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국제의약위생도보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245
  • 国内刊号: 44-1417/R
期刊荣誉:
  • 肺保护性通气联合肺复张对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动脉血氧分压及肺部功能的影响

    作者:崔魁

    目的 分析肺保护性通气联合肺复张对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肺部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均采用全身麻醉,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4).对照组采用标准通气量,研究组采用低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联合肺复张.对比两组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呼吸频率,手术前后两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PaO2水平、肺功能相关指标[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FVC)、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水平变化情况,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PETCO2为(33.59±2.08)mmHg(1 mmHg=0.133 kPa)、气道压为(14.84±2.71)cmH2O(1 cmH2O=0.098 kPa)、呼吸频率为(12.27±2.01)次/mi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前两组SpO2、PaO2、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VC、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研究组SpO2为(0.96±0.02) mmHg、PaO2为(79.52±5.96) mmHg、FEV1为(1.85±0.56)L、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为(63.17±17.71)%、FVC为(2.13±0.46)L、FVC占预计值百分比为(62.84±14.55)%、FEVJFVC为(81.62±14.12)%,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88%)与对照组(8.8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联合肺复张能有效改善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动脉血氧分压及肺部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 腹腔镜切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许静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切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中选取8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切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进行治疗,同时根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的放置时间不同将其分为同步组和延迟组,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其月经量、子宫体积、痛经等临床症状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84例患者经治疗后,其子宫体积、痛经程度、月经量[分别为(75.6±27.9) cm3、(1.3±0.9分)(72.4±18.5)分]均较术前[(192.9±85.0) cm3、(7.2±1.5)分、(217.2±87.7)分]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同步组与延迟组在术后不同时期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节育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3.33%)明显高于后者(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切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可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在术后1个月左右延迟放置节育器可取得较好的稳定性,有助于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痛苦,促进左炔诺孕酮作用的稳定发挥.

  • 血清孕酮值对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治疗结局的影响

    作者:徐霞

    目的 以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的治疗为切入点,分析其血清孕酮值与治疗结局的关联性,评估血清孕酮值的预测价值.方法 以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为回顾期限,将收治的120例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及给药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口服组口服黄体酮胶囊;肌注组给予20 mg黄体酮肌肉注射.重点分析血清孕酮值与治疗结果的关联性.结果 两组血清孕酮临界值< 15 ng/ml时,流产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同组的10 ng/ml和20 ng/ml两个临界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临床疗效指标的评价,口服黄体酮与肌注黄体酮疗效相当,皆可作为有效地黄体支持手段;以血清孕酮值15 ng/ml为临界值,低于15 ng/ml时对自然流产有着更为优异的预测价值.

  • 内镜手术单鼻孔经蝶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杨绍涛;杨元锋

    目的 探讨与比较单鼻孔经蝶内镜手术与显微镜手术对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入院的80例垂体腺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镜组患者给予内镜手术,显微组患者则给予显微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除率、总体治疗效果、相关临床参数与并发症.结果 内镜组患者有效切除率明显高于显微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显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显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 单鼻孔经蝶内镜手术对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 经改良侧脑室三角区及枕角穿刺的脑室腹腔分流疗效比较

    作者:肖华明;纪凯;颜明布;邹积典;隋强波

    目的 比较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不同穿刺点疗效.方法 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脑积水患者63例,分别经枕角和三角区穿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两组年龄、术前脑室大小、颅内压力等因素经检验无明显差异性,对手术一次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自觉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 枕角穿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一次手术成功率为87.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8%,清醒患者舒适度为70.9%.改良三角区穿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一次手术成功率为87.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清醒患者舒适度为90.6%.结论 改良三角区穿刺与经枕角穿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改良三角区穿刺组清醒患者的舒适度优于经枕角穿刺组,且操作相对简便.

  • 经剑突下人工气胸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疾病

    作者:庞文广;黄凤柳;叶敏;庞景灼

    目的 探讨经剑突下人工气胸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疾病的安全性、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对12例胸腺疾病予经剑突下人工气胸辅助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出现情况,并随访少半年,观察术后的短期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为50 ~ 120 min,平均(82.0±15.2) min;出血量10 ~ 100 ml,平均为(38.3±13.2) ml;术后住院时间为4~6d,平均(4.2±0.9)d;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无损伤膈神经、胸腔积液、肺不张、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6例术前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未见出现肌无力危象,肌无力症状均有改善,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解.随访半年以上,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气腹机辅助经剑突下手术治疗胸腺疾病操作简单可行,并发症少,伤口隐蔽美观,术后效果理想,前景良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纵隔肿瘤患者术后应激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强

    目的 研究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纵隔肿瘤患者术后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7d应激水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d两组ACTH、CO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7d观察组ACTH、COR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对纵隔肿瘤患者实施胸腔镜手术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晚期新生儿单纯血便65例临床分析

    作者:崔伟伦;冯帼;陈嘉荣

    目的 探讨住院晚期新生儿单纯性血便的临床相关因素、预防和治疗.方法 对本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住院晚期新生儿65例单纯大便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出现单纯性血便的病种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炎、新生儿湿肺、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新生儿胃肠不耐受及外科疾病等;65例单纯性血便患者中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主(49.25%),而新生儿胃肠不耐受血便发生率(21.05%)相对增高(P<0.01);血便发病率:纯母乳喂养组(3.22%)与非纯母乳喂养组(0.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母乳喂养(0.43%)、人工喂养组(0.49%)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便是新生儿期常见病症,晚期新生儿血便引发原因可能与新生儿凝血功能低下,疾病因素影响及喂养因素相关,除外科因素外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K1、调节胃肠菌群及保护肠道黏膜等控制,大部分预后良好.

