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국제의약위생도보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245
  • 国内刊号: 44-1417/R
期刊荣誉:
  • 眼外伤继发青光眼临床分析

    作者:黄燕;王班伟;黎立军;黄晓燕

    目的探讨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原因、治疗方法及愈后.方法对住院128例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导致青光眼的原因依次为前房积血、晶体脱位、继发性感染、房角劈裂、粘连性角膜白斑、晶体破裂、上皮植入性囊肿.予药物保守或手术治疗后,眼压控制正常,占95.18%.结论本组病例导致眼压升高常见的原因是前房积血,治疗除积极降眼压外,及时去除病因是治疗的关键,继发感染者愈后较差.

  • 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23例诊治探讨

    作者:蔡运红

    目的探讨老年ACST的临床特点,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几年2 3例老年ACST的临床资料.结果2 3例手术治疗18例,16例治愈,2例死亡,非手术治疗5例,3例好转,2例死亡.结论老年ACST有其自身特点,在基层医院及时开腹手术、胆管引流是治疗ACST的有效手段,必要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围手术期康复的重要保证.

  • 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180例临床观察

    作者:金恒善;付立晶;吴秋婵;林青

    目的探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传播的疗效.方法将180例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的孕妇分成2大组4小组,预防组:A(A150例、A260例),对照组B(B130例、B240例),A1组为HBsAg+HBeAg或(含HBcAb)阳性,A2组为其他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组;B1、B2同A1、A2.A组110例,自孕28周起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IU,每4周1次,共3次,对照组70例,不用药物定期产检,分娩时抽脐静脉血查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预防组感染率为4.5%,对照组感染率为40.0%,相比有显著性(P<0.001).A1(4.5%),B1(86.7%),有显著差异P<0.001,A2(1.7%),B2(5.0%),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BsAg+HBeAg或(含HBcAb)阳性孕妇晚期,注射HBIG进行被动免疫可以有效预防乙肝母婴垂直传播.

  • 小儿支原体肺炎42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丽珊;赵少岚

    目的了解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该病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特异性MP-IgM抗体,同时做血沉、心肌酶、肝酶测定,拍胸片.结果本组42例支原体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症,病程迁延,可有肺外表现.阿奇霉素治疗有效率100%,糖皮质激素对肺外表现治疗有效.结论支原体肺炎除肺炎表现外,易出现肺外症状,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 子宫肿瘤介入性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梁文钊;伦彩霞;张应和;田乔;李春芳;李良;朱明欣;黄雪珍

    目的探讨采用介入疗法治疗子宫肿瘤的临床价值,以及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36例中晚期子宫肿瘤病例按介入疗法和内科疗法分A组(样本组)、B组(对照组).并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经临床、影像学检查分析比较,临床缓解率A组明显好于B组.结论介入疗法是治疗子宫肿瘤的有效、安全方法之一,治疗出血疗效快捷,术后并发症少.

  • GP方案治疗晚期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练英妮;李曙平;王向明;欧庆连;叶金辉;邵剑锋

    目的观察健择+顺铂(GP)方案治疗晚期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选择晚期复发转移性鼻咽癌23例(其中9例为初治,14例曾接受过化疗或放疗),采用GP方案静脉化疗,28天为一周期,全部完成6周期治疗.结果23例中CR4例(17.39%),PR14例(60.86%),有效率(CR+PR)78.26%(18/23).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肝功能损害.3例患者出现Ⅲ度骨髓抑制(13.04%),14例(60.86%)出现Ⅰ~Ⅱ度消化道反应,2例出现Ⅰ度肝功能损害.结论GP方案对晚期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有较好疗效,对既往接受过化疗(包括含铂方案)者仍有相似的抗癌活性,且毒副反应较轻,可作为晚期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一线治疗或二线救援治疗方案.

  • 婴儿喂养方式与贫血的关系

    作者:许肖明

    贫血是婴儿时期常见的营养性疾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童四大疾病之一,对小儿健康危害较大.本文通过对250例6个月~1岁的婴儿患贫血病的调查发现,婴儿贫血总患病率为22.79%,贫血发生率与喂养的方式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人工喂养的婴儿患病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的婴儿,说明母乳喂养好.提示:让全社会重视儿童贫血病的预防.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儿童家长母乳喂养知识指导,辅食添加指导,减少贫血病的发生.

  • 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47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福林;冯伟文;冯子来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002~2004年间在我站诊治的5 0岁以上初治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共47例的临床表现和近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43例继发性肺结核中,病变占3个肺野以上者有26例(60.5%),以渗出性病灶和干酪性病灶为主的较多,痰菌阳性的36例中,除2例未完成疗程,有30例治愈,治愈率88.2%(30/34),失败4例,失败率11.8%.结论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经规则化疗并进行DOTS可取得较好疗效.

  • 对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变化情况的观察

    作者:何清萍;蔡红月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后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所选取因子宫良性病变进行子宫切除术的病例37例作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女性30例作对照组,利用放免方法分别测定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性激素水平.结果子宫切除术后6个月,观察组E,、P值显著低于术前及对照组,FSH、LH值显著高于术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子宫切除后使女性卵巢功能有所下降,应慎重对待子宫切除.

