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위장병학화간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郑州大学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09
  • 国内刊号: 41-122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5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段芳龄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幽门螺杆菌空泡细胞毒素(Vacuolating cytotoxin,VacA)研究进展

    作者:赵雩卿;钱家鸣

    1988年Leunk等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肉汤培养基的上清液含有一种使多种体外培养的真核细胞系发生空泡样变性的毒素,1992年这种毒素得以纯化并被命名为空泡细胞毒素(Vacuo-1ating cytotoxin,VacA).1994年完成了编码VacA的基因vac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由此VacA作为H.pylori致病的主要毒力因子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和关注,本文将综述近十年有关VacA的研究进展.

  • 非Helicobacter Pylori螺杆菌属与人类胃肠疾病

    作者:张彦亮;倪海滨;杨大明;孟宪镛

    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内成功分离出"未鉴定的弯曲状杆菌"后,螺杆菌的研究方才引起人们的重视,1990年在学者Goodwin的提议下,幽门弯曲菌被正式命名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从此细菌学分类中又多了一个新的菌属-螺杆菌属.通过十余年的研究,螺杆菌属成员迅速增加,至少有35种螺杆菌被发现,其中24种已正式命名[1].在这些成员中以人类为宿主的螺杆菌多达12种,如H.fennelliae/H.cinaedi等,除H.pylori与人类疾病关系的研究极为深入外,其他螺杆菌也陆续有报道与人或动物的胃炎、胃溃疡和肠炎等疾病有关.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炎症性肠病中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研究

    作者:许春梅;董卫国;余保平;罗和生;于皆平

    目的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炎症性肠病的炎症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IF-1α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取经过临床表现、内镜、病理、影像学等方法共同确诊的炎症性肠病活检的石蜡标本和肠癌手术切除标本残端的正常组织的石蜡标本,用枸橼酸-微波-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的表达情况,并分析HIF-1α表达状况与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溃疡性结肠炎中HIF-1α表达阳性率(73.39%±1.32)显著高于正常肠组织(2.44%±1.69%)(P<0.01),克隆氏病中HIF-1α表达阳性率(68.54%±1.39%)也显著高于正常肠组织(2.44%±1.69%)(P<0.01),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病中HIF-1α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HIF-1α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可能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充当重要角色.

  • 急性胰腺炎细胞因子检测及Binder评分临床分析

    作者:杨蒲芳;郭继兵;陈范嵘;倪洪悦;高文晋;朱春燕;朱晴晖

    目的了解细胞因子及器官功能和代谢合并症Binder评分在急性胰腺炎的变化从而早期识别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以利治疗.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83例急性胰腺炎及正常对照组30例的血清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10的含量,结合Binder评分作出临床分析.结果重症和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细胞因子较正常对照组F明显增高(P<0.05),SAP组又较MAP组增高(P<0.05),Binder评分相应升高(P<0.01),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细胞因子检测结合Binder评分有助临床识别轻、重症急性胰腺炎且简捷易行.

  • 鸟氨酸脱羧酶与食管鳞癌血管生成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苗新普;李建生;师晓天

    目的研究ODC mRNA和MVD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关系,探讨ODC在食管鳞癌血管生成中的可能作用及其与肿瘤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4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癌患者,用RT-PCR方法测定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的ODC mRNA表达,以β-actin做内参照求得各自T/N值;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MVD的T/N值.结果在41例中,39例ODC mRNA的T/N值>1.0,占95.1%;40例MVD的T/N值>1.0,占97.6%.ODC mRNA和MVD与食管鳞癌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ODC mRNA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ODC mRNA的T/N值与MVD的T/N值正相关.结论ODC与食管鳞癌血管生成和肿瘤浸润转移密切相关.ODC可能是通过影响血管生成而促进食管鳞癌的浸润和转移.

