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功能三项(PGⅠ、PGⅡ、G-17)与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范秤来;康晓峰;李连凤;黄建灵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与慢性胃炎患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胃泌素-17(G-17)三项胃功能指标的差异及病程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医院收治的6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来医院诊疗的慢性胃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GⅠ、PGⅡ及G-17三项胃功能指标.对比两组的PGⅠ、PGⅡ及G-17水平,及不同病程的消化性溃疡患者PGⅠ、PGⅡ及G-17水平.结果 试验组PGⅠ、PGⅡ及G-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越长,消化性溃疡患者PGⅠ、PGⅡ及G-17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Ⅰ、PGⅡ及G-17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 胃蛋白酶原Ⅰ和胃蛋白酶Ⅱ在胃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车虎森;何雪琴;高树亭;齐银桃;赵淑萱;张蔚

    目的 探讨在进行胃癌筛查过程中,分析胃蛋白酶原Ⅰ (PGⅠ)以及胃蛋白酶原Ⅱ(PGⅡ)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胃癌患者15例,萎缩性胃炎患者20例,胃溃疡患者23例,浅表性胃炎患者25例以及健康体检人员80例.利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实验人员的PG Ⅰ与PGⅡ含量,终得出PGR.结果 PGⅠ:胃癌37.13±18.59ng/mL;萎缩性胃炎39.27±16.29ng/mL;胃溃疡180.42±61.27ng/mL;浅表性胃炎128.12±14.65ng/mL;健康体检人员120.19±16.96ng/mL;同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胃癌组以及萎缩性胃炎组患者低于其明显(P <0.05);PGⅡ:胃癌20.67±9.59ng/mL;萎缩性胃炎患者16.35±16.89ng/mL;胃溃疡患者22.95±13.46ng/mL;浅表性胃炎8.05±4.04ng/mL;健康体检人员11.85±9.65 ng/mL;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G Ⅰ与PGⅡ阳性检出率方面,胃癌组与萎缩性胃炎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 对体检人员的PG Ⅰ与PGⅡ进行测定,对于胃癌疾病以及萎缩性胃炎疾病的筛查以及诊断能够提供充分依据,表现出显著价值.

  • 胃蛋白酶原Ⅱ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的建立

    作者:张祥瑞;黄飚;朱岚;李跃松;蒋叶华;肖华龙

    建立胃蛋白酶原Ⅱ(PGⅡ)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包被PGⅡ单抗8101#和使用DTTA络合Eu3+标记PGⅡ单抗8102#,建立PGⅡTRFIA.结果用Log-Logit函数和四参数Logit函数数据处理.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2.1%和3.8%,平均回收率为104.6%,灵敏度为0.02μg/L.标准曲线呈直线,EDs0为16.21μg/L.与PGⅠ、AFP、CA50、CA125及CA242等无交叉反应.Eu3+标记单抗在-30℃保存,可达一年以上,免疫活性基本无损失.同批试剂连续分析8个月结果稳定,与IRMA测定结果基本吻合.应用TRFIA检测血清PGⅡ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和时间短等特点,是一种适用于人群胃病普查的良好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PGⅠ/Ⅱ诊断试剂盒临床应用评价

    作者:亢艳;李洪亮;金一南;刘晶华

    目的 本研究拟对九强金斯尔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胃蛋白酶原Ⅰ/Ⅱ(PGI/Ⅱ)诊断试剂盒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抗干扰、灵敏度和可报告范围等性能指标进行评估,以判断该试剂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购九强金斯尔胃蛋白酶原Ⅰ/Ⅱ(PGI/Ⅱ)检测试剂盒,以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院(CLSI)EP系列文件要求推荐方案为指导进行试剂性能验证.结果 PGI和PGII检测试剂盒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5%;线性符合PGI试剂在2.5~160ng/mL区间,R2≥0.990,PGII试剂,在2.0~70.0ng/mL区间,R2≥0.990的要求;抗干扰两试剂盒抗血红蛋白到500mg/dL、胆红素到50mg/dL、抗坏血酸到50mg/dL、intralipid到500mg/dL;PGI试剂低检测限为1.04ng/mL,PGII试剂低检测限为0.67ng/mL;临床可报告范围为PGI是5~1120ng/mL,PGII是3~1050ng/mL.与日本岛研试剂做比对实验,相关性回归方程为PGI:Y=1.023X-1.8193,R2=0.9928;PGII:Y=0.9923X-0.475,R2=0.9938.结论 九强金斯尔两试剂盒经临床试剂性能验证分析后认为能够满足临床应用需求,具有仪器兼容性好及成本优势,可以替代化学发光或进口试剂进行使用.

