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和部位与预后关系调查分析

    作者:李同

    目的 分析我科住院心血管病人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提高预防及救治水平.方法 查阅2001年1月~2011年12月12年来在我科住院死亡的278例病人资料,对死亡原因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30例AMI死亡病例中,以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以及同时合并其他壁的下壁心梗几率也高,64人,占49.2%,χ2=352.724,P<0.05,其他依次为广泛前臂、前壁、前间壁、后壁、高侧壁.结论 AMI死亡率与梗塞部位、梗塞面积相关;医护人员要掌握对AMI患者的风险评估,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把风险降至低;护士在高危时间段内要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心律变化,并做好抢救准备;同时要做好健康教育,特别是CHD患者的健康教育,让病人及家属知道上午是心血管病人的危险时间,要采取一些积极的防范措施,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B超诊断胆石症882例分析

    作者:杨桦

    目的 探讨胆石症的发病特点,提高胆结石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意见.方法 回顾我院2012–2013年B超诊断的胆石症患者882例,并对这些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患者不同部位与性别及年龄的胆结石是否有规律性.结果 882例胆石症患者,男370例,女512例,男、女性别比为0.7:1,女性结石数量比男性性结石较多;胆囊结石415例、胆管结石96例,胆囊结石数量比胆管结石数量多得多;胆石症的发病高峰年龄段为25-84岁.结论 胆石症患者不同部位、性别、年龄之间发病比例相关性显著,发病高峰持续时间较长,接近60年.

  • 乳腺癌患者的乳腺钼靶X线片簇状钙化灶部位及钙化情况

    作者:谢雯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的乳腺钼靶X线片簇状钙化灶部位及钙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分析乳腺钼靶X线片簇状钙化灶部位及钙化情况.结果 80例患者,总钙化灶83个,位于外上象限48个,位于中央区22个,位于内上象限12个,位于外下象限1个.钙化灶钙化情况>10个/cm279个,<10个/cm24个.颗粒状簇状钙化灶3个,占比3.61%;泥沙状簇状钙化灶42个,占比50.6%.高密度簇状钙化灶6个,占比7.23%,等高密度簇状钙化灶11个,占比13.25%,微高密度簇状钙化灶12个,占比14.46%.结论 乳腺癌患者病灶癌细胞在乳腺各个部位均有可能发生,且患者病灶内钙含量存在个体差异性.

  • 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作者:张红伟;李琼

    目的:探讨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00例胃镜下确诊胃息肉患者,分析胃息肉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胃息肉部位与Hp感染关系、胃息肉病理类型与Hp感染关系.结果:发现胃息肉Hp感染患者553例,Hp感染率为55.3%.男性胃息肉患者Hp感染率为47.5%(167/352),女性Hp感染率感染率为41.4%(268/648)(P<0.05),胃窦胃角息肉Hp感染率高于其他部位(胃体、胃底和贲门)(P<0.05);炎症和增生性胃息肉Hp感染率高于胃底腺和腺瘤性息肉(P<0.05).结论:Hp感染与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的形成可能有关.

  •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86例临床分析

    作者:何连生

    通过86例出血性脑卒中临床分析,指出脑出血大都在动态发病,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及明显的定位体征.急性脑出血大多为单侧性[1],双侧性少见,而双侧对称部位同时出血较为罕见.约80%发生于内囊,20%发生于脑干,小脑和基底节区.现对我科自1998年以来收治的86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其临床的几个问题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如下.

  • 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研究

    作者:张红伟;李琼

    目的:探讨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收治胃镜下确诊胃息肉患者1000例,回顾性分析其Hp感染率、胃息肉部位与Hp感染关系、胃息肉病理类型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发现胃息肉Hp感染患者553例,Hp感染率55.3%。男女胃息肉患者Hp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窦、胃角息肉Hp感染率高于其他部位(胃体、胃底和贲门)(P<0.05);炎性和增生性胃息肉Hp感染率高于胃底腺和腺瘤性息肉(P<0.05)。结论:Hp感染与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的形成可能有关。

  • 婴幼儿两种不同部位动脉采血法

    作者:戴青云;周胜男

    探讨了235例婴幼儿在两种不同部位进行动脉血采集的成功率,实验组为桡动脉法,对照组为股动脉法,结果桡动脉法成功率高于股动脉法,桡动脉法操作时间短于股动脉法.

