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위장병학화간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郑州大学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09
  • 国内刊号: 41-122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5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段芳龄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预测价值及其与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

    作者:郭春梅;吴静;刘揆亮;王亚丹

    目的 探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ransient elastography,TE)测得的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对肝硬化患者出现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的预测能力及其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一致性.方法 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就诊并行肝脏弹性测定的180例肝硬化患者,其中乙肝后肝硬化120例,酒精性肝硬化4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0例,将所有患者根据LSM值分为两组:试验组(LSM≥13.0 kpa)及对照组(LSM< 13.0 kpa),对其进行胃镜检查,并进行Child-Pugh分级,评价LSM值对肝硬化患者出现EV的诊断价值,及其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中155例接受胃镜检查,镜下诊断EV情况:无EV 54例(34.8%),轻度EV 14例(9.0%),中度EV 26例(16.8%),重度EV 61例(39.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出现EV的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0例患者Child-Pugh分级情况:A级66例(36.7%),B级78例(43.3%),C级36例(20.0%).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与Child-Pugh B/C级一致性更高(P<0.01).结论 TE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对肝硬化患者出现EV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同时与患者Child-Pugh分级具有相关性.

  • 胶囊内镜检查中祛泡剂佳应用时机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海红;郭花;史久健;杨浪;王昕;谢惠;李爱琴;余东亮;汤姗

    目的 重点观察祛泡剂在胶囊内镜检查中佳应用时机选择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300例在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100例):口服胶囊内镜前45 min时服用祛泡剂30 ml;B组(100例):口服胶囊内镜前30 min时服用祛泡剂30 ml;C组(100例):口服胶囊内镜前15 min服用祛泡剂30 ml.比较3组患者胃、小肠及结肠内的气泡量、图像清晰度、肠道清洁满意度和阅片医师满意度,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A组胃腔、小肠肠道和结肠肠道内气泡量少,影像清晰度好,阅片医师满意度好,其胶囊内镜图像清晰度、肠道清洁程度和病变发现率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前45 min服用祛泡剂可以充分祛除胃、小肠和结肠内的气泡和黏液,明显提高胶囊内镜检查的影像清晰度、肠道清洁程度和病变发现率,阅片医师满意度好.

  • 闽南地区汉族人群消化性溃疡与ABO血型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更新;胡团敏;郭勤华

    目的 探讨闽南地区汉族人群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与ABO血型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闽南地区370例汉族PU患者作为溃疡组,选取同期且同地区3 155名健康汉族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ABO血型与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溃疡组370例患者中,O型血者184例(49.73%),对照组O型血者1 251例(39.65%),溃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溃疡组患者O型血H.pylori感染患者比例(144/370,38.92%)高于对照组(838/3 155,26.56%),溃疡组患者A型血H.pylori感染患者比例(51/370,13.78%)低于对照组(602/3 155,19.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闽南地区汉族人群PU与ABO血型和H.pylori感染具有一定的关系,其中O型血人群存在PU和H.pylori感染的风险较高,A型血溃疡患者H.pylori感染的风险较低.

  • WDR1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黏膜的表达

    作者:张春燕;孙刚;张修礼;王巍峰;杨云生;宋志刚;路平

    目的 研究WDR1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constipation,IBS-C)患者结肠黏膜的表达情况,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发病的新机制,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IHC)等方法,观察WDR1在IBS-C患者结肠黏膜的表达情况.结果 WDR1在IBS-C组乙状结肠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WDR1的表达异常提示IBS-C结肠黏膜可能存在黏膜细胞的骨架、结构完整性或细胞形态与运动的异常.结肠不同部位IBS发病的分子机制可能并不相同.

  • IL28B基因型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中干扰素选择的指导

    作者:王黎锋;张帆;潘延凤

    目的 检测IL28B的基因分型,并探讨不同IL28B基因型的疗效与干扰素种类的关系.方法 检测IL28B基因的rs12979860位点和rs8099917位点,将患者分为优势组和非优势组,并统计普通IFN和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分析RVR率和SVR率.结果 优势组应用普通IFN和PEG-IFN后的RVR率分别为82.20%和83.33%,SVR率分别为88.98%和87.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优势型组中,应用普通IFN和PEG-IFN RVR率分别为16.00%和41.40%,SVR率分别为28.00%和55.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宿主IL28B基因优势型患者初始治疗可选择普通IFN;而非优势型患者初始治疗建议选择PEG-IFN,但总体RVR率、SVR率仍不高.