  • 胃癌患者及其化疗后胃蛋白酶原与胃泌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颖杰;曹邦伟;李琴;俞静;马妮娜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及其化疗后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的变化.方法 选择北京友谊医院418例胃癌患者纳入研究.用免疫放射法测定了其血清胃泌素17(G-17)、血胃蛋白酶原Ⅰ(PGⅠ)及胃蛋白酶原Ⅱ(PGⅡ)并计算PGⅠ/PGⅡ的比值即PGR.其中,279例进展期胃癌化疗患者,比较化疗前后血清PGⅠ、PGR及G-17水平.同时纳入100例正常对照者和10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观察血清PGⅠ、PGR及G-17水平.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血清PGⅠ、PGR、G-17值分别为149.76±57.45 μg/L、10.11±2.30、29.56±12.03 pg/ml,萎缩性胃炎组为115.72±40.87 μg/L、7.09±2.02、37.62±15.05 pg/ml,胃癌组为76.75±20.88 μg/L、3.90±1.81、54.59±18.77 pg/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Ⅰ、PGR降低,G-17水平升高(P<0.05),胃癌患者血清PGⅠ、PGR进一步明显降低,G-17水平显著升高(P<0.01).②早期胃癌组PGⅠ、PGR、G-17分别为80.11±21.18 μg/L、4.39±2.95、48.11±16.99 pg/ml,进展期胃癌组PGⅠ、PGR、G-17分别为59.74±11.78 μg/L、2.79±0.99、58.88±19.0 pg/ml,与早期胃癌组相比,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PGⅠ、PGR降低,G-17水平显著升高(P<0.05).③进展期胃癌组化疗前 PGⅠ、PGR、G-17分别为59.74±11.78 μg/L、2.79±0.99、58.88±19.02 pg/ml,化疗后病情出现进展组分别为26.23±17.73 μg/L、1.09±0.49、76.89±32.19 pg/ml,患者在化疗后病情出现进展时PGⅠ、PGR进一步降低,G-17升高(P<0.05).④以上各组PGⅡ水平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化疗后PGⅠ水平下降提示应行进一步胃镜检查.胃癌患者化疗过程中测定PGⅠ、G-17水平可起到监测患者病情的作用.

  • 黄芪、三七及其配伍对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PGE2、GAS、 PGⅡ和EGF的影响

    作者:史瑞;李晓红;刘礼剑;李健;方蕾;蔡大勇;李军祥

    目的:阐明黄芪、三七及其配伍对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胃泌素(gastrin,GAS)、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的影响.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替普瑞酮组、黄芪组、三七组、黄芪+三七组.运用幽门弹簧法制备萎缩性胃炎模型,灌胃治疗1 mo,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2 mL/d;黄芪组予黄芪水煎剂3.5 g/(kg·d);三七组予三七粉冲剂0.7 g/(kg·d);黄芪+三七组予黄芪三七溶液(黄芪3.5 g/(kg·d),三七0.7 g/(kg·d);替普瑞酮组予替普瑞酮200 mg/(kg·d),治疗结束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PGE2、GAS、EGF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PGⅡ水平,HE染色观察胃黏膜病理改变.结果:血清EGF水平各组间无显著差异.与模型组比较,黄芪+三七组、三七组血清PGE2升高(41.511 ng/L±5.666 ng/L,42.033 ng/L±5.150 ng/L vs 30.896 ng/L±5.964 ng/L,P<0.01或P<0.05);黄芪组血清GAS升高(99.732 ng/L±16.123 ng/L vs 68.207 ng/L±5.866 ng/L,P<0.01),黄芪、三七组血清PGⅡ升高(9.275 μg/L±0.506 μ g/L,9.268 μg/L±0.931 μg/L vs 7.026 μg/L±0.638 μg/L,P<0.01),黄芪组、三七组和黄芪+三七组胃黏膜体积构成比升高(P<0.01),与替普瑞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个治疗组间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黄芪、三七及其配伍均可改善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萎缩,其治疗机制与升高血清PGE2、GAS、PGⅡ水平相关,但3种组合的治疗机制各有侧重.

