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위장병학화간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郑州大学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09
  • 国内刊号: 41-122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5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段芳龄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胃息肉的临床、内镜特征和病理特点分析

    作者:杨雪;雷蕾;邱春华

    目的 分析胃息肉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440例胃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各病理类型胃息肉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的趋势,40岁之后表现尤为明显.女性略多于男性,其中胃底腺息肉更多见于女性.主要病理类型依次是: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主要发生部位依次是胃底、胃体、胃窦、贲门、幽门.<1 cm的胃息肉多.≥1 cm的胃息肉多见于胃窦,<1 cm的胃息肉多见于胃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底腺息肉多见于胃底,增生性息肉多见于胃窦,<1 cm的息肉多是胃底腺息肉,≥1 cm的息肉多是增生性息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增生性息肉和2例腺瘤性息肉被检出异型增生,发生部位主要在胃窦.结论 对胃息肉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的分析有助于胃镜检查对胃息肉性质的初步判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指导活检及随访观察.

  • 肝硬化Child-Pugh评分与血清CA125、CA199水平的关系

    作者:王丽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CA199水平及其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新乡市传染病医院2013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确诊患者52例,检测血清CA125、CA199水平.分析CA125、CA199水平与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积分法)的关系.结果 血清CA125、CA199水平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呈进行性升高,B级较A级、C级较B级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腹水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明显升高,与无腹水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A125、CA199可以作为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对衡量肝硬化患者的预后、预测腹水发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院前急救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大出血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程瑶;纪桂贤;王玲;郝艾香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大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EGVB患者174例,按就诊方式分为院前急救组(观察组)和自行来院组(对照组).观察组86例:经院前止血、补液等现场急救后,转运入院;对照组88例:未经院前急救,自行或家属护送入院.两组入院后后续用药及治疗均相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自救反应时间、平均止血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处置时间、输血量、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死亡率13.9%,对照组1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25.6%)明显低于对照组(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EGVB患者实施迅速有效的院前急救,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 可溶化人羊膜液、绒毛膜液和全羊膜液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朴正福;郑荣领;万红双;张海燕;任锋;谢棒祥;樱川宣男;加茂功;陈德喜

    目的 探讨可溶化人羊膜液(solubilized-amnion product,SAP)、绒毛膜液(solubilized-chorial product,SCP)、全羊膜液(amniotic fluid,AF)对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MSC)的增殖影响.方法 用物理化学方法提取可溶化羊膜液、绒毛膜液、全羊膜液,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的羊膜液、绒毛膜液、全羊膜液对hAMSC的增殖作用.剥去38~ 40周孕妇剖腹产术后羊膜,用消化酶消化后制备hAMSC.结果 hAMSC在可溶化羊膜液、绒毛膜液中生长良好,细胞增殖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培养液中的浓度具有显著依存性.全羊膜液培养前期增殖效果不明显,但培养4d后出现浓度依存性的细胞增殖效果.这些生物材料对HepG2无明显效果.结论 可溶化人羊膜液、绒毛膜液、全羊膜液对干细胞具有促进增殖生长作用,有望成为干细胞研究与再生医疗领域中的新型生物材料.

  • 超声内镜在壶腹部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余保平;曹满菊;丁祥武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壶腹部病变所致肝外梗阻性黄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系统性回顾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09年-2013年行EUS检查的患者,有163例为壶腹部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病例,比较分析EUS在不同病因所致梗阻性黄疸中的超声表现、定性诊断及对诊疗措施的指导作用.结果 163例患者皆为常规彩超(B超)、腹部CT、MRCP、MRI怀疑为低位梗阻性黄疸,后均行EUS检查的患者,诊断病因有:胆总管结石71例(43.6%)、胆总管下端肿瘤23例(14.1%)、壶腹部肿瘤同时侵及胆总管下端胰头21例(12.9%)、胰头肿瘤18例(11.0%)、炎性狭窄16例(9.8%)、十二指肠乳头肿瘤13例(8.0%)、外压性1例(0.6%).EUS对壶腹部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准确率达97.5%,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结论 EUS对壶腹部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的定性、定位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 成人EB病毒性肝炎23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勇;白岩;祁海芳;杨贵祥

    目的 探讨成人EB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23例患者采用更昔洛韦粉针250 mg加入5%葡萄糖100 ml静脉滴注,每12 h静脉滴注1次,每次静脉滴注时间>1h,连用7~10d.同时采用舒肝宁、异甘草酸镁等药物常规护肝、降酶等综合治疗.结果 患者治疗后显效17例(73.9%),有效6例(26.1%),总有效率100%.结论 采用更昔洛韦抗病毒,舒肝宁、异甘草酸镁等药物常规护肝、降酶等综合治疗EB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 急性胰腺炎流行病学及严重性预测评估研究进展

    作者:余贤恩

    流行病学显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发病率有所增加.依据修订的Atlanta分类标准,分为轻、中、重型AP,其严重性的预测方法有急性胰腺炎床旁严重性指标评分(BISAP)、急性胰腺炎胰腺外炎症CT评分(EPIC)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等.