  • Tregs及巨噬细胞在幽门螺杆菌相关的不同病变中浸润差异研究

    作者:袁小刚;黄艳娟;章任兵;胡红松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阳性和阴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标本中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及巨噬细胞浸润差异,探讨Tregs及巨噬细胞在H.pylori致病中的作用.方法 16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标本中,H.pylori阳性89例,H.pylori阴性79例,采用免疫组化(IHC)检测病理标本中Tregs及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H.pylori阳性组胃黏膜标本中Tregs及巨噬细胞浸润程度显著高于H.pylori阴性组(P<0.01);在H.pylori阳性病变组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组与胃溃疡组比较,Tregs浸润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巨噬细胞在胃溃疡组中浸润程度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1);在H.pylori阴性病变患者中,Tregs及巨噬细胞浸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ylori感染后Tregs及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均显著增加,前者抑制黏膜局部免疫反应,后者增加局部黏膜损伤,两者浸润差异及比例失衡可能是导致H.pylori感染后产生不同病变结局的原因之一.

  • 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刘昊;陈英;徐珊;邱杰;杨春敏

    目的 系统评价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BSCO、Springer、Ovid、ScienceDirect、SCIE、Wiley、CBM、VIP、CNKI和WanFangData,查找有关应用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2月.由2名评价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估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23个研究,共2 239例受试者(试验组1 153例,对照组1 08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在以下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或单用二者之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OR =4.92,95% CI:3.69 ~6.56,P<0.00001)、止血时间(MD=-8.17,95%CI:-9.82~-6.15,P<0.00001)、输血量(MD=-0.81,95%CI:-1.18~-0.44,P<0.00001)、胃液pH值(MD=0.83,95%CI:0.45~1.21,P<0.0001);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0,95% CI:0.37 ~ 3.94,P=0.76).结论 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优于常规治疗或二者之一治疗,且不良反应少,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脂肪肝患者腹部手术风险及一级亲属癌症的发病率研究

    作者:王志勇;邓国孙

    目的 探讨脂肪肝患者进行腹部手术的风险,以及患者一级亲属癌症的发病率.方法 对7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80例已被证实的丙型肝炎患者(其中40例脂肪肝,40例为非脂肪肝),35例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及70例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各个分组中,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婚姻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IBD患者的年龄较其他各组偏小).其中IBD患者亲属癌症发病率为19.2%,消化不良发病率为10.8%,伴随脂肪变性的C型肝炎发病率为30.7%,无脂肪变性的C型肝炎发病率为21.0%,NAFLD的发病率为28.8%.随后将各研究组重新分为两组:无脂肪性肝病患者(IBD、消化不良、无脂肪变性的C型肝炎)和脂肪性肝病患者(伴随脂肪变性的C型肝炎、NAFLD).无脂肪性肝病患者癌症发生率为17%,明显低于脂肪性肝病患者(26.7%,P<0.05).同时调查了脂肪肝患者腹部手术的风险,结果无脂肪性肝病患者手术发生率为32.0%,低于脂肪性肝病(45.0%,P<0.05).结论 脂肪性肝病可以增加脂肪肝患者腹部手术的风险及一级亲属癌症的发病率.因此阐明脂肪性肝病的潜在原因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病率及脂肪肝患者手术的数量.

  • 阿托伐他汀对人NK细胞杀伤HCT-116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姬会春;周燏;刘军权;陈复兴;李昳;费素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人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杀伤HCT-116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对HCT-116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自动生化分析仪测NK细胞对HCT-116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FCM)检测HCT-116细胞MICA/B的表达率.结果 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作用于HCT-116细胞48 h后在浓度为5~ 40 μmol/L及作用96 h后在浓度为1.25~40 μmoL/L时,对HCT-116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浓度相同时,HCT-116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在48 h组与96 h组相比,除5μmol/L浓度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的浓度与HCT-116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呈正相关(r[48h] =0.13,r[96h]=0.22,P<0.05).NK细胞对HCT-116细胞的杀伤活性在阿托伐他汀浓度为2.5 ~ 10μmol/L各组中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5μmol/L浓度组及5μmol/L浓度组,HCT-116细胞MICA/B的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呈剂量依赖性抑制HCT-116细胞的生长,且延长作用时间可以增强阿托伐他汀对HCT-116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还能够增强NK细胞对HCT-116杀伤活性;以及上调HCT-116细胞MICA/B的表达率,提高其免疫原性.

