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위장병학화간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郑州大学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09
  • 国内刊号: 41-122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5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段芳龄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心理语言、胃电起搏和穴位刺激协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脑肠肽的影响

    作者:杨春敏;陈英;范勤;张洪领;唐合兰;杜斌;贾敏;韩全力;李静

    目的 研究心理语言、穴位刺激、胃电起搏同步协同治疗方法( Coordinated Treatment of Psychological language,Acupuncture point stimulation and Gastric pacing,CTPAG)治疗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和可能的脑肠肽机制.方法 选取80例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口服药物组(n=38)和CTPAG组(n=42),比较两组受试者临床疗效以及血浆胃动素(MTL)、瘦素(LE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的差异.结果 与口服药物组比较,CTPAG组中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下降,疗效明显升高;血浆MTL浓度升高,血浆LEP 、CGRP浓度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心理语言、穴位刺激和胃电起搏协同治疗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优于常规口服药物,这种疗效与血浆MTL水平的上调,血浆LEP、CGRP水平的下调密切相关.

  • 胃肠道间质瘤治疗新方法的探讨

    作者:郭花;盛剑秋;余长忠;金鹏;李娜;赵晓军;王海红;王昕;李爱琴;余东亮;谢惠

    目的 探讨胃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及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经胃(肠)镜、超声内镜及病理学、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37例,对其中28例患者采用ESE、9例采用胃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进行瘤体切除.结果 ESE及双镜联合治疗的所有患者均完整切除瘤体,两种方法均无术中及术后迟发性出血、剧烈腹痛等并发症,瘤体位于贲门者,切除后患者贲门功能保持良好,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 胃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技术及ESE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 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年随访观察

    作者:陈曦;焦健;梁冰;刘双燕;刘松涛;樊美香

    目的 比较替比夫定(LdT)和恩替卡韦(ETV)治疗HBeAg阳性的CHB,哪一个能较早地实现有限疗程.方法 60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随机分为LdT组和ETV组.在服药后第12周、24周及以后每24周复查,直至治疗和随访结束(4年,192周),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HBV血清标志物、肝功能、血清肌酸激酶.观察两组192周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及持续应答率以及患者达到停药标准所需的时间及费用.结果 192周时LdT组和ETV组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及持续应答率为43.3% (13/30)vs 16.7%(5/30) 、36.7% (11/30)vs10.0% (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停药标准LdT组平均治疗时间为167.2周,费用28089.6元,而ETV组平均治疗时间为186.4周,费用50887.2元.结论 治疗HBeAg阳性的CHB患者,实现有限疗程LdT更具有优势.

  • 单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价值

    作者:李娜;赵晓军;杨欣艳;谢惠;王海红;王昕;李爱琴;余东亮;付蕾;韩英;盛剑秋

    目的 评价单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12月共有6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单气囊小肠镜检查.结果 60例接受单气囊小肠镜检查患者中53例有阳性发现,发现阳性病变55处,阳性诊断率为88.33%.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生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也未出现麻醉并发症或麻醉意外.结论 单气囊电子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病变检出率和病因诊断准确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

  • 克罗恩病与肠结核患者出院后随访分析

    作者:李学锋;殷亚妮;李富军;卢放根;邹益友;吴小平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患者出院后的病情变化和预后.方法 选取住院诊断为CD和ITB患者各50例,电话随访得到患者出院后进一步的诊治和疾病预后等具体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肠结核随访成功34例,平均随访(28.77 ±10.53)个月,后确诊31例;CD随访成功32例,平均随访(29.56±14.90)个月,后确诊32例.肠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好,平均服药(13.77 ±7.06)个月,已愈29例,复发2例.CD患者服药以5-氨基水杨酸为主,服药依从性欠佳,平均服药(15.31 ±11.12)个月,缓解稳定9例(28.1%),好转16例(50.0%),病情加重7例(21.9%),出院后复发23例(71.9%),出院后手术治疗3例(9.4%).住院期间13例CD手术患者中,缓解稳定6例,好转5例,病情加重2例,短期内总体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患者.结论 肠结核预后好、复发低,应指导按疗程服药,加强随诊.CD预后不佳、复发率高,应加强出院后随访,提高服药依从性.手术治疗对部分患者短期缓解稳定有益,这可能与CD临床表型有关.