  • 晚期心衰患者的症状体验及症状群研究

    作者:王丹丹;高巧燕;孙平平;于丽华

    目的 调查晚期心衰患者的症状经历探索其存在的症状群以期为晚期心衰患者的症状管理奠定基础.方法 对威海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收住的晚期心衰患者运用中文版的埃特蒙顿市症状量进行横断面调查,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探索心衰患者存在的症状群.结果 晚期心衰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6.5±7.2)岁,存在疲倦症状群(疲倦、气短、困倦、食欲不振),精神症状群(焦虑、抑郁),不适症状群(不舒适、疼痛、恶心),三个症状群共贡献67.80%的变异量.三个症状群间的相关性很小,Pearson’s相关系数为0.212 ~ 0.323.结论 晚期心衰患者存在独立的症状群,因此应积极开展姑息护理优化晚期心衰患者的症状管理,改善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

  •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秦振河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UM)患者卵巢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84例UM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组,各42例.A组行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B组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且术后均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及手术后72 h免疫功能指[T口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卵巢功能指标[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窦卵泡数(AFC)]水平、负性情绪[焦虑(HAMA)、抑郁(HAMD)]评分及性生活质量(FSFI)评分.结果 手术及恢复情况: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功能:术前,两组CD3+、CD4+及CD4V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2 h,两组免疫功能各指标均有所下降,但A组变化幅度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卵巢功能:术前,两组E2、FSH水平及AFC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3个月,两组E2均下降,FSH均上升,AFC计数均减少,但A组变化幅度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负性情绪:术前,两组HAMA、HAMD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3个月,A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性生活质量:术前,两组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性生活质量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会对患者卵巢功能、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但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相比于全子宫切除术影响较小,且前者更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性生活质量.

  • 532nm激光治疗LASIK术前视网膜变性或裂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作者:陈曦

    目的 探究LASIK术前视网膜变性或裂孔患者接受532 nm激光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LASIK术治疗患者120例,分为两组,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其中对照组直接进行LASIK术治疗,而实验组则在术前接受532 nm激光治疗,之后再给予患者LASIK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1周、1个月、6个月、1年后的裸视力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IK术前给予患者532 nm激光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且不会对患者的视力造成明显影响,应用价值较高.

  • 奥硝唑联合Vitapex根管充填治疗急性根尖周炎疗效观察

    作者:赵芙蓉

    目的 探讨奥硝唑联合Vitapex根管充填治疗急性根尖周炎(Acute Apical Periodontitis,APP)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口腔科治疗的APP患者1 10例(180颗患牙),随机分为观察组(91颗患牙)和对照组(89颗患牙),各55例.对照组给予Vitapex根管充填治疗,观察组给予静脉滴注奥硝唑联合Vitapex根管充填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1周反应情况,治疗后1、3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反应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4%、86.5%,均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6%、9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奥硝唑联合Vitapex根管充填治疗APP效果较好,可明显缓解疼痛,清除细菌,改善根尖周炎症,缩短治疗时间,安全性较高.

  • 利培酮联合常规教育及康复训练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临床观察

    作者:宋富洋

    目的 探究利培酮联合常规教育及康复训练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自闭症谱系障碍患儿78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康复训练和常规教育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ATEC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TEC评分为(73.42±8.98)分,低于对照组的(86.42±9.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对照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自闭症谱系障碍患儿实施利培酮联合常规教育及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利于患者预后,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老年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分析

    作者:李榜龙;鲁学明;周外民

    目的 观察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转归分析.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43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75例、老年组68例,记录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临床转归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吸烟史人数和合并肿瘤及其他疾病的人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老年组既往抗结核治疗人数、合并疾病中糖尿病和高血压人数均较中青年组多(均P< 0.05);中青年组治疗成功40例(53.33%),高于老年组(23例,33.82%),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合并症较多,免疫功能差,病灶广泛,临床治愈率低,病死率较高,在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 DCE-MRI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

    作者:任萍;詹浩辉;胡春艳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于术前均行新辅助化疗且化疗前后2周内均行DCE-MRI检查,提取患者的MRI资料,由两位高年资影像专业主治医师进行独立评价,后汇总二者结果,将不一致的结果共同协商并达成一致.结果 DCE-MRI评价32例患者,完全反应7例,部分反应20例,无反应5例,无疾病进展病例;有效的27例全部证实属于病理反应有效;MRI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100.0%.结论 DCE-MRI可准确显示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的变化,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价准确度较高,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综合康复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和青松;王文彪;杨来福;马以勇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手法、康复锻炼、超短波的综合康复理疗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手法结合超短波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0%)优于对照组(74.5%),组间比较,P< 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评分下降更明显,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均明显提升,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评分提高更明显,组间比较,P< 0.05.结论 温针灸、手法、康复锻炼、超短波的综合康复理疗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提高治疗效果,4种方法发挥了协同作用,效果确切.