  • Lgr5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小嫔;王佐妤;谢立群

    Lgr5(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5)又名GPR49,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家族,是新发现的一种Wnt通路的靶基因,而且还是一种人类潜在的结肠癌干细胞标志物,近有研究发现Lgr5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就Lgr5与胃癌的关系作一概述.

    关键词: LGR5 Wnt 胃癌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攀;张莉;郭长吉;林三仁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作为肝硬化的病因之一,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发现其发病原因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生活方式等有关,但具体病因尚未明确.本文通过对近期中外相关文献的检索,将PBC的病因学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概述,为PBC的病因研究与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 Galectin-3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小林;余倩;张学彦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转移率较高,近年来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半乳糖血凝素-3(Galectin-3)是一种半乳糖结合蛋白,在胃癌中高表达,其有效的检测不仅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胃良、恶性疾病的鉴别,也有助于其治疗及判断预后.本文旨在就Galectin-3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量子点研究进展及其在胃癌诊疗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凯;刘昶;纪艳超;姜龙;崔磊

    量子点(quantum dots,QDs)是一种直径范围2~10 nm的纳米微晶体,因其在成像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在靶向治疗方面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国内外关于量子点在胃癌诊疗方面的报道极少.目前全世界胃癌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理想,但在手术过程中无法做到对癌肿范围及淋巴结转移范围的精准定位.胃癌的精准切除已成为临床治疗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应用量子点合成纳米荧光探针可以辅助胃癌精准切除.本文将对近年来量子点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胃癌诊疗方面应用前景作一概述.

  • 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的胃癌基因治疗研究

    作者:彭瑶;杨公利;钟慕晓;张亚历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进展期胃癌预后差,生存率低,近年来基因治疗逐渐兴起,有望成为肿瘤治疗新手段.有研究提示适于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本文将就其在胃癌治疗方面研究进展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并提出有关此方面研究现有的挑战及思考.

  • 胃癌膀胱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罗妍;周平;陈晓

    胃癌为消化道常见肿瘤之一,胃癌膀胱转移却少见,积极对症治疗为化疗创造机会,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命,改善生存质量.报告1例胃癌膀胱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复习.患者诊断为胃低分化腺癌(Ⅳ期T4NXM1),予以对症治疗恢复其肾功能后,行FOLFOX4方案化疗12周期,期间多次复查胃镜、膀胱镜、PET-CT均提示化疗效果良好.

  • 血清PG Ⅱ水平与胃疾病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研究

    作者:刘言厚;吕芳;杨树林;景晶晶;袁媛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Ⅱ(PGⅡ)在不同疾病中的血清表达水平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004年于庄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患者565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PGⅡ水平以及H.pylori-IgG抗体(H.pylori-IgG)滴度.结果 在≤60岁人群、H.pylori-IgG阴性人群及浅表性胃炎(SG)组中,女性患者血清PGⅡ水平均显著低于男性(P<0.05);在萎缩性胃炎(AG)组中,女性患者血清PGⅡ水平与男性相比存在升高的趋势(P<0.05).在SG组、胃糜烂溃疡(GEU)组、AG组及胃癌(GC)组中,H.pylori阳性患者血清PGⅡ水平均显著高于H.pylori阴性患者(P <0.0005).在总人群中,与SG组相比,GEU组血清PGⅡ水平显著升高(P=0.010).在H.pylori阳性人群中,与SG组相比,GEU组血清PGⅡ水平显著升高(P=0.006);与GEU组相比,AG组PGⅡ水平显著降低(P =0.029).结论 血清PGⅡ水平受患者性别及H.pylori感染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在从浅表性胃炎、胃糜烂溃疡、萎缩性胃炎到胃癌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血清PGⅡ作为胃黏膜分化成熟的标志物,其表达水平有望成为胃疾病筛查及早期诊断的一个重要检测指标,尤其是对于H.pylori感染相关胃疾病具有较好的提示作用.

  • 胃癌组织中LIN28B和c-my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良庆;宋俊;潘敦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LIN28B和c-myc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胃癌和3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石蜡组织中LIN28B和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3例新鲜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LIN28B和c-myc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胃癌组织中LIN28B mRNA(△Ct:6.33±2.54)及蛋白(0.601±0.2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Ct:1.05±0.64,0.124±0.088,P<0.05);LIN28B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76.7%,69/90)较癌旁正常胃黏膜石蜡组织中阳性率(66.7%,20/3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195,P<0.05);c-myc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81.1%,73/90)较正常胃黏膜石蜡组织中阳性率(60.0%,18/3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887,P<0.05);LIN28B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无相关性(P>0.05);LIN28B与c-my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r=0.252,P<0.05).结论 LIN28B和c-myc基因的表达及相互作用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对判断预后有参考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胃癌干细胞及LIN28 B/let-7/c-myc信号环路有关.