  • 胶囊内镜与单气囊小肠镜对可疑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娜;李爱琴;赵晓军;王海红;王昕;谢惠;余东亮;韩英;盛剑秋

    目的 比较胶囊内镜与单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12月共有37例疑诊为小肠疾病的患者接受了胶囊内镜(CE)和单气囊小肠镜(SBE)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肠疾病的检出情况.结果 在37例患者中,CE检查发现阳性病变28例,总体诊断率为75.68%(28/37),SBE检查发现阳性病变33例,总体诊断率为89.19%(33/37),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CE和SBE检查结果不一致,CE检查阳性而SBE检查阴性3例,CE检查阴性而SBE检查阳性8例,CE和SBE检查均阴性1例.CE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94.59%(35/37);SBE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57.14%(4/7).两种检查方法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胶囊内镜和单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相当.

  • 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范如英;武子涛;盛剑秋

    目的 了解血清中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 本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我院51例溃疡性结肠炎、15例克罗恩病、30例对照患者血清中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5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32例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2.75%及95.56%.15例克罗恩病患者中有2例阳性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3.33%,30例对照组未发现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及高度的特异性,对其检测有利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急诊结肠镜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晓军;李娜;王海红;李爱琴;王昕;谢惠;余东亮;盛剑秋

    目的 探讨急诊结肠镜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93例接受急诊结肠镜检查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急诊结肠镜组与常规结肠镜组在平均住院日及输血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急诊结肠镜组检查成功率90.1%,总体诊断率64.5%.急诊结肠镜组平均住院天数6.9d,常规结肠镜组7.8d,急诊结肠镜组平均输血量275 mL压积红细胞,常规结肠镜组478 mL.结论 急诊结肠镜对活动性出血可采取内镜下止血,为急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可减少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住院天数及平均输血量.

  • 光动力治疗上消化道较早期肿瘤的初探

    作者:杨欣艳;盛剑秋;李爱琴;余东亮;王昕;谢惠;王晓伟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治疗上消化道早期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中期食管癌患者3例,胃底早癌1例.静脉注射光敏剂photosan 2 mg/kg,44~ 48 h后应用波长630 nm的半导体激光进行光动力治疗.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查胃镜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复查胸腹部CT,评价近期疗效,并记录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周肿瘤组织坏死,尚未脱落.术后1个月左右,胃镜示原病灶几乎完全消退,病理检查未发现肿瘤细胞.术中及术后无出血、穿孔等不良反应发生.主要的不良反应是照射部位的轻微疼痛、反酸及低热,经对症处理均可缓解.1例食管癌患者治疗后2个月左右出现食管瘢痕狭窄,经胃镜下扩张治疗并放置食管支架后症状缓解.该患者已随访近1年,连续5次胃镜病理未见肿瘤复发及残留.结论 光动力疗法治疗上消化道早期肿瘤安全、有效、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尤其适用于长期服用抗凝药、合并心脑血管等基础病而不能耐受手术及放化疗,以及胃镜下EMR、ESD切除肿瘤存在高度出血风险的患者.

  • 雷贝拉唑对NSAIDs相关小肠损伤大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高欣;张振玉;吴海露;胡可伟;姜宗丹;杨小兵;王劲松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对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相关性小肠损伤大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阴性对照组、双氯酚酸损伤组和雷贝拉唑处理组.采用双氯酚酸7.5 mg/(kg·d)灌胃,连续4d,制造大鼠NSAIDs相关性小肠损伤模型;而雷贝拉唑处理组在每次造模前0.5h予以15 mg/(kg·d)雷贝拉唑灌胃处理,连续4d.处死大鼠进行大体及病理观察小肠损伤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肠组织中Occludin和磷酸化ERK( p-ERK)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雷贝拉唑处理组大鼠大体和病理损伤均低于损伤组(P<0.05).Occludin蛋白在损伤组中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在雷贝拉唑处理组中的表达较损伤组上升(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ERK蛋白在损伤组中表达上升(P<0.05),在雷贝拉唑处理组中的表达较损伤组下降(P<0.05).结论 雷贝拉唑对大鼠NSAIDs相关性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MAPK中的ERK途径,增加小肠上皮组织中Occludin蛋白表达,从而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

