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颌面部脉管瘤200例治疗体会

    作者:郭起;彭燕;刘宏鹏

    我们从1988年9月至2000年6月治疗颌面部脉管瘤200例,总治愈率89%以上,认为颌面部血管瘤如不影响美观及功能者,可严密观察,随访;对于颌面部血管畸形、淋巴管瘤或已影响到外观及功能的血管瘤可以用硬化剂、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手术切除或两者联合[1],以提高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200例,其中血管瘤40例,血管畸形144例,淋巴管瘤12例,淋巴血管瘤4例。年龄为5个月~62岁,平均年龄28岁。病程4个月~60 a,平均为5 a。男性92例,女性108例。发生于上眼睑者2例,面部98例,唇部60例,颊黏膜10例,舌部16例,咽侧壁4例,颈部10例。其中19例为术后复发者。

  • CT在淋巴管囊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庞萍

    目的 探讨CT在淋巴管囊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14例淋巴管囊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颈部2例,腹部12例;3例囊壁厚伴钙化,2例有分隔.CT平扫病灶边界清楚,大小不等,形态多样,囊壁厚薄不均,可伴有钙化,可有分隔,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可有轻度强化,较大病灶可造成邻近脏器受压移位.结论 淋巴管囊肿的临床表现不一,缺乏特异性;CT检查可清晰地了解病变发生部位、范围、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临床手术切除病灶及治疗后随访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分析淋巴管瘤的CT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病理

    作者:李志龙;朱晓荣

    目的:分析淋巴管瘤的CT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病理现象.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6例淋巴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此案用CT诊断和检查,诊断后对影像学特征分析.结果:病理类型比较多,包括:囊状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血管淋巴管瘤以及淋巴管瘤病等,其发生例数分别是5例、4例、3例和4例.对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其中伴周围血管增粗的患者3例,淋巴结肿大患者4例,合并出血患者4例,破裂患者5例.结论:对淋巴管瘤患者采用CT模式进行诊断,效果明显,表现结果具有特征性,能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 多层螺旋CT对全身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天忠;黄光群;李国秀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全身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MSCT检查并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15例淋巴管瘤,男7例,女8例,年龄1~60岁.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MSCT表现与手术病例对照.结果:根据淋巴管瘤的发生部位分为颈部5例、躯干1例、腹腔肠系膜3例、内脏6例,病灶密度均匀,CT值均类似于水,在±10H U之间.病灶大小直径3~15c m,表现为沿组织间隙适形性生长的囊袋状病灶,壁薄,光滑,可强化,相邻组织受压移位.所有病例病程1~10年,平均(4.5±1.5)年,除1例合并感染外,其余病例均无疼痛.1例手腕稍有不适.结论:MSCT可将淋巴管瘤的具体发生部位、病灶累及范围等相关信息充分显示出来,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定提供指导.

  • 胃周韧带腹膜下间隙淋巴管瘤3例MSCT表现及文献复习

    作者:高琪敏;张淑娴;李进;杨春波;王锡臻;葛艳明;董鹏

    目的: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胃周韧带腹膜下间隙淋巴管瘤的MS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累及胃周韧带腹膜下间隙的淋巴管瘤的CT资料.分别观察记录肿块的大小、密度、形态,肿块的强化特点,胃周韧带腹膜下间隙和邻近间隙受累情况.结果:本组3例肿块大小为10.8~22.2 cm;肿块呈单房或多房的囊性肿块,2例有囊壁和囊内分隔有强化、1例无强化;1例源于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2例源于肝胃韧带.结论:MSCT可良好显示淋巴管瘤累及胃周韧带腹膜下间隙的解剖细节,有助于累及胃周韧带腹膜下间隙淋巴管瘤的诊断.

  • 成人小肠原发性淋巴管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夏迪;陆珍凤;周军;周晓军;印洪林

    目的 探讨小肠原发性淋巴管瘤临床病理特征,为该类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病理研究资料.方法 复习3例成人小肠原发性淋巴管瘤临床资料,对肿瘤切除标本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检查,结合文献讨论该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3例均为成人,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34~47岁.临床首发症状同为下消化道不同程度的出血和黑便,但腹部查体均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炎性肠病.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肿瘤病变位于小肠黏膜下及肠系膜内,淋巴管呈不规则丛状囊性扩张,形态不一,肿瘤性淋巴管有不连续平滑肌围绕,壁内衬扁平上皮,腔内含淋巴液,间质内见散在淋巴细胞浸润.其中1例合并小肠系膜分叶状毛细血管瘤.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示淋巴管瘤内皮细胞CD31、D2-40和FⅧ(+),CD34、SMA、EMA和CKpan(-).结论 小肠淋巴管瘤临床十分少见,临床首发症状以下消化道出血为特征,病理上病变可以累及小肠壁黏膜全层、肌层和肠系膜,呈蔓状分布并发分叶状毛细血管瘤.治疗首选切除肿瘤性肠段.

