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국제의약위생도보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245
  • 国内刊号: 44-1417/R
期刊荣誉:
  • 386例造船厂电焊工职业病查体心电图分析

    作者:曲晓燕;万春霞;刘秀云

    目的 调查分析造船厂电焊工心电图异常情况.方法 选取某造船厂职业病查体时386名电焊工为观察组,259名行政后勤人员为对照组,在安静状态下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观察组心电图总异常率(40.67%)高于对照组(16.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34,P=0.000).观察组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左室高电压、ST-T改变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不同工龄段比较,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各工龄段心电图异常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内比较,异常率随工龄增长而增高,其中<10年工龄段与其他工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造船厂电焊工心电图异常率高于对照人群,与长期接触锰尘和噪声有关.

  • 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比较

    作者:刘付杰;郑稼

    目的 分析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经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均按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后以随机数表法分为髓外组(n=45)和髓内组(n=45).分别采取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来评估术后恢复效果,指标包含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下地行走时间,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髓内组切口愈合时间略较髓外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组手术时间为(67.47±11.18) min、下地行走时间为(6.32±1.09)周、骨折愈合时间为(8.93±2.12)周,均显著较髓外组短(均P< 0.05);髓内组术中失血量为(153.95±16.74)ml,显著较髓外组少(P<0.05);髓内组术后6个月手术效果优良率为91.11%,明显高于髓外组的77.78%(P<0.05).结论 相比于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术,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恢复情况更满意.

  • 血清IL-4、IL-17、IFN-γ及TGF-β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周玉洁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17 (IL-17)、干扰素-γ(IFN-γ)及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收治40例初次诊断的CLL患者作为初诊组,治疗3个月后病情稳定者30例作为治疗组,并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组血清IL-4、IL-17、IFN-γ、TGF-β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IL-4、IL-17、IFN-γ、TGF-β、IFN-γ/IL-4及TGF-B/IL-17的差异.结果 初诊组血清IL-4、IL-17水平及TGF-β/IL-17比值分别为(18.46±4.66) pg/ml、(268.98±63.69) pg/ml、(18.25±8.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73±5.22) pg/ml、(135.25±78.42)pg/ml、(10.88±6.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诊组血清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分别为(21.14±4.47) pg/ml、(8.07±4.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8±4.54) pg/ml、(14.21±6.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血清IL-4、IL-17水平及TGF-β/IL-17比值分别为(13.61±4.38)pg/ml、(184.55±67.27) pg/ml、(14.43±6.52),明显低于初诊组的(18.46±4.66) pg/ml、(268.98±63.69)pg/ml、(18.25±8.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血清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分别为(24.27±4.18) pg/ml、(11.06±7.05),明显高于初诊组的(21.14±4.47) pg/ml、(8.07±4.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初诊组患者中,TGF-β/IL-17比值随着Binet分期逐渐升高[分别为(12.52±6.42)、(17.66±8.37)、(21.30±10.74)],IFN-γ/IL-4比值随着Binet分期逐渐降低[分别为(10.22±2.85)、(9.09±3.05)、(7.78±2.46)],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均P<0.05).结论 血清IFN-γ/IL-4和TGF-β3/IL-17比值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病情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可作为CLL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临床指标.

  •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疗效及血清中MMP-9和Caspase-3水平变化

    作者:柏建峰;余晴晴

    目的 探究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疗效及血清中MMP-9、Caspase-3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本院接收的老年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8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开颅手术组和血管内介入栓塞组,另取老年健康人群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开颅手术组和血管内介入栓塞组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意识障碍评分系统(Glasgow Coma Scale,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系统(Glasgow Outcome Scale,GOS)、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健康对照组以及开颅手术组和血管内介入栓塞组治疗前后血清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e-containing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s 3,Caspase-3)和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结果 血管内介入栓塞组和开颅手术组术后的GCS评分、GOS评分、Caspase-3、MMP-9均显著大于术前,且血管内介入栓塞组术后均显著高于开颅手术组术后(均P< 0.05);血管内介入栓塞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颅手术组(均P< 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组治疗老年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具有更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怀芹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47例和脑卒中未出现癫痫发作患者60例,分别设为研究组(n=47)和对照组(n=60),收集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基本资料、既病史、脑卒中病情情况等因素与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关系,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饮酒史、合并心脏病、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病灶范围、卒中面积、卒中体积、NHI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高龄、饮酒史、合并心脏病、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皮质)、病灶范围(多脑叶)、缺血性脑卒中面积大、出血性脑卒中体积大、严重神经功能缺损为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饮酒史、合并心脏病、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皮质)、病灶范围(多脑叶)、缺血性脑卒中面积大、出血性脑卒中体积大、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可采取相关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手术治疗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英军

    目的 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手术治疗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的疗效分析.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对12例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手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曾行二尖瓣置换术4例,主动脉及二尖瓣置换术7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其中8例患者第1次手术时曾行三尖瓣成形术,采取手术治疗后的1~15年期间发生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心衰竭、腹水、肝大,心功能Ⅳ级.12例患者均再次手术,4例行三尖瓣置换术,8例行三尖瓣成形术.结果 手术成活11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1~5年,3例三尖瓣置换患者恢复良好;5例三尖瓣成形术心功能恢复良好,只有极轻度或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患者出现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患者出现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结论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包括部分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患者,远期发生三尖瓣关闭不全,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左心瓣膜病变未纠正;(2)持续性肺动脉高压;(3)风湿性病变持续发展;(4)心房纤颤等因素;(5)原三尖瓣成形术失败.对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发生右心功能衰竭者,应再次外科手术治疗.