  • 英夫利西降阶梯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谭晓燕;毛靖伟;王英德

    目的 探讨英夫利西(infliximab,IFX)降阶梯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初始应用IFX治疗的中重度UC患者14例,分别在第0周(治疗前)、2周、6周、14周、22周及30周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UC中9例完成30周随访.有效率:2周为85.71% (12/14),6周为92.31% (12/13),14周为100% (12/12),22周为81.82%(9/11),30周为100% (9/9).临床缓解率:2周为0(0/14),6周为23.08% (3/13),14周为66.67%(8/12),22周为63.64%(7/11),30周为88.89%(8/9).白蛋白(albumin,ALB)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在2周、6周、14周、22周及30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X降阶梯治疗中重度UC疗效好,ALB和CRP水平可以作为评估IFX疗效的参考指标.

  • 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鼠中调节性T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

    作者:马亚会;张杰;邵淑琳;肖鲁瑶;刘心娟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鼠不同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亚群的变化.方法 通过饮用2.5%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溶液诱导UC模型鼠,应用流式技术测定实验鼠外周血、肠系膜淋巴结、脾脏、回肠固有层、结肠固有层黏膜中Treg细胞亚群、CD4+ CD25+ FoxP3+ IL-17+数量;分选上述组织单个核细胞中Treg细胞中的FrⅢ亚群,检测FoxP3、IL-17、RORC mRNA表达水平.结果 在UC模型鼠的脾脏、肠系膜淋巴结、回肠固有层、结肠固有层黏膜中,Treg细胞Fr Ⅰ亚群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外周血、肠系膜淋巴结、回肠固有层、结肠固有层中,UC模型鼠中Treg细胞中FrⅡ亚群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Treg细胞FrⅢ亚群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UC模型鼠的外周血、肠系膜淋巴结、回肠固有层、结肠固有层中,Treg细胞FrⅢ亚群相关基因表达如下:FoxP3 m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5);IL-17A、RORC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UC模型鼠的外周血、肠系膜淋巴结、回肠固有层、结肠固有层中,CD4+ CD25+ FoxP3+ IL-17+细胞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UC模型鼠中存在FrⅡ亚群减少、FrⅢ亚群增多和Fr Ⅰ亚群转化障碍,Treg细胞亚群间的这种变化可能是Treg细胞和Th17细胞失衡的内在原因.

  • miR-181a及其靶基因Atg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周艺;聂玉强;林泳;杜艳蕾

    目的 研究miR-181a及其靶基因Atg5在人胃癌细胞株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MGC-803、SGC-7901、BGC-823)和正常胃黏膜细胞株(GSE-1),收集30例胃癌血清和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并以30名正常人血清标本为对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血清、细胞株、组织中miR-181a及细胞株、组织中Atg5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细胞株、组织、血液中miR-181a的表达较正常细胞、癌旁正常组织及正常人血清明显升高(P< 0.05);Atg5 mRNA相对表达量在胃癌细胞株和胃癌组织中均分别低于正常胃黏膜细胞株和癌旁正常组织(P<0.05).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iR-181a与Atg5 mRN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miR-181a在胃癌细胞株、胃癌组织和血清中显著高表达,提示其有望成为潜在的胃癌标志物.Atg5在胃癌中低表达并与miR-181a表达呈负相关,提示其可能是miR-181a在胃癌中的潜在作用靶基因.

