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小肠出血26例诊治分析

    作者:高付升;卢萍;赵连;张经;任华

    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急性下消化道出血87例,其中经手术证实小肠出血26例.现结合文献就急性小肠出血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讨论.

  • 小肠出血26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繁荣;王毅力;丛爱滋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方法 1999-07/2003-02间26例小肠出血病例进行病因分析.结果查找出血原因小肠腺癌14例,平滑肌肉瘤1例,血管畸形及血管瘤4例,小肠多发性憩室4例,回肠异位胰腺1例,溃疡性回肠炎1例,克罗恩病1例.结论小肠出血的病因以恶性肿瘤较多,占57.7%,良性疾病占42.3%.

  • 急诊小肠憩室出血的检查方法及病理特点

    作者:赵丽芳;路伟;施玉鹏;赵志刚;赵娓娓;冯珊珊;王建宏;吴开春

    目的 探讨急诊小肠憩室出血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检查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急诊2010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以"不明原因出血"为主诉收治的26例小肠憩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小肠憩室可发生在各年龄阶段,以青壮年多见(15岁~30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主要为无前驱症状和诱因的反复消化道出血.在所有检查手段中小肠镜,腹部CT,小肠气钡双重造影,99mTc核素扫描等检查对小肠出血均具有诊断价值,但肠道双源CT对小肠憩室出血诊断率高.26例小肠憩室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憩室,10例憩室病理提示并异位胃黏膜,3例憩室并异位胰腺,3例憩室并胰腺异位加胃黏膜异位,憩室伴粘膜慢性炎6例.结论 小肠憩室并发出血是小肠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对于急性出血量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急诊小肠双源CT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率,缩短检查时间.小肠憩室出血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要手段.

  • 43例经手术证实的小肠出血病因及诊断分析

    作者:金向红;胡建文;陈春晓

    小肠出血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小肠全长占全消化道的70%~75%(约5~6m),在腹腔的游离度较大,蠕动活跃,使常规诊断技术受限制,不容易对出血作出病因和定位诊断.本文对1990年1月至2007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43例小肠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症状、病理、诊断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 小肠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价值

    作者:罗远红;唐德秋;陆从容

    目的 探讨DSA血管造影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29例小肠出血惠者,均经Seldinger法行肠系膜上动脉插管造影.结果 显示出血直接征象12例,出血问接征象14例,其中7例同时具有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诊断出血21例,阳性率72%.病变性质为:肿瘤性病变12例,其中平滑肌瘤7例,平滑肌肉瘤3例,间质瘤1例,小肠癌1例;6例空肠良性溃疡,3例小肠憩室,血管畸形3例,炎症2例.阳性病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0%,定位诊断符合率100%.结论 DSA血管造影对小肠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有肯定的价值.

    关键词: 小肠出血 DSA 诊断
  • 小肠血管发育不良出血的DSA应用价值

    作者:王昌华;陈根生

    目的探讨DSA对小肠血管发育不良的应用价值,提高对小肠不明原因出血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肠系膜上动脉选择性插管DSA检查,结合手术病理所见,对9例小肠血管发育不良出血者的DSA表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确诊为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病5例,表现为节段性肠管小血管增多密集、浓染,伴造影剂外溢.动静脉畸形4例,表现为粗大的供血动脉和连接扭曲成团的畸形血管巢,以及粗大的引流静脉.结论DSA检查对小肠不明原因出血的诊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对血管性病变,更是主要的检查手段.