  • 液基细胞学与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相互作用

    作者:陈棠娇

    目的评价液基细胞学(TCT)与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妇科检查的2061例患者行液基细胞学筛查,对其中356例细胞学检查提示阳性的患者行阴道镜及镜下活检、组织学病理检查以及高危型HPV检测.结果共检出阳性涂片356例,占17.37%,其中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178例,占8.63%,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48例,占7.18%,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HSIL)29例,占1.43%,鳞状上皮细胞癌1例,占0.04%,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HSIL)、鳞状上皮细胞癌(SCC)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6.67%、82.76%、100%.高危型HPVDNA阳性率随着CIN级别的增高HPV阳性检出率随之增大.结论采用液基细胞学筛查,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细胞学阳性应行高危型HPVDNA检测及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能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

  • 新生儿窒息引起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探讨

    作者:同建霞;封志纯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7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以及其中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60例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新生儿窒息程度越重,胃肠功能损害程度越重(x 2=5.284,P=0.022),发生率越高(x 2=10.025,P=0.002);(2)发生窒息的早产儿出现胃肠功能障碍的机率明显大于足月儿(x 2=5.789,P=0.016).结论对发生窒息的新生儿应警惕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特别是早产儿,应及时治疗,防止发生MODS,提高存活率.

  • 正交试验法优选静脉穿刺涂剂的配方

    作者:陈文伟;莫玉芳

    目的制备安全有效的静脉穿刺涂剂.方法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法,筛选静脉穿刺涂剂的配方.结果由2.5%消旋山莨菪碱、1.0%烟酸、2.0%利多卡因和1.0%薄荷脑组成的配方效果较好.结论正交试验法优选静脉穿刺涂剂的配方,方法可行,效果满意.

  •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64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纯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病原因、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方法对64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周分2组进行比较.结果64例中原因明确的首位因素是阴道炎;不同孕周两组剖宫产率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孕周两组早产对母亲影响无明显差异;孕28~34周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4~37周者(P<0.01),4例新生儿死亡均发生于孕34周前.结论定期产检,注意下生殖道感染的筛查及治疗.对于孕28~34周者在胎膜早破时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病死率;对于孕周小者,尽量延长孕周至34周以上,同时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促胎肺成熟,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 儿科住院病人药疹148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海龙;袁伟浈

    对住院儿科患儿发生的148例药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致敏药物主要为抗生素类,占82.4%,其次为解热镇痛剂,占10.2%:药疹类型以发疹型多,占68.2%,其次为荨麻疹型,占27%;并对小儿药疹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儿童 药疹
  • 床旁单泵静-静脉血液滤过救治ICU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作者:李莉;黄洁平;李荣藻

    目的观察床旁单泵驱动静-静脉血液滤过救治ICU病房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方法ICU病房MODS患者26例,综合治疗基础上行床旁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血液滤过前及后检测电解质、肾功、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结果治疗后肾功改善,高钾纠正,心血管功能稳定,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床旁CVVH救治MODS血流动力学稳定、疗效确切、经济简便、床边实施,利于更好更快地救治ICU病房MODS,可推广至全科.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t-PA和PAI-1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少渡;施秉银;王养维;吴贵福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时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T-1)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t-PA和PAI-1活性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DR组血浆t-PA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和对照组(P<0.01),PAI-1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和对照组(P<0.01),单纯糖尿病组t-PA低于对照组(P<0.05)及PAI-1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R有纤溶功能损害,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浆t-PA和PAI-1活性水平,对DR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心肌酶的变化及对临床分度的影响

    作者:黄暖湖;赵湛新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心肌酶的变化及对临床分度的影响.方法对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共70例及正常足月适于胎龄儿124例分别检测血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观察它们对HIE临床分度的影响.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LDH、CK、CK-MB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重度HIE患儿心肌酶LDH、CK、CK-MB浓度显著高于中度患儿.结论心肌酶的升高可作为HIE严重程度的一个客观评价指标.

  • 保守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的体会

    作者:李晓霞;梁雄;刘彦红

    目的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期待治疗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68例中央性前置胎盘中39例期待疗法的临床资料,包括宫缩抑制、计划分娩等.结果98.0%新生儿Apgar评分1min>5分,5min评分为10分.结论对中央性前置胎盘通过期待疗法,围产儿死亡率可降为0.

  • 腰椎间盘术式与腰椎不稳的临床研究

    作者:卢新源;梁小军;蒙更耀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随访,比较椎间盘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三种术式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本院1978年6月至2003年10月间治疗了5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共随访434例,其中椎板间开窗294例,半椎板切除95例,全椎板切除45例,随访时间3个月~20年.结果3种术式早期均影响腰椎稳定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远期疗效取决于腰椎的稳定性.术后腰椎稳定时间:开窗3~6个月;半椎板切除:0.5~1.5年;全椎板切除:1~2年.全椎板切除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大,腰椎不稳发生率为44.4%;半椎板切除优于全椎板,腰椎不稳定发生率为26%;而椎板间开窗术不影响腰椎稳定性,是值得应用的术式.结论腰椎不稳与术式和小关节有密切的关系.

