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因素评估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外科干预指征1

    作者:黄必润;李震

    目的:联合相关的临床资料、影像特点及疾病进展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动态评估肠系膜上静脉血栓(MVT)患者是否需行外科干预以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MVT的22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CT门脉期血管造影确诊。结果所有确诊患者,均行抗凝治疗。其中,6例行开腹探查及坏死肠管切除,2例经TIPS通道置管溶栓治疗,9例行经肠系膜上动脉置管间接溶栓治疗,另外5例为单纯抗凝治疗。1例死于肠管切除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病≤3天的患者,外科干预率及住院时间较高;血栓位于2级分支及以远的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高凝状态组在外科干预率和住院时间上,均高于腹腔病变组。结论大部分急性MVT患者后都发展至肠系膜上静脉狭窄、闭塞、侧支循环形成;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血栓特性、影像学表现等多因素综合动态评估外科干预指征,可提高患者预后。

  • 高原地区坏疽性阑尾炎导致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超声诊断分析

    作者:佟晓茜;冬珠次姆;魏雪琴;熊丽

    坏疽性阑尾炎引发患者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属于一种并发症,疾病引起患者剧烈疼痛,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早期疾病容易被患者或者临床忽略,将患者作为单纯的阑尾炎疾病进行诊治.这种漏诊、误诊会严重耽误患者的病情,甚至让患者承受痛苦.临床及时的超声诊断,是进一步进行治疗的重要前提和依据.下面文章以我院收治的1例坏疽性阑尾炎导致的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为例,对患者超声诊断及影像特征进行分析.

  • 急性和亚急性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护理

    作者:唐文捷;林汉英

    目的 总结21例急性和亚急性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 12例患者采用经颈静脉途径经肝穿刺门静脉(简称TIPS途径)介入治疗,9例患者经导管做肠系膜上动脉溶栓治疗.结果 19例患者无重要并发症.经TIPS途径治疗12例,11例治疗结束时造影显示大部分血栓被清除,门静脉系统有血流通过,临床症状缓解.1例虽然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恢复血流,但于12 d后死于腹腔脓肿、多器官衰竭.经导管肠系膜上动脉内溶栓治疗9例,术后症状逐渐改善8例,无效1例.结论 介入技术是治疗急性和亚急性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有效方法.导管室护师的专科护理经验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彩超、CT、血管造影诊断

    作者:徐永利;潘功茂;姥义;桑玉顺;沈秋芳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uperi mesentericveinthrombosis,MTV)是一种少见的肠系膜血管阻塞而引起的内脏淤血性疾病.本病常因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临床早期诊断困难,现就我院1987年以来共收治7例,经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确诊,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 经皮门静脉穿刺取栓术在老年肠系膜上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意义

    作者:吴强

    目的 探讨经皮门静脉穿刺治疗对老年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取栓效果.方法 将我院确诊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老年患者100例,简单随机化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经皮门静脉穿刺治疗),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外周血白细胞、肠系膜上静脉血管造影变化及治疗后7 d患者治愈、有效、好转率、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D-二聚体、外周血白细胞、肠系膜上静脉显示(t=3.34、3.66、3.65,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外周血白细胞、肠系膜上静脉管径显示(t=5.34、5.66、4.65,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7 d后有效、好转率、死亡率比较(t=4.35、4.56、6.67,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皮门静脉穿刺取栓术治疗老年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具有抢救成功率高及取栓效果好的特点,增加老年患者手术安全性.

  • 老年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赵登秋;束芳明;吴增强

    目的探讨老年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10例老年人MVT的诊治经验,从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生于门脉高压症3例,脾切除术后2例,另5例病因不明.10例均经手术探查后方确诊,均行小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其中有2例术后因MVT复发而再手术.术后均给予抗凝治疗,治愈9例,死亡1例.结论充分认识老年人MVT的临床特点,做到早期识别、及时而恰当的术中及术后处理是提高疗效、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 对一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病例呼吸衰竭的解读

    作者:李玉清;张海鹏;刘新光;朱金如;李明亮;郑悦

    文献[1]报告了一例腋-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致小肠坏死,术后并发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疑难病例会诊讨论(原载于<中华内科杂志>临床病理讨论栏目).

  • 微小病变性肾病合并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军;田百玲;范秋灵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由多种疾病组成,主要包括微小病变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IgA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1].NS易形成静脉血栓,多为肾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血栓等,但合并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十分罕见.

  • 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继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术后经回肠造口肠内营养护理

    作者:张丽飞

    总结1例肠系膜静脉血栓继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患者术后经回肠造口肠内营养的护理.护理要点,通过回肠造口置入营养管,选择合适的管道、肠内营养的选择、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使患者尽早进行肠内营养,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经过精心护理,患者顺利出院.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静;李彦婷;李转平;杨海茹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MVT)治疗过程中对疗效评价及治疗指导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铜川市人民医院确诊MVT的患者12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肠系膜上静脉(SMV)的内径及血栓回声(EIsmv)、肠系膜上动脉(SMA)的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RIsmv)、周围小血管情况、水肿肠管长度及腹腔积液等指标,根据治疗转归分为治疗好转组和治疗死亡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例为正常对照组,分析不同转归分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MVT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表现为肠管扩张、局部小肠壁增厚、MVT回声低、无血流显示,首诊诊断率为63.5%,随访诊断显示率100%.12例患者中死亡4例,血栓治疗好转者8例,正常对照组、血栓治疗好转组、血栓治疗死亡组的SMA血流速度、肠系膜血管数呈递减趋势,而RIs、SMV内径、EIsmv、肠壁厚度、肠管长度、腹腔积液深度呈逐渐递增趋势,且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连续观察MVT的治疗过程,可客观地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

