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腰椎C型骨折的外科治疗

    作者:谢陶敢;陈其昕;李方才;方杰

    目的:探讨胸腰椎C型骨折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方法:本组胸腰椎C型骨折患者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20~54岁,平均38.5岁.节段分布:T112例,T12 3例,L1 11例,L2 8例,L3 3例,L4 1例.均采用单纯后路长节段固定或后路长节段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的方法治疗.对获得随访12~20个月的26例患者的X线和CT片进行分析,测量术前、术后、术后1周及1年时椎体高度、冠状位和矢状位Cobb角、椎管占位百分率.观察神经恢复和腰背痛发生以及内固定失效情况.结果:本组椎体高度丢失由术前平均37.4%减少到6.8%,冠状位畸形完全纠正,矢状位Cobb角由平均22.3°恢复至5.6°,椎管占位由术前平均33.7%恢复至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上述各指标较术后1周时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症状除8例完全损伤无恢复外,其他不全瘫者均有1~3级改善.腰背病发生率19.2%,Denis分级评估P4 1例,P3 2例,P2 2例.无内固定失效病例.结论:单纯后路长节段固定或后路长节段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C型骨折是可靠、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满意,远期有待进一步观察.

  • Dectin-1介导香菇多糖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产生IL-12的研究

    作者:陈青;陈晓;孙俊;曾容;胡素泉;李岷;刘维达

    目的 探讨香菇多糖能否依赖Dectin-1介导而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产生IL-12.方法 香菇多糖作用THP-1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Dectin-1、IL-12p35和IL-12p40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THP-1细胞分泌IL-12的含量;以Dectin-1抑制剂昆布多糖预处理THP-1细胞,比较香菇多糖诱导产生IL-12的变化.结果 香菇多糖可上调THP-1细胞表达Dectin-1的mRNA水平;能上调THP-1细胞IL-12p35和IL-12p40的mRNA表达和IL-12分泌;昆布多糖可明显抑制香菇多糖诱导THP-1细胞分泌IL-12.结论 Dectin-1能介导香菇多糖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产生IL-12.

  • C型凝集素样自然杀伤(NK)细胞受体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表达及意义

    作者:农琳;张爽;李阳;张莹;王颖;李挺

    目的 探讨C型凝集素样自然杀伤(NK)细胞受体CD94和NKG2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型凝集素样NK细胞受体CD94和NKG2在经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EB病毒原位杂交及T细胞受体PCR克隆性重排分析确诊的21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以及对照组同部位B细胞淋巴瘤8例、淋巴结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10例、脾脏5例、胸腺5例和慢性炎性鼻黏膜5例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 21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具有典型的形态学改变,表达CD3ε、CD56和细胞毒蛋白,TCR重排阴性,20例EB病毒阳性;RT-PCR扩增结果显示,在21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18例(85.7%)CD94呈阳性表达;NKG2总阳性率为95.2%(20/21),各亚基表达阳性率依次为NKG2A/2B(85.7%)、NKG2D(61.9%)、NKG2F(14.3%)、NKG2C,/2E(4.8%).对照组中PTCL和B细胞淋巴瘤均不表达CD94和NKG2,仅2例脾脏和2例慢性炎性鼻黏膜组织表达CD94,1例脾脏组织表达NKG2A/2B,1例胸腺组织表达NKG2D.CD94和NKG2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与T细胞淋巴瘤和B细胞淋巴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D94和NKG2同时表达于17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共表达率为81.0%(17/21).结论 CD94和NKG2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呈特异性和顺序性表达,提示多数病例肿瘤细胞处于活化和功能NK细胞阶段.对这些分子的检测有可能成为NK细胞源性淋巴瘤诊断的重要手段.

