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檗碱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作者:曾志良;许毓敏

    目的:研究用小檗碱灌胃后对OJ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行小檗碱灌胃.1用后处死,观察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血D-乳酸、内毒素含量,并同时对肝脾组织进行细菌培养.结果:OJB组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血D-乳酸浓度、内毒素浓度、细菌移位率较OB组均明显下降.结论:小檗碱灌胃后对OJ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

  • CO2气腹对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彭斌;顾志成

    目的:研究不同压力CO2气腹对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发生机制.方法:利用SD大鼠建立CO2气腹模型,维持气腹时间90min,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10mmHg气腹组、20mmHg气腹组和对照组,共3组.两气腹组各15只,合计30只,对照组30只.两气腹组各按解除气腹后第5、60、120min再分为3组,每组5只SD大鼠.检测解除气腹后相应时间肠黏膜组织匀浆中的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及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光镜下观察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以上各组设有相应对照,对照组不充入CO2气体.结果:①气腹压为10mmHg和20mmHg的CO2气腹均可导致SD大鼠肠黏膜MDA和NO水平增高,GSH水平降低.②20mmHg CO2气腹使血浆DAO活性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而10mmHg CO2气腹不影响血浆DAO活性和肠黏膜屏障功能.③20mmHg组解除气腹后第5、60、120min MDA水平与相应时间点的对照组及10mmHg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0mmHg组仅第5min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光镜下对照组和10mmHg气腹组肠黏膜绒毛上皮细胞结构完整,排列整齐.20mmHg气腹组放气后第5、60、120min后均见黏膜水肿,并可见部分上皮细胞绒毛脱落、变性坏死.结论:CO2气腹可导致SD大鼠肠黏膜氧化应激反应增强,且随气腹压的升高而程度加剧.CO2气腹压升高所致肠黏膜氧化应激可能是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的机制之一.

  • 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治疗肝性脑病的研究

    作者:戴丐国;伍登海;连建安;马红梅;姜斌华

    目的 观察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对肝性脑病患者血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血氨水平及全身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肝性脑病患者,在常规保肝利尿等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口服培菲康加肠内营养、单纯口服培菲康、单纯静脉营养治疗,疗程均为2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第7天、第14天血清内毒素、TNF-α、IL-18、血氨及白蛋白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培菲康联合肠内营养治疗能明显降低血清内毒素、TNF-α、IL-18及血氨水平,明显升高血浆白蛋白,与单用培菲康和单用静脉营养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治疗能有效清除肝性脑病患者血氨、降低内毒素血症、保护肠黏膜屏障及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是临床治疗肝性脑病安全有效方法.

  • 柴芍承气汤对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作者:冯志松;黄旻;黄涛

    目的 观察中药柴芍承气汤对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10%左旋精氨酸溶液腹腔注射制作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AP模型组和中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于造模完成后灌服(1 ml/100 g体重)中药1次,后同剂量每6 h一次,直至处死;正常对照组和SAP模型组仅灌服同等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各组分别在6、12、24、48 h取材并分别检测:①胰腺和回肠黏膜病理变化;②回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③检测血清TNF-α水平.结果 中药治疗组各观察时相点胰腺和回肠黏膜病理损害均较SAP组减轻;SAP组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P<0.05);SAP组血清TNF-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P<0.05);中药治疗组血清TNF-α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肠黏膜细胞的过度凋亡是SAP肠道屏障功能异常的主要机制之一,柴芍承气汤能有效抑制SAP大鼠肠黏膜细胞的过度凋亡,改善肠道屏障功能.

  • 中医药调控肠黏膜屏障损伤研究概述

    作者:陈婷;唐旭东;王凤云;卞立群;张北华

    肠黏膜屏障在维持人体与外环境的稳态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肠黏膜屏障损伤与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破坏、肠道微生物群系紊乱及肠道免疫异常活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代医学对其治疗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前期研究已证实一些中药复方和单体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多种诱因所致的肠黏膜屏障损伤,尤以对机械屏障、生物屏障与免疫屏障的调控作用为显著.本文主要以肠黏膜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及免疫屏障为切入点,梳理了中医药调控肠黏膜屏障损伤的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究.