  • 早期与进展期胃癌患者胃黏膜“血清学活检”指标差异比较

    作者:王法成;景晶晶;王选杰;孙丽萍;袁媛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水平在胃癌进展不同阶段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早期及进展期胃癌患者168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PG、G17水平以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IgG)滴度.结果 年龄≤60岁胃癌患者与> 60岁者相比,PG Ⅰ水平升高,而PGⅡ水平降低;PG Ⅰ/PGⅡ比值高于60岁以上者(P =0.026).H.pylori阳性胃癌患者的PG Ⅰ (P=0.001)、PGⅡ(P=0.000)水平显著高于阴性者,PG Ⅰ/PGⅡ比值(P =0.045)水平则显著低于阴性者.此外,女性胃癌患者血清G17水平普遍高于男性(P =0.004).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血清PG、G17水平在总体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层分析者中,早期胃癌PG Ⅰ/PGⅡ比值在男性患者中显著高于进展期胃癌患者(P=0.031);早期胃癌患者血清G17水平在年龄≤60岁组(P =0.015)、H.pylori感染阳性组(P=0.041)和胃体癌组(P =0.035)中均低于进展期胃癌.结论 更低水平的PG Ⅰ/PGⅡ比值和高的G17水平在特定人群中可能提示更高阶段的胃癌.

  • 胃癌中NDRG2基因甲基化及其表达缺失的研究

    作者:黄冠男;李长严;于云鹏;姜相君

    目的 探讨NDRG2(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取40例手术的胃癌组织及40例相应癌旁正常组织(距癌5 cm以上),MSP法检测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免疫组化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组织中NDRG2甲基化率为72.5% (29/40),而癌旁正常组织中仅8例(20.0%)发生了甲基化,差异有统学意义(x2=22.17,P<O.01).NDRG2甲基化与性别、年龄、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NDRG2蛋白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87.5% (35/40),胃癌组织中为10.0% (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08,P<0.01).结论 NDRG2基因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 血清胃泌素17水平与胃癌及癌前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莫耶;徐倩;孙丽萍;孙明军

    目的 探讨血清胃泌素17(G17)水平与胃癌及癌前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1年-2012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患者1 336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G17水平及幽门螺杆菌IgG(H.pylori-IgG)抗体滴度.结果 在60岁以上、H.pylori-IgG阴性、萎缩性胃炎(AG)组及胃癌(GC)组中,女性患者血清G17水平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在非AG组及异型增生(GD)组中,H.pylori阳性患者血清G17水平显著高于H.pylori阴性患者(P<0.05).在所有患者中,与SG组相比,GC、胃黏膜糜烂(GE)和胃溃疡(GU)组血清G17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浅表性胃炎伴糜烂(SG-IM)组相比,GD、GC、GE和GU组G17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AG组相比,GC、GE和GU组G17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H.pylori阴性患者中,与SG组相比,GC组和GU组血清G17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SG-IM组相比,AG、GC、GE和GU组G17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GD组相比,GU组血清G17水平显著升高(P=0.007).结论 血清G17水平受患者性别及H.pylori感染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在从SG、SG-IM、AG、GD到GC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GC患者较其他疾病明显升高.血清G17可能作为胃癌的生物标志物,有望成为胃癌筛查及早期诊断的一个重要观测指标.

  • CXCL12/CXCR4轴与胃癌细胞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

    作者:谢江柳;马西强;刘庆彤;王永翔;王洋;师水生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CXCL12对胃癌BGC-823细胞体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进一步探讨CXCL12/CXCR4轴在胃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机制.方法 采用Transwell法、real-time PCR法及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经不同浓度CXCL12处理后的胃癌BGC-823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MMP-2 mRNA表达量的变化、MMP-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XCL12不同浓度组穿膜细胞数和MMP-2 mRNA表达量均显著增多(P <0.001).上述指标在CXCL12不同浓度组间比较,除200 ng/ml组与100 ng/ml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随着CXCL12浓度的升高,胃癌BGC-823细胞MMP-2蛋白表达增强.结论 CXCL12能增强胃癌BGC-823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并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促进胃癌侵袭、转移的机制可能与增强MMP-2的表达有相关性.

