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위장병학화간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郑州大学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09
  • 国内刊号: 41-122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5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段芳龄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峰;贾继东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ary cirrhorb,PBC)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本病多累及中老年妇女,男女之比为1∶9;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黄疸、皮肤瘙痒、门脉高压、骨质疏松和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可伴有反复性无症状性泌尿系感染及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升高、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 肝癌血管生成的多普勒超声研究进展

    作者:杨利霞;骈林萍

    近年来,利用肝细胞癌(HCC)血管丰富的这一特性,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造影多普勒的临床应用把HCC的诊断提高到新的水平.肿瘤血管生成与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其血管生成与肿瘤彩色多普勒的血流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机制及进一步探讨其与肿瘤临床和预后的关系.

  • 外周血基因标志监测肝癌微小转移的临床价值

    作者:姚登福;卜召祥;孟宪镛

    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由病毒、化学致癌物等多病因作用以及经启动、促进,演变多阶段的发病过程[1,2].因癌基因或癌相关基因激活、抗癌基因失活或胚胎期某些基因重新复活等诸多因素引起肝细胞生长失控,出现持续增殖而致癌变,其中基因状态与调控和表达关系密切[3,4].利用生物芯片对肝癌发展过程中12600个基因分析,显示癌变早期有90多种基因异常[5].HCC的成功切除与预后,完全取决于早期诊断和术后监测.

  • 细胞周期蛋白与消化道肿瘤

    作者:黄曼玲;杨玉珍

    近来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在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Cyclin是在从酵母到人类等真核生物中有广泛作用的分子,它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CKI)一起参与细胞周期调控.近年的研究显示,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恶变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失调密切相关,因而cyclin与肿瘤的关系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兴趣.本文就cyclin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 DNA甲基化异常的机制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

    作者:陈俊明;汪保灿;王卫民;彭云涛;马秦岭;周玉东

    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过程,涉及多种基因功能异常.导致这些基因功能异常的原因包括基因突变、基因缺失、基因过表达和基因表型(epigenetic)改变等.基因表型改变有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状态异常等形式.自肿瘤发生早期,DNA甲基化状态就开始发生异常,并通过多条途径参与肿瘤发生发展.九十年代以来,对DNA甲基化异常认识的深入,使我们对恶性肿瘤的发生机理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 HBx与Bcl-2家族

    作者:林纳

    凋亡,是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细胞自杀的主动细胞学事件,是细胞自稳的机制之一,从原始的生物线虫到高等哺乳动物及人类都广泛存在.凋亡的形态学表现为细胞核固缩,核碎裂,染色质凝集,胞膜发芽出泡及凋亡小体形成等.其特征性生化反应是细胞核内的核酸内切酶被激活,染色质DNA降解为小分子寡核苷酸片段.凋亡过程受到许多相关基因的严格调控,其中Bcl-2家族成员是细胞凋亡的重要调控因子.凋亡调控障碍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如肿瘤、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目前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HCC的病因至今未明,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与HCC的发生关系密切.HBV编码的病毒蛋白HBx能够对肝细胞的凋亡起调控作用,处于HCC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

    关键词: HBx Bcl-2 家族
  • 肝硬化患者血激素水平的变化

    作者:王芳;刘玉兰;肖文斌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30名(研究组),慢性肝炎患者10名(对照组),进行肝功能、腹部B超、核素心肝血流比检查,化验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心钠素、胰高糖素、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结果肝硬化患者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值较慢性肝炎患者升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心钠素、胰高糖素、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Child A级、Child B级、Child C级肝硬化患者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门静脉压力、不同病程、不同腹水量肝硬化患者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值升高,并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与病程、门静脉压力、腹水量无明显相关性.

  • 缩/扩血管活性药物合用对肝硬化门体循环及肝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许洪伟;孙洪军;张国全;张春清;秦成勇;徐麟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收缩剂垂体后叶素(VP)单用及与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NTG)联合用药对肝硬化患者门脉系统、肝动脉及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41肝硬化患者VP单用及与NTG联合用药时门静脉血流量(Qpv)、肝动脉阻力指数(RI)和体循环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评价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A、B、C三级肝硬化组对VP反应性相同,表现为QPv血流量较基础水平明显减少(P<0.001),而降低幅度相近,约40%(P>0.05);加用NTG后均未见Qpv进一步减低或增加.A、B、C三级肝硬化患者应用VP静滴后,肝动脉RI均显著增加(P<0.01);联合应用NTG后,RI较单用VP时有所降低(P<0.05),但与用药前的基础水平相比,RI仍有所升高(P<0.05).VP静滴15 min后,MAP升高14.4%,HR降低5.2%;加用NTG后,MAP较VP用药水平降低10.7%、HR增加10.5%(P<0.001),而且与用药前的基础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程度的肝硬化,其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对VP的敏感性一致,门脉高压程度不影响VP降低门脉血流的效应.NTG在VP通过降低门脉血流量发挥降低门脉压方面无相加作用;但作为血管扩张剂,NTG亦无拮抗VP的作用.VP对肝动脉具有直接收缩作用,肝动脉血流阻力增加.NTG能够部分逆转VP导致的肝动脉供血减少.而且NTG与VP联合用药能够逆转或避免VP对体循环的不良影响.

