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위장병학화간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郑州大学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09
  • 国内刊号: 41-122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5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段芳龄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相关性轻微肝性脑病患者的血浆内毒素水平

    作者:曹彬;王玉;丰义宽;李国庆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相关性轻微肝性脑病患者的内毒素水平,探讨内毒素与轻微肝性脑病的关系.方法 对90例肝硬化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内毒素水平、葡萄糖氢呼气试验(GHBT)、数字连接试验(NCT-A和NCT-BC)和数字符号试验(DST)检测,观察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相关性轻微肝性脑病患者的内毒素水平变化.结果 肝硬化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36.7%,33/9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1/20).20名健康志愿者未检出轻微肝性脑病(MHE);90例肝硬化患者轻微肝性脑病37例(41.1%),其中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肝硬化患者轻微肝性脑病发生率高于不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肝硬化组内毒素水平(69.6±21.3)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18.7±8.6)Pg/mL;肝硬化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组内毒素水平(89.5±17.6)pg/mL高于无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组(57.3±15.8)pg/mL(P<0.05).应用抗生素抑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及乳果糖治疗1周后GHBT、内毒素水平、NCT-A、NCT-BC及DST检查结果改善.结论 内毒素与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轻微肝性脑病的发生及进展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 胃癌中胸苷磷酸化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范华;王承党;吴婷;刘霞

    目的 探讨胃癌中胸苷磷酸化酶(T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69例不同胃黏膜组织(正常胃黏膜组10例、慢性胃炎组10例、胃癌组39例、胃癌转移的淋巴结组10例)中TP和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及淋巴结胃癌转移灶中TP与MMP-2的表达较正常组及慢性胃炎组显著增高(P<0.05).TP与MMP-2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肿瘤≥5 cm组及T3-4组TP阳性率显著高于<5 cm组及T1-2组,有远处转移的胃癌组TP阳性率高于无远处转移组,差具有显著性(P<0.05);临床Ⅰ-Ⅱ期和Ⅲ-Ⅳ期之间TP阳性率的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01).MMP-2在T1-2组与T3-4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0.87%和93.75%,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MMP-2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临床Ⅰ-Ⅱ期阳性表达59.09%,Ⅲ-Ⅳ期阳性表达为94.1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MMP-2表达却与肿瘤大小及远处转移无关.TP表达阳性的胃癌中MMP-2阳性率88.00%高于TP阴性组的50.00%.结论 胃癌中TP与MMP-2表达增高与肿瘤进展的病理临床参数有关;TP的表达与MMP-2的表达有关,提示TP在影响肿瘤进展的过程中可能通过MMP-2促进肿瘤浸润转移.

  •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2例报告并国内外文献评价

    作者:贾岩;孙刚;郭明洲;杨云生

    目的 总结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CS)的临床表现、消化道息肉特点、病理改变及诊断治疗,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诊断明确的2例CCS病例及1990年以来72篇文献报告的31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结果 符合CCS诊断标准的入组病例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17~77岁,中位年龄51岁.临床表现为脱发、指(趾)甲改变、皮肤色素沉着、腹部不适及低蛋白血症.全部患者均有消化道多发息肉,累及胃、小肠、大肠.息肉病理无特异性,其中8例癌变.治疗方法包括激素治疗17例,内镜下息肉摘除2例,因癌变、消化道梗阻及蛋白丢失性肠病手术11例(3例同时激素治疗)和其他治疗6例,其中1年内激素治疗有效14例,长1例随访7年无复发.结论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CS)是以消化道多发息肉伴外胚层改变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综合征,诊断较困难,激素治疗能改善症状,长期疗效仍待进一步研究.

