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

医学研究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의학구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48X
  • 国内刊号: 11-545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590
  • 曾用名: 医学研究通讯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医学研究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赵瑞芹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PFNA与FHR治疗老年人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赵家瑞;戴毅;秦琦;李跃军;王维山;史晨辉

    目的 比较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FHR)治疗老年人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4年7月~ 2016年7月间收治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分两组行PFNA和FHR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之间的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手术并发症、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FNA组的住院费用、术中出血较FHR组低,术后完全负重时间较FHR组明显延长(P<0.05).Harris评分术后3~6个月随访时FHR组较PFNA组高(P<0.05),12个月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R适用于经济状况好、对生活质量要求高的患者;PFNA治疗较FHR可以减少住院医疗支出,并完全能满足老年患者术后生活自理的需要;在评价此类骨折的术后疗效时,应将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与生活质量结合起来评估,会更有实际意义.

  • HO-1减轻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的内膜增生

    作者:杨根欢;姚荣彦;汪岩;廖鹏志;贾玉龙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能否减轻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的内膜增生.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并注射生理盐水组、球囊损伤并注射生理盐水组,球囊损伤并注射氯化血红素组、球囊损伤并注射锌原卟啉组.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14天后取各组大鼠的颈动脉.弹力蛋白染色并计算各组大鼠颈动脉的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的比值(i/m).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颈动脉内HO-1、NF-κB、IL-1β、IL-6、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 球囊损伤能够明显诱导大鼠颈动脉i/m值的增加(P<0.01).球囊损伤并注射氯化血红素组的颈动脉i/m值明显低于球囊损伤并注射生理盐水组(P<0.01).球囊损伤并注射锌原卟啉组的颈动脉i/m值明显高于球囊损伤并注射生理盐水组(P<0.01).球囊损伤并注射生理盐水组颈动脉的NF-κB、IL-1β、IL-6、TNF-α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并注射生理盐水组.球囊损伤并注射氯化血红素组NF-κB、IL-1β、IL-6、TNF-α的表达明显低于球囊损伤并注射生理盐水组(P<0.05).球囊损伤并注射锌原卟啉组NF-κB、IL-1β、IL-6、TNF-α的表达明显高于球囊损伤并注射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 球囊损伤能够诱导大鼠颈动脉的炎性反应及内膜增生,HO-1能够减轻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的内膜增生.

  • 2型糖尿病患者颈腰围与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综合征关系比较分析

    作者:许忆峰;郭庆军;王超群;黄勤

    目的 比较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中颈围、腰围与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 2017年12月上海长海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41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28例,女性184例.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性检验分析颈围与年龄、病程、血脂、血尿酸、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之间的相关关系;Z检验比较颈围、腰围与改良的胰岛素抵抗指数之间相关性;Z检验比较颈围、腰围预测代谢综合征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颈围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甘油三酯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6、0.312,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432,P<0.05);颈围、腰围均与HOMA2-IR指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2、0.497,P<0.01),两相关系数r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50,P>0.05).预测代谢综合征(MS1) ROC曲线下的面积颈围组与腰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组0.788±0.037 vs 0.806±0.036,女性组0.711±0.045 vs 0.757±0.043,P>0.05).结论 颈围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其相关性作用并不低于腰围,可作为中心性肥胖的有效测量指标之一,在预测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中的效能亦不低于腰围,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 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清尿酸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作者:许忆峰;郭庆军;王超群;黄勤

    目的 探讨在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患者中血清尿酸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5月~ 2017年5月上海长海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63例Graves病甲亢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门诊9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每组各分为男性组、女性(绝经前)组、女性(绝经后)组,比较相应组间血清尿酸的水平,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性检验分析甲亢组血清尿酸水平与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甲状腺功能指标、空腹血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性.结果 甲亢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男性组383±95 vs 301±41,女性绝经前组342±69 vs 282±46,女性绝经后组330±106 vs 291±39μmol/L),甲亢组血清尿酸与性别相关(r=0.443,P<0.05),男性血清尿酸高于女性,甲亢组血清尿酸水平与年龄、BMI、血清TRAb呈正相关(r分别为0.304、0.427、0.386,P< 0.05),血清尿酸水平与血清TSH呈负相关(r=-0.395,P<0.05).结论 Graves病甲亢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较正常人群高,与性别、年龄、BMI、血清TRAb及TSH相关,其中TRAb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在防治高尿酸血症时要针对患者的BMI、血清TRAb及TSH采取相应方案进行处置.

