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

医学研究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의학구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48X
  • 国内刊号: 11-545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590
  • 曾用名: 医学研究通讯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医学研究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赵瑞芹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乳腺癌相关基因异常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研究

    作者:吴亮;王建明

    目的 探讨基因异常甲基化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方法 共纳入70例临床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为病例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BRCA1、GSTP1、p16、MGMT、PTEN、RARβ2和CCND2等抑癌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分析不同临床特征的患者甲基化频率间的差异.结果 BRCA1、GSTP1、p16、MGMT、PTEN、RARβ2和CCND2的甲基化率分别为24.3%、31.4%、40.0%、27.1%、48.6%、55.7%和67.1%.94.3%的乳腺癌患者至少有1个基因发生甲基化,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BRCA1甲基化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16和PTEN基因甲基化与绝经状态有关,ER阴性、PR阴性、p53阳性患者更易发生RARβ2基因甲基化.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抑癌基因异常甲基化与淋巴结转移、绝经状态、激素受体表达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

    关键词: 乳腺癌 甲基化
  • 细胞质基质中macroH2A分子伴侣的筛选

    作者:林娜;张田甜

    目的 筛查细胞质基质中组蛋白H2A变体macroH2A的分子伴侣,借此研究macroH2A在分子伴侣的协助下进入细胞核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在羧基末端表达融合有Flag标签的macroH2A-HCD(histone core domain)(a.a.21~ 161)的HeLa S3稳定细胞系.大规模悬浮培养细胞并利用低渗处理膨胀细胞、匀浆、离心,分离得到细胞质基质.透析后,通过免疫共沉淀技术获得macroH2A-HCD蛋白复合物,利用质谱技术鉴定macroH2A-HCD蛋白复合物的成分,分析质谱数据筛选macroH2A分子伴侣.结果 通过PCR扩增macroH2A-HCD DNA片段,并将之连入感染用载体pWPXL-C1-Flag.酶切、测序鉴定正确的pWPXL-macroH2A-HCD-C1-Flag质粒经包装转染HEK293T产生的慢病毒,对HeLa S3进行感染.通过Western blot法及免疫荧光实验,证明稳定表达羧基末端融合Flag标签的macroH2A-HCD的HeLa S3细胞系构建成功.悬浮培养后收集的细胞,经过低渗溶液处理后体积膨胀为原来体积的2倍,经匀浆、离心,匀浆液自上而下依次分为4层,分别为脂膜层、细胞质基质层、细胞器层、核层,后获得纯净的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中加入Flag-M2珠子,经过免疫共沉淀实验得到蛋白复合物.经质谱分析后发现,复合物中含有macroH2A-HCD及多种已知的分子伴侣.结论 细胞质基质中的macroH2A可能在多种分子伴侣的协助下进入细胞核.

  • 高危型HPV E6/E7mRNA检测在ASC-US分流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月辉;潘嫱微;张红萍;吕杰强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E6/E7 mRNA检测在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分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0例ASC-US患者进行HR-HPV E6/E7 mRNA和HR-HPVDNA检测,同时行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结合病理学诊断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R-HPV E6/E7 mRN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癌中的阳性率与HR-HPVD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 Ⅱ+级和CIN Ⅲ+级的HR-HPV E6/E7 mRNA阳性率分别高于CIN Ⅱ-级和CINⅢ-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R-HPV E6/E7 mRNA与HR-HPV DNA检测CIN Ⅱ+级和CIN Ⅲ+级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者特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均<0.05);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R-HPV E6/E7 mRNA检测诊断CINⅡ+级和CIN Ⅲ+级的效能比HR-HPV DNA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30岁组的HR-HPV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3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个年龄组的HR-HPV E6/E7 mR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HPV E6/E7 mRNA检测可作为ASC-US患者是否需要阴道镜转诊的更确切有效的指标,其特异性和诊断价值更佳.

  • ALT≤2×ULN的CHB患者明显肝脏炎症血清生化学替代诊断标志物研究

    作者:卓其斌;李强;陈冲;李微霞;陈良

    目的 探讨血清转氨酶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脏炎症的血清生化学替代标志物.方法 回顾性纳入100例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的CHB患者.明显肝脏炎症定义为炎症分级≥G2.比较无明显肝脏炎症组与明显肝脏炎症组间临床及生化学指标.结果 100例患者中,无明显肝脏炎症组56例,占56%;明显肝脏炎症组44例,占44%.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LT、AST、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白蛋白、球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与明显肝脏炎症相关(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GGT是明显肝脏炎症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血清GGT是转氨酶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的CHB患者明显肝脏炎症的独立预测因素,可以用做ALT≤2×ULN的CHB患者明显肝脏炎症的诊断标志物.