  • 云南玉溪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与健康教育在人群防治中的作用

    作者:周曾芬;南琼;马岚青;刘一运;王健;金利

    目的对云南玉溪地区部分农村自然人群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开展Helicobacterpylori及其相关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为进行大规模人群防治打下基础.方法于2000年11月~2001年8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取云南玉溪地区小石桥乡响水村和洛河乡把者岱村自然人群,采用13C-UBT检测量H.pylori现症感染率并结合问卷调查H.pylori流行情况.根据调查得出的影响当地H.pylori感染流行因素,采取多种形式进行H.pylori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同时培养一批当地健康教育骨干,并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①有379个对象纳入研究,问卷调查的回收率及随访率为100%.②用13C-UBT测得的H.pylori总感染率为55.94%(212/379).③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出饮用水源、饮水习惯、吃腌菜、饮酒、饲养家禽(畜)、吃烟熏物油炸物、吸烟、经济状况、上腹部疼痛不适症状等9个与H.pylori有关的流行因素.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筛选出饮用水源、饮水习惯、吃生大蒜、饮酒、饲养家禽(畜)和上腹胀痫不适症状等6个与H.pylori相关的重要流行因素.④开展健康教育后H.pylori基本知识的知晓率(56.1%)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的0(P<0.001);H.pylori相关疾病知识的知晓率(62.1%)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的0(P<0.001):常见上胃肠道疾病保健和防治知识知晓率(68.1%)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的9.2%(P<0.001).结论①云南玉溪地区部分农村人群用13C-UBT测得的H.pylori现症感染率为55.94%(212/379),属高感染地区.②饲养家禽(畜)和饮水是该地区H.pylori感染的重要媒介:支持H.pylori感染的动物源性和粪-口传播途径的观点.饮用水源、饮水习惯、吃鲜大蒜、饮酒、上腹胀痛不适等为影响H.pylori感染的重要流行因素,其中经常食用鲜大蒜为重要保护性因素.这些均为今后该地区人群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③对农村人群进行H.pylori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是H.pylori防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行之有效,深受农村人民群众的欢迎,对控制H.pylori感染及其临床后果有深远意义.

  • 内皮素-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检测在胸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孙军;尼克赫·阿里;余保平;罗和生;沈志祥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病因胸腹水中内皮素-1(ET-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探讨其在鉴别胸腹水性质中的意义.方法83例来自临床上已确诊病人的胸腹水标本,分为三组:A.结核组(21例);B.恶性肿瘤组(29例);C.肝硬化组(33例).采用放免法检测ET-1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CAM-1水平.结果结核性腹水ICAM-1水平为129.67±39.72ng/L(-x±s),肿瘤性腹水水平为72.63±32.75ng/L,肝硬化腹水水平为30.55±19.88 ng/L,结核性腹水ET-1水平为68.24±19.48 n∥L,肿瘤性腹水水平为42.17±16.40ng/L,肝硬化腹水水平为22.46±16.77 ng/L,ICAM-1和ET-1水平在结核性腹水中明显高于肿瘤性腹水(P<0.05)和肝硬化性腹水(P<0.01),两者水平在肿瘤性腹水和肝硬化腹水之间的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CAM-1和ET-1的表达与机体炎症反应被激活及肿瘤的侵袭与转移有关,故结核性及肿瘤性胸腹水中ICAM-1和ET-1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增高,ET-1及ICAM-1水平可作为一种筛选手段,以初步鉴别胸腹水的性质.

  • 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组织中VEGF,Angiopoietin及其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郭敏;高珊珊;宋子博;白永敏;王立东;Ivan Ding

    目的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VEGF和Angiopoietin是目前已知特异性作用血管内皮细胞的促血管生成因子.本研究采用RNA酶保护性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30例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VEGF,An-giopoietin及其受体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食管癌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Flt-1,淋巴内皮特异性受体Flt-4,Angiopoietin受体Tie-2以及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和CD105mRNA较其癌旁组织显著升高(P<0.05),Angiopoietin-1无显著变化.VEGF和An-giopoietin-1分别与其受体Flt-1和Tie-2mRNA上调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分别为0.54和0.71,P<0.05),与CD31和CD105mRNA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VEGF和Angiopoietin-2在食管癌组织中过度表达,提示食管癌组织中存在血管内皮和淋巴内皮的活跃增殖.联合抑制VEGF,Angiopoiefin和淋巴内皮生长因子或其受体可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的形成,从而降低淋巴及血行转移的潜能.

  • 细胞周期蛋白E、B1在胃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黄曼玲;杨玉珍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E、B1在胃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双标法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49例胃肠癌组织中cyclin E和cylcin Bl的表达.结果胃肠癌中cyclin E和cylcin B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9%和40.8%,正常组织未见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cyclin E和cylcin Bl在胃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生长方式和分化程度相关,在膨胀性生长和高中分化肿瘤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浸润性生长和低分化的肿瘤(P<0.05),cyclin Bl在有远处转移的胃肠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的肿瘤组织(P<0.05).结论cyclin E和cyclin Bl在胃肠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阿司匹林对人胃癌细胞株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作者:张金平;李建生;刘升云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生长及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COX-2、VEGF表达的影响;建立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给予阿司匹林20天,观察肿瘤大小,免疫组化检测阿司匹林对肿瘤组织中COX-2、VEGF表达及MVD的影响.结果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细胞周期分析表明阿司匹林主要使细胞阻滞在Gp/G1期;Western blot检测表明阿司匹林能降低胃癌细胞COX-2、VEGF蛋白的表达;阿司匹林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显示阿司匹林能降低移植瘤组织中COX-2、VEGF的表达及MVD.结论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及裸鼠移植瘤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COX-2和VEGF等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抑制起作用.

