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위장병학화간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郑州大学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09
  • 国内刊号: 41-122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5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段芳龄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复发息肉的特点分析

    作者:高辉;张川;阎雪燕;袁志芳;张继舜;段卓洋

    目的 研究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切除术后复发息肉的特点.方法 收集2005年5月-2012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完成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病理组织学确诊为CRA,术后行肠镜复查,并发现复发息肉的患者103例.统计分析初发息肉的大小、数目、病理分型、发生部位、肠镜间隔时间与复发息肉的大小、数目、病理分型、发生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 93%的患者复发息肉大小都在1 cm以内;复发息肉在左半结肠占65%,在右半结肠占12%,在全结肠占22%;初检CRA大小、数目、病理分级与复发息肉的大小、数目、病理分级,经统计分析均无关联,初检发生部位与复发息肉的发生部位有相关性(P<0.05).结论 复发息肉通常是多发、较小、低危的,虽然大部分在第1年已经出现,但在5年之内其镜下特点及病理分型均无统计学意义.初检位于左半结肠的CRA患者,复发息肉更易在左半结肠,而初检位于全结肠的患者复发息肉更易在全结肠.

  • 生长抑素治疗肝性胸水的价值

    作者:许亮;韩炎炎;刘敏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对肝性胸水的治疗价值.方法 收集54例肝性胸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生长抑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胸水的改善情况,同时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肝性胸水男性多见,乙肝后肝硬化为主要病因,胸水以右侧为主.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6.2%,明显高于对照组(68.0%,P <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4.5%,明显低于对照组(60.0%,P<0.01),并发症中以水电解质紊乱为常见.结论 生长抑素能有效治疗肝性胸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缺血性结肠炎43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勇;徐晓玲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缺血性结肠炎多发于6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患者,尤其伴有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者.腹痛、腹泻及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肠镜下以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为主要表现,病变主要见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病变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中老年人(尤其合并有心脑血管及糖尿病等疾病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便血者应考虑缺血性结肠炎可能,应尽早行结肠镜检查,必要时行血管造影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此外,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有诱发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

  • Ki-67在Barrett食管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炘;詹志刚;吴晓锐;陈亮

    目的 探讨Barrett食管患者食管黏膜组织中Ki-6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45例经胃镜及活检确诊的Barrett食管(试验组)及3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对照组)中Ki-67的表达.结果 Ki-67在Barrett食管中表达的阳性率为88.9%,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33.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rrett食管黏膜组织中Ki-67表达增强反映上皮细胞增殖活性异常增高,提示其在Barrett食管的肿瘤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 国内消化系统疾病术后胃肠减压必要性的Meta分析

    作者:余强芳;杨翔;彭渝

    目的 了解国内消化系统疾病术后行常规胃肠减压的必要性,术后早期停止胃肠减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网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间均为2000年1月-2013年1月,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质量及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4.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RCT,包括1 110例患者,其中术后早期停止胃肠减压组(观察组)551例,术后常规进行胃肠减压组(对照组)55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咽喉不适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合并OR=0.08,95% CI:0.03 ~ 0.2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率也低于对照组,合并OR=0.27,95% CI:0.14 ~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合并OR=0.75,95%CI:0.23 ~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停止胃肠减压能降低术后患者发生咽喉不适、肺部感染的危险.

  • 华北地区大肠癌发病特点

    作者:武子涛;韩英;盛剑秋;张莉;王东旭;王丙信;刘利波

    目的 分析华北地区大肠癌发病特点,为筛查提供依据.方法 将华北地区5家医院10年间收集的2 450例大肠癌病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53例(≤40岁,6.24%);中年组885例(41岁~60岁,36.12%);老年组1412例(≥61岁,57.63%),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资料左半结肠1 938例(79.10%),右半结肠512例(20.90%).不同年龄组的大肠癌发生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中腺癌2 142例(87.43%),黏液腺癌211例(8.61%),印戒细胞癌41例(1.67%),未分化癌和其他56例(2.29%).腺癌中高分化腺癌866例(40.43%),中分化腺癌1074例(50.14%),低分化腺癌202例(9.43%).青年组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及其他恶性程度高癌的比例明显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0.05),3组腺癌分化程度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大肠癌女性构成比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P<0.05).结论 60岁以上老年组仍是大肠癌发病高发人群;大肠癌发病部位有右移趋势;青年组大肠癌恶性程度高;女性大肠癌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中年女性发病率高于青年和老年女性.

