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齐鲁护理杂志

齐鲁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Journal of Qilu Nursing 제로호리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山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山东省护理学会
  • 影响因子: 1.4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7256
  • 国内刊号: 37-125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4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齐鲁护理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刘玉芹 盖庆云(执行)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人性化关怀对晚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作者:王士芹

    目的::探讨人性化关怀对晚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208例晚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性化关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客观指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及客观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及客观指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晚期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关怀,既可有效控制血糖浓度,又可避免转为重症并发症等,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及家属不良情绪的影响

    作者:苏丽丽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及家属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白血病患者及235名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交谈法、观察法以及心理测量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一系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及家属SDS评分和SAS评分情况,与中国常模比较,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白血病患者及家属的SDS评分明显高于中国常模(P<0.05);患者及家属的SAS评分明显高于中国常模(P<0.05);白血病患者及家属抑郁焦虑前5位影响因素为:治疗效果、治疗费用、不良反应、对家庭责任未尽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P<0.05)。结论:多数白血病患者及家属存在抑郁及焦虑的情绪,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或消除其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早期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作者:李丽玲;胡晓静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将8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干预组43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胎便排出和排尽时间、黄疸光照治疗时间、全量喂养时间、喂养耐受情况、体重增长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干预组胎便排出延迟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胎便开始排出时间较对照组胎便开始排出时间明显缩短( P<0.01)。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促进胎便尽早排出,减少胎便排除延迟及胎便性便秘的发生。

  • 脑卒中昏迷75例临床护理

    作者:王晶晶;袁慧丽;刘蓓;席文

    目的::探讨脑卒中昏迷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5例脑卒中昏迷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对策。结果:本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22例,发生率29.3%;住院时间15~127 d,平均45.2 d。结论:对脑卒中昏迷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做好促醒工作,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 临床护理干预在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右心室肥大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郑淑玲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在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右心室肥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取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客观指标情况(退热时间、停止咳嗽时间、祛痰时间、X线胸片消失时间)、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停止咳嗽时间、祛痰时间、X线胸片消失时间分别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对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右心室肥大患者临床效果较佳,既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又可避免加重心脏负担等,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

  • 利妥昔单抗免疫治疗1型糖尿病77例临床护理

    作者:吕倩;黄晓萍

    目的::探讨应用利妥昔单抗免疫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不良反应,并制定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对接受利妥昔单抗免疫治疗的77例初发1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58.8%的患者胰岛功能得到改善,49.4%的患者在首次输注后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本组38例不良反应病例以皮疹居多,占19.5%;其次为咳嗽,占9.1%,经及时有效的观察和护理后不良反应好转。结论:在临床上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点在于正确掌握药物知识,严格控制和根据患者反应调整输液滴速,重视患者的心理反应,密切病情观察,及时有效地对症护理,从而将药物的不良反应降至低。

  •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胎动不安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崔止珠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胎动不安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30例胎动不安患者作为实验组,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取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30例胎动不安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西医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保胎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保胎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3.3%,对照组总满意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配合方法用于护理胎动不安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保胎有效率和患者总满意率。

  • 循证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朱秀清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SDS与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SDS与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效降低患者血糖,从而积极改善患者抑郁与焦虑心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短程冲击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仇训华;杨志强;黄文海;喻英;刘运阳

    目的::探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短程冲击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3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对照C组各46例,三组均予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RB)、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 A 组、B组患者每晚睡前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1周,如未发生严重并发症,A组治疗不变,B组阿托伐他汀加至40 mg,治疗4周,同时落实好相关护理工作;检测各组相关炎性指标及血压情况。结果:3组治疗后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血脂、炎性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 B 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短程冲击可以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斑块稳定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治疗期间应在患者做好各方面护理干预的前提下,积极有效地加强他汀类药物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 集束化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莉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紧急加重( 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进行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0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病死率、VAP发生率、ICU时间和撤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死率、VAP发生率、ICU时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降低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过程中机械通气治疗的病死率、VAP发生率,缩短ICU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对提高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

  • 循证护理在急诊哮喘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海燕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急诊哮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肺部感染、院内交叉感染、气胸、呼吸衰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哮喘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既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症,又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护理干预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仇蕊蕊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干预6周后比较两组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且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癌症患者心理困扰原因质性研究

