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위장병학화간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郑州大学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09
  • 国内刊号: 41-122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5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段芳龄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血清HBsAg和HBV DNA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状态的评价

    作者:张占卿;陆伟;王雁冰;周新兰;黄丹;丁荣蓉;沈芳;冯艳玲

    目的 探讨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载量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效能.方法 472例经肝组织活检的CHB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HBeAg阳性279例,HBeAg阴性193例.肝组织病理学分级≥G2、≥G3、≥G4分别被定义为显著炎症、严重炎症和进展期炎症,病理学分期≥S2、≥S3和≥S4分别被定义为显著纤维化、严重纤维化和进展期纤维化.结果 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在G1与G3、G2与G3、S1与S4、S2与S4、S3与S4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HBV DNA载量在S1与S4、S2与S4、S3与S4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sAg在肝组织不同病理学分级和分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V DNA载量在G1与G3、S1与S2、S1与S3、S1与S4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诊断严重炎症和进展期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1 (95% CI:0.647~0.775)和0.765(95% CI:0.707~0.823),血清HBV DNA诊断严重炎症和进展期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89(95% CI:0.519 ~0.659)和0.700(95% CI:0.632 ~0.769);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V DNA诊断非显著炎症和非显著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4(95% CI:0.565 ~0.723)和0.684(95% CI:0.606~0.761).结论 血清HBsAg对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严重炎症和进展期纤维化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血清HBV DNA对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严重炎症和进展期纤维化和对HBeAg阴性患者肝组织非显著炎症和非显著纤维化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S-腺苷蛋氨酸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肝蛋白质合成及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范玉梅;吴修凤

    目的 探讨S-腺苷蛋氨酸(SAMe)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肝蛋白质合成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梗阻性黄疸患者60例,依据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保肝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SAMe 1 g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7d,比较治疗前后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P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TF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浓度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ALB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AST、ALT、TBIL、DBIL、GGT、ALP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以上肝功能指标下降幅度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SAMe用于治疗梗阻性黄疸能促进患者肝蛋白质合成及改善肝功能.

  • 乙肝病毒感染者淋巴细胞亚群失衡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朝阳;李红广

    目的 研究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探讨HBV感染与细胞免疫紊乱关系.方法 以364例HB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1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比较急性肝炎组(78例)、慢性肝炎组(244例)、肝硬化组(42例)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不同HBV DNA载量HBV感染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CD3+、CD4+、CD8+均明显降低,其中肝硬化组下降较为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CD4 +/CD8+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和急性肝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组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CD3、CD4+、CD8+与急性肝炎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高载量组与低载量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CD8+较高,CD4+/CD8+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对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监测及患者免疫功能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肿瘤标记物在细胞学阴性的恶性腹水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婷;谭冬梅;龙光斌;宋宇虎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CEA 、CA199、CA125在细胞学阴性的恶性腹水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189例腹水患者的血清和腹水肿瘤标记物,评估肿瘤标记物在细胞学阴性的恶性腹水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预设的临界值,细胞学阴性的恶性腹水患者血清和腹水CEA 、CA19-9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腹水组(P <0.05);CA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 、CA19-9诊断敏感性较低;腹水CEA 、CA19-9诊断敏感性明显提高,特异性相当.腹水CEA、CA19-9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0.88.结论 肿瘤标记物CEA、CA19-9有助于细胞学阴性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CA12-5无诊断价值;其中腹水CEA诊断价值较高.

  • 肠道相关分子微生态在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作用

    作者:徐志超

    目的 分析肠道微生态成分的变化与胆汁淤积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比较80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研究组)和同期80例健康婴儿(对照组)粪便标本中细菌DNA A260值、双歧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数量及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值).结果 研究组患儿大肠杆菌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有上升趋势(P<0.05);DNA A260值、双歧杆菌、乳酸菌数量及B/E值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足月出生患儿大肠杆菌数量与非足月出生患儿比较有上升趋势(P<0.05);两组患儿DNA A260值、双歧杆菌、乳酸菌数量及B/E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肠道微生态结构的变化与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联,可为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诊治和预防提供参考.