  • 老年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盆腔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筱婧;张英丽;王妨妨;俞华

    目的 回顾性研究探讨老年宫颈癌患者中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术后发生盆腔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5年1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有完整临床相关资料的324例老年宫颈癌患者,分析影响其发生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盆腔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324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9.8%,术后盆腔感染率为7.1%.单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宫旁组织浸润、深肌层浸润、脉管内瘤栓、术前血清SCC-Ag、CA125均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临床分期Ⅱ期、深肌层浸润、脉管瘤栓与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在盆腔感染的单因素分析中显示,开腹手术、术前有盆腔感染史、术后盆腔淋巴结囊肿是发生术后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有盆腔感染史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与患者术后发生盆腔感染明显相关.结论 FIGO临床分期Ⅱ期、深肌层浸润、脉管瘤栓是判断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术前有盆腔感染史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是患者术后发生盆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TRPM7参与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

    作者:李莎;黎明江;郭芙蓉;易欣;周艳丽

    目的 研究瞬时受体电位通道亚族M7(TRPM7)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介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胶原合成中的作用.方法 将分离培养出的SD乳鼠CFs用1μmol/L的AngⅡ干预至不同时间点(0、6、12、24、48h),分别检测CFs上TRPM7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找出1μmol/L的Ang Ⅱ诱导CFs上TRPM7蛋白表达的佳时间点.然后,用腺病毒-TRPM7-shRNA(Ad-TRPM7-shRNA)基因沉默的方法敲低CFs上TRPM7基因的表达,1μmol/L的Ang Ⅱ干预至佳时间点,检测CFs在TRPM7基因沉默前后胶原合成情况的变化.结果 CFs用1μmol/L的AngⅡ干预至24h后TRPM7蛋白表达量达高水平;CFs在1μmol/L的AngⅡ干预至24h后,与心脏纤维化相关的胶原蛋白(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合成增多,而在TRPM7基因沉默后这些胶原的合成量则呈明显下降的趋势.结论 TRPM7参与Ang 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从而促进心脏纤维化的发生.

  • 两种脑出血动物模型的制备和比较研究

    作者:魏纯纯;王培;缪朝玉

    目的 本研究制备两种脑出血动物模型:脑缺血后使用tPA诱导的出血转化模型(MCAO-HT)及胶原酶注射诱导的脑出血模型(clCH),并比较两种出血模型的异同及可能的优缺点.方法 MCAO-HT模型:栓线经颈内动脉入颅,堵塞大脑中动脉,构建线栓法大脑中动脉堵塞模型,堵塞后5h静脉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10mg/kg)制备脑缺血后出血转化模型;cICH模型:利用脑立体定位技术,直接向纹状体注射0.05U胶原酶Ⅳ,诱导脑出血模型.结果 MCAO-HT模型小鼠较MCAO模型小鼠,24h患侧半脑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升高,MCAO-HT模型小鼠血-脑脊液屏障(BBB)通透性显著高于MCAO模型小鼠;cICH模型小鼠,较假手术组小鼠,24h神经功能损伤、脑水肿、出血量和炎性水平都有显著升高.结论 MCAO-HT模型引起的出血为tPA诱导BBB通透性增加,导致的“渗血”,可能更适用于对血-脑脊液屏障及血管通透性的研究.而clCH模型引起的出血为胶原酶直接破坏小血管壁导致的“漏血”,可能更适用于出血诱导的水肿、炎性反应、细胞死亡和氧化应激的研究.

  • NK-1抑制剂预防头颈部恶性肿瘤PF方案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作者:田欣;宣莹;胡天玉;曾越灿;吴荣;张振勇

    目的 观察在头颈部恶性肿瘤PF方案(顺铂+5-氟尿嘧啶)化疗过程中应用NK-1抑制剂阿瑞匹坦(aprepitant)的止吐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6例需行PF方案静脉化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8例.实验组患者接受NK-1抑制剂阿瑞匹坦+5-HT3受体拮抗剂格拉司琼+地塞米松的三药联合方案预防止吐,对照组接受5-HT3受体拮抗剂格拉司琼+地塞米松的两药联合方案预防止吐.1个化疗周期结束后评估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缓解情况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56例患者均按期完成化疗,在急性恶心、呕吐控制情况上,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57.1% vs 50.0%、50.0% vs 42.9%,有效率(RR)分别为82.1% vs71.4%和78.6% vs6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延迟性恶心、呕吐控制情况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50.0%vs 21.4%、53.6% vs 25.0%,有效率(RR)分别为78.6% vs46.4%、82.1% vs 53.6%,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均为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含NK-1抑制剂阿瑞匹坦的三药联合方案预防头颈部恶性肿瘤PF方案化疗引起的急性期及延迟期恶心、呕吐安全有效,可在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膀胱颈梗阻的临床分析

