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위장병학화간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郑州大学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09
  • 国内刊号: 41-122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5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段芳龄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进展

    作者:郭旭;杨云生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内科门诊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本文就其诊断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 乙肝病毒相关肝病肝脏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王德盛;窦科峰;宋振顺

    在我国施行肝移植的患者中,绝大多数是乙肝病毒相关性终末性肝病患者,术前病毒复制程度、个体免疫状态和病毒类型与移植术后易感复发密切相关.联合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与核背类似物可用于肝脏移植术后抗病毒治疗,近年来报道乙肝疫苗也可有效预防移植术后乙肝复发.本文重点介绍肝脏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机制及影响因素,探讨预防乙肝复发的各种方案的优劣.

  • HBV X蛋白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

    作者:陈芸;王小众

    HBV X蛋白(HBx)是多功能蛋白,能转录激活多种病毒及细胞基因,从而参与病毒复制以及宿主细胞的基因调控、蛋白降解和细胞信号转导等过程.近期研究发现HBx可以定位在线粒体卜,干扰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等能代谢过程,促进细胞凋亡.氧化应激是指人体的组织细胞中自由肇产生增多,并且由于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下降、数量减少等原因,使得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下降的现象,反映了体内氧化和抗氧化系统问的失衡.本文从HBx在线粒体的定位以及与HBx结合的蛋向,从相关的分子机制阐明HBx与氧化应激的相关作用.

  • 肝硬化患者的出血机制

    作者:刘鹏亮;王炳元

    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消化道出血,也是导致患者急性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机制包括止血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纤溶功能异常、血管因素和血小板减少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危及肝硬化患者生命主要的并发症,死亡率极高.随着门静脉压力的升高,内脏血管可发生明显的病理改变,称为门静脉高压性血管病变,可引起便血、大便隐血或消化道大出血.多种凝血因子、天然抗凝剂、纤溶蛋白复合物等都在肝脏产生,慢性肝病时,可出现凝血机制障碍.组织因子和Ⅻ因子是参与止血的重要因子,肝硬化时,两者发生障碍.近年来,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减少症越来越受到关注.

  • 大肠平坦型腺瘤与隆起型腺瘤的临床特征比较

    作者:钟选芳;许岸高;余志金;张晓慧;甘爱华;陈惠新;凌红

    目的 探讨大肠平坦趔腺瘤的发病情况,比较平坦型腺瘤与隆起型腺瘤的临床特征和镜下特点.方法 设定一个时间段选择我院连续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经肠镜下切除的并经病理证实为腺瘤的所有病变,收集完整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镜下肉眼形态分为平坦型腺瘤和隆起型腺瘤,计算平坦型腺瘤在结肠镜榆查人群中的检出率,应用构成比计算平坦型腺瘤占检出腺瘤的比例,比较平坦型腺瘤和隆起型腺瘤的临床特征和镜下特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病变大小和部位.结果 结肠镜检查共10 31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共468例患肴,550枚息肉,其中检出 30例31枚息肉为平坦型腺瘤,438例519枚息肉为隆起型腺瘤,平坦型腺瘤在结肠镜检查人群中的检出率为0.29%,占检出腺瘤的6.41%;平坦型腺瘤和隆起型腺瘤的性别、年龄、大小和单发腺瘤/多发腺瘤的比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平坦型腺瘤有41.94%位于右半结肠,而隆起型腺瘤仅24.47%,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平坦型腺瘤在国内并非罕见,平坦型腺瘤较隆起型腺瘤倾向发生于有半结肠,提示全大肠镜检查更有利于检出平坦型腺瘤.

  • 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浆血栓调节蛋白、D-二聚体变化的研究

    作者:赵严;程礼;王兴鹏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不同阶段血浆m栓调节蛋白(TM)、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析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6例)、正常埘照组(15例)的TM、D-二聚体指标,并做APACHE Ⅱ评分.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TM、D-二聚体含量升高,与轻症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伴随APACHE Ⅱ评分升高,TM、D-二聚体的含量升高.结论 急性胰腺炎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血浆TM、D-二聚体含量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病情进展、预后判定的指标之一.

