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위장병학화간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郑州大学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09
  • 国内刊号: 41-122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5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段芳龄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对纤维连接蛋白基因表达的调节

    作者:杨瑗;成军;赵英仁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体,感染后引起慢性化的频率较高.在我国,HBV或HCV的感染也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发病的主要原因.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是一种存在于血液、体液及各种组织中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糖蛋白,来源于肝细胞,枯否细胞和内皮细胞,通过与整合素结合调节细胞间的粘附、免疫、凝血和血小板的聚集[1],另外在肿瘤与纤维化的发展与发病机制中,Fn也起着重要的作用[2].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新基因的研究及意义

    作者:杨倩;成军;董菁;张树林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部分双链DNA病毒,不仅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与肝纤维化(LF)、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全世界约有3.5亿人受到HBV感染,危害严重但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技术和方法.我们对HBV基因组准种特点进行长期而广泛研究[2~5 ].近我们对于中国HBV流行株的全基因序列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发现了前-前-S和前-X基因序列,并利用分子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了验证,从而改写了HBV DNA编码基因序列研究的历史.

  • 丙型肝炎病毒对磷脂酶A2基因表达的调节

    作者:纪冬;成军

    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是一类能水解磷脂,广泛存在于生物组织,细胞利体液的酶,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有关,它能特异性催化磷脂甘油分子第二位酰基水解的脂解酶,可将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等水解为一系列生物活性介质.在消化、炎症和细胞内、外信号转导过程中涉及了不同形式的PLA2.

    关键词: 磷脂酶A2
  • 四跨膜蛋白超家族与肝炎病毒的关系

    作者:张黎颖;成军;纪冬;刘妍;党晓燕;王春花;邓红;刘敏

    四跨膜蛋白超家族(TM4SF)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细胞,至少包括哺乳动物28的不同的家族成员、果蝇的37个家族成员[1].尽管与其他的细胞膜分子,如整合素等相比,其结构、功能的研究仍很不充分,但随着近年来各种新的核酸、蛋白和细胞等的研究方法相继开展以来,对TM4SF的认识有了以一定的发展.TM4SF成员在结构上具有特殊的四次跨越细胞膜结构,在细胞膜外形成大小两个环状结构,能与人白细胞抗原(HLA)以及整合素相连,从而能促细胞生长、转导信息,并可能与病毒的粘附与进入机制有关.TM4SF成员之间相互关联,并与一些家族外蛋白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TM4SF网络,功能复杂多样,目前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分类仍是十分困难的.

  •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对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的调节

    作者:党晓燕;成军;邓红;张黎颖;王春花

    众所周知,免疫学上把能引起强而迅速排斥反应者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其编码基因是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称之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MHC在不同的哺乳动物中有不同的命名,但是其组成、结构以及编码产物的功能等却很相似.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称为人白细胞抗原系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研究表明HLA在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可引起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发展为肝细胞癌.它们的预后不仅和病毒相关,而且与宿主遗传背景也有很大的关联.因此,对宿主因子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进程中作用的阐述,有助于我们了解HBV和HCV感染的特征.

  •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与肝炎病毒蛋白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白桂芹;成军;张树林

    病毒性肝炎是病毒感染以后引起的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肝细胞损害,自由基损伤及脂质过氧化对肝的损伤占有重要地位,它们作用于细胞膜和细胞大分子,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形成脂肪肝,并损伤细胞内DNA,破坏核苷酸辅酶.微量元素硒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glutathione peroxidase)是体内主要的抗自由基和抗过氧化作用的因子,肝炎病毒蛋白可通过影响GSH-Px基因及其表达的异常调节引起肝细胞的病理损害,导致肝硬化(LC)和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但具体的机制还在研究之中.本文将目前关于GSH-Px在病毒肝炎及其转归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的回顾.

  • 丙型肝炎病毒F蛋白研究进展

    作者:黄燕萍;成军;张树林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世界范围内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原,约有1.7亿人被感染,常导致严重肝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HCV是1989年Choo等[1]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成功的一个RNA病毒,属黄病毒科,基因组为正链RNA,长度约为9.6 kb,该病毒的基因组含有一个长的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一个约3 010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的多蛋白,该多蛋白被细胞和病毒蛋白酶切割产生至少10个病毒基因产物:核心蛋白(core)、E1、E2、p7、NS2、NS3、NS4A、NS4B、NS5A和NS5B.

