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위장병학화간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郑州大学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09
  • 国内刊号: 41-122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5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段芳龄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端粒、端粒酶与消化系肿瘤

    作者:白经修;段芳龄

    端粒 端粒(telomere)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一段DNA。早在30年代Muller和Clintock就发现染色体末端的这一特殊DNA序列,具有稳定染色体的功能。若缺少之则染色体出现降解、重排、丢失、染色体间出现端—端融合等变化,从而影响DNA正确复制及细胞的生存。真核细胞DNA是线性DNA,当其沿5′→3′方向复制时,模板DNA起始端先与引物RNA互补结合,随之新合成DNA链延伸,当DNA聚合后,引物RNA脱落,其空缺处的模板DNA无法再复制成双链,故每复制一次,末端DNA就丢失若干个端粒重复序列(50~200核苷酸),此即真核细胞分裂中的“末端复制事件”。

  • 迟发性胰性脑病(附八例分析)

    作者:朱爱国;孙才荣;周南方;吴伟琪

    目的探讨急性单纯水肿型胰腺炎引起神经、精神方面的改变。方法回顾我院在过去二年内收治的单纯水肿型胰腺炎87例,其中有八例出现了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及体征。结果八例单纯水肿型胰腺炎引起的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及体征与重症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引起的胰性脑病极为相似,其发病机理还不是很清楚,是否在急性胰腺炎时和磷脂酶A的细胞膜损伤作用有关有待进一步证实。结论单纯水肿型胰腺炎也可引起神经、精神方面的改变,平均于发病后4周左右出现,现暂定为迟发性胰性脑病。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细胞增殖和凋亡

    作者:卢世云;潘秀珍;彭孝伟;陈明红;林棱;施作霖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及其CagA基因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进而探讨Hp增加胃癌发生危险性的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CAGIM)、不典型增生(DYS)、胃癌(GC)患者127例及正常对照组(NS)14例。应用ki-67免疫组化技术评价胃幽门窦上皮细胞增生,用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胃上皮细胞凋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Hp的CagA基因。结果 Hp阳性患者的增殖指数(LI)和凋亡指数(AI)显著高于Hp阴性者或正常对照(P<0.05和P<0.01)。CSGHp阳性的LI和AI明显高于Hp阴性者(P<0.01),而其余四种胃病Hp阳性的LI或AI与Hp阴性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CagA+Hp患者的LI明显高于CagA-Hp患者(P<0.05),而AI则明显低于CagA-Hp患者(P<0.05)。Hp阳性或阴性CSG、NS组的AI与LI呈正相关,GC患者的AI与LI呈负相关。LI和AI与胃粘膜炎症程度无明显关系。结论 Hp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和凋亡主要发生在Hp感染的早期,CagA+Hp与CagA-Hp促增殖和凋亡作用的能力明显不同,Hp感染通过引起增殖和凋亡比例的失调,终促进肿瘤发生。

  • 急性胰腺炎胃肠激素变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方春;陈梅;夏云玲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内皮素(ET)、钙基因相关肽(CGRP)、血清胃泌素(GAS)的变化,并探讨这三种胃肠激素在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9例AP患者治疗前(A组)、治疗后(B组)及22例健康人(C组)血浆ET、CGRP及血清GAS水平,并进行组间对照。结果 A组血浆ET、CGRP、ET/CGRP、血清GAS水平与B组或C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或<0.01),B组三种激素ET/CGRP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浆ET、CGRP、血清GAS在AP时增高,测定血液ET、CGRP及GAS对于AP有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