  • 不同时段静脉滴注乌司他丁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效果分析

    作者:陈旭峰;向正国;李科军;葛继强;郑扬;杨胜兰

    目的 探讨不同给药时间静脉滴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88例行ERCP术的患者,平均分为4组,分别在术前3d、术前1d及术中给予45万U和15万U乌司他丁静脉滴注,观察4组患者术后阳性率、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天数及术后淀粉酶水平.结果 术前3d组ERCP术后患者血液中TNF-α、IL-6与CRP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其他3组ERCP术后血液中三项指标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 d组及术中45万组患者术后阳性率、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天数低于术前1d组及术中15万U组患者(P<0.05);术前3d组与术中45万U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d组及术中45万组患者术后1d尿淀粉酶值明显低于术前1d组及术中15万U组患者(P<0.05);术前3d组与术中45万U组尿淀粉酶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及3d4组之间尿淀粉酶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3d应用15万U乌司他丁乌司他丁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效果佳.

  • 长期治疗后运动强度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

    作者:吴曼;范竹萍;陈志威;艾罗燕;苏大芝

    目的 探讨经长期治疗后运动强度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影响.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脂肪性肝病诊治研究中心诊断为NAFLD的随访患者,排除没有控制饮食的患者、没有进行有氧运动治疗的患者、1个月内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根据运动强度,将患者分为基础强度组、低强度组、中等强度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饮食治疗,回顾性分析不同运动强度对NAFLD的影响.结果 与运动干预前比较,基础强度可使体质量、腰围、WHR、FAT%、BMI有部分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强度可使体质量、FAT%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超检查示脂肪肝程度减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强度可使体质量、WHR、BMI下降,B超检查示脂肪肝程度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NAFLD的长期治疗中,增加运动强度至中等强度可以维持较好的效果.

  • 蜂毒素抑制消化道肿瘤生长的研究进展

    作者:陶文华;卜平;王继军;潘陈玲;孔桂美

    蜂毒是蜜蜂工蜂毒腺和副腺分泌的透明毒液,民间利用蜂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已有悠久的历史.蜂毒素是从蜂毒中提取的一种小蛋白分子,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随着现代分子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蜂毒素的提取纯化工艺已成熟,并在体内外实验中取得初步的成果.目前发现蜂毒素具有抗肿瘤作用,且抗肿瘤作用呈多靶点性,可体内外抑制消化道肿瘤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本文就国内外蜂毒素抗消化道肿瘤的机制进展作一概述.

  • 益生菌对肠易激综合征和炎症性肠病的作用

    作者:陈丽娜;沈丽;王敏莉;郭建英

    由于胃肠道微生物参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病理过程,而且近研究表明微生物可能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中扮演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关注益生菌在这两种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和疗效.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受多种因素调节,包括年龄、饮食和疾病状态.益生菌可能通过影响宿主的微生物菌群和提高黏膜的免疫调节作用发挥疗效.益生菌的口服耐受性较好.许多短期研究表明益生菌在IBS中有效,尽管只是在部分的特殊菌株和某些特定症状中有效.在IBD中,许多临床试验表明大量的益生菌在结肠袋炎和溃疡性结肠炎中有效,而对克罗恩病无明显疗效.显然,益生菌在IBS和IBD的治疗中能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这些只是针对特殊的菌株.将来迫切需要进行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和实验观察益菌对IBD和IBS的疗效.

  • 现代医学模式下终末期肝病营养不良机制探讨

    作者:呼敬雷;王全楚

    本文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层面对终末期肝病(end-stage liver disease,ESLD)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进行阐述,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营养治疗方案以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 炎症性肠病与免疫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叶世华;缪应雷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IBD临床表现复杂,除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外,还有皮肤、骨骼、肌、肺、肝、胆、肾脏等多个器官或系统的肠外表现.肝胆并发症因其与IBD愈后密切相关而受到关注.肝胆系统病变包括药物性肝损伤、胆结石、非酒精性脂肪肝等显性疾病,但是另外症状隐匿、特异性不强,且部分独立于肠道炎症外的免疫性肝病,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gitis,PSC)、小胆管性PS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PSC/AIH重叠综合征以及lg4相关性胆管炎容易被忽视.本文就与IBD相关的免疫性肝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肝曲结肠癌侵犯十二指肠并内瘘形成1例

    作者:黄健;黄群;夏韶华

    肝曲结肠癌易向邻近脏器转移侵犯,进而形成内瘘,因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易误诊.

  • 超声内镜诊断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夏婷;余保平;丁祥武;高山;王玮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是临床少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而肝功能检查多正常,临床易误诊,本文运用超声内镜(EUS)对2例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进行诊断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胆囊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

    作者:周文杰;舒建昌

    胆囊动脉形成假性动脉瘤并破裂出血临床较少见.本文通过对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发生迟发型胆囊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诊治过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胆囊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并破裂出血的认识,及时作出诊断和治疗.

