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Practical Journal of Cardiac Cerebral Pneumal and Vascular Disease 실용심뇌폐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8-5971
  • 国内刊号: 13-125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王拥军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时心脏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作者:董润兰;杨文东

    目的 观察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治疗时心脏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探讨临床检测价值.方法 86例稳定期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舒利迭)吸入治疗,观察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指标,检测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双抗夹心ELISA法)水平.结果 (1)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1s末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2)治疗前血清NT-proBNP、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患者血清TNF-α与IL-6呈正相关(r=0.739,P<0.01).结论 稳定期COPD患者存在血清NT-proBNP、TNF-α和IL-6水平异常表达,临床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肺功能、心脏功能以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测定血清NT-proBNP、TNF-α和IL-6水平可作为病情判定和疗效评定的良好指标.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失血性休克型急性肺损伤相关炎性因子及抗氧化因子的调控及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刘振威;高风英;方阅

    目的 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对SD大鼠失血性休克型急性肺损伤(ALI)相关炎性因子及抗氧化因子的调控作用和肺损伤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24 只,随机分为3 组.A组为假手术组,只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B组和C组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造成ALI,然后在20min 内复苏,C 组复苏时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测定动脉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巨噬细胞(PAM)和中性粒细胞(PMN)总数、BALF中蛋白含量和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计算肺组织含水率;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A 组比较,复苏后B、C 组TNF-α含量、BALF 中的蛋白含量和PMN 总数、肺组织含水率升高,SOD 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 组上述指标的变化程度均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见B 组肺组织间质水肿、细胞浸润明显,与之相比C 组肺组织以上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SD大鼠的失血性休克型ALI具有保护作用.

  •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喘息发作的影响

    作者:陈涛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喘息发作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1月-2011年6月我科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疗程均为5~7d,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喘息反复发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能降低治疗后喘息的发生率.

  • 西洛他唑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脂联素和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作者:周小波;范学荣;郭宏伟;张爱军

    目的 观察西洛他唑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将8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除治疗原发病、调脂、稳定斑块、对症等治疗外,对照组予以拜阿司匹林片口服,观察组予以西洛他唑片口服,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治疗前后血APN、ET-1及NO的变化.结果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APN、NO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ET-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洛他唑不仅有良好的抗栓作用,而且具有升高血清APN,调节血浆NO和ET-1平衡,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功效.

  •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六个月自然转归情况观察

    作者:殷梅;朱榆红;宋道远;李燕;贾文姬;李春艳

    目的 观察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6个月内自然转归情况.方法 调查38例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6个月内的自然转归情况,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4.7%的患者伴发焦虑症状,39.5%的患者出现抑郁症状,57.9%的患者同时出现焦虑和抑郁障碍.NIHSS评分与HAMD评分、HAMA评分呈正相关(P<0.05);ADL评分与HAMD评分、HAMA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严重程度可以增加患者情感障碍的发生.

  • 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值对高血压及糖尿病肾损害的评价及其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段玉雯;王丽

    目的 分析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ACR)值对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评价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0月入选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行尿微量清蛋白(UmAlb)、尿肌酐(UCr)检测,计算ACR值,同时检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对各组间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并对高血压不同分级及糖尿病不同病程进行亚组间分析.结果 4组受检者的BUN、SCr、UA、UmAlb、ACR 5项指标阳性率比较,ACR指标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3组患者ACR阳性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ACR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R阳性率随高血压分级的增加而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CR阳性率随高血压、糖尿病病程增加而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R是评价高血压及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夏秀琼;袁小玲;雒洪志;缪炯燏;林宇鹏;郭伟洪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PA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COPD合并P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 例)和辛伐他汀组 (50例),两组患者常规治疗相同,辛伐他汀组给予口服辛伐他汀 40mg/d,共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UCG)检测肺动脉压力(PSAP),进行呼吸困难评分,并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患者的血清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结果 辛伐他汀组的PA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组总有效率为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AST、ALT、血清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PAP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

  • 营养支持对脑出血昏迷患者疗效的影响

    作者:张剑英

    目的 观察营养支持对脑出血昏迷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126例脑出血昏迷患者,将其分为主动配合营养支持治疗的营养支持组66例和不愿配合的随意组60例.进行为期14d的观察.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监测指标、胃肠道功能、并发症情况.结果 营养支持1周后、2周后两组血清蛋白(ALB)、淋巴细胞总数(TLC)、嗜酸粒细胞(EO)分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1周后,营养支持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8%,随意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2周后,营养支持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随意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恰当的营养支持非常重要,能帮助脑出血昏迷患者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病情状况.