    作者:张伟;王维利;洪静芳;陈艳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心理困扰的相关原因,以期为后期针对性干预措施的制定奠定基础。方法:立意抽样选取12例癌症患者,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为指导,通过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的形式进行现场录音和笔录。对录音资料和笔录内容采取Claizzi分析程序进行整理。结果:深入分析资料后,共提取3个主题:不适的生理症状、家庭、社会因素、未满足的医疗护理需求。癌症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多有恐惧、担心、悲观、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结论:癌症患者心理困扰问题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医务人员应深入地了解引发癌症患者心理困扰的原因,并以现存的原因为切入点,制订出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适时、恰当地引导和帮助患者,有效降低其心理困扰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 舒适护理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爱兰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血液灌流( HP)联合血液透析( HD)治疗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将12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HP联合HD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舒适度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尿毒症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持续质量改进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崔敏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将2012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改进前组,2013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改进后组,改进前组给予常规糖尿病知识教育及饮食管理普及,改进后组给予持续质量改进形成的管理方法;比较两组饮食治疗依从性。结果:改进后组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改进前组,且高依从性比例亦明显高于改进前组( P<0.05);改进后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体质量指数均明显低于改进前组(P<0.05);改进后组满意率明显升高,且满意度评分亦明显高于改进前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方法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 以患者为中心的群组管理模式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陆海晴;程洁

    目的::探讨以患者为中心的群组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住院的COPD患者1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进行以患者为中心的群组管理模式,而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的护理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在自我管理效能、呼吸功能锻炼及疾病认知能力健康指导等三方面前后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自我管理效能、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及对疾病知识认知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群组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COPD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及对疾病认知能力,可作为COPD患者的一种较为有效的管理模式。

  • 实习护生锐器伤后心理应激反应发生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韩梦;庞晓丽;崔锋

    目的::调查分析实习护生锐器伤后心理应激反应发生情况,为实习前的锐器伤防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对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243名护生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期间,有175名(72.0%)护生发生过锐器伤,其中有124名(70.9%)出现了恐惧、不知所措、紧张、焦虑等消极的心理应激反应。多因素分析显示:防护教育和稳定型情绪是发生锐器伤及心理应激反应共同的独立保护性因素,疫苗接种是发生心理应激反应的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护生实习期间锐器伤和消极心理应激反应发生率较高,与个人因素有关,应加强护生实习前职业防护教育知识培训和疫苗接种,及时进行伤后心理疏导,减少职业伤害。

  • 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

    作者:康美;范生红;王倩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时间≥1年的13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常规护理)和相对稳定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干预组在相对稳定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为期12周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及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 NOSIE)评定于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DS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 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干预组NOISE各因子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措施,能够减缓长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精神衰退,有利于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

  • 女性护士憋尿行为与下尿路症状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臣;王克芳;徐瑞

    目的::探讨女性护士憋尿行为与下尿路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研究对象,使用憋尿行为量表和布里斯托女性下尿路症状量表(BFLUTS-SF)对609名女性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憋尿行为量表信度为0.713,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共提取一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41.416%;憋尿行为量表调查中23.6%~81.0%的女性护士有时甚至总是采取各种憋尿行为,憋尿行为与其下尿路症状呈正相关(P<0.05)。结论:我国临床女性护士憋尿问题严重,憋尿行为与其下尿路症状具有相关性。

  • 高压氧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症状改善的影响

    作者:孙洪敏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36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使用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压氧治疗联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汉密斯顿抑郁量表(HAMD)、认知能力量表(MMSE)、神经功能缺损量表(MES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MBI)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HAMD、MMSE、MESSS、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增强其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值得在临床推广。

  •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焦爱霞

    目的::探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积极心理评分、精神病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各个时期积极心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精神病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评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积极心理,减轻疾病严重程度,提高生存质量。

  • 认知行为干预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感染的影响

    作者:吴绮珣;仇蓉;刘吉子;周娟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感染的影响,为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6例白血病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口腔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项社会支持评分(SSRS)、生活质量评分(SF-3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白血病化疗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方案,能够有效预防口腔感染,并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颅内出血早产儿脑血流变化研究

