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

医学研究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의학구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48X
  • 国内刊号: 11-545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590
  • 曾用名: 医学研究通讯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医学研究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赵瑞芹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PPARγ激动剂对RSV感染的A549细胞MCP-1、MIP-1α、IL-8表达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董琳;王志远;万春杰;陈兆兴;陈小芳

    目的 研究A549细胞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不同时间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 α(MIP-1α)、白介素-8(IL-8)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进一步观察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和罗格列酮干预后MCP-1、MIP-1α、IL-8 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PPARγ激动剂对RSV感染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建立RSV感染的细胞模型,将传代培养的细胞随机分成6组:A组(15d-PGJ2+RSV组)、B组(罗格列酮+RSV组)、C组(RSV组)、D组(PDTC+ RSV组)、E组(PPARy拮抗剂GW9662+罗格列酮+RSV组)、F组(细胞对照组),各组分别在培养12、24、48h收获细胞及上清液待测.应用ELISA检测MCP-1、MIP-1α、IL-8蛋白水平,实时定量RT-PCR检测MCP-1、MIP-1α、IL-8 mRNA表达.结果 C组与F组相比,MCP-1、MIP-1α、IL-8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在12h开始升高,其中mRNA表达在24h达高峰,48h有所下降,与12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蛋白表达在48h达高峰,与12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组各时间点3种趋化因子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C组(P均<0.05),但仍高于F组(P均<0.05).A组、B组与C组相比,各时间点MCP-1、MIP-1α、IL-8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均<0.01);E组与C组3种趋化因子蛋白及mRNA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仍高于F组(P均<0.05).结论 RSV感染可导致MCP-1、MIP-1α、IL-8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15d-PGJ2、罗格列酮均可抑制上述作用,其作用可被GW9662所阻断;PPARγ激动剂的作用机制与抑制NF-κB通路激活有关.

  • 社区体检人群血细胞比容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邹彩艳;刘学奎;梁军;吴庆强;司冬芹;窦连军;王犇;王玉

    目的 分析社区体检人群血细胞比容(hematokrit,HCT)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江苏省徐州地区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常规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对符合要求的2033例体检者进行体格检查并抽取空腹血检测血细胞比容及各生化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分析血细胞比容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关系.结果 随着HCT的分位数增加,体重指数、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清尿酸等代谢指标也随之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血细胞比容四分位值由低到高分组,校正性别、年龄、血脂后发现随着血细胞比容的升高,HOMA-IR依然呈逐渐上升趋势(P =0.008).血细胞比容与体重指数存在交互作用并进一步对胰岛素抵抗产生影响(P =0.003),随着体重指数水平和血细胞比容的增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也是明显增加的.结论 血细胞比容与胰岛素抵抗存在一定相关性,且独立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及血脂等因素.另外体重指数与血细胞比容存在交互作用,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修饰性.

  • 普拉格雷和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王欣;夏豪;童随阳;李磊

    目的 比较普拉格雷(prasugrel)与氯吡格雷(clopidogrel)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NKI全文数据库,收集2006年1月~2014年6月公开发表的有关普拉格雷和氯吡格雷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手检已获文献的参考文献、会议摘要及相关网站.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后,对符合要求的RCTs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项RCTs,Meta分析显示,普拉格雷组与氯吡格雷组之间全因病死率(OR =0.94,95% CI:0.86 ~ 1.16,P=0.32)、心肌梗死(MI)发生率(OR =0.82,95% CI:0.68 ~1.00,P=0.05)、脑卒中发生率(OR =0.96,95% Cl:0.75~1.22,P=0.72)均无统计学意义;普拉格雷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OR =0.45,95% CI:0.34 ~0.59,P=0.000)、支架内血栓发生率(OR =0.79,95% CI:0.63~0.98,P=0.04)均低于氯吡格雷组,但大出血发生率(OR =1.26,95% CI:1.03~1.55,P=0.02)高于氯吡格雷组.结论 在冠心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中,第2代P2Y12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普拉格雷能更显著降低MACE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在全因病死率、MI发生率、脑卒中发生率与氯吡格雷相似,但能增加大出血的风险.