  • 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强烈止血治疗后致门静脉栓塞并肠系膜扭转1例

    作者:曹友红;陈龙;王小平

    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伴出血经强烈止血后出现门静脉栓塞并肠系膜扭转临床上较少见,本文通过分析病例结合回顾文献学习,探讨该病的形成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

  • 飞行人员消化性溃疡患病特点分析

    作者:陈英;杨春敏;范勤;王建昌

    目的 分析飞行人员消化性溃疡的患病特点,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同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02年1月-2012年1月在空军总医院住院的26例消化性溃疡的飞行人员患病特点.结果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期,25 ~29岁患者7例(26.92%)和40~ 44岁患者7例(26.92%);运输机和战斗机飞行员发病率较高;心理应激因素和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是导致飞行人员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结论 对于飞行人员来说,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因素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诱发因素;其次,H.pylori也是造成飞行人员消化性溃疡的另一重要病因.

  • 两种肠内营养方法在ICU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素文;朱雨良

    目的 探讨胃肠内营养液持续泵入在ICU病房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持续泵入胃肠内营养液的ICU患者50例为观察组,传统方法鼻饲胃肠内营养的ICU患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21 d后营养状况及胃肠内营养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21 d后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ALB和TSF水平明显下降与观察组治疗后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腹泻、胃潴留、应激性溃疡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内营养液持续泵入在ICU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宝石CT分析门脉期肠道病变在克罗恩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耿小川;华佳;龚红霞;朱炯;沈骏;许建荣

    目的 分析宝石CT的单能量成像功能和物质分析功能对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宝石CT的物质分析功能和单能量成像功能分析门脉期研究组(病变累及结肠)和对照组结肠肠壁、大血管的碘浓度、单能量CT值,应用t检验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数据处理使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结果 门脉期研究组肠壁的11组单能量CT值(40 ~140 keV,间隔10 ke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门脉期研究组大动脉90~ 140 keV的单能量CT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照组门脉期的肠壁及大动脉碘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组肠壁及大血管的单能量CT值升高,因此宝石CT对于区分两组有诊断价值.

  • 实时干预对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的影响

    作者:赵娅敏;刘锦涛;余细球

    目的 探讨实时干预对胶囊内镜检查完成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1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的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行胶囊内镜检查,实验组检查前肌注胃复安注射液10 mg,胶囊进入胃后实时监测,若胃通过时间(gastric transit time,GTT)超过90 min给予内镜干预推送胶囊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对照组检查前、检查过程中不作任何干预.结果 分析两组的GTT、小肠通过时间(small-bowel transit time,SBTT)及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的差异,发现GTT、SBTT及检查完成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检查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干预可提高患者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完成率.

  • TLRs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中的表达研究

    作者:范玉晶;宋吉涛;裴凤华;刘冰熔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模型结肠组织中TLR2、TLR4和TLR9的表达情况,为UC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 将6~8周龄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n=10)和UC模型组(n=10),正常对照组小鼠蒸馏水自由饮用7d.UC模型组小鼠5% DSS溶液自由饮用7d造模.7d后处死小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黏膜组织中TLR2、TLR4和TLR9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结肠组织中无TLR2、TLR4和TLR9 mRNA的表达,而UC组结肠组织中TLR2、TLR4和TLR9 mRNA表达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TLR4、TLR9可能参与了UC的发病过程.

  • 检测糖分子探针评估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道通透性的意义

    作者:周淑萍;袁柏思;路又可;刘炯;王少东;汪芳裕

    目的 通过测定右旋葡聚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溶液诱导建立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尿液中乳果糖、甘露醇、三氯蔗糖的浓度来评估肠道通透性的变化,寻找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手段评估UC患者肠黏膜损伤以及通透性的变化.方法 1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UC模型组(UC组,n=12)和正常对照组(NC组,n=6),UC组大鼠自由饮用DSS溶液(浓度为40 g/L)7 d,建立急性UC模型组,NC组正常饮水,两组均正常进食,每天记录大鼠体质量、粪便性状、粪便隐性或显性出血情况.第8天造模成功后予灌注含乳果糖120 mg、甘露醇80 mg、三氯蔗糖60 mg的糖溶液,在代谢笼中收集24 h尿量,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尿液中糖分子探针排泄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UC大鼠尿中乳果糖排出率显著增高(1.63±0.33vs 0.055±0.0035,P<0.05),甘露醇排除率下降(0.016 ±0.0022 vs 0.017±0.0054,P<0.05),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在模型组显著增加(107.50±29.25 vs3.84±2.29,P<0.05);三氯蔗糖总排出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69 ±0.13 vs 0.12 ±0.095,P<0.05),三氯蔗糖/甘露醇比值在模型组显著增加(45.14±9.57vs 8.40 ±6.41,P<0.05).结论 DSS诱导的UC大鼠肠道黏膜屏障受损,肠道通透性增加.检测糖分子探针是一种较好的评估肠黏膜受损及反映肠道通透性改变的非侵入性方法.