    作者:高国君;孙立江;王沛涛;王新生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膀胱颈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9月~ 2015年11月在笔者医院采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的37例慢性前列腺炎合并膀胱颈梗阻患者的治疗经过,分析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手术疗效.结果 治疗后,平均大尿流率为20.8±2.4ml/s,平均残余尿量为9.2±0.9ml,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出现并发症5例,包括尿道外口狭窄1例,肉眼可见血尿3例,逆行射精2例.结论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膀胱颈梗阻的临床疗效确切,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脓毒症休克合并心肌损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左小淑;朱睿瑶;周晨亮;周青山

    目的 观察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对脓毒症休克合并心肌损害患者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 将37例脓毒症休克合并心肌损害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C组)18例和PiCCO组(P组)19例.C组放置中心静脉导管,P组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和股动脉PiCCO导管,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指导患者的液体复苏、血管收缩药物(多巴胺)和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的应用.记录两组患者复苏6h后相关参数(CVP、MAP、ScvO2、尿量、血乳酸水平)、心功能指标(NT-proBNP,cTnI)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6、24、48h的液体正平衡量、血管收缩药物(多巴胺)和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的用量.结果 与常规对照组(C组)相比,P组治疗6h后ScvO2升高、血乳酸水平降低,心功能指标cTnI降低,液体正平衡量增加(P均<0.05);P组治疗6、24、48h多巴酚丁胺用量增加、多巴胺用量减少(P均<0.05);治疗24、48h两组液体正平衡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VP、MAP、尿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iCCO监测可以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在指导正性肌力药物应用的同时还可以减少血管收缩药物的应用、减轻心肌损害.

  • SIRT-1和NF-κB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郭子君;齐晓丹

    目的 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l (SIRT-1)、核因子-κB(NF-KB)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SP法免疫组化检测79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癌组织和69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SIRT-1和P65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电话形式进行随访,利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SCLC癌组织中,SIRT-1(x2=38.581,P=0.000)和P65 (x2=26.348,P=0.000)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与术前血清NSE水平呈正相关(x2=6.707,P=0.010和x2=4.017,P=0.045).SCLC癌组织中,SIRT-1与P65的表达呈低度正相关(r=0.223,P=0.042).SCLC中,SIRT-1表达阴性(x2=15.117,P=0.000)、P65表达阴性(x2=3.971,P=0.046)的患者,预后更好.结论 SIRT-1和NF-κB在SCLC患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并且可能与术后患者的预后相关.

  • 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深低温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作者:李博文;王志维;吴智勇;任伟;刘化刚;昌金星

    目的 初步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在体大鼠肺深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Nrf2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深低温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进行远隔缺血后处理干预及阻断Nrf2信号通路,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肺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SOD)活性、肺湿/干重比值(W/D)、Western blot法测定Nrf2的表达情况和肺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远隔缺血后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肺组织Nrf2表达增加(P<0.05)肺损伤程度明显减轻,MDA含量减少(P<0.05),SOD活性增高(JP<0.05),W/D比值减低;而阻断Nrf2信号通路后这一变化明显减弱.结论 远隔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大鼠深低温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Nrf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深低温肺缺血远隔缺血后处理的保护机制.

  • 应用改良下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临床研究

    作者:朱琳;李薇薇

    目的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常表现为可见的瘢痕,不对称的解剖外观,唇红缘不齐等.因此设计一套完整的修复多个缺陷,重建解剖标志的方法是必要的.本研究通过人体测量方法来评估采用改良下三角瓣法修复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使用改良下三角瓣法修复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集标准的术前和术后照片,并测量各解剖点.结果由两个独立的,双盲的人员评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本研究纳入对象共18例(患者平均年龄9.27岁,女性,n=8),随访时间长24个月.术前PCH、HL、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CH、HL、H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侧的△PCH、△HL和△HL’与健侧的△PCH、△HL和△HL’之间有显著变化(P<0.05).术后人中高度有显著变化(P<0.05).PCW及MW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 使用改良下三角瓣法修复唇裂术后继发畸形,解剖测量有明显变化,可显著改善唇部外观.