  • 重组人p53腺病毒感染对携带不同p53状态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刘明月;王晚萍;周云

    目的 研究重组人p53腺病毒感染不同p53状态胃癌细胞对其p53蛋白表达、生长抑制率、细胞周期与凋亡率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重组人p53腺病毒感染3种不同p53状态胃癌细胞,即含野生型p53基因的细胞(wild-type)、含突变型p53基因的细胞(mutant-type)、含空载质粒即p53基因缺失的细胞(vector-cell).48 h后,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53蛋白在3种胃癌细胞中的表达;用MTT法测定重组人p53腺病毒感染3种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结果rAd-p53感染3种胃癌细胞48 h后p53蛋白表达阳性,对照组p53基因缺失的胃癌细胞无表达,对照组含野生型p53基因的细胞和含突变型p53基因的细胞弱表达.rAd-p53对3种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而与细胞内在的p53状态无关.含野生型p53基因的细胞、含突变型p53基因的细胞和p53基因缺失的细胞感染rAd-p53后诱导G2/M期阻滞与细胞凋亡率分别增加2.5、3.6、3.2倍.结论 腺病毒介导p53基因感染3种不同p53状态胃癌细胞改变细胞内在的p53状态,p53蛋白表达、生长抑制率、细胞周期分布、凋亡率均与细胞内在的p53状态无关.

  • 英夫力西单抗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

    作者:陆晓娟;盛剑秋;李恕军;范如英;王继恒;杨欣艳;付蕾;王晓伟;李世荣

    目的 分析14例英夫力西治疗难治性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探索英夫力西治疗国人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2006年-2011年经常规治疗失败的14例难治性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行英夫力西单抗治疗,分别于0、2、6周按5 mg/kg全身用药,以后每8周给药1次,个别患者因用药效果、病情变化等增加了用药剂量或缩短了用药间隔.分析英夫力西单抗治疗8周有效率和缓解率,随访30周、54周缓解率及安全性等.结果 治疗8周有效率为42.9%,缓解率为42.9%,无效率为14.3%;随访30周、54周缓解率分别为57.1%和42.3%.有2例患者达到黏膜愈合,至今分别随访35个月和28个月,病情均无复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无严重或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发生.随访54周,有效组和无效组前两次英夫力西单抗治疗有效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 应用英夫力西治疗14例难治性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前两次治疗有效可预示远期治疗效果好,近期的药物不良反应不影响程序性治疗的进行.英夫力西单抗可作为国人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挽救治疗方法.

  • 急性小肠大出血5例诊治临床分析

    作者:杨欣艳;李京雨;刘涛;赵晓军;李娜;左富义;李恕军;盛剑秋

    目的 通过对5例小肠急性大出血诊治过程的分析,探讨急诊消化内镜、选择性动脉造影、外科手术紧密协作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消化内科201 1年1月1日- 2011年12月31日共收治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20例,对其中5例小肠急性大出血病例的救治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例患者经常规胃镜及结肠镜检查均未见出血性病灶,4例经小肠镜检查发现病变后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在小肠镜检查过程中再发大出血,经急诊选择性动脉造影栓塞止血后,外科手术成功切除病变;1例大量便血患者经急诊结肠镜和急诊胃镜检查排除上消化道及结肠出血后,因患者失血量较大,无法耐受小肠镜检查,遂行紧急选择性动脉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及大致性质后行手术治疗.5例小肠急性大出血中2例间质瘤、2例憩室病、1例血管畸形,均救治成功.结论 急诊内镜、选择性动脉造影和外科手术的紧密协作,能够安全有效地救治小肠急性大出血,另外内外科紧密配合是患者得以成功救治的关键.

