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위장병학화간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郑州大学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09
  • 国内刊号: 41-122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5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段芳龄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DP方案化疗结合胸腺肽α1对Ⅱ、Ⅲ期老年食管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及手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耿纪群;翁鸢;蔡铭

    目的 探讨DP(多西他赛+奈达铂)方案化疗结合胸腺肽α1对Ⅱ、Ⅲ期老年食管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及手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3月-2014年9月在无锡市第四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Ⅱ、Ⅲ期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术前DP方案化疗结合胸腺肽α1治疗,对照组只用DP方案化疗.分别于化疗前1d、化疗1个周期、2个周期后及手术后7d抽取患者外周血,运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ometry,FCM)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百分率及NK细胞含量变化.结果 化疗前,两组CD3+、CD4+、CD8+、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1个周期、2个周期后及术后7d,治疗组CD3+、CD4+、CD8+、CD4 +/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化疗2个周期后和术后7d,治疗组CD3+、CD4+、CD8+、CD4+/CD8+水平较化疗前增加幅度显著;治疗组NK细胞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发现治疗组化疗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粒细胞减少上,治疗组更著低于对照组(P=0.001);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56),但治疗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P方案化疗结合胸腺肽α1应用于Ⅱ、Ⅲ期老年食管癌患者NC,可有效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对化疗及手术的耐受性,且不良反应小,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CAIX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作者:赵建波;王豪勋;张玲;赵晓静;张中冕;周士霞;段芳龄;马军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CAIX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CC和癌旁组织中CAIX和CD34表达.结果 共收集41例HCC、36例癌旁组织,其中37例HCC和27例癌旁组织有病例资料.CAIX的表达在HCC和癌旁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CC组织中CAIX包膜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而CAIX胞浆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织MVD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CAIX阳性的HCC和癌旁组织中MVD均高于CAIX阴性患者,但只有癌旁组织中CAIX阳性组和阴性组间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IX的包膜表达是HCC的特异特征;CAIX高表达HCC患者,血管再生活跃;CAIX可作为HCC治疗的潜在靶点.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与精神心理状况的研究

    作者:王慧芬;姚树坤;杜时雨;刘芳;王淼;张艳丽

    目的 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组的FD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方法 对中日友好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273例FD患者进行人口学特点统计,采用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价精神心理状态.结果 (1)在FD疾病症状谱方面,餐后饱胀在FD患者中发生比例高,其次为嗳气及早饱.FD症状评分中可见餐后饱胀评分高,其次为上腹痛、早饱和嗳气.(2)精神心理状况评价:女性与男性相比,SAS评分更高(46.47±10.33 vs 43.43±9.33,P=0.020).年龄在50 ~59岁的FD患者SAS评分明显高于年龄<30岁的患者(48.22±10.57 vs 42.88±11.56,P=0.039);前者的SDS评分也显著高于后者(0.54±0.11 vs 0.46±0.11,P=0.001).离异或丧偶患者SAS评分及SDS均明显高于已婚患者(P =0.001).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FD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初中以下的患者(40.40±10.68 vs 48.47±11.20,P=0.001).FD的不同亚组之间进行比较发现,EPS组和PDS组之间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S+PDS组的SAS评分显著高于PDS组及EPS组(P =0.001),SDS评分显著高于单纯EPS组(P=0.004).(3)FD症状与精神心理的相关性:上腹痛与SAS、SDS,上腹烧灼感与SAS,早饱感与SDS,呕吐与SAS,暧气与SAS、SDS均存在直线相关,均呈正相关.结论 本研究资料来自一家三级综合医院,不同的人口学特征的FD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可能不同,其中女性患者、离异或丧偶患者和中年患者的SAS、SDS评分较高,而高学历患者的SAS、SDS评分较低.FD症状与SAS、SDS情绪有相关性,症状越重,SAS、SDS评分越高.

  • 甘露醇联合X线下经鼻小肠内导管排列术对急性小肠梗阻疗效观察

    作者:王红雷;陈喜全

    目的 观察甘露醇联合X线下经鼻小肠内导管排列术对急性小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96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与X线下经小肠内导管排列术联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后减压效果、胃肠引流量、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胃肠引流量、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前两组患者的肠内压和症状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两组患者的肠内压均显著降低,症状评分均显著增高,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露醇联合X线下经鼻小肠内导管排列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具有推广价值.