  • 尿胰蛋白酶原-2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丽颖;李朋;凌明德;朱良松;桑建;王小天

    目的 评价免疫层析法检测尿胰蛋白酶原-2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4例急性腹痛病例进行尿胰蛋白酶原-2及血、尿淀粉酶的检测,并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 30例AP患者中28例尿胰蛋白酶原-2阳性,敏感性为93.3%,血清淀粉酶检测的敏感性为86.7%(26/30),尿淀粉酶检测的敏感性为83.3%(25/30);104例其他急腹症中,8例尿胰蛋白酶原-2阳性,特异性为92.3%.血清淀粉酶检测的特异性为87.5%(91/104);尿淀粉酶检测的特异性为85.6%(89/104).尿胰蛋白酶原-2检测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高,但三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尿胰蛋白酶原-2是急腹症患者筛选AP快速而简便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 医源性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及其防治

    作者:李明松;石云;刘思德;张亚历;姜泊

    目的 分析医源性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并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就临床所见的69例医源性消化道出血进行分析.结果 医源性消化道出血分布于临床各科室,病因各不相同,但以外科手术、外伤、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激素治疗、阿司匹林治疗等为主,临床上多以黑便为主要症状;对于已发生的医源性消化道出血,及时予制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治疗,能及时止血,大出血时经积极止血及抗休克治疗,甚至内镜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医源性消化道出血各个临床科室均常见,病因各异,经积极、合理的治疗多预后良好.

  • 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症状缓解的比较研究

    作者:郑日男

    目的 比较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症状缓解之间的差异.方法 320例内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被随机分为4组,并分别服用奥美拉唑20 mg,1次/d,8周;兰索拉唑30 mg,1次/d,8周;泮托拉唑40mg,1次/d,8周;埃索美拉唑40 mg,1次/d,8周.用six-point scale(0:无,1:轻度,2:轻度-中度,3:中度,4:中度-重度,5:重度)评价服用4种质子泵抑制剂后7天内的烧心和反流症状.结果 埃索美拉唑组的平均烧心积分比其他质子泵抑制剂下降更迅速.埃索美拉唑组第1~5天的烧心症状完全消失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P值分别为0.0054、0.0072、0.0089、0.0107、0.0134)、兰索拉唑组(P值分别为0.0043、0.0034、0.0044、0.0011、0.0052)、泮托拉唑组(P值分别为0.0156、0.0003、0.0005、0.0024、0.0172).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愈合率4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埃索美拉唑比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更迅速地减轻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烧心和反流症状.

  • 消化内镜技师培训方法探讨

    作者:孟江云;彭丽华;杜红;王向东;王红斌;令狐恩强;杨云生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技师三级培训方法,以指导技师的临床教学工作.方法 根据学员工作年资和基础,分初、中、高三种级别进行培训,各级别按理论培训、实践技能培训、考核三阶段实施.结果 初级培训学员共54名,优秀率100%;中级培训学员共27名,优秀10名,良好15名,差2名;优秀率37%;高级培训学员共3名,优秀3名,优秀率100%.结论 中级技师培训是消化内镜技师培训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 消化内镜 技师 培训
  • 心得安、硬化剂及两者联合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研究

    作者:史久煜;郭赟;吕宾;范一宏

    目的 比较心得安、硬化剂及两者联合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1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接受心得安治疗40例,硬化剂治疗35例,硬化剂联合心得安治疗40例,比较三组患者3个月、6个月、1年、2年不同时间段的再出血率、死亡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3个月和6个月内三组患者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和2年内硬化剂联合心得安组再出血率均低于心得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硬化剂组与心得安组的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2年内硬化剂组再出血率低于心得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硬化剂联合心得安预舫再出血疗效好,硬化剂次之,心得安差.

  •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大鼠再生肝中差异表达基因

    作者:强晖;谢渭芬;施斌;周国雄;倪润洲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大鼠再生肝中差异表达基因,为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提供基础.方法 雄性SD大鼠行95%肝部分切除术,用含1 176个基因的大鼠尼龙膜微阵列筛选大鼠再生肝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RT-PCR随机验证若干差异表达基因在微阵列中的表达.结果 再生肝组织有138个基因明显较对照组织表达高,它们主要是生长因子基因、核受体基因、核糖体蛋白基因、应急反应蛋白基因、细胞周期调节基因、神经递质基因等;下调基因共50个,主要为代谢酶基因、激素受体基因及表面抗原基因等.结论 cDNA微阵列技术有助于研究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并提供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 L-型钙通道α-lc亚型mRNA在结石胆囊组织的表达