  •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作者:杨欣艳;李恕军;刘飞;唐玉芬;董丽娟;宋洁菲;张跃钟;付蕾;李娜;盛剑秋

    目的 分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09年1月- 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胃镜证实的301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分析总结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及临床诊治情况.结果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急性胃黏膜病变,内科保守治疗的有效率为96.35%(290/301),内镜下止血成功率93.55%(58/62).结论 消化性溃疡是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病因.在消化道出血的救治中,急诊内镜、选择性血管造影以及内外科的紧密配合与协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 HCV/HIV-1合并感染者血清GP73变化特征

    作者:李鑫;黄玉波;张仁雯;郝晓花;李兴旺;魏红山

    目的 观察合并艾滋病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清GP73水平的变化特征.方法 本研究主要观察了3个人群:50例健康体检者;22例AIDS患者,其中10例患者合并慢性HCV感染;28例没有合并症的单纯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血清GP73采用标准ELISA 法检测.结果 与健康对照人群(36.18±12.26) ng/mL相比,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GP73(79.73 ±43.91) ng/mL显著升高(P<0.0001);而AIDS患者血清GP73(122.6±65.51) ng/mL较单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也显著升高(P =0.008).对22例AIDS患者血清GP73分析显示,合并丙型肝炎的患者(98.32 ±60.14) ng/mL,低于单纯HIV-1感染的患者(142.8±65.23) ng/mL,但两组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t=1.65,P=0.11).AIDS患者的血清GP73水平与CD4+T和CD8+T细胞的绝对计数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58和-0.49),而与HIV RNA拷贝数成正相关(r=0.61,P=0.0026).结论 合并HIV-1感染可以显著增加丙肝患者血清GP73水平.检测血清GP73水平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HIV-1复制情况及免疫状态的变化.

  • 益生菌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TLR2、TLR4表达及NF-κB活性的影响

    作者:曹艳菊

    目的 通过检测益生菌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IECs)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for,TLR)、TLR4表达及肠黏膜核因子,kappa B活化的影响,探讨益生菌预防与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N)、模型组(M)、益生菌组(P).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给予含5%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的饮用水10 d建立亚急性结肠炎模型,第11d开始常规饲养观察2周;益生菌组则在建立模型后给予双歧三联活菌500 mg.kg-1·d-1灌胃,1次/d,共2周;2周后处死所有大鼠,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AI),进行组织学评分(HPS)和分离ICEs并提取ICE中的总RNA,用RT-PCR法检测TLR2、TLR4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的活性情况.结果 益生菌组的症状、组织损害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模型组和益生菌组TLR2和TLR4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01);与模型组比较,益生菌组TLR2的表达增加(P<0.05),而TLR4的表达则明显下降(P<0.001);模型组NF-κB活性明显高于益生菌组和正常对照组(P <0.001),益生菌组与正常对照组NF-κB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通过促使TLR2表达进一步增加,并可抑制TLR4的表达,进而控制NF-κB的活性,并在缓解肠道炎症中发挥作用.

  • IL-4、IL-13在慢性综合应激模型大鼠Cajal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邓琴;陈明锴;张丽;罗和生

    目的 观察慢性综合应激模型大鼠中IL-4及IL-13的表达变化,并初步探讨其在Cajal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大鼠制备慢性综合应激模型,旷场实验鉴定造模成功后,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4、IL-13的浓度,免疫荧光法观察肠道肌间神经丛TMEM16A的表达与分布.结果 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血清IL-4浓度分别为(8.09±0.97) pg/mL和(6.98±0.69)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3,P<0.01),血清IL-13浓度分别为(5.96±0.67) pg/mL和(5.26±0.7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2,P<0.0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肠道平滑肌间神经丛TMEM16A有阳性表达,模型组在不同节段肠道肌间神经丛为阳性表达的细胞减少且分布稀疏.结论 慢性综合应激时,IL-4、IL-13等Th2免疫应答相关炎性因子产生增加,其可能通过调控TMEM16A表达参与了 ICC的损伤.

