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위장병학화간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郑州大学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09
  • 国内刊号: 41-122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5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段芳龄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诺如病毒的分子生物学进展

    作者:郑岩;崔立红

    诺如病毒(noroviruses,NoVs)是引起人类散发和暴发流行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NoVs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在体外难以培养等原因阻碍了对其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尽管对NoVs的研究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然而近期对于NoVs动物模型的研究和体外培养系统的建立使得人们对NoVs的复制、蛋白质功能、重组、致病机制、持续流行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深入了解,此外,非复制类病毒颗粒疫苗的临床试验也显示了其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上述NoVs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热点及新进展.

  • 脑出血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寇继光;谭诗云;徐曼;余芾成;杨欢

    目的 探讨影响脑出血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UGIB)的危险因素,为脑出血并发AUGIB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7月孝感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91例脑出血患者,根据发病后14 d内有无并发AUGIB分为出血组和无出血组,采用随访观察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脑出血并发AUGIB的危险因素.结果 脑出血并发AUGIB的发病率为24.40%,其中以脑出血量≥30 ml发生率(77.46%)高.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血压≥180/100 mmHg、脑出血量≥30 ml、GCS评分低、颅内压增高、败血症、脑出血部位与脑出血并发AUGIB关系密切(P<0.05),是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出血并发AUGIB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基底节区出血,临床上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保护胃肠功能,以降低脑出血并发AUGIB的发生率.

  • 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对肝移植模型大鼠肝脏炎症因子及细胞再生的影响

    作者:周立新;苏继钦;王茂林;严辉弟;林培艺

    目的 研究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eparin-binding 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growth factor,HB-EGF)对肝移植模型大鼠肝脏炎症因子及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60只SD雄性大鼠并建立肝移植动物模型,随机分为A、B、C三组,B组皮下注入0.1mg/kg肝细胞生长因子,C组皮下注射0.1 mg/kg HB-EGF,A组给予相等剂量生理盐水进行干预.干预后第1、3、5、7天时,比较三组肝脏湿重、肝功能、炎性因子含量.结果 干预后第1、3、5、7天时,B组、C组大鼠移植肝脏的湿重均明显高于A组(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含量均明显低于A组(P<0.05);干预后第3、5、7天时,B组、C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明显高于A组(P<0.05);干预后第1、3、5、7天时,B组、C组大鼠肝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均明显低于A组(P<0.05);C组大鼠肝脏组织中TNF-α、IL-6含量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HB-EGF能促进肝移植模型大鼠肝细胞再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肝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 腹腔镜手术对直肠癌患者腹腔及肠腔癌细胞脱落和生存期的影响

    作者:赵耀;唐晓军;张逖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对直肠癌患者腹腔及肠腔癌细胞脱落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136例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其中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74例,开腹手术(开腹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切除前后脱落癌细胞阳性率、术后复发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肿瘤切除前腹腔、肠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两组患者肿瘤切除后的腹腔、肠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较肿瘤切除前均升高,但只有开腹组肠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65%vs 11.29%,P<0.05).腹腔镜组肿瘤切除后的腹腔、肠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均低于开腹组,其中肠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22%vs 30.65%,P<0.05).术后随访8.5 ~47.9个月,随访率为88.2%.腹腔镜组1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2%、77.5%,开腹组1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7%、7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腹腔镜技术并没有增加腹腔、肠腔癌细胞脱落和复发转移的可能性,术后近期生存率与开腹手术相当.

  • MDA-7/IL-24基因联合阿霉素对肝癌模型裸鼠金属基质蛋白酶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作者:钱鹤平;林家晓