  • 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长短轴的选择:Meta分析

    作者:吕炎基;余璞琳;刘淼;王桂月;李禹杭;王常松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通过长短轴途径的超声引导对血管穿刺的影响.方法 笔者分别检索了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Cinahl和Web of Science 5个数据库,共收录7篇评估超声通过长短轴引导下进行血管穿刺的随机对照实验.主要的终点是第一次穿刺成功率,次要终点包括平均成功时间,平均穿刺成功次数.笔者通过随机效应模型计算了具有95% CI的二分结果的95%可信区间(CI)和相对风险(RR)的连续结果的加权平均差异(WMD).结果 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超声引导方式在穿刺成功率(RR=1.064,95% CI:0.924 ~1.225,P=0.387),穿刺成功时间(MD=1.761,95%CI:-7.087~ 10.609,P=0.696),平均成功尝试次数(MD=-0.021,95% CI:-0.282 ~0.240,P=0.8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行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的患者来说,选择长轴法或短轴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结直肠息肉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姗;冯玉良;王卫峰;朱琴;郑培奋

    目的 探讨结直肠息肉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1日~ 2017年7月1日在浙江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期间进行肠镜检查发现的94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病例组及135例无息肉组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人群的一般临床特征、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水平、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率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升高(甘油三酯2.90±1.36mmo1/L vs2.03±11.00mmol/L,t=-4.417;总胆固醇3.33±0.45mmol/L vs 4.40±0.64mmol/L,t=-12.417;低密度脂蛋白3.33±0.45mmol/L vs 2.54 ±0.46mmol/L,t=-12.926,P均<0.01).病例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率为46.81%,对照组NAFLD发生率为15.56%.两组间性别、年龄、空腹血糖、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结直肠息肉的风险因素(OR=2.342,95%CI:1.324 ~2.621).结论 结直肠息肉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相关,结直肠息肉患者需要加强腹部B超随访.

  • TAMIS术治疗男性直肠癌的肿瘤学疗效及生存分析

    作者:宋志岗;刘帅;连彦军;薛志广;宋炳辉

    目的 观察经肛门微创手术(TAMIS)治疗男性直肠癌的肿瘤学疗效及生存率.方法 纳入2012年2月~2014年2月于笔者医院接收的84例直肠癌患者(男性)为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42例行TAMIS术,对照组42例接受传统经肛门局部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治疗情况(术中出血量、肿瘤距肛门距离、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远期疗效(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住院天数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3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分别为4.76%、2.38%、95.24%,对照组依次为2.38%、2.38%、92.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MIS可获得与传统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相似的疗效及远期预后改善,但其手术微创性更佳,术后恢复更快,可作为优选手术方案.

  • 太白楤木总皂苷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

    作者:范妤;郭东艳;郑蓓

    目的 探讨太白楤木总皂苷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健康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联苯双酯,125mg/kg)、太白楤木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400、200、100mg/kg),每组10只,雌雄分开饲养,灌胃给药.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每日上午给予56°北京二锅头(10mg/kg)灌胃,下午给予干预治疗,连续7天.末次给药8h后,检测小鼠肝脏指数,血清及肝组织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太白楤木总皂苷不同浓度治疗组均能够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及肝组织中ALT、AST水平(P<0.01),升高肝组织SOD活性(P<0.01),降低MDA含量(P<0.05);肝组织HE染色显示,太白楤木总皂苷可明显减轻小鼠肝损伤的病变程度.结论 太白楤木总皂苷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对抗自由基生成,抑制氧化应激来实现抑制抗氧化应激有关.

  • 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影响

    作者:刘莎;韩雪;郭维康;刁宗礼;刘文虎

    目的 探讨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生长培养基(磷1.4mmol/L)和钙化培养基(磷3.0mmol/L),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使用甲基酚酞络合铜法检测细胞基质钙、比色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荧光酶标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含量,茜素红S染色观察细胞基质钙盐沉积.在钙化培养基下,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胆固醇刺激,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生长培养基比较,钙化培养基培养细胞3天、7天时均能增加细胞基质钙、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组间和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14天时茜素红染色显示大量染色阳性的钙质沉积.在钙化培养基下,分别添加10、15、20、25 μmol/L胆固醇刺激细胞72h,呈剂量依赖式地增加细胞基质钙、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内胆固醇含量与基质钙、ALP活性呈正相关(P<0.05).结论 细胞内的高胆固醇含量,能加重高磷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