  • 贵州省镇宁县布依族、苗族、汉族中老年人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调查及多因素分析

    作者:杨龙;周力;张永宏;雷静静

    目的 了解贵州省镇宁县布依族、苗族、汉族中老年人幽门螺杆菌(H.priori)感染状况.探讨与感染有关的流行病学冈素.方法 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对镇宁县布依族、苗族、汉族地区592例中老年人自然人群进行血清抗H.pylori-IgG、抗H.pylori-IgM检测.采用问卷方式了解受检者背景资料、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和社会经济卫牛状况.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经过多因素逻辑回归后筛选出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生吃大蒜、家居卫生条件、消化道症状、饮用水源、饮水习惯和生吃蔬菜等为H.pylori感染的重要相关流行因素.不同民族、性别、年龄感染率无差异.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家居卫生条件、经常生吃大蒜、饮茶与IgG阳性率呈负相关;消化道症状、饮用河水井水、生水和生吃蔬菜与IgG阳件率呈正相关.家居条件、生吃大蒜与IgM阳性率呈负相关;消化道症状、生吃蔬菜、饮用河水井水、生水与IgM阳性率呈正相关.结论 贵州省镇宁县布依族、苗族、汉族地区是H.priori感染的高发区.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改善环境、家庭卫生条件,是个人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有效方法 .

  • 酒精性肝病患者抗丙醛-乙醛加合物循环抗体滴度的测定

    作者:杨永红;骆岚;夏培君;张梗林

    目的 探讨丙醛-乙醛加合物(MAA)是否参与了酒精性肝病(ALD)患者的免疫反应.方法 采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0例酒精件肝病患者、40例非酒精性肝病患者、30例无肝损害的重度嗜酒者、40例健康对照的血清中MAA加合物的循环抗体,并泮价MAA加合物的免疫反应.结果 酒精性肝病患者抗MAA IgG滴度比健康埘照组明硅增加(平均OD值分别为0.42±0.23、0.10±0.04,P<0.001),非洒精性肝病及重度嗜酒者中抗HSA-MAA IgG抗体(平均OD值分别为0.14±0.08、0.13±0.08)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在酒精性肝病患者中抗MAA抗体为阳性,而非酒精性肝病患者、重度嗜酒者和健康对照多数为阴性.结论 MAA具有免疫原性,可引起肝脏内身免疫反应,导致肝损伤,是引起酒精性肝病的重要因素.

  • 蛋白酶激活受体2、NF-κB在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的表达及其与肥大细胞相关性研究

    作者:叶献词;吴正祥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病人肠黏膜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核转录因子.KB(NF-kB)表达和肥大细胞的变化,以及三者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2个黏膜标本取自行结肠镜检查的UC病人,并对UC的病理组织学炎症进行分级,Ⅰ、Ⅱ级12例,Ⅲ、Ⅳ级20例;对照组肠黏膜取自15名健康成人.半定量 RT-PCR检测两组肠黏膜PAR-2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 榆测PAR-2、NF-kB p65蛋白表达和肥大细胞数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UC组肠黏膜中PAR-2 mRNA和蛋白过度表达,PAR-2 mRNA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P<0.01).免疫组化结果 显示,UC组肠黏膜肥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正常埘照组肠黏膜无或微弱阳性PAR-2、NF-kB p65表达.病理分级Ⅲ、Ⅳ级肠黏膜PAR-2、NF-kB p65蛋白表达及肥大细胞数均较病理分级Ⅰ、Ⅱ级组明显增加(P<0.05).PAR-2与肥大细胞数量之间呈正相关(r=0.78,P<0.01),PAR.2与NF-kB p65之间也呈正相关(r=0.56,P<0.01).结论 UC的发牛发展与PAR-2、NF-kB p65的过度表达及肥大细胞数量变化密切相关.

  • Barrett食管的治疗研究及治疗前后bcl-2的表达变化

    作者:夏士涛;王龙;刘坤;李岩

    目的 研究不同方法 治疗Barrett食管(BE)患者的疗效,并通过检测治疗前后bcl-2的表达改变,探索各种治疗方法 产生效果的可能机制.方法 经放大胃镜及活检确诊的BE患者240例,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无任何治疗;B组:药物治疗组:口服奥美拉唑和铝碳酸镁;C组:氩气凝固术(APC)组;D组:氩气凝固术+药物治疗组.各组治疗3个月,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内镜下表现,活检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并从mRNA及蛋白水平对治疗前后bcl-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在缓解临床症状方面,各治疗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治疗组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内镜和病理检查发现,A、B组BE黏膜无明显改变.而C、D组BE黏膜减少或消失.各治疗组bcl-2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D组降低显著.结论 APC和药物联合治疗不仪可以改善临床症状,而且能够消除BE黏膜.降低bcl-2的表达,是治疗BE的一种有效实用的方法 .bcl-2的表达可作为判定治疗效果的可能指标.