  • 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指纹图谱分析

    作者:任科雨;勇春明;王艳婷;金延春;吴小平;魏良洲

    目的 检测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总体变化和可培养细菌菌群的变化,研究菌群变化与实验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 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每天给予2.5% DSS自由饮用,建立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正常对照组自由饮用生理盐水,第7天处死小鼠,分离结肠,提取黏膜细菌组DNA,应用细菌16S rDNA的PCR-SSCP技术对小鼠肠道菌落进行初步鉴定,对其组成结构进行分析,留取部分远端结肠进行菌群定植数量分析.结果 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所有样品分别进行3次以上的PCR-SSCP指纹图谱分析,得到了稳定可重复的图谱.模型组小鼠同正常对照组相比,菌群多样性明显减少.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增多,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减少.两组比较主要是不可培养细菌的差异.结论 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菌属多样性减少,各肠道菌属间存在比例失调,肠道微生态失调可能参与了结肠炎的产生或加重过程.

  • 抗结核病史对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

    作者:姚津剑;宋起龙;杨红;余金玲;陈曼;里进;姜晓瑞;刘庆;孙淑珍

    目的 探讨抗结核治疗病史对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比有抗结核治疗病史的乙型重型肝炎85例患者与无抗结核病史的乙型重型肝炎123例患者,了解抗结核治疗病史对乙型重型肝炎的影响.结果 与无抗结核病史的乙型重型肝炎比较,有抗结核治疗病史的乙型重型肝炎死亡率高(P=0.0062),住院天数延长(P=0.04),并发症(脾大、腹水、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发生频率较高(P<0.05);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总胆红素、肌酐与无抗结核治疗病史的乙型重型肝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结核治疗病史可以显著影响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预后.

  • OMOM胶囊内镜在无症状人群体检中的应用

    作者:李恕军;陆晓娟;金鹏;王海红;李娜;赵晓军;付蕾;余东亮;晨智敏

    目的 探讨OMOM胶囊内镜在无症状人群体检中应用价值.方法 受检者为2005年8月-2010年3月到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无症状体检人群,受检者按就诊的时间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对照组(B组)、自身对照组(C组).A组受检者按一定体位进行胶囊内镜检查,送服胶囊后立即依次平卧位3 min,左侧卧位3 min,右侧卧位3 min,半卧位3min,观察食管黏膜情况,再观察胃依次左侧卧位10 min,平卧位10 min,右侧卧位10 min,站立位10 min,随后可自由活动,直至胶囊内镜排出体外.B组受检者按常规要求进行胶囊内镜检查.C组受检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后即安排胃镜和结肠镜检查.结果 A组和B组胶囊内镜食管运行平均时间和胃排空平均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胶囊内镜排出平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胶囊内镜食管运行平均时间和排出平均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C组胶囊内镜胃排空平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例A组受检者中检出消化道病变者28例,检出率31.11%;160例B组受检者中检出消化道病变者42例,检出率26.25%;110例C组受检者中检出消化道病变者43例,检出率39.09%.A组和B组食管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胶囊内镜在特定体位下可以提高食管及胃病变检出率.胶囊内镜检查可以指导胃镜及结肠镜检查能更有效提高消化道疾病检出率,用于无症状人群体检无疑是一种安全、无创、无痛苦的消化道检查方法.