  • 68例老年人牙髓牙周联合病变的治疗分析

    作者:杨俊玉;孙雪梅

    目的观察老年人牙髓牙周联合病变的临床表现和疗效.方法对68例老年人94颗牙髓牙周联合病变的患牙分析其临床表现,进行牙髓牙周的同时治疗.结果94颗牙髓牙周联合病变的患牙治疗后经2~3年的观察有77(81.9%)颗牙得到保留.结论对老年人的牙髓牙周联合病变患牙进行牙髓牙周联合治疗,保持口腔卫生,并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静输氧预防全麻术后低氧血症的观察

    作者:苏少丽;浦生忠;王霞

    目的观察静输氧在预防全麻术后低氧血症的作用.方法选择腹部全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预防组(静输氧组).每组均在全麻术后脱离麻醉机5分钟后立即输注平衡盐液体.分别在输注前、输注后1 0分钟、20分钟、30分钟监测SPO2、HR、BP等指标有无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预防组患者输注后SPO2比输注前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患者输注前后SPO2无显著提高.两组的SPO2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但HR、BP无明显变化,未见气栓等不良反应.结论静输氧在全麻术后低氧血症有着显著的预防作用,液体给氧是预防术后低氧血症的重要途径.

  • 76例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

    作者:源婉明

    目的探索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为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本院出生的符合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的7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脐带因素30例,占39.47%,胎儿宫内窘迫18例,占23.68%,羊水少5例,占6.58%,早破膜5例,占6.58%,胎位异常4例,占5.26%,其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例,占3.95%,胎盘因素3例,占3.95%,继发宫缩无力2例,占2.63%,过期妊娠2例,占2.63%,早产2例,占2.63%,双胎妊娠2例,占2.63%.新生儿窒息与分娩方式有关,阴道助产发生率高(52.38%),剖宫产次之(5.84%),自然分娩发生率低(3.44%).结论做好孕期系统管理,恰当、适时选择分娩方式,加强产科、儿科医务人员技术培训,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 外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12例治疗体会

    作者:刘伯乐

    目的总结外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救治经验.方法对12例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采用骨瓣成形术,术中清除血肿,止血满意,术后无死亡,无枕部膨隆、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结论正确处理横窦损伤出血是提高救治率的关键,采用骨瓣成形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 螺旋CT平扫在诊断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

    作者:邓景球;李宋荣;史向民

    目的评价螺旋CT平扫对输尿管结石诊断的价值.方法150例患者行腹盆部非增强螺旋CT平扫.结果150例非增强螺旋CT诊断输尿管结石病人中术后确诊输尿管结石或排出结石144例,诊断符合率为96%,同时显示结石大小、形态、位置和CT值及间接征象.结论螺旋CT平扫在诊断急诊输尿管结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螺旋CT 输尿管结石
  • 产后42d母乳喂养情况分析

    作者:叶婉华;许肖虹

    目的通过对产后42d来本院进行康复检查的产妇询问母乳喂养情况,了解纯母乳喂养率,分析母乳不足的原因,从中找出相应的对策,提高纯母乳喂养率,进一步巩固爱婴医院的成果.方法对2004年1~12月产后满42d来院检查的1416例产妇进行询问其母乳喂养情况,按制定的表格内容逐项填写,然后进行总结统计纯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人工喂养率.结果检查总人数1416例,其中纯母乳喂养935例,约占66%;混合喂养404例,约占28%;人工喂养77例,约占5.4%.结论纯母乳喂养率偏低,与4~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要达80%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及时找出纯母乳喂养率低的原因,针对其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期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巩固爱婴医院的成果.

  • 重度妊高征行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黄鑫;陈治君

    目的探讨重度妊高征行剖宫产术的的麻醉处理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需行剖宫产术的重度妊高征患者分别实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硬膜外麻(EA)、气管内插管全麻(G).监测并记录EKG、SPO,、BP、PETCO2.阻滞效果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麻醉并发症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结果CSEA高阻滞平面及达到时间比EA组少;CSEA、G组从麻醉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比EA组明显缩短;CSEA、G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EA组;术中麻黄素的使用CSEA组多于EA组.CSEA、EA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5例全麻病人,术毕清醒拔管,无烦躁不安和抽搐.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综合了脊麻以及硬膜外阻滞的优点,比单纯硬膜外麻醉更具优点;对合并凝血功能异常等患者选用全麻,可避免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发生.

  • 电烧伤创面处理体会(附16例报告)

    作者:林剑雄;刘潮坚

    目的总结电烧伤创面的修复特点.方法分析近年收治的16例电烧伤,对创面修复方法进行探讨.结果3例经短期治疗后出院,余13例治愈出院,其中手术治疗8例,早期手术修复创面及筋膜皮瓣应用为主要治疗方法.结论手术时机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可早期手术,某些情况下则应延期或分期手术修复创面.筋膜皮瓣在修复电烧伤创面具有安全、实用价值.

    关键词: 电烧伤创面 修复
  • 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谢献华

    目的探讨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价值.方法自2000年3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切开复位,螺钉或重建钢板固定治疗26例髋臼后壁骨折.结果本组共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69月,随访内容包括:术后骨折脱位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活动范围、是否髋关节疼痛及术后是否出现骨折移位、骨不连、感染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根据美国矫形外科学院评定标准,结果:优12例,良11例,可3例.结论切开复位,螺钉或重建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疗效满意.