  • 咪唑安定和异丙酚在胃镜检查中的镇静效果

    作者:赵治国;李振锋;李健;唐芙爱;冯常炜;陆敏;尚敏杰;段芳龄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和异丙酚联合应用在胃镜检查中的镇静效果.方法应用咪唑安定和异丙酚进行胃镜检查500例(镇静组),常规胃镜检查200例(对照组,不给镇静药物),观察两组病人在胃镜检查时的反应(头部晃动、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胃体胃窦蠕动、幽门口开放),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检查操作时间,检查后病人的遗忘情况和满意度.结果镇静组,95%病人检查中保持安静,无不适;对照组,88%病人出现痛苦表情;镇静组检查时头动、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的发生率及胃体胃窦蠕动的次数分别为0.0%、7.4%、1.8%和2.1±1.2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7.5%、85.5%、16.0%和5.4±3.2次/mm,P<0.05~0.01);镇静组检查时幽门口开放率52.2%,对照组为28.0%(P<0.01);镇静组胃镜操作时间4.4±1.4 min,短于对照组5.4±1.6(P<0.01);镇静组检查时血压、心率有所下降,对照组血压、心率有所上升,呈一过性,检查结束后自行恢复正常;镇静组1%(5/500)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至75%~80%,给予吸氧后恢复正常,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镇静组检查结束后97%病人完全遗忘,3%部分遗忘;95%病人很满意,5%病人满意,满意率100%;对照组40%病人很满意,20%病人满意,满意率60%;结论应用咪唑安定和异丙酚镇静进行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检测

    作者:何文革;孙永涛;邹爱民

    目的探讨中国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存在状况及意义.方法选未经特殊治疗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25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组.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10、TNF-α水平.以S-P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BC患者CD+4 T细胞升高,CD+8 T细胞下降,CD+4/CD+8比值上升(P<0.01).PBC组IL-2、IFN-γ、TNF-α明显升高(P<0.01),IL-10轻度上升(P<0.05),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PBC外周血CD+4T细胞和Th1细胞因子占优势,提示其在PBC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硫普罗宁对肝细胞损伤疗效的对照研究与临床评价

    作者:石建群;黄介飞;姚登福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对各种肝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各种病毒性肝炎,药物性、酒精性、肿瘤放、化疗后的各种肝损伤2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0例,以肌苷0.6 g,维生素C 2.0 g,维生素B6 0.2 g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每天1次,连续治疗3周;治疗组110例,以硫普罗宁0.2 g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滴,每天1次,连续治疗3周,同时分别监测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总胆汁酸(TBA)等,并进行比较.结果硫普罗宁治疗组较对照组在肝功能复常方面显示良好的治疗效应,使转氨酶明显下降,两组显效率分别为50%(55/110)和30%(33/110),总有效率为84%(92/110)和50%(55/11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短期临床研究资料提示硫普罗宁治疗肝损伤,可明显改善肝脏功能,且副作用少,疗效显著.

  • 抗结核治疗对携带HBV的肺结核病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潘蕾;贾战生;陈琳;傅恩清;李光玉

    目的探讨抗TB治疗过程中HBV携带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比较HPBE(S)和HLAMKO两种化疗方案对肝功的影响.方法选择HBV携带的TB患者47例,非HBV携带的TB患者170例,随机分成HPBE(S)和HLAMKO两个治疗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每2 wk检测肝功能,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47例HBV携带的TB患者发生肝功损害26例(59%),明显高于非HBV携带者40例(24%);在所有217例患者中,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者共66例(30.4%),其中应用HPBE(S)方案组115例发生肝损害53例(46.1%),HLAMKO方案组105例发生肝功异常者13例(12.7%).结论HBV携带的TB患者应选肝损害小的HLAMKO抗结核治疗方案,同时应用保肝药物.