  • 锥形束CT配准前后的肺癌调强放疗计划的临床研究

    作者:姚冬明

    目的 比较配准前后锥形束CT的肺癌调强放疗计划.方法 选择22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每周1次CBCT扫描(行治疗前、治疗后扫描),对比校正前后各参数指标.结果 CBCT校正后的PTV体积有优势(P<0.05),其他指标校正前后均相似(P>0.05).CBCT校正后的双肺平均剂量有优势(P<0.05),而脊髓大剂量校正前后相似(P>0.05).CBCT校正前后,双肺V5、V10、V20、V30、V50等指标均相似(P均>0.05).校正后NTCP随V5、V10、V20升高有降低趋势(P =0.152、0.048、0.000).结论 经CBCT校正后的放疗计划可有效减少NTCP,增加PTV剂量,提高放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可提升肺癌的治疗效果.

  • 联合应用血必净与钠洛酮干预重症胸腹损伤急性肝细胞功能损害的效果

    作者:李志伟;郭雅琼;王文军;徐旭;董浩;代文光;王树龙;马之嘉;付芳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血必净(XBJ)、钠洛酮(NX)干预重症胸腹损伤急性肝细胞功能损害的效果.方法 以2009年1月~2013年6月在笔者医院就诊,创伤指数(TI)≥17分,除外合并颅脑损伤及在急诊死亡的重症胸腹创伤患者为入选标准,干预组112例,对照组57例;干预组患者在就诊及入院时分别检查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6(IL-6)、磷脂酶A2(PLA2),对照组仅于入院时进行同样项目检查.结果 干预组患者就诊时ALT为328.43±21.35U/L,AST为298.49±19.62U/L;入院时ALT为58.12±11.67U/L,AST为54.72±10.31U/L.对照组患者入院时ALT为350.88±27.72U/L,AST为302.91±24.31U/L;干预后ALT、AST降低,与干预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应用XBJ与NX治疗可显著减轻重症胸腹损伤后急性肝细胞功能损害,对减少并发症、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有重要意义.

  • 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的调节作用

    作者:寿苗林;李素波;张小云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月~ 2014年4月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进行腹膜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成常规腹膜透析对照组和丹参酮ⅡA注射液腹膜透析观察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相关临床和生化指标,IL-6、CRP表达的检测使用ELISA法.结果 两组治疗前IL-6、CRP、D/Pcr、KT/V、Ccr、尿量、超滤量、ALB、Ca、P、iP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观察组IL-6、CRP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D/Pcr、KT/V、Ccr、超滤量较治疗前显著性升高(P<0.05).观察组尿量、ALB、Ca、P、iPTH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ⅡA以显著抑制腹膜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提高溶质清除率、肌酐透析液与血浓度之比和超滤量,有利于保护腹膜的转运功能.

  • 尿酸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冠脉血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高鹏;张舸;黄慧贤

    目的 研究住院期间尿酸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冠脉血流以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 2013年6月就诊于海淀医院STEMI患者,根据尿酸水平,将STEMI患者分为高尿酸组(男性> 420 μmol/L,女性>360μmol/L)和正常尿酸组(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多变量分析住院期间尿酸水平与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冠脉血流受损相关性以及尿酸水平与STEMI患者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高尿酸组无复流(TIMI血流0、1、2级)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组(29.0% vs 10.2%,P<0.05).高尿酸组住院期间、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组(分别25.8% vs 7.4%,P<0.05;25.2% vs 23.1%,P<0.05).多变量分析表明,在校正了影响因素后,尿酸与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冠脉血流受损、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相关(分别OR=1.09,95%CI:1.02 ~1.18,P<0.05;OR =1.09,95% CI:1.02 ~1.12,P<0.05).结论 住院期间尿酸升高是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冠脉血流受损和短期不良预后独立预测因子.因此,作为一项简便、快捷、低廉、可靠的检查手段,尿酸不但能预测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冠脉血流受损,还是评估STEMI患者危险分层有效的标志物.

  • 改良小鼠尾静脉注射器联合微量注射泵在Micro-CT碘海醇增强造影中的应用

    作者:王艳杰;阿不来海提;张宏伟;吴向未;冯文磊;张猛

    目的 探讨本研究组改良的穿刺设备及其他类型的穿刺设备在基于碘海醇的小鼠Micro-CT腹部增强造影中的效果.方法 100只昆明小鼠尾部热浴后,使用小动物麻醉机进行麻醉,并监测生命体征.应用5组设备行尾静脉穿刺:①常规1ml注射器及2.5 #诺和锐针头;②常规1ml注射器及4.5#针头;③常规输液器7#针头;④常规输液器5 #针头;⑤改良4.5#针头及输液连接装置,评价5组的优缺点并记录穿刺成功率.经Micro-CT扫描,记录图像采集率以及扫描后小鼠死亡率.结果 5组设备穿刺成功率、图像采集成功率以及小鼠死亡率均有差异(p<0.05).综合比较各组成功率和小鼠死亡率,第5组为优,能较好的对图像进行采集并且大程度地减少小鼠的死亡.结论 改良的尾静脉穿刺设备联合微量注射泵及小动物麻醉机的综合方式,能显著提高尾静脉穿刺和图像采集成功率以及降低小鼠死亡率,很好地应用于Micro-CT增强造影中,降低了实验动物成本.