    关键词: 唇裂 修复 三角瓣
  •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259例临床分析

    作者:肖秀漫;江程程;姜娜;林振浪

    目的 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早期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 2015年12月收治的259例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总发生率为2.9%(259/9039),重症监护病房的发生率为8.3%(231/2800).早发型(<72h)113例(43.6%),常见的原因为免疫性,其次是败血症、围生期窒息、宫内发育迟缓、先天愚型、宫内TORCH感染;晚发型(>72h)146例(56.4%),常见的原因是败血症,其次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59例血小板减少症中病死率为8.9%(23/259),显著高于笔者医院同期住院血小板正常患儿病死率1.0%(85/8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4,P=0.000).结论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较高,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达8.3%;早发型血小板减少症常见原因为免疫性,其次是败血症、围生期窒息、宫内发育迟缓、先天愚型、宫内TORCH感染;晚发型常见原因为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该病病死率较高,达8.9%,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 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下肢ASO患者死亡的预测作用

    作者:王躲发;刘斌;秦乾洪;纪明月;朱化刚

    目的 探讨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前NLR值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LR≥5.7)与低NLR组(NLR <5.7),利用K-M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利用COX多因素模型比较各临床资料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利用ROC曲线评估NLR分界值对患者死亡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低NLR组患者生存率较高NLR组患者生存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4% vs 42.4%,P<0.05).NLR≥5.7是影响本研究组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NLR取值为5.7时敏感度为60.7%,特异性为79.3%.结论 治疗前NLR对下肢ASO患者死亡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与抗病毒治疗效果

    作者:于晓燕;龚君佐;任崇松;岳爽;张昌艳

    目的 探讨某地区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与抗病毒治疗效果,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2013年2月~2016年1月选择在笔者医院诊治的HIV/AIDS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笔者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入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都给予HAART标准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治疗前后、对照组在入院时都进行CD4+T淋巴细胞与细胞因子表达的检测.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的CD4+ CD45RA+、CD4+ CD28+、CD4+ CD45RO+的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4+ CD25+的细胞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浆IL-10和TGF-β1含量都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4+ CD45RA+、CD4+ CD28+、CD4+ CD45RO+的细胞比例都明显上升(P<0.05),而血浆IL-10和TGF-B1含量明显降低(P<0.05).在观察组中,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CD4+ CD45RA+、CD4+ CD28+、CD4+ CD45RO+的细胞比例与IL-10、TGF-B1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HIV/AIDS患者只有较低的免疫功能,具有较低的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较高的IL-10和TGF-β1水平,HAART治疗能改善免疫功能,为此通过CD4+T淋巴细胞就能判断HIV/AIDS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

  • 动脉瘤性SAH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疗效及并发症的Meta分析

    作者:张文凯;刘绍明

    目的 评价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经不同术式治疗的患者其预后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无统计学差异.方法 在Medline、Embase、Cochrane等文献数据库中对近20年内发表的关于手术夹闭及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对比研究进行检索.由2名评价者独立的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合计4970例患者.比较两种术式术后脑血管痉挛、脑积液的发生率,经Meta分析,其OR值(95% CI)分别为1.23(0.77 ~1.95)、0.90(0.70 ~ 1.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术后不良预后的发生率OR值(95%ci)为1.38(1.15 ~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术后不良预后的发生率OR值(95% CI)为1.33(0.91 ~1.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不同术式治疗的动脉瘤破裂患者,其术后脑血管痉挛、脑积液的发生率没统计学差异;不能说明开颅夹闭术后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率高于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

  • SyK和HGF在乳腺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庄晓苹;谭晓;朱暐;董迎

    目的 研究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在乳腺癌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120例乳腺癌组织、100例正常乳腺组织、100例纤维腺瘤组织之间的SyK和HGF蛋白表达,分析乳腺癌组织中二者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120例乳腺癌组织中SyK、HGF的表达率分别为30.0%、68.3%,100例正常乳腺组织表达率分别为60%、33%,100例纤维腺瘤组织表达率分别为63%、36%,SyK、HGF的表达率在乳腺癌组织与其他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二者表达率在正常乳腺组织与纤维腺瘤组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yK、HGF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年龄、肿块直径及脉管侵犯无关(P>0.05).随乳腺癌临床分期越晚、有淋巴结转移者,SyK表达率缺失越明显,HGF的表达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中SyK与HGF之间表达呈负相关(r=-0.649,P<0.01).结论 SyK的表达缺失及HGF在乳腺癌的表达增高与乳腺癌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联合检测SyK、H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判断.