  • Bmi-1基因表达与胃癌增殖、浸润、转移相关性的Meta分析

    作者:李良庆;陈书;潘敦

    目的 系统评价B细胞特异性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Bmi-1)基因表达与胃癌增殖、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PubMed、FMRS、CNKI、VIP和Wan Fang Data等数据库.由两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根据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文献评价指南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2进行Meta分析,相关性评价的指标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型、远处转移.结果 共纳入14篇病例对照研究,全体研究样本量合计1 253例.采用亚组分析法,对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的研究分别进行独立的亚组分析,组间无异质性则采取合并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Bmi-1基因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浸润程度、远处转移有相关性(Z检验,P<0.0001).BMI-1基因阳性表达组胃癌患者与BMI-1基因阴性表达组肿瘤患者比较,肿瘤体积增大的风险更大(OR=1.76,95% CI:1.34~ 2.31,Z=4.03,P<0.0001),有更强的侵袭、浸润能力(OR=3.72,95% CI:2.09~6.63,Z=4.46,P<0.00001),病理学分型上为低分化的风险更大(OR=1.96,95% CI:1.50~2.55,Z=4.96,P<0.00001),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OR =2.67,95% CI:1.98 ~ 3.61,Z=6.39,P<0.00001),更容易发生远处转移(OR =4.34,95% CI:2.68 ~7.05,Z=5.96,P<0.00001).结论 BMI-1基因过表达可以增强胃癌的增殖、浸润和转移能力,与胃癌的恶性度呈正相关.

  • 基质金属蛋白酶17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特征间的关系

    作者:王丽娅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7,MMP17)的蛋白和mRNA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选取临床胃癌患者、正常对照者和萎缩性胃炎患者各47例,取其胃镜活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样本中MMP17的蛋白阳性率和mRNA表达水平,并结合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对MMP17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胃癌组织MMP1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2.34%(34/47),显著高于正常组织[8.51% (4/47)]和萎缩性胃炎组织[12.77%(6/47)] (x2 =37.15、31.73,P均<0.05),但后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MMP17 mRNA的表达水平(0.492±0.051)显著高于正常组织(0.212±0.028)和萎缩性胃炎组织(0.241±0.068)(=0.151、0.125,P均<0.05),但后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17的表达与胃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浆膜受累和生存期相关(P均<0.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病变部位和长度无关(P均>0.05).结论 MMP17随胃癌进展而表达升高,表明其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等恶性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监测胃癌组织中MMP17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对判断胃癌临床病症的进一步变化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RNAi沉默CD14基因对人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方培植;陈远能;黄会云;陈思羽;郑东林;张涛

    目的 以胃癌SGC-7901细胞为研究对象,在细胞水平观察沉默CD14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周期及下游靶因子TNF-α、IL-8的影响,探讨CD14基因在胃癌中的发病地位.方法 重组CD14shRNA慢病毒为载体转染胃癌SGC-7901细胞.实验分3组,正常组、慢病毒阴性对照组(NCshRNA)、CD14沉默组(CD14shRNA).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确定佳转染时间;Western blotting检测CD14蛋白的沉默效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Real-time PCR技术检测TNF-α、IL-8表达.结果 成功转染慢病毒CD14shRNA的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可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测得在病毒MOI=10时,转染72 h后,慢病毒的转染效率佳.转染后24 h,正常组细胞增殖率为218.18%,阴性对照组为216.27%,CD14shRNA组为211.63%,各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48 h、72 h,正常组细胞增殖率为427.49%、479.22%,阴性对照组为417.84%、473.37%,CD14shRNA组为345.54%、362.64%,经比较,CD14沉默后细胞增殖率下降(P<0.05).CD14shRNA组细胞早期凋亡、晚期凋亡及总凋亡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shRNA组细胞G1期42.57%、S期38.65%、G2期13.22%,正常组细胞G1期35.91%、S期52.60%、G2期1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转染胃癌细胞后,CD14shRNA慢病毒载体组细胞CD14蛋白表达相对于正常组及阴性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CD14shRNA转染胃癌细胞后,TNF-α、IL-8 mRNA表达较正常组、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 CD14基因沉默后,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减弱,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细胞合成减少,凋亡率增加,TNF-α、IL-8表达下降,这说明CD14基因在胃癌细胞增殖、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 胃黏膜“血清学活检”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

    作者:袁媛

    胃蛋白酶原Ⅰ/Ⅱ、胃泌素17、幽门螺杆菌抗体(H.pylori-IgG)等胃黏膜“血清学活检”指标在胃疾病辅助诊断及治疗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然而,由于对这些指标的应用范围和价值不甚明确或理解有所偏差,“血清学活检”项目在临床上尚未广泛开展.本文系统评价了胃黏膜“血清学活检”临床应用价值及优势,解析了临床应用胃黏膜“血清学活检”需要进一步达成共识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在未来临床应用中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本述评旨在帮助临床医师正确解读胃黏膜“血清学活检”指标并在临床实践中合理使用,以期“血清学活检”项目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应用.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