    关键词: 胃癌 miR-181a Atg5 RT-PCR
  • IL-17A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郭芳;谭诗云;罗和生;吴鹏波;舒泳翔;王明珠;张国

    目的 探讨IL-17A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收集有关IL-17A基因多态性与AID易感性病例-对照研究,文献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以病例组与对照组IL-17A基因多态性不同位点各种基因模型的比值比(0R)及95% CI为效应指标,并根据研究病种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14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表明IL-17A rs2275913G/C多态性与AID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AAvs GG:OR=0.963,95% CI:0.862 ~ 1.076,P=0.508;GAvs GG:OR=0.913,95% CI:0.741 ~1.126,P=0.395;GA/AAvs GG:OR=0.960,95% CI:0.868~1.062,P=0.431;AA vs GG/GA:OR=1.015,95% CI:0.916 ~1.124,P=0.781].亚组分析表明IL-17A rs2275913G/C多态性与炎性肠疾病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IL-17A rs2275913G/C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无明显相关性.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预后及随访

    作者:朱顺其;梁浩;卢忠生;温静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预后及随访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因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消化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177例(切除病灶186个)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性切除者147例,术中发生并发症者4例,经治疗均痊愈,147例均进入随访组;非治愈性切除23例,其中5例补充外科手术治疗,2例行术后放疗,余跟踪随访;无法评估7例,全部进入随访组.共计随访160例,其中门诊内镜随访116例,电话随访44例,失访17例,总随访时间1~6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随访<6个月者15例,6~12个月者28例,12 ~ 36个月者68例,>36个月者49例;术后食管狭窄11例,病变复发6例,其中2例接受外科手术,4例再次行ESD术;3~5年生存率为100%.结论 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生存率高,预后及远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幽门螺杆菌CagA和VacA基因型与IL-6、IL-8的关系研究

    作者:郭皓;戚艳丽;张世同;李慧;金建军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不同基因型与IL-6、IL-8之间的关系,了解H.pylori的致病机制.方法 采集91例经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为H.pylori(+)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CagA、VacA进行定性分析,对IL-6、IL-8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CagA(+)与CagA(-)中所含IL-6、IL-8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5、t=7.348,P<0.001);VacA(+)与VacA(-)中所含IL-6、IL-8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18、t=6.977,P<0.001);CagA、VacA均阳性中所含IL-6、IL-8的含量较CagA、VacA均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38、t=7.231,P<0.001);CagA阳性患者血清中IL-6与IL-8含量呈正相关(r=0.672,P<0.01),VacA阳性患者血清中IL-6与IL-8含量呈正相关(r=0.664,P<0.01).结论 CagA、VacA基因型与IL-6、IL-8之间有密切关系,IL-6、IL-8在H.pylori的致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因子在H.pylori感染诱导的炎症反应涉及多种细胞及多种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

  • I-125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和单纯化疗对胰腺癌疗效的荟萃分析

    作者:宁峥;李宏宇;郭晓钟;崔忠敏;祁兴顺;侯飞飞

    目的 分析评价I-125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和单纯化疗对胰腺癌的疗效.方法 通过万方数据库、VIP、CNKI和PubMed数据库收集有关文献.比较两种方法的有效率、临床受益率和生存率.结果 纳入14篇研究文献,共859例患者,分为实验组:I-125粒子植入联合化疗组,共411例;对照组:单纯化疗组,共448例.实验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提高24% (95% CI:0.16~0.32,P<0.00001).实验组临床受益率较对照组提高23% (95% CI:0.17~ 0.30,P<0.0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6个月生存率可提高22%(95% CI:0.10~0.34,P<0.00001),实验组的12个月生存率可提高27% (95% CI:0.15 ~0.39,P<0.00001).结论 与单纯化疗相比,I-125粒子植入联合化疗能有效地提高胰腺癌治疗的有效率、临床受益率、生存率.

  • 咖啡与肝脏疾病

    作者:罗妙莎;董蕾;郭晓燕

    咖啡是世界范围内非常流行的一种饮品,因其良好的口感及诸多生理作用为大众喜爱.研究发现,饮用咖啡对多种疾病有益,其中也包括肝脏疾病.对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咖啡可以改善其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对药物的反应;咖啡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饮用咖啡还可放慢肝硬化的进展,降低肝硬化患者的死亡率,并减少肝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因此,在慢性肝病患者中,每日饮用适量的无糖咖啡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式.

  • 内镜取石术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春萍;李俊

    内镜下取石术作为一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方式逐渐被人们接受.术后结石复发是一道难题,虽然目前对术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研究已有很多,但胆囊状态、十二指肠旁憩室类型、胆管角度等诸多因素对术后结石复发的影响至今仍未达成共识.本文就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因素作一概述.