  • 胰腺癌肿瘤标志物单项和联合检测的价值

    作者:邓登豪;朱海杭;吴岩;颜万顺

    目的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对胰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对10例慢性胰腺炎和51例胰腺癌病人用放免法测定血清CA199,CA50,CA125和CEA含量,分析并比较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意义。结果 4种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以CA199对胰腺癌诊断意义大,敏感性和特异性好,分别达92.5%和81.81%,误检率18.18%,漏检率7.5%,阳性预测值94.87%,阴性预测值75%,研究还发现CA199特别对早期胰体癌诊断有较大意义;联合检测以CA199+x(CA50,CA125,CEA任一阳性)意义较大,敏感性87.5%,特异性81.81%,误检率18.18%,漏检率12.5%,阳性预测值94.59%,阴性预测值64.28%;但诊断价值不大于CA199单项检测(P>0.05)。结论 CA199检测对胰腺癌诊断意义较大,特别对早期胰体癌诊断有较大意义;联合检测并不能提高CA199的诊断价值,却增加医疗费用,意义不大。

    关键词: 胰腺癌 肿瘤标志物
  • 善得定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对照分析

    作者:徐耀传

    目的探讨善得定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17例用善得定每小时 25 μg,另17例不用善得定,对照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Ranson预后指标。结果善得定治疗组中腹痛完全消失者较多,镇痛药应用较少,且48 h后不良预后指标较少,包括血球压积降低10%以上和血钙<8 mg/dL的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用善得定治疗急性胰腺炎可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并防止病情恶化。

  • 谷氨酰胺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肠道粘膜局部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恺;王冰娴;王兴鹏

    目的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肠粘膜局部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谷氨酰胺对肠粘膜的保护作用。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①假手术组(SO,n=18)②胰腺炎组(ANP,n=18)③谷氨酰胺组(GLN,n=18),通过中心静脉插管输注TPN液,谷氨酰胺组添加3%力肽(相当于2%谷氨酰胺),三组营养液均等氮。术后24、48、72小时处死动物,留取标本,分别用于测定肠内容物sIgA含量、肠内容物细菌sIgA包被率、肠粘膜组织中CD+3、CD+4、CD+8和k+、λ+细胞数量。结果在24、48、72小时,ANP组、GLN组和SO组的肠内容物细菌sIgA包被率分别为50%、33%、33%、87%、100%、100%和100%、100%、100%,ANP组较SO组差异明显(P<0.05),而GLN组与SO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肠内容物中sIgA的含量在ANP组、GLN组、SO组分别为15±9 pg/g、13±10 pg/g、9±9 pg/g;23±11 pg/g、19±14 pg/g、20±12 pg/g和23±13 pg/g、21±10 pg/g、19±13 pg/g,ANP组较SO组有明显差异(P<0.05),并随着时间而逐渐下降,而GLN组与SO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肠粘膜中CD+3、CD+4、CD+8和k+、λ+数量在ANP组中明显少于SO组(P<0.05),GLN组中CD+3、CD+4、CD+8和k+和λ+细胞数量则较ANP组在48、72小时点有明显差异(P<0.05),而在24小时点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谷氨酰胺能有效提高肠粘膜中产IgA浆细胞和CD+3、CD+4、CD+8淋巴细胞的数量,从而维持肠粘膜抵抗肠道细菌的粘附与定植,保护肠粘膜局部免疫功能,减少肠道细菌和毒素的移居。

  • 含肿瘤坏死因子聚碳酸酯磁性微球的制备及靶向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远;叶红军;王家马龙;黄杰;李剑星;任恕;胡斌;范昌烈;卓仁禧

    目的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含TNF并具有强烈磁性反应的聚碳酸酯磁性微球,并进一步研究其体内对肝细胞癌的靶向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Fe3O4超微磁粉,以聚5,5-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共-三亚甲基碳酸酯为膜材,在低温反应体系下,以人血清白蛋白为保护剂,采用改进的W/O/W复合溶剂挥发法制备含肿瘤坏死因子的聚碳酸酯磁性微球。研究了此微球制剂体外对肝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并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对人裸鼠肝癌模型进行了靶向治疗实验。结论该磁性微球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能,体外4000 GS磁场下动作距离为26 cm/min,体外对肝癌细胞Bel-7402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裸鼠人肝癌模型靶向治疗实验显示,在肿瘤部位5000 GS条件下,静脉用药3次即有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作用,其4周瘤重抑制率为55.46%,明显高于游离药物组(26.88%,P<0.001)和无磁药物微球组(27.85%,P<0.001)。结果本实验为肝癌的生物靶向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剂型,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奥曲肽对实验性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一氧化氮的作用