    作者:王新刚;杨宁

    目的::观察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超声表现,评价颅脑超声早期诊断 PIVH 的价值。方法:将10O例早产儿根据头颅彩超检查结果分为实验组77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采用相同常规药物治疗,并根据出血严重程度将实验组分为轻度组65例和重度组12例,全部实验对象均在生后第3天、第10天进行头颅彩超检查收缩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 S/D值)、阻力指数( RI)。结果:早产儿胎龄愈小,脑室内出血发生程度愈高;出生体重愈小,脑室内出血发生率、发生程度愈高;生后第3天颅内出血实验组头颅彩超S/D值、R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其中,重度组头颅彩超S/D值、RI水平高于轻度组(P<0.01);第10天,轻度组患儿头颅彩超S/D值、RI水平已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颅内出血重度组患儿头颅彩超S/D值、RI水平仍高于颅内出血轻度组及对照组( P<0.01);颅内出血轻度及重度组患儿头颅彩超S/D值、RI水平生后第10天与第3天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PIVH 发生率越高。对早产儿进行常规颅脑超声检查能早期诊断 PIVH,以早期指导临床干预治疗。

  • 强化健康教育与针对性功能锻炼对老年患者害怕跌倒的影响

    作者:李淑珍;赵云;陈爱兰;赵茜;刘宇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与针对性功能锻炼对老年患者害怕跌倒( FOF)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结合针对性功能锻炼并监督随访。8周后对两组分别进行跌倒自我效能、平衡力、移动能力的评价,观察干预的疗效。结果:经过8周的干预,干预组与对照组跌倒自我效能、平衡力得分、移动能力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跌倒自我效能得分、平衡能力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与针对性功能锻炼可提高老年患者跌倒自我效能水平、平衡力和移动能力,改善害怕跌倒的程度。

  • 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干预对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许玉平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干预对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0例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精神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采用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74)分别对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4周末各评定1次,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 HAMD总分、HAMA总分、GQOL-74中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中,对其应用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恢复心理健康。

  • 网络平台跟踪管理在妊娠糖尿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陈菊红;方英

    目的::探讨网络平台跟踪管理在妊娠糖尿病( GDM)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门诊首次就诊的108例GDM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教育方法,观察组实施短信平台提醒服务和建立健康妈妈QQ群网络平台跟踪管理方式;监测管理前后妊娠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 c)水平及对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管理后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HbA1 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产妇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分娩后巨大儿发生率与入组前相比明显改善。结论:网络平台跟踪管理提GDM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提供个体化的护理及相应的信息和感情支持,并为GDM患者延续性护理提供了新的管理策略。

  •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杨茜;李雨欣;黄艳芳;徐瑲;孙鸿燕

    目的::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干预后12个月,采取WHO艾滋病生存质量量表( WHOQOL-HIV)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在生理方面、独立程度、环境、精神世界/宗教/个人信仰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心理方面、社会关系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体化延续护理能有效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效果持久,值得推广应用。

  • 护患关系对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

    作者:和树芸

    目的::探讨护患关系对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护士调查问卷和马氏职业倦怠量表( MBI-HSS)调查450名临床护士,分析不同护患关系对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结果:影响护士职业倦怠检出率的因素是:护士执业环境自评状况、患者信任度、患者尊重度;影响各维度得分因素有:护士执业环境自评状况、患者信任度、患者尊重度、患者服务满意度,其中,执业环境自评好、患者信任度高、患者尊重度高的护士,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得分较低,职业倦怠程度轻(P<0.05);得分越高,其职业倦怠程度越重(P<0.05)。结论:护患关系是影响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医院管理者应注重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执业环境,从个体、组织、社会三个层面寻找积极的对策,从而预防和减少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

  • 家庭干预模式对网瘾患者家属心理健康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作者:魏秋香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模式对网络成瘾患者家属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20名网络成瘾患者家属按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陪护,观察组在患者住院期间全程陪护并同步参与治疗护理全过程;比较干预前和实施干预20周时,两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因子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化、抑郁、焦虑、敌意及总均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各因子均无显著性变化;观察组干预后积极应对因子分高于对照组,而消极应对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家庭干预对网络成瘾患者家属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