  • 320-DVCT双低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付小娇;刘芳;高超;马琳莹;李小路;只晓会;张同

    目的 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探究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联合AIDR3D迭代重建技术在呼气末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将64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A组(n=32)注射对比剂:剂量为36.53 +3.19ml,浓度为370mgI/ml,流速为4.55±0.38ml/s;管电压:100kVp.B组(n =32)注射对比剂:剂量为20ml,浓度为320mgI/ml,流速为4.0ml/s;管电压:80kVp.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ATCM)技术联合自适应迭代重建3D(adaptive iterative dose reduction 3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IDR 3D IR)技术在呼气末对所有患者进行CTPA.扫描结束后,记录患者的对比剂剂量、碘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计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并对图像进行主及客观评价.在轴位图像上测量肺动脉主干及其各级分支的平均CT值.结果 比较两组的背景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评价各级肺动脉的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管电压从100kVp(A组)下降到80kVp(B组)时,B组的对比剂剂量、注射速率、碘量及CTDIvol、DLP、ED等参数分别较A组下降了45.25%、12.09%、52.66%、49.12% 、49.25%和4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呼气末进行低管电压、低对比剂——“双低”联合AIDR 3D迭代重建的CTPA扫描方案能够在准确诊断PE的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 NADPH氧化酶Nox-4在DSS诱导的小鼠肠炎中的表达及作用

    作者:巴突尔·艾克木;买买提·依斯热依力;吾布力卡斯木·吾拉木;艾克拜尔·艾力;李义亮;阿丽叶古丽·艾皮热;蒋媛;李赞林;高莉;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目的 研究Nox-4及抗氧化物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模型中的表达水平,探讨氧化应激及NADPH氧化酶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16只SPF级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DSS组,每组8只,正常组正常饮水,DSS组饮用2.5% DSS溶液,7天建立小鼠肠炎模型.通过结肠长度、HE染色组织病理学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估肠道炎症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Nox4蛋白含量,并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与生化方法检测组织中Nox-4的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浓度,评价机体氧化应激程度;利用实时定量PCR法分析小鼠肠道组织中Mn-SOD、GSH和CAT mRNA的表达情况,评价机体抗氧化功能;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MCP-1、IL-1β、TNF-α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上述3种炎性因子血清浓度以反应机体炎症程度.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DSS组小鼠体质量明显下降(P<0.01),DAI评分明显增高(P=0.000),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0.01),肠道呈现中至重度炎症状态;DSS组结肠组织中Nox-4蛋白表达明显上调,Nox-4 mRNA含量显著升高(P=0.000),血清Nox-4浓度在DSS组较正常组更高(P<0.01);结肠组织中抗氧化物Mn-SOD、GSH和CAT mRNA的表达在DSS组中均明显增高(P=0.000);比较机体炎症指标,DSS组小鼠血清中MCP-1、IL-1β、TNF-α浓度较正常组均呈不同程度上升(P均=0.000),结肠组织中3种炎性因子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均=0.000).结论 Nox-4通过氧化应激途径参与了肠道黏膜炎性反应的进程,并可能在IBD的转归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 RCA-CRRT无创监测游离钙方式的探索

    作者:薛迎风;于振国;陈文志;王文斌;郝江春

    目的 探索在RCA-CRRT治疗时,利用管路动脉端直接采血来替代频繁外周静脉穿刺取样法.方法 借助新型双腔股静脉导管代替目前在用的导管(静脉内回血孔与静脉内血吸入孔的距离合理延长,防止局部再循环),用含枸橼酸前置换液,无钙、无碳酸氢盐、低钠.在置换液前动脉端、外周静脉同步采血,测两组的iCa浓度,比对两组iCa水平之间的差异,同时观测RCA的抗凝作用及其并发症.结果 配对t检验显示两组iC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0),动脉端血液iCa浓度与外周静脉血高度一致.未出现枸橼酸盐中毒症状和代谢性碱中毒,无诱发出血或出血加重,无明显凝血,血钙浓度波动在理想范围内.结论 借助新型双腔股静脉导管,可利用动脉端iCa值替代外周静脉的数据,从而实现RCA-CRRT时iCa无创监测,节省医疗资源.