  • 小肠淋巴管瘤致消化道出血一例

    作者:余强;张金坤

    患者男,34岁,因黑便11月余就诊。患者10月余前曾因黑便20余天伴头昏、乏力而于外院诊治,病程中约每天解柏油样便一次,渐感头昏、乏力、活动后气短明显,门诊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角溃疡、食道下段炎症、HP+,诊断为胃角溃疡伴出血,予以“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制酸治疗后大便转黄出院。3月余前因乏力不适而再次于该院诊治,查大便隐血(+++),血常规:血红蛋白67 g/L、平均红细胞体积68.7 f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18.9 pg,胃镜:胃角溃疡瘢痕、胃窦糜烂、贲门糜烂;胃镜活检病理:(胃窦)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局部呈腺瘤样增生;胶囊内镜:小肠出血(血管畸形可能);结肠镜:未见明显异常;腹部+盆腔CT:(1)右下腹及盆腔内团块状稍高密度影,考虑第4组小肠来源的淋巴瘤可能,累及肠系膜;(2)空肠上段小点状强化灶;诊断考虑:小肠出血,建议进一步手术治疗。在上海某三甲医院行小肠CT检查示:十二指肠水平部、空肠及部分回肠弥漫性病变伴肠系膜增厚,拟脉管瘤可能大,不典型淋巴瘤不除外。小肠MR:远端空肠黏膜下及相应肠系膜异常信号,拟诊远端空肠黏膜下及相应肠系膜淋巴管瘤。小肠镜:空回肠交界以下20 cm处黏膜表面广泛小片状和颗粒状白色扁平隆起样改变,累及肠腔四周,病灶肠段及以上肠段可见少量咖啡样液体,考虑:回肠上段淋巴管瘤可能(图1)。小肠活检病理:回肠黏膜慢性炎伴淋巴管扩张。入院后追问病史,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13岁时因下腹部疼痛8h余于苏州某院就诊,诊断为亚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中发现腹腔内有8 cm ×8 cm ×5 cm囊肿3~4个,每个囊肿又由无数小囊组成,互不相通,术后病理报告示:腹腔囊肿、多数扩张淋巴管、纤维脂肪组织、少许平滑肌另见炎症细胞浸润,考虑诊断:肠系膜淋巴管瘤。患者入院后诊断考虑:小肠出血,盆腔淋巴管瘤,给予输血等对症处理后,患者转南京进一步诊治。患者于南京某三甲医院行腹部CT:盆腔占位,考虑脂肪肉瘤可能大,肿瘤侵犯并包绕盆腔回肠;盆腔少量积液。腹腔动脉造影: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出血。小肠镜:插入距回盲部上约200 cm后退镜观察,距回盲瓣约30 cm以内末端回肠多发小息肉样隆起,诊断考虑为末端回肠淋巴滤泡样增生。手术中见:小肠中段可见一处肠袢内系膜明显肿大,质软,系膜表面见少量出血点。术后病理肉眼:肠管25 cm,距一侧切缘11 cm肠黏膜从状乳头状突起,切面灰黄质嫩,肠壁外系膜处见一切面呈蜂窝状物直径7.5 cm。镜检病理诊断考虑:(1)小肠黏膜下脉管瘤(以淋巴管瘤为主),小肠系膜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小肠系膜血管内皮细胞瘤样增生(图2)。术后该病例确诊:小肠淋巴管瘤。

  • 胶囊内镜与双气囊小肠镜诊断不明原因消化系出血的Meta分析

    作者:王柏清;孙光斌;娄文辉;南寿山;张宝芹

    目的:比较胶囊内镜与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系出血的诊断价值,用以评估不明原因消化系出血患者的优检查方案.方法:通过PubMed、Medline、维普、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2003-01/2013-01期间发表的同时使用胶囊内镜与双气囊小肠镜诊断不明原因消化系出血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文章.由2名评价员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并使用RevMan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入选标准,有13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系出血的诊断率没有显著差别(OR=1.19,95%CI:0.74-1.91,P=0.48).亚组分析表明胶囊内镜阳性后进行小肠镜检查与小肠镜在所有患者中的诊断率比较没有显著差异(OR=1.50,95%CI:0.90-2.48,P=0.12).结论: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在不明原因消化系出血的患者中具有相似的诊断率,胶囊内镜阳性后再进行小肠镜检查并不能提高诊断率.