  • TGF-β1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胡毅;丁玲;周钢;邹胜智

    目的 探讨TGF-β1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于12例经内镜下黏膜切除的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组织、12例腺瘤性息肉组织标本以及16例经外科手术切除的大肠癌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TGF-β1基因表达,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GF-β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在大肠不同病变中差异性表达的意义.结果 qRT-PCR结果提示,TGF-β1 mRNA在侧向发育型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腺瘤性息肉组织,但明显低于大肠癌组织.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TGF-β1在正常肠黏膜及腺瘤性息肉组织中几乎不表达,而在大肠癌中表达量明显升高.LST组织中的TGF-β1蛋白表达量较正常肠黏膜及腺瘤性息肉高,但明显低于大肠癌组织.结论 TGF-β1在LST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及腺瘤性息肉组织,同时又与大肠癌组织中的显著高表达有所区别,提示其可能成为判断LST恶变倾向及指导随访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

  • 经结肠镜高频电圈套器或IT刀联合止血夹治疗大肠宽蒂大息肉56例分析

    作者:何金财;黄跃;林国伟;吴联晖;宋鹏

    目的 评价结肠镜下使用止血夹协助高频电圈套器或IT刀切除大肠宽蒂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用圈套器或IT刀切除宽蒂大息肉前后使用止血夹钳夹蒂柄治疗大肠宽蒂息肉56例,随访观察术后出血、穿孔情况.结果 本组56例大肠宽蒂息肉均一次性切除成功,术后未出现出血、穿孔并发症.结论 止血夹能有效防止切除宽蒂大息肉后并发的出血和穿孔.结肠镜下使用止血夹协助高频电圈套器或IT刀切除大肠宽蒂大息肉安全、有效.

  • 体外诱导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系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谱变化

    作者:李蔚;张慧霞;樊红琨;段芳龄;马军

    目的 应用微阵列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系细胞分化的基因表达变化.方法 收集健康志愿者胸骨骨髓,分离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应用HGF+ FGF4诱导分化并鉴定分化细胞;利用微阵列技术筛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系细胞分化的有关基因.结果 121条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其中89条上调,32条下调.结论 相关基因涉及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基因转录、蛋白质翻译与合成等.SGK、ApoB、LDLR和CETP等可能在其分化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吉法酯预防双氯芬酸所致小肠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方莉;孟立娜;吕宾;吴炜锋

    目的 观察吉法酯对双氯芬酸所致大鼠小肠损伤的预防作用,探讨其可能的预防保护机制.方法 用小剂量双氯芬酸灌胃制备大鼠NSAID相关小肠损伤模型,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等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吉法酯保护组.空白对照组按10 ml·kg-1 ·d-1体质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实验对照组按7.8 mg· kg-1·d-1双氯芬酸溶液灌胃1次;吉法酯保护组造模前1天予吉法酯31.25 ml· kg-1·d-1灌胃1次;次日起,同等剂量吉法酯灌胃1h后再予双氯芬酸7.8ml·kg-1·d-1灌胃1次.5d后处死所有大鼠,观察各组大鼠小肠黏膜大体及病理组织学改变,检测小肠上皮AngⅡ、NF-κB表达及血清TNF-α变化.结果 小剂量双氯芬酸可致大鼠小肠黏膜广泛糜烂、多发溃疡,甚至出血、穿孔.吉法酯干预后,大鼠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多以肠黏膜局部充血、糜烂为主.实验对照组大鼠小肠大体损伤评分(4.38±1.41)及组织学评分(4.00±1.85)均较空白对照组(0.00±0.00;0.00士0.00)显著升高(P均<0.01);吉法酯保护组大体损伤评分(1.13±1.36)及组织学评分(1.75±0.71)均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P均<0.05).实验对照组血清TNF-α、肠黏膜NF-κB以及AngⅡ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22.20±5.42vs 6.19土2.76、5.75±0.46 vs 1.38±1.19、4.33±1.51 vs 1.88±0.83,P均<0.05);通过吉法酯干预,血清TNF-α水平(13.03±6.30)较实验对照组显著降低,肠黏膜NF-κB表达(0.25土0.46)以及AngⅡ表达(1.50±1.31)均较实验对照组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 吉法酯可下调炎症因子AngⅡ、NF-κB的表达,减少炎症因子TNF-α的释放,对双氯芬酸所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 应用SELDI-TOF-MS技术筛选结肠癌术后原位复发患者的血清诊断标志物

    作者:王志红;漆永平;谢小平;华为民

    目的 寻找结肠癌术后原位复发患者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方法 采用SELDI-TOF-MS技术(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比分析30例结肠癌术后原位复发患者和30例结肠癌术后无复发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分析获得的蛋白质谱.结果 结肠癌术后原位复发组与结肠癌术后无复发组有9个蛋白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2个蛋白峰(7731.3 D和8 266.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2个蛋白峰在结肠癌术后原位复发患者中高表达,在结肠癌术后无复发患者中低表达.结论 这2个蛋白峰有可能成为预测结肠癌术后原位复发患者的特异性生物蛋白标志物.