  • 超声造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不稳定斑块的应用研究

    作者:姚俊东;张周龙;王运昌

    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技术(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不稳定斑块(unstable plaque,UP)的评估与发病风险预测.方法 将所纳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有症状组,n=53)和无心脑血管病患者(无症状组,n =42)依次进行常规颈动脉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测量并对比分析不稳定性斑块的大小、增强强度(EI)及增强比率(Ratio).结果 有症状组的增强强度(EI)大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5,P=0.005);有症状组的增强比率(Ratio)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2,P=0.002);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斑块的长度、厚度两组比较结果均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的ROC曲线所知,当EI截点值为3.785dB时,预测急性脑梗死发生的敏感度为49.06%、特异性为80.95%;Ratio截点值为0.215,此时的敏感度为58.49%、特异性为71.43%.结论 超声造影技术可以对不稳定性斑块进行量化分析,斑块的增强强度、增强比率越高其稳定性越低,并对预测ACI的发病风险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通过抑制RUNX2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研究

    作者:易知非;周芳;谢增如

    目的 探讨IGF-1信号促进骨折愈合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IGF-1成骨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的骨折模型,三点弯曲试验分析IGF-1敲除组(K0)与对照组(Con)的大载荷.通过Q-PCR和TRAP染色方法检测KO组和Con组成骨细胞分化指标的表达破骨细胞的个数.分离并培养来自KO组和Con组小鼠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经瞬时转染si-RUNX2,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前后BMSC细胞中成骨细胞分化指标的表达情况.结果 骨折后10天和21天,KO组的大载荷明显低于Con组.与Con组相比,KO组愈伤组织的OCN和ALP表达显著降低,而RUNX2则明显提高,且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显著减少,表明敲除IGF-1破坏了小鼠的骨折愈合能力.通过瞬时转染si-RUNX2于BMSC细胞,发现干扰RUNX2表达能够有效挽救因IGF-1敲除而破坏的成骨细胞分化潜能.表明RUNX2参与IGF-1信号调节的骨折愈合过程.结论 IGF-1能够诱导成骨细胞分化和破骨细胞形成,其诱导成骨细胞分化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RUNX2的表达,这为骨折愈合的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关系

    作者:陈遥;褚斌翔;洪正华

    目的 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体检绝经后女性人群中正常女性与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女性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的差异,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与绝经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2017年1~8月的绝经后体检女性125例,根据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测量股骨颈和腰椎(L2~L4)所得到骨密度,与同性别年轻中国人的平均值相比较,从而得到T值,其中T≥-1.0为正常组,T<-1.0为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组.比较两组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T值、Z值、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红细胞沉降率、碱性磷酸酶、葡萄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Logistic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组的年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红细胞沉降率、碱性磷酸酶显著上升(P<0.05).年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红细胞沉降率是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与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呈显著相关性,可以成为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的一种预测指标.

  • 通过血象变化判断神经母细胞瘤患者骨髓累及情况

    作者:彭雄文;沈乐园;王维达;陈跃琼

    目的 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多为10岁以下儿童,而且骨髓累及率非常高.目前骨髓穿刺或者活检为确诊神经母细胞瘤累及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创伤、疼痛偏大,患儿多不配合检查,临床常出现患儿不配合造成骨髓稀释,降低检出率等情况,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简单的费用较低的创伤偏低的方法评估或者预测骨髓的肿瘤情况.本研究通过观察神经母细胞瘤骨髓侵犯对外周血象的变化情况,从而指导临床上通过血象变化预测神经母细胞瘤患者骨髓侵犯情况.方法 检测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未侵犯组、早期侵犯组、中期侵犯组和晚期侵犯组的血象,并相互对比研究及绘制ROC曲线以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 与神经母细胞瘤骨髓未侵犯组比较,早期侵犯组三系均无明显改变(P>0.05),中期侵犯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降低,晚期侵犯组三系均降低(P<0.05).早期侵犯组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计数减少、贫血及血小板计数升高发生率与未侵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各系变化与未侵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率有所增加.红细胞计数对神经母细胞瘤中晚期骨髓侵犯的诊断敏感度为90%,特异性为70%,ROC曲线下面积为0.855.结论 神经母细胞瘤早期骨髓侵犯对骨髓无明显抑制作用,中晚期侵犯造成骨髓抑制作用.中期侵犯主要抑制红系和血小板两系,晚期侵犯对骨髓抑制作用使三系均受到抑制.未侵犯组及早期侵犯组的血象特点主要是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计数升高及轻中度贫血.中晚期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计数减少,多见中重度贫血,血小板计数多在正常范围.红细胞计数对神经母细胞瘤中晚期骨髓侵犯具有诊断价值.