  • NHE1 mRNA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杰;窦科峰;张洪涛;张超;李韧;张福琴;王德盛

    目的 探讨钠氧交换蛋白1(NHE1)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检测诊断为HCC患者34例的肝癌及癌旁组织中NHE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所有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NHE1均有表达,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892±0.882和0.802 ± 0.206,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作为对照的21例肝组织NHE1的相对表达量为0.872 ± 0.186.肝癌组织与对照肝组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癌旁组织与对照盯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将从同一患者取材的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检测到的NHE1 mRNA的表达量进行配对t检验,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 1).结论 NHE1 mRNA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增高,可能在肝癌的发尘中起一定的作用.

  • 肝癌患者冷消融后部分生化指标和前炎症因子的变化

    作者:周红桃;牛立志;周亮;穆峰;张长明;梁冰;杨大明;徐克成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冷消融前后部分乍化指标及前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 20例不适合手术的肝癌患者接受冷消融治疗,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3、7 d的血清符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I.)、肌红蛋白(My)、肌酐(C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肝癌患者冷消融术后1 d与术前相比,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术后3 d开始明显降低;术后7 d与术前相比,ALT、AST、My和Cr无显著差异,TBIL、TNF-α和IL-6仍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 肝癌冷消融治疗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及前炎症细胞因子虽为一过性的,但仍需防止凶前炎症细胞因子大量释放导致的副作用.

  • 益生菌干预下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中防御素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黄姗姗;谭琰;邹开芳

    目的 研究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前后防御素(HNP1-3)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确益生菌对UC患者的治疗作用,探讨防御素在UC发病机制巾的作用以及益生菌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 30例UC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11服柳氮磺胺吡啶和美常安,B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和丽珠肠乐,C组口服柳氮磺吡啶,疗程均为1个月.于治疗前后各取病变肠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巾HNP1-3的表达水平.结果 A、B、C三组治疗前病变肠组织中HNP1-3均为阳性表达,治疗后均为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各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肠组织中HNP1-3的表达在治疗前后下降幅度比C组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B两组服药前后下降幅度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NP1-3参与UC的发生发展,能反映疾病的炎症程度;益生菌能有效降低UC患者的HNP1-3表达水平;HNP1-3可能与益生菌治疗UC的作用机制有关.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原发性肝癌的术前评价

    作者:于淼;邓梨平;王惠先;张金山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我国原发性肝癌术前的意义.方法 同顾分析1998年5月~2007年5月1 000例原发性肝癌术前的DSA影像与多层螺旋CT(MSCT)及彩超检查结果 .结果 三种方法 发现肝癌1 000例,直径3 cm以上的700例肝癌中,DSA发现670例;240例小肝癌中DSA发现202例;30例弥漫性肝癌中,DSA发现28例;900个子灶中,DSA发现890个;440例门脉癌栓巾,DSA发现362例;490例动静脉瘘、动门脉瘘中,DSA发现482例.结论 DSA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术前评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临床评价

    作者:王帅;姚鹏;龚丽娟;闻炜;李树玲;胡学玲;胡大荣

    目的 探讨肝动脉插管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治疗肝硬化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例肝硬化患者,其中131例进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70例作为对照组.骨穿采集自体骨髓体外分离纯化骨髓单个核细胞.经肝动脉插管将其移植入肝脏.分别于移植后4、8、12、24周观察血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总胆红素(TBil)变化情况,观察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移植组患者移植前血清ALB、CHE及PrA分别为29.33g/L、2 387.4 U/L和46.4%.移植后4周分别升至32.37 g/L、2 875.9 U/L和53.54%,12周分别为32.95 g/L、3 190.6 U/L和57.24%,24周则分别为32.22g/L、3 066.5 U/L和56.02%.患者移植后24周内血清ALB、CHE和PTA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血清TBil在移植后24周内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尤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24周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后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能改善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能力,并有良好的安全性.