  • 老年冠心病患者麻醉胃镜安全性的评估

    作者:方文莉;吴云林;刘宝宏;江伟骏;朱晨;宋剑慧

    目的研究异丙酚和芬太尼联合静脉麻醉运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胃镜检查中自愿接受麻醉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4例为麻醉胃镜组(A组),另30例常规胃镜检查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为非麻醉胃镜对照组(B组),A组于镜检前静脉推注异丙酚和芬太尼,检测两组患者在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心率、心律、血压、氧饱和度和心电图表现等.结果麻醉组的各项生理指标较对照组稳定,引起心脏意外的风险明显减少,安全可行.结论异丙酚和芬太尼联合静脉麻醉运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是安全可行的,但应在有经验的麻醉医师实施和监控下及有抢救条件的胃镜室进行.

  • 慢性肝炎肝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及与凋亡蛋白的关系

    作者:陈乃玲;白玲;李琳;张昶;邓涛;陈昊

    目的为研究慢性肝炎时肝细胞凋亡的途径及线粒体在凋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72例慢性肝炎及29例肝炎后肝硬化的活检肝组织进行了各种凋亡蛋白的免疫组化观察;并对其中15例慢性肝炎患者肝细胞凋亡时线粒体的改变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肝细胞中促凋亡蛋白(Fas、FasL、Bax)在肝炎组表达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01),但抑凋亡蛋白(Bcl-2、Bcl-XL、Bcl-2α)在肝硬化组的表达强于慢性炎组.对15例慢性肝炎(按肝组织学分类轻度10例、中度1例、重度1例,肝硬化3例)的364个肝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发现40个(11.0%)肝细胞线粒体具有多种损伤,包括线粒体的外膜破裂及内膜和外膜之间的基质溢出于肝细胞胞浆中的现象均清晰可见结论慢性肝炎时有多数线粒体受到损害,线粒体外膜破裂,基质外溢于肝细胞浆,支持近年对凋亡研究的观点,即肝细胞凋亡主要属于内源性凋亡(或称Ⅱ型凋亡).

  • 55例急性胰腺炎病人全胃肠外营养后淤胆的原因分析

    作者:郭文治;朱长举;张水军;赵永福;唐哲;吴阳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病人行全胃肠外营养(TPN)后发生淤胆的原因.方法动态观察应用TPN的55例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清酶学(γ-GGT、ALP、ALT、AST)、胆红素(TB、DB)、肝胆B超.本研究中病人根据TPN配方分为3组:A组15例,主要以葡萄糖为能量,较少补充脂肪乳剂,未补充氨基酸;B组12例,其TPN的糖/脂<1,适当补充氨基酸;C组28例,TPN配方为双能源提供能量.结果本组病人上述酶学指标及胆红素在发病初期均升高,随治疗而好转,考虑可能与原发病有关.但24例的上述指标在营养支持过程中再度升高,肝胆B超提示出现脂肪肝和(或)胆囊积液和(或)胆囊内沉积物.A、B组病人TPN后淤胆发生率均高于C组病人(P<0.05)且发生的时间也早于C组病人,但A、B组之间TPN后淤胆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且发生的时间也相近.结论急性胰腺炎病人行全胃肠外营养后发生的淤胆与营养配方有关,应引起重视.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VNTR多态性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程元桥;王文琦;林菊生;熊平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第4内含子数目可变性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0ftandem repeats polymorphism,VNTR)多态性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检测10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和108名健康对照者eNOS基因第4内含子的VNTR多态性及外周血NO-2/NO3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乙肝后肝硬化患者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13.21%VS 8.8%),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然而,在门脉高压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4.62%VS 8.8,P<0.05),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16).携带a等位基因者发生门脉高压症的危险性高于非a等位基因携带者1.2倍(OR=2.2).结论eNOS基因第4内含子的VNTR多态性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形成相关,a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群门脉高压症的遗传易感性的基因标志之一.

  • CHB患者不同分级、分期肝组织中TGF-β1的表达研究

    作者:王欣欣;孙琳;郎振为;孟忻;张世杰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不同G、S分级、分期的肝穿刺组织中,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与Knodell评分系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107例不同程度CHB患者肝穿刺组织中TGF-β1的蛋白表达定位,并行半定量评分,半定量结果分别与现行病理诊断标准慢性肝炎分级、分期及Knodell评分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患者病变程度的加重,肝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定位,由肝小叶内窦周隙表达为主趋向于汇管区和纤维隔表达为主;且这种肝组织内阳性表达量与Knodell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TGF-β1是肝纤维化发生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炎症可诱发TGF-β1的表达.