  • 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内镜下诊断及治疗

    作者:郭花;盛剑秋;王海红;金鹏;赵晓军;李娜;王昕;李爱琴;余东亮

    目的 探讨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内镜下诊断、治疗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261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物进行内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并采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胃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以及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进行肿物切除.结果 内镜下通过ESE切除黏膜下肿物213例,胃镜腹腔镜双镜联合切除42例,STER切除6例,确诊胃肠道间质瘤86例、平滑肌瘤85例、脂肪瘤35例、类癌32例、异位胰腺15例、神经鞘瘤4例、错构瘤3例和血管球瘤1例.超声内镜对各种黏膜下肿物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胃肠道间质瘤(93%)、平滑肌瘤(87%)、脂肪瘤(100%)、类癌(78%)、异位胰腺(80%)、神经鞘瘤(0)、错构瘤(0)和血管球瘤(100%).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整切除瘤体,有3例GIST在内镜下剥离过程中发生了胃壁微小穿孔,通过内镜下钛夹修补达到缝合.另有1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无术中大出血、术后迟发性出血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ESE、胃镜腹腔镜双镜联合以及STER是目前治疗黏膜下肿物微创、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 糖尿病与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差异

    作者:易庆华;张国辉;罗学斌;马静;岳秀风;黄文萍;陈宇

    目的 调查糖尿病与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差异,为根除幽门螺杆菌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官渡区人民医院就诊糖尿病患者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各300例,选择此期间就诊的年龄、性别、居住环境与其相匹配的健康体检人群200例.所有患者均行14C呼气试验行H.pylri感染检测,计算3组H.pylori感染率及血清H.pylori抗体IgG的滴度的高低.详细询问检查糖尿病症状与并发症、记录糖尿病病程.结果 糖尿病组、消化性溃疡组和正常人组在60岁以下,H.pylori感染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组和消化性溃疡组较正常组的H.pylori感染率高,消化性溃疡组较糖尿病组的H.pylori感染率高.糖尿病组日.pylori感染率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呈上升趋势.合并H.pylori感染的糖尿病患者和消化性溃疡患者与合并H.pylori感染的正常人比较,H.pylori感染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感染滴度在1 000以上时,合并H.pylori感染的糖尿病患者与合并H.pylori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比较,H.pylori感染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H.pylori感染的糖尿病患者较无H.pylori感染的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H.pylori感染风险、感染滴度较正常入增高,并随病程的进展有上升趋势,H.pylori感染与糖尿病各种并发症关系密切.

  •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赵晓军;李娜;王海红;王昕;李爱琴;谢惠;余东亮;盛剑秋

    目的 分析在不同情况下胶囊内镜(CE)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患者的小肠疾病检出率,以探讨CE检查时机、OGIB出血类型、出血量等因素对于OGIB诊断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北京军区总医院2005年7月-2012年5月209例因OGIB行CE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全部入选者分为显性出血组与隐性出血组及轻、中、重出血组;根据患者出血时间与胶囊内镜检查间隔时间将各组患者分别分为3组(A组:72 h内检查组;B组:2周内检查组;C组:2周后检查组).对各组小肠疾病检出情况进行记录并对各组间小肠疾病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显性出血组中小肠病变检出率58.0%,隐性出血组中小肠病变检出率3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中、重出血3组小肠疾病检出率分别为30.6%、57.4%、61.3%.显性出血组中A组患者与B组患者小肠疾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及B组患者小肠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C组患者.隐性出血组中B组小肠疾病检出率高于A组及C组患者.结论 CE对于OGIB的小肠疾病检出率与显性出血、出血量及CE检查时间等因素相关.对于显性出血患者来说,出血2周内行CE检查小肠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出血2周后进行CE检查;选择显性出血时及中、重度出血患者可获得较高CE小肠疾病检出率.OGIB常见病因为小肠血管发育异常.