  • 自噬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作者:雷菲;赵继梦;顾沐恩;马喆;吴璐一;黄艳;王晓梅;刘慧荣;吴焕淦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生命现象,是生物在其发育、老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净化自身多余或受损细胞器的共同机制.自噬能够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从不同的水平维持机体对自身组织的免疫耐受,对机体起保护作用.目前,自噬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自噬在肠道免疫和肠黏膜屏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文章对近年来自噬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调控作用研究作一综述,为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并试图从中医药的角度探讨自噬的作用及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BZL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小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冷静;田华捷;黄甫;冯琴;赵瑜;胡义扬;彭景华

    目的:观察中药组分复方BZL方(白术多糖、栀子苷、绿原酸)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肠黏膜损伤的作用.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27只,随机分为正常、模型和BZL方组,每组9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高脂饮食诱导NASH,第14周开始,BZL方组灌胃BZL方,其余各组灌胃等量饮用水,至17周末处死取材.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进食量、肝体比,肝组织病理(HE和天狼猩红染色,SAF评分),检测血浆ALT、GGT活性、LPS水平,肝组织TG含量;肝组织胶原I型和IV型、内毒素受体CD14、TLR1、TLR2、TLR4、TLR9及炎性反应因子IL-1β、TNF-αmRNA表达(re-al-time PCR法);肠组织病理(HE染色);大肠组织紧密连接zo-1、occludin、claudin mRNA表达(real-time PCR法)及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结果:高脂饮食诱导NASH模型中,模型组血浆ALT、GGT、LPS及肝组织TG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可见脂肪沉积、炎性反应、气球样变及纤维化,SAF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肝组织胶原ColI、ColIV mR-NA显著升高,CD14、TLR1、TLR2、TLR4、TLR9及IL-1β、TNF-αmRNA表达升高(P<0.05,P<0.01);肠组织病理变化光镜下不明显,大肠组织紧密连接zo-1、occludin、claudin mRNA表达降低(P<0.01),zo-1、occludin免疫荧光阳性染色减少.BZL方可降低血浆ALT、GGT、LPS、肝组织TG含量(P<0.05,P<0.01),改善SAF评分,降低肝组织胶原ColI、ColIV mR-NA表达(P<0.01),降低CD14、TLR2、TLR4、TLR9及IL-1β、TNF-αmRNA表达(P<0.05,P<0.01),恢复大肠组织紧密连接zo-1、occludin mRNA表达(P<0.01),恢复zo-1、occludin免疫荧光阳性染色.结论:BZL方有效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NASH,该作用与其保护肠黏膜、抑制LPS肠渗漏及肝组织中TLRs及炎性反应因子密切相关.

  • 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TLR2、TLR4的影响

    作者:崔旻;吴浩;姚萍

    目的:通过观察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黏膜Toll样受体(TLRs)的影响,探讨大黄对SAP肠黏膜屏障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治疗组.测定3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胰腺、末端回肠组织病理评分;RT-PCR法检测回肠组织TLR2、TLR4 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肠黏膜TLR2、TLR4 mRNA的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大黄治疗组肠黏膜TLR2、TLR4 mRNA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大黄可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TLR2、TLR4 mRNA的表达并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抑制炎症反应的发展并减轻胰腺损伤.

  • 黑木耳多糖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孙湛;姚雪萍;于文燕;马琪;马小娟

    目的:探讨黑木耳多糖对梗阻性黄疸(0J)大鼠模型肝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抽取12只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用胆总管结扎横断法制作大鼠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将造模大鼠分为模型组及黑木耳多糖低、高剂量组(各12只),分别给予0.9%氯化钠溶液及不同浓度黑木耳多糖灌胃干预7d.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下腔静脉采血检测血清胆红素、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醇(ALT)、谷草转氨酶(AST)]、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取肝、小肠标本做病理分析.结果:应用黑木耳多糖干预后,大鼠的一般状态好于模型组,血清中胆红素、ALT、AST、ET、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肝、肠组织病理改变减轻.结论:黑木耳多糖通过抑制炎性介质释放、保护肠黏膜屏障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有保护作用.