  • 慢性HBV基因型C型感染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吴殿磊;徐光华;刘娜;陈延平;冯继红

    目的:在了解延安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延安地区HBV基因型C型感染者的临床分型与病毒学和生化学指标的特征.方法:随机选取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2例(病史均超过12 mo),在可检出基因型121例患者中,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5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46例,肝硬化(LC)17例,采用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HBV DNA载量;时间分辩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定量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测定HBV基因型.结果:在121例可检出基因型的患者中,C型116例(95.87%-95%CI:92.32%-99.42%).C基因型感染者中:ASC组HBV DNA载量、HBeAg定量明显高于CHB组及LC组(t=3.94、4.75,P=0.000,0.000;t=4.82、3.94,P=0.000,0.001):ASC组HBeAb定量、ALT水平明显低于CHB组及LC组(t=3.71、12.09,P=0.000、0.000;t=12.44、7.81.P=0.000、0.000).CHB组与LC组HBV DNA载量、HBeAg定量、ALT水平明没有明显差异(P=0.38,0.58,0.047);ASC组、CHB组、LC组年龄之间比较差异明显(t=5.07、9.72、4.99,P=0.000、0.000、0.000),ASC组年龄低;CHB组、LC组男性比例明显高于ASC级(X2=9.37,5.18,P=0.002,0.023).结论:HBV基因型C型是延安地区慢性HBV感染者优势株:C型感染者ASC组、CHB组、LC组间分析结果基本符合慢性HBV感染者临床自然史转归特征.

  • C型钠尿肽在糖尿病兔股动脉狭窄中的作用

    作者:白玲强;刘朝中;田建伟;王刚;庞博

    目的 观察糖尿病兔股动脉球囊损伤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C型钠尿肽(CNP)浓度变化和外源性CNP干预后血管狭窄程度的影响,以探讨CNP在糖尿病下肢血管介入后再狭窄中的作用.方法 糖尿病兔建模后分为对照组、球囊损伤组、CNP干预组,每组8只.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CRP、CNP的浓度.术后4周处死兔,取股动脉行HE染色,分析血管内膜、中膜的变化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 球囊损伤组血浆CNP浓度术后1天达峰、7天、14天较对照组增高(1天,16.38±3.76μg/L比4.20±0.84μg/L,P<0.01;7天,10.81±3.37μg/L比4.58±2.18μg/L,P<0.01;14天,6.94±2.73μg/L比4.33±0.98μg/L,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NP干预组与球囊损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CRP浓度分别为:1天,8.43±0.61 μg/Ml比13.81±4.30 μg/Ml,P<0.01;7天,6.79±4.39μg/Ml比9.38±2.99μg/Ml,P<0.01;14天,5.79±0.64 μg/Ml比6.88±0.92μg/Ml,P<0.01.干预组血管中膜面积、内膜面积与球囊损伤组相比分别为:0.14±0.05 mm2比0.28±0.18mm2,P<0.01;0.07±0.03 mm2比0.14±0.09 mm2,P<0.01.结论 CNP参与糖尿病股动脉血管球囊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对糖尿病下肢血管介入后再狭窄有一定抑制作用.

  • 犬急性肺血栓栓塞部分血管活性物质的实验研究

    作者:高德伟;梁瑞芳;刘朝阳;李文兵;俞森洋

    目的探讨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肾上腺髓质素(ADM)和C型利钠肽(CNP)在肺血栓栓塞时的变化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4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肺栓塞组和对照组.栓塞组注射自体血栓,对照组注射温生理盐水.每只犬在注栓前、注栓后的半小时、1、2、4及6 h各时点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收集动脉血标本,检测ET、CNP、ADM和NO的变化.结果组织病理符合肺血栓栓塞的改变;栓塞组在栓塞后动脉血气血氧分压较栓塞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栓塞组在栓塞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血管阻力(PVR)较栓塞前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ET和NO在栓塞后2、4及6 h明显升高(P<0.05).ADM在栓塞后1、2 h明显升高(P<0.05);CNP在栓塞后2 h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管活性物质ET、NO、ADM和CNP参急性肺血栓栓塞的病理生理过程.