  • 抗VEGF/VEGFR靶向药物的治疗进展

    作者:张欣;罗和生

    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的起源、生长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新生血管是肿瘤生长和转移所必需的,血管的生成需要大量调节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参加,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阻断VEGF通路中某一环节,均有可能有效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使肿瘤血管退化脱落,产生抗肿瘤作用.根据VEGF的调控特点,已出现多种以VEGF/VEGFR为靶点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本文就抗VEGF的靶向药物治疗及特点作一概述.

  • 幽门螺杆菌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

    作者:刘晨晨;金静怡;徐兆军;张振玉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分为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近年来IBD的发病率急剧增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虽然关于IBD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其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IBD尚不能治愈,只能缓解.研究显示免疫、感染、遗传等因素是其可能的致病因素.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人类常见的致病菌,是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明确病原菌;近年来,不断有证据表明H.pylori可以通过诱导免疫耐受、降低炎症反应等作用对IBD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一现象对研究IBD的发病机制及寻找特异性的治疗手段有重大意义,本文就H.pylori感染与IBD的关系及其机制作一概述.

  • 肠道菌群-SCFAs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周达;范建高

    肠道菌群被认为是人类体内不可或缺的“器官”,其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也被证实生物学作用显著,尤其在机体代谢方面.本文就肠道菌群-SCFAs与代谢性疾病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 急性阑尾炎的影像检查和治疗进展

    作者:李路;刘冰熔

    急性阑尾炎是急腹症常见的原因之一.除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合理选用影像学检查也能够迅速、准确地诊断急性阑尾炎.作为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经典术式,开腹手术在临床被广泛使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已逐渐被人们接受.近期,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作为一种创新性手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望成为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金标准”.本文就急性阑尾炎的影像检查和治疗进展作一概述.

  • 缺氧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邱梅红;袁捷

    缺氧性肝炎(hypoxie hepatitis)又称缺血性肝炎(ischemic hepatitis)和休克肝(shock liver).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肝脏肝小叶中央区细胞变性、坏死,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血清转氨酶急剧升高,治疗好转后快速下降.它通常继发于心力衰竭、休克、呼吸衰竭、重度脓毒症等基础疾病,死亡率较高,已引起人们重视.现对其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就缺氧性肝炎的发病机制、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作一概述.

  •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相关细胞因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克谱;冉江华;刘驳强;李温凯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细胞或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损伤及恢复供血、供氧后损伤加重的病理过程.目前研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HIRI)的机制中涉及到一些细胞因子的参与,如肿瘤坏死因子-α、核因子kappa B、白细胞介素.本文就细胞因子发生在HIRI的机制进行综述,并对临床上如何减少HIRI进行展望.

  • CA19-9评估小肠腺癌1例报道

    作者:沈媛媛;程凯;马锋振;刘成霞

    小肠肿瘤是一种发病率低,但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在病理类型中,以小肠腺癌为多见.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小肠腺癌发现时往往已处于晚期.目前越来越多的技术应用在小肠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中,CA19-9是一种常见、低廉的检查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小肠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

  • 以顽固性反流性食管炎起病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例报道

    作者:赵小洁;刘揆亮;吴静;刘红;林香春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常合并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报道1例以反流性食管炎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成人肝脾高雪氏病1例报道

    作者:黄林凤

    高雪氏病为临床少见的疾病,在我国报道罕见,诊断应该谨慎,早期行脾切除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高雪氏病 成人 肝脾
  • 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合并机会感染1例报道

    作者:孙渊;杨红

    本文通过对1例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合并肠道机会感染并诱发肠穿孔的复杂病例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一些难治病例或老年发病者的认识.

  •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道

    作者:朱鸿明;张玫;蔡玲;赵曲川;陈莉

    消化道恶性黑色素瘤非常罕见,现报道1例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消化科确诊的原发性食道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esophagus,PMME),病理提示为恶性黑色素瘤,经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证实.

    关键词: 食管 恶性黑色素瘤
  • 双气囊小肠镜在青少年小肠憩室出血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邱虎;黄振鹏;余保平

    目的 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DBE)在青少年小肠憩室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5年9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DBE检查并诊断为小肠憩室出血的37例青少年患者病历资料.结果 DBE检出37例小肠憩室出血患者,其中少年组7例(男4例,女3例),青年组30例(男28例,女2例),组间性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要首发症状表现为便血、黑便,其中便血13例(35.14%)、黑便24例(6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憩室部位主要包括十二指肠憩室1例(2.70%)、空回肠憩室34例(91.89%)、Meckel憩室2例(5.41%),患者小肠憩室部位分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有7例小肠憩室出血患者行切除手术治愈,术中憩室位置与DBE确定位置一致,随访无复发;所有患者行DBE检查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和严重并发症.结论 DBE不仅能有效诊断青少年小肠憩室出血,还能为外科手术提供可靠依据,且安全性较高.