  • 胸腺素α1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薛红安;牛迎花;刘拉羊;杨倩

    目的观察胸腺素α1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Tα1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及随访时每周的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结果治疗组存活率为56.25%(9/16),对照组存活率为21.43%(3/14),二者有显著性差异(x2=4.117,P<0.05).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结束随访第2周时ALT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PTA升高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ST、ALB、A/G、TCHO差异无显著性(P>0.05).动态检测TBil,在治疗第1周时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4).结论Tα1能显著提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存活率,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 肝癌组织及外周血端粒酶表达对肝癌的诊断和鉴别价值

    作者:吴玮;姚登福;邱历伟;吴信华;蒋道荣;于志坚;卜召祥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端粒酶表达及外周血端粒酶分析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从人肝癌的癌灶和癌周组织制备总RNA,肝组织及外周血单核细胞端粒酶活性,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并观察了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对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肝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明显高于它的癌周组织,而总RNA则是癌周组织明显高于癌灶;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未经治疗的肝癌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经过TAE治疗后肝癌病人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P<0.01);外周血AFP浓度与单核细胞端粒酶活性联合分析,对肝癌具有互补诊断价值.结论肝癌发生过程中端粒酶表达异常,分析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及预后观察.

  • 青、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张文远;韩盛玺;沈通良

    目的研究青、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青、老年SAP 214例,其中青年SAP 98例,老年SAP116例,对其病因,伴发疾病,临床特征,生化指标,严重程度,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老年胆源性SAP占56.0%,青年占21.4%(P<0.01),在非胆源性SAP中,老年以高脂血症(29.4%)和饮食因素(21.6%)为主,青年以汹酒(28.6%)和饮食因素(27.3%)为主.老年SAP合并慢性心肺疾病和糖尿病占49.1%,病变程度重,青年SAP占12.4%,病变程度轻(P<0.05).青年SAP以腹痛(100%)为主,定位准确,腹膜刺激征(27.6%)明显,血淀粉酶升高占90.8%,老年SAP腹痛仅为89.7%,且定位不准,腹胀突出(55.2%),低O2血症(53.4%)、神志改变(23.3%)较为明显,血淀粉酶升高仅为74.1%,两组间比较均有差异显著性(P>0.05).而腹腔渗出,消化道出血,血钙降低,硷缺失两组比较均无差异显著性(P<0.05).老年SAP伴有器官损害占33.6%,青年SAP为19.4%(P<0.05).总死亡率20.1%,青、老年SAP死亡率分别为11.2%和27.7%(P<0.05),青年死亡高峰发生在急性反应期(6.1%),而老年SAP死亡高峰发生在全身感染期(16.4%).结论青、老年SAP临床特征具有显著的不同,避免汹酒、暴饮暴食能显著降低青年SAP的发病率,积极纠正急性反应期的生理功能紊乱,是降低青年SAP死亡率的重要环节.预防胆结石,控制体重,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能有效降低老年SAP的发病率和病变危险度,控制复杂多变的感染是降低老年SAP死亡率的关键.

  • 生长抑素受体与肝星状细胞活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潘勤;李定国;陆良勇;尤汉宁;徐芹芳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TR)表达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活化的相关性.方法分离、培养大鼠HSC,以RT-PCR法检测原代HSC活化前后SSTR1~5mRNA的表达状况,并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正常及纤维化肝组织中SSTR1~5的表达与定位.结果静止HSC及正常肝组织中未发现SSTRmRNA及SSTR,HSC活化后则表达SSTRi~3mRNA,纤维化肝组织中亦可见SSTR1~3染色阳性的HSC,且主要分布于窦周间隙、纤维间隔等部位.讨论SSTR表达与HSC活化存在密切联系,表达SSTR可能是HSC活化过程中主要的负调节机制之一.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血清HBV DNA水平的关系

    作者:张启华;杨红;许正锯;陈先礼;黄以群;王崇国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血清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核酸杂交和酶联显色技术以及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对12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进行HBV DNA基因分型和血清HBV DNA水平的测定.结果泉州地区CHB患者的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其次为C型,部分以D型和混合型存在,分别占74.80%、17.07%、3.25%和5.69%,无A、E、F型.C基因型的HBV DNA水平(1og值)为7.05±1.35,显著高于B基因型的6.32±1.06,P<0.01;而C基因型的HBeAg含量为53.62±25.32,亦显著高于B基因型的40.11±15.17,P<0.01.C基因型患者的TBIL、ALT、AST均显著高于B基因型,而白蛋白水平则显著低于B基因型,P<0.01.结论泉州地区CHB患者以B基因型为主,部分以C型、D型和混合型存在.C基因型的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高于B型,其肝损伤程度亦显著高于B型.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表现及自身抗体和血清学诊断意义