  • 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胡艳玲

    目的 探究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有效治疗、预后评估及护理实施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至12月在本院就诊与治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年龄大于60岁)52例,回顾其临床病理的诊断结果及其相关受体表达情况,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病理状态之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5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病理诊断中,ER阳性患者共31例(59.62%),PR阳性患者共26例(50.00%),Her-2阳性患者共6例(11.54%).随着年龄的增大,患者总体上出现肿瘤直径增大、肿瘤分级升高、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发生率增加的情况,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的ER、PR的表达阳性率不断升高,Her-2表达阳性率不断降低,ER、PR的表达阳性率与Her-2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681、-0.702,均P<0.05).结论 可根据老年乳腺癌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选择适宜的术前诊断方法,积极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对于改善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降低病死率有重大意义.

  • 健侧阳谷穴留针运动配合局部放血治疗三角软骨盘损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尚清芳

    目的 观察健侧阳谷穴留针运动配合局部放血治疗三角软骨盘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6例三角软骨盘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健侧腕关节阳谷穴留针,伤侧腕关节进行屈伸、内收外展运动,活动度到可活动大范围,同时配合局部放血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腕关节疼痛、功能状态、活动范围、握力,采用Mayo评分法.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愈率高达94.44%;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为(21.79±3.13)分、功能状态为(21.43±3.34)分、活动范围为(20.48±4.62)分、握力评分为(20.56±4.39)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健侧阳谷穴留针运动配合局部放血治疗三角软骨盘损伤可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提高腕关节功能状态,增加活动范围和握力,其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60例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分子分型

    作者:张景臣;刘薇;王亚峰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分子分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60岁以上(包括60岁)老年女性乳腺癌及同期随机选取的60例青年乳腺癌(年龄≤35岁)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60例老年女性乳腺癌中临床分期Ⅰ期12例,Ⅱ期44例,Ⅲ期4例;浸润性导管癌49例,有腋窝淋巴结转移32例;雌激素受体阳性48例,孕激素受体阳性43例,CerbB-2受体阳性表达18例;与青年组比较,在临床分期、肿块大小及ER、PR受体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8、0.040、0.044、0.038);而在淋巴结有无转移、病理类型及CerbB-2受体阳性表达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99、0.178、0.404);老年组LuminalA 29例、Luminal B 19例、TNBC(三阴性乳腺癌)5例、CerbB-2过表达7例,与青年组乳腺癌分子分型比较,P值为0.035.结论 老年乳腺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点,临床分期以Ⅰ、Ⅱ期为主,ER、PR受体阳性较多,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分子分型以Luminal A、Luminal B较多.

  • 高流量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复杂性颅内动脉瘤

    作者:温辉

    目的 探讨颅内复杂性动脉瘤患者采取高流量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42例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复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均给予高流量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无死亡患者,术后第1天CTA均显示桥血管通畅.术后早期2例患者出现偏瘫,1例检查同侧基底节区小梗死灶,1例为桥血管闭塞,经相关治疗逐步恢复肌力.2例患者在输术后出现耳前桥血管搏动消失,CTA证实桥血管闭塞.对患者随访6~12个月发现,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患者症状在术后3个月内消失;动脉瘤近端结扎或夹闭者、动脉瘤孤立者,术后CTA显示动脉瘤影消失.另有2例术后6个月时CTA显示桥血管闭塞,其余患者未见桥血管闭塞;术后,患者舒张期、收缩期血流速度均显著快于术前,血流阻力低于术前,均P< 0.05.结论 颅内复杂性动脉瘤采用高流量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有效,血管通畅率高,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具有推广价值.

  • 脑卒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梁雪平;潘天祥

    目的 对脑卒中患者患病资料及生活方式现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回顾性研究脑卒中住院病历资料,生活方式采取问卷调查,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6~75岁的脑卒中患者多,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脑卒中合并疾病多的前5个病种依次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下呼吸道感染、脊椎关节强硬.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筛查和行为干预,控制脑卒中人群的继续增加.

  • 标识编码在降低口腔科诊疗器械混乱出错率的研究

    作者:梁美莲;袁琼红;谭丽明;莫小环;陈珍娟

    目的 研究印章标识编码在降低消毒供应中心口腔科诊疗器械混乱出错率中的作用.方法 各科室各诊位的器械从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一直有耐水耐高温的木牌编码跟随;灭菌、储存、到发放回科室一直有印章编码跟随.结果 实施标识编码后科室之间、诊位之间诊疗器械发生混乱出错率明显降低,x2=9.49,P<0.05.结论 使用印章标识编码,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混乱出错率有重要意义.