  • 超声弹性成像与二维超声在肝脏病灶良恶性病变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赵琳;刘莹;泰悦;杜合娟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ography,UE)与二维超声在肝脏病灶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8例肝病患者,术前对患者行UE及常规超声检查,并将影像学诊断结果与病理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68例患者中,经病理确诊为良性病变68例、恶性病变82例、无病理性改变18例.二维超声诊断良、恶性病变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35%、88.89%、83.72%和79.27%、72.22%、78.00%;UE诊断良、恶性病变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18%、88.89%、90.70%和95.12%、88.89%、94.00%.与良性病变患者相比,恶性病变患者弹性成像分级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E技术为肝脏病变诊断及鉴别提供了全新的方法,提高了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及灵敏性.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17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涓;郑盛;王玉波;张帆;张辉;杨晋辉;唐映梅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5年1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7例AIP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6例,年龄36~ 64岁.综合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血清学检查结果、诊断性治疗、组织病理学特点等探讨AIP的诊治.结果 AIP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梗阻性黄疸和上腹痛;CT结果提示胰腺弥漫性肿大11例,胰头局灶性肿大3例,胰腺局灶性占位7例;血清IgG4升高13例(76.5%),CA19-9升高6例(35.3%),CEA升高3例(17.6%).根据胰外病变、影像学、血清学及组织穿刺活检结果确诊11例(64.7%),糖皮质激素诊断性治疗确诊3例(17 6%),手术探查确诊3例(17.6%).行胆总管空肠吻合术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1例.病理检查显示胰腺导管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除1例无症状的患者外,所有诊断明确的患者均接受正规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口服泼尼松)后痊愈.随访时间3~58个月,4例(23.5%)复发,经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AIP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临床医师应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血清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进行确诊,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 白藜芦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价值

    作者:刘兵;赵敏;刘亮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t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的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6月就诊于菏泽市立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的122例IBS-D患者.60例患者纳入白藜芦醇组(300 mg/次,口服,2次/d),62例患者纳入安慰剂组.两组患者均被要求按时服药6周.结果 58例白藜芦醇组患者和59例安慰剂组患者完成了本研究.经过安慰剂治疗,IBS-D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改善,每日大便次数减少;而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QOL)得分、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躯体化得分上,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藜芦醇组IBS-D患者治疗前后在QOL得分、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得分、每日大便次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SCL-90躯体化得分上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藜芦醇在提高患者QOL、改善睡眠质量、减少每日大便次数上强于安慰剂组.结论 白藜芦醇在IBS-D治疗方面具有应用价值,有望成为IBS治疗上的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药物.

  • 感染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逢燕;刘纯伦

    感染后功能性消化不良(post-infectious functional dyspepsia,PI-FD)是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特殊亚型,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主要与胃十二指肠免疫异常有关.PI-FD患者可能从阻断或调节胃十二指肠异常免疫反应的治疗中获益.

  • 急性病毒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研究进展

    作者:季梦辰;崔立红

    急性感染性腹泻是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可由病毒、细菌、原虫等微生物及其产物致病,持续时间<2周的腹泻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急性感染性腹泻由病毒引起,可波及婴幼儿、成人和老人,直接或间接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的应用,新的病毒不断发现,已知病毒不断深入探索.不同病毒所致急性胃肠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症状存在差异,同样地,即便同种病毒,不同基因型的流行趋势、毒力大小也会有所变化.本文就常见的、重要的致泄性病毒作一概述.

  • 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梦楠;王玉平;周永宁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药物不良反应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随着新的药物品种不断问世及中药和食物补充剂(herbal and dietary supplements,HDS)的应用,DILI的发生率不断增高,因此,充分了解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非常重要.本文对DILI的新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

  • 肝性脊髓病研究进展

    作者:陈志惠;陈东风

    肝性脊髓病(hepatic myelopathy,HM)是肝脏疾病少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双下肢痉挛性瘫痪为临床特征,目前HM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方法有限,且临床预后较差.本文就HM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

    作者:苟菊花

    内镜作为临床上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治疗的首选,在不同条件下选择的方法存在差异,其中内镜喷洒主要用于弥漫性渗血、静脉出血等疾病,常作为其他内镜治疗的辅助治疗方法;内镜注射常用于大面积渗血、活动性出血难以明确的病变;内镜凝固治疗常用于活动性渗血、注射治疗难以止血的病变;钛夹及套扎器械止血广泛适用于各种出血病灶;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止血率及再出血率.本文旨在为临床医师及时准确选择内镜止血方法提供依据.