  • 缩短的APTT水平与肺癌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曹圆圆;何小帆

    目的 探讨缩短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肺癌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为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78例初诊肺癌患者治疗前和70例体检健康者血浆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抗凝血酶(AT)测定结果,观察患者治疗前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远端和淋巴结转移率以及1年内生存率等指标,分别以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分析缩短的APTT对患者DVT形成和肺癌转移的诊断价值和危险因素.结果 APTT缩短组FIB和D-D浓度显著高于而AT水平显著低于APTr正常组和延长组(P<0.01);APTT缩短组患者治疗前DVT发生率和肺癌转移率显著高于APTT正常组和延长组(P<0.05);缩短的APTT诊断治疗前DVT和肺癌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8(95% CI:0.848~0.948)和0.812 (95% CI:0.738~0.885),cutoff值分别为20.1s和19.5s,敏感度为73.68%和70.16%,特异性为71.04%和81.17%.1年死亡组中,治疗前APTT缩短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治疗前DVT发生率和肺癌转移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Logistic回归显示,缩短的APTT是治疗前DVT发生和肺癌转移的危险因素(β=1.65和1.72,OR=8.65,95% CI:5.78~10.35和OR =9.11,95% CI:6.12 ~ 10.98).结论 缩短的APTT可作为肺癌患者DVT形成和癌细胞转移以及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

  • 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分析

    作者:鲁慧;王彬成;崔宁宁;张艳春

    目的 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筛选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或脑梗死病史并经MRI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74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远隔缺血预适应组(rIPC组,88例)和对照组(86例);两组患者均严格按照指南用药,rIPC组额外给予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测并计算再梗死发生率,采用SPECT技术观察脑血流状况并半定量分析额、颞、顶、枕叶及基底核和丘脑血流灌注情况,采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测分析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和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IPC组神经功能显著改善(83.0%vs 64.0%),再梗死发生率显著降低,脑血流状况明显改善,基底核和丘脑部位血流灌注状况明显改善,MCA、ACA、PCA、VA和BA平均血流速度显著升高,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rIPC能够明显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脑血流,提示rIPC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椎管减压术后神经根沉降征的变化研究

    作者:杨军;王章富;章文杰;郭子仪;郑永育;马方华;洪正华

    目的 通过比较神经根沉降征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减压术前后的变化,来研究神经根沉降征与硬膜外压力变化的关系,为SedSign的形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选取20例患者,分为阳性SedSign组和阴性SedSign组,阳性SedSign组(n=10)为小硬膜囊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 <80mm2、行走距离<50m、阳性SedSign、单节段中央型LSS患者;阴性SedSign组(n=10)为小CSA> 120mm2、50m<行走距离<500m、阴性SedSign、非LSS患者(单节段的腰椎滑移患者或单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经后路椎管减压术,术后评估手术疗效好代表其减压的彻底性,术后4~ 30个月复查腰椎MRI,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神经根沉降征的变化.结果 阳性SedSign组内10例患者术后阳性SedSign出现部位仍然为阳性,阴性SedSign组内10例患者手术后SedSign仍为阴性.结论 虽然腰椎管减压手术降低了椎管狭窄段硬膜外压力,但是神经根沉降征无改变,故椎管狭窄段硬膜外压力增高可能不是形成阳性SedSign的主要原因.

  • 精子相关抗原9(SPAG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徐秀平;王亚男;董学君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组织中精子相关抗原9(sperm associated antigen 9,SPAG9)和血清中SPAG9抗体的表达水平,了解其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检测40例乳腺癌患者病灶及其癌旁组织中SPAG9表达水平,分析SPAG9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分期(tumor node metastasis stage,TNM)的关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53例初诊乳腺癌、48例良性病变和43例健康对照血清SPAG9抗体浓度,分析血清SPAG9抗体浓度与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血清SPAG9抗体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及意义.结果 乳腺癌病灶组织中SPAG9蛋白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乳腺癌血清SPAG9抗体浓度[10.22(5.055~16.660) mU/ml]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6.666(3.369~11.517) mU/ml] (P <0.05)和健康对照组[5.079(2.857-8.571) mU/ml](P=0.000),且与年龄和TNM分期明显有关.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15,得出SPAG9抗体佳临界值为10.185mU/ml时,SPAG9抗体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50.9%,特异性为88.4%.结论 SPAG9及其抗体在乳腺癌病灶组织和血清中高表达,血清SPAG9抗体对乳腺癌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 乳腺癌 SPAG9 SPAG9抗体
  • Marshall韧带消融对心肌不应期和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作者:何文博;余小梅;鲁志兵;何勃;谢菁;王松云;黄兵;江洪

    目的 研究Marshall韧带消融对心肌有效不应期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21只杂种犬随机分为Marshall韧带消融组(n=11)和对照组(n=10).记录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不同部位的电图,并测量各部位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计算ERP的空间离散度.消融组实验犬采用大头电极对Marshall韧带进行消融,消融后再次测量ERP,计算ERP离散度.对照组犬不行消融.测量结束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持续体表心电图记录lh,记录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与基础状态相比,Marshall韧带消融后左、右心室和右心房的ERP显著延长,左心房的ERP变化不显著,心房和心室的ERP离散度在消融前后无显著差异.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后,消融组的室性期前收缩数和室性心动过速阵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消融组的心室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rshall韧带消融可延长犬左、右心室和右心房的ERP,而对ERP离散度无显著影响.Marshall韧带消融对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有保护作用.