  • 20例易误诊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宋亚锋

    目的 探讨20例易误诊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结节性筋膜炎治疗的20例患者,采用巨检和镜检两种方式进行病理分析.结果 结节性筋膜炎多发于20 ~ 58岁中青年人群,可发生于全身皮下组织,上肢及躯干为常见.病理分析可得,结节性筋膜炎生长迅速,增生活跃的肌纤维母细胞呈束状、交织状或紊乱无方向排列,易见核分裂,存在丰富的血管及红细胞外渗和疏松的黏液样基质,根据镜检结果分为三种亚型,黏液瘤型(12例)、肉芽肿型(6例)、纤维瘤型(2例).免疫表型显示,MSA、SMA、Vimentin呈阳性,S-100、CD68、CD34表达呈阴性.结论 对于结节性筋膜炎患者而言,在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的同时需结合患者自身具体的病情和组织学形态进行分析,避免过度诊断或诊断不足造成的误诊,耽误患者治疗.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后壁完整的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

    作者:徐长科;张雷;陈盈君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椎体后壁完整的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本院诊治的47例(54个椎体)OVCF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球囊扩张复位法进行PKP治疗,治疗后随访18~24个月.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患椎高度、疼痛度评分(VAS)、局部Cobb角及健康调查评分(SF-36),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47例患者治疗前患椎平均高度为(8.4±1.3) mm、VAS评分为(7.9±1.8)分、局部Cobb角为(25.1±5.5)°、SF-36评分为(33.2±6.5)分;治疗后3d患椎平均高度为(12.8±1.9)mm、VAS评分为(2.3±1.1)分、局部Cobb角为(17.2±4.5)°、SF-36评分为(44.5±6.8)分;末次随访患椎平均高度为(12.3±2.1) mm、VAS评分为(2.4±1.3)分、局部Cobb角为(18.3±4.7)°、SF-36评分为(46.3±7.1)允治疗后3d及末次随访数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d与末次随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VCF患者采用球囊扩张复位法行PKP治疗,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明显.

  • 小儿肺炎支原体合并嗜肺军团菌感染53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明真;何海燕;吕波;陆燕珍

    目的 对53例肺炎支原体(MP)合并嗜肺军团菌(LP)感染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MP肺炎患儿采用VIRCELL,S.L.公司提供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LP-IgM,将患儿分为MP感染组(62例)及MP合并LP感染组(53例),对比两组临床表现(发热、咳嗽)、肺部体征、肺外并发症(肝损害、心肌损害)、住院时间、肺部X线(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方面差异,并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P感染组中,发热47例、平均持续时间(4.36±1.31)d,咳嗽43例、平均持续时间(5.39±1.72)d,肺部啰音25例、平均持续时间(4.24±1.23)d,肝损害6.45%,心肌损害14.51%,肺部X线阳性62.9%,平均住院天数(5.72±1.39)d;MP合并LP感染组中,发热49例、平均持续时间(7.45±2.61)d,咳嗽51例、平均持续时间(9.80±3.53)d,肺部啰音42例、平均持续时间(9.48±2.65)d,肝损害20.75%,心肌损害39.62%,肺部X线阳性83.02%,平均住院天数(8.45±3.16)d;两组在性别、年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P合并LP感染热程、咳嗽、啰音持续时间、肺外并发症、住院时间均高于M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P合并LP感染常表现热程、咳嗽、肺部啰音持续时间长,住院时间长,临床症状体征重,易至多脏器损害的肺外合并症.

  •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作者:郭双双;郭艳珍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疗效,并与常规放疗对比.方法 分析本院局部晚期肺癌患者66例,均为经一线化疗后仍有残留的,其中34例后续治疗选用125I粒子植入,另32例后续选用局部根治性放疗,对比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结束后2个月,复查胸部CT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统计两组无病生存期.结果 并发症:125I粒子植入组并发气胸6例(18%),出血10例(29%);根治性放疗组并发放射性肺炎4例(12%),肺部感染6例(19%).治疗2个月后复查胸部CT,125I粒子植入组有效率为82.3%,根治性放疗组有效率为55.8%.结论 CT引导下粒子植入治疗局部晚期肺癌,与单纯根治性放疗相比,有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乳酸值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光明;武伟琦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乳酸值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AP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应用开放性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血乳酸值、胃肠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结果 治疗24 h、48 h、72 h后观察组血乳酸值分别为(2.02 ± 0.84)mmol/L、(1.09±0.73)mmol/L、(0.63±0.12)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2±1.62) mmol/L、(3.29±1.25) mmol/L、(2.18±1.14)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胃肠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24 h尿量分别为(86.94±11.63)次/min、(64.92±13.47) mmHg、(1447.38±126.42)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41±12.35)次/min、(78.24±12.76)mmHg、(1601.05±134.2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P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明显改善组织器官血流灌注,降低血乳酸值,改善胃肠功能,值得应用.

