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위장병학화간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郑州大学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09
  • 国内刊号: 41-122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5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段芳龄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31例临床分析

    作者:沈艳丽;郑勇;陈卫刚;尚国臣;刘芳

    目的:探讨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 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non-Hodgkin’ s lymphoma,PGI-NH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1例经病理确诊的PGI-NH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包括纳差、腹痛、腹胀、呕吐、黑便、发热、乏力、消瘦等,其中主要临床表现为纳差、腹胀。病理分型均为B细胞性淋巴瘤。 Kaplan-Meler分析,Log Rank比较显示,性别、年龄、是否行手术、是否有B组症状与生存无显著相关性( P>0.05),分期与生存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PGI-NHL分期发现越早预后越好,因此,PGI-NHL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小肠淋巴管瘤临床分析

    作者:黄勍;王雪梅;刘玉兰;王智峰;彭涛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小肠淋巴管瘤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例及文献报道的33例小肠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男女比例1.27∶1,年龄4 d~65岁,其中≤18岁13例,18~45岁17例,45~65岁4例。中位病程0.9个月( Q=10.37个月),其中以急性病程(≤1个月)为主,共23例(67.6%),中位病程6 d(Q=28 d),慢性病程(>1个月)11例(32.4%),中位病程24个月(Q =98个月)。病变分布方面,十二指肠及空回肠13例(38.2%),肠系膜受累16例(47.1%),回盲部5例(14.7%)。临床表现方面,10/13例十二指肠及空回肠淋巴管瘤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肠系膜淋巴管瘤主要表现为腹痛(13/16例),恶心、呕吐(7/16例),肠梗阻发生率高(4/16例),多因急腹症就诊;回盲部淋巴管瘤也易出现急腹症(4/4例)。影像学检查对小肠淋巴管瘤缺乏准确性,胶囊内镜与小肠镜弥补了这一不足。治疗方面,32/34例接受手术治疗,包括急腹症开腹探查术,其中1例术后3d死亡。结论小肠淋巴管瘤极为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胶囊内镜与单气囊小肠镜有助于诊断,确诊后应积极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 固态高分辨测压及其芝加哥分类在食管动力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揆亮;吴静;姜国俊;宿慧;林香春;葛慧

    目的:评价固态高分辨测压( 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 HRM)及其芝加哥分类在食管动力检测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3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行食管HRM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反流症状组与非反流症状组,重新分析测压结果,记录测压数据及2012芝加哥分类诊断结果。结果纳入分析患者130例,共检出异常患者53例(40.8%)。其中贲门失弛缓症8例(均为非反流症状组),EGJ流出道梗阻9例(非反流症状组5例,均有吞咽时梗阻感,反流症状组4例,除反流症状外,1例有胸骨后疼痛)。反流症状组 EGJ分型为Ⅱ型和Ⅲ型者明显多于非反流症状组( P<0.05)。反流症状组以食管蠕动异常检出多,其中食管蠕动减弱14例,频繁蠕动无效5例。结论 HRM及芝加哥分类在食管动力疾病(尤其是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反流症状为主的患者中,芝加哥分类有助于检出食管体部蠕动减弱的患者。一些诊断(如EGJ流出道梗阻)的临床意义还有待评价。

  • 西安地区常住人口社会心理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病发病关系的研究

    作者:徐俊荣;宋瑛;司望利;尚磊;王莹;马京玲;刘娟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常住人口功能性胃肠病( fa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FGIDs)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明确社会心理因素与FGIDs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同时应用根据罗马Ⅲ标准制定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表、生活事件量表以及早期负性生活事件量表,对西安地区常住成年人群中720人进行调查。结果共检出FGIDs患者103例,患病率为14.3%(103/720);经单因素分析,饮酒、吸烟、生活事件、性格、早期负性生活事件及SCL-90检测的各个因子与FGIDs的发病有相关性;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活事件、早期负性生活事件、躯体化症状及敌对情绪与FGIDs发病有相关性(P<0.05)。结论生活事件及心理因素是诱发FGIDs的危险因素。