    作者:韩玉坤;魏振满;陈菊梅;张小峰;杨斌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临床特点,特异性抗体表达的类型、血清酶谱、血脂、免疫球蛋白在PB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意义.方法研究对象:1996年1月~2000年12月拟诊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经确诊为PBC 105例.与肝炎后肝硬化活动性120例对照.结果住院PBC临床期(Ⅱ期)69例(65.7%);终末期(Ⅲ期)患者36例,占34.3%.长病程40年,病死率0.95%.男女之比1:11.6.有肝脾肿大70.48%,血沉增快82.5%,AMA阳性率92.9%,AMA阳性率中M2抗体阳性93.5%,无M2抗体阳性而AMA阴性者.自身抗体AMA单项阳性63%,AMA、ANA同时检测阳性者25%,AMA、ACA同时阳性8.7%.血清ALP超过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86.7%,GGT超过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92.4%.TC增高占45.1%,TG增高占65.7%,与LC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值<0.001.免疫球蛋白增高PBC以lgM为主,占70%,P值<0.05.结论PBC血清特异性自身抗体是AMAM2与AIH血清自身抗体有明显不同.PBC与LC临床症状、体症、血清酶和血脂改变有明显差异(P<0.001).PBC血清AMA滴度与病程呈反相关,与病情、ALP、GGT增高不相关.PBC出现肝病症状、时间与病理改变程度无相关性.血清IgM升高是诊断PBC的辅助指标.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微卫星不稳定研究

    作者:盛剑秋;田素丽;吕扬;陈香宇;李世荣

    目的探讨国人北方人群HNPCC的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发生情况及其意义.方法44例患者来源于30个HNPCC(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家系,这些家系主要分布于北方5省市.所有患者均符合BGl-3(Bethesdal-3)HNPCC诊断标准.以荧光标记法检测44例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微卫星稳定性.结果44例患者中高度微卫星不稳定(high frequency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H)为81.81(36/44),低度微卫星不稳定(1owfrequency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L)为6.82(3/44),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为11.3(5/44);所选择的5个微卫星位点中Bat25和Bat26 2个位点MSI-H的表达率较高,分别为100%和97.22%.符合AmsterdamⅡ和符合BGl-3标准的HNPCC患者的MSI-H表达率分别为85.29%和81,81%,仅符合BGl-3标准,而不符合Amsterdam II的10个患者中,7个发现MSI-H.结论HNPCC肿瘤的MSI-H发生率高,MSI检测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错配修复基因种系突变初筛方法,Bethesdal-3标准可更多地收集到可疑的HNPCC患者.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与鉴别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志兰;姚登福;董志珍;吴信华;吴玮;邱历伟;卜召祥;蒋道荣

    目的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和判断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继发性肝癌(SHC)、消化道其它肿瘤和正常对照者的血浆TGF-β1水平,并分析在PLC诊断方面的临床意义.结果PLC组血浆TGF-β1水平(2.21±1.19μg/L)均显著高于(P<0.05)正常对照组(0.67±0.11μg/L)、肝硬化(0.95±0.23μg/L)、慢性肝炎(0.98±0.20μg/L)、急性肝炎(0.72±0.37μg/L)、SHC(0.89±0.19μg/L)和消化道其它肿瘤(0.82±0.09μg/L).如以血浆TGF-β1水平1.2μg/L为界,其诊断PLC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5%和94.0%.并且与血清AFP浓度、肿块大小均无相关性,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PLC诊断阳性率.结论资料提示TGF-β1过度表达与肝癌形成有关,血浆TGF-β1分析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和转移监测.

  • 复杂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多部门联合抢救的经验和教训

    作者:黄庆娟;朱惠明;洪小平

    目的使参与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抢救的人员了解诊治过程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尤其是多部门合作中容易忽略的协作问题,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分析66例复杂的消化道大出血抢救的全过程,了解内科、介入放射科、外科联合抢救过程中的缺陷与其产生的原因,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出解决的思维方法和技术方法.结果内科对向血管介入科室选送的病人进行的提高血容量、减少血管收缩剂的使用等预处理和入选病例问题上应予重视:介入放射科在造影血管的选择、操作技术、采像方式和时间上的完善可提高成功率,在病灶区放入导管可协助外科的手术定位;外科在手术中除积极运用传统的技术耐心探查,还应采用术中内镜和灵活创新的新技术方法以探明病灶.结论本病的抢救是急诊的难点之一,重点在于病灶定位,在此问题上,多科室间的协作和技术的完善以及创新在成功抢救上尤为关键.

    关键词: 急性 消化道 出血 抢救
  • 肝硬化患者尿液中水通道蛋白-2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尊松;卢雪峰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尿液中水通道蛋白-2(AQP-2)含量变化与水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2例肝硬化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尿液中AQP-2的浓度以及血浆血管加压素(P-AVP)浓度,用冰点抑制法测定每位受试者尿渗量和血浆渗量,以计算自由水清除率.结果和健康志愿者相比,肝硬化患者尿液中AQP-2浓度和P-AVP浓度均明显升高(分别为12.9±3.7 vs 2.8±2.3和1.23±0.93 vs 0.71±0.53 P<0.05),并且尿AQP-2含量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加重而升高(4.70±2.57vs 10.08±4.52 vs 23.96±7.59 P<0.05);尿AQP-2浓度与自由水清除率呈负相关(r=-0.62 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尿AQP-2浓度明显升高,并随肝硬化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与自由水清除率呈负相关,提示AQP-2在肝硬化患者水代谢紊乱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邱历伟;姚登福;吴信华;吴玮;卜召祥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和化学法分别检测了104例恶性肿瘤,30例良性疾病患者和30例正常血清中的VEGF和TSGF的含量.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和TSGF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良性疾病组(P<0.01).恶性肿瘤患者血清VEGF的阳性率为84.6%,TSGF的阳性率为85.6%,两者总阳性率为94.2%.结论研究资料血清VEGF和TSGF含量异常有助于恶性肿瘤的诊断.