  • 肾上腺囊状淋巴管瘤1例

    作者:付欣;李静;杨守京

    患者女性,52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头痛、头晕,伴活动后心悸、乏力,休息后缓解;血压增高,高时达140/110 mmHg,给予降压药治疗无缓解.尿香草扁桃酸(VMA) 175 μmol/24 h(正常值24.98 ~ 70.2μmol/24 h),血糖波动在173 ~ 219 mmol/L.B超示左侧肾上腺区可见10.3cm×10.1 cm大小的无回声区,边界欠清楚,内可见多条分隔光带,内液面欠清晰.CT示左肾上腺区见一分叶状囊性低密度影,多为良性.临床诊断:肾上腺肿瘤.行剖腹探查术.

  • 左上颈部甲状腺异位伴先天性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

    作者:冯选明

    患者男性,出生4天.出生时见左颌后区有一包块,逐渐增大于生后四天出现呼吸困难就诊.查体见面部不对称,左下颌角扪及肿大包块5cm×6cm,质地软,有波动感,界限清楚,活动度小.行包块穿刺抽出淡褐色液体,细胞学检查可见大量脓细胞.临床诊断:(1)鳃裂囊肿伴感染;(2)淋巴管瘤伴感染;(3)败血症.入院后经抗炎治疗无效,于第七天行包块摘除术,术中见包块为囊性,包膜完整,韧性大,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后界与颈总动脉粘连,将颈总动脉推向后侧.深部位置不清,抽出囊液40ml后沿界周分离,从咽侧壁完整摘除囊肿,术中未见有侧支管道与舌盲孔相连.

  • 小肠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

    作者:钟辉;刘运贤

    患者女性,25岁.右腹部阵发性隐痛不适1个月,以中腹部为主,疼痛无放射性.院外B超示右附件区囊性包块.查体:腹部无隆起,未触及明显包块.本院B超示盆腔多发性包块,盆腔积液.手术中见右附件无异常,距回盲瓣30 cm处回肠见-囊实性包块,起于肠系膜、环小肠大半周,累及长度约10 cm.

  • 小肠系膜淋巴管瘤1例

    作者:曲召福;杨志敏;任广国;金佳;金明丽

    患儿男性,5岁.无诱因出现腹痛半个月,呈阵发性,无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差,症状逐渐加重.当地医院彩色多普勒检查示左中腹、左肾中下极前方、脾左侧可见大小8.4cm×3.1 cm略强回声团块,形态尚规整,边界欠情,内回声不均匀,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考虑为左中腹部实性占位.CT检查示脾下方、左侧腹壁皮下可见一团块状混杂密度影,大面积6.2 cm×4 cm,CT值约-15 ~ 22HU,密度不均,肠管走行尚可,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印象:左侧腹腔占位,脂肪瘤(图1)?我院复查CT示右侧中下腹部见类圆形等及低密度混杂影,其内脂肪密度影,大截面直径4 cm×5 cm.印象诊断:腹腔占位,首先考虑脂肪瘤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图2).

    关键词: 小肠 淋巴管瘤 诊断
  • 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尸体解剖40例观察

    作者:张晓波;顾依群;卢利娟;孙云飞;汪颖南;王爱春;谢俊玲

    目的 探讨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的发病机制、病理特征、分型及预后等.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40例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的尸检资料,复习HE切片,并行相关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分析其发病机制及病理特征.结果 40例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病例中,16例(40.0%)为单发畸形,24例(60.0%)合并其他器官和/或系统的畸形.19例囊肿腔内有分隔结构,无分隔者为21例.合并的畸形包括呼吸、骨骼、泌尿等多个系统的畸形,部分病例可有脐带异常,其中单脐动脉3例,脐带扭细1例.4例有染色体检查结果,均为21三体综合征.结论 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病因不明,并非是真正的肿瘤.根据淋巴管扩张的程度不同分3型:毛细管型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囊状淋巴管瘤.其预后与是否有染色体异常、合并畸形及淋巴管瘤检出的时间有关.

  • 脾脏淋巴管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唐雪峰;张文燕;李甘地;蒋莉莉;刘卫平

    目的 探讨脾脏淋巴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特点.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对18例脾脏淋巴管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18例淋巴管瘤患者年龄9~72岁,中位年龄40岁;男13例,女5例;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也可表现以腹痛为主的消化道症状或脾功能亢进的相关症状.18例患者随访率72.2%,随访时间从5个月到15年不等,患者均无瘤生存,无复发及转移.脾脏多有肿大,病灶大体形态多样,包括囊性(8例)、实性(5例)和蜂窝状(5例),可单发(5例)或多发(13例);组织形态上分为海绵状淋巴管瘤(9例)、囊状淋巴管瘤(5例)及混合型(4例).16例(100%)均表达CD9;7例(43.8%)表达D2-40.结论 发生在脾脏的淋巴管瘤非常少见,应注意与脾脏血管瘤等鉴别.

  • 塑型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作者:宋俊峰;路智红;王薇

    塑型性支气管炎是累及各个年龄段的临床少见症,其特点是局部或广泛性气道内形成橡胶状的气管管型;通过阻塞气道,这些管型可以引起呼吸困难甚或危及生命的呼吸衰竭[1-2].塑型性支气管炎可伴发于哮喘、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肺囊性纤维病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炎、镰状红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淋巴管瘤、行骨髓移植的白血病等疾病[1-2].