  • 糖尿病足创面预后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

    作者:孙好杰;窦连军;龚莹;梁军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与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8月在笔者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DF患者共112例,收集临床资料,入院抽血测定TNF-o、IFN-oL、IL-6、TGF-β、红细胞沉降率、CRP、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入组112例患者,男性42例,女性70例,患者平均年龄62 ±8岁;与愈合组想比,非愈合组的TNF-α、IFN-γ、IL-6、TGF-β、红细胞沉降率、CRP、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F病程、HbA1 c、DN、严重缺血、TNF-α、IFN-γ、IL-6、TGF-β、红细胞沉降率、CRP、白细胞计数是影响创面愈合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NF-α、IL-6、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严重缺血是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与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TNF-α、IL-6等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对糖尿病足创面的愈合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治疗中早期抗感染很有必要.

  • HER-2阴性LuminalB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研究

    作者:刘虔;孙圣荣

    目的 探讨HER-2阴性LuminalB型乳腺癌3种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别并与LuminalA型乳腺癌进行比较,探索能否将3种亚型中的一部分乳腺癌独立出来重新归为LuminalA型乳腺癌.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HER-2阴性Lumi-nalB型乳腺癌患者,并将其分为3组:组1为PR< 20%且Ki-67< 14%,组2为Ki-67≥14%且PR≥20%,组3为PR< 20%且Ki-67≥14%,分析各组间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并分别与LuminalA型乳腺癌进行比较.结果 HER-2阴性LuminalB型乳腺癌的3个亚组中,肿块直径组1与组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0),组1与组2、组2与组3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组1与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与组3、组2与组3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亚组在组织学分级及绝经状态方面差异互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组1与组2、组1与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与组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与组2在组织类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与组3、组2与组3在组织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LuminalA型乳腺癌与组1、组2、组3比较,LuminalA型乳腺癌与组1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组2、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uminalB型中的HER-2阴性LuminalB型乳腺癌可分为3个亚组,它们在临床病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且组1与LuminalA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或许能将组1重新归为LuminalA型乳腺癌,但需进一步前瞻性研究来证实.

  • MCL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郭俊宇;李泽文

    目的 研究髓样细胞白血病蛋白1(myeloid cell leukemia-1 protein,MCL1)在鼻咽癌组织和鼻咽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预后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鼻咽癌组织和正常鼻腔黏膜组织中MCL1蛋白的表达差异,并分析MCL1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鼻咽癌细胞系CNE2、CNE1以及人永生化鼻黏膜上皮细胞NP-69中MUC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鼻咽癌组织中MCL1表达阳性率为58.3% (35/60),在正常鼻腔黏膜组织中MCL1阳性表达率23.8% (5/21),鼻咽癌组织的MCL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鼻腔黏膜组织(P<0.05);MCL1的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的T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及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同时,MCL1在鼻咽癌细胞系CNE2及CNE1中的表达高于NP69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L1在鼻咽癌中可能起到促进肿瘤进展的作用,患者的MCL1表达水平可能与其预后相关.

  • 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姜敏;曾越灿;迟峰;吴荣

    目的 观察分析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经病理确诊的47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吉西他滨组及长春瑞滨组.吉西他滨组24例: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30min,第1、8天;替吉奥胶囊80mg/m2,每日分早晚2次,于餐后口服,连续口服2周;长春瑞滨组23例:长春瑞滨(盖诺,江苏豪森药业生产)25mg/m2静脉滴注30min,第1、8天;替吉奥用法用量同吉西他滨组.以上两方案均以3周为1个周期.结果 47例均纳入分析,吉西他滨组与长春瑞滨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7.5%、43.4%,疾病控制率是75%、69.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5.3个月及4.9个月,中位生存期均是12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多为轻度,重度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两组重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 端端吻合技术建立SD-Wistar大鼠肾移植模型