  • 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中炎性因子对Th1/Th2平衡的影响及VSL#3的调节作用

    作者:杨立;李艳;任秋华;邢昱;王岩;姚远

    目的 观察益生菌VSL#3对减轻TNBS诱导的大鼠急性结肠炎结肠黏膜中IL-4、IL-13、IFN-γ、IL-12表达对Th1/Th2平衡的影响以及益生菌VSL#3的调节作用.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VSL#3组、美沙拉嗪+VSL#3组,建立TNBS大鼠结肠炎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排便情况、组织病理学变化及Th 1/Th2表达情况.取结肠组织做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IL-4、IL-13、IFN-γ、IL-12的表达.结果 与TNBS模型组比较,VSL#3组、美沙拉嗪组、VSL#3+美沙拉嗪组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AI)、肠组织MPO水平、结肠炎大鼠病理评分均降低.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与TNBS组相比,VSL#3组、美沙拉嗪组和VSL#3+美沙拉嗪组均可下调促炎因子IL-12、IFN-γ的表达,上调抗炎因子IL-4、IL-13的表达,VSL#3组与美沙拉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1/Th2的比值依如下顺序减少:TNBS模型组>VSL#3组>美沙拉嗪组>美沙拉嗪+ VSL#3>正常对照组,其比值逐渐趋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VSL#3对TNBS诱导的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IFN-γ、IL-12,上调IL-4、IL-13炎性因子的表达,使Th1/Th2的平衡趋于正常有关.

  • 生长抑素联合铝碳酸镁对非甾体抗炎药致老年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晗;刘金苓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联合铝碳酸镁对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致老年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36例NSAIDs致老年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比较两组黑便、大便潜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黑便、大便潜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铝碳酸镁对NSAIDs致老年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抑制出血,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Cajal间质细胞在胃癌胃肠动力障碍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胡俊华;王琦;卢光新;杨艳果

    目的 探讨Cajal间质细胞在胃癌胃肠动力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20只裸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胃癌组,每组各10只.将人胃癌SGC-7901细胞悬液皮下接种于胃癌组裸鼠背部,当接种部位肿瘤长至大径4~5 mm时作为胃癌动物模型.采用文献报道的方法,取幽门环形肌和下食管括约肌肌条,记录正常对照组、胃癌组幽门环形肌和下食管括约肌的机械收缩运动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比较正常对照组、胃癌组胃壁Cajal间质细胞含量及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胃癌组大鼠幽门环形肌和下食管括约肌肌条肌肉张力和收缩振幅明显降低(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胃癌组Cajal间质细胞在胃体及胃窦的分布稀疏,数量减少,且细胞突起变少、变钝.结论 胃肠Cajal间质细胞异常变化可能是胃癌出现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

  • 正加速度暴露对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和血浆EGF、CGRP的影响

    作者:范勤;陈英;李静;杨春敏

    目的 观察不同正加速度暴露值对大鼠胃黏膜的损伤和胃液EGF含量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探讨高正加速度值暴露后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1Gz值,n=10)、+5Gz值组(n=10)、+10 Gz值组(n=10)、重复暴露组(n=10).+5 Gz值暴露组、+10 Gz值组均连续暴露5 min;重复暴露组:+5Gz值下暴露1.5 min,+10 Gz值连续暴露2 min,+5 Gz值连续暴露1.5 min.大鼠上机前每只大鼠专用一个固定盒,保证加速度作用的方向.大鼠头朝向离心机轴心,仰面固定于离心机转臂远端,每组10只同时上机.采用梯形正加速度作用曲线,G值增长率1 G/s,由计算机进行加速度程序控制.每组下离心机后,光镜下用游标卡尺检测胃黏膜损伤指数,生化比色法检测血浆EGF和CGRP含量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各组胃黏膜损伤指数:重复暴露组>+10Gz值组>+5Gz值组>对照组.+5Gz值组与对照组相比胃黏膜损伤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0Gz值组、重复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大鼠血浆EGF含量:重复暴露组<+10Gz值组<+5Gz值组<对照组.+5Gz值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EG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0Gz值组、重复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大鼠血浆CGRP含量:重复暴露组<+ 10Gz值组<+5Gz值组<对照组.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CGRP含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加速度值暴露对大鼠胃黏膜有损伤作用,在越高正加速度值暴露和正加速度重复暴露下,胃黏膜受损程度越重,血浆EGF和CGRP含量越低.高正加速度值暴露和重复加速度暴露造成大鼠的急性胃黏膜病变与胃黏膜的保护因子EGF和CGRP表达有关.