  • 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对亚临床肝性脑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万荣;吴云林;丁进;王虹;程时丹;张曙

    目的探讨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对亚临床肝性脑病(SHE)发病率和预后判断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72例肝硬化患者和31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数字连接试验和智商(IQ)检测,以明确有无SHE,并同步进行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血氨等检测.比较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的肝功能分级与临床Child Pugh分级的关系;采用多因素相关分析,比较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的分级指标、血氨指标对并发SHE的关系;随访所有肝硬化患者的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分级结果与SHE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的肝功能分级与临床Child Pugh分级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分级为病理性肝损害、Child Pugh A级的两组肝硬化患者中无SHE,SHE患者均出现在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分级为Child B级或Child C级且血氨值为(90.56±13.66)μmol/L或更高的患者中.在肝硬化患者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的肝功能分级中,Child C级中SHE的发病率高于Child B级(P<0.05).随访发现,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为Child B级和Child C级患者存在并发SHE的危险.结论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可作为SHE发病的重要评判因素之一并有助于对肝硬化并发SHE的预后判断.

  • 白介素13和一氧化氮在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及意义

    作者:周宇;叶文桃;麦海妍;郭汉城;王翠霞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白介素13(IL-13)和一氧化氮(NO)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硝酸还原法和ELIAS分别检测血清NO浓度和血浆IL-13浓度.结果31例UC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浆IL-13(pg/ml)(16.65±3.38vs25.83±3.59)或血清NO浓度(μml/L)(66.65±8.38vs 59.83±8.5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活动期(21例)和静止期(10例)UC患者血浆IL-13浓度(pg/ml)(12.03±3.72vs 18.67±4.22)或血清NO浓度(μml/L)(69.03±8.72vs 61.67±4.9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轻、中、重度活动期UC血浆IL-13浓度(pg/ml)(13.35±2.98,8.12±1.56,4.57±1.36)或血清NO浓度(μml/L)(60.35±4.98,69.12±6.56,77.57±5.76)相互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UC患者血清C-Rp浓度与血浆IL-13呈负相关(r=-0.598,P<0.01),而与血清NO浓度呈正相关(r=0.799,P<0.01).血清NO浓度和血浆IL-13浓度呈负相关(r=-0.632,P<0.01).结论血浆IL-13和血清NO可作为判断UC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和复发的指标之一.IL-13可能参与肠粘膜上皮细胞内调节NO产生的机制.

  • 胃癌组织环氧合酶-2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

    作者:丁小云;俞杏平;王海勇;郁敏敏;求一秋;李定国;陆汉明

    目的观察胃癌环氧合酶-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COX-2和VEGF的表达状况.结果32例胃癌中发现COX-2表达阳性22例(68.7%),其中伴淋巴结转移者COX-2表达阳性率80.9%(17/21),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的45.4%(5/11)(P<0.05).而不同胃癌分期与组织类型之间COX-2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32例胃癌中VEGF表达阳性20例(62.5%),其中COX-2阳性胃癌VEGF表达阳性率77.3%(17/22),而COX-2阴性胃癌VEGF阳性率30%(3/1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癌组织存在COX-2过度表达,且与VEGF表达相关.

  • 幽门螺杆菌不同基因型和基因亚型与甲硝唑耐药性的研究

    作者:虎月燕;陆斌;李树安;周曾芬;蒋海燕;张磊;李晓燕;段丽萍;陈娅蓉

    目的研究Helicobacterpylori菌株本身的毒力差异是否与H.pylori菌株对甲硝唑的敏感性有关.方法用E-test方法检测109株H.pylori菌株对甲硝唑的敏感性;PCR检测H.pylori菌株不同的vacA基因亚型、cagA、iceA和babA2基因型.结果云南地区甲硝唑耐药率为67.89%;vacA、cagA、iceAl、babA2基因的各种基因亚型和基因型在H.pylori菌株甲硝唑耐药率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pylori菌株本身的毒力差异与H.pylori菌株对甲硝唑的敏感性无关.