    作者:徐耀传;陆琪;李莹;沈海强;刘建成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奥曲肽的治疗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ANP生理盐水处理组(ANP+NS组)、ANP奥曲肽治疗组(ANP+奥曲肽组)和假手术组(SO组)。测定血清TNFα和NO2-/NO3-量的变化,并于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胰、肺组织标本。结果 ANP+NS组血清TNFα和NO2-/NO3-分别为623.5±100.4pg/mL和99.9±28.6μmol/L,明显高于ANP+奥曲肽组(143.1±38.2pg/mL和59.2±26.2μmol/L)及假手术组(2.0±2.7pg/mL和39.2±6.2μmol/L),(P<0.05)。ANP+NS组大鼠的胰、肺严重受损、而ANP+奥曲肽组大鼠的胰、肺受损程度较轻。结论奥曲肽对ANP大鼠的胰、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循环中TNFα和NO水平的增高有关。

  • 一氧化氮-氟比洛芬的胃肠毒性及其对胃粘膜前列腺素E2的影响

    作者:文卓夫;曹之宪;黎锦泉;林兆鑫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氟比洛芬(NO-Flurbiprofen,NO-Flur)对大鼠胃肠的毒性以及对胃粘膜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在解剖显微镜下分别观察大鼠胃内灌注NO-Flur及氟比洛芬后,胃、小肠粘膜损伤指数及再进食胃窦溃疡模型溃疡面积,用EIA法检测胃粘膜PGE2含量。结果 NO-Flur的胃粘膜及小肠粘膜损害明显低于氟比洛芬,NO-Flur组的胃窦溃疡面积稍低于氟比洛芬组,但无统计学意义。两药对胃粘膜PGE2含量的抑制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NO-Flur抑制胃PGE2的程度与氟比洛芬相似,但胃肠毒性较轻。

  • 维生素E对小鼠慢性乙醇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

    作者:孙军;丁虹;沈志祥

    目的探讨乙醇性肝损害的发病机制,并研究维生素E对乙醇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30只,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自由饮水,不做其他处理)、乙醇组(自由饮用2.5%乙醇8周)、乙醇+维生素E组(自由饮用2.5%乙醇8周,同时经口给予维生素E200 mg/kg,每天一次,共8周)。分别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肝匀浆蛋白含量、肝匀浆丙二酰乙醛含量及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谷胱甘肽-S-转移酶、谷胱甘肽还原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结果摄入乙醇8周后多种抗氧化酶及抗氧化物质发生改变,维生素E可拮抗乙醇的上述作用,使指标的改变发生逆转。结论维生素E对慢性乙醇性肝损害有保护作用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肠粘膜谷氨酰胺代谢的变化

    作者:王冰娴;吴恺;徐选福;王兴鹏

    目的旨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早期肠粘膜谷氨酰胺(GLN)代谢的变化及与肠粘膜屏障的关系,并探讨生长激素(GH)治疗对GLN代谢的影响。方法 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O);ANP组;ANP+GH组(0.75 U/kg,并于术后6、12、24小时分批处死。大鼠胰胆管内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0.1 mL/100g体重)制备ANP模型。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肠粘膜形态改变并测量肠粘膜厚度、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125I-白蛋白测定肠粘膜通透性。RT-PCR半定量研究肠粘膜GLN酶、GLN合成酶mRNA表达。结果 ANP组大鼠肠粘膜损伤明显并呈轻度萎缩状态,对125I-白蛋白通透性亦增大。其肠粘膜GLN酶、GLN合成酶mRNA表达较对照降低。而GH治疗组肠粘膜形态和通透性均接近于对照组,GLNase、GLN合成酶mRNA表达亦明显高于ANP组。结论 ANP早期肠粘膜本身利用与合成GLN的能力减弱,不利于肠粘膜屏障功能的维持,而GH保护ANP肠粘膜屏障的作用机制可能包括促进肠粘膜利用与合成GLN。