  • 不同年龄胃幽门螺杆菌活检结果876例的比较

    作者:王薇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和性别无明确胃器质性病变人群在胃不同部位的幽门螺杆菌活检结果,探讨其对临床活检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因胃部不适而胃镜结果无明显异常的患者150例,按老(>65岁)、中(40~65)岁、青(<40岁)各50例分组.另按男(89例)、女(61例)分两组.统计比较各组患者胃内多点(胃窦大弯和小弯侧、胃体胄大弯侧和胃小弯中部侧、胃角切迹共5处)的活检阳性率及其感染的严重程度.结果:老、中、青3组在各处的感染率分别足90%、72%、71%(胃窦);83%、59%、56%(胃角);87%、55%、28%(胃体).感染严重程度的积分分别是1.7、1.5、1.5(胃窦);1.6、1.5、1.4(胃角);1.6、1.5、0.5(胃体).胃窦和胃角处的感染率老年与中、青年相差显著(P<0.05);胃体的感染率3者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与青年相差非常显著(P<0.01).3组患者在胃窦和胃角的感染程度相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体则3者之间比较相差均显著(P<0.05).男、女两组的感染率和感染程度相差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人群存在有Hp感染,其感染率及其程度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在胃内的感染部位有从胃窦、胃角到胃体逐步上升的趋势.中老年人群的胃体多点胃镜活检HP普查对预防胃癌等常见病多发病有重要意义.

  • 老年人骨折多发部位和主要原因调查研究

    作者:刘斌

    目的 调查分析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0例老年骨折患者的部位和原因.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在该院骨科就诊或体检的1200例年龄≥60岁的老年人.根据入选研究群体的特点设计调查问卷,并根据骨折治疗和预后对问卷进行修改.分析骨折时的年龄、 部位和原因.结果 1200例老年人中有412例有骨折史,占34.33%,其中356例出现1次骨折,52例出现2次骨折,4例出现3次骨折,骨折总次数为412次.在412次中,骨折发生于60岁之前的124次,占30.10%:骨折发生时年龄≥60岁共288次,占69.90%.存在骨折史的老年人中60岁之前骨折的次数明显低于年龄≥60岁的骨折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骨折部位分布情况和≥60岁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岁骨折部位主要分布于足骨、腕骨、腰椎:≥60岁骨折部位主要分布于腰椎、腕骨、股骨近端.<60岁原因分布情况和≥60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岁骨折原因主要为跌倒、高处坠落、车祸:≥60岁骨折原因主要为跌倒、车祸、高处踩空.结论 老年人群主要骨折部位集中在足骨、腕骨、腰椎,主要原因为跌倒、车祸、高处踩空.

  • 留置针非穿刺性输液外渗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中的分析研究

    作者:李岩

    目的:研究留置针非穿刺性输液外渗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中的分析.方法:收集自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400例进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00例,A、B组患者在桡静脉放置留置针,A组选用20号留置针,B组选用22号留置针,C、D组患者在前臂头静脉放置留置针,C组选用20号留置针,D组选用22号留置针,连续观察3d,对不同部位和不同型号留置针及不同的输液时间与输液外渗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随着输液时间的延长,在桡静脉放置留置针的患者,发生输液外渗的概率明显增加,四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静脉放置留置针可增加发生输液外渗的概率,且留置针型号越大,输液外渗情况越严重,故在临床治疗中应尽量避免选用桡静脉输液,在满足输液需要的前提下,选用小号留置针,可有效避免发生输液外渗的情况.