  •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生物学作用

    作者:王建军;成军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其基因组为3.2kb部分双链的环状DNA.它的复制需要一个RNA中间物-前基因组RNA,经过反转录产生新的DNA分子.HBV基因组的功能单位十分密集,高度压缩,重复利用.目前已确定有4个主要的开放阅读框架,分别负责编码核心抗原(pre-C/C)、核酸聚合酶(P)、表面抗原(pre-S/S)和X蛋白(X).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是核壳蛋白的分泌型,是前-C和C区段的基因产物,在嗜肝DNA病毒间和感染的各例间高度保守.因前-C区的开始有分泌信号,可自感染的肝细胞分泌而成为功能性蛋白.HBcAg由同一基因的第2个启始密码子(ATG)转译,因无分泌信号,故主要是结构性蛋白.HBcAg与HBeAg有很长的共同序列,在T细胞水平,HBcAg与HBeAg有高度交叉反应性[1].

  • 早期肝硬化定量诊断的CT研究

    作者:李天然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肝脏各叶及门静脉进行量化的研究,为临床影像早期诊断肝硬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肝硬化代偿期组、失代偿期组作为疾病组,选择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利用人体常用解剖轴线作为肝脏测量的基准线.门静脉系统的测量采用文献报道的常用方法.结果肝硬化时肝脏左叶冠状径(L1)的变化具临床意义,肝硬化代偿期时该值增大,肝硬化失代偿期时该值缩小;肝叶比例不仅存在于肝叶间同时也存在于肝叶内.门静脉管径的变化主要发生于肝硬化代偿期,通过建立门静脉的变化与肝脏变化的数学模型对早期肝硬化进行预测.结论可以利用肝脏各叶的测量值及门静脉管径的变化预测和诊断早期肝硬化.

  • 血清标志物在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诊断肝癌的价值

    作者:贾克东;石淑仙;阮幼冰

    目的寻找有效的适合用于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癌诊断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方法AFP测定应用竞争性放射免疫技术(RIA),岩藻糖苷酶(AFU)测定应用酶化学技术,唾液酶(SA)测定应用化学法,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测定应用单克隆抗体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AFU、AFP和SA三项指标肝癌患者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P值分别为P=0.027,P<0.001和P<0.001.分别以AFU值440nmol/ml·h-1、AFP测定值400 ng/ml、SA测定值590 μg/ml为阳性参考值,测定肝癌组患者阳性率分别为57.57%、68.09%和35.7%.三者假阳性率分别为48%、20%和0,以AFP和SA对41例肝癌进行联合检测,其肝癌患者阳性检出率为80.49%.肝癌患者血清sIL-2R水平与肝硬化患者及肝炎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肝癌患者血清HGF水平低于肝硬化患者以及重症肝炎患者.结论肝癌患者HGF、sIL-2R和AFU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清,但其升高的水平受肝脏炎症影响较大,对肝癌的特异性较差,因而不适合应用于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癌的诊断.AFP仍然是敏感的肝癌血清指标,SA具有肿瘤特异性高和不受肝脏炎症干扰的特点,适合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癌的诊断,联合AFP可以使阳性检出率达80.49%,使肝癌的诊断灵敏性大大提高.

  • 钙通道和Na+/H+交换在表皮生长因子促肝癌细胞生长中的作用

    作者:吴斌文;王家駹;程斌;袁顺玉;艾莉;崔武任

    目的许多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EGF),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EGF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合,通过一系列的信息传导,导致肝癌细胞的增生.但受体后的信息传导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探讨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C、Na+/H+交换、钙调蛋白和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在EGF促肝癌细胞生长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于无血清RPMI1640中培养肝癌细胞SMMC7721,采用3H-Thymidine(3H-TdR)掺入的方法,检测肝癌细胞DNA合成速率,研究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C、Na+/H+交换、钙调蛋白和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在EGF促肝癌细脆生长中的作用.结果EGF 10-9M对肝癌细脆的生长有极显著促进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酪氮酸激酶阻滞剂Genistein对EGF的促肝癌细胞生长作用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01).钙调蛋白阻滞剂W-7、蛋白激酶C阻滞剂H-7和Na+/H+交换阻滞剂amiloride对EGF的促肝癌细胞生长作用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01,P<0.01,P<0.05),而对基础状态细胞的3H-TdR掺入值无显著影响(P>0.05).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阻滞剂Varapamil对BGF的促肝癌细胞生长作用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对基础状态细胞的3H-TdR掺入值亦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结果显示,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C、Na+/H+交换及依赖钙-钙调蛋白途径在BGF的作用中起关键作用.电压依赖性钙通道与EGF的作用无关.