  • 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戴青原;郭涛;杨西云;刘中梅;赵昭;胡家丽

    目的 探讨血清内脏脂肪素与2型糖尿病及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及单纯冠心病组,同时选取2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受试者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质指数(BMI)及腰臀比(WHR),采用ELISA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空腹血清内脏脂肪素.结果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单纯冠心病组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MI、WHR、FPG、Gensini积分与内脏脂肪素水平独立相关(P<0.05).结论内脏脂肪素可能在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糖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瑛洁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合并高血糖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10例,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分为以下3组:A组(FBG<6.1mmol/L);B组(6.1mmol/L≤FBG<10.0mmol/L);C组(FBG≥10.0mmol/L).对比分析各组血糖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入院后第7天FGB异常率为60.9%(67/110).C组LVEF值较B组和A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严重心律失常、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比A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严重心律失常、左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较B组及A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时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AMI伴血糖升高是AMI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重要影响因素,随着血糖升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高血糖症
  • 健康教育对中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作者:杨殿福;徐泊文;冯建文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 对98例中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及效果观察、咨询指导、跟踪随访等,包括戒烟限酒、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改变生活节奏与方式、坚持长期药物治疗的相关指导,帮助个人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结果 加强健康教育6个月后体育锻炼、合理膳食、放松心情、遵医、戒烟限酒的行为形成率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保健知识、遵医就医知识、不良事件应对知识、正确服药知识知晓率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改正不良生活方式,提高冠心病治疗的依从性,对预防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作者:符丽萍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1-9月来我院就诊的64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均接受冠心病正常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临床口服普罗帕酮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临床口服胺碘酮药物进行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数、短阵室速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特别是对于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可在临床中进行广泛使用.

  • 脑出血后迟发性水肿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秀玲;宋玉琼;彭清臻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迟发性水肿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1年11月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56例,按照检查结果分为两组,病例组为14d后出现迟发性脑水肿的110例患者,对照组为未出现迟发性水肿的46例患者,对两组脑出血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P=0.027,OR=7.781)、持续高血压(P=0.027,OR=7.781)、出血量>10ml(P=0.027,OR=7.781)与脑出血后迟发性水肿相关;手术治疗是其保护性因素(P=-2.649,OR=0.071).结论 脑出血患者为男性,出血量较大者,如有手术适应证应尽早手术治疗.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胱抑素C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默野;刘涛生;郭宏伟;张爱军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38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组54例,心功能Ⅲ级组46例,心功能Ⅳ级组38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清CysC与血浆NT-proBNP水平,并对两者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 3组患者CysC与NT-proBN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CysC与NT-proBNP呈正相关性(r=0.645,P<0.01).结论 CHF患者CysC与NT-proBNP具有相关性,可以间接反映心功能状况.

  • 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麻醉方法分析

    作者:王兴高;刘善发;黎葵英;文日新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麻醉方法,从而找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方法 将2009年2月-2012年7月在我院进行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所有患者选择同样的麻醉诱导用药,对照组使用丙泊酚静脉维持,观察组通过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病死率、致残率、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抗休克治疗以及应用适当的麻醉方法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降低死亡和并发症出现的重要保障.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的联合检测意义

    作者:党颖徐;齐红双;李英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COPD患者100例,根据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A、B两组,A组为合并肺动脉高压,B组为未合并肺动脉高压.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结果 A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水平分别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与COPD患者合并肺动脉压升高关系密切,早期检测COPD患者该3项指标,有助于预测患者是否继发肺动脉高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 血塞通冻干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影响

    作者:杨承志;孟新颜;蔚志刚

    目的 探讨血塞通冻干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依达拉奉静脉滴注及丁苯酞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冻干粉静脉滴注.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黏附、释放、聚集功能的变化,同时进行凝血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常规、血生化检查.结果 应用血塞通冻干粉后治疗组患者的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AC-1)、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42b及CD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塞通冻干粉能抑制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的激活和PMA的形成,有明确的抗血小板作用.

  •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隆芳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稳心颗粒,连服4周后做心电图检查.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稳心颗粒能有效缓解心律失常症状,治疗显效,且不良反应少.

  • 普罗帕酮联合舒血宁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

    作者:韦焕杰

    目的 观察普罗帕酮联合舒血宁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入选的14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盐酸维拉帕米治疗组(对照Ⅰ组)、舒血宁治疗组(对照Ⅱ组)、普罗帕酮治疗组(对照Ⅲ组)以及普罗帕酮联合舒血宁治疗组(观察组),给予不同组别患者相应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对其治疗效果、复律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予以观察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律时间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罗帕酮联合舒血宁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满意,是处理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治疗方案且值得推广使用.