  • 血清胃蛋白酶原及骨桥蛋白联合筛查胃癌的应用价值

    作者:宫月华;孙丽萍;袁媛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和骨桥蛋白(OPN)联合检测筛查胃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70例受检者,其中胃癌144例,不典型增生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13例,糜烂、溃疡7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92例,健康者91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受检者血清PGⅠ、PGⅡ、OPN的含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PG联合OPN筛查胃癌的检验效率.结果 PGⅠ≤80 ng/ml+PGⅠ/PGⅡ≤5联合OPN≥34 ng/ml或≥30.4 ng/ml筛查胃癌与PG单筛相比,其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GⅠ≤50 ng/ml+PGⅠ/PGⅡ≤5联合OPN≥35.2 ng/ml或≥29.2 ng/ml筛查胃癌与PG单筛相比,其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G联合OPN筛查与OPN单筛相比,其灵敏度、特异度可同时达到双高;而OPN单筛仅特异度较高.结论 利用血清PG与OPN联合筛查胃癌均优于血清PG或OPN单筛,此法可能成为胃癌人群筛查的一种新方法.

  • 胃蛋白酶原Ⅰ、Ⅱ在早期胃癌普查中的意义

    作者:陈智周;范振符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和萎缩性胃炎是与胃癌密切相关的两种病变,HP感染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而萎缩性胃炎已被普遍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在由HP感染→萎缩性胃炎→胃癌的发展过程中,均伴随着胃蛋白酶原(PG)的变化,而且后者已成为前面3种病变的良好诊断指标及其治疗和预防干预过程中的监测指标.利用血清PG的测定,进行胃癌早期诊断的普查以及胃癌的预防干预计划已在日本、芬兰、挪威等国家实行.日本在老年保健法的指导下开展了日本胃癌检测计划,利用PGⅠ、PGⅡ进行大面积的人群普查,使胃癌的早诊率提高到了90%.我国也是胃癌高发国家之一,胃癌的大面积普查应当摆在重要地位.鉴于HP感染、萎缩性胃炎、胃癌三者的密切关系,我们必须了解PG在HP感染和萎缩性胃炎时的变化规律.

  •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伟婵;魏国丽;庞国珍;陈雪峰;梁维;陈晓驷

    目的 探讨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应激性胃溃疡(SU)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5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U患者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组,选择319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比较两组血清PGⅠ、PGⅡ及PGⅠ/PGⅡ.结果 对照组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不呈正态分布(Z=2.328、2.039、3.858,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组PGⅠ、PGⅡ、PGⅠ/PGⅡ不呈正态分布(Z=2.984、3.425、4.969,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组PGⅠ、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261、-3.784,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组PGⅠ/PGⅡ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8.320,P<0.05).结论 PGⅠ、PGⅡ升高可能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SU的发生发展.

  • 胃良恶性溃疡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金晔;陈明;苏建荣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 I,PGI)、Ⅱ(PGII)的含量,探讨胃溃疡及胃癌思者治疗前后血清PGI、PGII及PGI/PGII的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患者48例,胃癌33例(其中复发病例13例),并设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immunoturbidimetric assay)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PGI及PGII含量,并计算PGI/PGII即PGR.结果 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PGI及PGII分别为(180.15±41.12)mg/L及(23.76±7.57)mg/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在治愈后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胃癌患者血清PGI及PGR分别为(94.05±40.74)mg/L、5.97+3.33,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较术前降低更为明显.复发者PGI及PGII分别为(97.65±37.44)mg/L和(16.10±5.72)mg/L,较术后明显升高(P<0.05).结论 测定血清PGI、PGII及PGR值对胃溃疡及胃癌患者疗效的判定及复发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胃泌素-17对胃癌筛查的 价值研究

    作者:胡鹏;朱长才;汪薇;黄萍

    目的 探讨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PGR)、胃泌素-17(G-17)在胃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研究本院检测的佳诊断临界值.方法 选择胃癌患者27例(胃癌组)、良性胃病患者29例(良性胃病组)、健康体检者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PGⅠ、PGⅡ、G-17含量,并计算PGR.结果 胃癌组血清PGⅠ、PGR水平[64.2(53.1~82.9)、5.4(3.8~6.0)]较良性胃病组[88.8(79.8~114.2)、6.6(5.8~8.4)]、正常对照组[104.8(73.1~117.5)、7.7(6.2~10.4)]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血清G-17水平[10.0(8.7~14.1)]较良性胃病组[8.3(5.5~10.5)]、正常对照组[5.3(3.4~6.8)]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血清PGⅠ、PGR、G-17佳诊断界值分别为86.95μg/L、5.80、8.15 pmol/L.在单项检测中G-17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8.89%、74.58%、79.07% 高于PGⅠ(85.19%、64.41%、70.93)和PGR(74.07%、72.88%、73.26%),三项串联实验的特异度高为94.92%,三项并联实验的灵敏度高为100%.结论 PGⅠ、PGR、G-17是安全、无创的胃癌筛查指标,对可疑病例筛查、健康人群体检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为胃癌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 胃蛋白酶原Ⅰ联合胃蛋白酶原Ⅱ检测在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陈湘林;朱净