  • 肾淋巴管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王剑翔;叶新华

    患者男,14岁.蛋白尿伴眩晕4 d入院.查体:右肾区扣痛.尿常规:尿蛋白+++,血常规:红细胞6.5×109/L,血红蛋白196 g/L.右肾肾小球滤过率(GFR)11.4 ml/min.

  • 肝淋巴管瘤并局限性结节性肝硬化1例

    作者:于德平;王姣;吴兴业;董雪菲

    患儿,男,4岁.平素健康.因父母无意中发现其上腹部肿物来诊.查体:一般状态好,发育营养中等,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未见肠型,肝脾肋下未触及,腹软,剑突下偏左可触及一肿物,质中度硬,有轻微压痛,无波动感,表面尚光滑,边界较清,活动度不明显.超声所见:肝右叶未见异常,肝左外叶内显示一椭圆形低回声实质性肿物,大小为5cm×4cm×3cm,肿物边界清无包膜,周边有结节状突起,周围管道受压(图1),彩色血流未见异常,超声提示:肝左外叶实质性肿物.

  • 体表淋巴管瘤的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

    作者:殷伟洪;付俊峰;赵永才

    作者将近年来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淋巴管瘤的超声图像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提高对本病超声图像的认识.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体表淋巴管瘤中的价值

    作者:莫祝宁;刘江泽;胡小韦

    目的 探讨彩超在诊断体表淋巴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体表淋巴管瘤的高频率彩超表现.结果 15例中,8例位于皮肤浅层,表面呈小点状回声突起,2例表面覆有增厚的强回声结构,切面呈海绵状,5例囊壁呈完整光滑的线状回声,囊中可见分隔,内为无回声区.囊肿内及周边无血流信号.结论 高频率彩超敏感性高,是诊断体表淋巴管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 高频彩超 淋巴管瘤
  • 超声诊断脾脏脉管瘤1例

    作者:何辉;李飞;刘瑞芳

    患者,女,46岁.因左腹隐痛行超声波检查.使用仪器为ATL超9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肝脏、胆囊、胰腺未探及异常.脾脏外形失常,近脾门处脾实质内可探及一类圆形,边界规则,范围4.68 cm×3.54 cm的增强回声结节,其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散在不规则低回声区(图1).紧邻该强回声区可探及一边界清晰,大小为5.12 cm×2.37 cm的蜂窝样无回声区(图2).彩色多普勒显示:两病灶区内均未见彩色血流信号.脾门处及脾实质内动静脉分布正常,血管增宽.超声诊断:1.脾血管瘤及淋巴管瘤;2.脾血管瘤合并出血?入院体检:脾略大,肋下3 cm,轻压痛.手术所见:可见脾脏大小约12 cm×9 cm×6 cm,脾门处可见一约3 cm×3 cm的肿物,腹腔未探及转移灶,行脾摘除术.病理诊断:脾脏脉管瘤(血管瘤+淋巴管瘤).

  • 胎儿左腋下囊性淋巴管瘤1例

    作者:林静;王宗银;王福祯

    孕妇,31岁.第2胎,孕29周.男女双方既往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孕期无服药史,无家族遗传性疾病.超声所见:左上腹可及完整胎头光环回声,双顶径6.9cm,脑中线居中,脊柱连续性好,排列整齐,胎心率149次/分,于胎儿心脏水平作纵横多切面观察,可见皮下组织层向外扩展,大小为5.8cm×3.2cm的混合性回声区,其内可及多个散在暗区与强回声交替,大的液性暗区为1.2cm×0.9cm,边界清晰,胎盘位于子宫后壁,羊水适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肿物内无血流信号.B超提示:1.单活胎臀位妊娠;2.胎儿左腋下混和性占位(考虑为淋巴管瘤).

  • CO2激光联合Nd:YAG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瘤

    作者:殷孝蓉;陶学金;吴梅珍;蔡卫;袁敬

    目的:评估联合应用CO2激光和Nd∶YAG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瘤的疗效.方法:先以CO2激光汽化(切割)淋巴管瘤瘤体,然后将Nd∶YAG激光光纤插入肿瘤基底进行照射.对60例(男34例,女26例)术后达到或超过5年的患者(术后5年25例,6~10年23例,>10年12例)进行随访,并分析其临床资料.患者术时年龄1~5岁28例,6~10岁18例,11~15岁10例,16~30岁4例;毛细管型淋巴瘤36例,海绵型3例,混合型21例.结果:术中激光照射时间30~300 s,仅2例有少量出血.手术创伤小,术后当天均能进食,无一例感染.创面愈合时间长于常规手术,但愈合良好,毛细管型者创面愈合后难以辨认原病损区.随访显示疗效优者35例,良22例,中3例,无一例无效与复发,总优良率达95%;毛细管型疗效优于海绵型(P<0.01)和混合型(P<0.05).结论:提示两种激光联合治疗淋巴管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 激光手术 淋巴管瘤
559 条记录 1/28 页 « 12345678...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