  • 家庭无创机械通气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体验质性研究

    作者:陈瑞芳;陈明真;麦华玉;卢燕珊

    目的::描述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家庭无创机械通气期间心理体验的真实情况。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例家庭无创机械通气的老年COPD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并应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通过阅读、整理、分析、分类和提炼共得出5个主题:疾病不确定、担心照护者疲倦、缺乏呼吸机使用知识、经济负担、期望值。结论:家庭无创机械通气老年COPD患者心理负担明显,应针对性地提出居家干预策略,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 急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志嫦;蓝宇涛;林彩虹;姚曼玲;曾洁霞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抑郁自评量表( SDS)、改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Barthel Index)、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 WHOQOL-BREF)对91例首发急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总分为(49.78±6.18)分;患者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状态、抑郁(SD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SDS和ADL(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且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包含多个方面,通过恢复训练提高ADL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原因分析与对策

    作者:张积平;慈惠敏

    目的::分析ICU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感染情况,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13年1~2月期间调查记录ICU患者耐药菌感染情况,分析ICU耐甲氧西林的MRSA感染情况。结果:我院ICU在共出现6例耐甲氧西林的MRSA感染,发生率为4.72%,其中1月发病率6.67%,2月发病率2.00%,2个月发病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手卫生不到位、侵入性操作过多、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是造成ICU耐甲氧西林的MRSA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ICU耐甲氧西林的 MRSA感染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导致患者病死率高,采取针对性地护理防控措施,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 参与管理在综合ICU中的应用

    作者:耿希华

    目的::探讨参与管理在综合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综合ICU实施全体护士共同管理的参与管理模式,首先学习参与管理方法,根据人员不同情况进行管理分工,并确定每个管理小组的职责,实施参与管理。比较参与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检查结果、护士考试考核结果,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情况。结果:管理后护理质量、护士考试合格率、患者满意度、护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较管理前有显著提高(P<0.01,P<0.05);2013年分别被授予“市级青年文明号”“示范病房”等荣誉称号,并被评为护理质量管理优秀科室。结论:参与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护理质量,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增加了科室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有利于充分发挥ICU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适合ICU长期发展的护理人才。

  • 全程动态管理对冠心病出院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丽容

    目的::探讨全程动态管理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1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给予全程动态管理。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 SAQ)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评价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及预后。结果:观察组SAS及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Q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动态管理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

  • 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

    作者:庞玲;闫保兰;周锦庆;刘静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预防护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临床应用以及取得的成效。方法:统计比较DVT预防护理信息系统构建前后,DVT评估符合率、DVT发生率及护理记录、评估用时指标的差异。结果:DVT预防护理信息系统构建后,规范护理评估内容后明显提高了DVT评估符合率;护理信息系统构建后较构建前明显降低了DVT发生率、缩短了护理记录及护理评估时间(P<0.05)。结论:DVT护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明显改善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规范了形成护理预防评估的内容,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保障了患者安全。

  • 品管圈活动对ICU护理人员维护留置尿管操作正确性的影响

    作者:徐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ICU护理人员维护留置尿管操作正确性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患者347例为对照组,2013年1~9月实施品管圈后的患者251例为实验组,实验组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导尿管护理及污物处理规范率、导尿管污染情况。结果:实验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导尿护理及污物处理规范率、导尿管污染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ICU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

  • 团队护理模式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徐少波;叶志弘

    根据卫生部《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统计,肿瘤在我国居民十大死因中高居第一位,肿瘤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亦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1]。护理服务作为肿瘤患者病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肿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我国的肿瘤专科护理处于萌芽阶段,临终关怀刚起步,社区护理发展不健全,社区卫生与医疗机构缺乏协作,肿瘤护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更好地为肿瘤患者提供全方位、全程的护理服务已成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为使肿瘤患者得到完整、有效、持续的护理,我院探索团队护理模式,通过建立同时兼具垂直和水平的护理体系,由护士、专科护士、营养师、家属和志愿者,以专业团队合作的方式为肿瘤患者提供自诊断初期至临终期的全人、全程和全方位的护理服务,经过近1年的实践,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护理人员离职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李爱华

