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국제의약위생도보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245
  • 国内刊号: 44-1417/R
期刊荣誉:
  •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和早期应用CPM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梅军;邓思然;梁志建;黎全猛;唐扬伟

    目的 观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和早期应用CPM治疗胫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2年1月全2008年6月对66例胫骨骨折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和早期应用CPM治疗,其中男42例,女24例,年龄16~66岁,闭合性骨折40例,开放性骨折26例(Gustilo Ⅰ度11例,Ⅱ度15例).结果 经随访6~90个月,平均30个月.术中损伤大隐静脉2例,骨折术后成角<10°者2例,锁钉偏孔6个孔(3例),骨折开放处软组织浅表感染3例,骨迟延延愈合2例.其中优50例,良16例,优良率100%,无出现骨不连,无主钉折断,骨折平均愈合15周(8至30周),膝、踝关节功能正常.结论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和早期应用CPM治疗胫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坚强,感染率低,功能恢复理想,是目前治疗胫骨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 ICU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林钦汉;陈向林;周海波;罗丹华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病死率、危险因素以及诊治体会,为预防和治疗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重症监护中心(ICU)神经外科患者机械通气下发生VAP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各种临床资料和痰培养结果,总结诊治经验,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结果 在TCU监护的神经外科VAP发生率为37.76%,死亡20例(54.05%),相关危险因素:年龄>60岁、昏迷、各种侵入性操作、气管切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3d(p均<0.05).主要病原体为绿脓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真菌.结论 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患者VAP发生率高,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增加了VAP发生率,且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应尽可能早脱机.

  • 肾上腺素注射联合微波凝固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阮国永;刘建华;梁爱霞

    目的 探讨内镜下1:10 000肾上腺素注射联合微波凝固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2004年1月-2008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267例消化性溃疡并活动性大出血患者,随机分A组(1:10 000肾上腺素注射)90例、B组(微波凝固)88例、C组(肾上腺素注射联合微波凝固)89例,对其首次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及消化道穿孔或瘢痕狭窄发生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C组首次止血率较A组及B组均高,再出血发生率及需外科手术率比A组及B组均低(p<0.05);消化道穿孔或瘢痕狭窄发生率三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联合内镜肾上腺素注射及微波凝固是治疗消化性溃疡人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乳腺癌不同切除方法与腋窝淋巴结清扫状况分析

    作者:陈伟光;李梅;李艳薇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不同切除方法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采用常规(Ⅰ式)及劈开胸大肌(Ⅱ式)两种不同改良根治术切除乳腺癌各68例,术后对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两组在腋窝Ⅲ级水平转移淋巴结的清扫及术后出现患侧上肢肿胀上均有显著性差异;上肢肿胀情况经治疗后可早期消失.结论 Ⅱ式手术方式能清扫更多腋窝Ⅲ级水平转移淋巴结,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且其术后并发症可经治疗改善.

  • 低张双对比造影对胃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韦雄;游剑雄

    目的 探讨低张双对比造影对胃癌前病变的诊断及病变的影像特征.方法 应用低张药物行胃双对比造影,辅以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13C尿素呼气试验;选取45例疑有胃癌前病变患者再行胃镜及镜下取样病理活检;并将造影所见与胃镜及病理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1)造影结果与胃镜及病理结果大部分相符,经证实41例(符合率约91%).(2)其主要的X线表现为病变区胃小区的不规则增大、隆起、变形,胃小沟增宽、宽窄不均和粘膜下结节样增生,胃舒张性减低等征象.结论 (1)清晰显示胃小区的改变是诊断的关键.(2)辅以HP检测能明显提高诊断率.(3)胃癌前病变的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良好的双对比造影可对大多数病变作出初步诊断.

  • 34例肝肺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作者:于丰彦;周福生;龚彩霞;钱群飞;杨彩玲

    目的 探讨肝肺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对34例肝肺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HPS患者有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显著减低.HPS患者肺CO弥散量显著减低,表明HPS患者存在明显的肺弥散功能障碍和肺内静-动脉分流现象,其可能是导致低氧血症发生的病理基础.结论 测定HPS患者肺功能(肺CO弥散量、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和肺内静-动脉分流量等.参数)和血气分析,对于HPS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颅内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黄航;陈行友;徐子明

    目的 探讨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对32例破裂脑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按Hunt分级:Ⅰ级6例、Ⅱ级17例、Ⅲ级5例、Ⅳ级3例、V级1例.入院后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其中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13例,前交通动脉瘤19例,所有患者均在72小时以内手术并随访4~12月,生存质量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结果 32例破裂动脉瘤均获夹闭.根据ADL分级法.>60分27例,40~60分2例,<40分1例,死亡2例.结论 早期显微手术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的有效方法,能明显提高破裂脑动脉瘤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疾病168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黄惠娟