  • 西咪替丁对人胃癌细胞MKN45的生长抑制和促凋亡的研究

    作者:范嵘;吴云林;乔敏敏;章永平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对胃癌细胞MKN45生长的抑制和凋亡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西咪替丁作用下胃癌细胞MKN45培养液的OD值,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西咪替丁对MKN45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西咪替丁作用72小时,抑制胃癌细胞MKN45的生长并呈剂量依赖趋势.胃癌细胞MKN45细胞周期发生改变,G1期百分比减少,S期百分比增加,并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峰.结论西咪替丁可能通过诱导胃癌细胞MKN45凋亡从而抑制其细胞增殖.

  • 奥曲肽体外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增殖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张霞;陶小红;王丕龙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octreotide)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抗增殖作用,并从细胞周期调控的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octreotidedui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yclin 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octreotide能明显地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octreotide使实验组G0/G1、G2/M期细胞数减少,S期细胞数增加.经octreotide作用72 h后,cyclinA、PCN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对照组:2.833±0.074,4.851±0.059;octreotide组:1.674±0.043,3.257±0.036).结论octreotide能影响细胞周期的进程,通过下调S期细胞周期素A、PCNA蛋白的表达来干扰SMMC-7721细胞增殖环节,可能是其发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 肝细胞癌中差异表达EST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功能预测

    作者:陈香宇;段芳龄;李建生;朱武凌;韩泽广;李玉龙;曾艳丽;孙艳;孙嫣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差异表达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ion sequence tag,EST)的全长、ORF、电子表达谱、染色体定位和编码蛋白质的功能,指导实验研究.方法应用多种生物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获得两条新基因的全长序列,和RACE方法、测序获得的结果一致;两条EST分别定位于2p13~15、3p14;高表达EST主要表达于肿瘤组织,低表达EST主要表达于正常组织;高表达基因所编码蛋白质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前mRNA加工和细胞骨架组装,低表达编码蛋白质和机体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结论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有助于高效、快速地克隆、鉴定新基因.

  •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末端蛋白的反式激活基因

    作者:王春花;成军;吴煜;杨艳杰;张黎颖;党晓燕;郎振为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聚合酶末端蛋白(TP)反式激活基因的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克隆TP反式激活相关基因.方法以TP表达质粒pcDNA3.1(-)-TP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休pcDNA3.1(-)为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RsaⅠ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文库扩增后得到35个阳性克隆,经菌落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得到34个200~1 000bp插入片段.对所得片段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显示14种已知基因编码蛋白和1种未加功能基因序列,可能是TP反式激活靶基因.结论成功构建乙型肝炎病毒TP反式激活基因差异发达的cDNA消减文库,为今后进一步分析、研究病毒蛋白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NS5ATP13 蛋白的上调基因

    作者:党晓燕;成军;邓红;王建军;王春花;纪冬;张黎颖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NS5ATP13蛋白反式激活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克隆HCV NS5ATP13蛋白反式激活靶基因.方法以HCV NS5ATP13表达质粒pcDNA3.1(-)-NS5ATPl3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从中提取mRNA并合成cDNA,经RsaⅠ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人HCV NS5ATPl3蛋白反式激活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文库扩增后得到102个白色克隆,进行菌落PCR分析,其中96个均得到100~1 000bp插入片段.挑取40个插入片段测序分析,其中2个cDNA片段为未知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其全长序列,已被GenBank收录,另有34个为已知功能序列.结论成功筛选出2个新的cDNA序列,并获得其全长序列,可能为HCV NS5ATP13蛋白反式激活相关靶基因.

