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贲门Brunner腺瘤1例

    作者:邓文文;王进

    Brunner腺瘤(Brunner's gland adenoma,BGA)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良性肿瘤,其病因不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通过组织病理学确诊.内镜下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案,该病预后良好.既往无贲门部位BGA的报道,现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例位于贲门的BGA报道分析如下.

  • 十二指肠球部Brunner腺瘤内镜切除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程志明;徐凤玲;赵志峰;麻树人;杨卓;张宁;韩笑;艾美娜;孙亚男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球部Brunner腺瘤内镜切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2月经内镜下切除治疗的18例十二指肠球部Brunner腺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前均经超声内镜检查评估,术后均经病理证实,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18例Brunner腺瘤包括结节型16例,蚓型l例,盘型1例,均经内镜下切除,治疗成功率100%,术中创面渗血2例,均经内镜下热凝止血成功,无穿孔及死亡病例.术后病理均提示Brunner腺瘤,超声内镜诊断实质型12例,囊实混合型3例,多囊分隔型3例随访时间12~45(25.6±10.1)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超声内镜检查是有效的Brunner腺瘤术前诊断方法,Brunner腺瘤的内镜切除治疗安全有效.

  • 十二指肠 Brunner 腺瘤临床诊断、治疗及病理观察

    作者:马平;陈颖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十二指肠Brunner腺腺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和分析。结果:肿物位于十二指肠黏膜下层,由增生且分化成熟的Brunner腺组成,腺体大小较一致,黏膜上皮未见明显异型。结论:Brunner腺瘤是少见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

  • 十二指肠球部巨大Brunner腺瘤伴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唐光华;蒋丹斌;单际平;朱建清;傅长来;王志祥;杨勇;朱燕;郑影影

    病例:患者女性,75 岁,因"黑便 1 周"于 2016-04-12 收治入院.患者入院前 1 周起无明显诱因每日解成形黑便一次,量约100 ~ 150 g,时有嗳气、反酸,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心悸、胸闷,无晕厥、黑朦,无畏寒、发热.起初未予重视,后渐出现纳差、乏力、头昏等表现,睡眠、小便正常,近期体质量无明显下降.

  • 15例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的诊治

    作者:许国强;章宏;厉有名;陈洪潭;季峰;陈春晓;任国平;倪晓莹

    目的 研究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进展.方法 总结分析15例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测、X线钡餐造影、普通内镜、超声内镜检查和治疗结果.将部分接受超声内镜检查者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5例患者中有症状和体征者8例,其中伴发溃疡4例(溃疡并发穿孔2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4例.所有患者血清学检查无异常;接受X线钡餐造影6例,内镜检查13例,诊断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仅2例;超声内镜检查8例,均诊断为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15例患者中采用外科手术治疗7例,内镜摘除治疗8例,术前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一致.结论 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超声内镜检查对该病的诊治有一定价值,外科手术或内镜下摘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 十二指肠巨大Brunner腺瘤合并出血1例报道

    作者:魏艳红;王涛

    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Brunner gland adenoma,BGA)是一种较罕见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本文报道1例BGA合并出血的治疗过程,总结Brunner腺瘤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内镜下治疗.

  • 单嵌道内镜下双尼龙圈法切除十二指肠球部巨大Brunner腺瘤1例

    作者:罗长琴;张健涛;高原;郭联斌;申光富;杨小翠

    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是一种罕见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瘤,随着内镜技术的应用,检出率逐渐增高,其症状、体征和放射学检查缺乏特征性,内镜检查和肿块活检亦较难确诊.本文通过单嵌道内镜双尼龙圈法成功切除1例巨大十二指肠腺腺瘤,提高对其病诊治的认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农民,因“上腹痛1月”于2015年11月19日人院.疼痛呈持续性胀痛,进食后明显,饱食后伴反酸、呕吐及呃逆,呕吐后缓解,疼痛无他处放射,无畏寒、发热、呕血、黑便、腹泻等症状.