  • 探讨“三位一体”康复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作者:邓丽明;石章娥;孙绍丹;王昭君;谢芬;李旭红

    目的 观察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康复模式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来笔者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78例,根据康复模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9例,观察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康复模式,对照组仅采用早期医院康复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效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康复效果、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康复模式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和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

    作者:周琳;吕洋辉;唐维国

    目的 评价不同类型的药物在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中,胃黏膜保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共有215名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入质子泵抑制剂(PPI)组、铝碳酸镁组和对照组.期间观察记录患者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和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发生率.结果 PPI的胃黏膜保护效果优于铝碳酸镁(P<0.05),但其增加SAP的风险(P<0.01).铝碳酸镁的胃黏膜保护效果虽不及PPI,但与对照组相比仍减少AGML的风险(P<0.01),且不增加SAP的风险(P>0.05).结论 对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进行胃黏膜保护治疗时,需权衡AGML和SAP的风险,做到个体化治疗.

  • 双氯芬酸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影响的浓度、时间效应

    作者:徐伟;洪盾;陈真;袁赤亭;陈海啸

    目的 通过不同浓度的双氯芬酸钠干预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观察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凋亡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不同药物干预时间对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的双氯芬酸钠(6.4、3.2、1.6、0.8、0.4mg/L)干预第4代(P4) BMSCs,通过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V-FITC法检测细胞凋亡;根据茜素红染色钙结节的数量,初步检测细胞成骨能力.并选取1.6mg/L的药物浓度,不同时间点和时长进行干预,检测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变化.结果 随着双氯芬酸钠浓度的升高,BMSCs细胞增殖活性逐渐降低,细胞凋亡比率升高,钙结节数量减少.药物在第1 ~ 14天期间干预能够减少钙结节的形成,在第14 ~21天期间干预对钙结节的形成无明显影响.结论 双氯芬酸钠可影响BMSCs的增殖、凋亡及成骨分化能力,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短期的作用效果是部分可逆的.

  • 暴发型心肌炎预后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谢剑昶;李虹;汪洋;朱可夫;王宁夫

    目的 分析影响暴发型心肌炎预后情况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研究统计自2005年1月~ 2012年12月期间笔者医院诊治的暴发型心肌炎患者3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方式,对出院后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30例暴发型心肌炎患者平均年龄22.33±7.62岁,起病症状以胸闷(80.00%)、气急(46.67%)、乏力(43.33%)为主.主要并发症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63.33%)、心源性休克(60.00%)、室性心律失常(53.33%)、阿斯综合征(26.67%)、急性肾衰竭等(26.67%).其中有11例患者植入临时起搏器,7例患者使用ECMO,7例患者植入IABP辅助.暴发型心肌炎患者住院期间21例治愈,9例(27%)死亡,其中2例救治不够及时,使用ECMO治疗仍无效.死亡患者均死于住院1周内.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出现心源性休克、使用机械通气和暴发型心肌炎急性期死亡相关.3例左心室射血分数低(EF<50%)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恢复正常,11例ST-T心梗样心电图患者,出院1个月后心电图均恢复正常.21例暴发型心肌炎患者出院后随访,心功能均恢复正常(NYHA Ⅰ),2例患者复发;普通急性心肌炎患者出院后随访50例,有2例患者出院后复发,复发患者均表现为急性心肌炎,营养支持治疗后好转.结论 暴发型心肌炎住院期间病死率高,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出现心源性休克、使用机械通气和暴发型心肌炎急性期死亡相关,暴发型心肌炎出院后预后较好,和急性心肌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γ-生育三烯酚与5-氟尿嘧啶联用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抑制作用