    目的 探讨MDA-7/IL-24基因联合阿霉素对肝癌模型裸鼠金属基质蛋白酶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 建立肝癌移植瘤模型裸鼠后分为模型组(A组)、阿霉素组(B组)、MDA-7/IL-24组(C组)、联合干预组(D组),并给予不同条件干预.干预后2周、6周时,测定肿瘤体积和重量、基质金属蛋白酶(MMP)、VEGF表达量.结果 干预2周、6周时,B、C、D组小鼠肿瘤体积和重量均明显低于A组(P<0.05),D组小鼠肿瘤的体积和重量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B、C、D组小鼠肿瘤组织中MMP3、MMP mRNA含量明显低于A组(P<0.05),D组小鼠肿瘤组织中MMP3、MMP9mRNA含量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B、C、D组小鼠肿瘤组织中VEGF-C、VEGFR2 mRNA含量明显低于A组(P<0.05),D组小鼠肿瘤组织中VEGF-C、VEGFR2 mRNA含量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MDA-7/IL-24基因联合阿霉素能够有效地抑制肝癌模型裸鼠的肿瘤生长,减少MMP和VEGF的表达量.

  • 贝伐单抗对裸鼠胃癌移植瘤免疫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作者:殷鹏飞;杨小翠;郭联斌;贺永锋;魏玉梅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贝伐单抗对裸鼠胃癌移植瘤免疫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 选择雌性Balb/c裸鼠40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贝伐单抗高剂量组、贝伐单抗低剂量组各10只.模型组、贝伐单抗高剂量组、贝伐单抗低剂量组采用人胃癌细胞BGC-823接种到实验鼠皮下组织建立裸鼠模型,高剂量组用10 mg/kg贝伐单抗腹腔注射治疗,低剂量组用5 mg/kg腹腔注射,模型组与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脱颈处死小鼠,比较肿瘤组织重量与抑瘤率、免疫功能、VEGF与微血管密度.结果 贝伐单抗干预组平均瘤重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贝伐单抗高剂量组平均瘤重明显低于模型组,抑瘤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贝伐单抗干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贝伐单抗组血清IL-1、IL-2、TNF-α明显高于低剂量贝伐单抗组(P<0.05);贝伐单抗干预组VEGF、微血管密度(MVD)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贝伐单抗高剂量组VEGF、MVD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 贝伐单抗对裸鼠胃癌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增强免疫功能、抑制抗VEGF等机制相关,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 microRNA-122抑制肝肿瘤细胞HepG2的增殖研究

    作者:罗兰云

    目的 探究microRNA-122(miR-122)对肝肿瘤细胞HepG2增殖的抑制效应.方法 培养肝肿瘤细胞HepG2并随机分为miR-122组、阴性对照组(NC组)、空白对照组,miR-122组使用LipofectamineTM2000试剂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NC组将阴性对照siRNA转染HepG2细胞,空白对照组只加胎牛血清RPMI-1640培养基.转染24 h后,采用MTS试剂盒测定细胞活力,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中凋亡抑制蛋白(XIAP)、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DK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DK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R1、VEGFR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mRNA含量.结果 干预后24 h,miR-122组细胞的吸光值(0D)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NC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NC组(t=9.43、19.475、P<0.05),miR-122组细胞中XIAP、CyclinD1、CDK2、CDK4 mRNA含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NC组(t=8.135、7.542、11.740、5.937,P<0.05),VEGF、VEGFR1、VEGFR2、HGF mRNA含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NC组(t=7.741、13.002、6.347、6.662,P<0.05).结论 miR-122能够抑制肝肿瘤细胞HepG2的增殖,靶向抑制细胞周期相关分子、血管新生相关分子的表达是miR-122发挥增殖抑制效应的可能机制.

  • 蛋白S缺乏症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报道

    作者:左利平;尚亮;杨振威;王浩

    为提高对蛋白C(protein C,PC)/蛋白S(protein S,PS)缺乏症相关性门脉栓塞、门脉高压的诊疗认识,对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PC/PS缺乏症导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报道,并行相关文献复习,从而提醒更多临床医师面对无明显诱因的食管静脉曲张合并反复发作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时,应考虑先天性易栓症的可能性.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合并缺血性肠病13例临床分析

    作者:尚亮;左利平;闫媛;庄坤

    目的 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MHVR)后并发缺血性肠病的病例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史特点及各项辅助检查.结果 13例患者病史中均有MHVR,术后于不同时间出现腹痛、便血等临床症状.PT-INR比值为1.3 ~1.78,D-二聚体均升高,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节段性黏膜充血、糜烂、溃疡.经内科对症治疗后,12例恢复良好,1例行外科剖腹探查术,切除部分坏死小肠.结论 对于曾行MH-VR,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的患者,突然出现腹痛、便血,应考虑缺血性肠病的可能,尽早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 胃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薛志新;孙慧元;陈烨;石钧梅;李慧芳