  • 超声测量胃左静脉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价值

    作者:崔星亮;任海霞;王建华;刘晓东;路新卿

    目的:评价超声测量胃左静脉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应用三维彩色多普勒对研究对象进行检查,观察胃左静脉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情况,研究胃左静脉与门静脉血流量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出血组、未出血组胃左静脉大内径明显增宽(P<0.01)。以胃左静脉大内径6.5 mm为出血预测标准,预测出血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8.3%、73.5%、76.3%。胃左静脉分流指数截断值定于0.13时,预测出血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2.5%、76.3%、69.8%。结论胃左静脉增宽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超声测量胃左静脉大内径以及检测胃左静脉分流指数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CRP 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许春梅;刘波;董卫国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及CRP的含量与患者病情活动性和严重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定量检测10例健康对照者、13例缓解期UC患者、47例活动期UC患者血清中HIF-1α、CRP的含量,并对活动期UC患者行肠镜检查,评价病情轻重程度。结果活动期UC患者血清HIF-1α、CRP含量均显著高于缓解期UC患者和对照者(P<0.05),且缓解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IF-1α及CRP含量与病情活动性、病情分型及内镜表现分级呈正相关,且HIF-1α与CRP之间呈正相关(r=0.881, P<0.01)。结论 HIF-1α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可能在UC发病机制中充当重要角色,联合检测HIF-1α及CRP可作为评价UC患者病情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 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4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少鑫;浦江;刘超群;李超;闫志辉;崔立红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s-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4(IL-4)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C57BL/6小鼠,构建UC小鼠模型,病理学鉴定结肠炎症组织及正常组织,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方法检测不同炎症组织中TNF-α、IL-6和IL-4的mRNA水平。临床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检测62例UC患者及26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TNF-α、IL-6和IL-4的水平,分析炎症因子与结肠炎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UC动物模型中,结肠炎症组织TNF-α、IL-6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而IL-4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1)。 UC活动期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UC缓解组(P<0.05),且与结肠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UC缓解组(P<0.05),且与UC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促炎因子TNF-α、IL-6和抑炎因子IL-4的表达失衡与UC的病情进展相关,对UC的诊断和临床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胶囊内镜滞留小肠原因及处理的国内文献回顾与分析

    作者:袁聪;陈丽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滞留小肠的原因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013年国内有关胶囊内镜滞留小肠的191篇中文文献,分析其滞留原因及处理方式。结果在105例胶囊内镜滞留小肠患者中,滞留原因主要为克罗恩病( CD )(54.3%,57/105),其次是小肠肿瘤(21.9%,23/105)。57.9%(33/57)的CD患者需行手术干预,24.6%(14/57)的CD患者可保守治疗后排出,仅3.5%(2/57)可自行排出。56.5%(13/23)的小肠肿瘤患者需行手术治疗,只有8.7%(2/23)可自行排出。所有滞留患者中,45.7%(48/105)需手术干预,2.9%(3/105)行内镜干预,保守治疗和自行排出者为22.8%(24/105)。结论胶囊内镜滞留小肠是胶囊内镜检查中较严重的并发症,引起滞留的主要原因是CD和小肠肿瘤,多数滞留者需手术干预。

  • 弹簧圈栓塞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治疗小肠出血的体会

    作者:李立忠;莫日根;关利军;贾广志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栓塞治疗小肠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04年7月-2011年11月在巴彦淖尔市医院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证实为小肠出血的患者11例,根据出血血管选择不同的弹簧圈置入。置入后再次造影观察栓塞效果。结果11例患者全部一次栓塞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成功,成功率100%。术后给予补液、止血及对症治疗。结论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栓塞是治疗不能手术的小肠出血的有效方法,是小肠大出血及反复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首选治疗措施。

  • ILK和MMP-9在胃癌及其侵袭、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凤梅;李胜水;李秀清;孙凤莉;许华;李双标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ILK和MMP-9在80例胃癌(胃癌组)、30例正常胃黏膜标本(对照组)中的表达,并统计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80例胃癌标本中ILK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44/80)、66.3%(53/80),30例对照组中ILK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2/30)、10.0%(3/30),胃癌组织中ILK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ILK和MMP-9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大网膜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 ILK表达与MMP-9表达有显著相关性(r=0.553, P<0.01)。结论 ILK和MMP-9在胃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二者表达有协同作用,胃癌细胞可能通过ILK和MMP-9促进浸润、转移,联合检测两者表达有助于胃癌浸润、转移的判断。