  • 围手术期输血对老年胃癌术后近期影响及远期复发率的影响

    作者:陈超;陈腾;奉典旭;左青松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输血对老年胃癌术后近期影响及远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按照有无输血分为输血组和无输血组,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输血组患者肿瘤大小、侵袭度、淋巴结转移度、TNM分期、术前贫血高于无输血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显示29例患者复发,其中输血组有21例(52.5%)患者复发,无输血组有8例(20.0%)复发,输血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无输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侵袭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围手术期输血、有无术前贫血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围手术期输血与胃癌患者术后复发发生率及预后不良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围手术期输血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 经内镜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价值及安全性

    作者:张雷;戴一菲

    目的 探讨经内镜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EGP)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100例EGP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APC治疗,合并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者服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7d,无H.pylori感染者口服兰索拉唑治疗,治疗8周后患者复查胃镜评价疗效.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灼伤、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治疗总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P<0.05),观察组患者内镜下观察病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镜下治疗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00%)(P<0.05),观察组隆起糜烂病灶减少率(91.14%)高于对照组(42.27%)(P<0.05),H.pylori阳性患者治疗转阴率为81.58%,对照组为7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内镜APC治疗疗效确切,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手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染色放大胃镜结合肾上腺素对微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吕培华;彭琳;徐阳;徐玉婉;章也

    目的 探讨染色放大胃镜结合肾上腺素对微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荆门市中医医院2010年9月-2012年4月常规胃镜下显示胃黏膜粗糙、糜烂、斑块、颜色异常、微隆或凹陷等改变的24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22例)和对照组(121例).观察组采用染色放大胃镜(MCE)联合肾上腺素检查,对照组采用单纯MCE检查.比较两组图像清晰度评分以及两组不同检查方法与病理检查的一致率.结果 观察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清晰度为2.7±0.4、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清晰度为2.1±0.5、癌清晰度为1.9±0.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5、1.7±0.4、1.4±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病理检查的一致率为98.36%(120/122),显著高于对照组89.26%(108/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E联合肾上腺素能很好地对胃微血管病变进行诊断,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血清CA125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孙成都;孙刚;郭明洲;江华

    目的 探讨血清CA125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Child-Pugh分级、腹水程度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血清CA125水平在肝硬化患者中明显升高,其水平与Child-Pugh分级、腹水程度呈正相关性,与肝硬化病因无关.结论 CA125可能成为临床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和腹水的参考指标.

  • TACE联合索拉非尼对不能手术切除肝细胞肝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孙恒;韩文杰

    目的 分析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索拉非尼对不能手术切除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疗效.方法 选取海军总医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不能手术切除的HCC患者,共1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组及TACE组,各81例,分别接受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及单纯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联合组部分缓解11例,稳定65例,有效率93.8%,TACE组部分缓解7例,稳定42例,有效率60.5%,联合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TACE组(P<0.05);联合组生存质量改善36例,稳定26例,稳定及改善率76.5%,TACE组改善19例,稳定23例,稳定及改善率51.9%,联合组生存质量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均显著升高,血清白蛋白(ALB)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ALT、TBIL及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2%、8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7.8%、69.1%,TACE组分别为59.3%、50.6%,联合组生存率显著高于TACE组(P<0.05).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较单纯TACE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保证其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耐受性好,为不能手术切除HC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敏;朱俊;张敬;杨茜;李立明;方文敏

    目的 评价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治疗酒精性肝硬化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咸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复方甘草酸苷组、还原型谷胱甘肽组及联合用药组.复方甘草酸苷组患者每天给予120 mg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组患者每天给予1.8g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联合用药组患者每天给予120 mg复方甘草酸苷+1.8 g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治疗周期均为20 d.结果 与单独用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能显著改善患者各临床症状(P<0.05),患者经联合用药治疗后,GGT、AST、ALT、TBIL水平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复方甘草酸苷组总有效率为62.5%,还原型谷胱甘肽组总有效率为65.0%,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2.5%,联合用药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独用药组(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酒精性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独用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肾上腺髓质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作者:屈振;徐明;卢明柱;周斌;江勇

    目的 研究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应用RT-PCR方法检测30例肝癌组织、10例癌旁组织、10例正常组织中ADM mRNA的表达量,并进行MVD计数,分析ADM与MVD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肝癌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肝癌组织中ADM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及MVD计数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P<0.05);ADM mRNA表达量在有包膜侵犯、病理组织学低分化及有转移肝癌组中的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DM与MVD计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8 (P <0.01).结论 ADM在肝癌组织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ADM可能作为新的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参与肝癌血管生成.