  • 步长脑心通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斌;张艳萍;王敏

    目的 探讨步长脑心通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212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109 例,给予抗心绞痛、扩冠、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 10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4粒/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观察 1个疗程后两组心绞痛控制情况,静息心电图变化.结果 1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 86.4%,优于对照组的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5.7%,优于对照组的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步长脑心通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 莲花清瘟胶囊治疗流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辛海宾

    目的 观察莲花清瘟胶囊治疗流行性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的疗效.方法将 146例流感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口服莲花清瘟胶囊,对照组口服抗病毒口服液.结果 治疗3d后治疗组退热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鼻塞、肌痛、咳嗽恢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莲花清瘟胶囊改善流感临床症状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肌氨肽苷联合早期针灸及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舒鑫;唐兴江

    目的 观察肌氨肽苷联合早期针灸及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肌氨肽苷组、针灸康复组及肌氨肽苷联合针灸康复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即抗血小板聚集及改善脑血液循环等药物治疗;肌氨肽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氨肽苷;针灸康复组给予常规治疗及针灸、康复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并给予肌氨肽苷以及针灸、康复治疗.在治疗前、治疗30d后对各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各评价1次.结果 治疗30d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3.3%,肌氨肽苷组为60.0%,针灸康复组为66.7%,联合治疗组为93.3%.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d后联合治疗组的NIHSS较其他3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肌氨肽苷联合针灸、康复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 脑脉泰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罗海东;罗海龙

    目的 探讨脑脉泰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V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脑脉泰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安理申)口服,对照组单用盐酸多奈哌齐口服,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评价两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及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MMSE、ADL、H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 脑脉泰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早期VD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盐酸多奈哌齐.

  • 血管活性物质与肝肾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钟晓琴;周飞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是终末期肝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特点是一种功能性的肾功能障碍,肾脏在组织学上并无显著的变化.HRS治疗方法非常有限,主要因为对其发生机制了解甚少.由于HRS发生机制复杂,应用收缩血管药物和舒张血管药物仍然存在争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参与HRS发病的重要血管活性物质如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肿瘤坏死因子α等在基础和临床试验方面进行了较多研究,本文对该领域新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心房纤颤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玉红

    心房纤颤(房颤)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人群年龄增长而增加.房颤人群死亡率是窦性心律人群的2倍,主要并发症为血栓栓塞事件(特别是卒中)以及长期快速心室率引起的心力衰竭.因此,科学合理地治疗房颤是当前心血管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 心房利钠肽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昝春辉;宣兵

    心房利钠肽(ANP)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发现并研究的一种由21~3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功能活性肽,又称为心钠素、利钠素、利尿素、血管舒张素.其临床作用为利钠、利尿、舒张血管平滑肌、抑制细胞增殖等,在维持血压,水、钠平衡以及在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对ANP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女性心血管疾病预防研究进展

    作者:刘延梅;陈凤英

    心血管疾病(CVD)是目前导致女性死亡的首要原因,但CVD是可以预防的,CVD的预防主要是针对CVD危险因素的预防.不同阶段女性CVD相关危险因素又有其各自特点,预防及干预措施侧重点不同,下面就女性CVD的特点及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 抑郁焦虑情绪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歌;张曙影

    明显的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等是高血压发生、发展与加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并能直接影响降压疗效.不仅如此,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还可引起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加重血压变异,进一步影响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在给予降压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抗抑郁药物有利于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血压的控制.

    关键词: 高血压 抑郁 焦虑
  •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静脉桥早期过度扩张的研究进展

    作者:强北平;Azriel B.Osherov;Bradley Strauss

    冠状动脉搭桥术目前仍然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多支复杂病变,较介入治疗是更为合适的首选措施.大隐静脉是搭桥术的主要桥用血管,但其10年内有着40%的较高全梗阻率,其主要原因是血管内平滑肌细胞的大量增生和从中外膜向内膜的迁移.静脉桥在术后极早期,常会出现过度扩张的结构重塑和内膜增生,高脂血症进一步促进了内膜增生和脂质沉着,终的结局常是静脉桥的完全梗阻.临床上一般认为早期过度扩张是静脉桥对高速动脉血流和内膜增生的代偿反应,对其预示着静脉桥的终失败缺少足够的重视.本文在此综述静脉桥早期过度扩张重塑的病生理演变、发生机制及预防治疗,以期临床医师能对静脉桥早期过度扩张有一系统的认识,并能及时行相应的防治.