    目的 探讨胃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gastric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GIM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方法 对1例GIMT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胃镜见胃腔内隆起性肿物,腹部CT:肝脏与胃间有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向胃腔内突出.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巨检:小弯侧黏膜下见有一10.0 cm ×8.5 cm ×8.5 cm的肿块,切面灰红色,质稍嫩,境界尚清.镜检: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呈束状、交错状排列,瘤细胞胞质嗜伊红,边界不清,胞核椭圆,核染色质淡,无明显异型性,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少见.间质淋巴细胞、浆细胞弥漫散性浸润.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Vimentin(+),SMA(+),Desmin(+),而CD117、CD34、DOG-1、S-100、ALK均不表达.结论 GIMT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独特病理改变的纤维性病变,需与多种梭形细胞肿瘤相鉴别,少数病例具有复发倾向和远处转移.

  • 胃窦多发炎性纤维性息肉1例报道

    作者:云晓静;敬长春;白玉焕;王东梅;王敏

    炎性纤维性息肉(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IFP)是一种少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消化道良性肿瘤样病变,多为单发,多发者罕见.现对l例确诊的胃窦多发IFP进行报道,系统复习该病的诊治.

  • 内镜及超声内镜下肠道气囊症的影像学特征及超声内镜对其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可

    目的 分析内镜及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下肠道气囊症(pneumatosis cystoides intestinalis,PCI)的镜下及影像学特征,探讨EUS对PCI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0年-2008年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PCI患者,检索此年限国内所有报道诊断PCI的文献资料,共8例患者,平均年龄(43.24±2.52)岁,并对PCI的EUS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PCI患者中,EUS下均表现为起源于黏膜下层的混合回声或高回声病灶,内部回声不均匀,其中6例表现出其后方伴有特征性气体声影.在治疗上,5例结肠镜下注射无水酒精,2例行外科手术切除,均治疗成功.平均随访1年,临床症状消失,未见复发.结论 PCI在EUS下有其特征性表现,起源于黏膜下层的混合回声或高回声,内有蜂窝状或管状无回声区,其后方伴有气体声影者应高度疑诊为PCI.EUS对PCI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胃血管球瘤——种并非罕见的消化道肿瘤:附107例国内文献复习

    作者:都芳鹃;辛维凤;孔令甲;周莉;杨茂梧

    目的 探讨胃血管球瘤(glomus tumor,G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1例发生在胃部的GT,对其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检查并复习近35年文献.结果 胃GT临床上多发于中年女性,好发于胃窦部,常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其形态学特点表现为肿瘤组织呈结节状,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胞质透亮或嗜酸性,核圆形,瘤细胞排列成实性或围绕血管周围排列;免疫组化标记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SMA、actin、calponin均为(+),CK、CDll7、Syn、S-100、EMA、desmin、CD99、CD34均(-).结论 胃GT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生物学行为多为良性,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其具有特定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需与其他肿瘤,如上皮样胃间质瘤、类癌等相鉴别.

  • 以溃疡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报道

    作者:周慧茹;周琴;孙亚敏;张方信

    通过对1例十二指肠球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例分析,报道十二指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诊治体会.

  •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术后合并严重并发症1例报道

    作者:李斌华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术(endoscopic variceal sclerotherapy,EVS)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手段,该手术并发症轻微、止血可靠,食管穿孔及狭窄、严重食管溃疡等致命性并发症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EVS术后合并严重食管溃疡病例的诊治经过,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先天性肝纤维化并髓质海绵肾1例报道

    作者:杜白雪;李东颖;马怡辉;李建生

    先天性肝纤维化(congenital hepatic fibrosis,CHF)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上以肝脏纤维化、门脉高压为主要特点,多合并多囊肾、髓质海绵肾,与多囊肾相比,髓质海绵肾在CHF合并的肾脏病变中所占比例较低,在我国文献发表的病例数不足百例.本文报道CHF合并髓质海绵肾1例.