  • 乌司他丁对Wistar大鼠暴发性肝衰竭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晓华;陈永平;卢洁;郑毅;张磊;谷甸娜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Ulinaslatin,UTI)对大鼠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的治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用D-氨基半乳糖(D-GaIN)、脂多糖(LPS)构建大鼠肝衰竭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制作成功后治疗组腹腔注射乌司他丁2 × 105U/kg,其他两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造模后6、12、24、48 h各组分别随机处死6只大鼠,检测血生化指标AST、ALT等,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测定肝脏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检测血液中TNF-α、IL-1β、IL-6、NO水平.结果 与模犁组比较,治疗组的存活率升高、生化指标明显好转;病理切片显示,肝脏损伤情况减轻;肝脏MPO活性降低;同时,血清TNF-α、IL-1β、IL-6、NO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乌司他丁对大鼠暴发性肝衰竭模型有确切治疗作用,表现为TNF-α等促炎因子的分泌减少,NO炎症损伤减少及炎性细胞浸润降低.

  • 双虎清肝颗粒对四氯化碳诱发大鼠肝损伤模型肝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作者:赵建学;徐国江;陆玮婷;郭海燕;邵铭

    目的 探讨双虎清肝颗粒对四氯化碳诱发大鼠肝损伤模型肝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n方法 清沽级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6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8周,各治疗组再给予不同剂量双虎清肝颗粒干预8周;水飞蓟素对照组给予水飞蓟素干预8周,观察干预前后6组大鼠肝脏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 A组大鼠各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四氯化碳干预后B、C1、C2、C3、D组与A组相比,表达下调的基因有:CY相关基因、脂代谢相关基因、蛋白质糖基化相关基因;表达上调的基因有:与细胞刷期和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与脂转运相关基因、参与细胞黏附、细胞连接和胶原形成的基因.双虎清肝颗粒十预后C1、C2、C3、D组与B组比较,CY相关基因、蛋向质糖基化相关基因、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均上调;双虎清肝颗粒干预前后C1、C2、C3组间比较,十预前上调者十预后下调明显,干预前下调者十预后上调明显,且随着双虎清肝颗粒剂量的增加,基因表达的幅度也增加.双虎清肝颗粒干预后C1、C2、C3组与D组比较.其基因表达的改变和双虎清肝颗粒导致的基因表达改变不同(有F调、有无变化、也有上调).结论 双虎清肝颗粒能够从基因水平减轻四氯化碳所诱发的肝脏损伤,并且量效关系明湿.

  • 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大鼠胃黏膜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马小波;张建福;张咏梅;周晓燕;杜东书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抗氧化机制.方法 制备胃缺血后处理模型;实验分为5组(n=6):假手术组(S)、单纯缺血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C)、缺血后处理组(I-post)、缺血后处理+缺血预处理组(I-post+IPC).记录各组胃黏膜损伤指数并检测胃黏膜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胃黏膜细胞的凋亡.结果 与S组相比,I-R组胃黏膜损伤指数和黏膜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胃黏膜MDA含垦显著增加,SOD活性明湿降低;在IPC组、I-post组和I-post+IPC组,胃黏膜损伤指数与细胞凋亡率较I-R组显著降低,胃黏膜MDA含量也显著降低,而SOD活性明显升高;I-post+IPC组对再灌注的胃黏膜损伤无叠加保护作用,分别与IPC组和I-post组相比,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汁学意义.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显著减轻胃黏膜冉灌注损伤,其效应与缺血预处理相似,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抑制胃黏膜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使冉灌注的胃黏膜细胞凋亡减轻有关.

  • 中药双甲五灵冲剂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谢玉梅;聂青和;康文臻;张岩;郝春秋;王九平;张颖;王临旭;周永兴