    目的 探讨胃蛋白酶原Ⅰ (PGⅠ)联合胃蛋白酶Ⅱ(PGⅡ)对胃病的检查价值,提高胃部疾病的早期检出率.方法 选择2011年9月至2014年11月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40例胃部疾病患者又分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组68例,萎缩性胃炎组84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16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44例,胃癌组28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40例为对照组,分别对各组进行PGⅠ与PGⅡ检测,判断PGⅠ和PGⅡ对胃部疾病的检出价值.结果 萎缩性胃炎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胃癌组PG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56±9) μg/L、(54±6) μg/L、(64±4)μg/L、(44±4)μg/L比(79±12)μgL](P<0.05),胃十二指肠溃疡组PGⅠ水平高于对照组[(82±9) μg/L比(79±12) μg/L] (P <0.05);萎缩性胃炎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胃癌组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31.2±4.0)μg/L、(30.2±4.2) μg/L、(35.1±4.6)μg/L、(9.7±2.4) μg/L比(38.5±4.6)μg/L](P<0.05);萎缩性胃炎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胃癌组PG Ⅰ/PGⅡ比值低于对照组[(4.2±2.0)、(4.2±1.6)、(4.2±1.6)、(2.8±1.4)比(9.2±2.6)](P<0.05);血清PG Ⅰ/PGⅡ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95.0%(228/240)、97.5%(234/240)、96.3% (462/480).结论 PGⅠ联合PGⅡ对胃疾病的诊断效果显著,具有较高安全性,为无创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利于胃部疾病早期检出,早期治疗,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高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 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部常见疾病筛查中的价值探讨

    作者:王彤;苏畅;李建宇;李灵芝

    [目的]检测在不同消化道疾病患者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 I、PG Ⅱ以及PGR(PG Ⅰ/PC 11)的水平,探讨PGⅠ、PG Ⅱ及PGR对于不同胃部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根据内镜下所见不同消化道疾病的胃黏膜病变特点,将患者分为5组,即:非慢性胃炎组(内镜观察患者胃黏膜正常)、慢性胃炎组、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及胃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测定173例4种胃部疾病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血清PGⅠ、PG,Ⅱ、PGR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结果](1)PG Ⅰ:与非慢性胃炎组相比,慢性胃炎组、胃溃疡组及胃癌组患者血清PG Ⅰ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2)PGⅡ:与非慢性胃炎组、慢性胃炎组以及胃溃疡组患者相比,胃癌组患者和十二指肠溃疡组患者血清PG 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3)PGR:与非慢性胃炎组相比,慢性胃炎组、胃溃疡组、胃癌组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组患者血清PGR值均明显下降(P<0.05).(4)CEA:与非慢性胃炎组相比,胃癌组患者血清CEA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PG Ⅰ、PG Ⅱ及PGR对于消化道疾病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血清中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和胃蛋白酶原Ⅱ与Hp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陈侃;刘先发

    目的:探讨血清中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按照Hp感染情况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诊治且行Hp感染检测的248例患者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清中G-17、PG-Ⅰ和PG-Ⅱ的表达水平.结果:Hp阳性组的PG-Ⅰ和G-17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而PG-Ⅱ、PGⅠ与PGⅡ比值(PGR)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PG-Ⅰ、PG-Ⅱ和G-17水平为Hp是否感染的影响因素,其中PG-Ⅰ和G-17为Hp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PG-Ⅱ是Hp感染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血清中G-17、PG-Ⅰ和PG-Ⅱ与Hp感染显著相关,G-17和PG-Ⅰ是危险因素,PG-Ⅱ对Hp感染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 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彭海英;于洪波

    近年来研究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80%以上的胃癌伴有慢性萎缩性胃炎[1].胃蛋白酶原(PG)分为PG Ⅰ、PGⅡ两个亚群.血清PG水平能够反映胃黏膜形态和功能,对胃部疾病的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变化及其与反流症状评分的关系