    目的::分析医院护理人员离职原因,提出稳定护理队伍的对策。方法:通过对医院近3年护理人员离职数量、用工性质、职称、工作年限、学历、去向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主要原因。结果:护理人员离职率从6.9%上升到10.4%,以聘用制护士为主,职业生涯初期是离职的高发期。结论:通过完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开展职业规划,实施岗位能级管理和绩效考核等方法,促进护理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作者:谭创

    目的::探讨品管圈( QCC)活动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未实施QCC,观察组实施QCC,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1),且实施后患者口咽部、气管内细菌定值情况优于实施前,机械通气及ICU入住时间均低于实施前( P<0.05,P<0.01)。结论:QCC能改善患者口咽部及气管内细菌定值情况,降低患者VAP发生率,减少患者机械通气和ICU入住时间,并使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能力及团队精神得到进一步加强。

  • 不同胃残余量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影响

    作者:郭敏;黄妮娜;王庆云;陈燕河;卢惠民;冯锦珊;胡靖青;左六二

    目的::探讨不同胃残余量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重症患者按胃残余量( GRV)临界值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选择200 ml,实验组选择500 ml,两组均经鼻胃管通过喂养泵持续匀速输注肠内营养液,根据每隔4 h GRV监测的结果,调节输注速度,直到达到目标热卡;胃残余量低于临界值,增加或保持原输注速度;超过临界值,停止肠内营养;一旦恢复到临界值以下,以停止前的速度重新开始。比较两组营养达标率、反流和(或)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营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GRV临界值选择500 ml比选择200 ml更有利于提高肠内营养达标率,不影响胃肠耐受性。

  •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输液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许梅;王涛;刘芳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接受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穿刺输液,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输液;两组分别对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视觉恐惧和焦虑情绪进行评分,并记录在输液过程中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穿刺前后儿童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恐惧、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的不良反应、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后生理与情感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优于观察组穿刺前(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输液中应用较传统穿刺输液具有家长满意度高,患儿恐惧与焦虑轻,一次穿刺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生理和情感功能评分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济安舒能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穿刺点的修复作用

    作者:傅丽丽;王云燕;杨聚荣;毛静;张秀娟;黄龙;王梦;郑慧颖;谭苏

    目的::探讨济安舒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穿刺点的修复作用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6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采用自身前后对比的方法,观察时间半年。2013年1~6月每例次患者行动静脉瘘穿刺和拔针后均直接用无菌敷贴覆盖穿刺点,2013年7~12月每例次患者行动静脉瘘穿刺后和拔针前均先将济安舒能喷洒在穿刺点周围(距离皮肤15 cm进行喷洒,每次3~5喷),再用无菌敷贴覆盖穿刺点。比较患者在使用济安舒能前后穿刺点的渗血率、止血有效率、内瘘穿刺点12 h愈合率、内瘘感染发生率。结果:患者在使用济安舒能前后穿刺点的渗血率、止血有效率、内瘘穿刺点12 h愈合率、内瘘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济安舒能应用于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后和拔针前穿刺点的喷洒,对穿刺点具有较好的止血、抗炎、缩短伤口愈合时间的效果,促进了穿刺点的修复,有效地降低了内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 授权教育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徐艳丽

    目的::探讨授权教育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授权组和传统组各50例,授权组接受授权教育,传统中接受传统教育方式;分别于干预后的第4、8周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结果:授权组第4、8周的服药依从性均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授权教育较传统教育更能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药物临床疗效,减少复发。

  • 健康教育路径在0~1岁婴儿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杭洪霞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0~1岁婴儿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我院社区中心接受儿童健康管理的0~1岁婴儿812名,随机分为路径组和常规组各406名,常规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路径组给予健康教育路径;比较两组婴儿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结果:路径组体格发育指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能更新婴儿家长的保健理念,改变不合理的喂养方式,提高对婴儿合理喂养的质量,保证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命质量。