    作者:姜佳佳;孙文广;屠越华;阎雅更;董凤丽;葛声

    目的 离体条件下研究γ-生育三烯酚(γ-tocotrienol,γ-T3)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抑制的作用方式.方法 采用CCK-8法用不同浓度5-FU(0、30、50、70、90、110μmol/L)、不同浓度γ-T3(0、5、10、20、30、40 μmol/L)以及不同浓度5-FU(0、30、50、70、90、110μmol/L)联合γ-T3(20或30μmol/L)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SGC-7901细胞48h,测定各药物对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率,并通过两药相互作用系数(coefficient of drug interaction,CDI)值[1]判定5-FU和γ-T3联合作用效果.用Annexin V-FITC/PI双染的流式细胞术法分别检测5-FU(30μmol/L)和γ-T3(20μmol/L)单独应用及两药联合应用48h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5-FU和γ-T3均可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并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P<0.05),增殖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而联合应用与对照组和单药组相比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增强,有增效作用,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凋亡结果表明,5-FU和γ-T3均可诱导SGC-7901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P<0.05),5-FU和γ-T3联合较单独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增强(P<0.05).结论 γ-T3与5-FU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相比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 昆明地区571例门诊患者HPV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陈俊英;潘玥;龙海亭;岳耀婓;杨丽娟;孙强明

    目的 探讨昆明地区女性子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基因型分布和感染率情况.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MY09/ MY11为外引物,GP5+/GP6+为内引物,通过巢式PCR(nPCR)检测妇科门诊样本571例,并将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将在150bp处有条带的样本送测序,测序结果通过NCBI网站blast功能开展核酸比对,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535例门诊患者中阳性病例111例,阳性率20.75%,其中高危型77例,占总阳性率69.37%,低危型34例,占总阳性率30.63%.结论 昆明地区女性子宫颈感染HPV常见的亚型依次为16、58、33、35、18和31.低危型常见的亚型依次为6、81、11、91.高危型为常见类型,占总阳性率的69.37%,16型和58型为主要高危感染亚型,6型为主要低危感染亚型.

  • 先天性巨结肠患者SEMA3C/SEMA3D基因错义突变对Semaphorin3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姜茜;李颀;张震;肖萍;苏琳;苗春越;李龙

    目的 明确先天性巨结肠患者携带的5个SEMA3C/SEMA3D基因错义突变对Semaphporin 3蛋白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野生型和突变型AP-tagged SEMA3质粒分别转染HEK293T细胞,72h后收集细胞培养液上清并提取细胞总蛋白,利用融合蛋白N-末端含有的碱性磷酸酶在底物PNPP存在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的特性,通过对各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转染后所表达的AP-SEMA3蛋白在特定波长的吸光值进行检测以达到蛋白定量的目的.结果 5个错义突变中的4个(SEMA3C:V337M;SEMA3D:H424Q、V457I、P615T)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相应Semaphorin 3蛋白的表达和分泌,说明它们可能通过严重影响蛋白的表达量而妨碍蛋白功能的正常行使.结论 Semaphorin 3作为一类经典的神经元轴突导向因子,很可能参与了肠神经系统的发育调控并在功能失常的情况下引发先天性巨结肠缺陷表型.

  • 不同浓度钠盐饮食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作者:周宁;沈健;唐黎群;劳迪波;孙东升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钠盐饮食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SHR大鼠30只分为3组:①高盐饮食组SHRh(n=10),饮用含4% NaCl盐水;②正常盐饮食组SHRn(n=10),饮用0.9% NaCl盐水;③低盐饮食组SHRl(n=10),饮用含0.4% NaCl盐水.以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n=10),正常盐饮食,饮用0.9% NaCl盐水.适应性喂养1周,实验喂养12周.测定大鼠血压动态变化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I).结果 SHR大鼠与Wistar大鼠比较血压明显升高,左心室重量指数升高;高钠饮食及低钠饮食组较正常饮食组后期血压更高,左心室重量指数也相应升高.结论 钠盐对SHR大鼠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存在“J曲线”现象.