  • B型利钠肽结合血流动力学监测对呼吸困难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彩军;李春盛;李泓

    目的 探讨急诊室快速血B型利钠肽(BNP)检测并同时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呼吸困难患者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7年5月至2008年1月354例因呼吸困难就诊患者,使用无创超声心排量监测仪进行心输出量(CO)测定,同时测定血BNP浓度,以是否为心源性呼吸困难进行分组,分别对CO以及BNP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确诊127例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检测CO以及BNP具有负相关性(r=-0.645,P=0.000);在确诊227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CO及BNP两者阴性检出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2例比11例,P=0.000),CO和BNP无相关性.结论 急诊室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浓度判定心源性呼吸困难具有局限性,应用无创超声心排量监测仪监测CO血流动力学对鉴别呼吸困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

    作者:范步新;刘书茂;贾金生;刘长松;刘新民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应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12例.结果 12例获随访5~24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4.2个月,未出现内固定失效及骨折不愈合.按Schatzke-Lambert评分标准:优6例,良4例,中1例,差1例.结论 应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固定稳定可靠,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良好方法.

  • 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

    作者:吴晓东;郭文川

    桡骨远端骨折是很常见的骨折,其中C型(AO分型)骨折的患者逐渐增多.其治疗比较困难.笔者自2003年1月~2010年1月,应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3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C型肱骨髁间骨折32例治疗分析

    作者:杨峰

    目的 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侧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8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C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18~70岁,平均39.8岁.结果 32例患者术后X线片示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期内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全部愈合,平均4.8个月,均无尺神经损伤.结论 开展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侧重建钢板内固定是治疗C型肱骨髁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 尼曼-匹克病C型一家系基因突变分析及产前基因诊断

    作者:章瑞南;邱文娟;叶军;韩连书;张惠文;琳娜;顾学范

    目的 研究1例临床疑诊尼曼-匹克病C型(Niemann-Pick disease type C,NPC)先证者的基因诊断,以及其家系的产前基因诊断.方法 采用DNA抽提试剂盒提取先证者(NPC晚发婴儿型)和其父母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进行NPC1基因突变检测.测序结果与GenBank人类NPC1基因(NM 000271)进行比较,突变外显子片段均行DNA双向测序证实.同时选取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通过直接测序法以排除新错义突变为基因多态性.采用ClustalX 1.81分析软件对人类和其他种属的NPC1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在先证者母亲再次妊娠18周时抽取羊水细胞,对培养后羊水细胞进行相应的基因突变检测,用于产前基因诊断.抽取新生儿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进行NPC1基因分析.结果 NPC1基因测序发现先证者携带2个新杂合突变c.2284-2287 delCTCT和p.V959G,分别来源于父亲和母亲,50例正常人中未发现这2种突变.通过ClustalX 1.81软件比对人、小鼠、大鼠、兔、猫及猪的NPC1蛋白的氨基酸发现,p.V959为中度保守氨基酸区域,此位点氨基酸错义突变p.V959G可能导致NPC蛋白功能异常.胎儿羊水直接抽提基因组DNA及培养后羊水细胞DNA检测均未发现这2种突变,为正常胎儿.新生儿外周血白细胞的NPC1基因分析未发现携带c.2284-2287 delCTCT和p.V959G突变,与产前基因诊断结果相符.结论 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可为NPC先证者进行基因诊断,也可为其家系进行产前基因诊断,p.V959突变可能与晚期婴儿型临床表型相关.

  • 雌激素对增殖期ATDC5细胞生长及C型利钠肽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郑丕媚;马华梅;苏喆;张璧涛;杜敏联