  • 高乌甲素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胃肠道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作者:邓启明

    目的探讨高乌甲素复合罗哌卡因在胃肠道病人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Ⅱ~Ⅲ类择期胃肠道手术病人随机分为高乌甲素组、高乌甲素复合罗哌卡因组和芬太尼组,观察三组术后4h、8h、12h、24h、48h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VAS评分比较高乌甲素组和芬太尼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乌甲素复合罗哌卡因组镇痛效果优于单用高乌甲素或芬太尼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乌甲素组和芬太尼组术后排气时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高乌甲素复合罗哌卡因组显著早于单用高乌甲素或芬太尼组(P<0.05).三组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高乌甲素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乌甲素复合罗哌卡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高乌甲素复合罗哌卡因是胃肠道病人术后镇痛的理想选择,值得推广.

  • 复方米非司酮片配伍米索前列醇片终止7周内宫内妊娠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静

    目的探讨复方米非司酮片配伍米索前列醇片终止7周内宫内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年7月~11月120例服用复方米非司酮片配伍米索前列醇片终止7周内宫内妊娠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100例服用米非司酮片配伍米索前列醇片终止7周内宫内妊娠者为对照组.结果在应用米索前列醇片后的胚胎排出平均时间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为(3.00±1.20)小时及(3.52±1.10)小时;阴道流血开始和停止时间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为(11.2+13.2)天及(14.4+1.50)天,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复方米非司酮片配伍米索前列醇片终止7周内宫内妊娠安全,有效,方便.

  • 纳络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2例临床观察

    作者:邓恩庆

    目的观察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对42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纳络酮0.1~0.2mg/kg/日,滴速为每小时10~20ug/kg连用3~5天或用至症状明显好转,并与对照组患儿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意识恢复、原始反射恢复、肌张力恢复、瞳孔恢复时间等方面和中枢性呼吸衰竭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纳络酮治疗HIE疗效显著,未见副作用发生.

  • 吡柔比星及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作者:伍秀东;杨小珍;王坚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及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患者膀胱灌注THP(52例),另一组膀胱灌注卡介苗(47例),各组均灌注6~48个月,期间观察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THP膀胱灌注组复发率为11.5%,无全身不良反应例子;卡介苗膀胱灌注组复发率为21.2%,68.1%患者出现膀胱刺激症状,两组比较THP组略好于.结论THP及卡介苗均是有效的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药物,THP膀胱灌注操作简单,全身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膀胱局部化疗药物.

  • 培菲康治疗婴儿腹泻疗效观察

    作者:余幼民

    目的探讨培菲康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盲法,将80例腹泻婴幼儿随机分为培菲康治疗组和干酵母组,每组40例,两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培菲康组与干酵母组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异,培菲康组在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方面优于干酵母组.结论培菲康是治疗婴幼儿腹泻有效的药物.

  • 盐酸纳络酮治疗急性意识障碍60例疗效观察

    作者:胡冀;梁耀君

    目的探讨盐酸纳络酮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意识障碍患者118例随几分成纳络疗组和常规疗组.结果纳络酮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盐酸纳络酮是急性意识障碍早期救治方案中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

  • 可乐必妥静滴液治疗肝病并发胆道感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

    作者:李俊;罗燕;林炳亮

    目的研究可乐必妥静滴液治疗肝病并发胆道感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应用前瞻性开放临床试验方法,使用可乐必妥静滴液[1](500mg/100ml)治疗严重肝病并发胆道感染患者33例,观察治疗前、治疗过程及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象、肝肾功能、肝胆影像学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体温、腹痛症状改善明显,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血清胆红素有所下降,但不明显,肾功能、血小板均无明显变化,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明显,部分病人出现较明显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头晕、发热、静脉炎、骨髓抑制,治疗有效率达84.8%(28/33),不良反应率21.2%(7/33).结论可乐必妥静滴液治疗严重肝病并发胆道感染有较好的效果,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初孕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作者:吕晓青;林清

    目的应用安全有效的无痛人工流产术,减轻初孕妇女术时的痛苦,防止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方法将420例孕龄为42~70天的初孕妇女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200例,于术中缓慢静脉注射异丙酚加芬太尼;对照组220例,采用传统扩宫法,不用任何镇痛药.分别观察受术者术中及术后生命体征、疼痛情况、人流综合征、出血量等反应.结果实验组生命体征平稳,镇痛总有效率100%,无一例发生人流综合征,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镇痛效果好、安全、可以防止人流综合征的发生.

  • 罗哌卡因混合曲马多、氟哌利多用于老年人腹部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应

    作者:何良英;李艳辉

    目的研究硬膜外用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氟哌利多对老年人腹部术后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5~86岁腹部手术患者186例分三组,每组62例,术后分别采用0.125%罗哌卡因(R组)、0.125%左旋布比卡因(L组)及0.125%布比卡因(B组)复合0.5%曲马多+0.005%氟哌利多行硬膜外镇痛.以VAS及D1/D2衡量镇痛效果,观察肛门排气时间及恶心、呕吐、头痛、下肢麻木等不良反应.结果三组老年人VAS、D1/D2对PCEA满意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肛门排气时间R组早于L组及B组,下肢麻木的发生率R组无而L组及B组都有(P<0.05).结论0.125%罗哌卡因+0.5%曲马多+0.005%氟哌利多对老年人腹部术后硬腹外镇痛效果确切且安全.

