论 hADSCs移植能够提高小鼠皮肤创面愈合的速度.

  • 瘦素与创伤愈合

    作者:李培兵;金宏

    瘦素作为一种多靶器官、多功能的生长因子,它在机体中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瘦素可能是一种新的促创伤愈合因子,它参与了创伤愈合进程的调节,腹膜内注射瘦素或局部涂抹瘦素加速了动物伤口愈合的速度.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瘦素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的研究现状,并从瘦素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对上皮再生、胶原合成、血管生成、炎症反应等几方面的作用,探讨了瘦素通过调控其它促创伤愈合因子的生成及活性来发挥促伤口愈合作用的机制与途径.

    关键词: 瘦素 创伤愈合 机制
  • hPDGF-A/hBD2双基因修饰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外源基因体外与体内的表达

    作者:郝磊;孙慧勤;郭晓妹;闫国和;罗成基;程天民;粟永萍;邹仲敏

    本研究观察腺病毒介导hPDGF-A/hBD2双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体外以及移植后体内局部的外源基因表达情况.将已成功构建和包装的hPDGF-A/hBD2双基因共表达腺病毒体外感染原代分离培养的BM-MSC后,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目的基因蛋白的表达.收集经重组腺病毒感染的BM-MSC的无血清培养上清,采用划痕试验检测培养上清中分泌的hPDGF-A的促迁移效应.将重组腺病毒感染的BM-MSC局部点状注射至大鼠放射创伤复合伤创面,在各时相点进行冰冻切片并观察创面移植的BMSC的分布,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外源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在体外重组腺病毒感染后的大鼠BM-MSC表达报告基因EGFP.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显示双基因修饰的BM-MSC表达hPDGF-A和hBD2.划痕实验证实双基因修饰BMSC培养上清组在8、12、24和30小时的愈合面积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大鼠创面移植的外源性基因修饰的BM-MSC显示,至少在移植后2周之内BM-MSC可以较高水平地表达以EGFP为指示的外源基因.创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外源基因从第3天开始表达,第7天达到高峰,第21天仍有少量表达.结论:hPDGF-A/hBD2双基因修饰BM-MSC在体外、体内均可使目的基因得到有效表达,成为hPDGF-A/hBD2双基因修饰BMSC促进难愈创面愈合的基础.

  • 对肿瘤血管生成研究之肿瘤微血管构筑表型异质性的思考

    作者:卞修武

    血管生成是多种病理过程(如创伤愈合、慢性炎症和肿瘤等)中的基本事件.对血管生成过程及其机制的研究促进了治疗性血管生成和抗血管生成策略的应用.然而,无论是血管生成机制还是抗血管生成治疗效果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争议与挑战.其中,人们寄予极大希望的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障碍可能不在于该策略本身,而是肿瘤微血管内皮分子遗传学和微血管构筑上的差异性.

  • 康复新液对家兔创伤愈合的影响

    作者:李珊瑚;李勇敏;彭淑珍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对家兔各种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制作创面、烧伤及溃疡三种创伤伤口,将该药物外涂于创面,计算创伤面积及愈合速度.结果康复新液能将创面、烧伤及溃疡模型家兔的创伤愈合时间提前约1.5、2.3、8.3 d.结论康复新液对创面、烧伤及溃疡模型家兔的创伤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低强度激光促细胞增殖效应与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途径

    作者:许川山;刘志君;唐建民;吴士明

    人们在应用中发现低强度激光有种特殊的作用,即作用于生物体时不产生不可逆损伤,而直接由辐射产生刺激效应.如病灶直接照射和穴位照射,能产生消炎,镇痛,血管扩张,促进创伤愈合、毛发、神经及骨再生等作用;照射小鼠胸腺区和脾区可增强免疫细胞活性及促进免疫分子产生[1].

  • 电刺激促进细胞迁移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作者:梁珊珊;罗薛峰;范平;白怀

    生物电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属性,机体的一切生活活动中都伴随着生物电的产生.例如在神经管发育、上皮伤口部位和肿瘤细胞表面均有电位差产生.内源性生物电场不仅在生物体形态发生和生长等生理过程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参与了机体重要的病理过程,如创伤愈合、组织再生和肿瘤侵蚀等.实验研究显示生理强度电刺激对多种细胞的细胞迁移等行为可产生重要影响.

  • 围手术期肠外营养

    作者: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指南规范编委会

    背景营养不良一直是影响外科手术患者结局的重要因素.文献报道营养不良患者创伤愈合缓慢,免疫应答能力受损,手术耐受能力下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0倍于无营养不良者,并且住院时间长、花费多、死亡率高[1,2].营养支持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康复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因此,对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是必要的.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与创伤愈合

    作者:鄢飞;鲍同柱

    创伤愈合是个复杂的过程,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而言.创伤愈合与细胞、细胞基质和细胞因子三者间的互相作用关[1].

  • 转化生长因子-β与软组织创伤愈合的研究进展

    作者:鄢飞;鲍同柱

    创伤愈合是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细胞、细胞基质和细胞因子间的相互作用[1].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调节细胞生长与分化,是组织在修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子之一.本文复习国内外文献,就TGF-β与软组织创伤愈合的关系作一综述.

  • 生长因子在创伤愈合过程中的机制

    作者:程治强;李钰珑

    创伤愈合是一个复杂生物学过程, 通常认为是由进入伤口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和合成分泌、细胞外基质的纤维化、新生血管长入伤口的血管化和表皮细胞增生覆盖创面的再上皮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441 条记录 1/23 页 « 12345678...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