  • 超声内镜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例

    作者:李洵;孟晓明;宋鑫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于1982年由Ohhashi等首次报道,IPMN系由主胰管或支胰管的柱状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并大量分泌黏蛋白所形成的肿瘤。

    关键词: IPMN 超声内镜 腹痛
  •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孙美洲;唐小鹤;阎喆;王春晖;周勐

    类癌( carcinoid)是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其好发于胃肠道,因其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且临床上较为少见,容易漏诊、误诊,临床医师应当高度重视。本文结合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对其来源、临床特征、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及文献复习。

  • 脯氨酰寡肽酶的肝内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周达;陈源文;范建高

    脯氨酰寡肽酶( prolyl oligopeptidase,POP)体内分布广泛,肝内活性较高。 POP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Kupffer细胞等炎性细胞、肝细胞和肝星状细胞功能,调控肝内炎症、肝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沉积,在肝脏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慢性肝损伤修复机制研究及治疗的新切入点。本文就POP的肝内生物学功能作一概述。

  • 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中的治疗进展

    作者:周怡;刘红春

    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 Crohn’ s disease, CD)。许多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的生态失调在IB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患者对常规治疗应答不佳或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尝试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来治疗IBD越来越受到重视。

  • 双气囊小肠镜的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汪姝君;陈春

    现代内镜技术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内镜本身的改良,内镜附件的不断更新也显著地推动了其进展。双气囊小肠镜( double-balloon endoscope,DBE)在过去10年的时间里革命性地探索着深部小肠疾病。另外,单气囊小肠镜和螺旋管小肠镜的产生进一步充实了小肠内镜系统。但是,内镜技巧、放射学显影和小肠的解剖特点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了镜下治疗的操作完成。本文就DBE技术发展的现状作一概述。

  • 糖皮质激素在常见肝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周超;罗生强;宫嫚;杜宁;孙永强;刘虹红;张宁;景婧;张帆;余思邈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广泛,本文旨在概述糖皮质激素在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重型肝炎及药物性肝损害中的临床应用。

  • 白细胞介素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

    作者:李晓东;张学彦;郑磊;李小林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慢性肠道炎症为特征的炎症性肠病。 UC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明确,其发生与免疫、遗传、环境及感染因素有关,细胞因子在UC等炎症性肠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IL)是细胞因子中主要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一组淋巴因子,并在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免疫应答等过程中有重要调节作用。目前研究发现很多IL在UC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在UC中起重要作用的IL作一概述。

  • 6例citrin缺陷导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分析

    作者:郭红梅;李玫;郑必霞

    目的:分析citrin缺陷导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 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trin deficiency,NICCD)的临床特点及SLC25A13基因突变。方法应用PCR扩增和测序,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32例特发性胆汁淤积症患儿进行SLC25A13基因突变分析、生化指标检测及串联质谱法分析血氨基酸。结果6例患儿诊断为NICCD,其中2例患儿为纯合突变851del4突变([Ⅰ]/[Ⅰ]),其他4例患儿为复合杂合突变;5例患儿为新生儿期发病,1例患儿为婴儿期发病;患儿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水平轻度升高,谷草转氨酶( AST)高于ALT;患儿均出现白蛋白<35 g/L和显著低血糖,但均无临床症状;患儿均出现高氨基酸血症,常见的血氨基酸升高为瓜氨酸和酪氨酸。结论 NICCD是我国小儿特发性胆汁淤积症的一种重要原因。SLC25A13基因突变分析有助于NICCD的早期诊断。

  • 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丙型肝炎合并冷球蛋白血症早期肾损伤的影响

    作者:李新华;王会琳;张建军;张爱秋;曹春蕊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丙型肝炎合并冷球蛋白血症早期肾损伤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2月-2013年2月在玉田县医院及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就诊的8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冷球蛋白阳性组(32例)、冷球蛋白阴性组(49例),均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结束及停药后24周尿微量蛋白(UmAlb)水平的变化。结果冷球蛋白阳性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46.9%(15/32)低于阴性组75.5%(37/49)(P<0.05);冷球蛋白阳性组治疗前、治疗结束及停药后24周UmAlb均高于冷球蛋白阴性组(P<0.05);冷球蛋白阳性组UmAlb治疗结束较治疗前下降,但停药后24周又较治疗结束时上升(P<0.05)。冷球蛋白阳性患者SVR组UmAlb治疗结束及停药后24周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非SVR组UmAlb治疗结束较治疗前下降,但停药后24周又较治疗结束时上升(P<0.05),且SVR组治疗结束及停药后24周Um-Alb均低于非SVR组(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慢性丙型肝炎合并冷球蛋白血症早期肾损伤,尤其是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患者受益更显著。