  • 慢性肝病常用血清学指标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孙洪坤;王娇婷;张晨峰;王丹;乔文

    目的 通过对慢性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疾病进展至不同阶段时各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从中选取少量指标组合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方法 运用判别分析方法选取相关指标组建判别方程,然后回代验证判别效果.结果 对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PLT、ALP、TBIL、ALB和A/G进入判别方程,通过回代判断,其对三者的正确判别率分别为68.1%、85.0%和70.8%,总体正确率为78.8%;对于慢性轻中度肝炎和慢性重度肝炎,AST、GGT、ALP、TBlL和A/G为优组合,回代判断显示其正确判别率分别为98.6%和83.3%,总体正确率为95.6%.结论 通过PLT、ALP、TBIL、ALB和A/G的把握可初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以便指导治疗;AST、GGT、ALP、TBIL和A/G所拟合的方程有较高的正确性,可以用来区分轻中度肝炎和重度肝炎.

  • 结肠镜下早期结肠套叠和结肠扭转复位的诊治体会

    作者:王海红;郭花;史久健;王昕;谢惠;李爱琴;李娜;付蕾;盛剑秋

    目的 探讨在早期结肠套叠和结肠扭转疾病中结肠镜下复位成功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近10年来应用结肠镜对19例早期结肠套叠、结肠扭转的治疗资料和经验,总结诊治体会.结果 17例患者均在结肠镜下成功复位,复位成功率89.47% (17/19).2例横结肠扭转患者复位失败,转入外科手术.5例回-结肠套叠患者中4例患者无明确病因,1例阑尾术后2周出现回-结肠套叠并复位成功;14例肠扭转中1例女性患者24 h时行钡灌肠治疗,4 h后症状加重,在结肠镜检查下复位成功,恢复良好,11例患者在24 h内行结肠镜检查并成功复位.结论 早期的结肠套叠、结肠扭转,应用结肠镜下注入30℃温蒸馏水和反复旋转、钩拉旋转镜身进行复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便捷方法.

  • 英夫利西单抗对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范如英;盛剑秋;陆晓娟;李恕军;王继恒;杨欣艳;王晓伟;李世荣

    目的 了解英夫利西单抗对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2007年1月-2013年1月住院的27例激素抵抗或依赖中-重度IBD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分别在用药后6周、30周、54周进行Mayo或CDAI评分,总结结肠镜下黏膜改变,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英夫利西单抗对CD患者有效率为89.5%,激素抵抗或依赖的UC患者有效率为83.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有效率为84.8%,7例达到黏膜愈合.5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包括输液反应、呼吸道感染、白细胞轻度降低.结论 英夫利西单抗对CD及UC患者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NK T细胞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文辉;高占玲;李忠强

    NK T细胞不同于NK细胞和T细胞.目前的研究揭示,NK T细胞既有免疫效应功能又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自身免疫性肝炎是机体自身免疫反应相对或绝对过度造成肝组织损伤,出现肝功能异常及相应症状体征的一种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完整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近年来部分研究显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与NK T细胞有一定的相关性.

  • Kupffer细胞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郝建红;席宏杰

    Kupffer细胞作为肝脏固有巨噬细胞在炎症反应及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Kupffer细胞激活后将诱发TNF-α、前列腺素、一氧化氮及氧自由基等各种炎症细胞因子的大量形成,除导致自身功能形态发生改变外,还直接影响邻近的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位于血窦腔内的中性粒细胞等多种细胞,进而启动热缺血或冷缺血后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害.现就Kupffer细胞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对其治疗靶点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美沙拉秦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报道

    作者:黄月华;李骥;赵淼;彭茜;任翃;杨秀锦;杨红

    克罗恩病是一类不明原因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该疾病肠道病变为慢性病程、迁延不愈,诊治过程中肠道症状会受到更多的关注,而肠外表现常易被忽视,本文就1例克罗恩病患者出现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进行临床分析,供临床医师参考.

  • 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DOG-1阳性不典型小肠间质瘤1例

    作者:孔繁静;谭诗云

    该例中年女性患者以间歇性、自限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既往有多次腹部手术史.在行结肠镜检查的肠道准备时再次诱发上述症状出现,剖腹探查后发现小肠肿块,病检结果提示小肠间质瘤,恶性潜能为高危.虽然原发性小肠肿瘤的发病率低,但对于腹部有多次手术病史的患者,除了需要常规考虑术后肠粘连的可能,还需放开思路考虑到患者小肠肿瘤的可能性.