  •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后短期发生包埋综合征1例

    作者:舒建昌;欧阳鹏;聂丽芬;黎铭恩;杨绮红;张晓燕

    包埋综合征(buried bumper syndrome,BBS)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后发生率较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本文从临床表现、内镜表现及治疗方面对1例BBS患者进行报道.

  • 空肠血管瘤致下消化道大出血1例报道

    作者:胡晓丹;刘敏;张宏玲;周永宁;冯颖

    发生于空肠的血管瘤较罕见,其导致的消化道出血需与其他常见病鉴别.现报道1例经选择性动脉造影确诊并经手术治疗的空肠血管瘤致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

  • 以反复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张汝钢;刘迎娣;聂燕;赵丽;郭亮亮;冯秀雪;李亚卓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临床表现复杂,无固定特征,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现报道1例以反复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

    关键词: 腹泻 小肠 淋巴瘤
  • 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血清TNF-α、IL-8和VEGF水平及其与胃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郝婷婷;马晓鹏;温彦丽;戴光荣;冯义朝;张莉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者血清中TNF-α、IL-8、VEGF水平及其与胃炎病理组织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内窥镜确诊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13C尿素呼气和胃黏膜组织活检进行H.pylori检测.依据胃炎组织病理类型分为:慢性胃炎、中性粒细胞浸润、胃萎缩和肠上皮化生四个类别,检测患者血清中TNF-α、IL-8、VEGF的水平并分析其与慢性胃炎患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80例胃炎患者中41.5%伴有H.pylori感染,且H.pylori感染者血清中TNF-α水平(4.34±3.72) pg/ml和VEGF水平(683.18 ±428.37) pg/ml明显高于未感染者(2.76-1.51)pg/ml和(485.26±306.75)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L-8水平在感染者与未感染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与慢性胃炎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血清中IL-8水平同时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密切相关,血清中VEGF水平则与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密切相关.结论 血清中高TNF-α水平与慢性胃炎严重程度相关,高IL-8水平与慢性胃炎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相关,高VEGF水平则与胃癌癌前病变有关.

  • MACC1调节肝星状细胞表达MMP-2、MMP-9对胃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曼;朱振红;朱正秋

    目的 探讨结肠癌相关转移基因(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对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调节作用,及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携带MACC1基因的重组慢病毒颗粒(LV-MACC1-GFP)、空载体慢病毒颗粒(LV-GFP)感染HSC分别作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未转染处理的HSC作为空白对照组,以上三组细胞按照常规培养,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细胞中MMP-2、MMP-9 mRNA和蛋白表达.以上三组细胞分别与胃癌细胞MKN45体外共培养,Transwell实验观察三组不同培养条件下对胃癌细胞MKN45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SCMMP-2 、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0.01).Transwell实验中与实验组共培养的胃癌细胞MKN45迁移和侵袭能力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MACC1可能通过调节HSC MMP-2、MMP-9的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 辣椒素对水浸-束缚应激大鼠胃动力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李泽培;邱野;彭燕

    目的 探讨辣椒素(capsaicin,CAP)对水浸-束缚应激(water immersion restraint stress,WIRS)大鼠胃动力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WIRS模型组、CAP干预组.其中正常对照组自由摄食进水;WIRS模型组每日WIRS 1 h后自由摄食进水;CAP干预组每日WIRS 1 h后喂食CAP饲料.4周后所有大鼠给予酚红溶液灌胃后麻醉处死,测定胃酚红排空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窦辣椒素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TRPV1)、P物质(substance P,SP)的表达;用RT-PCR方法检测c-kit mRNA、SCF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 大鼠胃酚红排空率:WIRS模型组胃酚红排空率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正常对照组胃酚红排空率与CAP干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MTL水平:WIRS模型组血浆MTL水平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正常对照组血浆MTL水平显著低于CAP干预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大鼠胃窦组织TRPV1表达积分:CAP干预组TRPV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正常对照组TRPVI表达水平与W1RS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胃窦组织SP表达积分:WIRS模型组S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正常对照组S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AP干预组(P<0.05).RT-PCR方法检测结果:大鼠胃窦组织c-kit mRNA表达结果:WIRS模型组c-kit mRNA转录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WIRS模型组c-kit mRNA转录水平与CAP干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胃窦组织SCF mRNA表达结果:WIRS模型组SCFmRNA转录水平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正常对照组SCF mRNA转录水平显著低于CAP干预组(P<0.05).结论 CAP可能对WIRS大鼠胃动力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AP调节TRPV1、SP的表达及MTL的释放有关,是否与Cajal间质细胞相关尚不明确.