  •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重型肝炎肝肾综合征

    作者:刘正清;郭立丽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 plasma exchange,PE)联合血液透析滤过( hemodiafiltration,HDF)治疗重型肝炎肝肾综合征( hepator-enal syndrome,HRS)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纳入重型肝炎HRS患者70例,根据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PE治疗,观察组给予PE联合HDF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的变化、近期疗效及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近期治疗有效率(82.86%)高于对照组(5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尿素氮( BUN)、血清肌酐( Scr)、血清总胆红素( TBIL)、NH3、白蛋白( ALB)、胆碱酯酶( CHE)、Na+、K+等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UN、Scr、TBIL、NH3、ALB、CHE、Na+、K+等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8、IL-10、TNF-α等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8、IL-10、TNF-α等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联合HDF治疗重型肝炎HRS,与单独PE治疗相比,具有较高的近期治疗有效率。此外,还能够改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平衡,减少促炎因子,提高抗炎因子,值得临床推广。

  • 槲皮素对刀豆蛋白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翁书强;姚群燕;李希;涂传涛;沈锡中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刀豆蛋白A( Concanavalin A, Con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检测ConA注射后8 h血清转氨酶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学评估肝损伤;应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TNF-α、IFN-γ、IL-4水平;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预防组显著降低了血清转氨酶水平(P<0.05),且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肝脏炎症坏死程度明显减轻;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预防组显著降低了血清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IL-4的水平(P<0.01);槲皮素预防组肝组织NOX4、COX-2和iNOS基因与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槲皮素对ConA 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发挥有益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的炎症反应有关。

  • 肝硬化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与生存时间的关系

    作者:高峰;李光;高茹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与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所有受试者回答SF-36 v2(中文版)量表,通过SF-36 v2软件计算出基线: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共8个维度,以及躯体健康总评和精神健康总评评分。同时登记所有受试者入选时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18个月。 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分析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21例肝硬化患者完成调查。随访期间50例患者死亡。存活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躯体健康及精神健康总评评分较死亡组高(P<0.001)。 Cox回归分析及Kaplan-Meier分析均显示,躯体健康总评和精神健康总评评分越高肝硬化受试者生存时间越长。结论肝硬化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与生存时间密切相关。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可以用来预测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时间。

  • 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肝内复发转移的疗效

    作者:刘永茂

    目的:分析介入疗法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肝内复发转移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78例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肝内复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用5-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进行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5-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进行化疗治疗。对两组患者3~5个疗程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依从性及随访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的生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3~5个疗程的临床疗效分别为56.4%、71.8%、79.5%,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各个疗程的不良反应、治疗依从性比较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随访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的生存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介入疗法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肝内复发转移治疗能够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延长生存时间,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广告征订

    作者:

    关键词:
  •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编辑部成员

    作者:

    关键词:
  • 声明

    作者:《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第五届编委名单

    作者:

    关键词:
  • 直肠癌根治术后近期下消化道急性大出血的治疗策略

    作者:艾福录;华向东;刘也夫;林杰;郝志强

    目的:研究直肠癌根治术后近期下消化道急性大出血的治疗策略。方法选择直肠癌术后下消化道急性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保守治疗的观察组和手术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止血效果、出血量、住院时间、生活质量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KPS评分、MUNSH评分、ESCA评分、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直肠癌根治术后下消化道急性出血患者,应首先考虑保守治疗,在保守治疗24 h无效的情况下,再行手术治疗。

  • 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前瞻性非随机观察研究

    作者:邢娟

    目的:探讨OLF和LF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临沂市罗庄中心医院2009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6例结直肠癌患者依据病情和意愿分组,分别采取OLF和LF新辅助化疗方案,以QLQC30生存质量核心问卷比较化疗前、手术前和手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手术前,OLF组在总分、恶心呕吐和经济困难指标上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F组在总分、恶心呕吐症状上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在总分、症状评分上与化疗前和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前手术前恶心呕吐症状、手术后社会功能、腹泻、经济困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化疗方案均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OLF化疗方案对患者功能和症状改善更为明显。