  • 中医护理干预对脊椎骨折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杨庆红;张秀珍;李宝田

    目的 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对脊椎骨折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行脊椎骨折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干预总满意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及干预前和干预后VAS评分和生活质量各量表评分变化.结果 研究组总满意率(95.56%)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快于对照组[(51.32±7.52)d比(74.52±11.20)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44%比26.67%),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8.37±1.68)d比(12.51±3.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干预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2.31±0.43)分比(4.27±0.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脊椎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舒适护理在创伤性血气胸急诊治疗中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田丽颖

    目的 探究舒适护理在创伤性血气胸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7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同症患者47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舒适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优良率为9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8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8%,P<0.05.结论 对创伤性血气胸予以舒适护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 新助产模式对降低会阴侧切率的效果观察

    作者:叶宝容

    目的 探究新助产模式在降低会阴侧切率中的应用效果,以便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于本院进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30例,按照给予助产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两组初产妇均行会阴侧切.对照组65例给以常规助产方式分娩,观察组65例给以改良的助产方式分娩:(1)采取正确体位协助助产:指导产妇大腿贴近腹部,两手置于产床两侧扶手并抓紧.(2)采用会阴保护指引法:当产妇有便意感时,协助其对体位调整,及给予心理安慰,宫口开大密切观察产妇反应,合理有效的指导产妇呼吸.(3)会阴保护法:评估胎儿大小、胎位、会阴弹性,待胎头拨露至会阴后对胎头的娩出速度进行合理控制,在每次宫缩时娩出≤1 cm.待胎头双顶径娩出时,指导产妇均匀用力;宫缩时,用双手将胎头托住,注意不可用力下压,以降低会阴撕伤程度.对两组初产妇会阴侧切、撕伤、完整等情况加以比较,并对比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等.结果 观察组会阴Ⅰ度撕伤率、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分别为10.694和8.528.两会阴完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6.372.及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55.21.结论 新型改良助产模式在降低会阴侧切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和会阴撕伤,保证会阴完整,减少分娩后出血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作者:兰翠;鞠妍红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辅助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加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临床事件、干预前后SAS、SDS评分与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腹胀恢复时间[(4.02±0.93)d]、腹痛恢复时间[(3.55士0.71)d]、感染消退时间[(10.33±1.64)d]、住院时间[(14.60±2.05)d]与总体临床床事件发生率(28%)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5.73±0.89)d、(4.80±0.73)d、(13.29±1.96)d、(18.36±3.79)d和54%];干预后,实验组SAS与SDS评分分别为(38.63±8.73)和(39.11±7.5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19±9.15)和(53.76±9.42);实验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76%比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辅助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

  • 肿瘤科护士工作压力和满意度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相关分析

    作者:梁继梅

    目的 分析并评价工作压力及满意度对肿瘤专科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产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表、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表对本院肿瘤科及泰安市肿瘤医院的临床护士开展问卷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量表平均评分为[(2.76±0.51)分],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0.00%(396/440),不满意率为10.00%(44/440).护士工作高压力组在探寻真相、开放思想、辨析能力、自信心、系统性能力、求知欲望以及认知成熟度7个维度方面的得分均显著低于低压力组、中等压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随工作压力增大而降低,随工作满意度得分减低而降低.结论 工作压力及满意度能够对肿瘤专科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产生明显的影响.

  • 专科护理服务模式在腹腔镜治疗卵巢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秋桦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卵巢肿瘤患者中开展专科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行腹腔镜治疗的92例卵巢肿瘤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6例采取专科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不良情况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开展专科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分别为(40.11 ±2.25)分、(38.54±2.0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8.28±4.27)分、(47.12±4.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治疗卵巢肿瘤患者中开展专科护理服务模式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

  • 快速康复多学科合作团队模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分析

    作者:易毅;张劼

    目的 观察快速康复多学科合作团队模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多学科合作团队护理模式.两组患者术后的康复指标、焦虑与抑郁评分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肛门排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分别为[(40.73±3.18)分]和[(41.66±3.52)分],对照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分别为[(53.15±5.02)分]和[(55.72±5.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3.02%和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多学科合作团队护理模式应用于胃癌根治术中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的康复预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推广.

  • 健康宣教对蛇咬伤患者焦虑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卜菜英;任春菊;林小菊;李小燕;谢丽叶

    目的 探讨健康宣教对蛇咬伤患者焦虑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蛇咬伤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将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蛇咬伤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急诊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健康宣教,包含蛇咬伤知识宣教、饮食宣教、用药宣教、体位宣教及心理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状况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SAS评分为(36.9±5.8)分,对照组评分为(47.3±7.4)分,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干预后的满意度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宣教可改善蛇咬伤患者的焦虑状态,提升满意度.

  • 左氧氟沙星联合胸腺肽治疗老年初治肺结核疗效观察

    作者:朱倬敏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胸腺肽治疗老年初治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2HRZE/4HR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胸腺肽治疗.两组治疗后痰菌转阴率与痰上清液细胞因子水平比较.结果 观察组痰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与IL-4(白介素-4)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FN-γ(干扰素-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胸腺肽治疗老年初治肺结核疗效确切,可显著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痰菌转阴率.