  • 《齐鲁护理杂志》网上投稿系统正式启用公告

    作者:《齐鲁护理杂志》编辑部

  • “双技能”并重的护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作者:许晓飞;陈庆亮;金松洋

    目的::探讨“双技能”并重的护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方法:选择我校2010级护生95名为对照组,选择2011级护生101名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双技能”并重的综合实训课程,在实训中除强化操作技能(硬技能)外,同时强化沟通、评估、健康教育等护理软技能的训练;对照组按传统的综合实训方法组织教学。综合实训结束后,采用自制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和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的教学满意度、教学效果评价及综合实训课程实施情况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中构建并实施“双技能”并重的综合实训课程,不但能提高护生的操作技能,而且护生在沟通交流能力、礼仪素养、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 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不安全因素与护理对策

    作者:吉海燕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1]。近十余年来,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往往会使用多种血管活性药物。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硝普钠、硝酸甘油、异丙肾上腺素等。如应用不当,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治疗作用,还可导致循环波动、心律失常,影响心率和血压,同时该类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易致静脉炎、药物外渗局部组织易坏死,甚至死亡,给患者造成痛苦,影响患者康复[2]。血管活性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对护理人员的要求非常高,要做到精确、安全、有效的用药[3]。因此,合理、准确、安全、应用微量泵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并重视用药期间的监护,是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稳定恢复的重要保证。现将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现状与思考综述如下。

  • 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构建及应用进展

    作者:刘珊珊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只有为患者提供价廉、质优、高效的诊疗护理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此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护理工作怎样才能满足社会需求,不断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成为护理人员所要思考的问题。健康教育是一种投资小,收效大的事业,健康教育路径为提供标准化的整体护理服务,规范护理行为提供了探索的方向[1]。现将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构建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李传洁;王清群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1]。90%的中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2]。因此,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是每个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必须掌握的护理技能之一[3]。为减少动静脉内瘘血管并发症、延长使用寿命、减轻患者的痛苦并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近年来护理同仁对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枣庄市3年内自愿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评估和对献血认知状况调查

    作者:杨凤玲

    目的::调查枣庄市3年内自愿无偿献血者的健康状况评估和对献血认知的状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枣庄市接受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验记录共计81922人,检测留取血样中的HBsAg(+)、丙氨酸转氨酶(ALT)、抗-HCV (+)、抗-HIV(+)和梅毒抗体。随机发放调查问卷表28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00份。结果:每年的献血人数有降低的趋势,但不合格人数比例稳中有降,由2011年的9.01%降至2013年的8.27%,ALT不合格( ALT>40 U/L)、HBsAg(+)和抗-HCV (+)人数比例渐降低,分别由2011年的7.19%、1.12%和0.12%降至2013年的6.65%、0.92%和0.08%,梅毒抗体(+)例数无显著变化,抗-HIV(+)人数有增加的趋势,由2011年的0.17%增至2013年的0.22%。受试无偿献血人群存在特点:男性献血人数约为女性的2倍,献血以具有多次献血经历者为主,献血者年龄范围主要在21~50岁,献血者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和中技为主,献血者中农民与工人的比例相对较高,总献血人数超过90%为常住人口。2011~2013年,献血的人群结构略有变化,女性献血比例逐渐增高,18~20岁的献血比例略增高,31~40岁的献血比例略有降低,暂住人口的献血比例略有增高。献血者对献血后无须加强营养、献血反应由精神因素导致和成分献血与全血的区分的认识较低;奉献爱心和自己或直系亲属可免费或优先用血的献血动机居多;当献血者若被告知血液不合格反应后主导的第一反应是及时复检和不再献血;获取献血知识的主要来源为网络和电视、杂志与报刊等大众传媒途径。结论:虽然枣庄市献血血样的合格率较高,但无偿献血的热情较低,人们对献血的认知不足,在献血方面还需要加强宣传力度。

  • 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现状调查

    作者:耿静静;付洪杰;李玉娇

    目的::调查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癌症治疗功能评估量表( FACT-Leu)、身体功能状态量表( KPS),对山东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接受化疗的1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为(111.91±23.49)分,四个维度得分中功能状况得分低,其次为情感状况和生理状况,而社会/家庭状况得分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居住地、目前是否继续工作、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初治、所处治疗阶段、KPS评分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PS评分、家庭人均月收入及所处的治疗阶段是进入回归方程的三个因素。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功能状态、情感状况方面生活质量差,生活质量总体状况与KPS评分、家庭人均月收入及所处的治疗阶段有关。