  • 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MRI及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王世美;高旭东;杨永平;陈艳;张百龙;陆荫英;白文林;曾珍;荣义辉

    目的 探讨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liver neuroendoerine tumor,LNET)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LNE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MRI特点.结果 LNET主要来源于消化系统,以胰腺多见;其组织病理分型以G3型(63.16%)为主,G2型占26.32%,G1型占10.53%.MRI表现主要分为4类:Ⅰ型:动脉期轻度强化或环形强化,门脉期造影剂减退,延迟期呈稍低信号影并可见假包膜环形强化;Ⅱ型:动脉期轻度环形强化或周边斑片状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范围增大,呈稍高信号;Ⅲ型为混合类型即同时存在Ⅰ型和Ⅱ型的特点;Ⅳ型为特殊类型:病变为囊实性病变.其中以Ⅰ、Ⅱ型为主.结论 MRI特点:Ⅰ型多见,Ⅱ型次之,其动脉期环形强化、延迟期假包膜形成为相对特征性表现,但诊断仍需依据病理检查.

  • 十二指肠巨大Brunner腺瘤合并出血1例报道

    作者:魏艳红;王涛

    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Brunner gland adenoma,BGA)是一种较罕见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本文报道1例BGA合并出血的治疗过程,总结Brunner腺瘤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内镜下治疗.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诊治进展

    作者:陈彪;张勤;许立明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mucinous neoplasms of the pancreas,IPMN)是胰腺黏液性肿瘤的一种,其特点是以胰腺导管内上皮乳头状异常增生并产生大量黏液,伴有主胰管和(或)分支胰管扩张的少见疾病.近年来,随着检查手段的进步及手术技术的不断创新,IPMN在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巨大进展.由于其有恶变倾向,具有临床可诊断性,且病情进展缓慢,提高对本病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胃钙化纤维性肿瘤4例临床分析

    作者:肖勇;陈明锴;刘军;余保平

    目的 探讨胃钙化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 fibrous tumor,CFT)的内镜下特点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dissection,ESD)治疗胃CFT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7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260例患者病理结果及其中4例CFT的临床资料(包括消化内镜、超声内镜、ESD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 4例CFT患者中,平均年龄(48.75±9.14)岁,临床无特异性表现.4例CFT患者病灶均为单发,大小0.6~2.5 cm.超声内镜特点为起源于固有肌层的低回声病灶.4例患者均行ESD治疗,病灶均完整切除,病理主要为纤维结缔组织中夹杂少量纤维母细胞及散在的砂砾体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纤维母细胞Vimenti阳性.术后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 胃CFT以单发表现,中老年常见,内镜下ESD治疗胃CFT安全、有效,可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较低.

  • 成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致不典型肠梗阻1例报道

    作者:刘念;崔红利;颜綦先;陈东风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一种胚胎期肠发育过程中的肠异常旋转,起病通常见于儿童,成人少见.成人可表现为急腹症或肠梗阻所致的慢性腹痛,易漏诊、误诊;其诊断多依赖于影像学如腹部CT检查、消化道碘水造影等.现报道1例27岁女性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致肠梗阻,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得以治愈.

  • 原发性肝间质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作者:周蔓娟;熊伟;周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间质瘤(primary malignant liver mesenchymal tumor,PMLM)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提高对该病变的诊断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鹅湖人民医院确诊的2例PML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镜下HE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并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PMLM患者均为男性,临床表现为无特征性乏力,CT示肝占位.镜下肝细胞间见梭形细胞呈栅栏状、束状排列,胞质少,可见核旁空泡,核分裂易见.Dog-1、CD34、CD117均表现为阳性,Vim、Bcl-2各有1例为阳性,余抗体表达阴性.其中1例结肠肝曲黏膜内可见腺体异型增生呈腺管状,细胞异型、深染,核分裂易见,未突破黏膜肌层.结论 间质瘤多发于胃肠,目前PMLM非常罕见,需排除其他原发部位并借助免疫组化方能诊断.