  • 利福平与利福喷汀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研究

    作者:丁瑞东

    目的 探究与分析利福平与利福喷汀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肺结核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福平组与利福喷汀组,各45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利福平组临床有效率为77.78%,利福喷汀组为8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福喷汀组痰涂片转阴率、空洞消失率及病灶吸收率均明显高于利福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利福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利福喷汀组为1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利福平,利福喷汀治疗肺结核效果更显著,抗菌活性更强,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

  • 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全麻诱导中的应用

    作者:王星;冀安峰

    目的 探讨全麻状态下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对患者血液流动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roup 1组(n=70,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和Group 2组(n=70,予依托咪酯进行麻醉诱导).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期间血压及心率变化,注射引发疼痛、呼吸暂停及肌阵挛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Group 1组与Group2组在各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341、201.276,P<0.05).Group 1组50.00%患者均未感觉到麻醉诱导引起的注射疼痛反应,而Group 2组96.00%患者无麻醉诱导引起的注射疼痛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3,P=0.032).Group 1组全部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均未发生肌阵挛现象,而Group 2组有44例(62.86%)患者在麻醉诱导后未发生肌阵挛现象,26例(37.14%)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发生肌阵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82,P=0.028).Group 1组有38例(76.00%)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出现呼吸暂停,Group 2组有33例(66.00%)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出现呼吸暂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81,P=0.612).结论 麻醉诱导期间,依托咪酯较丙泊酚具有较好的血压及心率稳定性,不易诱发注射疼痛,对于血压及心率不稳定的患者是一个较理想的麻醉诱导制剂.

  • 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致静脉炎的调查分析和防范对策

    作者:范梦瑶;邓彧斐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发现和防范用药错误中发挥的作用和处理此类事件的方法.方法 结合3例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导致患者发生静脉炎的病例报告,开展调查分析工作,并提出防范对策.结果 3例患者发生静脉炎很可能是由于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滴速过快导致,该药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控制滴速.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可以降低用药错误的发生率,在合理用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与异丙托溴铵定量气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近期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刘茂才

    目的 探究与分析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与异丙托溴铵定量气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异丙托溴铵治疗,观察组给予噻托溴铵治疗,对比两组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呼吸困难分级指数(MRC)、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用力肺活量比预计值(FVC%pred)、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pred)、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SGRQ评分及MRC分级降低,6MWT升高,观察组上述指标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FVC%pre、FVC、FEV 1%pred、FEV1/FVC、PaO2升高,PaCO2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相比于异丙托溴铵定量气雾剂,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可充分发挥更好的支气管扩张作用,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患者耐受性较好.

  •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疗法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安勇鹏

    目的 分析并探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避免痰液滞留窒息、降低炎性反应提供治疗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与对照组(n=100).两组均给予吸氧、补液、抗感染、平喘等常规治疗和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炎性细胞因子IL-6和IL-8水平.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87.00% (P<0.05).观察组咳嗽、呼吸困难以及哕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IL-6和IL-8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临床症状消失快,临床上值得推广.

  • 干扰素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周玉飞;岳青芬

    目的 探究干扰素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抽取本院2013年8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宫颈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患者9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双唑泰栓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83%比7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24%比2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采用干扰素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效果显著,可有效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安全性.

  • 非甾体抗炎药引发小肠不良反应因素分析及处理

    作者:王娉

    目的 探究非甾体抗炎药在应用过程中引起患者小肠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及附属医院就诊的843例0.5~1.0年内规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同期合并用药、吸烟、饮酒、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对数据统计后,按照有无发生小肠不良反应分为2组,并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引发小肠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筛查排除后,排除49例,纳入研究794例,其中392例出现小肠不良反应,402例未出现小肠不良反应.年龄、性别、不良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习惯、上消化道疾病病史、风湿疾病病史、未使用抗凝药为NSAIDs引发小肠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同时也为NSAIDs引发小肠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应用NSAIDs 6个月以上者,小肠炎症反应是其常见的小肠不良反应;且在用药时应关注年龄、性别、病史、用药史等引起小肠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同时,在规避危险因素后,应采取具体措施防治不良反应.

  • 回顾性分析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周升铭;毕婷婷;黄健强;肖大立

    目的 探讨分析普萘洛尔应用于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血管瘤住院患儿,共计收治73例血管瘤患儿,按1.0 ~ 2.0 mg/kg,每天3次口服,住院治疗3~14d后,出院继续服药.每天定时观察和记录血管瘤质地、大小、颜色等变化,随时观察记录不良反应,并对其作及时处理.按Achauer 4级评分法对口服普萘洛尔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服药24 h后,所有患儿瘤体颜色开始变浅,体积开始变小,张力均有所降低,在5~7d内变化显著,不良反应轻微.随访1~ 10个月,疗效评定为:Ⅰ级1例,Ⅱ级6例,Ⅲ级31例,Ⅳ级35例.总有效率为90.4%.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心血管方面的改变:心率减慢;同时还伴有腹泻、睡眠改变等,但均未造成严重后果,经及时处理,均恢复正常.结论 口服普萘洛尔应用于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用药安全,疗效明显,有望成为一线的治疗药物.