  • 消化性溃疡出血相关因素的分析

    作者:王晶桐;周明;刘玉兰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及其他因素同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相关性.方法胃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92例,分为两组:单纯消化性溃疡组和出血组,系统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如下检测:胃黏膜快速尿素酶检测、病理HE染色检查、13C呼气试验检测和血清Helicobacterpylori抗体和CagA抗体的检测.结果NSAIDs药物同出血相关,OR值为7.61(P<0.05).出血组和非出血组之间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68.1%和60.6%,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出血组血清CagA抗体阳性率高于非出血组(分别为61.2%和37.5%),OR值为2.63,范围为1.05~6.59,P<0.05.结论服用NSAIDs药物和CagA抗体阳性与出血密切相关,出血组和非出血组之间H.pylori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

  • 经TIPSS途径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溶栓治疗

    作者:刘迎娣;王茂强;王志强;杨云生;蔡逢春;令狐恩强;王仲朴;刘风永;程留芳

    目的评价经TIPSS途径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6例诊断为PV和SMV广泛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经颈静脉途径经肝穿刺门静脉(简称TIPSS途径)介入溶栓治疗.患者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厌食等.腹部体检有压痛,均无明确腹肌紧张和反跳痛.B超、增强CT检查和直接PV-SMV造影确诊为本病.溶栓方法:穿刺PV分支成功后插入导管做PV-SMV造影,确定诊断及了解栓塞范围,抽吸及捣碎血栓,间断将尿激酶经多侧孔导管注入PV和SMV清除大部分血栓后,保留多侧孔导管至SMV内持续溶栓3天-13天.术后药物抗凝治疗6个月左右,此间,密切监测出凝血时间及影象学血变化.结果介入治疗后,大部分血栓被清除,PV和SMV有血流通过,腹痛、腹胀和腹泻症状逐步缓解.经留置于SMV的导管造影显示PV和SMV主干及主要分支血流通畅,3例门静脉肝内少数分支有残留血栓,但无明显症状.随访4个月至3年,除1例死于外科手术并发症外,其余5例健在、无血栓复发证据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结论经TIPSS途径介入技术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PV和SMV血栓形成的安全、具有良好的近期及中远期疗效的方法.

  •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蛋白在炎症性肠病中表达丢失的研究

    作者:许春梅;董卫国;余保平;罗和生;于皆平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蛋白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兔抗人FHIT蛋白抗体和枸橼酸-微波-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炎症性肠病活检蜡块标本中FHIT表达状况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溃疡性结肠炎中FHIT基因表达阳性率(31.88%±20.33%)显著低于正常的结肠组织(57.05%±8.86%)(P<0.01);克隆氏病中FHIT基因表达阳性率(29.99%±19.82%)显著低于正常的结肠组织(57.05%±8.86%)(P<0.01);而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病中FHIT基因表达阳性率无显著差别(P>0.05);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病中FHIT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与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FHIT基因的表达下降或缺失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可能是炎症性肠病中从炎症过渡到癌变的一个早期事件之一.

  • 乙、丙型肝炎病毒及幽门螺杆菌在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胃黏膜的表达

    作者:孔庆云;陈乃玲;葛洋;余爱玲;徐同巧;王苏芳

    目的探讨乙、丙型肝炎病毒(HBV、HCV)的泛嗜性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慢肝)2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硬化)44例,共72例作为观察组,无肝病的胃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受检者常规胃镜检查,取胃窦幽门周围3cm以内活体组织3块,除普通病理检查外,分别做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丙型肝炎病毒抗原(HCVAg)检测及快速尿素酶、品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法检测H.Pylori抗原(HPAg).结果慢肝组有不同程度的胃黏膜慢性炎症者达92.9%(26/28)、肝硬化组为95.5%(42/44).排除年龄影响因素外,慢肝组以单纯慢性炎症为多,而肝硬化组以伴萎缩和肠化者多.72例慢性肝病者中有51例胃黏膜HBVAg阳性,其中HBsAg、HBcAg双阳性31例.肝硬化组HBsAg或HBcAg表达及HBsAg、HBcAg双阳性者均高于慢肝组(P均<0.05).51例慢性肝病胃黏膜中有33例占64.7%有HCVAg表达;其中22例占52.4%与HBsAg或(和)HBcAg同时表达.在慢肝和肝硬化组有炎症的胃黏膜中H.Pylori阳性率分别为67.9%(20/26)、69.0%(29/42),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别.慢性肝病H.Pylori阳性、阴性者胃黏膜HBV抗原表达率分别为69.8%(37/53)、73.7%(14/19),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HBV、HCV在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胃黏膜表达明显,应重视其在胃黏膜病变发生中的作用,加强防护及治疗措施.(2)在胃黏膜中HBV表达与H.Pylori未见相关关系.(3)由于H.Pylori引起胃黏膜炎症后,即或H.Pylori根除,也不能使病变复原,且不能防止恶变进行,故不论胃黏膜HBV、HCV抗原是否阳性,均应早期根除H.Pylori感染.