  • 以“腹胀、黄疸”为首发表现的缩窄性心包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丽娜;周旭春

    以间断性腹胀、皮肤黄染为主要表现的缩窄性心包炎在临床中易漏诊、误诊,本文将此病例结合文献复习作一报道.

  • 轻链淀粉样变性累及多器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朱耿军;沈卫章;任立参;金立方;贾姣源;连成;刘芳;邸鑫;王鹏

    轻链淀粉样变性(light-chain amyloidosis,AL)即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是由于浆细胞克隆性增殖引起轻链型淀粉样蛋白前体在不同组织中形成不溶性蛋白纤维沉积,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引起多个器官功能衰竭.该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误诊率高,常延误治疗时机,预后较差.现报道1例多器官累及AL,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与预后特征,提高对该病诊断及治疗的认识,降低误诊率.

  •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复发1例报道

    作者:刘佳;丁杰;王新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炎症性疾病.过去10年,EG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因其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和胃肠镜表现均缺乏特异性,易出现误诊、漏诊,遂引起大家的关注.现对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例EG复发病例进行报道.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血吸虫性肝硬化1例报道

    作者:文韵玲;牛俊坤;吴静;缪应雷

    通过对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合并血吸虫性肝硬化复杂病例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旨在拓宽临床医师对难治病例的诊断思路.

  • Peutz-Jeghers综合征1例报道并浅析

    作者:梁岚

    探讨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长安医院收治的1例PJS患者临床资料.患者临床表现以腹痛、便血为主.行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全胃肠道多发息肉、回盲部占位及簇状息肉.终行剖腹探查手术切除部分肠段明确诊断.PJS患者患恶性肿瘤风险增加,目前内镜下息肉切除及手术治疗仍为主要治疗方法.

  • 十二指肠降段囊肿致十二指肠梗阻1例报道

    作者:张寅;刘念;崔红莉;肖潇;杨敏;陈东风

    十二指肠梗阻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由十二指肠降段溃疡瘢痕狭窄(duodenal descending period of ulcer scar stricture)、胰头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十二指肠癌(duodenal carcinoma)及胰头癌(pancreatic head carcinoma)所致较为常见,而由十二指肠降段囊肿引起的并不常见.现报道1例由十二指肠降段巨大囊肿压迫引起的十二指肠梗阻.

  • 十二指肠球部Dieulafoy溃疡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再出血复发1例报道

    作者:马福英;陈嘉屿;李睿;王俊科;李斌;常宗宏;张久聪

    Dieulafoy溃疡出血又称Dieulafoy病变,临床上较为少见,二次溃疡出血更是罕见,且发病迅速,病情凶险,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十二指肠球部Dieulafoy溃疡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再出血复发的病例及诊治体会.

  •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误诊1例报道

    作者:魏玉珠;陈嘉屿;边向聪;王志宏;杨永林;洪金鹏;王彪猛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简称布加综合征,属临床少见病,多因其引起的门脉高压症而易误诊为隐源性肝硬化.临床典型表现为肝大、门-体侧支循环和腹水三联征.现将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近期收治1例初诊时误诊为隐源性肝硬化失代偿期的BCS患者报道如下,通过对该病例诊治过程的分析讨论,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重视,减少临床误诊、误治.

  • Dieulafoy病术后残胃再发出血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睿;朱相象;王俊科;汪泳

    Dieulafoy病是少见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原因之一,临床资料相对较少,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诊断及治疗均以内镜为主.而Dieulafoy病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再发Dieulafoy病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并就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探讨可能的发病机制,总结临床治疗经验,以期对该病有更进一步认识.

    关键词: Dieulafoy病 诊断 治疗
  • 肝硬化乳糜性腹水1例报道

    作者:杨召;曾伟;梁润琴;蹇顺海;孙辉;冷政伟

    肝硬化乳糜性腹水患者临床少见,病情进展快、预后差,应低脂高蛋白饮食控制,同时联合利尿、保肝、生长抑素运用,必要时可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现报道1例肝硬化乳糜性腹水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讨论肝硬化乳糜性腹水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策略.