    作者:张学举

    目的:为了全面认识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严重性,探讨提高疗效的措施.方法:总结分析我院15年来所收治的6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均由剖腹探查证实,切除肠管;4例治愈,1例死于中毒性休克,1例短肠综合症.结论:正确认识该病的临床表现,及时把握手术时机,妥善处理术后并发症,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

  • 经TIPSS途径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溶栓治疗

    作者:刘迎娣;王茂强;王志强;杨云生;蔡逢春;令狐恩强;王仲朴;刘风永;程留芳

    目的评价经TIPSS途径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6例诊断为PV和SMV广泛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经颈静脉途径经肝穿刺门静脉(简称TIPSS途径)介入溶栓治疗.患者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厌食等.腹部体检有压痛,均无明确腹肌紧张和反跳痛.B超、增强CT检查和直接PV-SMV造影确诊为本病.溶栓方法:穿刺PV分支成功后插入导管做PV-SMV造影,确定诊断及了解栓塞范围,抽吸及捣碎血栓,间断将尿激酶经多侧孔导管注入PV和SMV清除大部分血栓后,保留多侧孔导管至SMV内持续溶栓3天-13天.术后药物抗凝治疗6个月左右,此间,密切监测出凝血时间及影象学血变化.结果介入治疗后,大部分血栓被清除,PV和SMV有血流通过,腹痛、腹胀和腹泻症状逐步缓解.经留置于SMV的导管造影显示PV和SMV主干及主要分支血流通畅,3例门静脉肝内少数分支有残留血栓,但无明显症状.随访4个月至3年,除1例死于外科手术并发症外,其余5例健在、无血栓复发证据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结论经TIPSS途径介入技术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PV和SMV血栓形成的安全、具有良好的近期及中远期疗效的方法.

  •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

    作者:秦世杰;徐英杰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问题.方法总结分析我院15年来所收治的4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都由剖腹探查证实,再手术1例,切除小肠长达430 cm,1例术后并发肠瘘,2例短肠综合征.手术后3例治愈,1例死于输血后肝炎.结论正确认识该病的临床表现,及时把握手术时机,妥善处理术后并发症,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

  • 急性感染性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作者:郭俏;徐杨

    目的:探讨急性感染性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3-2013年间收治的5例急性感染性门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有腹部原发感染性疾病,超声检查发现门静脉血栓1例,增强CT检查发现5例。全部患者均予抗生素治疗,合用抗凝治疗3例。4例患者病情好转,其中2例血管部分或全部再通,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放弃治疗。结论: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是腹部感染疾病少见但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早期表现为发热、腹胀、呕吐、腹泻,病情进展可有感染性休克、血性腹水、腹膜炎、肠梗阻或肠坏死、多器官功能衰竭;腹部超声及增强CT检查有助于早期确诊;积极抗感染、抗凝治疗并及时切除坏死肠段可有效实现血管再通及降低病死率。

  • 胃癌术后发现孤立性髂动脉瘤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例

    作者:任延英;蔡永昌;田玉龙;胡海地;张健;辛世杰

    患者 男,60岁.以"上腹部饱胀不适、间断性腹痛半年"为主诉于2010年8月就诊于我院,纤维胃镜检查示:胃窦后壁可见一溃疡性肿物,环壁半周,大小3.5 cm×3.5 cm,形状不规则,累及胃角,边界清楚,底部平,覆污秽苔,周围黏膜环堤样隆起.病理活检提示胃窦部低分化腺癌.腹部增强CT示:胃窦胃壁增厚,黏膜面凸凹不平,有溃疡形成,增厚胃壁与正常胃壁分界较清;胃壁浆膜面光滑,增强后可见增厚胃壁有强化;病变胃壁与邻近结构分界清晰,胃小弯可见淋巴结显示.

  • 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代敏

    目的 分析研究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终诊断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以及检查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5.00%,检查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65.00%,检查满意度为60.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血管成像能够清楚的显示患者肠系膜上的动脉夹层情况,对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诊断有极高的确诊率.

  •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1例报告

    作者:刘裕恒;林勇军;陈振祥;韩林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是较难治疗、死亡率较高的肠道缺血性疾病,我们用介入手段处理,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作者:张亚忠;陈小华;卢赛丹;周敏;李雪艳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是一种临床少见的急腹症.在肠系膜急性缺血的病例中,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例约占5%~15%,通常累及肠系膜上静脉,而肠系膜下静脉很少受累[1].

  • 一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万芹;宇俊

    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我病房在2006年6月29日收治了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经动脉置管溶栓治疗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护理

    作者:王义红;巢雄杰;闫鑫;杨香琴;向红珍

    目的 总结经动脉置管溶栓(CDT)治疗肠系膜静脉血栓(SMVT)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SMVT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患者溶栓及抗凝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 6例经置管溶栓、抗凝治疗和精心护理后痊愈,恢复良好;1例患者经置管溶栓和抗凝治疗效果欠佳,终死亡.结论 针对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疾病患者,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早期、合理的抗凝、溶栓,精准的用药,做好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决定CDT治疗肠系膜静脉血栓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