  • 《齐鲁护理杂志》微信平台正式开通

    作者:《齐鲁护理杂志》编辑部

    我刊已正式开通微信平台,微信号码:QILU NURSING。可通过扫描杂志封面、官方网站首页上的二维码,或直接搜索微信号码来关注我刊微信平台。

  • 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焦虑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金艳书

    目的::探讨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焦虑影响因素,以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48例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SAS自评量表调查其焦虑症状,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焦虑评分为(41.76±11.45)分,焦虑发生率为86.27%;Logistic回归分析焦虑发生的独立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并发症、再发间隔时间。结论: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焦虑情绪,其与多种因素有关,护理人员应重视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实施护理。

    关键词: 缺血性 脑卒中 焦虑
  • 18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张珊英;刘雪彦;周佩如;陈伟菊;黄洁微

    目的::调查18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生及处理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8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低血糖发生率为27.22%;低血糖高发时段为三餐后至下一餐前时间段内,发生率为23.4%;出现典型低血糖症状27例,占55.1%;71.4%低血糖患者通过进食可以缓解,16.3%需口服50%葡萄糖,12.2%需静脉注射葡萄糖注射液缓解。结论:糖尿病住院患者应加强高危时段如三餐后和下一餐前时间段的监测,警惕夜间血糖的变化,发生低血糖时,应规范处理。

  • 天津市某三甲心血管专科医院护士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江琼;李然

    目的::探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心血管专科医院护士的心理弹性、职业倦怠水平,并探究两者间的相关性,为改善护士心理弹性、减缓或降低职业倦怠提供有效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医院6大科室的护士共139名,采用由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 MBI-GS)、Connor和Davidson 心理弹性量表( CD-RISC)所组成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心血管专科医院护士存在中度职业倦怠,心理弹性水平一般,职业倦怠与心理弹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P<0.01)。结论:心血管专科医院护士的心理弹性水平可以很好地预测其职业倦怠情况,应引起管理者关注。

  • ICU专科护士非计划性拔管相关知识现状调查

    作者:韩艳;刘翠萍;姜文彬;高祀龙;李红岩;魏丽丽

    目的::探讨ICU专科护士非计划性拔管( UEX)相关知识、行为和培训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采用便利取样的方法,抽取参加2014年中华护理学会危重症专科培训班的220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UEX相关知识问卷及UEX相关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护士培训相关知识得分、行为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科室培训及行为与不同班次安排培训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的ICU工作年限与护士知识、行为及培训得分呈正相关(P<0.05),护士的行为与护士知识得分、护士数/床位数呈正相关(P<0.01,P<0.05)。结论:由于护士UEX相关行为与ICU工作年限、UEX知识掌握情况、护士与床位比例相关,故在临床实践中可通过培训护士相关知识,提供合适的护士比例,规范护士行为,以期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关键词: ICU护士 UEX 培训
  • 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情况分析

    作者:黄洁微;陈庆玲;刘艳飞;温桂颜;陈昭琳;陶胜茹;王春丽

    目的::调查内科住院患者中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的发生情况,以提高各科医务人员对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早期营养干预的意识。方法:采用NRS2002评分表,于2014年5月14日~2014年6月13日,对本院内科6大专科包括呼吸科、内分泌科、血液科、消化科、肾内科、心血管科住院的患者共419例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结果:419例患者中存在营养不良的有73例,发生率为17.4%;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有119例,发生率为28.4%。营养不良发生率高的科室是呼吸科,占38.6%;营养风险发生率高的是心血管科,占44.3%。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内科住院患者中存在相当数量的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患者,临床医生应重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价及筛查,并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 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行为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朱敏

    目的::分析影响糖尿病肾病( DN)患者饮食行为的因素。方法:选取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的患者100例,应用饮食行为量表、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疾病不确定感测定患者的饮食行为、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状况和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结果:患者饮食行为得分(14.89±2.51)分,应对方式得分(46.45±4.31)分,社会支持得分(35.89±7.56)分,疾病不确定感得分(79.18±12.75)分。患者饮食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治疗方案、参加医院组织健康教育的次数、DN临床分期、应对方式中的“面对”、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疾病不确定感中的“不明确性”和疾病知识( 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重视疾病不确定感和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利用。

齐鲁护理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