  • 48例胰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邹江;姚宏昌;谭东毅;刘英

    胰腺癌在世界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已进入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列[1]。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统计数据表明,1963年上海市胰腺癌的发病率为1.25/100000,1977年上升为4/100000,1995年激增为9.4/100000[2]。加强对胰腺癌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紧迫课题。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1995~2000年间48例胰腺癌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变化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对胰腺癌早期诊断的认识。

  • 急性胰腺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探讨——附22例分析

    作者:高潮;姜虹

    急性胰腺炎常出现许多并发症,尤其是在重症胰腺炎时往往并发重要脏器如心、肺、肝、肾、脑方面的损害,临床上较为重视。但对急性胰腺炎合并胃部的损害缺乏认识,只作为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而未给予相应的检查和治疗。本文就我院1987年1月至1998年12月间收治的22例急性胰腺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作一临床分析,探讨其发病机理和处理原则。

  • 急性胰腺炎与白介素10

    作者:王健;祝卫平;张彦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外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在我国以胆源性多见。在早期由于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多采取早期而彻底的手术。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该病的发病机理的不断认识和完善,以及大量的临床实践,对该病的治疗渐趋保守,避免了过早过大的手术。尤其是近年来对细胞因子的研究,更是为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潜在而有效的治疗手段,以期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降低死亡率。

  • 120例初发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作者:王文涛;顾春华;曹平

    我们对84例初发消化性溃疡患者使用雷尼替丁+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治疗,并与36例初发消化性溃疡使用洛赛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治疗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一、病例选择所选120例初发消化性溃疡患者均经我院胃镜证实。对反复发作,合并并发症及直径>2 cm、深度>1 cm的溃疡予以剔除。用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为阳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84例,男58例,女26例,年龄19~68岁,平均43.12岁,其中胃溃疡(GU)18例,十二指肠球溃疡(DU)57例,复合溃疡(CU)9例;对照组(B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17~65岁,平均42.25岁,其中GU9例,DU21例,CU6例。

  • 复方硝苯吡啶胃镜增效乳剂2000例临床应用观察

    作者:鲁守东

    胃镜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消化道疾病的诊断率。但由于它本身对咽喉部食道胃肠刺激大,患者常有恶心,分泌物增多等不良反应,检查过程中的恐惧心理又可升高血压及增加冠心病患者的心肌耗氧量,以致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内镜的插入和检查,为此我们研制了具有扩张食道和胃肠平滑肌、降低血压、增加心肌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还具有局部麻醉、祛泡和润滑作用的复方硝苯吡啶胃镜增效乳剂,临床应用2000例,并与同期2000例作对照,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妊娠并发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诊治

    作者:周南芳;沈洪亮;黄瑛;吴伟琪;朱爱国;陈婉

    急性胰腺炎发病率逐年增多,但在妇女妊娠期间,发生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极为少见。现将笔者诊治2例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例1,女性,24岁,孕21周。因中上腹持续性疼痛呈阵发性加剧1天伴恶心呕吐,于2000年5月5日入院。查体:T37.7℃,P110次/分,R20次/分,Bp17/12 kPa,神志清,痛苦面容,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瘀点瘀斑,心肺无异常,中上腹压痛明显,轻度肌紧张,反跳痛阳性,下腹部膨隆,宫底脐下2 cm,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可疑,肠鸣音减弱,双下肢无浮肿。

  • 胰腺疾病的治疗要探索,要创新

    作者:巫协宁

    随着重症胰腺炎发病机制的明了,治疗上不断的总结经验,一个成熟的、较为完善的治疗方案出台了(WuXN.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0,6(5):633-635).鉴于重症胰腺炎是一多因素引起,累及多环节的疾病,针对其中多个重要环节同时地进行防与治,可以大大降低其病死率并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这包括:①抑制胰酶、稳定溶酶体膜,②阻断细胞因子、炎症介质、自由基的级联反应,③阻断肠菌易位及内毒素血症,④维护肠管及其他器官的上皮屏障功能。