  • 依托考昔治疗急性重度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作者:徐玲玲;李琳娜;薛耀明

    目的 分析口服依托考昔治疗急性重度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指导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方法 2011年1月~ 2013年12月来自笔者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急性重度痛风性关节炎94例,疼痛发作在72h之内,均为男性,患者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5.1±14.3岁,予每天口服依托考昔120mg,连服4天,于治疗第4天比较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肿胀、皮肤发红的变化,以每天服药后的第4h为观察点,采用Likert量表法对关节症状进行评价,并对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重度痛风性关节炎经依托考昔治疗后可有效减轻疼痛,减轻关节肿胀,减轻皮肤发红(P<0.05);病程长,体重指数(BMI)水平高,尿酸水平高,发作频率高,则疗效越差(P<0.05);发作时间越短,疗效越好(P<0.05);受累关节在第1跖趾关节的疗效好(P<0.05).结论 依托考昔120mg 1次/天,持续4天可显著改善急性重度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炎性症状,在控制体重、降低尿酸的基础上,尽早治疗可能疗效更好.

  • 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PEDF、IL-6水平的影响

    作者:彭湾湾;曾姣娥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PEDF、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瑞舒伐他汀治疗)30例和空白对照组(仅常规降血糖治疗)30例,疗程为3个月.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EDF、IL-6、TC、TG、LDL、HDL、FPG、2hPG、HbA1c水平以及DR分期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血清IL-6、TC、TG、LDL、FPG、2hPG、HbA1c水平及DR分期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血清PEDF、HDL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中FPG、2hPG、HbA1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其余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的差值(△PEDF、△IL-6、△DR分期、△TC、△TG、△LDL、△HDL)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显著降低DR患者血清IL-6水平,升高血清PEDF水平,从而延缓了DR患者的病情进展.

  • 术中微泵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全身麻醉小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作者:陈跃波;袁力勇

    目的 评价微泵静脉注射Dex 0.2μg/(kg·h)对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腹股沟斜疝手术小儿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 研究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Ⅰ级、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手术小儿60名,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Dex组(D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患儿气管插管后微泵静脉注射浓度为2μg/ml Dex 0.2μg/(kg·h),C组患儿微泵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ml/(kg·h).术中吸入1%~2%七氟烷维持麻醉,保持BIS评分在40~ 60之间.缝合皮肤时,停用七氟烷及Dex,送至麻醉苏醒室(PACU).以Wong-Baker疼痛脸谱评估患儿疼痛程度,以小儿苏醒期躁动量表(PAED)评估患儿EA程度,PAED≥10分表示EA.记录、比较两组患儿入室时(T0)、麻醉诱导完成后(T1)、手术开始5min(T2)、10min(T3)、术毕(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留置时间;苏醒期明显疼痛(Wong-Baker疼痛评分≥6)患儿人数、比例及曲马多用量;EA发生人(次)数、比例及丙泊酚用量;PACU期间患儿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2、T3、T4时间点D组患儿HR明显慢于T0(P<0.05),也明显慢于C组患儿(P<0.05);C组、D组患儿T1时间点MAP均明显低于T0(P<0.05);D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8.9 ±2.1min、10.5±2.1min,明显长于C组(P<0.05),但PACU留置时间与C组相似(P>0.05);D组、C组患儿EA发生率分别为10%(3例)、53.3%(16例),C组EA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P<0.05);明显疼痛人数两组发生率相似(P>0.05),两组各有1例(3.3%)患儿发生呼吸抑制不良反应,但均为一过性,通过吸氧、托下颌等措施及时纠正.两组患儿PACU期间未发生恶心呕吐.结论 气管插管后以0.2μg/(kg·h)静脉注射Dex能有效降低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手术小儿EA的发生率.

  • 前列地尔联合甲泼尼龙针改善血栓前状态治疗AECOPD临床分析

    作者:叶海峰;谢海波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甲泼尼龙对AECOPD炎症以及血栓前状态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8月~ 2013年8月于舟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AECOPD患者100例,随机分成甲泼尼龙治疗对照组和前列地尔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每组50例.IL-6、TNF-α表达的检测使用ELISA法.比较两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指标,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出现显著减低(P<0.05),但观察组的减低效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IL-6、TNF-α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6和TNF-α均显著减低(P<0.05和P<0.01),但治疗后IL-6、TNF-α表达水平在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咳嗽缓解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哕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74±1.62、3.68±0.76、5.27 ±1.24、9.74 ±2.28天,显著长于观察组的3.76±1.03、2.53±0.58、3.36±0.88、7.22±1.69天(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O%,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O%(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甲泼尼龙治疗AECOPD,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抑制炎性反应,临床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 不同活性氧产生途径对高糖诱导内皮细胞活性氧生成及高糖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蕾;苏华斌;卢琼