  • MCP-1诱导人胃癌细胞NF-κB-p65的表达和核移位

    作者:宋军民;刘明华;李岩

    目的 研究MCP-1对人胃癌细胞NF-κB-p65的表达和核移位的影响.方法 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加入MCP-1及其受体(CCR2)拮抗剂RS102895,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NF-κB-p65和p65-NLS(活性p65)蛋白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42例人胃癌石蜡包埋组织中MCP-1、NF-κB-p65和p65-NLS蛋白的表达.结果 MCP-1能显著上调人胃癌SGC7901细胞NF-κB-p65和p65-NLS蛋白的表达(P<0.01),而RS102895预先处理能显著抑制MCP-1的上调效应(P<0.01);人胃癌组织中MCP-1蛋白与NF-κB-p65和p65-NLS蛋白的表达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 MCP-1能显著诱导人胃癌细胞NF-κB-p65的表达和核移位,从而在NF-κB通路的活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 5种常见肿瘤标记物在霉菌性胃溃疡和溃疡型胃腺癌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杨景波;李彩虹;羊东晔;梁洁玲;周震;马美雪

    目的 比较5种胃癌相关的肿瘤标记物PGC、PTEN、HER-2、CEA及CA72-4在霉菌性胃溃疡和溃疡型胃腺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探讨其临床病理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病理科2002年3月-2009年12月保存完好的石蜡标本,包括胃镜下胃黏膜活检以及术后胃标本,且已经病理确诊的霉菌性胃溃疡31例,溃疡型胃腺癌35例,以及正常胃黏膜标本10例,采用Elivision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GC、PTEN、HER-2、CEA及CA72-4在各个胃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在溃疡型胃腺癌中,PGC和PTEN的表达阳性率均低于其在霉菌性胃溃疡中的表达,而HER-2、CEA及CA72-4的表达阳性率则均高于其在霉菌性胃溃疡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胃黏膜组织相比,霉菌性胃溃疡组织中PGC和PTEN的表达阳性率有所下降,而HER-2、CEA及CA72-4的表达阳性率稍有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PGC、PTEN、HER-2、CEA及CA72-4 5种肿瘤标记物,特别是联合检测对鉴别诊断霉菌性胃溃疡和溃疡型胃腺癌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 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李腾飞;刘鹏飞;项斌

    目的 探讨和总结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研究EGC淋巴转移的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5年12月152例EGC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与EGC预后相关.结论 淋巴转移是影响EGC预后的关键因素,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是EGC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术前对这些因素的评估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 Abl相互作用蛋白1过表达对胃癌细胞系AGS体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

    作者:崔梅花;傅怡;郁卫东;侯晓琳;雷晓燕

    目的 研究Abl相互作用蛋白1(ABI1)过表达对人胃癌细胞系AGS体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初步探讨ABI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应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分别将基因重组表达载体鼠干细胞病毒(MSCV)-绿色荧光蛋白(GFP)-ABI1质粒和对照载体MSCV-GFP质粒导入胃癌细胞系AGS,用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MSCV-GFP-ABI1和MSCV-GFP的细胞系;其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及Transwell小室检测ABI1过表达对AGS细胞体外凋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AGS细胞凋亡率与ABI1过表达后AGS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小室检测显示,AGS细胞迁移能力与ABI1过表达后AGS细胞迁移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BI1过表达抑制胃癌细胞系AGS的体外迁移能力,提示影响胃癌细胞的迁移可能是ABI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 RhoGDI2、PAK2在胃癌中的原位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作者:石干;田德安;何星星;廖家智

    目的 检测RhoGDI2、PAK2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状况,评价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评估RhoGDI2、PAK2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liviSionTM二步法)检测103例胃癌标本中RhoGDI2、PAK2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RhoGDI2和PAK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82%、60.19%;RhoGDI2和PAK2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个数、有无远处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RhoGDI2和PAK2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胃癌组织中RhoGDI2、PAK2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病理特征密切相关.RhoGDI2与PAK2可能共同参与调节胃癌的侵袭、转移过程.