  • 单气囊小肠镜在空回肠憩室出血中的诊治价值

    作者:陈念钧;孟晓岩;侯伟;王渝;黎培员;谢华平

    目的:探讨单气囊小肠镜在空回肠憩室出血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9-02/2013-01所有单气囊小肠镜检查患者病历资料.结果:单气囊小肠镜确诊7例空回肠憩室,包括6例回肠憩室及1例空肠多发憩室.单气囊小肠镜不仅能确诊憩室,还能发现憩室出血的可能因素,包括憩室口炎症、溃疡形成.4例回肠憩室患者憩室切除手术治愈,术中憩室位置与单气囊小肠镜确定憩室位置一致,随访无复发.5例憩室术前接受小肠多排CT仿真内窥,1例发现憩室可能征象;2例行异位胃粘膜核素显像或小肠钡餐患者,各有1例阳性发现.结论:单气囊小肠镜不仅能有效发现憩室,还能明确憩室出血原因及憩室准确位置,为外科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 辅助检查在小肠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丁家增;李勤裕;匡洁;金筱泰;李宏为

    目的:探讨各种辅助检查在小肠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50例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应用小肠钡灌、小肠镜、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DSA)、核素扫描(ECT)等检查.结果:50例患者,例阴性结果予以随访,4例检查结果阳性患者手术探查,病理证实.阳性率:ECT80.8%(8/10),SA66.7%(14/21),小肠钡灌47.6%(10/21),小肠镜28.6%(4/14),结肠镜14.0%(6/43).定性或定位准确率:ECT 87.5%(7/8),DSA85.7%(12/14),小肠钡灌90.0%(9/10),小肠镜100%(4/4),结肠镜100%(6/6).结论:在常规胃镜、结肠镜排除十二指肠球部水平以上消化道和结直肠病变后,考虑小肠出血可能;缓慢出血者先作小肠镜、小肠钡灌检查,CT、DSA适用于活动性出血者或其他检查阴性的患者,伴腹块者B超,T有助于诊断.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洪翠;李肖;杨丽;唐承薇

    小肠出血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种检查方法各有局限,明确诊断比较困难.本文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在小肠出血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以发挥其在小肠出血中的诊断优势,进一步提高小肠出血的诊断率,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

  • 我国小肠疾病的研究现状

    作者:智发朝

    近年来,随着检查手段的拓展,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有了明显提高,但对于怀疑小肠病变者,尚缺乏切实有效的检查手段.对于小肠血管性病变及小肠憩室,血管造影及ECT阳性率高,而对肠腔内隆起型病变,双对比造影效果较好,空肠上段及回肠末端病变,首选内镜检查.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可清楚显示黏膜形态,成为小肠IBD的首要诊断方法,C-反应蛋白及血清α1-糖蛋白能反映疾病的活动,是目前常用或敏感的活动性指标.吸收不良综合征病因复杂,国内以感染性慢性腹泻及乳糖吸收不良引起者较为常见,传统实验室检查尚无特异性,有研究认为内窥镜下活检是诊断吸收不良的金标准.治疗上对于小肠出血及肿瘤,目前仍以手术为主,根据病变不同,也可镜下治疗.IBD尚缺乏根治疗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取传统药物、手术.值得注意的是生物疗法的开发和应用已取得了初步成功,有望成为IBD未来药物治疗的重要武器.

  • 小肠出血的病因和诊断

    作者:陆云飞

    小肠出血的病因较复杂,临床上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诊断比较困难.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有纤维内镜、气钡双重对比造影、选择性动脉造影、核素显像和螺旋CT等.双气囊小肠镜、胶囊内镜的应用,为小肠出血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尽管如此多的先进检查方法,一些病例仍不能明确病因,需要作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本文对小肠出血的病因分类及各种诊断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综述,为小肠出血的病因分析及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以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小肠肿瘤4例

    作者:赵永玲;魏芳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特殊表现形式-肠梗阻,预防误珍.方法:自1998年以来,我院收治肠梗阻30例,其中确诊小肠肿瘤4例,主要表现为反复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本文作者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结果:原发性小肠中瘤临床上可表现为腹痛、腹块、消化道出血及肠梗且,多以小肠出血为首发症状,此4例首先表现为不完全肠梗阻.结论:肠梗阻反复发作未能明确病因时,应考虑到小肠肿瘤.