    目的 探讨不同活性氧产生途径对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活性氧生成的影响以及高糖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处理组、DPI处理组、别嘌呤醇处理组、鱼藤酮处理组和吲哚美辛处理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的浓度;流式细胞仪及Hoche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NADPH氧化酶(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se)亚单位NOX2、NOX4、p22phox、p47 phox、p67 phox及rac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别嘌呤醇处理组、鱼藤酮处理组和吲哚美辛处理组内皮细胞活性氧的生成明显增高,而DPI处理组内皮细胞活性氧的生成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高糖组相比,DPI处理组内皮细胞活性氧的生成明显减少;而别嘌呤醇处理组、鱼藤酮处理组和吲哚美辛处理组与高糖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处理组细胞NOX4蛋白表达显著增高,而NOX2、p47 phox、p67 phox、p22phox和Rac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高糖处理组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增高.结论 高糖可能通过增加活性氧的生成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其中NADPH氧化酶可能为内皮细胞活性氧产生的主要来源.

  • 胸段食管鳞癌调强放疗过程中肿瘤退缩情况观察

    作者:陈明;陈俊强;林宇;苏婷凤;李建成

    目的 观察胸段食管鳞癌在调强放疗过程中,食管原发肿瘤在三维方向上的退缩和位移情况,探讨食管癌放疗过程中是否有必要因肿瘤靶区退缩和位移而重新定位修改放疗靶区.方法 随机选择首程接受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33例,放疗总剂量63Gy/30次,6周完成.在治疗前、21Gy/10次、42Gy/20次和63 Gy/30次分别进行食管CT检查,测量肿瘤放疗不同时段在左右界、前后界、上下界3个方向上的退缩和位移.结果 肿瘤退缩从大到小顺序在放疗不同时段依次为放疗20次、前10次和后10次,在三维方向依次为上下长度、前后长度和左右长度;肿瘤中心位移从大到小顺序在放疗不同时段依次为放疗20次、30次和前10次,在三维方向依次为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肿瘤中心位移与病变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在不同放疗次数时肿瘤在三维方向上均有缩小和左右及前后方向的肿瘤中心位移,其巾放疗20次时为明显.

  • 血浆IL-23、IL-17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其钦;蒋加雁;卢成跃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白细胞介素(IL)-23和IL-17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关系.方法 收集75例COPD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IL-23和IL-17水平.经t检验比较血浆IL-23和IL-17水平在COPD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及其与COPD患者病程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检验COPD患者中血浆IL-23与IL-17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中血浆IL-23和IL-17的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L-23:751.17±155.36 vs 686.88±147.36ng/L,£=2.644,P=0.009; IL-17:1.79±0.21 vs 1.71 ±0.17ng/L,t=2.614,P=0.010).与稳定期COPD患者相比较,急性加重期患者中血浆IL-23和IL-17的平均水平亦显著升高(IL-23:801.31±141.69 vs 717.75±128.74ng/L,t=2.645,P=0.010; IL-17:2.36±0.12 vs 1.41±0.16ng/L,t=27.714,P<0.001).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显示,COPD患者中血浆IL-23水平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349,P=0.011).结论 血浆IL-23和IL-17水平可能参与COPD的形成,并能影响疾病的病程.COPD患者中血浆IL-23水平与IL-17水平密切相关.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血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淳;湛疆;孙家忠

    目的 探讨血细胞计数及红细胞(RBC)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下简称甲减)患者中的影响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3年1~12月在笔者医院内分泌科经临床诊断为甲减的102例患者(甲减组)、同期健康检查者118例(对照组)进行血细胞分析,并将其主要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甲减组的RBC、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WBC)及血小板计数(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除血细胞计数外,红细胞分析中主要参数均有变化,故临床诊断中发现红细胞变化异常合并甲减其余症状时,应进一步考虑是否存在甲减,同时临床治疗甲减应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存在贫血,且给予抗贫血治疗.