    目的 探讨中药双甲五灵冲剂对免疫诱导型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90只雌性Wistar大鼠.1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80只大鼠予尾静脉注射人血白蛋白.建立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分为5组:预防组、治疗1组、治疗2组、秋水仙碱组、观察组.用光镜观察肝脏HE染色、Van Gieson(VG)胶原染色,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TIMP-1、TIMP-2、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及蛋白的表达强度;用电镜观察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免疫诱导型肝纤维化大鼠在造模结束后肝组织学改变呈进行性加重,以造模结束后3个月为著;TIMP-1、TIMP-2、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及蛋白呈强阳性表达,电镜见观察组有较多激活的HSC及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在肝窦间隙及肝细胞间,经双甲五灵冲剂治疗后的大鼠与观察组大鼠相比,肝组织结构明显好转,纤维组织减少,未见到激活的HSC、TIMP-1和T1MP-2 mRNA及蛋白表达与观察组相比均明显降低,Ⅰ、Ⅲ型胶原蛋白及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5),并且其效果为预防组效果好,治疗1组较治疗2组效果好,三组均明显优十秋水仙碱组.结论 双甲五灵冲剂可以逆转肝纤维化,抗肝纤维化机制可能是:①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少ECM的生成及TIMP分泌;②直接抑制TIMP-1、TIMP-2 mRNA及蛋白的表达;二者共同作用使得TIMP分泌减少,从而降低对MMPs的抑制,有利于MMPs对ECM的降解;③具有加速Ⅰ、Ⅲ型胶原的降解,抑制其生成及沉积的作用.

  • 上消化道出血经生长抑素治疗后出现肝性脑病3例报告

    作者:胡坚方;程飞;柳小霞

    肝性脑病的各种常见诱因已为我们所熟知,如大出血、放腹水、大量利尿、镇静催眠药、感染等.经我们长期观察发现,生长抑素在有效控制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同时,很有可能作为另一重要诱因参与了肝性脑病的发生.

  • Barrett's食管漏诊1例报道

    作者:张汝钢;高春芳;闫秀英

    病例患者,男,65岁因"上腹部帐痛4年,加重伴烧心6月"于2007年8月27日人院.外院胃镜示胃窦上皮内瘤变,病检示(胃窦)黏膜慢性炎伴轻度肠化,腺上皮轻度小典型增生.体检:上腹部轻度压痛.入院后查:胃镜示Barrett's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舌形);亚甲蓝染色见上移之桔红色黏膜浓染;病检,苏木素-伊红(HE)染色示BE,腺体中度肠化伴轻度不典型增生,阿辛蓝-过碘酸/碱性复红(AB-PAS)组织化学染色阳性.按BE(肠化型)和胃窦卜皮内瘤变(3级),经内镜下热极治疗[1],临床表现缓解出院.3个月、半年后随访,BE无复发.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及其受体在胃癌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丁娟娟;王邦茂;方维丽;曹晓沧;章明放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及其受体(IGF-I R)在胃癌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40例原发性胃癌组织及其远端正常胃黏膜中IGF-I和IGF-I R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侵袭深度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IGF-I和IGF-I 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0%、77.5%,均显著高于远端正常胃黏膜的阳性率27.5%、25%(P<0.005).IGF-I和IGF-I R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关(P>0.05);TNM分期Ⅲ+Ⅳ期胃癌组织的IGF-I和IGF-I R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Ⅰ+Ⅱ期(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IGF-I和IGF-I R在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1=0.5824,P<0.001).结论 IGF-I和IGF-I R在胃癌组织中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转移能力有关,提示IGF-I和IGF-I R的高表达在胃癌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 2007年上海市13家医院早期胃癌手术率报告

    作者:吴云林;吴巍;朱延波;朱正纲;钟良;郑萍;徐雷鸣;许树长;戴强;冯莉;黄敏;彭海霞;周忠杰;陆和平;杨蒲芳;周康年

    目的 了解上海市13家医院2007年早期胃癌手术情况及发展趋势;比较不同等级医疗机构检出早期胃癌的情况.方法 统计上海市6家三级医院、7家二级医院的外科手术例数、经手术证实的早期胃癌数及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上海13家医院2007年共施行胃癌外科切除手术1 500例,手术病理检查证实早期胃癌198例,早期胃癌手术率13.2%.其中黏膜内癌70例(35.4%),黏膜下癌128例(64.6%);早期胃癌形态分类中,0-Ⅰ型Ⅱ例(5.6%)、0-Ⅱ a型14例(7.1%)、0-Ⅱ b型16例(8.1%)、0-Ⅱ c型92例(46.4%)、0-Ⅲ型65例(32.8%);手术病理证实胃周及淋巴结转移的22例(11.1%).上海瑞金医院等6家三级医院1 084例胃癌患者中,检出早期胃癌157例(14.5%);上海闵行区中心医院等7家二级医院416例胃癌患者中,检出早期胃癌41例(9.9%).上海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在早期胃癌手术率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性(14.48%vs9.86%,P=0.018).结论 上海市早期胃癌手术率正在逐步提高,其中三级医院明显高于二级医院.早期胃癌的治疗应高度重视对局部淋巴结的处理.