  • 小知识—人工肝、干细胞

    作者:

    关键词: 知识 人工肝
  • 胰岛素瘤1例

    作者:

    胰岛素瘤属罕见疾病。我院内一科从1979年~1994年15年间收治消化系统病人7875例中仅有1例,占0.013%,现报告如下。 病历简介:患者女,36岁,已婚,农民,海南省定安县人。于1989年12月25日入院。住院号75794。 患者于3年前开始感觉周身麻木、乏力,症状反复出现,以饥饿时明显。11个月前开始出现突发性昏迷,以清晨时发作居多,每隔15~30天发作1次。发作前有心慌、冒冷汗等症状,发作时喂以糖水或注射葡萄糖后则迅速清醒。发作时曾遗尿1次。但无口吐白沫及抽搐等表现。

  • 胃静脉曲张的治疗

    作者:李兆申

    关键内容●胃静脉曲张(GV)与食道静脉曲张(EV)同为门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约2%~100%;多出现在门脉高压病程的较晚期。肝硬化等原因引起全门静脉高压时,可发生EV和/或GV,而部分性门脉高压常因胰腺病变引起脾静脉栓塞所致,又称左侧门静脉高压症;仅有GV而无EV。●诊断GV较困难,常用方法有X线钡餐检查、内镜检查、脾门静脉造影或经皮经肝门静脉造影,以及超声内镜等。内镜检查虽为主要方法,但其检出率不尽如人意。● GV破裂出血时可首选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奥曲肽、加压素及其类似物等药物治疗。●双囊三腔管填塞压迫仍为有效的止血措施,但压迫时间不宜长;一般作为创造条件行介入治疗的权宜之计。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

    作者:徐克成

    ●本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治疗策略在于调节机体免疫机能。熊去氧胆酸是目前唯一被认为具有肯定疗效的药物,长程应用可延缓肝组织学进展。●皮质类固醇在疾病早期应用,可能有效,但需注意骨病加剧等不良反应。硫唑嘌呤、环孢素、苯丁酸氮芥等的疗效尚待进一步评价。●青霉胺、马洛替酯、秋水仙碱对本病的疗效未得到证实。抗纤维化治疗以应用“活血化瘀”中药为宜。●由于本病病程甚长,对症治疗甚为重要。瘙痒主要采用消胆胺;骨营养不良主要由于维生素D和钙吸收不良,应予补充。●肝移植可消除免疫性破坏的靶目标,为后治疗措施,适用于进展型病例。

  •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

    作者:吴云林

    关键内容●食管和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科治疗近年有很大进展,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奥曲肽)的应用,使半数以上患者可获即时止血;血管加压素因其副作用大,常需与硝酸甘油类药物合用,以减少其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经内镜注射硬化剂、组织粘合剂或皮圈套扎,已应用于大系列病人,证明能有效止血,部分还可预防再出血的发生。●三腔管填压术仍是有效的止血方法,但止血后应尽快行硬化剂和其它介入治疗。● TIPS的近期疗效良好,但远期疗效仍有待考证。肝移植为后治疗手段。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消化系疾病的关系

    作者:项飞翔;王天才;梁扩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从发现到现在已40余年。近年来有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s)在内分泌、妇产科等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多,但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就IGFs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简介 循环中的IGFs主要在肝脏分泌。IGF-Ⅰ是70个氨基酸的单链多肽,其功能是:①促进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并可抑制细胞凋亡及介导生长激素的作用;②促进生长和合成代谢;③降低血糖、调节免疫等作用。IGF-Ⅱ是由67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是调节胚胎生长发育必需的生长因子之一。IGFs通过与IGF-Ⅰ受体、IGF-Ⅱ受体、IGF/Ins杂合受体结合起作用,其生物学活性受IGF受体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s,IGFBPs)调节。