  • 胃镜下切除十二指肠球部Brunner腺瘤1例

    作者:张媛;朴熙绪;金仁顺;朴东明

    1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农民.2个月前出现上腹痛饱胀不适进食后加重,到我院行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大弯侧见一1.2 cm×1.5 cm山田Ⅱ型息肉,表面糜烂,行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切除肿物大小为1.0cm×1.5 cm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示:肿物内见十二指肠腺增生,腺上皮形态呈立方低柱状或高柱状,核居中或居基底,分泌黏液,腺体呈小叶状分布,见图1~3.病理诊断: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术后患者住院观察给予洛赛克、止血敏、止血芳酸治疗,5 d后复查胃镜,见十二指肠球部大弯侧黏膜轻度隆起,表面形成浅表溃疡.

  • 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的内镜治疗

    作者:时强;钟芸诗;姚礼庆;周平红;徐美东;马丽黎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内镜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1年5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行内镜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29例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6例,中位年龄为55(29~72)岁.病灶大小( 1.7±0.1) cm,其中0.5~1.0 cm 17例,1.0~2.0 cm 6例,大于2.0 cm 6例.无蒂隆起性病灶18例;有蒂病灶11例,其中粗蒂3例,亚蒂2例.内镜治疗中采取圈套电切9例(其中3例外加尼龙绳结扎),内镜黏膜切除术12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8例,均获完整切除.术中出血1例约200 ml,经多枚金属夹夹闭和尼龙绳圈套后成功止血;术中穿孔1例,予金属夹夹闭;术后第2天发生迟发性出血1例,行内镜止血.全组术后随访2~39(中位数13)个月,生活质量较好,未见任何远期并发症.术后1年复发1例,再次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论 内镜治疗对于Brunner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内镜切除治疗Brunner腺瘤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

    作者:潘晓林;周海文;李国华;陈幼祥;舒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内镜切除治疗Brunner腺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接受内镜切除治疗且经病理证实为Brunner腺瘤的23例,同时术前均行超声内镜评估,总结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内镜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 23例患者中,男11例,女12例,年龄19~64岁,中位年龄51岁,有临床症状16例(69.6%).23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球部18例(78.3%),球降交接部4例(17.4%),胃窦部1例(4.3%).9例普通内镜常规活检,病理仅提示慢性炎或息肉样结构,而超声内镜诊断准确率达95.7%.内镜治疗中采用电圈套切除4例(2例外加尼龙绳结扎),Hook刀切除1例(外加尼龙绳结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6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12例.23例病灶均一次性成功切除瘤体,切除瘤体直径范围0.5~4.0 cm,平均(1.3±0.9)cm,完整切除操作时间在5~60 min,平均(27.8±18.8)min.术中创面出血1例约50 mL,术中内镜下成功止血,术中穿孔3例,均内镜下成功闭合,术后未见迟发性出血、穿孔及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5.6±10.9)个月,切口愈合好,未见病灶残留及复发情况.结论 超声内检查是Brunner腺瘤有效的诊断方法,内镜切除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已成为Brunner腺瘤的首选治疗方式.

  •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无蒂大Brunner腺瘤体会

    作者:卢林芝;张志镒;吴正奇;赵光源;刘金殿;李世华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无蒂大Brunner腺瘤内镜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方法:总结分析2例十二指肠球部无蒂大Brunner腺瘤的内镜下特诊、内镜粘膜下剥离瘤体的方法.结果:2例疑诊为Brunner腺瘤的患者均进行了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其中1例小穿孔患者,术中及时钛夹夹闭,术后对症治疗,患者未出现不适症状.术后短期随访未复发.结论: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无蒂大Brunner腺瘤相对安全,术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既可保留消化道完整性,又可获与得手术相同的疗效.

  • 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1例合文献研究

    作者:付丽

    Brunner腺瘤临床上十分罕见,病因不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内镜检查对该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切除术后预后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