  • 纯化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王振常;黄贵华;黄晶晶;吕建林;藩哲

    目的 探讨纯化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实施纯化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采用多点穿刺的方法采集180 ~200 ml骨髓,加入125 U/ml肝素进行抗凝处理.对本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肝功能各项指标(包括血清ALB、TBIL、PTA、临床症状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观察.结果 (1)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术后血清ALB含量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Child A、B级患者手术前后PT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hild C级患者手术前后PT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手术前后Child A、B、C级患者TBI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及原发性肝癌发生率分别为12.50%、17.50%、12.50%及5.00%.结论 纯化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射频治疗老年中晚期肝癌的疗效

    作者:李志强;孙海;邓小明;张丰深

    目的 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的疗效,为HCC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TACE联合RFA治疗组(观察组)和RFA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肿瘤瘤体缩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胎蛋白下降超过50%者,观察组(85.7%)与对照组(55.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随访,观察组生存率27例(67.5%),对照组生存率17例(4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患者对TACE联合RFA治疗的耐受性较好,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好.

  • 肿瘤相关糖蛋白-72嵌合锚定T细胞对肝癌的抑癌效应

    作者:徐宏勇;徐立;李开宗

    目的 制备肿瘤相关糖蛋白-72(TAG-72)嵌合锚定T细胞,体内外实验检测其对肝癌的抑癌活性.方法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的细胞转染,将已制备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抗TAG-72 scFv-CD3ξ-pcDNA3.0导入PBMC,获得肿瘤相关糖蛋白-72(TAG-72)嵌合锚定T细胞,以此为实验组治疗细胞;用SDS-PAGE检测TAG-72嵌合锚定T细胞中抗TAG-72 scFv-CD3ξ嵌合分子的表达,并用Western blotting证实.用转染空载体pcDNA3.0的PBMC作为对照组治疗细胞.将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治疗细胞分别经尾静脉注射治疗荷TAG-72+肝癌细胞HepG2、荷TAG-72肝癌细胞BEL7402裸鼠动物模型,观察对裸鼠的抑癌效应.结果 SDS-PAGE检测TAG-72嵌合锚定T细胞嵌合分子抗TAG-72 seFv-CD3ξ的表达,显示大小为47 kDa的融合蛋白片段,与抗TAG-72 scFv-CD3ξ的理论值相符;Western blotting证实该片段CD3呈阳性表达.TAG-72嵌合锚定T细胞与肝癌细胞HepG2共培养后可对后者产生G1期阻滞.用TAG-72嵌合锚定T细胞经尾静脉注射治疗荷瘤裸鼠,发现实验组细胞对荷HepG2细胞裸鼠存活时间、体质量、肿瘤包块大小等方面疗效优于荷BEL7402细胞裸鼠的疗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G-72嵌合锚定T细胞可特异性抑制荷TAG-72+肝癌细胞裸鼠的肝癌细胞生长;该治疗策略将为肝癌的临床诊治提供一种有希望的途径.

  • 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对42例晚期肝癌患者的近期疗效评价

    作者:胡伟书

    目的 探讨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晚期肝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栓塞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射频消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甲胎蛋白(AFP)和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治疗晚期肝癌近期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AFP指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作者: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组

    一、前言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我国近年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和《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版)》都强调了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4版)》也注意到抗病毒治疗可延缓HCC的发生.目前国内外对肝癌抗病毒治疗的具体实施和评价尚无统一认识.有鉴于此,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召开了三次专题讨论会,系统收集分析了现有HCC综合治疗中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回顾了HCC治疗中抗病毒药物临床应用进展,依据现有病毒相关性HCC抗病毒治疗的循证医学临床资料,综合部分专家的意见,按照循证医学证据分级的GRADE系统(见表1)进行细化和补充,针对这些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应用推出了《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建议》[1],供国内专家讨论、修改和补充.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