    作者:顾红

    目的:研究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 Ⅰ、Ⅱ)的浓度及其与反流症状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 GERD 患者,记录经埃索美拉唑治疗前后 GERD Q 评分和相应的血清 PG Ⅰ、Ⅱ的浓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 PG Ⅰ和 PG Ⅱ浓度差异显著( P<0.05)。治疗组中反流性胃炎(RE)共64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134例;治疗前 RE 和 NERD 组 PG Ⅰ与 PG Ⅱ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 RE 和 NERD组 PG Ⅱ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PG Ⅰ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后 PG Ⅰ、Ⅱ下降值 RE 明显高于 NERD(P<0.05),RE 和 NERD 组治疗前后PG Ⅰ、PG Ⅱ水平差异显著(P<0.05)。5级 GERD Q 评分各级血清 PGⅠ、Ⅱ浓度比较治疗前后各级的 PG Ⅰ、Ⅱ浓度差异显著,且和分级有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 GERD 患者 PG Ⅰ和Ⅱ血清浓度与非 GERD 老年人群比较升高;老年 RE 患者的 PG Ⅰ血清浓度与 NERD 患者比较升高,治疗后下降;老年 GERD 患者 PG Ⅰ和Ⅱ血清浓度与 Gerd Q 评分有明确相关性,可作为老年 GERD 诊断的辅助手段和随访的重要手段。

  • PGⅠ、PG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竞;崔贵荣;霍晓红;杨春春;李凤春

    目的:研究胃蛋白酶原Ⅰ(PGI)、胃蛋白酶原Ⅱ(PG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243例纳入研究,根据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结果,按照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以及胃溃疡分为5组,对照组为57名来我院检查的健康的人群.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PGⅠ、PG Ⅱ的含量并计算胃蛋白酶原比值(PGR),比较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GⅠ、PGⅡ的含量以及PGR,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清PGI、PGⅡ以及PGR诊断胃癌的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胃溃疡组PGI、PGⅡ均明显升高,PGR降低(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不典型增生组及胃癌组PGI、PGR均明显降低(P<0.05);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比较,不典型增生组和胃癌组PGR显著降低(P<0.05).手术治疗后,胃癌患者血清PGⅠ、PG Ⅱ含量较手术前明显下降(P<0.05).血清PGⅠ、PGⅡ以及PGR含量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779、0.920以及0.99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PGI、PGR均明显降低,二者可用于初步筛查胃癌.

  •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强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和4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其胃蛋白酶原Ⅰ( PGⅠ)、胃蛋白酶原Ⅱ( PGⅡ)和PGⅠ/PGⅡ并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PGⅠ、PGⅠ/PGⅡ低于健康人群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健康人群、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PGⅡ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GⅠ和PGⅠ/PGⅡ是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重要指标,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血清标本保存条件及反复冻融对胃蛋白酶原检测结果 影响

    作者:余国庆;孙红;周丽玲;余南俊;赵越

    目的:分析血清样本保存温度、保存时间及反复冻融对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体检血清样本40份,使用全自动生化仪采用胶乳增加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的浓度作为第0天或者第0次的结果.将每份标本分成16份,每5份为一组,分别置于25℃、4℃、-20℃环境保存,分别在保存后的1、3、6、10、15 d取出检测血清PGⅠ、PGⅡ浓度;另外1管置于-20℃冰箱冻存,2~3 h后再解冻进行PGⅠ、PGⅡ检测,测完成后立即于-20℃进行冻存,如此反复冻存6次,将25℃、4℃、-20℃不同保存天数及反复冻融PGⅠ、PGⅡ浓度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清PGⅠ在25℃、4℃、-20℃条件下保存3 d浓度未发生显著变化;PGⅡ在25℃、4℃保存条件下稳定3 d,在-20℃条件下保存6 d浓度无显著降低.血清PGⅠ在第2次冻融后浓度显著降低,PGⅡ浓度在第3次冻融后显著下降.结论:PGⅠ在25℃、4℃、-20℃条件下均能保存3 d,PGⅡ在-20℃保存较25℃、4℃保存时间长,PGⅠ、PGⅡ冷冻保存需避免反复冻融.

  •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胃蛋白酶原Ⅱ的不精密度和线性观察

    作者:高玲;冯品宁;喻雄文;姚真荣;李松霖

    目的 对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胃蛋白酶原Ⅱ( PGⅡ)进行初步方法学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 EP5-A及EP10-A2文件提供的方法,对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PGⅡ进行初步的评价.结果 PGⅡ的低值样本批内变异系数(CV)为2.05%、批间CV为1.60%、日间CV为3.92%、总CV为4.70%;高值样本批内CV为1.70%、批间CV为1.21%、日间CV为3.79%、总CV为4.32%.当PGⅡ浓度分别为9.6、24.7、39.8 μg/L时,相对偏倚分别为-0.18、-0.47、- 0.39μg/L,总不精密度分别为4.98%、2.39%、2.71%.测试间的携带污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方程为y=0.9757X -0.0168,决定系数(R2) =0.9987.结论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PGⅡ的精密度符合EP5-A文件标准,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线性、偏倚、总不精密度及抗交叉污染能力均达到EP10-A2文件标准,符合临床应用要求,适用于实验室常规测定.

5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