  •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作者:张东海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Reg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RPH),亦有称为“左侧门脉高压”、“局限性门脉高压”等,占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的5%,但却是唯一可治愈的门脉高压症[1]。据病因RPH可分为胰源性、脾源性和腹膜后源性三类,其中以胰源性为常见[2]。Sutton等复习了1900~1967年、Madson等复习了1968~1984年间英国文献,胰源性RPH分别为52%及73%[1];施宝民等[2]复习1998年前10年国内文献,加上自己的7例共60例,胰源性占47例(86.7%)。据本文检索1998~1999两年国内文献,见RPH 65例,其中胰源性占47例(72.3%)。可能的原因为随着蛋白类、脂质类消费上升,诊疗技术及认识程度和水平提高,目前对RPH、特别是胰源性RPH的发现率日益增高。

  • 胰弹力蛋白酶1在胰腺外分泌功能测定中的作用

    作者:马军;段芳龄

    粪胰弹力蛋白酶1(PE1)ELISA法可用于诊断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这一方法可间接反映胰腺外分泌功能,特异、敏感,操作简便,对患者无损伤,且不受非胰腺疾病和酶替代疗法的影响。

  • 胰腺癌二级预防的策略及再思考

    作者:王兴鹏

    为何要提出这一命题? 首先,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在过去的20年中,欧美等发达国家胰腺癌的发病率始终徘徊于9~10例/10万人口,居高不降。日本国在90年代早期9.8例/10万人口。在我国,如上海市,1963年胰腺癌的年发病率为1.3例/10万人口,1977年为4例/10万人口,1996年上升为9.6例/10万人口,1998年为9.8例/10万人口。表明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胰腺癌的发病率已与西方国家水平持平。

  • 重症胰腺炎治疗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作者:巫协宁

    近年来由于重症胰腺炎发病率的增高,国内外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以挽救更多的生命。目前已达到一些共识,对特发性重症胰腺炎基本上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有大胆石嵌于壶腹者,在保持内境稳定之下先作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解除梗阻。坏死伴有感染,腹腔内有脓肿而抗生素能控制,经皮穿刺引流成功者,仍保守治疗,抗生素不能控制者,应早期扩创,清除坏死组织,并行规范积极的内科治疗。

  • k-ras基因点突变对胰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

    作者:陆建新;姚登福

    基因变异分析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它有助于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ras基因活化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关,本文就K-ras基因突变对胰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面新进展作一综述。

  • 急性胰腺炎的肝脏、脾脏、胃肠道并发症

    作者:张东海;李兆申

    急性胰腺炎(AP),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可发生多器官损害,故实质上是一复杂综合症。本文综合近五年国内外文献对肝脏、脾脏及主要的胃肠道并发症作一介绍。急性胰腺炎的肝脏损害综合文献报告,AP的肝功能损害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①主要异常指标是:血清ALT、AST、胆红素水平增高,白蛋白水平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也可见ALP(碱性磷酸酶)和GGT水平增高等;②AP患者肝功能异常率高,SAP多在90%以上;③SAP患者肝功能异常各指标均明显高于(或低于)轻症AP,肝功能损害程度与AP病情呈正相关;④SAP患者肝功能衰竭发生率高,肝衰是AP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即严重的肝功能损害与患者预后相关,入院时肝功损害重者预后差;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并发症
  • 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天才;王波

    从七十年代初我国应用光纤内镜以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更新,这一诊治手段已成为消化领域中活跃和发展快的一门学科。其诊治方法日新月异,不仅与国际上此领域的发展相接轨,且国人亦有创新之举措。为此,内镜发展的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一、内镜与胃食管疾病 1.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VL)治疗该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效果确切可靠、安全,且创伤性小。据统计近期100%止血,术后再出血率为14.3%。为减少术后高复发率,现多建议此法与静脉曲张硬化剂或栓塞治疗相结合,尤其对胃底静脉曲张者效果更好。