  • 小肠出血诊断方法的进展

    作者:陆玮

    临床上小肠出血常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出血,即经胃镜和结肠镜检查阴性而诊断未明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出血.它可分为2种情况:(1)原因不明的隐性出血,即大便隐血阳性和/或缺铁性贫血,而无肉眼可见的血便;(2)原因不明的显性出血,指有肉眼可见的出血.小肠长4~6 m,肠襻之间相互重叠,蠕动和收缩使肠段在腹腔内的部位可以变化不定,而且小肠出血临床表现隐匿,所有这些都给小肠出血的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 成人回肠重复畸形致消化道出血一例

    作者:赵莉;李景南;伍东升;毛一雷;钱家鸣

    患者男,30岁.因"间断便血1年半",于2007年8月入院.患者2006年1月无明显诱因排暗红色稀水便,量约1000 ml,伴全身大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凉、黑蒙.无恶心、呕吐、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大便常规示:RBC 5/HP,潜血(+).胃镜无特殊发现,结肠镜示:回肠末端至直肠见较多血液残留、血块附着,回肠末段局部黏膜呈粗颗粒样改变,余各段黏膜未见异常.考虑小肠出血可能性大,予禁食、止血及生长抑素等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患者于2006年9月再次排黑红色糊便,性状同前,就诊我院.

  • 小肠出血与小肠疾病

    作者:陈国栋;刘玉兰

    小肠出血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3% ~5%,可以表现为便血和黑便.由于相对少见,且因小肠是消化系统长的器官,同时走形迂曲,导致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困难.患者常常需要多次输血,反复住院,并经受很多检查,导致医疗资源消耗,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我们拟对小肠出血的病因分类及各种诊断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概述,为小肠出血的病因分析及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一、小肠出血的病因小肠出血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虽诊断困难,但导致小肠出血的病变类型与其他部位的出血类型类似,包括肿瘤、血管病变、炎症性病变、憩室、克罗恩病(CD)以及一些少见疾病.

  • 小肠大出血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翁以炳

    小肠出血泛指十二指肠以外的小肠的出血,占全消化道出血的2% ~ 15%[1],因受其发病率较低、症状隐匿及小肠本身解剖特点的限制,因此临床上确诊较为困难,既往很难在术前确定出血部位.常规的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小肠疾病的盲区.在出血期间,胶囊内镜基本不适用.术中肠镜辅助探查也许是明确出血部位更为有效、可行的方法.本文笔者结合文献复习报道一例成功救治小肠大出血的病例.

  • 小肠出血病因临床诊断及治疗

    作者:耿全利;傅卫;修典荣;王冠;吴霁晖;姚宏伟;梁建静

    目的 总结小肠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9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5例小肠出血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 除出血表现外,62.9%(22/35)不伴其他症状,85.7%(30/35)不伴腹部阳性体征.35例均伴有贫血,其中急性大出血4例,慢性显性出血29例,慢性隐性出血2例.入院时血红蛋白中位数67 g/L(30~108 g/L).入院时合并失血性休克4例(11.4%).小肠肿瘤占37.1%(13/35),其次为小肠憩室31.4%(11/35),小肠炎症22.9%(8/35),血管疾病8.6%(3/35).2例行内镜下止血治疗;33例外科手术治疗(28例行小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5例行腹腔镜下憩室局部切除),其中开腹手术19例,腹腔镜手术14例.术中肠镜7例.结论 小肠出血的症状与体征无特异性,小肠肿瘤、小肠憩室、小肠炎症是小肠出血常见原因.术中肠镜检查为后诊断隐匿性小肠出血的有效方法.外科手术治疗是治疗小肠出血有效的方法.

  • 介入与腹腔镜诊治Meckel憩室大出血的应用

    作者:潘凯;窦永充;夏利刚;林烈文;钟克力

    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中小肠出血是难点,特别是当出血量大,来势凶猛,部位一时难以确定,病情危重,患者手术耐受性差时.尽管现代医学技术有较快的发展,但对小肠出血病变的诊治仍是一个薄弱环节[1].2003年3月,我们收治1例小肠Meckel憩室大出血,应用介入放射血管造影、栓塞和腹腔镜手术技术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246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