  • 人结肠上皮系T84的电生理特性研究及其对阿魏酸钠的反应

    作者:赵文超;段东晓;韩娜;邢莹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SF)对结肠上皮离子转运功能的影响和结肠上皮细胞系的电生理特性.方法利用短路电流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观察SF对人结肠上皮细胞系T84离子转运的影响以及T84的电生理特性.结果去除细胞外的Cl-分别降低T84的跨膜电压和基础电流约69%、86%,跨膜电阻增加约400%,去除细胞外的HCO3-降低T84的基础电流约73%,跨膜电阻增加约41%.细胞的腔面膜加入SF能够引起短路电流的增加,增加的效应分为一个尖峰和随后的一个平台,去掉细胞外的Cl-可以降低SF的效应约95%,去掉细胞外的HC03-离子可以降低SF产生的平台约76%.结论在正常情况下T84主要通过氯通道分泌阴离子,SF可以促进结肠上皮细胞对阴离子(主要是Cl-)的分泌.

  • 地龙2号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的研究

    作者:陆亚琴;刘顺英;陈洪;张治国;赵成桂

    目的研究地龙2号抑制大鼠肝内纤维组织形成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不做药物处理;阴性对照组:皮下注射花生油,单灌蒸水;模型组:皮下注射CCl4,每日单蒸水灌胃;阳性对照组:造模方法同模型组,用秋水仙碱每日0.1 mg/kg灌胃;地龙大剂量组:造模同时用地龙2号每日50mg/kg灌胃;地龙小剂量组:造模同时用地龙2号每日25mg/kg灌胃.于8周末处死大鼠,取血测血清ALT、AST、AST/ALT,放射免疫法检测透明质酸(HA)和层黏连蛋白(LN),取肝组织作HE染色,病理分级.结果地龙2号组与模型组相比,病理示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5),肝细胞损害亦轻(AST/ALT大剂量组P<0.05,小剂量组P<0.01),且反应肝纤维化的指标HA及LN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地龙2号有明显抑制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

  • HCV E1/E2-Fc融合基因真核载体的构建及表达产物的鉴定

    作者:杜德伟;贾战生;秦鸿雁;刘秋平;周永兴;韩骅

    目的构建表达HCV包膜糖蛋白E1+E2661及E2661与人IgG Fc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COS-7中表达E1+E2661及E2661与人IgG Fc的融合蛋白,为研究HCV包膜糖蛋白的功能及其与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方法从HCV基因组序列中扩增出编码HCV包膜糖蛋白E1+E2661及E2661的基因,再将两段基因片段亚克隆到含有人IgG Fc基因的Pblue-scriptⅡSK-hc γ1载体中,获取E1+E2661及E2661与hc γ1的融合基因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F BOSneo,构建表达HCV E1+E2661及E2661与hc γ1的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介导转染COS-7细胞;RT-PCR检测COS-7细胞内融合基因,直接免疫荧光、ELISA、Western blot检测COS-7细胞培养上清及细胞内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DNA测序结果证实插入片段即是HCV E1+E2661及E2661与HC γ1的融合基因;直接免疫荧光、ELISA、Western blot均检测到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pEF BOSHCV E1+E2661/Fc pEF-BOSHCV E2661/Fc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能够在COS-7细胞中表达分泌性有活性的融合蛋白.

  •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虫荧光素酶基因表达

    作者:程香普;张智清;段芳龄;马军;唐芙爱;郑鹏远;卢高峰

    目的研究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介导虫荧光素酶基因在不同细胞株中的表达.方法质粒pDR2luc在大肠杆菌DH5α中扩增后用碱裂解法提取,并经Sepharose 2B凝胶过滤柱层析,通过凝胶电泳及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纯度、定量,以Lipofectin分别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人肾癌细胞株GRC及非洲绿猴肾细胞COS7,然后以液体闪烁计数仪单光子计数法测定荧光素酶活性.结果荧光素酶活性在4种细胞株中均有表达,且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可用于多种真核细胞基因转染.

  • 稳定表达HBx基因的HepG2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变化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李玉龙;段芳龄;陈香宇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x基因(HBx)对肝癌细胞株HepG2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构建HBx的真核表达载体;2.脂质体法转染HepG2,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HBx-ORF的阳性细胞克隆;3.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前后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l/2)的表达变化;4.MTT法检测转染前后HepG2对顺铂的反应,以及用PD98059特异性阻断ERK1/2激活通路后HBx+HepG2对顺铂敏感性的变化.结果1.稳定表达HBx-ORF的HepG2中p-ERK1/2的表达明显强于阴性细胞;2.稳定表达HBx-ORF的HepG2在2μg/ml顺铂作用24小时后,顺铂对其抑制率为19.45%±2.50,明显低于阴性组的33.15%±2.85和转染空质粒组的30.79%±2.66(P<0.05);用PD98059阻断阳性细胞中ERK1/2的激活之后,相同剂量,时间作用下,对HBx+HepG2的抑制率上升至32.28%±4.22,明显高于阻断前(P<0.05).结论HBx通过ERK通路介导肝癌细胞的抗化疗反应,ERK通路有可能成为乙肝后肝癌辅助治疗的靶点.