    作者:肖宗宇;陈晓娟;余鹏程;袁岗;张广华;张正平

    目的 采用端端吻合技术建立稳定的SD-Wistar大鼠肾移植模型.方法 SPF级雄性SD及Wistar大鼠各60只,供体采用SD大鼠,受体采用Wistar大鼠,取左肾作为供肾,受体切除左肾进行原位肾移植,并保留自身右肾,供体肾动脉、肾静脉及输尿管均与受体Wistar大鼠进行端端吻合,管腔均采用间断缝合.结果 本实验每例SD-Wistar肾移植模型总手术时间约为105.54±20.63min,血管吻合时间约为20.42±5.81min,输尿管吻合时间约为5.21±2.42min.移植肾的热缺血时间约为11.24±3.52s,冷缺血时间约为40.35±8.52min.本组共进行SD-Wistar肾移植模型60例,术中发现肾动脉血栓形成2例;术后24h内死亡1例,成功率达95.00%.结论 采用端端吻合技术可成功建立SD-Wistar大鼠肾移植模型.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慢性心肌梗死血管生成

    作者:陈成;钱军岭;陈涛;葛敏;王东进

    目的 探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猪慢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开胸直视下结扎前降支建立猪的心肌梗死模型,1个月后将建模成功的猪分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组和对照组,分别直视下心肌内注射VEGF和磷酸缓冲盐溶液(PBS),2个月后行MR检查比较两组心功能参数,梗死心肌组织分别做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梗死区域微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因子注射2个月后,两组干预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差值比较分别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10.4% vs 1.8%±1.6%,P>0.05)、心排出量(CO)(2.1±1.6L/min vs l.4±0.8L/min,P>0.05)、左心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Td) (2.8±0.5mm vs 2.0±0.8mm,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24.0±5.0ml vs 39.6±16.2ml,P>0.05).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VEGF组的微动脉密度比对照组高(87.0±9.1 vs 50.8 ±7.2,P<0.05),毛细血管密度比对照组高(367.5±50.8 vs 188.5±14.3,P<0.05),增殖细胞核数目较对照组多(432.5±37.7 vs 132.0±29.0,P<0.05).结论 VEGF能够促进梗死心肌的血管新生,促进梗死区域侧支循环建立.

  • 食物不良反应患者血清中20种食物特异性IgG、IgG4的检测分析

    作者:刘奕;吴善东;汪慧英

    目的 探讨食物特异性IgG(sIgG)和特异性IgG4(sIgG)检测在筛查食物不良反应患者问题食物的应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84例食物不良反应患者血清中20种食物sIgG抗体和sIgG4抗体进行平行检测.结果 食物sIgG总体阳性率55.8%,sIgG4总体阳性率44.0%,sIgG总体阳性检出率极显著高于sIgG4(P <0.01).食物不良反应患者的sIgG和sIgG4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sIgG和sIgG4(P<0.05).小麦、大豆、花生、牛奶、鸡蛋、鳕鱼、榛子、腰果的sIgG和sIgG4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好.20种项目中,除蘑菇、花生外,其余18项食物的sIgG和sIgG4阳性率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小麦、大豆、西红柿、牛奶、鸡蛋、鳕鱼、榛子、腰果和桃的sIgG阳性率均极显著高于青少年及成人组(P<0.05),小麦、鸡蛋、牛奶、鳕鱼、腰果的sIgG4阳性率均极显著高于青少年及成人组(P<0.05).结论 检测食物不良反应患者尤其是儿童血清中食物sIgG和sIgG4对于指导剔除问题食物,缓解食物不良反应症状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红丽;李卫萍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与心功能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2015年1~12月入院的AMI患者157例,根据血清UA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n=41)和尿酸正常组(n=11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液检测指标、超声心动图各指标及Grace危险评分,并分析UA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体重指数(BMI)、合并高血压病比例、甘油三酯(TG)、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Grace评分以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较尿酸正常组高(P <0.05或P<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FS)显著降低(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尿酸组尿酸水平与年龄、LDL-C、NT-ProBNP、Grace评分、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 AMI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更明显,院内死亡风险更高,提示预后更差.

  • 胆囊结肠瘘的诊治进展

    作者:杨艳;周中银;姬盼盼;李櫆;陈璐

    胆囊结肠瘘是胆管疾病的少见并发症之一,常继发于胆石症、胆囊炎.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缺乏特殊性,故漏诊、误诊率较高,因此对胆囊结肠瘘充分认知及了解,早期诊断并进行及时的治疗对缓解病情及预后至关重要.结合病史及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结肠镜等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但目前胆囊结肠瘘的术前诊断率仍较低.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主要就胆囊结肠瘘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提高临床工作中胆囊结肠瘘的诊断率,帮助患者及早解除病痛.