  •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NS5ATP5的上调基因

    作者:党晓燕;张健;成军;邓红;王建军;王春花;纪冬

    目的通过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NS5A反式激活蛋白5(NS5ATP5)的反式激活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筛选HCVNS5ATP5蛋白反式激活靶基因.方法以HCV NS5ATP5表达质粒pcDNA3.1(-)-NS5ATP5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从中提取mRNA并合成cDNA,经RsaⅠ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人HCVNS5ATP5蛋白反式激活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文库扩增后得到91个白色克隆,进行菌落PCR分析,其中86个均得到100~1 000 bp插入片段.挑取32个插入片段测序分析.其中包括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纤维连接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l等重要的基因.结论成功筛选出HCV NS5ATP5的上调基因.

  •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调节基因

    作者:王建军;徐志强;成军;刘妍;杨倩;纪冬;党晓燕;王春花

    目的筛选与克隆HBeAg激活基因,了解其在体内的凋节功能线索.方法以HBeAg表达质粒pcDNA3.1(-)-HBeAg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Rsa Ⅰ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人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人HBeAg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文库扩增后得到40个阳性克隆,进行菌落PCR分析,均得到200~800 bp插入片段.对插入片段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其全长基因序列,结果共获得12种编码基因,包括11种已知基因和1种未知基因.结论筛选到的cDNA全长序列,包括一些与细胞生长调节、信号转导、肿瘤免疫发生及物质代谢密切相关的蛋白编码基因,推测了HBeAg在体内可能存在的调控机制的线索,尚需进一步的实验证明.

  •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克隆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反式激活的相关基因

    作者:纪冬;成军;王建军;董菁;郭江;刘妍;杨倩;党晓燕;王春花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蛋白(pre-S1)反式激活的相关基因cDNA消减文库,克隆前-S1反式激活相关基因,以期发现前-S1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靶位点,为阐明前-S1蛋白的反式激活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HBV相关肝细胞癌(HCC)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开辟新的研究方向.方法以HBV前-S1表达质粒pcDNA3.1(-)-preS1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RsaⅠ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将产物与pGEM-Teasy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DH5α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文库扩增后得到67个阳性克隆,经菌落PCR分析,得到51个200~1 000 bp插入片段.对所得片段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获得32种编码基因,其中26个为已知功能基因,另外6个为未知功能序列,可能是前-S1蛋白反式激活新的靶基因.结论成功构建HBV前-S1反式激活的相关基因cDNA消减文库,为今后进一步分析、研究病毒蛋白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为进一步阐明前-S1蛋白反式调节作用及其在HBV感染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A反式激活基因8的克隆化研究

    作者:杨艳杰;成军;王春花;党晓燕;钟彦伟

    目的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非结构蛋白5A(NS5A)是一种具有显著反式激活作用的病毒蛋白质.为了探索HCVNS5A病毒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我们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对于转染和未转染的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将有助于阐明HC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以HCV NS5A表达质粒pcDNA3.1(-)-NS5A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提取mRNA并进行SSH分析.对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其中之一为新型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注册的已知功能基因序列没有同源性,利用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的搜索和比对,进行电子拼接,根据基因起始密码子的Kozak规则和终止密码子下游保守的多聚腺苷酸信号序列,确定新型基因序列.结果结果从HepG2细胞提取总RNA,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测序证实,命名为NS5ATP8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为AF529369.NS5ATP8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1 449(nt),编码产物由483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结论HCV NS5A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NS5ATP8筛选与克隆,进一步研究HCV NS5A反式激活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奠定基础.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反式激活蛋白1基因的克隆化研究

    作者:纪冬;成军;郭江;王建军;刘妍;杨倩;王春花;党晓燕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技术筛选并克隆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蛋白(pre-S1)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进一步阐明HBV感染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以HBV前-S1蛋白表达质粒pcDNA3.1(-)-PreS1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提取mRNA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分析.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克隆HBV前-S1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结果对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其中之一为新型基因片段.从HepG2细胞提取总RNA,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并测序证实,因其可以被前-S1蛋白反式激活,故命名为前S1反式激活蛋白1(PSlTPl),已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AY426672.PS1TP1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642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213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结论HBV前-S1蛋白在HBV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的研究表明前-S1蛋白还具有反式激活的作用,上调宿主细胞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变宿主正常的应答水平,引起病变.HBV前-S1反式激活新靶基因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HBV前-S1蛋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奠定基础.