  • 妊娠期脂质代谢异常与早产的关系相关研究

    作者:张凯;谢成茂;全紫薇;蔺莉

    目的 探讨妊娠期脂质代谢异常与早产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2017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建档、定期产检并分娩146例,其中自发性早产50例、医源性早产47例及足月产49例.分别收集基本临床资料、胎盘组织、母体外周血及脐带血.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胎盘组织中脂质含量,用酶标法检测血液中的脂质水平;血脂水平检测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与体重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发性早产组胎盘组织中脂质含量明显低于医源性早产及足月产组(P<0.05),而医源性早产及足月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发性早产组母体外周血中脂质含量明显低于医源性早产及足月产组(P<0.05),脐带血中除甘油三酯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自发性早产组母体脐带血中脂质含量明显高于医源性早产及足月产组(P<0.05),而医源性早产及足月产组之间无论是外周血还是脐带血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患者母胎之间胆固醇的代谢存在紊乱现象,母胎间脂代谢异常可能是早产发生的一个诱发因素,在早产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的特点分析

    作者:李群;熊筱伟;郭晓彬;龚洪涛;陈步星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蛋白电泳(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SPEP)的特点并评价其对CHF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CHF患者(研究组)和58例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组)的SPEP差异.结合CHF患者的随访信息分析SPEP与研究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再住院和死亡)的相关性,并分析SPEP与其他常规检查指标的相关性,并探索其可能原因.结果 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CHF患者β1球蛋白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7~24个月的随访中,在β1球蛋白水平6%上限的患者比β1球蛋白水平6%下限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出院后不良事件发生率(P<0.05).同时,血清B1球蛋白的水平与血肌酐、尿酸和血钠水平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 CHF患者具有较高的β1球蛋白水平,并且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其预后.由于低灌注和血清免疫球蛋白聚集的原因,CHF患者升高的血清β1球蛋白水平与血肌酐、尿酸和血钠水平密切相关,成为肾功能异常的一个风险因素.

  • microRNA-372靶向SDC1抑制人胰腺癌上皮间质转化及侵袭

    作者:马瑾;王建承

    目的 探讨microRNA-372(miR-372)靶向调控SDC1基因表达抑制人胰腺癌上皮间质转化及侵袭的机制研究.方法 收集人胰腺癌及癌旁组织手术标本;q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miR-372和SDC1表达;筛选miR-372表达水平高的人胰腺癌细胞系进行分组和转染,实验分成6组,即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miR-372 mimic组、miR-372 inhibitor组、siRNA-SDC1组和miR-372 inhibitor+ siRNA-SDC1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验证miR-372和SDC1基因的靶向关系;CCK8法、流式细胞术、划痕试验及Transwell试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转染后增殖能力、凋亡情况、迁移及侵袭能力;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转染后SDC1和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及间质表型细胞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水平.结果 SDC1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胰腺癌中miR-372、SDC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结果显示SDC1是miR-372的靶基因.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miR-372 mimic组和siRNA-SDC1组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受到抑制,凋亡率增加,SDC1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而miR-372 inhibitor组的趋势与miR-372 mimic组和siRNA-SDC1相反(P均<0.05);然而,miR-372 inhibitor+ siRNA-SDC1组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R-372可能通过靶向抑制SDC1基因表达,抑制人胰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凝血状态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周星星;王明山;金艳慧;余娉婷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凝血状态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9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确诊患者作为实验组,39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正常对照组,利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常规凝血指标,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以及多种凝血、抗凝和纤溶标志物,即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FⅧ: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血浆抗凝血酶活性(AT:A)、纤溶酶原活性(PLG:A)、蛋白C活性(PC:A)及狼疮抗凝物(LAC).对测定结果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PT、APTT、LAC和PC: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FIB、FⅧ:C、VWF:Ag水平明显升高,AT:A、PLG:A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ROC曲线分析D-D、VWF:Ag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2、0.722,其余各项均<0.7.结论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体内凝血状态异常,处于血栓前状态,常规凝血指标检测有助于了解疾病进展,D-D、VWF:Ag可作为协助诊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非特异性反应指标.