  • 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晨;宁群;王玉斌;从林英

    目的 研究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自然情况匹配的UAP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应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1次/晚).两组均干预12周,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脂等指标的改变.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79,P=0.0276).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在治疗终点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减少,心电图ST-T改善,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舒张功能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瑞舒伐他汀是治疗UAP的有效药物,且安全性好.

  • 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雅萍;赵超;陶爱军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5例UAP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62例单用阿司匹林治疗;B组61例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C组62例单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比较3组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和心电图改善效果.结果 心绞痛症状改善效果:A组总有效率为67.8%,B组总有效率为93.4%,C组总有效率为80.6%,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2,P<0.05).心电图改善效果:A组总有效率为66.1%,B组总有效率为91.8%,C组总有效率为79.3%,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5,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UAP临床疗效显著.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赖美声

    目的 分析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3月-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7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6例.均给予吸氧、硝酸酯类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0.4ml皮下注射;辛伐他汀20mg,睡前口服,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ST段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心绞痛发生频率、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肌梗死发生率、心脏猝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及心脏事件发生率.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肖珊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已确诊的86例UAP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在常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单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服用氯吡格雷.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改善效果、心电图改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心绞痛改善效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为58.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明显改善UAP患者的症状,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社区心肌梗死行支架术后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调查

    作者:陆琼芳

    目的 调查社区心肌梗死行支架术后康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支持现状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社区心肌梗死并行支架术后康复期的7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国内常模比较,采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社会支持评定得分低于国内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结论 社区康复期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提示护士在患者住院治疗和随访期间,应充分评估和利用患者的社会支持,做好身心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呼吸道疾病患者感染病原体种类及耐药性的调查研究

    作者:何烨颖;陈章;吴奎;耿延东

    目的 了解呼吸道疾病患者感染病原体种类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2年2月收治的457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对其痰标本行常规的细菌培养,并通过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培养出的菌株进行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879份合格痰标本,分离出菌株45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26株,占总分离菌株的71.3%;革兰阳性菌131株,占总分离菌株的28.7%.3种主要的革兰阴性菌对于阿米卡星耐药性都较低,但对于早期出现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都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合理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联合用药,对于降低病原体耐药率及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 缝隙连接蛋白43与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焦华琛;刘春英;郭丽

    近年来心律失常的治疗由电生理转向细胞间分子的传递与交换.本文以缝隙连接蛋白43为着眼点,综述了缝隙连接、连接蛋白43的基本功能、病理机制以及与室性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发生的关系.同时总结了目前作用于缝隙连接、连接蛋白43表达的中西药,预测了近年该类药物的发展方向.

  •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内皮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涛;李远;肖文良;姜志安;张晓光;殷洪山;赵淑健;张松;杨增芯

    目的 通过测定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血浆中的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变化,探讨CSF的发病机制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无管腔狭窄及无慢血流者85例 (对照组),CAG示CSF者85例(慢血流组),以及CAG示冠状动脉有意义狭窄者85例(狭窄组).采用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CTFC)方法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分别测定3组患者血浆中NO、ET-1的水平.结果 慢血流组和狭窄组血浆ET-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血流组血浆ET-1低于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1).慢血流组和狭窄组血浆NO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血流组血浆NO高于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血流组和狭窄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水平和吸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慢血流组和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ET-1升高、NO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尿酸升高以及吸烟为CS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尿酸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以及吸烟可能参与CSF的病理生理发生过程,内皮功能损伤与CSF的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

  • 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及其疗效观察

    作者:黄莺;张春红

    目的 分析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补钠、利尿治疗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心衰合并低钠血症(<135mmol/L)的68例患者作为低钠组,血钠水平正常(135~155mmol/L)的118例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情况,分析低钠组的临床特征;按照补钠、利尿的总原则个体化治疗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YHA心功能分级、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经过6d的治疗后,低钠组58例患者血钠水平恢复至正常,有效率为85.3%.低钠组治疗前后Na+水平、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低钠血症更容易出现在高龄、低BMI、心功能差、不合理应用抗心衰药物的患者中,而补钠、利尿的疗效显著.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致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炎症因子的研究

    作者:聂晓改;殷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一种临床常见睡眠呼吸紊乱疾病.研究证实,OSAS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夜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进而通过多种机制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炎症反应就是重要的机制之一.OSAS患者体内较高水平的炎症因子参与了炎症反应过程,增加了卒中的严重性及治疗的复杂性.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