  • TMX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研究

    作者:冯志强;黎庆宁;陈墅圳;李鹰飞;叶敏;聂玉强

    目的 探讨TMX基因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胃癌组织石蜡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各20例,将肿瘤组织和对应的切缘癌旁正常组织放置于同一张载玻片上,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利用IPP 6.0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研究TMX基因在胃癌组织中及手术切缘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两组是否存在表达差异.结果 TMX基因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有表达,在胃癌组织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0.14±0.03vs 0.19士0.05,P<0.01).结论 TMX基因在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存在表达差异,TMX基因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病.

  • Bmal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魏柏;熊枝繁;陈景三

    目的 探讨钟基冈Bmal1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5例胃癌和癌旁非癌新鲜手术标本,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all mRNA表达.收集64例胃癌和癌旁组织,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mal1表达,用图像分析技术分析Bmal1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Bmal1 mRNA转录量为1.02±0.05,癌旁组织中为0.57-0.0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al1蛋白在癌旁组织中主要位于细胞的胞核,平均吸光度值为0.1041 ±0.0543,而在胃癌组织中主要位于胞质,平均吸光度值0.1816±0.0128,Bmall在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al1表达强度与年龄、胃癌分化程度相关(P<0.05),Bmal1与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 Bmal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移位和表达上调可能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可能成为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 奥沙利铂、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治疗转移或复发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作者:陈育苗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L-OHP)、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FA)治疗胃癌转移或复发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3例胃癌转移或复发患者,第1、8、15、22天,伊立替康70 mg/m2,静脉滴注1h,奥沙利铂50 mg/m2,静脉滴注2h,亚叶酸500 mg/m2,静脉滴注2h后,5-氟尿嘧啶2 000 mg/m2,静脉滴注24 h,每36 d重复1次.结果 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18例.主要不良反应为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便秘、周围神经病变.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奥沙利铂、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治疗胃癌转移或复发患者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

  • 线粒体突变及不稳定在胃癌中的研究

    作者:张伟

    目的 探讨线粒体突变及不稳定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分离胃癌组织及其切缘的正常组织,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对胃癌线粒体D-loop调控区D-loop-(CA)n进行突变筛查及测序分析,同时进行线粒体D-loop非编码区(CA)n重复序列的不稳定(mtMSI)检测.结果 胃癌组织样本中D-loop-(CA)n调控区基因突变率为50.8% (31/61),正常组织均未见有序列改变.29.5% (18/61)发生线粒体重复序列(CA)n的不稳定.18例线粒体不稳定(mtMSI)中有16.4%(10/61)同时发生D-loop点突变,有8例同时存在核不稳定(nMSI-H).结论 胃癌mtDNA异常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

  • 衣霉素诱导胃癌细胞内质网应激介导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

    作者:甘惠中;史冠男;戴夫;彭琼

    目的 观察衣霉素诱导的内质网应激介导胃癌SGC-790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发生.方法 以浓度为10 μg/ml的衣霉素(TM)处理胃癌SGC-7901细胞0、6、12、24 h,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表达;取GRP78高表达时间点,以10 μg/ml TM处理SGC-7901细胞,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及N-钙黏蛋白(N-cadherin)表达;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细胞划痕试验观察TM诱导SGC-7901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10 μg/ml的TM处理胃癌SGC-7901细胞12h后,细胞形态逐渐类似于长梭形并生出伪足.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P<0.05),GRP78、N-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同时升高(P<0.05).胃癌SGC-7901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增强.结论 TM诱导的内质网应激(ERS)可介导胃癌SGC-7901细胞发生EMT.

  • E-钙黏蛋白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崔喻芳;张开光

    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是跨膜糖蛋白家族的一员,正常表达于上皮细胞,介导Ca2-依赖的细胞-细胞黏附,对维持组织结构和形态形成十分重要.转移是恶性肿瘤具破坏性的特征,也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以肿瘤的扩散和转移为靶向的研究在肿瘤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关于E-cad在胃癌方面的研究作一概述.

    关键词: E-钙黏蛋白 胃癌 CDH1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