    目的 观察雌二醇(E2)对增殖期ATDC5细胞的生长及C型利钠肽(CNP)信号通路蛋白[包括CNP、利钠肽B受体(NPR-B)及利钠肽C受体(NPR-C)]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胰岛素(10 μg/ml)诱导分化第6天的ATDC5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E2对细胞生长的影响(MTT法)及CNP、NPR-B及NPR-C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blot法):(1)量效研究:分别加入7个不同浓度(10-11 ~10-5 mol/L)的E2(浓度组)及DMSO溶剂(对照组)共8组,比较作用24 h后各组细胞数吸光度(A)值及作用48 h后各组细胞的蛋白水平;(2)时效研究:加E2(10-8 mol/L)作用不同时间(0、24、48、72、96、120 h)(6组),除0h外,各时间点均设相应溶剂对照组.比较不同时间点细胞数与其对照组的差值;比较0 ~96 h细胞蛋白水平;(3)雌激素受体阻断试验:分别加入E2(10-8 mol/L)(E2组)、雌激素受体阻断剂ICI 182782(10-7 mol/L)(ICI组)、E2(10-8 mol/L)和ICI 182780(10-7mol/L)(E2+ ICI组)以及溶剂DMSO(对照组),比较作用24 h后4组细胞数.结果 (1)量效研究:①作用24 h后,与对照组(0.38±0.02)相比,随E2浓度增大,ATDC5细胞数呈增加趋势,至浓度为10-9和10-8 mol/L时为显著(A值分别为0.56±0.06和0.52±0.02,P值分别<0.05和<0.01);②作用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组细胞CNP、NPR-B及NPR-C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P均<0.01),CNP和NPR-B蛋白增加以10-10 mol/L组为显著,NPR-C蛋白增加以10-9 mol/L组为显著.(2)时效研究:①E2(10-8 mol/L)分别作用24 ~96 h后,各时间点细胞数均较对照组增多,48 h时为显著(0.030±0.003),随后逐渐减少(P<0.05或P<0.01),至120 h时(0.007 ±0.00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CNP水平在24 h时显著增加(P<0.05),48 h和72 h时有增加趋势,96 h时则有降低趋势.NPR-B和NPR-C蛋白水平在24 h时均有增加趋势(P分别为0.060和0.055),48 h则均有降低的趋势,至72 h和96 h时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3)雌激素受体阻断试验:作用24 h时,E2组、ICI组、(E2 +ICI)组和对照组4组细胞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组(0.470±0.032)和(E2+ICI)组(0.410±0.018)均多于对照组(0.370±0.011),E2组多于(E2+ ICI)组(P均<0.05);ICI组(0.360-±0.035)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2能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以时效和量效作用方式促进增殖期ATDC5细胞生长.E2在一定浓度、不同作用时间时可以不同方式调节(上调或下调)CNP、NPR-B和NPR-C蛋白的表达,提示雌激素是CNP信号通路的调节因子之一.

  • 尼曼匹克病C型18例血7-酮胆固醇水平、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占霞;琳娜;张惠文;高晓岚;邱文娟;韩连书;叶军;顾学范

    目的 分析尼曼匹克病C型(NPC)血7-酮胆固醇水平、临床表现以及基因突变谱,探讨NPC患儿血7-酮胆固醇水平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及中国人NPC1突变谱特点.方法 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在新华医院儿科就诊的18例NPC患儿,男13例,女5例,就诊年龄5月龄至21岁,对患儿血中7-酮胆固醇水平、临床表现及基因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儿中14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时间1 ~16岁,其中早期婴儿型7例,晚期婴儿型1例,青少年型5例,成人型1例.血中7-酮胆固醇浓度:早期婴儿型(348.5±168.7) μg/L,晚期婴儿型150.6μg/L,青少年型(145.0±46.3)μg/L,成人型32.0μg/L,均高于正常参考值;另有4例就诊时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的患儿,7-酮胆固醇浓度(345.6±134.2) μg/L.18例中有16例脾肿大或肝脾肿大.18例共检出34种NPC1基因突变,包括27种已知突变,1个新发现的微小缺失/插入3609_3610delAC;5个新发现外显子点突变:c.3683T>C(p.M1228T)、c.3679A>T(p.R1227W)、c.1070C>T(p.S357L)、c.1456A>C(p.N486H)和c.1142G>A(p.W381X);1个新发现内含子突变:c.881 +3A>G.结论 NPC患儿血中7-酮胆固醇水平升高,与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时间呈负相关趋势,多伴有脾肿大或肝脾肿大,18例检出34种NPC1基因突变,其中7种新突变,丰富了NPC1基因突变谱.