  • 利他林和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多动症的远期疗效研究

    作者:焦鹏涛;金恒善;付立晶

    目的探讨利他林和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多动症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120例儿童多动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利他林治疗组给予利他林口服,感觉统合训练组给予统合训练,等多动症状控制后停止给予治疗措施,半年后评估.结果利他林治疗组停药半年后55例(91.7%)患儿重现多动症状,而感觉统合训练组则只有15例(25%)患儿重现多动症状.结论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多动症疗效比利他林更持久.

  • 喜炎平注射液与西米替丁联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8例疗效分析

    作者:欧阳林静;吴志钢;鞠忠玲;林莉萍

    目的了解喜炎平注射液与西米替丁联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治疗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的腹泻患儿163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50例,喜炎平注射液组45例,喜炎平注射液联合两米替丁组68例.根据腹泻疗效判断标准判断疗效.结果三组疗法经x2检验,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 2=47.416,P<0.01).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对轮状病毒有强抑制作用,而喜炎平注射液与西米替丁联用治疗儿童轮状病毒肠炎效果更加显著.

  • 蓝光照射联合痤疮霜倒膜治疗痤疮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黄颖芬;黄筠瑜;郑蕙

    目的观察蓝光痤疮治疗仪联合痤疮霜倒膜治疗与痤疮霜倒膜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 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单纯予痤疮霜倒膜治疗,一周1次;观察组40例加用蓝光痤疮治疗仪照射治疗,每周2次,每次20分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复发的患者少于对照组.蓝光痤疮治疗仪联合痤疮霜倒膜治疗是治疗痤疮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疗效好的优点.

    关键词: 痤疮 治疗 护理
  • 灌肠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和护理

    作者:叶晴

    目的探讨灌肠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26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在原综合治疗方案相同的情况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综合治疗方案中加用生理盐水灌肠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显示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缩短高胆红素血症的持续时间,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结论在综合治疗方案中配合生理盐水灌肠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值得临床应用.

  • 39例胫腓骨骨折病人手术前后的心理观察及护理干预

    作者:伍杏容;林婉云

    目的了解胫腓骨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变化,通过实施护理干预,让患者能以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39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同源配对对照,痛觉(感知觉)反应、情绪变化等二项作为心理状态测试,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100%的病人术前出现疼痛症状明显高于手术后(P<0.001),手术前后情绪的变化非常明显(P<0.001).结论通过对患者的心理观察,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减少病人抑郁、焦虑、恐惧、孤独的心理,使病人能够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促进术后康复.

  •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作者:曾月英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术中护理配合特点、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145例泌尿系统结石病人,在MPCNL中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护理配合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结果145例泌尿系统结石病人中,应用该手术治疗均收到良好效果,手术治愈142例,治愈率达98%.手术时间1~2小时,术中失血量50~600毫升,平均失血量100毫升.结论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一项新型改良技术,该术式避免了开放手术的大创伤,具有术后病人痛苦少、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手术中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 自我粘缠外科绷带在固定留置针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岭梅

    目的研究自我粘缠外科绷带加3M无菌敷料贴固定留置针对烧伤整形患儿留置针穿刺针眼处的局部反应和留置时间的影响,探讨延长安全留置时间的有效途径.方法对186例使用留置针输液治疗的烧伤整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52例)和对照组(134例),观察组采用3M无菌敷料贴+自我粘缠外科绷带固定留置针,对照组采用3M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比较两种固定法对留置针穿刺处局部反应和留置时间的影响.结果留置针穿刺处红肿痛、液体渗漏、导管滑出、敷贴松动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粘缠外科绷带加3M无菌敷料贴固定留置针法可以保护留置导管,延长留置时间,有利于减少烧伤整形患儿重复穿刺率和保证输液安全.

  • 一例腰椎间盘人工髓核假体置换翻修术的护理

    作者:蒋常英;张春花;罗云香;钟惠燕;王凤娟

    介绍1例腰椎间盘人工髓核假体置换翻修术的护理.认为护士掌握PDN置换的潜在并发症,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给予正确的康复指导,准确观察和正确处理术后各种反应,有助于病人康复.

  •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束电切治疗尿道狭窄的护理

    作者:杜海红;尹碧丹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束电切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对28例男性尿道狭窄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束电切治疗,术后使用有效抗生素,加强无菌操作,管道护理防止逆行感染,观察患者体温、血白细胞变化、伤口局部症状.结果28例均一次完成尿道瘢痕切除,未出现尿道大量出血、尿道穿孔、尿外渗等合并症,26例术后获随访3~24个月,14例术后需定期尿道扩张1~4个月以巩固疗效.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束电切治疗尿道狭窄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狭窄复发率底等优点.术前充足准备、术后的细心观察护理可促进患者旱日康复.

  • 生大黄粉敷脐治疗早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护理

    作者:谢艳红;李伙德

    目的观察大黄粉敷脐治疗NEC的疗效.方法对20例NEC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生大黄粉敷脐,生大黄粉5克,温水适量调匀,每日更换1次,连用3~5d,随机选择同期NEC患儿2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结果生大黄粉敷脐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腹胀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生大黄粉敷脐对NEC疗效及病情改善有明显的作用,可以缩短病程.