  • 卒中后男性患者上肢屈肌痉挛模式表面肌电分析

    作者:冯重睿;郭永亮;张新斐

    目的 分析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模式静止状态下表面肌电特点,并探讨肌肉痉挛肌电变化发生机制.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上肢出现屈肌痉挛模式男性患者15例,男性健康志愿者15例.采用表面肌电图记录休息状态下患侧胸大肌、三角肌中部表面肌电振幅.结果 患侧胸大肌均方根(RMS)均值[(8.289±5.378) μV]明显高于健侧[(5.045±1.299) μ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于正常人左侧[(4.666±0.882)μV]与右侧[(4.606±0.789)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角肌中部肌电RMS大值[(23.484±11.721)μV]与正常人左侧[(13.692±2.481) μV]与右侧[(14.019±2.717)μV]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健侧[(15.001±2.935)μV]相比,P< 0.05,与胸大肌[(18.895±8.029)μv]大值相比,P<0.05.结论 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患侧胸大肌RMS平均值大于外展肌群三角肌中部,外展肌群三角肌中部表面肌电RMS大值高于内收肌群胸大肌RMS大值.

  • 规范化护理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刘秀萍;李宗宪;李志华

    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9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给予改良的规范化护理干预.采用SF-36生命质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分并比较;采用自拟满意度问卷收集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并统计比较.结果 除社会功能和活力两个维度外,对照组中生理功能(79.82±3.47),心理功能(72.07±4.80),肌体疼痛(68.47±4.92),总体健康(57.47±4.57),情感功能(58.02±3.47),心理护理(48.41±3.82);干预组中生理功能(83.16±2.89),心理功能(78.19±4.45),肌体疼痛(78.53±3.85),总体健康(64.43±4.36),情感功能(62.08±4.28),心理护理(61.22±4.36),干预组在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总满意率97.96%,对照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采用子宫切除并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规范化护理干预,促进了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恢复,有效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并改善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推进了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济川煎加味联合持续规范化健康教育干预用于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倩

    目的 探讨济川煎加味联合持续规范化健康教育干预用于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价值.方法 将160例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脾肾阳虚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口服西沙比利片,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加味济川煎治疗,并进行持续规范化健康教育干预.连续服药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利用PAC-QOL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7d,观察组排便费力、粪便性状、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症状积分分别为(0.49±0.37)、(0.34±0.22)、(0.63±0.16)、(0.44±0.13),降低幅度较对照组[(1.43±0.25)、(1.36±0.29)、(1.17±0.53)、(1.09±0.52)]更明显;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63例,总有效率21.2%;观察组痊愈33例,显效42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9.02,P<0.05);治疗后2年,观察组对便秘的焦虑与关注、生理功能的紊乱、心理障碍、满意度、总体评价等维度的评分依次为(0.98±0.17)、(0.78±0.23)、(0.56±0.11)、(0.62±0.24)、(0.95±0.1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58±1.01)、(1.04±0.68)、(1.13±0.31)、(1.87±1.12)、(1.17±0.73)],生活质量更具优势(均P< 0.05).结论 济川煎加味联合全程持续规范化健康教育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疗效持续确切,大便畅而不泻,泻下而不伤正,标本兼治,排便功能和心理情绪改善明显,复发率低,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面康复,值得推广.

  • 1例输液港植入术后囊袋切口脂肪液化并血栓形成的护理

    作者:杨满红;夏丽娟;郑玉玲;梁晓一;陈淑宜

    目的 探讨股静脉输液港植入术后囊袋切口脂肪液化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1例因股静脉置入输液港后发生囊袋切口脂肪液化并血栓形成的肺癌患者,通过正确进行伤口评估、囊袋切口运用了湿性愈合及减痛换药的护理;同时动态观察右下肢静脉血栓及时进行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术的处理.结果 患者输液港囊袋伤口愈合良好,输液港拔出后未发生血栓脱落.结论 正确进行伤口评估,湿性愈合及减痛换药理论,使用适宜的敷料,进行有效的伤口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伤口愈合,有效防止并发症.