    作者:余志;余保平;肖勇;吴志轩

    目的 研究不同类别结石胆囊组织L-型钙通道(Car1.2)mRNA的表达,探讨胆囊结石形成的可能分子机制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半定量法分析胆色素结石、胆固醇结石、胆囊息肉的胆囊组织Car1.2 mRNA的表达量.结果 Cavl.2 mRNA的表达在胆色素结石组和胆囊息肉组明显高于胆固醇结石组(P<0.05),但在胆色素结石组和息肉胆囊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v1.2 mRNA在胆色素结石、胆固醇结石、胆囊息肉三组胆囊组织中均有表达,并且在不同组别中的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钙离子通道在各类胆囊上分布差异的分子基础,在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艳;李岩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缺血性结肠炎应用丹参素川芎嗪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32例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14例)给予单纯抗生素治疗和其他常规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18例)给予抗生素加丹参素川芎嗪葡萄糖注射液及常规支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腹痛、便血的恢复情况、比较红细胞压积、血黏度的变化,检测血清SOD活性值,复查结肠镜比较肠黏膜的愈合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腹痛、便潜血恢复的时间缩短,血红细胞压积降低、血液黏度降低较明显,血清SOD的活性提高,复查结肠镜黏膜恢复率高,治疗结束后黏膜修复状态更好.结论 丹参素川芎嗪葡萄糖注射液对缺血性结肠炎症状的恢复、肠黏膜的修复有促进作用,且可以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血清SOD活性的增加,有利于抑制缺血对肠黏膜的损伤.丹参素川芎嗪葡萄糖注射液可用于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

  • 胆道肿瘤组织中ubiquit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艳雷;王嘉;江雪;宋俊峰;鲁建国

    目的 研究人胆道系统肿瘤中泛素(ubiquitin)蛋白的表达与胆道系统肿瘤不同病理分型的关系及其l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蛋白印迹技术检测人胆道肿瘤组织、正常胆道组织及炎性组织中泛素蛋白的表达,分析人胆道肿瘤组织中泛素蛋白的表达情况与不同临床病理情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人胆道肿瘤组织中泛素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及炎性组织中泛素蛋白的表达(P<0.05).泛素蛋白的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泛素蛋白在人胆道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胆道系统肿瘤的恶性程度、疾病的进程有密切的关系.

  • 16~22岁新兵毒力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特点

    作者:刘斌;魏振军;翟云;梁浩

    目的 调查16~22岁新兵中毒力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部队卫生防病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某部新兵248人进行一般状况及胃肠疾病等情况的问卷调查,并测定血清中毒力菌株幽门螺杆菌抗体(CagA-HP-IgG).结果 16~22岁新兵中毒力菌株阳性检出率为46.8%,饮用地下水者(感染率43.3%)与饮用河湖/池塘/沟渠水者(感染率59.2%)之间存在差异(P<0.05);不吸烟者(感染率37.2%)与吸烟者(感染率51.1%)之间存在差异(P<0.05);有胃肠道症状者(感染率53.5%)与无胃肠道症状者(感染率37.7%)之间存在差异(P<0.05);有集体生活史者(感染率55.9%)与无集体生活史者(感染率38.8%)之间存在差异(P<0.01).结论 新兵中毒力菌株感染率较高,可能与饮用水源、吸烟、胃肠道症状及集体生活史有关.提示净化水源、控制吸烟、改善居住条件有助于降低部队毒力菌株感染与流行.

  • PinX1可通过Madl/c-Myc途径抑制端粒酶活性

    作者:王洪斌;汪兴伟;孙勇刚;王伟强;周纲;杨仕明;房殿春

    目的 探讨PinX1基因抑制端粒酶活性可能的新机制.方法 设计针对靶基因的干扰序列和阴性对照序列,应用脂质体法导入胃癌细胞中.G418筛选出抗性克隆;结合前期已建立稳定表达PinX1基因的细胞系,检测各细胞系中PinX1、Madl及c-Myc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转染入PinX1基因后,胃癌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 转染入PinX1基因后,Madl的水平发生上调性改变;反之,抑制PinX1基因的表达后,Madl的水平发生下调性改变;而c-Myc的变化与之相反.转染入PinX1基因后,胃癌细胞发生早期凋亡的改变.结论 PinX1基因能通过Mad1/c-Myc抑制端粒酶活性.