  • 结肠癌患者血清 miRNA特异性表达谱及其靶基因筛选鉴定研究

    作者:缪向来

    目的:探讨血清miRNA与结肠癌的预后及恶性程度的相关性,预测可能与结肠癌早期诊断及预后相关的标志物。方法收集结肠癌患者(结肠癌组,20例)及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20名)的血清,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数据并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所筛选miRNA的靶基因并分析其与患者的性别、年龄、TNM分期、淋巴转移、预后、生存周期等的关系,依据生物信息学分析法,鉴定结肠癌患者血清中特异表达的miRNA的靶基因,分析其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显示,所筛选上调的hsa-miR-182和下调的hsa-miR-195与调控细胞周期、细胞死亡、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等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下调miRNA调控的靶基因IL-6在结肠癌患者中的表达上调,而上调miRNA调控的靶基因P53在结肠癌患者中的表达下调(P均<0.05)。结论通过分析,我们筛选到了差异表达的miRNA,并预测了其作用的靶基因,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些靶基因的可靠性,为后续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靶点。

  • 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hTERT mRNA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少平;方春华;胡亚华;胡晓岚;张险峰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hTERT) mRNA的表达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95例结直肠癌、50例结直肠腺瘤息肉、25例结直肠增生性息肉、21例溃疡性结肠炎及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hTERT mRNA的表达量;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hTERT mRNA表达量与肿瘤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hTERT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结直肠腺瘤息肉组、溃疡性结肠炎组、结直肠增生性息肉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腺瘤息肉中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hTERT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P<0.01),且两者均明显高于不伴上皮内瘤变者(P<0.05);溃疡性结肠炎组hTERT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直肠癌组hTERT mRNA表达量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及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术后生存期呈负相关(P<0.05)。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hTERT mRNA表达量是影响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hTERT mRNA表达量与肿瘤重要病理特征相关,可成为评价结直肠癌术后预后的指标;结直肠腺瘤息肉和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hTERT mRNA高表达可能成为结直肠癌发生的预测指标。

  • VEGFR-3 siRNA腺病毒表达载体对结肠癌细胞凋亡和侵袭的影响

    作者:吕志诚;苏芝兰;马强;张鑫

    目的:探讨靶向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 VEGFR-3)基因的小干扰RNA ( 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腺病毒载体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系凋亡及侵袭的影响。方法将靶向VEGFR-3 siRNA腺病毒转染结肠癌LoVo细胞,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VEGFR-3蛋白的表达,Hoechst 33342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LoVo细胞的凋亡情况,用Transwell小室测定LoVo细胞的侵袭力。结果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转染靶向VEGFR-3 siRNA腺病毒后结肠癌LoVo细胞中VEGFR-3蛋白的表达被下调(P<0.05)。 Hoechst 33342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LoVo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Transwell小室测定LoVo细胞侵袭能力下降(P<0.05)。结论靶向VEGFR-3 siRNA腺病毒能下调结肠癌Lo-Vo细胞中VEGFR-3蛋白的表达,从而诱导结肠癌LoVo细胞的凋亡,抑制其侵袭能力,因此,VEGFR-3可以作为结肠癌靶向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 结肠癌血行转移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

    作者:唐勤彩;罗和生;全晓静;陈炜

    目的:探讨结肠癌血行转移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11月-2013年10月确诊的139例结肠癌患者(包括结肠癌远处转移患者28例,其中19例为血行转移)与同期住院的30例结肠良性疾病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凝血常规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肠癌组血小板( PLT)水平、纤维蛋白原( Fbg)水平升高,凝血酶原时间( P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血浆凝血酶时间(TT)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行转移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水平升高,与对照组及无转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指标的异常可能是血行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积极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不仅可以减少血栓形成,还可以影响结肠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脂联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韩超群;杨芬;刘俊;钱伟;丁震

    目的:探讨脂联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脂肪组织中的表达、作用及意义。方法通过牛磺胆酸钠诱导建立大鼠SAP模型,12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假手术对照组( N组)、SAP组;分别于24 h内处死,取附睾旁脂肪组织,采用RT-PCR行mRNA表达量检测,HE染色观察脂肪组织炎症改变情况。结果与N组相比,SAP组炎症因子IL-10、TNF-αmRNA表达上升(P<0.05),而TGF-β1及脂联素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脂联素在SAP中起保护性作用,有可能成为预测SAP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 经内镜放置胆管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引流治疗恶性胆管梗阻