  • 序贯疗法与伴同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张少君;董小林

    目的 系统评价序贯疗法(sequential therapy,ST)和伴同疗法(concomitant therapy,CT)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EMBASE、CJFD、CBM、CNKI、VIP及WanFang data,检索时间截至2015年7月1日,查找所有比较ST和CT根除H.pylori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采用RevMan 5.2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项RCTs,共2 541例患者.合并结果显示:ST和CT的H.pylori根除率按意向性分析(ITT)分别为84.3%(95% CI:79.1% ~89.4%)、86.7% (95% CI:81.0%~92.3%);按符合方案集分析(PP)分别为86.4% (95% CI:81.7% ~91.0%)、89.8% (95% CI:85.1% ~94.5%),2种疗法在H.pylori根除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T:RR=1.01,95% CI:0.97 ~ 1.04,P=0.75;PP:RR=1.00,95% CI:0.96~ 1.03,P=0.92).ST和CT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RR =0.88,95% CI:0.78 ~1.00,P=0.05).结论 基于目前的证据表明ST和CT根除H.pylori有效率和副作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RCTs进一步论证其疗效.

  • 华蟾素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肠道肿瘤的Meta分析

    作者:邢立凯;王杰;张勇;许婕;陈腾

    目的 系统回顾华蟾素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CNKI、SinoMed、维普、万方,纳入含华蟾素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肠道肿瘤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由2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纳入的研究质量,对纳入的同质研究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9篇(胃癌16篇、结直肠癌3篇)RCTs,共1 319例患者,结果显示:在提高近期有效率、生存质量、缓解化疗引起的疼痛、Ⅲ~Ⅳ度白细胞降低、Ⅱ度及以上骨髓抑制、Ⅲ~Ⅳ度胃肠道反应方面华蟾素联合组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提高生存率、缓解Ⅰ~Ⅱ度血小板减少方面,华蟾素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蟾素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肠道肿瘤近期效果优于单纯化疗,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较低,各研究化疗方法差异较大,尚需科学规范的、大样本、多中心、长期的RCTs进一步验证.

  • 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TLR4表达的影响

    作者:彭芊芊;赵彤

    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组织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UC组及治疗组.后两组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制备UC大鼠模型.成功建模2d后,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蒸馏水混悬液3 ml灌胃,正常对照组、UC组仅用单纯蒸馏水3 ml灌胃,连续灌注14d后,处死三组大鼠,对三组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肠黏膜及组织学损伤进行评估,RT-PCR反应测定结肠组织TLR4 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测定TLR4蛋白的表达.结果 UC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肠黏膜及组织学损伤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治疗组(P<0.05).UC组及治疗组大鼠结肠组织TL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UC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结肠组织TLR4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沙拉嗪对UC大鼠结肠组织TLR4表达有抑制作用,可有效减少肠组织TLR4 mRNA的表达,缓解UC大鼠结肠组织损伤,有效保护UC大鼠结肠组织黏膜.

  • 瑞巴派特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

    作者:徐进;杨洁;王斌;陈珺;刘颖;刘涵翰

    目的 探讨瑞巴派特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肠道黏膜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G1)、模型组(G2)、瑞巴派特治疗组(G3)、奥沙拉嗪治疗组(G4),每组10只.连续治疗结束后取病变段肠组织,行结肠大体损伤评分;结肠组织匀浆检测白三烯B4(LTB4)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Px)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环氧合酶-2(COX-2)和5-脂氧合酶(5-LOX)的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IL-10含量.结果 治疗后,与G2组比较,G3组和G4组的结肠大体损伤评分、血清TNF-α、IL-1O水平、结肠组织LTB4水平均明显降低,而SOD、GSH-Px的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与G2组相比,G1、G3、G4组COX-2及5-LOX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G1组COX-2和5-LOX蛋白表达极弱,与G3、G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巴派特对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结肠组织中SOD及GSH-Px的活性、调节细胞因子、降低COX-2及5-LOX的表达有关.