  • 综合护理对前列腺患者治疗效果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利蓉;刘才兰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CP患者9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45例)和综合组(45例),两组均予以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综合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3个月后,综合组NIH-CPSI中疼痛或不适评分[(4.26±1.34)比(7.78±1.85)]、排尿症状评分[(2.13±1.10)比(3.25±1.26)]、生活质量评分[(4.52±1.44)比(7.26±2.04)]、SAS评分[(37.07±4.18)比(41.35±4.82)]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 0.05),依从性显著高于常规组(88.89% vs.64.44%,P<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CP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 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综合护理管理的价值分析

    作者:王丽捷

    目的 探讨在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综合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94例,将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周发作次数、平均心绞痛发作时间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治疗前心绞痛周发作次数、平均发作时间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心绞痛周发作次数、平均发作时间和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02±0.25)次/周、(3.07±1.29)rain和(86.27±9.18)分,数据与对照组对比,均具有明显优势.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中,采取综合护理管理能够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1例ECMO和3D一体化腔镜系统辅助气管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林少敏;别逢桂;周培明;冯素多;常后婵;李柳英

    目的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和3D腔镜辅助下气管肿瘤切除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本前访视,向患者介绍手术概括、手术的必要性,示演手术体位及其要求,示教有效的咳嗽方法与排痰和深呼吸的方法,并回教.手术设协调组、体循组和巡回A、B组,组间分工明确,但又密切配合,使手术有条理的顺利完成.结果 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毕就撤除ECMO,于术后10 d出院.结论 ECMO可安全有效用于气管肿瘤切除手术的呼吸循环辅助,3D腔镜系统能够很好地显露术区组织层次结构,特别是一些关键组织结构如“肺门”,增强手术医生视觉功能,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全面的监测、娴熟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 护生任务卡在护理技能实训课的使用和效果

    作者:郭伊莉;黄结英

    目的 探讨护生任务卡在护理技能实训课的使用和效果.方法 采取便利取样方法,选择2014级大专护理专业4班为试验组60人,选择2014级大专护理专业3班为对照组60人.试验组领取护生任务卡,在课前完成卡中任务,并于实训课中执行任务卡.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果 试验组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成绩高于对照组,对教学效果评价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护理教育中,设置护生任务卡有利于提高学生技能综合素质及实用型护理人员的培养.

  • 肿瘤病人出院期间深静脉导管堵塞原因分析及处理

    作者:黄岱斌;江敏霞;张华凌;邱德林;唐烁帆

    目的 探讨肿瘤病人出院期间深静脉导管的堵塞情况,分析其堵塞原因、处理方法,并提出预防及注意事项等健康教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共9 356例留置深静脉导管带管出院返院维护患者,其中73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导管完全堵塞.结果 50例经溶栓有效,导管再通,其中18例以肝素625 U/mL通溶,32例肝素625 U/mL+尿激酶2 000 U/ml通溶.23例经上述处理无效,予拔管处理.结论 导管堵塞绝大部分为血栓形成,因患者为出院期间,55%经询问均有引起深静脉堵塞的诱因,针对原因进行健康教育,预防导管堵塞措施相当重要.

  • 心理护理改善老年妇科腔镜手术患者心理负面情绪的效果

    作者:李小燕;彭彩红;张小丽;林小茜;龙春梅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改善老年妇科腔镜手术患者心理负面情绪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于本院妇科行择期腔镜手术治疗的9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及睡眠质量(PSQI评分).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SAS[(47.2±5.1)]、SDS[(49.9±6.5)]及PSQI[(11.7±2.8)]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均P< 0.001).结论 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老年妇科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及抑郁状况,并改善其睡眠质量,使患者以佳状态接受手术.

  • 营养序贯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王意

    目的 探究营养序贯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本院接收的符合研究选取标准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86例,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选用传统分次定量鼻饲干预,研究组实施营养序贯护理干预.统计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食管反流发生情况,并对比两组预后情况及干预前后两组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3.95%)及食管反流发生率(16.2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9.53%、37.21%),机械通气时间[(9.08±2.09)d]及ICU住院时间[(11.65±1.87)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前,两组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经护理干预,研究组各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对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患者应用营养序贯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及预后情况,降低食管反流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 JCI安全意识对手术后非计划性胃管拔管的影响

    作者:崔小松;罗玲

    目的 在JCI安全理念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事件分析、讨论到上报制度的改进,逐步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认识的重要性,对不良事件上报的敏感性,探讨JCI安全理念对外科术后患者非计划性胃管拔(脱)管的影响.方法 对比2012年、2013年、2014年术后非计划性胃管拔管发生率、上报率、发生原因,比较JCI认证前后质量改进措施在术后患者非计划性胃管拔管的效果.结果 2012-2014年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上报率呈上升趋势,2014年比2013年、2013年比2012年术后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上报率与发生率呈负相关.结论 JCI安全理念促使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提高,上报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性增加,促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有效地降低外科术后患者非计划性胃管拔管的发生率,保证术后患者安全.