  • 熊去氧胆酸抗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

    作者:杨大明;潘亮;施公胜;张弘;魏群;肖明兵;孟宪镛

    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UDCA)对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24只大鼠腹腔内注射猪血清(每周2次,共8周)诱导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其中12只予以UDCA[15mg/(kg·d]干预(UDCA组):余12只为模型组.对照组12只大鼠未予任何处理.8周后处死动物.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胶原表达及血清透明质酸(HA);羟脯氨酸(Hyp)水平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及核因子кB(NF к Bp65)表达的情况;各组结果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模型组大鼠肝内胶原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11.1±2.09 vs.0.73±0.15,P<0.05),血清HA、Hyp及α-SMA、TGF-β1,NF к Bp65在肝内的表达亦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UDCA组肝内胶原面积无明显变化(9.49±1.31 vs.11.1±2.09,P>0.05),其余指标在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般剂量的UDCA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无显著改善作用.

  • TIMP-1表达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郑伟达;王小众;张莉娟;史美娜;陈治新;陈运新;黄月红

    目的探讨TIMP-1表达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发病中的意义及外源性IL-10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8只)、CCl4组(C组,28只)和IL-10干预组(Ⅰ组,24只),建立下常对照、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及IL-10干预模型.造模第7周和第11周,采用链霉蛋白酶E、Ⅳ型胶原酶经门静脉原位灌流消化,11%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星状细胞(HSC).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HSC的TIMP-1mRNA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培养贴壁后HSC的TIM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均检出TIMP-1的mRNA表达;造模第7周,C组与Ⅰ组的TIMP-1mRNA表达均高于N组(P<0.01),Ⅰ组低于C组(P<0.01);造模第11周,Ⅰ组明显低于C组(P<0.01),C组TIMP-1的表达水平较第7周进一步增加(P<0.01),而Ⅰ组有所下降(P<0.05).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TIMP-1的蛋白表达变化与mRNA表达变化一致.结论TIMP-1随着大鼠肝纤维化进展表达逐渐升高,IL-10通过抑制TIMP-1的表达,起抗纤维化作用.

  • 吡格列酮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干预的实验研究

    作者:戴林;邓彬;白成;于洪波;李爱萍

    目的用吡格列酮对试验动物进行干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喂饲普通饮食,高脂模型组喂饲高脂饮食,给药组分别在喂饲高脂饮食4周后、9周后分别给予吡格列酮灌胃,并分别在9周末及14周末处死各组大鼠,测定血清转氨酶、血糖、血脂、胰岛素及FFA水平,观察肝组织学改变.结果9周后模型组大鼠呈现明显腹型肥胖,产生脂质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肝脏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性,给药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14周后模型组大鼠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肝脏出现炎细胞浸润,除肝组织炎症外,给药组其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胰岛素抵抗在大鼠肝脏脂肪变的发生中起到关键作用,与脂肪肝发生炎症坏死关系甚密切:吡格列酮可明显改善高脂饮食诱发大鼠肝脏的脂肪变性,对炎症变化作用不明显.

  • 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逆转录酶蛋白反式调节基因1的克隆化研究

    作者:张黎颖;成军;邓红;王春花;刘妍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技术筛选并克隆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逆转录酶(RT)区蛋白的反式调节新型靶基因,进一步阐明HB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以HBV DNA聚合酶RT基因的表达质粒pcDNA3.1(-)-RT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提取mRNA并进行SSH分析.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克隆RT反式调节作用的新的靶基因.结果对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其中之一为新型基因片段.从HepG2细胞提取总RNA,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并测序证实,因其可以被HBV DNA聚合酶逆转录酶RT反式激活,故命名为DNA多聚酶反式激活蛋白1(DNAPTP1),已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AY450389.DNAPTP1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435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144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结论HBV DNA聚合酶逆转录酶RT在HBV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的研究表明RT蛋白还具有反式激活的作用,上调宿主细胞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变宿主正常的免疫应答水平,引起病变.逆转录酶RT反式激活新靶基因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RT蛋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奠定基础.