  •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肝门静脉瘤1例报道

    作者:王波玲;高峰

    门静脉瘤(portal vein aneurysm,PVA)又称门静脉瘤样扩张,指门静脉系统呈梭形或瘤样扩张,临床上较为罕见.本文报道临床上所见1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CT提示肝PVA病例,以期在临床工作中引起重视.

  • 利用多重荧光定量PCR协助诊断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型及Gilbert综合征

    作者:刘凡;车芳;骆子义

    目的 尝试建立一个多重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对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型(Crigler-Najjar syndromeⅡ,CNSⅡ)及Gil-bert综合征(Gilbert syndrome,GS)患者的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基转移酶1A1(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osyhransferase 1A1, UGT1 A1)基因突变进行检测,以运用于协助以上疾病的临床诊断.方法 选取国内外目前报道较多UGT1A1基因常见突变的4个位点[A(TA)7TAA、Gly71Arg、Pro229Gln及Try486Asp],利用多重荧光定量PCR Tapman探针法对96例临床诊断为GS或CNSⅡ患者及100名健康体检者全血基因组进行检测,利用T-A克隆法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验证.结果 多重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可有效检测出实验样本中所存在的以上4种基因突变.A(TA)7TAA、Gly71Arg、Pro229Gln及Try486Asp在试验组测得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产物电泳及测序结果与其基因检测表型完全一致.结论 利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以更简便、快捷、有效地对GS或CNSⅡ患者中的UGT1A1基因突变进行检测,为临床诊断提供有用信息.

  • 内镜下治疗长发公主综合征1例报道

    作者:丁媛媛;李稳

    长发公主综合征(Rapunzel syndrome)为胃毛发石的特殊类型,治疗多以外科开腹手术取出胃石为主,本文报道1例通过内镜下分次取异物的方式治疗成功的个案.

  • 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Dieulafoy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柏莹莹;陆文;张维

    目的 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Dieulafoy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7年1月1日-2016年3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内镜下确诊42例Dieulafoy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对照组为内镜下氩离子血浆凝固术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比较两组首次止血成功率、再发出血率、转手术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首次止血成功率及转手术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再发出血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Dieulafoy病可明显降低再发出血率,可作为内镜下治疗止血的首选方案.

  • 肝细胞癌合并右心房及下腔静脉癌栓行肝癌切除联合右心房、下腔静脉取癌栓1例报道

    作者:钱相君;贺涛;万百顺;王效谦;冯世杰;张玲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通过肝静脉系统侵犯下腔静脉和右心房较少见,但预后极差.肝癌手术切除联合取栓可能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报道1例治疗经过,供临床参考.

  • 嗜血综合征确诊1例报道

    作者:江圆员;赵建波;李贵;郝炳章;周慧聪;冯常炜

    嗜血综合征是少见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较少,对该病例临床诊断思路的报道对积累更多临床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嗜血综合征 诊断
  • 嗜酸性胰腺炎合并胃肠炎1例报道

    作者:郑健超;廖润坤

    嗜酸性胰腺炎(eosinophilic pancreatitis,EP)为罕见病,典型病例有嗜酸性胃肠炎或嗜酸性细胞增多综合征的背景,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迅速好转并渐趋痊愈,预后良好.

  • 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干燥综合征9例报道

    作者:方皓;冯海然;姚大鹏;杨正德

    目的 探讨以消化道为首发表现的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患者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和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八十九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例S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病程2~13年,主要表现为胸骨后不适、吞咽哽咽感、上腹部饱胀、上腹疼痛、便秘;部分伴有口干、眼干、不规则龋齿、皮肤干燥、关节疼痛、腮腺肿大、肝功异常;早期均漏诊、误诊,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后经专科检查确诊为SS.结论 以消化道症状起病的SS极易误诊,仔细询问病史、系统全面的体格检查、综合分析病情、仔细鉴别诊断是减少误诊、漏诊的关键.

  • 老年性乳糜泻2例报道

    作者:李辉;周耿民;叶丰卉;徐蕙;李玥;孙钢;李骥

    近年来老年性乳糜泻被逐渐认识,其特点为消化道症状轻微,贫血、骨质疏松等营养吸收不良表现突出,易发生自身免疫紊乱、难治性乳糜泻、恶变.本文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面对2例老年性乳糜泻进行报道.