  • 艾拉莫德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细胞亚群中Th1/Th17比值及RORc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霍河水

    目的 探究艾拉莫德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细胞亚群中Th1/Th17比值及RORe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风湿内科和骨科收治的64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补钙、止痛及胃黏膜保护等基础对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口服艾拉莫德模拟片(安慰剂),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服用艾拉莫德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中Th1、Th17比例变化和RORe表达水平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h1、Th17和Th1/Th17等指标较同组治疗前(t=6.420、3.428,7.985)和对照组患者(t=3.596、4.847,2.376)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调节性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t=3.159),同时两组患者RORc和T-be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9.454、3.128和5.025、2.848),而Foxp3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5.129和3.925),且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7,P>0.05).结论 艾拉莫德通过下调Th细胞相关转录因子RORc mRNA表达含量,降低Th细胞亚群中Th1、Th7及Th1/Th7比例,并增加调节性T细胞比例,缓解T细胞介导炎症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周磊;卜丽雅

    目的 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6例高危妊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胎儿娩出后,对照组给予缩宫素,观察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比较两组疗效(产后出血发生率)与分娩前、分娩后2h、分娩后24 h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42,P<0.05);观察组分娩后2hHR低于对照组,DBP、SBP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分娩后24 h SB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8,P< 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能够有效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发生,保持产妇血流动力学处于稳定状态,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 益胃合剂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不和型急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荣晓锋;林琳;谭新颖;隋建超

    目的 探讨益胃合剂联合奥美拉唑用于肝胃不和型急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肝胃不和型急性胃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西药组和联合组,每组46例;两组均予以口服奥美拉唑治疗,联合组加服益胃合剂,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95.65%比78.26%,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药组(4.65%比21.74%,P<0.05).结论 益胃合剂联合奥美拉唑可有效提高肝胃不和型急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何景培;陈海林;莫朴;邹振飞;李岳文

    目的 探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有效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60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采取七氟醚吸入诱导,B组(30例)采取丙泊酚静脉注射诱导,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均顺利手术,两组麻醉诱导后、插入气管镜后、清醒后的MAP、HR均有改变,组间插镜后的MAP、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手术时间、气管镜出入次数、麻醉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较于丙泊酚,七氟醚吸入诱导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麻醉效果更佳,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应用.

  • 红霉素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动素胃泌素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作者:王佳

    目的 观察红霉素对糖尿病胃轻瘫(DGP)患者胃动素、胃泌素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本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78例DGP患者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红霉素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血浆胃动素(MTL)和血清胃泌素(GAS)水平及肠道菌群数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x2=12.889,P<0.05),而两组患者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中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865、6.272,均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肠道内大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40、1.093、1.790、1.946,均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中拟杆菌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073,P<0.05).结论 红霉素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效果显著,能降低胃动素、胃泌素的分泌,对患者肠道菌群影响较小,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替吉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毕大鹏

    目的 评价替吉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9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替吉奥治疗,将其分为试验组52例(接受单药替吉奥化疗)和对照组38例(接受佳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以及治疗期间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客观有效率(RR)以及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5.77%、86.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79%、47.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63.46%和28.95%,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分别为6个月和3.5个月,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期间,试验组主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以及口腔黏膜炎,但均相对较轻,Ⅲ及Ⅳ度的比例小.结论 替吉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比较轻微,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对其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刘健伟

    目的 分析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利用喹硫平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阿立哌唑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但组间差距不明显;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76.67%;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但组间差距不明显;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26.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都有较好疗效,但是相对于喹硫平,阿立哌唑能够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

  • 黄芪注射液联合噻托溴铵对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胡海英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噻托溴铵对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观察.方法 将COPD稳定期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噻托溴铵治疗.两组患者均以8周为治疗疗程.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咳嗽和喘促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8周时研究组患者咳嗽和喘促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PEF、FEV1、FEV1/FVC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8周时研究组患者PEF、FEV1、FEV1/FV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IL-8、IL-17、IL-18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时研究组患者IL-8、IL-17、IL-1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用药8周期间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噻托溴铵对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和降低炎症因子IL-8、IL-17、IL-18表达.

  • 丹参川芎嗪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戚华丽

    目的 分析丹参川芎嗪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治疗,治疗2周后评价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0)、肱动脉介导血流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IL-6、WBC、hs-CRP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2周后ET-1较低,NO、FMD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821,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采用丹参川芎嗪治疗,能够缓解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推广价值较高.

  • 口服、肌注与鼻腔内给咪达唑仑对小儿七氟烷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

    作者:刘桂祯;孙玉川;刘斐

    目的 对口服、肌注与鼻腔内给咪达唑仑对小儿七氟烷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在本院行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的患儿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批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组)、肌内注射咪达唑仑组(IM组)、鼻腔内给予咪达唑组(IN组)以及口服咪达唑仑组(0组),每组19例.C组在麻醉前30 min口服10%葡萄糖溶液10 ml,lM组、O组、IN组咪达唑仑剂量分别为0.15、0.45、0.25 mg·kg-1,利用七氟烷进行相应的麻醉诱导,并在静脉注射相应的瑞芬太尼以及七氟烷对其麻醉效果给与维持.对脱离父母的难易程度以及父母的满意度进行评分,EA发生情况采用患儿麻醉恢复期躁动表化评分表(PAED)进行评估.结果 C组(1分:17例;2分:2例;3分:0例;4分:0例)与O组(1分:0例;2分:15例;3分:4例;4分:0例)、IN组(1分:0例;2分:6例;3分:13例;4分:0例)以及IM组(1分:0例;2分:7例;3分:12例;4分:0例)相比,其在脱离父母难易程度、父母满意度所获评分提升,其相应的PAED评分及EA的发生率均降低(均P< 0.05);与0组相比,其相应的脱离父母难易程度上的评分明显升高,在父母的满意度方面的评分降低(均P< 0.05),其在EA发生率以及PAED的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通过口服、肌注与鼻腔内给相应的咪达唑仑,对于预防小儿七氟烷EA的发生在效果上具有相似之处,并且通过口服的方式用药更容易被接受.