  • Mx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体外抗HBV作用研究

    作者:吴金明;黄智铭;吴建胜;林贤凡;陈瑾

    目的 克隆人类MxA基因,探索其细胞内直接抗HBV作用,以便寻求HBV及其他病毒感染的新的基因治疗靶点.方法 以pHMG-MxA质粒载体为基础,构建人类MxA基因表达质粒,采用人HBV-DNA转染的2.2.15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的MxA基因转染进行干预培养,hmivudine(3TC)阳性对照,同时设立空白对照,观察对HBV表达和复制的影响.结果 经过酶切鉴定证明重组MxA基因表达质粒pcDNA-MxA构建正确,转染2.2.15细胞后呈现出明显抑制HBV复制和表达作用,且与转染剂量有关;3TC组也见MxA的表达增高.HBV-DNA复制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抗病毒基因MxA具有细胞内抗HBV的复制及抑制病毒抗原基因的表达作用.

  • 乙型肝炎病毒X变异体穿梭载体的成功构建及在酵母中的表达

    作者:陈芸;王小众

    目的 构建表达乙肝病毒(HBV)X变异体基因的穿梭载体.方法 用PCR法扩增HBV X基因及变异体基因序列,用EcoR Ⅰ和Pst Ⅰ双酶切pAS2-1和PCR产物,连接酶切片段pAS2-1及X变异体片段以构建pAS2-1-(X变异体)穿梭质粒,并通过醋酸锂转化法转化入酵母AH109中.结果 已构建的pAS2-1-(X变异体)穿梭质粒经序列测定含有所需的HBV-X变异体基因片段,转入酵母细胞后经PCR证实酵母内有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pAS2-1-X变异体穿梭质粒,为进一步在真核细胞内更全面了解HBV-X蛋白作用奠定了基础.

  • Clusterin蛋白在人肝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与Caspase-3相关性研究

    作者:钱福永;熊茂明;李红春;林照亮

    目的 探讨聚集素(Clusterin)在人肝细胞癌(human hepatocellut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蛋白酶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aspartate-specific cysteine proteases 3,Caspase-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及S-P法分别检测Clusterin及Caspase-3在HCC、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lusterin蛋白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93%,在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表达阴性或弱阳性;Clusterin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肝硬化无关,与Edmenson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Caspase-3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4.15%(14/41).在HCC中,Clusterin的表达与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Clusterin直接或间接抑制Caspase-3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促进HCC的发生、发展及恶性增殖.

  • 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要表现的Wilson病(附1例报告)

    作者:许腊梅;张予蜀;孙丹莉

    Wilson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常见的有肝损害及神经系统病变,而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罕见.诊断上需综合考虑临床表现、角膜Kayser-Fleischer环、铜蓝蛋白检测及肝脏组织学.治疗上常用药物驱铜和肝移植.

  • 缓解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引起胃肠道反应15例分析

    作者:贺国斌;王显飞;雍桂珍

    回顾分析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1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降低SASP剂量;恶心、食欲不振或上腹胀者用多潘立酮;上腹不适或烧灼感者用PPI;二者皆有给予多潘立酮及PPI两种药物治疗等.15例患者中发生恶心、食欲不振11例,上腹不适7例,上腹烧灼感2例,上腹胀1例.降低SASP剂量5例,给予多潘立酮3例,雷贝拉唑等PPI 2例,多潘立酮及PPI治疗5例,15例患者皆症状减轻更好耐受治疗.降低剂量、用多潘立酮或/及质子泵抑制,可能缓解SASP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更易耐受治疗.