  • 金沸草散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观察

    作者:罗齐军;夏燕华;陈媛丽;黄桂南

    目的 观察金沸草散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服用金沸草散加减,对照组服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两组均治疗1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咳嗽症状积分.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84.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08);观察组治疗前咳嗽症状积分为(5.14±0.88),治疗后为(1.05±0.93),对照组治疗前为(4.98±1.05),治疗后为(1.78±1.13),均显著改善(均P< 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沸草散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

  • 基层医院干扰素α-2b联合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观察

    作者:梁云

    目的 评价基层医院干扰素α-2b联合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本院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已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采用干扰素α-2b联合高三尖杉酯碱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3个月血液学缓解有效率为7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率(80.00%)、12个月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71.11%)、18个月主要分子学缓解率(64.44%)与对照组(48.57%、42.86%、0.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年总生存率为86.67%,无事件生存率为73.33%,与对照组的60.00%、45.7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 2=4.024,P<0.05).结论 干扰素α-2b联合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可延长无疾病进展生存期.

  • 循证护理在小儿肺隔离症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陈月清;刘宴伟;周冬秀;罗泳洁;李彩霞;余攀;洪淳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肺隔离症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患儿入院时间次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肺隔离症患儿分为常规护理组52例和循证护理组53例.常规护理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手术当天和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循证护理组手术当天及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平均(4.36±0.79)分、(2.28±0.72)分,常规护理组(5.12±0.88)分、(2.83±0.7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循证护理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11%,常规护理组为71.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有效减轻肺隔离症患儿术后疼痛程度,并可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复用呼吸机管路消毒方法的改进效果

    作者:董礼枫;贾荣娟;于秀娜;于志红;刘红芳;高丽红

    目的 观察复用呼吸机管路消毒方法的改进效果.方法 选取供应室集中回收处理的呼吸机管道240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80件.A组和B组采用浓度为500 mg/L的有效氯消毒,A组采用带盖大塑料桶浸泡消毒,B组采用医用管道消毒容器浸泡消毒,C组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观察3组消毒效果、护士直接操作时间和完成整个消毒过程所需总时间.结果 3组清洗效果均合格;B组消毒合格率98.8%,明显高于A组(9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8 4,P=0.039 5);效果等同于C组(1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1.006 3,P=0.315 8).护士操作直接消耗时数比较,C组用时短,A组用时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操作完毕所需总时数比较,C组用时长,B组用时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结论 B组采用医用管道消毒容器消毒复用呼吸机管路,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消毒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具有推广价值.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护理体会

    作者:秦金萍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70例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呼吸道护理、健康教育等.结果 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6.8±15.5)d.55例患儿治愈,5例患儿二次住院,9例行修补术后治愈,1例患儿自动出院.结论 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进行有效的干预护理,能显著提升临床疗效.

  •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任莉;王焱

    目的 探讨分析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经病理学证实为复发性卵巢癌的患者36例,均给予培美曲塞+洛铂化疗,3周为1个周期,共4~6个周期.在化疗前给予贝伐单抗,7.5 mg/kg,化疗前1h输注,共2个周期.评估该方案治疗有效率,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观察患者生存时间.结果 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 13例,稳定(SD) 10例,进展(PD)8例,有效率(RR)为50.0%(18/36),疾病控制率(DCR)为77.8%(28/36).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高血压.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总生存期(OS)为(15.4±2.4)月,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0.2±2.6)月.结论 对于复发性卵巢癌,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作为备选治疗方案.

  • 地市级三级综合医院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与应对

    作者:魏丽;谢小玲;陈玉巧

    目的 分析基层三级综合医院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寻求应对策略,降低工作压力.方法 设计量表,对区域内2家三级综合医院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个人身心反应越高,对工作缺失的关注性越强,胜任的压力越大及无法完成私人工作的概率越高,均会加重整体的工作压力(P< 0.001).结论 管理者应该为手术室护士营造充满正能量、沟通顺畅的工作氛围,鼓励护士参加各种业余活动,对抗个人反应导致的负面情绪.

  • 乳腺癌患者血浆HSP90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颖;元琳;柳大岗;张道强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HSP90α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试验对象分为乳腺恶性肿瘤组(54例)、乳腺良性肿瘤组(20例)和对照组(同期健康志愿者60例),所有试验对象均为女性,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HSP90d的表达水平.结果 HSP90α在乳腺肿瘤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SP90α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HSP90α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与乳腺癌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对患者外周血中HSP90α的浓度进行检测对乳腺癌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 乳腺癌 HSP90α
  • 护理干预结合气压治疗改善产妇术后血液高凝状态

    作者:曾丽玲;邹文霞;周宇恒;郭晶晶

    目的 观察体位护理结合气压治疗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的改善效果,分析其降低剖宫产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作用.方法 对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进行术后8h血凝指标检查,选择血液高凝的剖宫产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产妇进行术后体位护理并结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7d,对照组产妇只进行术后体位护理7d;7d后检查产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7d,观察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术后8h相比均出现明显回升,而对照组未出现明显变化;术后7d观察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从(10.27±1.06)s回升到(12.89±1.53)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从(24.08±2.85)s回升到(29.84±4.11)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7d,观察组凝血酶时间和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术后8h相比均出现明显下降,而对照组仅出现了小幅回落;术后7d,观察组凝血酶时间从(16.07±2.56)s下降到(12.12±2.16)s,血浆纤维蛋白原从(4.02±0.61) g/L下降到(2.95±0.52) 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7d,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与术后8h相比出现明显下降,而对照组仅出现了小幅回落;术后7d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从(0.48±0.16) mg/L下降到(0.34±0.11) m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进行体位护理并结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能有效改善产妇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可降低剖宫产产妇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 抗骨结核载药缓释支架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青;郭彬彬;尹耀庭;周彦彬