  • 某院2590例老年人损伤外部原因及损伤部位分析

    作者:郑洁;杨庆军;洪荣惠;付芹;但家容;杨灵云

    目的 分析老年人意外损伤的外部原因、损伤部位、损伤后果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探讨预防和控制老年人意外损伤发生的方法和措施.方法 对2590例老年人损伤住院病案从疾病顺位,疾病的年龄、性别构成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17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显著性水准取a=0.05.结果 导致老年人意外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跌倒(滑倒或摔倒)和交通事故;损伤的主要部位是股骨粗隆、股骨颈和肱骨;损伤后果以骨折为主,其中,跌倒导致骨折占跌伤病例92.32%.交通事故导致骨折占交通事故病例62.73%.结论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特别是重庆市主城区人口老年化程度不断提高,加强对老年人群的安全保护,减少意外损伤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 膏肓与膏肓俞

    作者:卢红蓉

    膏肓一词出自<左传>.晋·王叔和将"膏肓"引用入医学,后<千金方>又记载了膏肓俞穴,膏肓成为中医学体系的一部分.中医学中膏肓主要有三方面含义:(1)指心尖部位、胸膈、胸中、脏腑膏膜等部位,胸中大气下陷、膈中之病都可视为膏肓疾病.(2)指膏肓俞穴,膀胱经穴之一,具有调节气机、温补阳气之功,为扶正祛邪、补益气血基本穴.(3)形容疾病作为发展至无可救药危重阶段,如病入膏肓、膏肓之疾、膏肓之变等,已超越了膏肓解剖部位、膏肓穴的层面,作形容词使用.

    关键词: 膏肓 膏肓俞 部位 功能
  • 不同生长年限西洋参不同部位的氧化还原酶活力比较研究

    作者:王珊;齐滨;胡娜;王秋;安学涵;孙伟杰;刘莉;赵大庆

    目的:以长白山区的3、4、5年生西洋参为研究对象,比较西洋参不同部位中4种氧化还原酶的活力.方法:采用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从西洋参叶、主根、须根和芦头中提取出氧化还原酶的粗酶液.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西洋参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力.结果:相同部位的5年生西洋参中氧化还原酶的活力明显高于3、4年生西洋参;4年生西洋参中氧化还原酶的活力略高于3年生西洋参,相同年限的不同部位的西洋参叶中氧化还原酶的活力大,芦头中酶的活力小.结论:不同生长年限的西洋参中氧化还原酶的活力差距显著,相同年限中氧化还原酶的活力大小顺序分别为西洋参叶、须根、主根、芦头.

  • 藜不同部位不同采收期抑菌效果及抑菌物质分析

    作者:敖冬梅;张雪丹;马俊华;刘桃

    目的:探讨藜不同的药用部位、不同的采收期的抑菌效果及抑菌物质的性质.方法: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低抑菌浓度法(MIC)研究了藜不同采收期茎、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并采用颜色反应和紫外光谱法初步分析了抑菌物质的性质.结果:6-9月份藜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中7月份的抑菌作用强.颜色反应和紫外光谱分析推断藜抑菌物质为黄酮类化合物.7月份藜叶总黄酮含量达0.016%.结论:藜药用部位为叶,采收期为7月份,其抑菌物质初步判断为黄酮类化合物.

  • 《伤寒论》中未指明具体针灸部位的条文刍议

    作者:陈敏;周吉钦;冯婷婷;段鑫;肖璐

    文章通过对历代《伤寒论》的注解及近现代学者观点的解读,分析了《伤寒论》中未指明具体针灸部位的7条条文,归纳了前人的观点,推断出较为可行的取穴方案.并结合承淡安等人观点,指出较为贴合临床实际的一些腧穴.这对深入辨析张仲景原意,发掘《伤寒论》中针灸学思想,对指导临床辨证施治大有裨益.