  • 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内镜及超声内镜下特点分析

    作者:郭花;盛剑秋;赵晓军;王海红;李娜;金鹏;王昕;李爱琴;余东亮;谢惠

    目的 探讨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内镜及超声内镜下特点.方法 对153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物进行内镜及超声内镜检查,终经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明确诊断.结果 确诊消化道平滑肌瘤51例、胃肠道间质瘤37例、脂肪瘤30例、类癌21例、异位胰腺7例、神经鞘瘤3例、错构瘤3例和血管球瘤1例.超声内镜对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类癌、异位胰腺、神经鞘瘤、错构瘤和血管球瘤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92%、100%、71%、71%、0、0和100%,其总诊断符合率为86%,明显高于内镜总诊断符合率(70%).结论 超声内镜可明确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大小、起源、回声、生长方式,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 炎症性肠病与微生态制剂

    作者:唐玉芬;范如英;盛剑秋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肠道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两大类.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遗传易感性、黏膜免疫和肠道微生态环境三者的相互作用被认为可能参与IBD的发病.目前的治疗包括传统治疗和生物制剂,药物治疗包括5大类型,分别是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抗生素及症状缓解药物.微生物在IBD发病中的作用一直受到重视,本文就微生态制剂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现状与展望

    作者:胡伏莲

    随着时间的变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逐渐增加,其根除率逐渐下降.四联疗法已成为当前治疗H.pylori的主要一线方案,另外欧州MaastrichtⅣ共识意见中还推荐了序贯疗法和伴同疗法.在H.pylori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的情况下,对于如何提高H.pylori根除率,我国H.pylori学者正在进行H.pylori治疗新路径探索:(1)三联(或四联)联合中药治疗;(2)三联(或四联)联合益生菌治疗;(3)探索口腔H.pylori对H.pylori根除治疗的影响;(4)强调个体化治疗.今天的新思路也许会成为明天治疗H.pylori的新手段.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肠易激综合征关系研究

    作者:李秀青;吴友山;潘丽娟;陶志强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肠易激综合征(IBS)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肠易激综合征患者40例为实验组,另选取40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13C尿素呼气试验及快速尿素酶法分别测定二者的H.pylori感染率.并根据检测结果将26例H.pylori阳性的IB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3例),观察组加用根除H.pylori药物治疗2周,观察其疗效.结果 IBS患者中的H.pylori感染率(65.00%)明显高于对照组(42.5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阳性的IBS患者,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ylori感染与肠易激综合征之间有一定关系,根除H.pylori可能在IBS的治疗中起一定作用.

  • 胃黏膜病变演化过程中抗氧化蛋白Peroxiredoxin6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作者:郭红伟;朱娅丽;张秀茹;杨桂彬

    目的 探讨胃黏膜病变演化过程中抗氧化蛋白Peroxiredoxin 6(Prx6)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 根据组织形态学将104例临床内镜检查活检标本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3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5例)、肠上皮化生(32例)及异型增生(14例)4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标本中Prx6的表达水平.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Warthin-Starry银染检测H.pylori感染.结果 Prx6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4%(13/33)、80.0%(20/25)、93.8% (30/32)、92.9% (13/14),过表达率分别为15.2% (5/33)、44.0% (11/25)、81.3% (26/32)、85.7% (12/14).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H.pylori阳性者Prx6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ylori阴性者(P<0.05),肠上皮化生组Prx6的表达在H.pylori阳性者和阴性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胃黏膜病变演化过程中,Prx6的表达随着胃黏膜病变的进展而增加,H.pylori在胃黏膜病变演化的早期阶段促进了Prx6的表达.