  • 上颈髓损伤后呼吸神经通路的重塑及研究进展

    作者:姜横;周许辉

    颈髓损伤导致呼吸功能受损后,呼吸神经通路上能发生各种形式的重塑,有些重塑的机制是脊髓固有的功能储备,有些则可以通过人为干预诱导其发生.本文将围绕上颈髓损伤模型、潜在呼吸通路的激活、损伤轴突的再生及呼吸神经元的重塑几方面对上颈髓损伤后呼吸神经通路重塑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欣;高长青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移植物与冠状动脉的旁路吻合.近年来有许多研究对比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临床结果,结果不尽相同,引发了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质疑.本文主要对近年有关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完全再血管化、移植物通畅率及中远期生存率等焦点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解读.

  • 降LDL-C的药物策略及新进展

    作者:陈盼盼;江龙;唐玲;王伟;王绿娅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CVD)发生、发展的必备条件,影响As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肥胖、家族遗传等,其中占总胆固醇含量60%~ 70%的LDL-C与心血管事件关系为密切,因此早期合理干预LDL-C对防治冠心病来说意义重大,目前临床他汀应用广,但有关他汀不耐受的问题也正日益得到关注,因此除他汀类药物之外,有关非他汀药物及降LDL-C新型药物靶点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就他汀药物的获益及相关争议的新研究进展,非他汀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几种新型降LDL-C的药物靶点以及其他降脂途径的研发状况等展开综述.

  • 胶质瘤干细胞及其靶向治疗研究

    作者:王栋良;陈谦学

    胶质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发肿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治疗棘手.研究发现胶质瘤干细胞是胶质母细胞瘤放化疗抵抗、侵袭转移的根源.其中CD133阳性的胶质瘤干细胞会产生持续的高强度的放、化疗抵抗性;很多信号通路如Notch、Sh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TAT3、BMP等对于调控胶质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是必需的,亦和胶质母细胞瘤治疗抵抗有关;胶质母细胞瘤微环境主要由微脉管系统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构成,VEGF水平和微脉管系统与肿瘤生长息息相关.以胶质瘤干细胞为靶点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消除维持其多能性的细胞表面标记和特定信号转导通路,二是改变胶质瘤干细胞与其周围微环境的相互作用,主要指血管生成和免疫豁免方面.这些以胶质瘤干细胞为靶点的治疗策略正在为人们所认识,并逐渐受到重视,为胶质瘤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吴金亮;许艳;黄晓蕾;薛杨;刘现伟;糜军;赵江民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CAFs)是肿瘤基质细胞的主要成分,占到肿瘤组织总细胞数目的一半左右.CAFs主要由肿瘤周围静止成纤维细胞经诱导活化而来,与正常成纤维细胞相比,CAFs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其代谢亦发生了重编程.CAFs能够通过直接与肿瘤细胞接触或者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或代谢中间产物,在肿瘤的恶性增殖、转移、免疫耐受及治疗抵抗等方面均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CAFs已经逐渐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并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本文将对有关CAFs的代谢重编程以及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肿瘤放、化疗引发造血干细胞衰老的机制

    作者:张宇;王文娟

    放、化疗治疗恶性肿瘤存在许多不良反应,其中骨髓损伤为常见.急性骨髓损伤通过治疗可以恢复;潜在骨髓损伤随着时间或治疗的逐渐加重可导致严重的血液疾病.造血干细胞衰老是放、化疗诱导的潜在骨髓损伤的机制,本文将对放、化疗造成造血干细胞衰老的机制做一综述,着重探讨ROS的介导作用,以及信号通路如p38 MAPK、p53-21等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可能的靶点或思路.

  •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在胶质瘤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吕悦雷;马文斌;冯逢

    对于胶质瘤综合治疗后出现的肿瘤复发与治疗引起的改变的鉴别诊断、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价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本文对动态磁敏感对比成像、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和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等3个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技术在胶质瘤复发与治疗引起的改变的鉴别诊断、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进展分别展开综述.

  • 脂肪母细胞瘤及脂肪母细胞瘤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莫志强;王焕民;韩炜;谢向辉

    脂肪母细胞瘤和脂肪母细胞瘤病是少见的儿童良性软组织肿瘤,因该病发生率低,临床医生缺乏足够的认识,对诊断、治疗等存在较多误区,甚至还有许多非儿童肿瘤专业医生仍然认为本病需放、化疗.实际上,随着认识不断提高,有文献认为手术不需要完全切除.为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本文就国内外的文献报道,简绍脂肪母细胞瘤及脂肪母细胞瘤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资料,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诊疗思路,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减少过度治疗.

  • 糖尿病心肌病心室重塑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中医药干预前景

    作者:倪青

    糖尿病性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hthy,DC)是心肌广泛局灶性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糖尿病所致的心脏微血管病变,是一种独立的糖尿病并发症.众多研究表明,心肌间质纤维化是DC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猝死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医学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