  • 体外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作者:孙艳;段芳龄;陈香宇;孙嫣;李玉龙;曾艳丽;王豪勋

    目的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否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并探索其定向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分化机制.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正常产妇脐血,用相对密度为1.077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MNC,进而采用贴壁培养法获得MSC,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分别用HGF、FGF4、俩者联合、无生长因子四种处理因素,及含2%FBS的DMEM,1×ITS进行诱导培养,并于诱导前及诱导后的第7、14、21、28天留取细胞,RT-PCR法检测AFP、白蛋白及C-met、FGFR2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AFP、白蛋白、抗肝细胞抗体和CK18的表达,PAS法进行糖原染色,分析是否诱导出肝细胞样细胞.结果MSC强表达CD29、CD44,不表达CD34.诱导后7,21天分别检测出AFP,白蛋白mRNA及蛋白的表达,28天检测出CK18、抗肝细胞抗体的表达,21天、28天均可检测到糖原染色阳性细胞,随诱导时间的延长C-met,FGFR2 mRNA表达增高,HGF+FGF4诱导组肝系细胞标志阳性率均高于单独生长因子诱导组(P<0.05);单独生长因子诱导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无生长因子诱导组在以上时间点均未检测到上述指标.结论HGF、FGF4均能诱导人脐血MSC分化为具有肝系细胞表型和功能的细胞,且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有联合作用.生长因子与其相应受体之间,可能存在正反馈调节机制.

  • 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XTP4基因转染细胞差异表达基因

    作者:刘妍;成军;王春花;杨倩;王建军;纪冬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Ag)反式激活基因XTP4的表达对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进一步阐明XTP4蛋白可能的分子生物学功能.方法设计并合成XTP4基因序列特异性的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XTP4基因片段,以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获得的XTP4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到TA载体中进行核苷酸序列的测定,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XTP4.以脂质体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提取mRNA,逆转录为cDNA,与转染空表达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进行cDNA芯片分析.结果构建的表达载体经过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实准确无误.提取高质量的mRNA,逆转录为cDNA,进行cDNA芯片分析.在1 152个基因表达谱的筛选中,发现有21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38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成功筛选了XTP4转染细胞后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阐明XTP4蛋白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

  • 趋化因子IP-10和MIP-3α在肝移植大鼠脾脏表达的研究

    作者:陈国栋;刘玉兰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IP-10和MIP-3α在肝移植大鼠脾脏的表达来研究二者在肝移植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在移植后不同的时间点(3、5、7、10d)取脾脏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P-10和MIP-3α在脾脏的表达.结果IP-10和MIP-3α主要在动脉周围淋巴鞘、边缘区、红髓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二者均于移植后第5天表达达高峰,两组间表达有显著性差异.结论IP-10和MIP-3α在脾脏的表达有助于DC-T细胞接触,从而活化T细胞,进而诱发特异性免疫应答.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

    作者:孙嫣;段芳龄;陈香宇;孙艳;李玉龙;曾艳丽;王豪勋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培养及特异性诱导为肝细胞样细胞的能力.方法骨髓标本来源于健康志愿者的胸骨,年龄2~35岁,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1.077)分离人MSCs,并分别采用HGF、FGF4、HGF+FGF4以及无生长因子四种处理因素体外诱导第三代人MSC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鉴定MSCs的纯度,于诱导培养的0、7、14、21、28天时留取细胞检测CK18、AFP和白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进行糖原染色验证细胞功能.结果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的人MSCs纯度可达90%,采用HGF、FGF4及HGF+FGF4三种处理因素均可在体外诱导人MSCs特异分化为具有肝细胞样细胞表型和功能的细胞.结论人MSCs能在体外扩增并定向诱导为肝细胞样细胞.

  • 褪黑素抑制大鼠肝脏星状细胞增殖机制

    作者:王忠强;郑启昌;黄文广;段秋红;王西明

    目的观察褪黑素抑制大鼠肝脏星状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MTT法测定活细胞数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表达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内cAMP浓度,免疫荧光法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Mel作用后HSCs增殖能力下降,亚G1凋亡峰增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MP浓度和NF-κB表达水平下降.结论Mel可能下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MP浓度及NF-κB表达水平而促进HSCs凋亡和G1期阻滞,从而抑制增殖.

  • 熊去氧胆酸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高胆红素血症32例

    作者:孙权;王凝寒

    近年来,国内外针对高胆红素血症治疗采用了多种治疗方法,疗效均不显著,近年来我们应用熊去氧胆酸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旨在探讨其在退黄及抗肝纤维化方面治疗效果,为今后肝病治疗开辟一条新方法.现报告如下.