  • 胰腺癌的自杀基因疗法

    作者:李良平;韩盛玺

    胰腺癌起病隐匿,一旦发现多数已是晚期,手术切除困难,而放射治疗和全身化学疗法效果也不理想,基因治疗的问世给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自杀基因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基因治疗方法,已显示了广阔的前景,胰腺癌的自杀基因治疗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一、胰腺癌自杀基因治疗的机理及策略 自杀基因(suicide gene)是指来自原核或低等生物的(主要是某些病毒和细菌)前药转换基因或细胞毒因子受体基因。

    关键词: 自杀基因 胰腺癌
  • NI-Ti网状食管支架术后局部血流量变化分析

    作者:宛新建;许国铭;李兆申;湛先保;许爱芳;吴仁培

    目的研究实验犬食管支架术后0.5、24小时局部粘膜血流量的变化。方法选择成年、健康犬12只,分别置入NI-Ti网状自扩张食管支架,采用多谱勒血流仪检测支架术后0.5、24小时局部粘膜血流量的变化,与正常食管粘膜进行比较。结果支架术后0.5、24小时食管局部粘膜血流量较正常食管均明显减少。结论支架置入可导致食管局部粘膜血流量明显降低,从而促进粘膜的损害,说明支架对食管壁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 胰腺分裂症的ERCP诊断与治疗价值(附1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兆申;许国铭;孙振兴

    目的探讨胰腺分裂症(Pancreatic Divisum,PD)ERCP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总结分析了我院经ERCP确诊及治疗的10例PD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PD占我院同期ERCP的2%,10例患者均有慢性腹痛症状,5例病人有复发性胰腺炎病史,10例患者ERCP所见:主胰管长度1.5~4.2 cm,平均2.29 cm,其末端呈细树枝样,9例副乳头膨大,开口明显,用针状或尖头形造影导管行副乳头插管,均显影,副胰管长度8.5~14.2 cm,平均12.1 cm,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1例乳头开口部狭窄,并见副胰管头部有一6×4 mm囊性扩张,主、副胰管间无汇合交通支,本组病人中5例经副乳头行支架引流治疗,3例副乳头扩张,1例行副乳头切开术,随访3~36个月,8例病人腹痛明显缓解,5例有复发性胰腺炎病史者未再复发,1例病人术后8月因胰管支架阻塞而更换支架。结论ERCP对PD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 双介入疗法姑息性治疗晚期恶性胰腺肿瘤

    作者:茅爱武;高中度;童林;蒋霆辉;范红;肖相生

    目的探索晚期胰腺癌姑息性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方法晚期恶性胰腺肿瘤患者85例,应用Seldingner技术行供血动脉插管介入化疗,并对其中53例消化道梗阻者行腔内支架安置术。结果供血动脉插管介入化疗2个月后复查统计85例中,CR6例,PR46例,无变化29例,肿瘤增大4例,有效率(CR+PR)为61.18%;支架置入者1个月后复查阻塞性黄疸或十二指肠梗阻症状均缓解;全组病例生存时间3~51个月,平均19.5个月。结论双介入疗法姑息性治疗晚期恶性胰腺肿瘤能起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 ERCP结合EPT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诊治价值的探讨

    作者:江华;李兆申;孙振兴;许国铭

    目的回顾性研究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结合乳头肌切开术(EPT)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诊治价值。方法 170例胆囊切除术后症状再发或反复发作患者,接受ERCP检查和EPT等治疗,诊断结果与B超作对照。同时动态观察内镜下介入诊治术后临床表现的改变。不良反应及血清淀粉酶的变化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分布情况。结果经ERCP结合EPT等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与B超对照ERCP对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的诊断率显著提高(P<0.001),对胆总管扩张程度的诊断价值显著优于B超(P<0.05),并能发现许多B超检查不能发现的胆胰病变;术后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出血、高淀粉酶血症,ERCP结合EPT等治疗组高淀粉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ERCP操作组(P<0.01)。经积极地处理后短期内出血均控制,血清淀粉酶多在3日内转为正常。结论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ECRP结合EPT不失为一项非常有价值、安全的诊治措施。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