    关键词: 胃癌 早期 手术率 转移
  • 代谢酶基因GSTM1和广西人群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黄雪;陆云飞;解乃昌;张海天;宁宗;谭至柔

    目的 探讨代谢酶基因GSTMl多态性与广西地区人群胃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技术检测广西地区121例胃癌患者和138例健康人的GSTM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分析其与广西地区胃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吸烟、饮酒在胃癌易感性中的交互作用.结果 胃癌组GSTM1(-)基因型频率(54.5%)显著高于对照组(39.1%)(X2=6.140,P=0.013).携带GSTM1(-)基因型的个体患胃癌的风险是携带GSTM1(+)基因型个体的2.13倍(95%CI=1.079-1.831,P=0.013).在吸烟者中,携带GSTM1(-)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GSTM1(+)基因型的个体患胃癌的风险明显增加(OR=3.247,95%CI=1.067-2.328,P=0.015).其增加程度远远高于总的胃癌风险(OR=2.129).在饮酒者中,携带GSTM1(-)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GSTM1(+)基因型的个体患胃癌的风险亦明显增加(OR=3.117,95%CI=1.020-2.863,P=0.033).其增加程度远远高于总的胃癌风险(OR=2.129).结论 GSTM1(-)基因型显著增加广西地区人群患胃癌的风险,且显著增加吸烟、饮酒者患胃癌的风险.

  • 线粒体内膜蛋白ANT在幽门螺杆菌致胃癌细胞凋亡中的表达

    作者:兰春慧;房殿春;樊丽琳;黄增荣

    目的 观察H.pylori作用于胃癌细胞后线粒体内膜蛋白ANT1、ANT2和ANT3 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H.pylori致胃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H.pylori分别作用于胃癌细胞0、12、24、48 h后收集细胞,提取RNA,应用RT-PCR检测各时相点ANT1、ANT2和ANT3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H.pylori与胃癌细胞共培养12 h后,ANT1和ANT3 mRNA的表达增加,24 h增加更明显,48 h达到高峰.各时相点的表达量明显高于0 h(P<0.05).ANT2的表达较弱,与0 h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H.pylori可能通过影响线粒体内膜蛋白ANT mRNA的表达,改变线粒体膜通透性,诱发细胞凋亡.

  • 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核苷类药治疗慢性乙肝对肝纤维化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钱静;段毅力;刘秀英;韩旭

    对我院2003年~2006年门诊及住院的慢件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核苷组(65例)、联合组(复方鳖甲软HF片联合阿得福韦酯)(76例),榆测各组HBV-DNA阴转率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表明,联合组治疗后HBV-DNA阴转率及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优于核苷组和对照组(P<0.01).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阿得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显著提高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胃癌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作者:贾岩;郭明洲;杨云生

    胃癌高度恶性且预后较差,目前随着对胃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表观遗传学改变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因此可通过检测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等表观遗传学改变对胃癌进行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本文总结分析胃癌相关基因甲基化状态及表观遗传学的临床应用前景,以期探讨表观遗传学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指导作用.

  • 慢性病毒性肝炎肝内CD8+T细胞中NKG2D分子的表达和功能

    作者:程瑗;郑明华;陈永平

    自然杀伤(NK)细胞受体NKG2D是c型促凝集素受体家族的一员.它表达十所有的NK细胞和CD8+T细胞的一个亚群.NKG2D与其配体结合后可直接激活NK细胞并可作为CD8十T细胞的辅助刺激因子.然而,近来的报道证明,NKG2D在慢性炎症反应中具有直接激活T细胞的作用.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NKG2D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循环中和肝内CD8+T细胞上的表达形式及其功能.我们收集了4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HBV、HCV)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肝内淋巴细胞,研究分析了NKG2D的表型表达和它对肝内和循环淋巴细胞的激活能力.结果发现.与循环CD8+T细胞相比,肝内CD8+T细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