  • 硬化剂注射联合磷酸铝凝胶与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作者:张玲

    对188例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EIS+常规止血药物(生长抑素、止血芳酸、H2-受体阻断等)治疗,联合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磷酸铝凝胶和凝血酶治疗.疗效判断标准,<24 h止血者为显效,24~48 h止血者为有效,显效+有效为总有效率.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97%,对照组为93.33%(χ2=4.17,P<0.05).EIS联合磷酸铝凝胶与凝血酶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 2008年非病毒性肝病临床进展回顾

    作者:段维佳;贾继东

    回顾2008年关于肝豆状核变性、非酒精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在诊断、治疗及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腹泻、嗜酸性细胞增多、十二指肠糜烂

    作者:张亚历

    病例 袁××,男,31岁."反复腹痛、腹泻16个月"就诊.患者于1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腹痛、腹泻,腹泻每天3~4次,呈绿色水样大便,无黏液、脓血样便.

  • 内毒素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影响

    作者:程飞;胡坚方

    目的 探讨内毒素对早期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及其在肝纤维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半定量测定MMP-2、α-SMA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时序动态表达,网状纤维法判定肝纤维化程度,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内毒素和TNF-α的水平.结果 有内毒素血症发生,不同时期(0、2、4、6周)血浆内毒素水平呈梯度增加,组间差异明显,血浆内毒素与TNF-α及肝组织MMP-2、α-SMA表达有较好的相关性.MMP-2表达的部位、时序、量的变化都与α-SMA的表达大致平行,以中央静脉周围、汇管区、纤维间隔内为明显,提示MMP-2主要由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合成.肝纤维化程度与α-SMA、MMP-2在肝脏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内毒素可能通过细胞因子TNF-α,介导肝组织MMP-2、α-SMA的表达,而后者又与肝纤维化的程度密切相关.

  • 褪黑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CYP2E1表达的影响

    作者:甘惠中;胡乃中;宋育林;许建明;潘敏

    目的 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CYP2E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予普通饲料,模型组、MT低剂量组、MT中剂量组、MT高剂量组予高脂饮食12周,各MT干预组依次给予MT(含≤1%无水乙醇)2.5 mg·kg-1·d-1、5.0 mg·kg-1·d-1、10 mg·kg-1·d-1腹腔注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含1%无水乙醇)腹腔注射,12周末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生化法测定肝匀浆三酰甘油(TG)、总胆同醇(T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值,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CYP2EI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呈中-重度脂肪变性,肝匀浆TG、TC、MDA值明显升高(P<0.01);肝匀浆SOD、GSH-Px明显降低,CYP2F1表达强度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各MT干预组肝脏病理变化逐渐改善,肝匀浆TC、TG、MDA值逐渐降低,肝匀浆SOD、GSH-Px活力则逐渐升高,MT高剂量组肝脏CYP2E1表达减弱(P<0.05).结论 MT能显著抑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CYP2E1的表达,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

  • 网络抗氧化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氧化应激作用的影响

    作者:王旭霞;赵曙光;冯国华;王景杰;秦明;赵保民;雷巧玲;闻勤生

    目的 探讨网络抗氧化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氧化应激作用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网络抗氧化剂组.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喂高脂饮食,网络抗氧化剂组在高脂饮食12周后给予维生素E(100 mg/kg)、维生素C(100 mg/kg)、硫辛酸(40 mg/ks)、辅酶Q10(100 mg/kg)、还原性谷胱甘肽(100 mg/kg)混合灌胃治疗.16周末处死各组大鼠,测定血清转氨酶(ALT、AST)及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SH-PX)活性,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MDA含量增高(P<0.05),SOD及Se-GSH-PX活性下降(P<0.05);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均有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网络抗氧化剂组可促进上述指标恢复(P<0.05).结论 网络抗氧化剂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NASH有一定治疗效果,网络抗氧化剂之间协同增强的抗氧化能力有效阻遏了自由基引发的氧化应激,保持了氧化/抗氧化平衡,改善NASH大鼠脂肪变性,减轻炎症反应.