  • 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后脱位的原因及护理

    作者:陈巧玲

    本文通过对2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后脱位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引起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后脱位的主要原因来自患者髋部软组织不平衡、假体位置安装不合理及术后术肢体位不正确.护理对策是术前对病人加强健康教育,术后保持正确体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髋关节脱位后及时配合医生复位及做好复位后的护理.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病人的护理体会

    作者:吴爱萍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的护理特点.方法我科对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收住的22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病人进行血糖控制及抗结核治疗,同时配合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强化治疗期护理、合理休息运动和健康教育.结果22例病人均血糖控制稳定,17例肺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结论积极控制血糖,坚持规律的抗结核治疗,并配合饮食指导、并发症的预防、强化治疗期护理、心理护理、合理休息运动和健康教育,能提高病人的抗病能力,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关键词: 糖尿病 肺结核 护理
  • 脑卒中住院患者与医院感染

    作者:孔绮文

    目的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监控.方法对我院近十年来的脑卒中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单日入院1052例,同样抽取同期的非脑卒中住院患者219例为对照组,了解两组的医院感染记录.结果发现卒中患者的医院感染比对照组高(P0.05),其中泌尿系统(P0.05)和皮肤组织P0.01感染更常见.结论1052例中近五年的医院感染总数明显下降.

  • 不同检测系统淀粉酶测定结果的偏倚分析

    作者:林莲英;林莉;黄宪章;庄俊华;徐宁;张秀明;梁伟雄

    目的探讨3个不同检测系统间淀粉酶(AMY)测定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参照NCCLS的要求,分别在3个不同的干化学检测系统(Johnson Vitros250,Johnson DT-60和Johnson Vitros 250仪器及其配套的校准物、质控物和试剂等,分别命名为检测系统1~3)测定RANDOX质控物(水平2和水平3)各20次和40例不同浓度患者新鲜血清AMY浓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检测系统质控物和新鲜血清标本AMY测定以秩和检验或方差分析,各检测系统间的总体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各检测系统测定新鲜血清标本AMY可靠性系数α为0.9821,各系统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75.各检测系统测定AMY的精密度变异系数值均小于10%,以可溯源的检测系统1为目标检测系统,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检测系统2和3检测结果均超过T±15范围.结论3个不同检测系统测定AMY结果不具可比性,应对其实施整改措施,使结果具有可比性.

  • 多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外伤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金新安;侯仲军;黄潮桐;黄波涛;颜有霞;区俊兴;OU Junxing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横轴位像、MPR、SVR和4D成像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技术要点.方法选择74例骨关节创伤病人,行X线和四层螺旋CT检查,将螺旋CT扫描容积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PR和SYR及4D处理,观察骨折细节,并比较X线平片、CT轴位、MPR、SVR和4D之异同.结果在74例患者中,共91处骨折.X线平片准确显示57处,CT综合准确显示91处(其中轴位、MPR、SVR和4D分别显示89、91、81、91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76,P<0.01).MPR可从任意平面观察骨折及其周围情况,SVR和4D可以显示骨折的立体关系.结论螺旋CT二、三、四维图像在骨关节创伤诊治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特别是对于复杂解剖结构的骨折或复合性骨折更加重要.

  • 新生儿先天性高危膈疝术前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张坤尧;曾国志;严文康;廖锦其;罗小平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重症膈疝的疗效和意义.方法回顾1997~2005年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9例重症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病例,其中8例患儿手术前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以其它11例急诊手术作为对照,对一般情况、围术期动脉血气、呼吸机平均气道压(MAP)、手术疗效和预后随访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入院时pH(7.16±0.14)、PaO2(5.36±0.72)kPa,PCO2(7.87±0.98)kPa,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pH(7.34±0.21)、PaO2(10.18±5.63)kPa、PCO2(5.11±2.40)kPa,其中6例存活,2例死亡;对照手术组入院pH(7.18±0.29)、PaO2(7.82±4.14)kPa、PCO2(7.68±1.12)kPa,术前pH(7.19±0.17)、P8CO2(6.87±4.14)kPa.治疗组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血气都较有明显改善,术后治疗组pH(7.34±0.05)、PaO2(13.1±4.74)kPa、PCO2(4.78±2.12)kPa,恢复较急诊组理想.对照组中患儿5例存活,5例死亡,1例因术后无法脱离呼吸机,家属放弃治疗.结论手术前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等措施对于改善围手术期管理和稳定术前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内环境有一定的作用,对降低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病死率有积极的意义.

  • 下肢骨折术后血栓前状态的研讨

    作者:胡海澜;黄文铎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与下肢骨折术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既往无血栓形成病史的下肢骨折住院病人(合并其它部位骨折者也纳入统计组)进行实验室指标监测,并将患者手术前后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及配对的差异性比较.结果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相应的血栓前状态实验室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VWF)均显著升高,经T检验,患者手术前后所测得FB、D二聚体、VWF数据的配对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患者术后处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血栓前状态(PTS),建议给予预防性的抗凝治疗.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血钠、钙、镁变化关系

    作者:谢世营;黄子初;袁叙英;郭卫卫;张旋

    目的通过测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孕妇的血清钠离子、钙离子及镁离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0例妊高征患者与80例正常孕妇.结果妊高征患者血钠、钙、镁离子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钠、钙、镁离子水平的降低可反映妊高征的病情的严重程度.结论妊高征与其血钠、钙、镁离子密切相关.