  • 曲美他嗪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及血清NT-proBNP水平的影响

    作者:高桂丽

    目的 分析曲美他嗪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本院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74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6 min步行试验(6MWT)及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LVEF、LVEDV、LVESV、LVESD、LVEDD、6MWT及NT-proBNP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治疗,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前两组纤维蛋白原、血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粘度切变率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经治疗,研究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粘度切变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51%)与对照组(16.2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曲美他嗪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水平,降低血清NT-proBNP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连续性血液滤过在妊高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中应用研究

    作者:嵇丹丹;姜东辉;刘丽诗;孙凌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对妊高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妊高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进行连续血液滤过治疗的肾功能情况,对其治疗前后主要指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C-反应蛋白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急性肾损伤2~3期患者在入科(10.2±6.5)h内开始血液净化治疗,肾功能在(4.7±2.8)d恢复.结论 早期连续血液滤过治疗对妊高症合并2~3期急性肾损伤患者有利.

  • 基于全科助理医生培养的三年制临床医学实习模式构建效果评价与分析

    作者:刘菲

    目的 评价分析课题“基于全科助理医生培养的三年制临床医学实习模式构建”实施2年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校2013、2014届毕业生和2015、2016届毕业生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毕业生实习效果.结果 通过课题组实习模式改革后,实习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革后毕业生撰写的与临床医学专业相关的毕业论文水平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毕业生对改革后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构建的满意度达97.3%.结论 改革后毕业生深受校内外专家、同行和用人单位的好评,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面向乡村、服务基层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助理全科医生.

  • 中西医结合联合情感关怀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水平的临床研究

    作者:潘霭青;黄润坚;邝锦波;姚桂谊;林仕东;崔羡迎;吴丽思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情感关怀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水平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采用尼莫地平与其他传统药物治疗)与治疗组25例(采用尼莫地平、脑栓通、针刺治疗联合情感关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识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MMSE、ADL评分均有所提高,但对照组MMSE、ADL评分分别为(20.1±2.8)分、(41.2±11.7)分,均低于治疗组[(25.0±5.3)分、(53.7±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情感关怀能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与卒中严重程度和梗死体积的相关性

    作者:李振光;王彤;于占彩;崔兴华;张江山;刘新武;张金彪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卒中严重程度及梗死灶体积的相关性.方法将发病48 h内且同时服用阿司匹林1周以上的35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本研究,应用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反应性,阿司匹林抵抗即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HPR)定义为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大聚集率(MAR-AA)大于35%.梗死灶体积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计算软件,卒中严重程度采用NIHSS评分.结果 HPR见于26.6%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组初始NIHSS评分显著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10 [IQR 4~ 15]比4[IQR 2~6],P<0.001);阿司匹林抵抗组梗死体积显著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5.3 [1.2 ~ 9.6]比1.8[0.8~8.8],P<0.01);多变量中位数回归分析显示HPR增加NIHSS评分中位数6分(95% CI3.68 ~ 8.31,P<0.001),增加DWI梗死体积中位数2.8 cm3(95% CI0.6 ~ 6.2,P< 0.01).结论 阿司匹林抵抗增加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严重程度及梗死灶体积.

  • Sestrin2在miR-19诱导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中的表达及六神丸干预研究

    作者:鄢文;靳文;王昂;宋维舒

    目的 探讨Sestrin2在六神丸调控miR-19诱导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miR-19过表达组、六神丸组.对照组为常规血清培养的A549细胞;miR-19过表达组为常规血清培养的过表达miR-19 A549细胞;六神丸组予以六神丸含药血清干预过表达miR-19 A549细胞.48 h后分别以CCK-8检测A549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检测A549细胞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miR-19表达,蛋白印迹检测Sestrin2、PTEN以及EMT标记分子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结果 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结果显示,六神丸组A549细胞增殖速度较对照组、miR-19过表达组明显减慢;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六神丸组A549细胞迁移数量较miR-19过表达组、对照组明显减少;qRT-PCR检测结果显示,六神丸组A549细胞中miR-19表达较miR 19过表达组、对照组明显降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miR-19过表达组相比,六神丸组A549细胞中Sestrin2、E-cadherin、PTEN表达明显上调,Vimentin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六神丸能够抑制miR-19诱发的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发生EMT,与激活Sestrin2信号通路有关.