    骨结核是除肺结核以外发病率高的结核,占全部结核发病率的3%~5%,占肺外结核发病率的35%~50%.目前,临床治疗一般是用手术清除病灶部位的坏死组织,然后再放置抗结核药物以杀死残留的结核杆菌,但是放置的抗结核药物粉末易被体液冲走.载药骨支架既具有充填重建、诱导成骨作用,又能立体局部持续缓慢释放抗结核药物,能够大大提高抗结核药物的疗效并降低副作用,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本文对抗骨结核载药缓释支架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新型抗结核载药缓释骨支架的设计提供思路.

  • D-二聚体水平对评估早期宫颈癌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

    作者:倪健彬;王颖

    目的 探讨术前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对评估早期宫颈癌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入住本科室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术前血浆DD水平分为DD水平升高组(A组)和DD水平正常组(B组),并进行术后随访,以宫颈癌复发为随访的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计算组间生存率曲线差异,采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早期宫颈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A组有16例复发,复发时间中位数为25.5个月(6 ~ 50个月),无复发生存率为74.0%;B组有11例复发,复发时间中位数为36个月(15 ~ 62个月),无复发生存率为88.8%.Kaplan-Meier曲线表明,A组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低于B组(P<0.05).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血浆DD水平、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治疗方法均为早期宫颈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血浆DD水平是早期宫颈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该指标对早期宫颈癌的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对产妇内分泌及胎儿合并症的影响

    作者:成海斌

    目的 探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对产妇内分泌及胎儿合并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8例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甲状腺功能异常类型分甲减组(甲状腺功能减退,74例)、甲亢组(甲状腺功能亢进,64例),另选取5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产检孕妇为对照组.检测各组产妇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BG)、血脂[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r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胆固醇(High density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胆固醇(Low density cholesterol,LDL-C)]水平,观察胎儿合并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甲减组TrG、TC、HDL-C水平均高于甲亢组、对照组,而FBG水平低于甲亢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甲亢组TG、TC、H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FB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亚临床甲减组、临床甲减组TG、TC、HDL-C水平均高于低甲状腺素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甲减组、甲亢组胎儿合并症发病率分别为39.19%、35.94%,均高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引起患者血糖水平下降,TG、TC、HDL-C水平上升,而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变化反之;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增加胎儿合并症的发病率.

  • AKT、eNOS和VEGF-C在儿童恶性黑素瘤淋巴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王丽;韩双喜;胡莹莹;班存芳

    目的 检测AKT、eNOS和VEGF-C在儿童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在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20例儿童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及8例正常儿童皮肤中AKT、eNOS和VEGF-C的表达.结果 AKT、eNOS和VEGF-C在儿童恶性黑色素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59%、63.41%、73.28%,在正常皮肤中均无AKT、VEGF-C和eNOS表达;AKT、eNOS与VEGF-C在有淋巴转移和无淋巴转移的儿童恶性黑色素瘤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 0.05、<0.01、<0.01)AKT与VEGF-C、VEGF-C与eNOS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r=0.528,P<0.01;r=0.470,P<0.05).结论 AKT、VEGF-C和eNOS在儿童恶性黑色素瘤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和关节液FGF-21与IL-1及TNF-a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王晶

    目的 探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血清、关节液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的水平变化情况,阐述其在膝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部诊治的97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关节液中FGF-21、IL-1、TNF-a的含量.其中,97例KOA患者依据膝关节X线的Kellgren& Lawrence(K-L)分级,分为对照组(KOA 0级,n=18)和实验组(KOA 1,n=20;KOA 2,n=20;KOA 3,n=19;KOA 4,n=20).结果 与对照组血清FGF-21水平[(323.15±97.63)pg/ml]相比较,实验组各组血清FGF-21水平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各组间血清IL-1、TNF-a水平随着膝骨关节炎疾病进程,浓度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关节液FGF-21水平[(198.23±65.41) pg/ml]、IL-1水平[(36.17±6.89) pg/ml]、TNF-a水平[(18.94±5.81) pg/ml]相比较,实验组各组关节液FGF-21、IL-1、TNF-a水平随着膝骨关节炎疾病进程,浓度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清IL-1、TNF-a水平与K-L分级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r=0.899、0.942,P<0.05),而血清FGF-21与K-L分级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r=-0.121,P> 0.05).关节液FGF-21、IL-1、TNF-a水平与K-L分级均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r=0.876、0.941、0.916,P< 0.05).结论 膝骨关节炎血清及关节液FGF-21、IL-1与TNF-a因子参与膝骨关节炎疾病进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2016年南充市某食品厂酱卤肉制品生产加工过程中致病菌结果与讨论