  • 关于超声引导下一点法或三点法颈丛阻滞的效果研究

    作者:杨林译;谢红;沈江;卜晓萱;高操;范圣登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比较超声引导下两种颈神经丛阻滞(颈丛阻滞)方法即C4横突一点法和C2、C3、C4横突三点法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择期拟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30):两组均作双侧颈浅丛阻滞及术侧颈深丛阻滞.颈浅丛阻滞均为在超声引导下将局麻药注射在胸锁乳突肌中点后缘下方.C4横突一点法组(A组)在超声引导下在C4横突处注射局麻药9ml;C2、C3、C4横突三点法组(B组)超声引导下于C2、C3、C4横突处各注射局麻药3ml.记录起效时间、麻醉优良率、阻滞前和阻滞后5、10、15、20、30min的生命体征,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超声引导C2、C3、C4横突三点法颈深丛阻滞和C4横突一点法颈深丛阻滞进行对比,三点法组的耳大神经分布区域起效时间短于一点法组,而锁骨上神经分布区域起效时间长于一点法组(P<0.05).三点法组的深部麻醉优秀率较一点法更为完善(P<0.05),两种方法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点法A组出现1例Horner's综合征,两组均无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误入血管、局部麻醉药中毒.结论 超声可以作为颈深丛阻滞的定位方法并可进行实时引导颈丛神经阻滞.通过超声准确定位,进行C2、C3、C4横突三点法和C4横突一点法两种颈深丛阻滞方法的麻醉效果比较发现,三点法颈深丛阻滞比一点法更为完善,术中患者循环更为稳定,且并发症发生例数较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催乳合剂对哺乳大鼠乳腺组织中AQP1和AQP3的影响

    作者:刘海斌;华莹;叶威静;陶雪娇;朱雪琼

    目的 观察催乳合剂对哺乳大鼠乳腺组织中AQP1和AQP3表达的影响,探讨催乳合剂增加泌乳量的机制.方法 SD雌性大鼠30只,随机抽取10只,设为正常未哺乳大鼠组,剩余大鼠20只受孕后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哺乳组和催乳合剂催乳组,催乳合剂催乳组于产后第1天开始灌食催乳合剂,正常哺乳组于产后第1天开始灌食等量蒸馏水,均在哺乳第8天取乳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未哺乳组和正常哺乳组大鼠乳腺组织中AQP1和AQP3的表达和定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比较3组AQP1和AQP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在未哺乳组及正常哺乳组乳腺小叶组织及间质中AQP1蛋白均有表达,以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为主,AQP1蛋白在3组乳腺组织中表达无明显变化;在未哺乳组乳腺小叶组织及间质中未见AQP3蛋白表达,在哺乳期组乳腺小叶组织中AQP3蛋白表达明显,主要表达在乳腺腺泡上皮细胞胞质中.与未哺乳组相比,AQP3在正常哺乳组及催乳合剂催乳组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均升高,尤其是在催乳合剂催乳组乳腺组织中升高更显著.结论 催乳合剂增加泌乳量的机制与乳腺组织中AQP3密切相关.

  • 不同临床类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性分析

    作者:梁劲松;邓鑫;文彬;梁娟英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临床类型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LC)、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NK细胞(CD16+ CD56+)所占淋巴细胞百分比,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患者CD3+、CD4 +T细胞百分比及CD4 +/CD8+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乙肝肝炎、LC和HCC患者CD3+、CD4+T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逐步递减(P<0.05),以IICC患者下降为显著.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T细胞计数显著升高(P<0.05),LC、HCC患者CD8+T细胞则显著下降(P<0.05).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计数显著增加(P<0.05),LC、HCC患者NK细胞计数则下降显著(P<0.05).结论 HBV感染者临床类型不同,各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调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评判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生长激素释放肽-6对大鼠心率昼夜节律的影响

    作者:周岚;曹济民

    目的 探讨GHRP-6对心率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给大鼠在体植入E-Mitter传感器,实时监测心率,观察GHRP-6对大鼠心率昼夜节律的影响.结果 作为昼伏夜出动物,Wistar大鼠正常时夜间的心率较白天快.GHRP-6(100μg/kg)可使大鼠夜间心率显著减慢,而对白天的心率影响不大,导致心率的昼夜节律性降低.结论 GHRP-6使大鼠心率变化的日节律明显减弱,因此GHS-R信号通路可能对心脏活动日节律有调节作用.

    关键词: GHRP-6 昼夜节律 心率
  •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在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邢丹;张励才

    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the 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主要活性肽,主要作用于AT1R(angiotensinⅡreceptor)和AT2R(angiotensinⅡtype 2 receptor)两种受体,在人类及大鼠组织中广泛表达.近年来发现AngⅡ及其受体还参与疼痛的调节,其受体拮抗剂可应用与临床疼痛的治疗.本文就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在疼痛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AngⅡ AT1R AT2R 疼痛
  •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魏建国;袁晓露;孙爱静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是一种发病极为罕见的肾脏恶性肿瘤,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年.它在遗传学、发病机制、组织病理学、治疗及预后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一面.本文对其相关特点进行综述.