  • 贵州省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的抗生素耐药现状

    作者:刘苓;胡林;刘娅琳;周力;车筑萍;谭庆华

    目的 检测贵州省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临床菌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并分析甲硝唑(MTZ)、克拉霉素(CLA)、阿莫西林(AMO)耐药菌株的临床特征.方法 以贵州地区30株培养成功的H.pylori临床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Kirby-Bauer及E-test法测定菌株对MTZ、CLA、AMO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MTZ、CLA、AMO耐药菌株与敏感菌株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种类的差异.结果 Kirby-Bauer法显示H.pylori临床菌株对AMO、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CLA、四环素、头孢呋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20.00%、3.33%、13.33%、30.00%、6.67%、0、0;E-test法显示H.pylori临床菌株对MTZ、AMO、CLA耐药率分别为63.33%、26.67% 、33.33%;两种检查方法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男性患者MTZ的耐药率(77.78%)较女性患者(41.67%)高(P <0.05);30 ~60岁年龄组患者MTZ的耐药率更高(P<0.05);CLA和AMO的耐药率与疾病种类、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贵州地区H.pylori临床菌株的耐药现状不容忽视,以男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年龄在30 ~ 60岁对MTZ的耐药率较高.

  • 四联疗法联合中医药对幽门螺杆菌的补救治疗

    作者:刘志为

    目的 对进行过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治疗而失败的患者,应用含铋剂、质子泵抑制剂的四联疗法和中医药联合补救治疗并观察根除疗效.方法 120例H.pylori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枸橼酸铋钾胶囊(商品名丽珠得乐)0.6g(相当于铋0.22 g),阿莫西林(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000 mg,呋喃唑酮(商品名痢特灵,上海利生制药厂生产)100 mg,2次/d,共7d;而治疗组除应用对照组药物外,同时服用中药14 d,观察上腹痛、反酸、饱胀感、嗳气等症状缓解情况,并在补救治疗结束1个月后复查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学染色或查14C-尿素呼气试验,观察其根除率.结果治疗组58例完成治疗,其中53例H.pylori转阴,根除率按意图治疗(ITT)和试验方案(PP)分析分别为88.33% (53/60)和91.38%(53/58),对照组55例完成治疗,其中48例转阴,根除率按意图治疗(ITT)和试验方案(PP)分析分别为80.00%(48/60)和87.27%(48/5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4.83%(治疗组)和83.64%(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H.pylori根除治疗失败的患者,应用四联疗法和中医药联合补救疗法不仅能获得较高的H.pylori根除率,对临床症状的改善也有良好作用,且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 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及胃排空关系的研究

    作者:侯叶廷;苏秉忠;陈平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系,以及H.pylori对GERD患者胃动力的影响.方法 按中华医学会的GERD诊断标准,确诊GERD患者200例,进行胃镜、胃排空时间及H.pylori检查,依据洛杉矶分级将反流性食管炎(RE)分为A、B、C、D四级,200例无消化道症状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H.pylori检查.结果 GERD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反流性食管炎(RE)的炎症程度与H.pylori的感染率呈负相关,GERD患者中H.pylori阳性组和H.pylori阴性组间胃排空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pylori可能对GERD有潜在的保护作用;RE炎症程度越重,H.pylori感染率越低;H.pylori不影响GERD患者的胃动力.

  • 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作者:郑森元;李可;刘芳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经过电子胃镜确诊的GERD患者120例及对照组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20例予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和14C呼气试验法进行H.pylori检测,对比两组H.pylori感染情况;将9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LA-A、B组及LA-C、D组,对比两组H.pylori感染情况;将120例GERD患者分为轻度症状组、中度症状组、重度症状组及极重度症状组,比较组间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 GERD组H.pylori感染的阳性率(39.17%)低于对照组H.pylori感染的阳性率(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B组H.pylori感染的阳性率(60.87%)高于LA-C、D组H.pylori感染的阳性率(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症状组、中度症状组、重度症状组及极重度症状组H.pylori 感染的阳性率分别是40.00%、41.67%、40.63%、31.82%.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保护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GERD症状的发生无相关性.

  • 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研究新进展

    作者:邵军丽;吴丰

    本文就近年来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新进展作一简要的概述,主要从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实验、组织学检查、尿素呼气实验、抗体检测、粪便抗原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几个方面展开.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邱秋;彭虹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H.pylori)十分常见,H.pylori对于FD的发病过程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总结H.pylori在F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和根除H.pylori治疗对FD疾病进程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