    关键词: 妊高征
  • ELISA、TPPA和TRUST、RPR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

    作者:黄永梅

    目的比较血站或临床常用的四种梅毒血清学实验室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应用ELISA、TPPA和TRUST、RPR四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检测258例梅毒和10204例对照组非梅毒血清,比较四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和假阳性率.结果ELISA、TPPA和TRUST、RPR检测梅毒病人血清阳性率分别为:98.8%、98.8%和78.3%、77.9%,ELISA和TPPA的检出率高,均显著高于TRUST、RPR,但分层分析发现TRUST、RPR对Ⅱ期梅毒的检出率与ELISA和TPPA无差异;检测对照组ELISA、TPPA和TRUST、RPR的假阳性率分别为0.11%、0.098%和0.31%、0.36%,ELISA和TPPA的假阳性率相似,低于TRUST、RPR.结论ELISA法敏感性、特异性强,是目前梅毒血清学检测的首选方法.

  •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前列腺炎症关系的探讨

    作者:代艳杰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对前列腺液中白细胞、颗粒细胞、卵磷脂小体等检验指标的影响,提供对前列腺炎诊断与治疗的依据.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48例前列腺液进行检测,同时与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做对比.结果248例前列腺液中,有30例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PCR检测结果阳性,同时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前列腺液中白细胞、颗粒细胞、卵磷脂小体等检验指标与非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时的前列腺液中成分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时,前列腺液中白细胞、颗粒细胞不完全增加,而卵磷脂小体数量明显下降.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LN、Ⅳ C及P ⅢNP含量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探讨

    作者:石亚玲;何浩岚;吴雪辉;陈厚志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的肝纤维化程度与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 C)及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 ⅢNP)含量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39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A、LN、Ⅳ C及PⅢNP的含量,同时结合临床特点、病理切片等,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血清学指标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慢性乙肝轻、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HA、LN、Ⅳ C及PⅢNP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肝硬化患者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A级到C级),血清HA、LN、ⅣC及PⅢNP含量均逐渐增加,且不同级别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上述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检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情况,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亮氨酸氨基肽酶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钮心怡

    目的探讨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eucine aminopeptidase,LAP)活性测定在各类肝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55例肝病患者(急性肝炎65例、慢性肝炎65例、淤胆性肝炎45例、肝炎后肝硬化45例、原发性肝癌35例)和65例健康成人,采用酶速率法检测其血清LAP和GGT、ALP、ALT、AST活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各类肝病组中淤胆性肝炎患者血清LAP活性升幅高,与正常对照组和其他肝病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与GGT、ALP活性呈较明显正相关(r=0.889,P<0.01:r=0.873,P<0.01).结论血清LAP活性检测可作为肝病诊断的又一项指标,对淤胆性肝炎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 检测血液不合格项目分析

    作者:夏传友;叶汉泉;龙展

    目的对检验不合格项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降低检验不合格率的方法.方法统计2005年献血员的检测情况,分析1887个不合格的原因.结果在不合格项目中,造成血液不合格的主要有ALT67%和HBsAg13%.结论对献血员进行ALT和HBsAg初筛,减少血液的报废.

  • 血清肌钙蛋白Ⅰ对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冬梅;李春兴;宋小宁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前后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变化,并探讨cTnⅠ对早期诊断AMI的价值.方法对100例患者(AMI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和50例健康人进行了血清cTnⅠ、肌酸肌酶CK和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检测.结果(1)血清cTnⅠ、CK、CK-MB检测对AM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和96%、90%和61%、76%和75%;(2)AMI患者血清cTnⅠ浓度平均升高(16.5±5.7)倍,显著高于CK(7.63±2.1)倍、CK-MB(6.4±2.8)倍(P<0.01);(3)AMI后3h内cTnⅠ阳性检出率41.0%,明显高于CK-MB(24.0%)和CK(21.0%);AMI5d后cTnⅠ阳性检出率为69.0%,而CK-MB和CK仅为4.0%和8.0%.结论血清cTnⅠ能早期确诊AMI,具有较宽的时间诊断窗口,是心肌梗死早期诊断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

  • 血浆分离时间对不稳定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

    作者:温秀明;彭及良;韦庆文

    目的探讨全血血浆分离时间对不稳定凝血因子Ⅴ(F Ⅴ)和凝血因子Ⅷ(F Ⅷ)的活性变化,为临床应用不同时间分离的血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袋CPDA血液保存液保存的血液,采血后马上均分为6袋,分为6个实验组,第一组即刻分离血浆后于-30℃冰冻保存,作为对照组;其余5组保存在(4±2)℃的专用冰箱,并分别于4h、8h、12h、24h及48h分离血浆后于-30℃冰冻保存.保存1个月后,取出各组血浆于37℃水浴融化后检测各组F Ⅴ和F Ⅷ.结果4h、8h及12h分离血浆组与对照组比较,F Ⅴ和F Ⅷ水平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12h以后分离血浆组F Ⅷ水平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24h以后分离血浆组F Ⅴ水平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4±2)℃保存条件下,采用CPDA血液保存液保存的全血,8~12h分离的血浆可以代替新鲜冰冻血浆(FFP)补充凝血因子;12~24h内分离的血浆,除需大量补充F Ⅷ的特殊患者外,也可以部分替代FFP补充凝血因子.血站在24h内分离的血浆好注明具体的分离时间,在FFP难以供应时,可以有选择性地选用此时间段分离的血浆替代FFP给临床患者输注.