  • 中国汉族人群PRKCDBP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包文霞;李岭;陶丽华;张海玲;庞智

    目的 初步探讨蛋白激酶C delta结合蛋白(protein kinase C,delta-binding protein,PRKCDB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051992)的遗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发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81例IBD患者及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抽提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FLP-PCR)联合基因测序验证检测PRKCDBP基因rs1051992位点基因型,计算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组及正常对照组PRKCDBP基因rs1051992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CD组与正常对照组、UC组与正常对照组rs1051992 (T507C)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临床资料分析发现CD患者基因型分布与性别相关,CT基因型为男性CD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OR=12.8,95% CI:2.095 ~ 78.597,P<0.05),而与发病部位、疾病行为、有无肛周病变无关.UC患者基因型分布与性别、发病部位无关(P>0 05).结论 PRKCDBP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男性CD患者发病相关.

  • Siglec-1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陈平;孔梅;于双;江明万;刘辉;吴泽成

    目的 分析Siglec-1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c,U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0例UC活动期患者、30例UC缓解期患者、40名健康体检者的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Siglec-1的表达水平.结果 UC活动期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Siglec-1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UC缓解期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级(轻度、中度、重度)UC活动期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Siglec-1阳性细胞数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glec-1可能与UC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评价UC患者病情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 外周血内I-FABP联合hs-CRP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刘春华;刘立新;周士军

    目的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浆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宝应县人民医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4例UC患者纳入UC组,并选取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浆I-FABP、hs-CRP水平差异,并比较不同病变分型、病情活动度患者上述指标差异.结果 UC组血浆I-FABP、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病变活动度加重,患者血浆I-FABP、hs-CRP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泛型组患者血浆I-FABP、hs-CRP水平显著高于左半结肠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I-FABP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824).结论 随着UC患者病情的进展,血浆I-FABP、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且二者呈正相关,检测I-FABP、hs-CRP有助于UC临床诊治方案的制定.

  • 炎症性肠病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仲婕;陈健海;翟达;卜平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表观遗传学研究发现DNA甲基化是发生在基因组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上的变化,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有16%的遗传可能性;IBD的免疫学研究发现本病存在由CD4+ Th1、Th2、Th17、Treg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肠道菌群失调是IBD的继发性改变,但其在黏膜免疫反应及炎症的持续及放大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黏膜在抵御肠道菌群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回肠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与防御素表达减少或功能缺陷有关,且肠黏膜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的复杂性受损.

  • 肠内营养在儿童和青少年克罗恩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牟俊寰;张秉强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受遗传、环境和免疫系统因素的相互影响.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全部或部分应用流质饮食作为营养支持的治疗手段,可诱导活动期CD进入缓解期,并可维持缓解期.这是一种高缓解率的有效治疗方式,尤其是对于儿童或青少年的新发病例.EN可以促进黏膜愈合、改善营养不良和加强骨健康.本文就近年来对EN作用机制和疗效评价的新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Nrf2/ARE通路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越;沈磊;罗和生

    Nrf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2)能激活细胞抗氧化机制并抑制炎症反应,在机体抗氧化应激中起关键作用.Nrf2/ARE通路能够缓解包括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在内的多种炎症相关疾病.IBD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多项研究表明氧化损伤在IB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Nrf2/ARE通路在IB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婷;崔伯塔;张发明

    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已被用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临床治疗.靶向其他细胞因子或细胞因子相关信号通路的新药物也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然而,某些抗细胞因子疗法和细胞因子信号阻断剂似乎只在特定亚组IBD患者中有效,提示细胞因子调节网络的复杂性,其功能可能受基因、免疫及微生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就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调节途径(Th17细胞、激酶抑制剂、基因治疗、粪菌移植)治疗IBD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新进展

    作者:王苗;曲波;李惠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反复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泻及体质量下降等.其特点是病情易反复、药物治疗不理想,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作用较局限,且副作用较多.随着对IBD发病机制越来越深入的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及药物也不断被发现.本文就IBD新的治疗方法及药物作一概述.

  • 肠道微生态与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邢慧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病率日益增加,IBD的发生、发展是环境、免疫、遗传、肠道微生态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随着对IBD发生、发展的重视,IBD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及微生物在IB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也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概述生理及病理条件下肠道菌群的组成、作用及其与IBD发病的关系,并对新的研究作一概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