  • 丙型肝炎病毒E2结合蛋白1结合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研究

    作者:张健;成军;王琳;杨倩;邵清

    目的应用酵母技术筛选丙型肝炎病毒(HCV)7包膜蛋白E2结合蛋白1(E2BP1)的结合蛋白.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构建E2BP1诱饵质粒,转化酵母AH109,与含人肝细胞cDNA文库质粒的酵母Y187进行配合,于涂有x-α-gal营养缺陷型培养基(SD/-Trp-Leu-His-Ade)上筛选生长,对于阳性克隆的插入基因片段序列进行测定,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53个阳性克隆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初步比较.其中6个克隆为未知功能基因,其余47个均与己知基因的序列高度同源(90%~100%).这47个己知基因包括人类酶原颗粒蛋白16、人类染色体序列、人类乙酰辅酶A转乙酰酶1(ACAT1)、人类4-羟基苯丙酮酸二加氧酶、人类硒蛋白Pl(SEPP1)、人类组织蛋白酶F(CTSF)、人类prosaposin(PSAP)、人类金属硫蛋白2A等16种.结论HCVE2BP1结合蛋白的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为进一步研究E2BP1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奠定了基础.

  •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丙型肝炎病毒E1蛋白反式激活基因

    作者:白桂芹;成军;刘妍;张树林;黄艳萍;蔺淑梅;杨瑗;杨倩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E1蛋白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克隆HCV E1蛋白反式激活相关基因.方法以HCV E1表达质粒pcDNA3.1(-)-E1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从中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RsaI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2组,分别与2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2次消减杂交及2次抑制性PCR,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人HCV E1蛋白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文库扩增后得到89个阳性克隆,进行菌落PCR分析,均得到100-1 000 bp插入片段.挑取46个含有插入片段的阳性克隆测序分析,获得44个已知基因序列和2个未知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其全长序列,已被GenBank收录.结论应用SSH技术成功构建了HCV E1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该文库的建立为进一步阐明HCV E1反式调节的靶基因及致肝脏疾病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应用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HBeAg反式调节基因

    作者:王建军;成军;徐志强;刘妍;纪冬

    目的筛选与克隆HBeAg反式调节基因,了解其在体内的调节功能线索及机制.方法以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HBeAg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eAg,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差异表达mRNA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HBeAg表达质粒pcDNA3.1(-)-HBeAg经酶切鉴定和DNA测序鉴定正确.经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5种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7种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结论筛选到一些与细胞信号传导、免疫调节、蛋白翻译合成、肿瘤、神经系统发生相关的HBeAg反式调节的靶基因.

  • 生长激素对大鼠重症肝炎肝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徐昌青;李振方;刘丽;李双玲;李坤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对重症肝炎肝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用四氯化碳诱导重症肝炎大鼠动物模型共120只,随机分成2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生长激素(GH)实验组,每组各60只.观察两组大鼠肝功能变化和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从第3天起,GH组ALT、AST、TBil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而GH组前白蛋白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GH组SPF(S期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yclinD1表达,随时间的延长均有增高趋势,GH组Cyclin D1蛋白表达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重症肝炎条件下,生长激素具有维持肝细胞膜的完整性、促进蛋白合成、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可能为重症肝炎的内科治疗带来新的方法.

  • Bcl-2/bax、Bak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在丁型肝炎病情重型化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顾小红;李奇芬;王宇明

    目的探讨Bcl-2/bax、Bak及其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在病情重型化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刊TUNEL技术和免疫组化单、双标记染色,检测77例丁肝病人肝组织中HDAg、bcl-2、bax和Bak表达及肝细胞凋亡情况.以HDV阴性的67例乙型肝炎作对照.结果Bcl-2、bax和Bak均以肝细胞浆表达为主.HDAg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HDAg、bax和Bak与肝细胞凋亡表达及分布有相关性,四成分在各型肝炎中的表达强度有显著性差别意义(P<0.05).结论HDAg、bax、Bak和肝细胞凋亡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分布均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及病理损害程度相关,HDV感染可诱导肝细胞表达bax和Bak,增强肝细胞凋亡,这一机制在丁型肝炎发病机理中可能有一定重要作用.