  • 培菲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严;汤茂春;程礼;黄娟娟;刘近春;王兴鹏

    目的 评价双歧三联活菌(培菲康)制剂结合基础治疗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作用.方法 正常健康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选择临床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64例,随机分为易善复治疗组和易善复加培菲康治疗组.易善复治疗组32例,口服易善复456 mg,3次/d;易善复加培菲康治疗组32例,口服易善复456 mg及双歧三联活(培菲康)80 mg,3次/d,两组均结合低热量饮食、运动等基础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肝功能、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胰岛素抵抗(IR)、脂联素(APN)等.结果 治疗前,易善复治疗组和易善复加培菲康治疗组TNF-α、IR、AL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PN与之相反.治疗后,两治疗组丙氨酸转氨酶(ALT)、IR、TNF-α比治疗前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APN显著升高.治疗后易善复加培菲康治疗组较易善复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培菲康)制剂可减少NAFLD患者TNF-α、IR,降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改善APN、肝功能,不良反应甚微,可作为NAFLD的药物治疗选择.

  • 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穿标本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作者:赵擎;辛绍杰;胡燕;侯俊;貌盼勇

    目的 观察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患者和健康供肝标本中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box-1 protein,HMGB1)的表达情况,探讨HMGB1蛋白与AIH发病的相互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55例AIH患者肝穿组织标本和10例健康肝移植供肝标本中HMGB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AIH患者的肝穿标本与健康肝脏标本相比,肝细胞中HMGB1阳性表达明显增多,HMGB1阳性颗粒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核和Kuffer细胞核中,在点灶状坏死区和界面炎症区浸润的炎性细胞细胞核和细胞浆内可见HMGBI阳性颗粒.结论 HMGB1是AIH发生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炎症蛋白.

  •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研究

    作者:乔丽娟;周新民;韩英;樊代明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PSC诊断的金标准是内窥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技术(ERCP)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PSC的治疗方法 很多,包括药物治疗和肝移植.药物多推荐熊去氧胆酸,但效果欠佳.目前认为肝移植仍是治愈PSC的惟一选择.本文对PSC的研究及治疗进展作一概述.

  • Hedgehog-Gli信号通路在肝星状细胞激活中的作用

    作者:刘珺;徐选福;杨文娟;郭传勇

    Hedgehog信号通路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调节昆虫和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的经典通路之一.其调控发育过程中及组织损伤过程中干细胞的分化、移行和增殖.肝纤维化是慢性肝脏疾病共同的病理过程,也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其核心环节为肝星状细胞的异常活化.然而长期以来Hedgehog通路在肝纤维化过程中对肝星状细胞的调控作用未得到认识.近年来,学者逐渐意识到经典的Hedgehog信号通路与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有关,然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动物模型特点与研究进展

    作者:吕靖;陶艳艳;刘成海

    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的三种动物模型:非肥胖型糖尿病(NOD c3.c4)小鼠模型、TGFβⅡ型受体显性失活(dn TGFβ RⅡ)小鼠模型、IL-2Rα-/-小鼠模型的特点及其意义.

  • PBC-AIH重叠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作者:涂传涛;张顺财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常见的免疫性肝病.临床上也常发现同一患者在同一时间段或病程中存在PBC和AIH两种疾病共存的混合状态,称之为"重叠综合征",但其诊断与治疗仍是临床难题.本文就PBC-AIH重叠综合征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阐述.

  • 从临床实践看移动条野放射治疗肝癌的价值

    作者:郑作深

    肝癌具有恶性程度高的生物学特性,极易发生早期肝内侵袭转移.肝癌传统治疗是长期聚焦主体肿瘤,存在对肝内侵袭转移治疗依然被忽视的局限性,导致复发率极高,是制约肝癌根治性治疗的关键.作者对移动条野放射技术基础理论和20余年临床实践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证实移动条野照射作为一种技术有其本身适应证和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控制主体肿瘤和治疗肝内转移子瘤新技术,对肝癌转移复发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从临床实践总结出"中国特色"综合治疗肝癌新策略既要治疗主体肿瘤,又要治疗肝内侵袭转移,还要保存机体功能,值得学术界重视.从临床实践看移动条野放射治疗肝癌的价值不仅是肿瘤专业医生要重新认识肝癌生物学特性,而且所有医生都应了解,发挥其应有作用,让更多肝癌患者获益,更好地造福于患者.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