  • 前列地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功能的保护作用及90天内再入院率的影响

    作者:王保功;王学惠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功能的保护作用及90 d内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患者入院顺序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心衰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另给予前列地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肌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及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并随访两组患者90 d内再入院率.结果 与治疗前相较,两组治疗后LVEF、6MWD显著升高或增大,LVDd、LVESV显著降低;治疗后与对照组相较,研究组LVEF、6MWD升高或增大显著,LVDd、LVESV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90d内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列地尔不仅有效提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功能,且显著降低90 d内再入院率.

  • 心理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抑郁状态的影响

    作者:叶宝容

    目的 探讨心理疏导和相关知识教育对妊娠期并发糖尿病孕妇抑郁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12月于本院住院、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3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79例.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传统的健康宣教模式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评估和根据产科孕妇特点(情感、意志、性情等心理特征),并针对个体不同,给以不同的心理疏导,如面对面交谈,鼓励和让其申述自己感受,互交电话号码或微信保持联系;情感支持,包括亲属参与,尤其丈夫,使其陪伴或多探视和体贴;参观产房;练习分娩过程,教会掌握缓解疼痛的方法,如深呼吸、治疗性的抚触及松弛方法等.产后继续强化心理护理:关心和教育的同时做好新生儿喂养和指导,尽量满足其要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预防因产后不适应角色的改变而使抑郁复发或加重.两组孕妇在入院当天及临产前自填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 观察组孕妇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x2=60.267);两组患抑郁症的孕妇并发酮症酸中毒、先兆子痫等发生率数据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其围产儿死亡率、宫内窘迫等x2=6.498、9.165,Apgar评分t=12.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性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孕妇的不良心理状况,极大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有效降低了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及围产儿的危害及死亡率.

  • 四种维生素联合FE复合酶漱口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苏娟娟

    目的 探讨四种维生素联合FE复合酶漱口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72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4例.A组予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四种维生素(维生素E软胶囊+维生素B2+甲钴胺片+叶酸片)治疗,B组于常规基础上仅加予FE复合酶漱口液治疗,C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FE复合酶漱口液治疗,比较3组治疗过程中平均溃时间、溃疡总个数、患者溃疡疼痛指数、随访期间溃疡总间歇期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给予相应治疗后,C组平均溃疡期短于A组和B组,溃疡总间歇期间长于A组和B组,溃疡总个数和溃疡疼痛指数均明显少于A组和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经相应治疗后,C组临床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A组(58.33%)和B组(6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四种维生素联合FE复合酶漱口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可考虑作为临床上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一种优选治疗方案.

  •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对有症状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亚楠;武宗寅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对有症状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有症状性心房颤动(AF)患者110例,终入选有95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药物治疗组(31例)与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组(RFCA,64例),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行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结果.结果 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较治疗前LAD显著缩小,LVEDd显著增加,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LVEF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显著提高,且RFCA组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均P< 0.05).结论 经导管消融术可有效改善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维持窦性心律,值得临床应用.

  • 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姜春华;傅小凡

    目的 探讨分析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0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疾病预后分为好转组51例、恶化组69例,首先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于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各因素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2.47±8.43)和(49.58±9.70),t=4.193,P<0.05]、MELD评分[(21.85±6.04)和(29.85±7.31),t=6.370,P<0.05]、白蛋白[(34.58±4.32)和(31.85±5.20),t=3.050,P<0.05]、PTA[(36.75±6.44)和(28.16±7.12),t=6.801,P<0.05]、总胆红素[(358.74±106.45)和(451.27±128.60),t=4.186,P<0.05]、纤维蛋白原[(2.36±0.75)和(1.40±0.72),t=7.094,P<0.05]、肝性脑病(好转组Ⅰ、Ⅱ期40例,恶化组32例,x2=12.555,P<0.05)、感染(好转组7例,恶化组29例,x2=11.187,P<0.05)、腹水(好转组28例,恶化组59例,x2=10.667,P<0.05)、肝肾综合征(好转组2例,恶化组12例,x2=5.163,P<0.05)、上消化道出血(好转组3例,恶化组15例,x2=5.783,P<0.05)、电解质紊乱(好转组36例,恶化组48例,x2=17.187,P<0.05)、HBV DNA[(13.28±2.55)和(16.02±2.73),t=5.588,P<0.05)]、血钠[(138.45±5.22)和(133.20±4.31),t=6.027,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性脑病、MELD评分、年龄以及PTA 4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均P<0.05).结论 肝性脑病、MELD评分、年龄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是影响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需要注意加强对上述指标的检测,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 Toll样受体3在脓毒性心功能障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阳娟;林明祥

    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 3,TLR3)能特异性识别外源性病毒双链RNA及Poly:C,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近的研究发现,它也可以识别宿主凋亡及坏死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外RNA(extracellular RNA,exRNA),在细菌性脓毒血症诱导的心功能障碍中发挥核心作用.本文就TLR3在脓毒血症心功能障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严瑾;孔祥;王亭婷;朱晓童;祁双;常淑文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是产妇启动及持续母乳喂养的信心,提高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目前我国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率很低,产妇对此了解不多,所采取的措施也有限.本文介绍了影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相关因素,及国内外提高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有效信息.