  • 肝细胞色素P450 2E1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史洪涛;陈东风;熊仁平;胡辂

    目的研究肝细胞色素P450 2E1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饲料2、4、8和12周组(其中每组各8只):HE染色光镜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肝脏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方法研究高脂饲料诱导的大鼠脂肪肝形成中肝细胞色素P450 2E1表达变化.结果高脂饲料组大鼠肝脏内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随着脂肪肝程度的加重,MDA含量逐渐增强,肝细胞色素P450 2E1蛋白表达亦明显增强.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 2E1表达变化与脂肪肝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 氧化苦参碱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病理学研究

    作者:余小虎;朱金水;朱祖明;俞华芳;朱励;沈波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80只Wistar大鼠,随机挑选72只给予皮下注射50%四氯化碳及以10%酒精替代饮用水,其余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8周后造模组中随机处死16只(M组)证实肝纤维化形成,剩下肝纤维化大鼠随机分成二组,分别给予氧化苦参碱腹腔注射(T组,100 mg·kg-1·d-1)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R组,10 mg·kg-1·d-1),疗程为9周,实验结束时全部大鼠采血后处死,分别行HE染色评估肝纤维化程度(采用纤维化半定量计分系统,SSS)、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TGF β1水平、Masson染色法评估肝组织中胶原纤维百分比.结果氧化苦参碱组(T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自然恢复组(R组)明显减轻(7.54±2.2 vs10.44±3.0,P<0.05),两组大鼠肝组织中胶原面积密度差异显著(10.4±3.0 vs 16.8±3.5,P<0.05);T组血清转氨酶显著高于R组(P<0.05),M组大鼠肝组织TGF β1的表达较N组明显升高(125.2±22.7 vs 30.5±9.5,P<0.01),氧化苦参碱治疗后肝组织TGF β1明显减少(P<0.01).结论氧化苦参碱具有明显的逆转肝纤维化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降低TGF β1的表达有关.

  • 乙型肝炎病毒HBeAg上调S100钙结合蛋白A11基因启动子表达活性的研究

    作者:刘蔚;成军;张连峰;纪冬;洪源;王建军;杨媛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对S100钙结合蛋白A11(calgizzarin S100A11)启动子转录的激活作用.方法以我室构建的HBeAg反式调节基因的cDNA文库抑制性消减杂交(SSH)筛选结果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S100A11的启动子区域(S1OOA11-p),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S100A11-p,克隆至真核报告载体PCAT3中,构建pCAT3-S100-p报告载体,以该质粒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并与pcDNA3.1(-)-HBeAg共转染HepG2细胞系,用ELISA法检测CAT的表达活性.结果pCAT3-S100-p在HepG2细胞中能够指导CAT的表达;共转染实验中pCAT3-S100-P-pcDNA3.1(-)-HBeAg组CAT的表达活性是pCAT3-S100-p组的6.1倍.结论我室克隆的S100A11启动子有顺式激活下游基因的活性,HBeAg具有对S100A11的反式激活作用.本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我室利用SSH技术研究HBeAg反式激活作用的结果.

  • ConA诱导肝细胞损伤机理及CsA对其损伤的影响

    作者:李绍旦;袁本利

    目的探讨NO、脂质过氧化反应及蛋白巯基状态改变在ConA诱导肝组织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以及CsA对其损伤的影响.方法:尾静脉注射ConA(20mg·kg-1)于雄性BALB/c小鼠作为试验组;提前半小时予以CsA(25mg·kg-1)后再按试验组处理作为CsA组.观察血清中ALT、AST、NO-2及肝组织MDA、TSH、PSH含量在3h、6h、9h和12h的动态变化.结果试验组血清中ALT、AST进行性升高,在12h时与对照组、CsA组比较均P<0.01.试验组动物体内有大量的NO合成,血清中N0-2随时间呈明显上升趋势,在12h时与对照组、CsA组比较均P<0.01.试验组动物肝组织MDA含量逐步升高,在12h与对照组、CsA组比较P<0.01.试验组动物肝组织TSH含量不断下降在12h与对照组、CsA组比较P<0.05;PSH含量亦不断下降在12h与对照组、CsA组比较P<0.01.对照组和CsA组血清中ALT、AST及NO2前后变化不大,肝组织MDA、TSH、PSH含量变化亦不明显.结论在ConA所致肝损伤中,动物体内NO生物合成机制被激活,是肝细胞损伤的重要介质之一.同时脂质过氧化的发生以及蛋白巯基持续消耗致肝组织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解毒能力下降也均是ConA性肝损伤机制之一.免疫抑制剂CsA预处理能阻断ConA性肝损伤的发生,免疫介导机制亦可能是其损伤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ConA 肝损伤 机理 CsA
  • 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分析

    作者:沈飞;茅力平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肝脏疾病,在整个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9%.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15%的患者可以从单纯的脂肪肝转变为肝纤维化、肝硬化;3%的患者可进展为肝功能衰竭,或需要进行肝移植治疗,因而越来越受重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老年人NAFL在我国发病率明显上升,我们观察32例老年人NAFL患者,认为它们与肥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有关,是胰岛素抵抗综合症的肝脏的表现.总结如下.