  • 骨桥蛋白在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雪桐;刘晓民

    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死于心血管和脑血管并发症或其终点事件,其共同的病理基础为明显加速的动脉粥样硬化(AS).近年来,随着骨代谢和糖代谢相互关系研究的进展,骨性调节因子在T2DM状态下A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屡有报道.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作为一种体内分布广泛的多功能糖蛋白正日益受到关注.

  • 卵巢早衰检测方式的研究进展

    作者:耿婷婷;龙晓宇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通常是指卵巢衰竭所导致女性40岁之前出现闭经的现象.2008年,Weltck等提出用更加科学准确的命名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来取代卵巢早衰,使其涵盖的范围更大,包括了卵泡活动的生殖功能低下和卵泡完全衰竭.

    关键词:
  • 与恶性脑膜瘤预后相关的生物学标记及其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孔祥溢;关健;刘阳;杨义;李永宁;马文斌;王任直

    WHOⅡ、Ⅲ级脑膜瘤又被称为恶性脑膜瘤,以高侵袭性、迅速复发性和非典型性为突出特点.目前有研究发现某些染色体异常(如1p缺失、17q23扩增等)、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与其恶性程度有关,但具体分子生物学机制仍不明.恶性脑膜瘤预后因素包括手术切除程度、是否接受放疗、Ki-67/MIB-1指数、P53表达程度和端粒酶活性等.本文综述了近几年与恶性脑膜瘤预后相关的生物学标记及其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并简要探讨其机制,为今后更深入的探索提供参考.

  • 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及治疗策略

    作者:韩翠翠;杨莹;马立威;简白羽;岳丽玲;刘吉成

    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肿瘤血管生成为治疗靶点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十分复杂,很多生长因子及其信号通路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

  •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颞叶癫痫海马硬化诊断的研究

    作者:何明远;刘鹏飞

    顽固性癫痫中以伴有海马硬化的颞叶癫痫占绝大部分.大多数顽固性癫痫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因此,术前对致痫灶进行早期定侧和精确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PET、SPECT等方法都用于过癫痫的检测,但由于变态反应、辐射或造价高等原因并没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RI),特别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迅猛发展,对颞叶癫痫海马硬化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帮助.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王富明;徐虹;孙华

    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导致氧化应激反应,产生的氧自由基可通过某些途径如脂质过氧化、蛋白质变性造成细胞坏死;线粒体、内质网途径、死亡受体途径的激活及直接的DNA损伤等导致细胞凋亡;炎症瀑布级联反应以及细胞信号调节等途径造成细胞死亡.目前实验研究发现,通过抗氧化剂、细胞凋亡抑制剂、抗炎、干扰细胞信号调节的药物以及中医药针灸等,可以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综述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实验研究,为临床脑缺血患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 GKNs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姣;凌晖

    一类胃特异性的蛋白新家族,称为“胃动蛋白”.这些分泌蛋白是胃黏液细胞谱系的产物,其基因家族被认为是胃肠道组织特异性的抑癌基因.胃动蛋白(gastrokines,GKNs)在结构上具有高度保守性,据研究GKNs的功能主要在动态平衡和抑制胃肿瘤上发挥作用.GKNs在正常胃组织中表达,而在胃肿瘤中表达下降或缺失,且其与三叶草因子家族、幽门螺杆菌(Hp)会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旨在集中已有的证据来证实GKNs有维持胃上皮内环境和肿瘤抑制的作用.

    关键词: 胃癌 GKNs 三叶因子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苗苗;周青峰;朱雪琼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细胞中的核蛋白,它参与基因的转录、DNA修复、细胞的增殖、侵袭、凋亡及分化等生物学行为.本文就近年来HMGB1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ER、PR、Her-2与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玉洲;赵芳;徐高磊;江飞;孙少霖;马守霞;肖华

    乳腺癌标志物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早期诊断、普查、治疗、复发、转移、预后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三阴性乳腺癌(ER、PR、Her 2均为阴性)因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病理特征,故对常规治疗疗效欠佳,且预后较差.VEGF是一种重要的血管生成刺激因子,目前,以VEGF为靶点的抗血管化治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是治疗乳腺癌的新方法,其中人工合成的VEGF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将可能成为临床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一个新靶点.

医学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