  •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致鼻、舌、消化道、肺出血1例报道

    作者:陈慧群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治疗经验缺乏,现报道解放军第210医院近期收治HHT患者1例.

  • 肝内胆管细胞癌合并肝脓肿1例报道

    作者:朱霞;王威亚;唐红

    肝内胆管细胞癌合并肝脓肿在临床上少见.本文通过分析该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合并肝脓肿的相关原因,全面认识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进展表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胰岛素瘤漏诊1例报道

    作者:张华;王养维;黄振鹏;柳会杰

    胰岛素瘤为胰腺内分泌肿瘤,其发病率较低,临床上较少见,患者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诊断困难,易造成漏诊、误诊,本文就胰岛素瘤漏诊1例报道如下.

  • OTSC吻合夹闭合术联合腹腔穿刺置管冲洗术治疗胃窦溃疡穿孔并急性腹膜炎1例报道

    作者:关富;陈钟;钟玲;马明;林华英;韩忠政;肖尧生;张鸣青

    消化性溃疡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经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时,内镜下应用OTSC吻合夹闭合术联合腹腔穿刺置管冲洗术,可以降低外科手术使用率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现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下应用OTSC吻合夹闭合术联合腹腔穿刺置管冲洗术成功治疗胃窦溃疡穿孔并急性腹膜炎1例经验.

  • 以肠道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的白血病1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淑君;钱家鸣;杨红

    目的 分析以肠道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的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8例以腹部症状就诊的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肠道为主要首发临床表现的症状以腹痛(88.9%)、发热(72.2%)和消化道出血(72.2%)多见,实验室检查可表现为血常规异常、血沉和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80%),约1/2患者(44.4%)出现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延长,33.3%患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异常升高.病变部位以结肠病变常见(33.3%),其次是回肠(11.1%),多表现为肠壁增厚.内镜下可见溃疡性病变、溃疡浸润性肿块.结论 以消化系统症状就诊的患者出现血液系统异常及LDH异常升高,及早做骨髓穿刺活检是诊断关键.

  • 以便血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腹主动脉消化道瘘1例报道

    作者:方洒;陆晓娟;张志强;李恕军

    1例52岁男性患者以间断便血为首发症状就诊于陆军总医院消化内科,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实验室检查、腹部CT、内镜检查、选择性血管造影术(digital selective angiography,DSA),终确诊为原发性腹主动脉消化道瘘(primary aortoenteric fistula,AEF).

  • 肝脏巨大血管瘤伴动静脉瘘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报道

    作者:史以超;何占娣;江华;王娟;孙刚;杨云生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但肝内巨大血管瘤伴动静脉瘘导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十分少见.现报道1例肝脏巨大血管瘤伴动静脉瘘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诊治过程.

  • 以消化系统症状首诊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作者:吴楠楠;陈明锴;肖勇;曾西;王芳

    目的 总结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体会,降低其误诊率.方法 对2013年12月1日-2016年7月25日收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的急性心肌梗死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误诊为消化系统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以腹痛常见,其他误诊症状有呃逆、咽痛、胸骨后疼痛、发热、呕吐、呕血、黑便.结论 临床上重视现病史、既往史及家族史资料采集,提高诊断思维,对于可疑的上腹痛患者常规完善重复多次心肌酶谱及多次心电图检查,预防心肌梗死的误诊,为心肌梗死患者争取治疗时间.

  • CREST综合征合并良性自发性气腹症1例报道

    作者:徐蕙;费贵军;李骥;舒慧君;李景南;方秀才;钱家鸣

    系统性硬化包括CREST[钙质沉积(calcinosis cutis)、雷诺现象(Raynaud phenomenon)、食管运动功能障碍(esophageal dys-motility)、指端硬化(sclerodactyly)、毛细血管扩张(telangiectasia)]综合征,常可累及消化系统,几乎整个胃肠道均可受累,其中以胃食管反流多见,假性肠梗阻是较为少见的一种合并症,而合并自发性气腹症者,至今国内未见报道.现报道1例我院收治的CREST综合征合并良性自发性气腹症患者,供临床医师参考.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