  • 胃肠道异位胰的诊治探讨(附4例临床分析)

    作者:胥莹;尤丽英;杨晋辉;李新华

    异位胰腺也称异位胰,迷走胰或副胰,是指生长在其它部位的孤立胰腺组织,与正常胰腺无解剖及血管上的联系,属于一种先天畸形.本病临床少见,我院自1990~2003年2月,共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异位胰腺 诊断 治疗
  • 苏苷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疗效观察

    作者:刘丽华;武芝郁;张方信

    随着大量新药的研制及应用于临床,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临床上可引起肝细胞损害有抗菌素、抗结核药、肿瘤化疗药、解热镇痛药、某些中药等多种药物.目前对药物性肝损害,除强调立即停药,就是采取一定的保肝、护肝治疗.复方甘草酸单胺注射液,商品名苏苷,具有稳定膜结构、抗炎、抗过敏、抑制自由基和过氧化等多种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我们以门冬氨酸钾酶联合苏苷治疗药物性肝损害,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苏苷 药物性肝损害
  • 以肋间神经痛为首发症状的食管癌二例

    作者:刘光海

    一、病例介绍例1:男,49岁,农民.2001年6月外出务工期间不明原因出现右侧腋下针刺样痛,瞬间即过,每天发作数次至十多次不等,两月后呈阵发性"电击"样痛.在外院作血常规、胸片、心电图及胸椎CT等检查未见异常.疑为肋间神经痛,给予局部封闭和卡马西平等治疗,症状时轻时重.5月后症状加重,吞咽和咳嗽均可诱发疼痛,性状同前.过去史:无特殊.病程中体质日渐消瘦,无发烧、咳嗽、食量正常、无吞咽困难.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神清,消瘦,除右侧胸壁3、4肋间,锁骨中线至腋后线有轻压痛外,余均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胸片、B超等检查正常.内窥镜检查,距门齿23cm处,食道右侧有一3.0×5.6cm深大溃疡,表面有黄白色脓苔,周边突起有菜花样物生长,质脆,易出血.取组织4块,病检为食管磷癌.5天后作了食管癌根治术,术后胸痛消失,半年后肿瘤复发并全身多处转移,衰竭死亡.

  •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伴腹水形成一例

    作者:殷艳天;刘诗权;于皆平

    患者,男,47岁.因间断腹泻3年余,加重伴明显腹胀1周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解不成形粘液便,量不多,4次/天,在外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给予中药灌肠,同时服用美沙拉秦1 g,1次/天,效果不明显.近1周自觉腹胀明显,上述症状明显加剧入院.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查体:消瘦,贫血貌.腹部稍饱满,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反跳痛.

  • 淀粉样变性导致不全性幽门梗阻一例

    作者:宁波;张霞;沈薇

    患者,女,75岁.因"发现舌肿大半年,嗳气腹胀伴消瘦2月"于2004年7月入我院消化内科.患者入院前半年无明显诱因出现舌肿大,但局部无疼痛等不适,不影响进食.入院前2月,患者渐出现进食后下腹胀,嗳气,伴轻度返酸,食欲明显下降.无腹痛、厌油、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眼黄身黄等.大便1~3次/天,为黄色稀水样便,无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小便正常.患病以来患者明显消瘦,入院前1月曾出现双下肢一过性对称性水肿.入院时查体:T36.2℃P97次/分R20次/分BP140/75 mmHg,贫血貌,皮肤巩膜未见黄染,骶尾部及颈前部皮肤可见瘀斑,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舌体肿大,表面可见瘀斑,无明显包块,质地硬,范围延及舌骨,边界不清.心肺无阳性发现.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未满意扪及,震水声阳性,肠鸣音3次/分.

  • 术中术后热低渗液腹腔灌注并门脉化疗治疗大肠癌

    作者:刘全德

    材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与分组:所有病例均为我科1988年3月~2001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病人,共129例.可根治切除,无门静脉插管化疗禁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 间歇冲击法应用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富春;郑德义;张艳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严重并发症,来势凶,出血量大,死亡率高达50%,因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医学研究的重点论题.虽然近年来应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止血率较以往有了明显提高,仍不令人十分满意,2000年~2004年3月,笔者观察用间歇冲击法应用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108例临床分析

    作者:冯宪玲;刘绵林

    我院从1999年10月至2004年4月收治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108例,现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08例中男性72例,女性36例,男女之比为2:1,其中60~69岁的82例,70岁以上的26例.临床表现黑便者82例,黑便伴呕血26例.出血量在100~2000毫升.

  • 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亚急性非职业性铅中毒一例

    作者:陈宁;刘玉兰

    患者男性,41岁.主因"腹痛、黑便伴全身皮疹20天"经门诊以"腹痛、黑便原因待查"于2004年2月10日收入院.患者20天前无诱因出现脐周及下腹部持续性胀痛,排黑色糊状便,每日5~6次.于躯干、四肢出现散在多处片状红色斑丘疹,瘙痒明显.腹痛症状逐渐加重,难以忍受,并出现尿频、夜尿增多,伴尿色较深,遂收入我院治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