  • 52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

    作者:龚程;谭诗云;丁一娟;孙军;赵亮;王则胜

    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small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IST)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为SIST的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3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52例SIS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的临床特征.结果 术后6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伤口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经抗炎、止血及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病理显示,肿瘤生长方式为腔内型或腔外型,组织形态均为小肠梭形细胞肿瘤;免疫组化显示,DOG-1及CD117阳性率高.结合术后病理结果进行生物学危险度分级显示,中-低度危险性有20例,高度危险性有32例.42例中、低度危险性及部分高度危险性患者因个人原因术后未接受进一步药物治疗,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10例高度危险性患者术后给予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IM辅助治疗,4例因病程较长、瘤体直径大、肿瘤出现破裂出血或坏死等原因于术后6~36个月出现复发转移;余6例患者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另22例高度危险性患者因经济原因仅行术后动态CT观察.结论 SIST临床上以消化道出血和腹痛为首发症状;双气囊小肠镜检查诊断是术前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如术前合理选择联合腹部CT小肠造影(CTE)或胶囊内镜,能够降低小肠镜操作难度,提供其发现率;DOG-1、CD117、CD34均为特异性病理标志物;外科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可对生物危险度进行分级,高度危险者应追加分子靶向治疗.

  • 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及治疗安全性分析

    作者:张其德;李文杰;金海林;肖君;周玉宏;史伟;张小琴;吴晓斌;韩树堂

    目的 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DBE)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及治疗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住院的58例小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患者共行66次DBE检查,发现病变48处,阳性率72.7%;发现CD27例,血管畸形出血2例,小肠糜烂2例,Meckal憩室1例,息肉3例,淋巴管扩张症2例,空肠占位3例,回肠黏膜炎1例,胶囊滞留3例,陈旧性出血1例,空肠梗阻1例,置小肠营养管1例.1例高淀粉酶血症,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DBE在小肠疾病诊断中占重要地位,且镜下治疗安全有效.

  •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回盲部良性溃疡疾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思;贾勇;解丽;吴正祥;韦炜;王巧民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在诊治回盲部良性溃疡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行MSCTE的回盲部良性溃疡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回盲部良性溃疡病病因学构成及其MSCTE的影像学特点,并分析MSCTE能否提高回盲部良性溃疡病变的诊断率.结果 本组病例有回盲部良性溃疡表现的主要为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及肠结核,但也有部分病例难以明确;该类疾病MSCTE的影像学特点有肠道管壁增厚(45例,88.2%),节段性病变(20例,39.2%),肠腔狭窄(7例,13.7%),梳齿征(7例,13.7%),腹腔脓肿、瘘管形成(1例,2.0%),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3例,25.5%),相对于内镜检查,结合MSCTE回盲部良性溃疡病因的诊断率提高21.6%,其中CD、肠结核及非特异性炎的诊断率分别提高33.3%、16.7%、50.0%.结论 MSCTE检查对回盲部良性溃疡病病因的诊断价值较大,其中以CD明显,同时可对疾病并发症、肠壁增厚及肠外病变等进行评估,为临床诊治该类疾病提供重要参考.

  • 潘氏细胞与溃疡性结肠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秦谦;陈东风;魏艳玲

    潘氏细胞(Paneth cells,PCs)是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可分泌防御素等多种抗菌物质,抑制肠道细菌过度繁殖,在维持肠道内稳态、参与固有免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与PCs之间存在一定联系,UC患者结肠黏膜存在不同程度的PCs化生(Paneth cell metaplasia,PCM),提示PCs在U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PCs与UC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为PCs与UC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

    作者:黄燕妮;王承党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其发病与胃肠道运动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相关.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与FD存在症状及发病机制的相似性.目前认为FD与SIBO可能存在相关性,但仍有争议,二者相关性的内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SIBO在FD临床诊疗中的角色仍需进一步明确,本文就此作一概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