  •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反式激活靶基因的克隆化研究

    作者:王建军;成军;刘妍;张黎颖;郭江;纪冬;杨倩;党晓燕;王春花;徐志强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技术(bioinformatics)筛选并克隆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原(HBeAg)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方法以HBeAg表达质粒pcDNA3.1(-)-HBeAg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提取mRNA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SSH)分析.对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其中之一为新型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注册的已知功能基因序列没有同源性,利刚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的搜索和比对,进行电子拼接,根据基因起始密码子的KozaK规则和终止密码子下游保守的多聚腺苷酸信号序列,确定新型基因序列.从HepG2细胞提取总RNA,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并测序证实,命名为HBeAgTP,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为AY423624.结果HBeAg TP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324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107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结论HBeAg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HBeAg TP的筛选与克隆,为进一步研究HBeAg在体内激活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奠定基础.

  •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克隆白细胞中与NS5ATP7蛋白结合的蛋白编码基因

    作者:张健;成军;王琳;邵清;陆荫英;梁耀东;李强;刘敏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体系寻找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5A反式激活蛋白7(human gene 5 transactivated by nonstructural protein 5A of hepatitis C virus,NS6ATP7)相互作用的白细胞蛋白,以探讨SN5ATP7的生物功能.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构建NS5ATP7诱饵质粒,转化酵母AH109,与含人白细胞cDNA文库质粒的酵母Y187进行配合,于涂有X-α-gal营养缺陷型培养基(SD/-Trp-Leu-His-Ade)上筛选生长.挑选蓝色克隆,提取此酵母克隆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提取质粒DNA后进行测序,然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筛选出15个与NS5ATP7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克隆,其中包括人类Rho GDP分裂抑制剂α、人类细胞色素b558α亚单位、人类MLL(MLL)基因外显子、人类S100钙结合蛋白A9(钙粒蛋白B)、人类移动抑制因子相关蛋白14变体E(S100A9)、人类金属硫蛋白2A、人类染色体序列及人类cDNA序列等,1个是未知功能基因.结论初步克隆了NS5ATP7与白细胞结合蛋白基因,根据所克隆到的基因,对以后研究NS5ATP7的功能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为以后研究这些能与NS5ATP7相互作用的基因在白细胞中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 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XTP1基因转染细胞差异表达基因

    作者:刘妍;成军;王春花;王建军;杨倩;纪冬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Ag)反式激活基因XTP1的表达对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进一步阐明XTP1蛋白可能的分子生物学功能.方法设计并合成XTP1基因序列特异性的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XTP1基因片段,以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获得的XTP1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到TA载体中进行核苷酸序列的测定,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XTP1.以脂质体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提取mRNA,逆转录为cDNA,与转染空表达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进行cDNA芯片分析.结果构建的表达载体经过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实准确无误.提取高质量的mRNA,逆转录为cDNA,进行cDNA芯片分析.在1152个基因表达谱的筛选中,发现有3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24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成功筛选了XTP1转染细胞后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阐明XTP1蛋白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

  • 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E1在重度黄疸肝炎中的应用(附50例分析)

    作者:沙琪;宋政

    重度黄疸(胆红素>171 μmol/L)常见于急性、亚急性、慢性重症肝炎及因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等引起的肝内胆汁淤积.临床上常用利胆、退黄药物如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治疗,虽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甚理想.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3年5月对50例重度黄疸的肝炎在使用利胆、退黄一般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E1(凯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老年人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与脂肪肝关系研究

    作者:郭秀珍

    对252例老年人进行了血清(TG)、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检测及肝脏B超检查,观察脂肪肝的有无以及程度,探讨脂肪肝与血脂的关系,结果如下.

  • 阿拓莫兰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脂肪肝疗效观察

    作者:余建国;章晓华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改善,脂肪肝在我国呈增加的趋势.脂肪肝可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应用阿拓莫兰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中度脂肪肝78例,效果显著.

  • 介入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临床探讨

    作者:林琪;马霁波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临床上较多见.我们于1999年6月~2002年6应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分析如下.

    关键词: 肝硬化 介入治疗
  • 加强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作者:成军

    近30年来,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阐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就是肝炎病毒生物大分子与肝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1].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病毒性肝炎实际上也是一种广义上的"基因病",这也是我们进行病毒性肝炎的基因治疗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 2004年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内容栏目和继续教育

    作者:

    关键词: 全科医师 栏目
  • 沉痛悼念胡家露教授

    作者:

    关键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