    关键词: 伤寒论 针灸 部位 条文
  • 头皮针流派比较及发挥

    作者:徐春花;范刚启;赵杨

    查阅头皮针流派近40年的相关文献及书籍,对头皮针主要流派进行梳理,对其取穴定位原则及针刺方法进行归纳比较,为优化头皮针针刺方案作准备.发现目前运用比较广泛的头针有焦顺发头针、方云鹏头皮针、于致顺头针等十大流派.各流派刺激部位选取原则不尽相同,其中俞昌德颅针根据颅骨缝定位,主要治疗脑血管病;张鸣九根据传统经络理论选用透刺法治疗痛证及精神疾病;其余流派定位均与大脑皮层功能分区有关.刺法上方云鹏强调针刺深度需达骨膜,其余诸家多针刺于帽状腱膜下.焦顺发头针、俞昌德颅针、《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通脑活络针刺法要求快速捻针,于致顺头针、朱明清头皮针强调长留针.认为目前头皮针定位原则混乱,理论依据不清,不同流派针刺部位不一致,诸流派没有统一的进针角度、深度、方向、捻转速度和留针时间.宜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通过严密的科学设计,从临床和实验来证实头皮针理论的科学性、刺激区特异性,明确有效刺激区及具体量化针刺手法,确定头皮针的优选方案.

  • 腠理浅析

    作者:周祥

    “腠理”一词源自《内经》,《金匮要略》首次对其进行了解释.古今医家对其概念、功能理解各异,对其部位更是鲜有论述.通过文字考释与文献整理、理解与发微,论述其概念、功能并明确其部位,尝试用现代医学阐释其部位,认为腠理并非体表皮肤毫毛,它是一个位置较浅的通道,相当于表皮细胞间隙及结缔组织,这对于学习中医学并深入探讨气血津液理论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腠理 概念 功能 部位
  • 中医“头痛”与“头疼”辨析

    作者:曹克刚;付高爽

    头痛是临床常见疾病,中医与西医对其理解存在差异.中医领域中,“头痛”与“头疼”的使用较为混乱,不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故查阅《阴阳十一脉灸经》至《中医内科学》的大量医籍,从病名由来、发病部位、起病特点、病名演变4方面进行探讨,得出如下结论:“头痛”作为病名使用,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时期已经较为成熟;中医“头痛”的内涵较广,包含西医的“头痛”和“面痛”;头痛起病特点各异,伴随症状多样,对于一些特殊的头痛临床当引起重视;“痛”和“疼”有不同的内涵和适用范围,从“头痛”到“头疼”有其特定历史演变过程,“头痛”更适合作为病名.

  • 四物汤促进造血功能成分的初步研究

    作者:梁乾德;路晓钦;马增春;谭洪玲;马百平;高月;王升启

    目的:初步探讨四物汤补血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 四物汤部位分离采用醇沉和萃取法.用辐射小鼠血虚证模型考察活性.结果:首先将四物汤分离为A,B,C 3个部位,活性研究表明部位B和部位C具有提高模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的作用.进而将部位B和部位C分别分离为部位B1,B2,B3 和部位C1,C2,C3,活性研究表明部位C2,C3 和B3 具有提高模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的作用.进一步考察部位C1,C2,C3,B 和芍药苷对模型小鼠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部位C2,C3,B 和芍药苷具有促进模型小鼠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四物汤部位C2,C3,B 和芍药苷与其促进造血功能的作用有关.

  • 桑树药材各部位中芪类成分含量的比较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晋;李顺祥;颜新培;季梅;虢小翊;黄丹;郑群怡

    目的:分析比较桑树药材各部位与主根根皮中芪类成分的含量,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为富含芪类桑树品种选育过程中使主根继续生长繁殖,而采用桑树其他部位芪类成分含量估测主根根皮的芪类成分含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桑树中3个主要的芪类成分桑皮苷A、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桑树药材各部位中主要芪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桑树药材各部位间及与主根根皮中的芪类成分含量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桑树药材各部位间所含3个芪类成分含量大部分显著相关.在与主根根皮的关系中,桑树药材各部位所含氧化白藜芦醇均与主根根皮中含量显著相关;除了一年生枝条髓,各部位白藜芦醇含量均与主根根皮中含量显著相关;一年生枝条树皮与侧根所含桑皮苷A含量与主根根皮中含量显著相关.相关与回归分析显示,桑树药材各部位与主根根皮之间的桑皮苷A、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桑树药材各部位中的芪类成分含量分布大部分显著相关,在富含芪类桑树品种选育过程中为了使主根继续生长繁殖,可以采用桑树其他部位芪类成分含量估测主根根皮的芪类成分含量.

255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