  • 葛根素保护家兔肠黏膜再灌注损伤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张桂萍;王德华;郝步伟;房卫华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不仅可以引起消化道局部的组织损害,而且可以导致肠内细菌和毒素移位到体循环,引起大量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甚至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因此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发生发展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已成为危重病医学的重点课题之一.实验证明,葛根素具有改善组织微循环[2]以及抗自由基[3]、抗氧化[4]等药理作用,能减轻心、脑、肾等组织的再灌注损伤,但对肠组织的再灌注损伤有无保护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通过对肠黏膜组织结构,特别是肠黏膜屏障通透性的观察,探讨葛根素对肠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为临床应用葛根素防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以开辟葛根素新的临床用途.

  • 糖尿病与肠上皮紧密连接屏障的关系和小檗碱的干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秦鑫;董慧;陆付耳

    肠上皮紧密连接是小肠黏膜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肠黏膜的通透性和完整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可防止细菌内毒素及毒性大分子物质进入体内,从而使机体保持内环境稳定.多项研究证明小肠黏膜屏障功能异常与糖尿病存在密切联系.因此,保护肠上皮紧密连接、维护黏膜屏障在糖尿病的防治中有着重要意义.小檗碱在糖尿病治疗的应用中疗效显著,然而药理学研究发现其生物利用度极低,有学者认为小檗碱降血糖的作用靶点主要在肠道.研究显示,小檗碱确有调节肠道菌群、调控肠道激素分泌、保护肠道屏障、抑制葡萄糖吸收、减轻慢性低度炎性反应等作用,近来发现其亦可能通过影响肠上皮紧密连接、保护肠黏膜屏障而发挥降糖作用.现就肠上皮紧密连接屏障功能异常与糖尿病的相互联系及小檗碱通过保护肠上皮紧密连接相关降糖机制做一综述.

  • 中药复方通腑颗粒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作者:姜春燕;王宝恩;陈丹;王建成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通腑颗粒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0例,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26例)和通腑颗粒组(24例),疗程2周,并以3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肠黏膜通透性(尿中乳果糖/甘露醇排出率)、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肠道菌群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肠黏膜通透性、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减少,肠杆菌数量增多(P<0.05,P<0.01).治疗2周后,通腑颗粒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尿中乳果糖排出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与标准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通腑颗粒组肠道双歧杆菌较治疗前数量增多,肠杆菌数量减少(P<0.05,P<0.01),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 通腑颗粒可以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减轻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 祛湿化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海亚美;黄甫;冷静;田华捷;冯琴;赵瑜;顾宏图;胡义扬;彭景华