  • 表现为难治性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结肠癌二例

    作者:王芳;章平;李沛霖;李扬

    患者,男性,78岁.因尿细、尿频3个月,尿潴留9天入院.诊断"前列腺增生".由于PSA升高,行"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术",术后给予克林霉素0.75,2次/日静点,用药第7日开始排黄色稀便,6~10次/日.查体:腹软,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活跃.便常规:白细胞:1~2/HP,红细胞:0~1/HP,便潜血:阳性.便菌群分析:G-杆菌:45%,G+杆菌:50%,G+球菌:10%.便培养:阴性.停克林霉素静点,口服乳酸菌素、培菲康,症状有所改善.1周后再次出现排黄稀便,伴发热.尿培养:粪肠球菌生长.便菌群分析:G-杆菌:30%,G+杆菌:40%,G+球菌:30%.便潜血:阳性.CEA:3ng/ml,加用口服0.9%生理盐水20ml+去甲万古霉素0.4,6小时口服1次,病情平稳后做结肠镜检查示:直肠、结肠交界处新生物,病理:中分化腺癌.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一例

    作者:聂丽芬;舒建昌

    患者男,58岁.因腹部不适3小时,伴呕吐1次于2003年4月7日20:10入院.患者4月7日下午开始出现全腹不适,以闷、胀感为主,伴全身大汗,畏寒,呕吐1次,非喷射状,为胃内容物,无伴咖啡样液,拟"腹痛查因"收入消化内科.当天中午曾饮1~2两"白兰地"酒.有多年"脂肪肝"病史,否认心脏病史.

  • 67例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分析

    作者:汤楷

    胃穿孔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也是急症工作中急腹症之一;死亡率可达10.8%[1].本文收集5年来胃十二指肠穿孔67人,分析发病率逐年递增的因素.

  • 白细胞介素-6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

    作者:贾百灵;侯晓华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它与克罗恩氏病(Crohn's disease,CD)一起通称为炎症性肠病(IBD).多数学者认为,其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与遗传、环境、精神因素等密切相关.国外资料提示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一个重要的炎症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在U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本研究,通过ELISA法测定UC患者血清中IL-6的表达变化,了解IL-6与UC的关系.

  • 流行性腮腺炎合并急性胰腺炎10例分析

    作者:程元桥;王文琦

    流行腮腺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也有发病.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主要浸犯腮腺,也可浸犯各种腺体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可引起脑膜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近年来,在广东省东莞地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导致的病毒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由于流行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常使患者的病情变得复杂、严重,偶有危及患者的生命,现就本院近3年来收洽的流行性腮性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共计10例进行临床总结分析如下.

  • 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肝癌手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范解放

    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麻用于肝癌手术,对比观察对循环、苏醒及烦躁发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鼻饲管在严重食管贲门狭窄扩张术中的作用

    作者:陈思杰

    严重的食管贲门狭窄者进行扩张术或支架入术时,导丝通过狭窄处到胃内,在内镜室无X线监视下,在确认导丝已进入胃腔而非进入假道,是扩张术的安全保证,也是一个技术难点.我们应用鼻饲管作为导丝外管套应用于18例次食管贲门狭窄扩张术中,效果良好

  • 探条扩张治疗食管贲门狭窄5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明成;潘志梅;陶玉军

    1992年2月~2003年10月,我院内镜室在无X线辅助下,采用国产硅胶扩张器在内镜下对52例食管贲门部狭窄进行了86次扩张治疗,疗效满意.现将临床治疗体会回顾分析如下.

  •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及对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影响

    作者:张秋丽;贾云英;王东林;闫斌

    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功能亢进常见,是目前临床尚无有效方法逆转肝硬化,介入栓塞治疗对脾功能亢进有确切疗效[1,2],而对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效果国内报道甚少,我们自1998年12月始,对28例肝硬化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上消化道大出血治疗成本-效益分析

    作者:王晓春;孙绮文

    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1999年6月~2001年11月曾在本科治疗的31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诊治流程,根据是否行急诊胃镜,对患者的输血量、住院费作了分析,并对上消化道大出血诊治的成本-效益比进行了初步探讨.

  • 发生于食管上段的Barrett食管三例

    作者:刘昱辰;谷中红;杨其江;肖红

    3例中男1例,女2例.年龄30~50岁.均以"上腹饱胀不适伴烧心"就诊.实验室检查:经电子胃镜检查,3例均于食道距门齿17~20cm处,窥见红色岛状天鹅绒样组织,表面柔软光滑,约0.8×1.0cm大小,均经活检、病理检查证实为胃黏膜组织.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