    作者:刘华;周莹群;徐选福;赵严;冯百岁

    目的:探讨经内镜放置胆管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引流对恶性胆管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115例失去手术机会的恶性胆管梗阻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下放置胆管支架,其中48例行胆管塑料支架引流术,30例行胆管金属支架引流术,37例行胆管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引流术;分析各组引流效果、成功率、早期并发症和胆管再堵塞发生情况。结果塑料支架组、金属支架组及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组的谷丙转氨酶( ALT)、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和碱性磷酸酶( AKP)在手术后均有明显降低(P<0.05);手术后1周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组的TBIL和DBIL明显低于塑料支架组、金属支架组(P<0.05),塑料支架组和金属支架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金属支架组和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组再堵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塑料支架组(P<0.05),金属支架组和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塑料支架组的手术成功率与金属支架组及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塑料支架组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下放置胆管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对于恶性胆管梗阻有确切的引流效果。

  • NS398对人肝门部胆管癌QBC939细胞增殖及前列腺素E2的影响

    作者:李志鹏;曾兆林

    目的:观察选择性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 COX-2)抑制剂NS398对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 QBC939细胞增殖的影响;检测经不同浓度NS398作用后HCC细胞培养液中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含量变化。方法体外培养人HCC QBC939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NS398培养后,采用 MTT法观察 NS398对 QBC93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ELISA检测NS398作用后QBC939细胞的PGE2含量。结果 NS398对QBC939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在0~100μmol/L的浓度范围内呈剂量、时间依赖性(P<0.05)。随着NS398浓度及时间的增加,QBC939细胞的PGE2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NS398可抑制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的增殖,并显著降低癌细胞中PGE2的含量。

  • 双源 CT 双能量成像技术动态增强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王宇翔;王娜;焦次来;刘金芝;程志刚;颜钦文;胡胜;韩丹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动态增强在胰腺癌的诊断及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40例经手术证实的胰腺癌患者,术前2周行双源CT双能量及常规增强扫描各20例,回顾性分析胰腺癌CT征象,根据肿瘤病灶特征、局部侵犯、血管受累和转移情况进行可切除性评估,并对比评估两种扫描方法。结果双源CT双能量及常规动态成像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0%(18/20)、75.0%(15/20);肿块检出率分别为88.8%(16/18)、86.6%(13/15);胰周侵犯、胰周血管受累评价准确率分别为85.7%(12/14)、80.0%(12/15)及83.3%(10/12)、69.2%(9/13)。双源CT双能量动态增强评估手术可切除8例,实际切除7例;10例认为不可切除,实际不可切除9例;判断胰腺癌可切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7.5%、90.0%及90.0%。采用虚拟平扫,辐射剂量较常规扫描辐射剂量明显下降。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能够准确评价胰腺癌且大大减少辐射剂量,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重组质粒pcDNA3.1/SurP/Trail联合吉西他滨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培生;邓三花;王伟飞;何锋坚;何琼;岳辉

    目的:研究重组质粒 pcDNA3.1/SurP/Trail 联合吉西他滨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能力。方法将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分为4组,第1组转染重组质粒联合吉西他滨(联合组),第2组单纯转染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组),第3组单纯加入吉西他滨(吉西他滨组),第4组未加任何处理(空白对照组)。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Trail蛋白表达的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W1990胰腺癌细胞凋亡率。结果(1)重组质粒组、联合组均有Trail蛋白表达,吉西他滨组、空白对照组则无Trail蛋白表达;(2)联合组SW1990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重组质粒组和吉西他滨组SW1990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重组质粒组与吉西他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质粒pcDNA3.1/SurP/Trail与吉西他滨联可显著提高SW1990胰腺癌细胞的凋亡率。

  •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中医杂志》、《中国脂肪肝防治与康复网》“开启新视野,成就肝健康”当飞利肝宁胶囊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有奖征文活动启事

    作者:

    关键词:
  • DCs将迎来一个免疫治疗新时代

    作者:董海霞

    目前对肿瘤患者采用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放疗和化疗,这些方法失败后,免疫治疗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尤其是细胞免疫治疗已经在肿瘤治疗中取得另外令人瞩目的成效。

    关键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