    目的 观察祛湿化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小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解析祛湿化瘀方治疗NAFLD的机制.方法 (1)采用NAFLD模型和NAFLD合病肠炎模型,C57BL/6J小鼠分为对照组(12只,对照饲料)、NAFLD组(24只,高脂饲料)、NAFLD合病肠炎组[24只,高脂饲料及0.5%葡聚糖硫酸钠(DSS)饮水],至造模20周末,NAFLD组再分为高脂组(12只)和高脂+祛湿化瘀方组(12只);NAFLD合病肠炎组再分为高脂+DSS组(12只)和高脂+DSS+祛湿化瘀方组(12只);祛湿化瘀方灌胃给药4周.(2)采用1% DSS饮水12周诱导的慢性大肠炎小鼠模型,C57BL/6J小鼠分为对照组(12只)、DSS组(12只)、DSS+祛湿化瘀方组(12只).造模8周后,予祛湿化瘀方干预4周.采用HE染色观察肝脏和结肠病理,透射电镜观察结肠超微结构,油红O染色、肝组织甘油三酯(TG)检测观察肝脏脂质沉积,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TG、游离脂肪酸、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紧密连接ZO-1、Occludin mRNA表达.结果 在NAFLD及NAFLD合病肠炎模型中,高脂组和高脂+ DSS组肝组织病变明显,肝组织TG、血清ALT、AST、LBP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5,P<0.01);高脂组结肠组织HE染色病变不明显,高脂+DSS组则可见明显病变,高脂组和高脂+ DSS组结肠组织超微结构均可见明显病变,结肠组织紧密连接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P<0.01).祛湿化瘀方干预后,肝组织病变、结肠超微结构改善,血清ALT、AST、LBP及肝组织TG显著下降(P <0.05,P<0.01),结肠组织ZO-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高脂+DSS+祛湿化瘀方组较高脂+ DSS组结肠组织HE染色病变改善,Occludin mRNA表达明显恢复(P<0.05).在慢性大肠炎模型中,DSS组小鼠结肠HE染色及超微结构病变明显,病理积分较对照组增加(P<0.05),血清LBP升高(P<0.05),结肠组织紧密连接mRNA表达下降(P<0.05);祛湿化瘀方干预后,结肠病变改善,病理积分、血清LBP下降(P<0.05),结肠组织紧密连接mRNA表达有所升高(P<0.05).结论 祛湿化瘀方能够保护NAFLD小鼠肠黏膜,该作用与其防治NAFLD有关.

  • 全程应用大承气汤加味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作者:钦丹萍;魏霞;方国栋;杨锋;赖登攀

    目的 研究全程运用大承气汤加味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模型大鼠炎症介质的影响,以明确全程运用大承气汤加味方通腑导滞较单纯早期运用对SAP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干预优势.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9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奥曲肽组(octreotide,OT组)、早期大承气汤加味方组(早期组)及全程大承气汤加味方组(全程组),每组38只.采用肠壁穿刺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黄胆酸钠建立SAP模型.造模3h后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每12h1次,OT组皮下注射OT 1.35 μg/100 9,每8h1次;早期组灌胃大承气汤加味方0.4 mL/100 9,6h后改为生理盐水,每12h1次;全程组灌胃大承气汤加味方0.4 mL/100 9,每12h1次.造模后48 h观察各组累积生存率及胰腺、小肠光学显微镜下表现;分别于造模4、6、24、48 h进行胰腺及小肠组织病理评分并检测血清淀粉酶(amylase,AMY)、ALT及TNF-仅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小肠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1,HMGB1)表达水平;造模48 h观察各组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lymph nodes,MLNs)细菌移位阳性率,对血清TNF-α、小肠组织HMGB1与胰腺、小肠组织病理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各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假手术组100.0%、全程组79.2%、OT组70.8%、早期组45.8%及模型组37.5%.造模6h后,与模型组比较,全程组、早期组及OT组胰腺及小肠组织病理评分降低(P<0.05),造模24、48 h,全程组、OT组胰腺及小肠组织病理评分明显低于早期组(P<0.05).造模6、24、48 h,与模型组比较,全程组、早期组及OT组血清AMY、ALT均降低(P<0.05);造模48 h,全程组及OT组血清AMY、ALT均低于早期组(P<0.05).造模6h,全程组、早期组及OT组血清TNF-α低于模型组(P<0.05).造模6、24、48 h,此3组小肠组织HMGB1水平亦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24、48 h全程组及OT组均低于早期组(P<0.05).造模48 h,全程组、OT组MLNs细菌移位阳性数低于模型组及早期组(P<0.05).SAP早期6h内血清TNF-α与胰腺病理评分呈正相关(r=0.579,P<0.01).ROC曲线分析提示血清TNF-α水平可预测SAP严重程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990,95% Cl:0.971 ~1.000).小肠组织HMGB1水平与小肠组织病理评分呈正相关(r=0.620,P<0.01).结论 早期运用大承气汤加味方通腑导滞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TNF-α的释放,而全程运用大承气汤加味方通腑导滞能有效抑制HMGB1表达,较单纯早期治疗能更好地减轻胰腺及小肠损伤,降低MLNs移位阳性率,提高生存率.