  • 非肿块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MRI表现及其与非肿块样强化乳腺导管原位癌的鉴别

    作者:陈艳;崔利;何江波;吴晓燕;彭雨彬;郭宝聪;刘立红

    目的 探讨非肿块性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MRI表现,并与非肿块样强化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鉴别,以提高二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非肿块性GM的MRI表现,并与22例非肿块样强化DCIS的MRI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非肿块性GM与非肿块样强化DCIS均可表现为边界不清,呈节段性强化,与DCIS患者比较,GM患者病灶形态多为不均匀强化伴多发环形强化、毛刺征少,乳头内陷比例、ADC值明显升高(P <0.05);GM患者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以Ⅰ、Ⅱ型多见,DCIS以Ⅱ、Ⅲ型多见,分别占87.5%、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肿块性GM与非肿块样强化DCIS在影像学表现方面存在一定相似之处,而多发环形强化、毛刺征、乳头内陷等形态学特征,有助于非肿块性GM与非肿块样强化DCIS的鉴别诊断.

  •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胛骨周围肌肉群能障碍及运动疗法

    作者:张玉倩;姚叶林;陈康;马燕红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是导致肩关节疼痛常见的疾病之一,它往往伴随肩胛骨动力学异常及肩胛骨周围肌肉群功能障碍,当前研究认为通过肩胛骨稳定性训练可明显改善SIS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文回顾总结了近年来关于SIS肩胛骨动力异常及周围肌肉群功能改变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可改善SIS患者肩胛骨稳定性的运动疗法.

  • PMS/PMDD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李亚琼;胡明会;魏盛;乔明琦

    大部分适龄的女性在月经前都会有一些症状,表现出一些行为和感情的变化,例如反应迟钝,突然心情抑郁、烦躁,情绪低落等,这些症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家庭,朋友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对于这种状况,普遍认为是经前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或者较严重的经前综合征,即经前烦躁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但是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篇综述主要从卵巢激素学说、中枢神经递质学说、自主神经系统学说、其他生理学说、遗传学说、心理和社会学说这几个方面讨论了PMS/PMDD的发病机制,探讨其可能有效的发病机制,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从而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和治疗率.

  • 脑血管造影导致皮质盲的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作者:赵浩;潘文龙;罗永春;张振海;张强;梁春阳;沈春森;徐如祥

    脑血管造影一直是临床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也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终评估性检查,但是,脑血管造影是一种有创的检查方法,存在一定的造影并发症,皮质盲作为一种少见的并发症之一,越来越多的被临床关注,但其诊治一直处于总结经验阶段.本文为寻求规范的诊治标准和指南,对皮质盲的定义、并发原因、诊断标准、处理方法及预防策略进行综述.

  • 不同人群的尿酸排泄现状及尿酸排泄增加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伊雯;陈海冰

    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血尿酸水平与肾脏尿酸排泄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基因变异、病理改变、饮食和药物影响等都可能会使尿酸排泄状况改变.目前许多研究都表明尿酸排泄减少会对各个系统造成危害,而新的一些研究认为尿酸排泄增加其实也会引起多种病变,尤其是肾脏损害和泌尿系结石.尿酸排泄增加可能引起是急、慢性肾脏病的病因之一.尿酸排泄分数可作为评估肾脏排泄尿酸能力的指标,监测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肾脏损害.本文简述了尿酸排泄评估方法及不同人群中的尿酸排泄现状,并就有关尿酸排泄增加所致危害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中药干预肿瘤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张亚楠;季旭明;王世军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细胞)在肿瘤免疫逃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研究发现,中药可通过干预Treg细胞的数量、功能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直接或间接参与机体免疫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重要影响.本文就中药治疗肿瘤中对Treg细胞的作用和相关机制做一综述.

  • 循环microRNA在结直肠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潘雅斯;余保平

    循环微小RNA(microRNA,miRNA,miR)是指一类通过细胞破裂或微囊泡分泌等进入循环系统的长约19~25个核苷酸序列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已被证实参与包括结直肠癌在内多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过程.miRNAs在结直肠癌患者循环血中异常表达,并可在血清中的稳定存在,有望成为其诊断及预后判断及治疗检测的新生生物标志物,本文主要将血清或血浆miRNAs在结直肠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及其调控因素的研究及进展

    作者:田亚英;傅念;吴清

    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long-chain acyl-CoA synthetase,ACSL)是酰基激活酶家族成员之一,包含5种不同的亚型,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编码.它们主要催化12~ 20碳链之间的脂肪酸合成脂酰辅酶A,这是机体内甘油三酯合成及脂肪酸β氧化的第一步反应.此外,由于底物的偏好、组织分布以及调控因素的差异,ACSLs在不同细胞内脂肪代谢中有不同的功能,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它们基因表达的高低与众多疾病相关,但目前有关ACSLs基因表达调控因素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从ACSLs组织分布及底物选择性、ACSLs对不同细胞组织内脂质代谢的影响、ACSLs相关疾病以及其相关表达调控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ACSL研究的重点及意义进行了展望.