    作者:张艳;蒋君;朱昱锟;盛楠;林雪倩

    目的 收集南充市某熟肉制品厂生产加工过程中致病菌的污染信息,为国家食品风险监测评估中心制定卫生规范提供可靠数据.方法 2016年在南充市某食品厂采集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终成品、环境样品(熟区).根据《2016年熟肉制品(预包装)生产加工过程监测工作手册》中相关规定,结合国家现行标准方法进行.阳性菌株采用bioMerieux,Inc提供的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鉴定卡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生化鉴定仪进行鉴定.结果 在所采集的5类120份样品中,共分离出食源性致病菌19株,总检出率为15.8%.全年检出的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多样,包括肯塔基沙门氏菌、圣地亚歌沙门氏菌、塞罗沙门氏菌、山夫登堡沙门氏菌、瓦诺沙门氏菌和班吉沙门氏菌.结论 酱卤肉制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原辅料和环境中均存在多种致病菌,原辅料中携带的致病菌经过高温蒸煮之后能够被杀灭.但是在环境熟区中仍然检出了较多致病菌,这些致病菌很有可能在工人生产加工过程中被携带入产品,终造成产品被污染.生产企业除了应该重视对产品的消毒灭菌外,还应该对环境中的致病菌提高警惕.为避免交叉污染,生产企业还应注意生产过程生熟区分开,盛装产品的设备等分开,为终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提供有力保障.

  • 超声对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与临床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冯清华;刘长珠;王俊东;李海玲

    目的 探讨子宫瘢痕妊娠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特点及其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患者36例,对其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及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 36例瘢痕妊娠患者中,根据超声图像提示孕囊的生长方向及子宫前壁孕囊与膀胱间子宫肌层的厚度分为3型,Ⅰ型15例,Ⅱ型11例,Ⅲ型10例,超声诊断正确30例,正确率83.3%,误诊6例,其中2例误诊为宫内早孕难免流产,2例误诊滋养细胞疾病,1例误诊宫内早孕,1例误诊宫颈妊娠.13例Ⅰ型和6例Ⅱ型患者采用了经腹超声监测下清宫术治疗;4例Ⅱ型及2例Ⅲ型患者采用了经腹超声引导下病灶局部注射甲氨蝶呤治疗.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瘢痕妊娠能做出较准确的定位诊断,帮助临床在制定治疗方案、指导治疗及随访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 罕见部位肠源性囊肿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韩志浩;王凤燕

    目的 探讨罕见部位肠源性囊肿的发病机理及磁共振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罕见部位肠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磁共振特点.结果 2例罕见部位肠源性囊肿,1例位于尾骨后方软组织内,与椎体后部相连,不与椎管相通;另1例位于后纵隔,与椎体前部相连,局部向椎管内延续.MR平扫,病灶T1WI低信号,T2WI呈稍高/高信号;MR增强,囊壁呈环形强化、实性部分强化.结论 本文所报道的2例肠源性囊肿发病部位特殊,且有特征性MR表现,这对以后诊断该病具有一定提示意义.

  • ERCP+EST+ERBD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中的应用1例

    作者:潘秀刚;王凤燕;赵小漫;韩志浩

    1 病例资料患者,男,41岁,因“反复腹痛半月,加重1d”于2015年10月30日入院.查体:T 37.7℃,P 72次/min,R18次/min,BP 121/77 mmHg(1 mmHg=0.133 kPa),心肺(-),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右上腹腹肌略紧张,中上腹、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肝区叩痛,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血常规、淀粉酶、血凝常规大致正常.感染性疾病筛查提示患者为乙肝病毒感染.肝功能检查示:ALT 191 U/L,AST 109 U/L,GGT 661 U/L,TBil 107.5μmol/L,IBil 28.7μmol/L,TBA 37.7 μ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胸部CT未见异常.

    关键词: LC 胆漏 ERCP EST ERBD
  • 当归补血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管新生及Ang-1、Ang-2、VEGF和Tie-2的影响

    作者:余晴晴;柏建峰;王江军

    目的 探究当归补血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管新生及Ang-1、Ang-2、VEGF和Tie-2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模型复制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当归补血汤低剂量组和当归补血汤高剂量组.连续给药14 d,评价术后第1天和第14天的神经功能,免疫组化检测脑缺血区域及周围的微血管密度和Tie-2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Ang-1和Ang-2浓度,Wea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结果 连续给药14 d后当归补血汤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神经功能评分、MVD、Ang-1和Ang-2浓度、Tie-2和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且随着当归补血汤剂量的增加,各指标亦显著性增加.结论 当归补血汤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的恢复,而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促进Ang-1、Ang-2、Tie-2和VEGF的表达而使脑缺血部位的血管新生.

  •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作者:王倩;赵翠荣;张桂芳

    目的 降低药品调剂差错,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利用PDCA循环对本院住院药房2014年至2015年药品调剂工作进行分析,经过资料收集、原因分析、对策制定、实施、检查、总结和处理等过程实现药品调剂工作质量的改进,对比分析PDCA循环实施前后的药品调剂差错.结果 2014年通过四轮PDCA循环,住院药房平均每月药品调剂差错从第一季度的12例,降低到第四季度的6例,降幅达50% (P<0.05).2015年的药品调剂差错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 通过PDCA逐步改善管理系统和工作流程缺陷,能有效深度预防或减少调剂差错的发生,提高药品调剂质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