  • 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金水芳;江荣林;雷澍;邢茜;朱美飞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附注射液组各1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造模成功后2h参附注射液组腹腔注射参附注射液20 ml/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2、24h分别处死8只大鼠,观察各组大鼠小肠黏膜病理改变并评分;ELISA方法检测小肠黏膜分泌型Ig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肠黏膜CD3+、γδT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 术后12、24h,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小肠黏膜损伤指数评分均显著增加,小肠黏膜分泌型IgA水平以及CD3+、γδT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降低(P<0.05);参附注射液组与模型组比较,小肠黏膜损伤指数评分显著下降,小肠黏膜分泌型IgA水平以及CD3+、γδT细胞百分率显著上升(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能通过促进小肠黏膜分泌型IgA分泌和上调CD3+、γδT细胞表达,保护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

  • 黏蛋白-2与肠黏膜屏障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娜;唐雪婵

    黏蛋白-2(MUC2)是肠黏液层主要成分,覆盖于肠上皮细胞顶端,主要由杯状细胞分泌,在润滑肠道、为肠内抗菌蛋白及共生菌群提供黏附位点、抵御肠内致病菌及有害物质入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近年来MUC2在肠道黏膜屏障损伤中的作用研究日趋受到学者重视,这也可能是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一个重要治疗突破口.

  • Notch信号通路在肠黏膜屏障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娜;董欢

    Notch信号通路是一种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信号级联反应的高度保守的通路.其对于多种细胞的分化、增值和凋亡具有调节作用.该信号通路的激活或失活在肠黏膜屏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指导各种疾病中所引起的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视野和思路.

  • 自噬在肠黏膜屏障功能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彬彬;武承凤;张方信

    自噬是细胞通过膜囊泡结构降解胞质内大分子物质和受损细胞器维持机体稳态的生物学过程.在肠黏膜屏障功能发生障碍过程中,自噬对于维持肠上皮细胞的存活起关键性作用.负调控自噬可导致肠道炎性反应和肿瘤的发生.

  • 肠道微生态与肠黏膜屏障研究进展

    作者:田慧;赵红靓;杨琳;王娜

    人类肠道内含有大量微生物群,这一复杂而重要的生态系统构成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肠道黏膜是机体的重要屏障,正常的肠道微生态和肠黏膜屏障相互作用,共同维持机体的内稳态.一旦肠道微生态被破坏,肠道菌群失衡,并通过各种途径导致肠黏膜屏障受损,进而有害病原菌入侵.

  • 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陈双;陈梅;常建星;傅玉如

    目的:观察动物缺血/再灌注损伤(I/R)早期肠黏膜屏障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在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放血和输入生理盐水的方法,输注所放出血液2倍以上的生理盐水供动物休克后复苏,复苏后0h、1h、3h、6h、12h、24h观察其肠黏膜标本在显微镜下病理改变及肠黏膜上皮损伤指数等指标.结果:①I/R过程可造成肠黏膜屏障损伤,表现在复苏0h可见回肠绒毛水肿,片状坏死、脱落及黏膜萎缩,黏膜损伤以1h和3h明显,其损伤指数分别为2.8和2.6,损伤的黏膜6h后开始重建,24h重建基本完成;②结肠黏膜上皮水肿、脱落,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杯状细胞脱颗粒,但其损伤指数明显小于回肠.结论:失血性休克早期的肠I/R后可造成肠黏膜屏障损害,但肠黏膜具有强大的重建潜能;早期的重建只是肠黏膜上皮细胞间连续性建立,其黏膜仍进行性萎缩;结肠较回肠更耐受I/R打击.

570 条记录 1/29 页 « 12345678...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