  • 哈萨克族青少年C型尼曼-匹克病一例

    作者:张艳;阿力木·吾甫尔;雷晶;马建华

    分析我科诊治的1例以神经系统病变为首发及主要临床表现的新疆哈萨克族青少年C型尼曼-匹克病(NPC)的临床资料及基因结果,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并总结.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行走不稳,频繁跌倒,病情缓慢进展,致独立行走困难,并出现肢体及面部不自主运动、注意力无法集中和构音障碍等.头颅MRI提示双侧侧脑室后角旁异常信号.腹部超声脾大.骨髓涂片可见尼曼-匹克细胞及海蓝组织细胞.患者基因测序结果为NPC1基因外显子23有1个纯合突变c.3493G>A(p.V1165M),为错义突变;患者父亲及母亲行Sanger一代测序验证,发现均携带该致病突变.NPC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溶酶体贮积症,临床症状不具特异性.对于青少年出现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或精神症状患者,存在孤立性的脾肿大且没有肝脏疾病时需高度怀疑NPC.

  •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与腓骨重建钢板固定治疗 C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马楠

    目的 观察C型Pilon骨折以腓骨重建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以本院2014年5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37例住院的C型Pilon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腓骨重建钢板固定治疗,评估治疗后患者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观察患者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情况,统计住院期间并发症(感染、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情况.结果 本次手术时间为45~98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69.3±7.4)min,37例患者1年半随访6个月内骨折愈合人数32例,愈合率为86.5%,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9%.骨折延迟愈合率为10.8%,骨不连发生率为2.7%,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8.1%.结论 对C型Pilon骨折者临床使用腓骨重建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患者术后骨折愈合良好,术后并发症较少,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佳.

  • 切开复位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

    作者:双鸥;李健;张宪彧;周建敏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选用“Y”型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较好地恢复患者肘关节功能.

  •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

    作者:徐远金;黄振明;薛小二;张剑;杨俊峰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51例,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结果本组5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4~18月,平均6.2月。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无骨折在移位、感染、肌腱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根据Sarmiento评分系统(Stewar等[2]改良),桡骨远端C型骨折复位后的功能评价:优34例,良19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86.3%,整体疗效满意。结论桡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可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 外固定支架与双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张安旗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与双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将70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分为外固定支架组和双钢板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双钢板组患者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活动都均优于外固定支架组(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活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双钢板组优良率(89.5%)高于外固定支架组优良率(65.6%)(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和双钢板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都能使腕关节活动度得到较好的恢复,但总体来看,双钢板固定较外固定支架效果更佳。

  • 急进高原男性青年血浆C型利钠肽含量与高原低氧的关系

    作者:甘桂芬;高芬

    C型利钠肽(CNP)是Sudoh等于1990年从猪脑中提取的第3个利钠肽家族成员,因其具有较强的抑制血管重构和一定的扩血管作用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中我们对同一群健康男性青年从海拔1 100 m进驻海拔2 260 m第30天,以及进驻海拔3 780 m第1天、第5天、第10天的动、静脉血CNP进行了检测,并进行动、静脉血含量的对照,旨在探讨急进高原CNP在不同海拔、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及肺循环对CNP含量的影响.

  • 心钠素、脑利钠肽、C型利钠肽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在老年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何玉芳;程琦;何鑫;刘瑛;房勤茂

    目的 探讨心钠素(ANP)、脑利钠肽(BNP)、C型利钠肽(CNP)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血管病变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T2 DM 116例,根据是否合并血管病变将其中未合并血管病变的73例作为单纯T2 DM组,合并血管病变的43例作为T2 DM血管病变组,另选取该院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5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3组血浆ANP、BNP、CNP、PECAM-1水平,分析T2 DM血管病变组血浆ANP、BNP、CNP水平与PECAM-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3组血浆ANP、BNP、CNP及PECAM-1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 DM血管病变组血浆ANP、BNP和PE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单纯T2 DM组,血浆C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单纯T2 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T2 DM组血浆CNP和PE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 DM血管病变组血浆ANP、BNP水平与PECAM-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血浆CNP水平与PECAM-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血浆ANP、BNP、CNP及PECAM-1水平在老年T2 DM血管病变患者中可发生显著变化,可作为诊断老年T2 DM患者血管病变的可靠指标.

61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