  • P2X7R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赵荣兰;彭效祥;伊正君

    结核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人畜共患病,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其防治形势日趋严峻.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urinergic ligand-gated ion channel 7 receptor,P2X7R)是嘌呤受体的一个亚型,在机体抗MTB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对P2X7R在MTB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有助于阐明结核病的发病机制并为其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 单纯疱疹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和占龙;李琦涵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属致病性人类α疱疹病毒,能引起龈口炎、角膜结膜、脑炎以及生殖系统感染和新生儿的感染等多种疾病.HSV包括2个血清型:Ⅰ型(HSV-1)和Ⅱ型(HSV-2),可以在三又及骶尾神经节等组织内建立终身潜伏状态,并且周期性复活而引起疾病复发[1].

    关键词:
  • 外科学临床博士后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作者:龙笑;方卫纲;朱惠娟;薛华丹;郭超;魏怡真;石羽茜;潘慧;罗林枝;张抒扬;于健春;李汉忠;廖泉

    目的 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是我国医改的重大举措.目前全国外科住院医师培训普遍存在动手机会不足等问题.2016年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博士后项目获得批准,成为住院医师培养的创新模式.外科学系作为首批试点专业,从2016年开始了全新模式临床博士后学员的招收与培养.本研究目的为回顾分析首批临床博士后学员第1年开始阶段6个月的轮转培训效果,并探讨该培训项目的优势及进一步完善改进的方向.方法 2016年北京协和医院共招收外科临床博士后学员7名.于2016年9月~2017年2月按照“螺旋式”上升培训计划的第一部分,在导师组指导下完成入职后6个月的外科培训.通过匿名在线问卷方式,针对7名博士后在医疗、教学、科研、生活等各方面进行多维度调查,汇总第一阶段培训结果.结果 7名外科临床博士后学员每周工作时长为70~80h;平均管理床位数目5张(3~8张);每周平均参与手术8台(3~14台);部分学员开始有主刀手术机会(28.57%),手术中角色以一助及二助为主.所有学员在轮转科室每星期均参加教学活动,85.71%的学员反馈所有科室均做到专人带教.所有学员均有进展中或已发表的论文,42.85%的学员开展了临床研究,57.14%的学员开展了基础研究,85.71%的学员能够定期和导师交流并已有下一步研究计划.在较强的工作压力下,外科临床博士后学员对目前生活满意度评价为4.25分(满分5分),身心状态评价为3.71分(满分5分).所有学员对该项目总体上均表示满意.结论 与常规住院医师培训计划相比,外科临床博士后的培养模式保证了学员更加充分的临床工作时间与手术技能学习,同时兼顾了博士后学员的临床科研及基础科研工作.高强度的培训给博士后学员带来了一定的身心压力,临床博士后培养模式对学员未来长期职业生涯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的追踪及研究.

  • 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专培学员培养中的应用

    作者:马劫;高国栋;屈延;张向楠;曾文;崔巍;衡立君;赵天智;贾栋

    目的 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专培学员教学中的应用,总结成功组织该类型PBL教学的关键因素.方法 在20名专培学员中,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开展PBL教学法,进而评估该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调查发现,专培制度能够得到国家和培训机构的认可,能够在手术能力和专业知识方面得到提高,以及能从手术讲解、病例讨论及教授点评中有所收获成为专培教学中成功组织PBL的关键因素.专培学员通过PBL教学法提高了手术技能和临床工作能力,树立了正确的循证医学理念,并且加强了医德、医风和对患者更深的同情心.结论 神经外科专培学员PBL教学法的推广将对提高我国神经外科专培医师教育水平和促进完善相关专培制度的完善奠定坚实基础.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作者:鲁建云;窦建华;向亚平;袁秀洪;黄进华

    为提高临床医学本科生见/实习质量,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中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发现现阶段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出现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本调查试着探索“宽进严出”的研究生录取方案的可行性,以解决考研备考与实习质量之间的矛盾.

医学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