  • 多排螺旋CT与MRI在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蔡华威

    目的 对比多排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9例,分别实施多排螺旋CT检查和MRI影像学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情况及早期阳性检出率.结果 MRI股骨头坏死检出率(97.1%)明显高于多排螺旋CT(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单一囊变、线样征、骨髓水肿及骨小梁结构模糊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66.7%)、(75.4%)、(78.3%)],较多排螺旋CT[(75.4%)、(1.4%)、(1.4%)、(10.1%)]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多排螺旋CT,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儿童自发性胃破裂1例

    作者:王序杰;王慧丽

    我们的胃壁厚,肌肉丰富,柔韧性大,且有肋弓的保护,因此一般的外伤很少发生胃部的损伤,自发性的破裂就更少了.常见的胃部损伤有机械性损伤和化学性损伤两种.钝性伤时胃很少受累,只有在胃膨胀时偶有发生,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仅占腹部外伤中的0.4% ~ 2.8%[1].若上腹部或下胸部有穿透伤可以伤及胃,另外胃镜检查及吞入锐利异物也可以引起胃的穿孔,也比较少见.化学性损伤是因为误饮或有意吞服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造成,且同时伴有口腔和食道的损伤,有时还可波及十二指肠甚至上段空肠.浓酸可以使蛋白质凝固,引起蛋白凝固性坏死,但很少引起穿孔.浓碱可以与组织蛋白质结合成胶冻样的碱性蛋白盐,引起液化性坏死,因此容易导致穿孔.另外有结核性胃穿孔的报道[2].自发性胃破裂更少见,多发生于新生儿,成年人少见,还未有儿童期的病例报道.本院曾收治了1例儿童期自发性胃破裂的病人,诊疗情况报道如下.

    关键词: 儿童 自发性胃破裂
  •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佩茹;吴锡信

    目的 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于本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患者共100例,包含50例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和50例无感染患者,选取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对两个指标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合并细菌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为(3.14±0.55),C反应蛋白为(39.84±12.66),较非感染组[分别为(0.06±0.01),(3.42±1.69)]和对照组[分别为(0.05±0.01),(3.38±1.87)]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感染组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灵敏度及特异度(91.0%、88.4%)均明显高于CRP(73.1%、8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在肾病综合征患者合并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高于C反应蛋白,二者均可用于临床监测,指导临床用药.

  • 高通量透析治疗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低分子蛋白的清除与血脂代谢的影响

    作者:段丽娜

    目的 观察和评价分析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低分子蛋白的清除与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到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64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组(HPD组)和常规血液透析组(对照组),各32例.分别于入组时、6个月、1年后采血测定患者透析前后血浆胆固醇(TC)、三酰甘油(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血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血浆白蛋白(Alb)以及血红蛋白(Hb);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方式对低分子溶质(BUN、Cr)清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D组血Alb、β2-MG及Hb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年后,HPD组患者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而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常规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的血脂紊乱无改善,且有加重作用,高通量透析可以明显改善透析患者的血脂代谢.

  • 宫颈癌前病变手术治疗的现状与未来

    作者:陈梅庄;刘木彪

    近年来,随着宫颈细胞学和病毒学筛查方法的应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早诊早治出现了可喜变化,但我国宫颈癌整体的发病率却暂未下降,防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作为子宫颈浸润癌的癌前病变,是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必经阶段,及时发现和治疗宫颈病变,对于阻断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治方法中,宫颈锥形切除手术具有重要地位,并且衍生出了多种不同的宫颈锥切术式,本文就此手术的相关问题及未来趋势作一简要介绍.

  • 联合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塞来昔布、曲马多实施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费寿军;王德明;唐顺山;王宇

    目的 比较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后,联合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塞来昔布、曲马多缓释片镇痛方法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及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永州市中心医院择期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50例,随机分为联合口服药物镇痛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组(每组50例).联合口服药物镇痛组术后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塞来昔布胶囊、曲马多缓释片(Oral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术后采用硬膜外镇痛泵镇痛(PCEA组),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组术后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镇痛(PCIA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术后3d内静息、活动、按摩子宫时的疼痛评分,记录下床活动开始时间、镇痛相关副作用、住院天数、产妇满意度和与镇痛相关的费用.结果 术后第1天在静息、活动、按摩子宫时Oral组的VAS评分与PCE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ral组和PCEA组VAS评分均较PCIA组低(均P<0.05);术后第2天Oral组的VAS评分与PCE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ral组和PCEA组VAS评分均较PCIA组低(均P< 0.05);术后第3天的VAS评分,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ral组镇痛相关副作用发生例数均低于PCEA组和PCIA组(均P<0.05).Oral组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比PCEA组和PCIA组要早(均P<0.05).Oral组产妇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PCEA组和PCIA组(均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后联合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塞来昔布胶囊、曲马多缓释片镇痛效果与硬膜外自控镇痛相当,且优于吗啡PCIA,联合口服镇痛药物组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提前,镇痛相关副作用、费用低且产妇满意度高.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