  • 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输血传播病毒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穗芬;谭奕洲;唐漾波;刘丽儿

    目的探讨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的实验室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72例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TV-DNA.结果72例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有18例检出TTV-DNA.TTV感染者病情有轻有重,表现为急性无黄疸性肝炎、急性黄疸性肝炎及轻度慢性肝炎.结论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TTV的感染,并可能是致病原因.临床表现为急性或轻度慢性肝炎,组织学上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增生、汇管区炎症.TTV除血传播外,可能存在其它的传播方式.

  • 速效止眩汤治疗老年高血压眩晕79例疗效观察

    作者:高明丰

    高血压眩晕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症,对79例病人运用以钩藤为君药(用量独重、45~60g)的速效止眩汤治疗,临床痊愈率63%,显效率26%,总有效率99%.提示本病与阴虚为本、风阳上升冲激密切相关,采用滋肾平肝、熄风潜阳治疗有较好疗效.

  • 自拟宣肺止咳汤治疗顽固性咳嗽60例临床观察

    作者:阮华沙

    目的观察宣肺止咳汤治疗顽固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顽固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宣肺止咳汤治疗组与抗菌素、急支糖浆对照组,两组均7天为一疗程,服药1~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37例,好转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0%.治疗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及7天治愈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宣肺止咳汤治疗顽固性咳嗽疗效显著.

  • 清胆汤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雷素云;罗清;黄振炎;钟希文;梁食

    目的介绍清胆汤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按现代工艺制备清胆汤,建立性状、质量控制,并用之于临床,治疗急性性胆囊炎,并与消炎利胆片对照.结果治疗组261例中,痊愈215例,好转40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7.8%.对照组261例中,痊愈2 06例,好转36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92.7%.两组经Ridit分析,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清胆汤的工艺简单,组方合理,治疗急慢性胆囊炎疗效显著.

  • 养胃增液汤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和观察

    作者:李晓云

    目的观察养胃增液汤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小儿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用中医养胃增液汤加减方.西医口服葡萄酸锌及食得乐口服液等药物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临床观察为64.8%,于1月内食欲明显好转,体重增加,精神好,面色转红润.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养胃增液汤治疗小儿厌食症,具有滋阴清热,消积导滞作用.从临床观察结果,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 小儿支原体肺炎与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概况

    作者:黄向红;熊平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肺炎的重要致病原之一,临床研究认为MPP的发病和病情程度与免疫抑制、免疫功能紊乱及细胞因子等关系密切[31,32].其中抗MP-IgM血、ECP变化等有助于临床诊断和病情、预后的推断,结合其它生化指标如血NO、TXB2、循环内皮细胞(CEC)等检测,对MPP肺外并发症的诊断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研究现状

    作者:梁燕

    围生期脑损伤是影响新生儿生后生存质量重要的因素.随着产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诊疗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获得了存活,但随之而来,这些早产儿脑损伤的问题就愈发显得举足轻重.有学者认为,新生儿科医生的终任务就是减少早产儿脑损伤所致的伤残.

  • 米非司酮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春娇;黎文清

    米非司酮是一种孕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近年它对激素依赖性肿瘤的抗肿瘤活性受到人们极大关注.目前它在子宫肌瘤治疗的近期疗效较好,其适应症正进行临床研究,在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卵巢癌、恶性滋养细胞疾病等妇科恶性肿瘤中仍以实验研究为主,研究结果也有所不同,且米非司酮为探索多药联合应用的化疗方案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现综述其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正交试验优选消糖复康胶囊的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潘球正;张继平;黄志红;庄锡伟;姚晖;方咏红

    目的优选消糖复康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血糖浓度降低幅度为指标,使用L9(3)4正交设计表进行试验,优选消糖复康胶囊的提取工艺.结果消糖复康胶囊的佳提取工艺应为取规定的药材加7.5倍的水,浸泡15分钟,提取40分钟,提取1次.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准确、可靠、稳定.

  • 西藏林芝地区户籍人群中HBsAg携带率的调查

    作者:张永良;扎西拉旺;林壮

    目的了解西藏林芝地区户籍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HBsAg携带情况,为其预防提供有价值的基础资料.方法从2004年9月~2005年10月收集户籍人群1854人的血液样本,其中男1006例、女84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结果西藏林芝地区户籍人口中HBsAg携带率为19.53%(362/1854),男性为20.78%(209/1006),女性为18.04%(153/848),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9.72%[2],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之间HBsAg携带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藏林芝地区户籍人群中HBsAg携带率非常高,可能与缺少主动性免疫、自我保健预防意识差有关.

  • 病理学教学方法探讨

    作者:杨巧红;李永胜;钟廷机

    目的为了提高病理学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质量.方法通过阅读中文期刊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积累.结果比较法和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效果较好.结论结合不同的病理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病理学教学 方法
  • 补肾活血法治疗妇科疾病概况

    作者:蔡平平;李珂;王东梅

    各种因素可以导致肾虚,肾虚可引起血瘀,二者可互相影响.肾虚血瘀是妇科疾病的重要病机,补肾活血法妇科临床应用广泛,用于治疗女性不孕症、月经失调、先兆流产、痛经等多种疾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