    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门诊确诊为慢性宫颈炎的168例患者分为宫颈环状电切术组(Leep组)和激光组,其中Leep组85例,激光组83例,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愈率、术后14周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Leep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激光组,治愈率明显高于激光组,术中出血量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术后发病率比较,激光组明显高于Leep组.结论 Leep术治疗宫颈疾病疗效显著、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 2型糖尿病患者体感诱发电位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作者:李艳萍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躯体感觉通路及周围神经受损程度,分析SEP、SCV的改变及其与临床参量的关系.方法 对71例糖尿病患者及60例健康人进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及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的测定.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糖尿病组的SEP及SCV的结果及其与临床相关因素(果糖胺、年龄、病程)的关系.结果 (1)糖尿病人各波峰潜伏期较正常人明显延长(P<0.01), 感觉传导速度亦明显减慢(P<0.01).(2)两种检查的异常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SEP的PF、P40潜伏期与果糖胺、病程呈正相关,感觉传导速度与果糖胺、病程呈负相关.结论 对血糖控制不好、病程长的DM患者即使无明确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也应尽早进行SEP、SCV常规检查,以利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 鼻窦内窥镜手术围术期的护理

    作者:张运娣;黎秀娥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护理对促进鼻窦炎患者康复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我科开展的112例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和研究.结果 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后,Ⅰ型37例,治愈32例,好转5例;Ⅱ型62例,治愈52例,好转10例;Ⅲ型13例,治愈9例,好转2例,无效2例.结论 为达到预期手术效果,术前应与患者充分沟通,取得有效的配合,同时密切观察及掌握术后易发生的并发症,定期术腔护理,术后随访.

  • 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的探讨

    作者:林军;陈绵艾;麦碧容;李华喜

    目的 提高苄星青霉素一次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减少药液的浪费.方法 将门诊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患者56人,随机选择200针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针次.对照组采用振荡摇匀式溶解药物,常规"四快法"注射;实验组采用静止式溶解药物,更换针头,"三快一匀法"注射.结果 实验组一次注射成功率96%,观察组77%;实验组疼痛程度及药液残留量明显低于观察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静止式溶解药物,更换针头,"三快一匀法"注射苄星青霉素可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降低疼痛程度,减轻了患者注射时的恐惧心理,给药剂量更准确,值得推广.

  • 颅脑显微外科手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邓海梅;姚萍;文珠仁;庞美芳

    目的 探讨对实施颅脑显微外科手术的患者所进行的护理配合.方法 术前准备能够减轻患者术前焦虑紧张情绪,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术中完善的护理配合,增加患者信赖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术后回访,调动患者的积极性.结果 患者充满安全感、信任感和舒适感,均平稳度过手术期,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结论 护士在颅脑显微外科手术中的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术后回访是手术成功与否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 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的护理体会

    作者:梁美权;李国燕;廖维斯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7年1月-2008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的25例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平均住院(35.80±3.67)d,痊愈24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消化道出血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ARDS.结论 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各引流管的护理,同时全面营养支持和心理宣教,能明显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 脐静脉置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作者:杨民招;张南山

    目的 总结3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脐静脉置管后的护理体会.方法 收集36例脐静脉置管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治疗及护理进行分析,包括预防感染、防止导管脱落与移位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脐静脉置管术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应用中并发症少,护理便利,减少外周静脉的反复穿刺,方便辅助检查的取血.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行脐静脉置管可以为其提供早期静脉治疗通道,减轻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

    作者:王怡敏;吴小娟;黄汝明;吴桂仙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 于2007年1月-2008年1月期间对在我院住院的57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患者的情绪状况.结果 本组病人焦虑患病率为91.23%,抑郁患病率为92.98%.干预后糖尿病患者SDS评分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疾病.

  • 层流床对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病人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胡新颖

    目的 探讨无菌层流病床对白血病病人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作用.方法 以137例急性白血病的病人护理分组进行对比,将67例安置在单人无菌层流病床中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设为实验组,将70例安置普通病房中的患者设为普通组,两组患者的保护性措施相同,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结果 通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低值、继发感染例数、发热持续时间、使用抗生素天数、住院天数比普通组患者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层流床对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者感染发生率低,出院时间缩短.

  • 小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

    作者:植亥娇

    目的 了解小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实际情况和护理体会.方法 经过对46例小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儿落实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呼吸机气道护理,严格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1]等护理措施.结果 有35例病儿治愈出院.结论 提高机械通气的护理,提高病儿的存活率.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

    作者:彭惠芳;梁雪妍;区海云;李红芳;黄雪娟;何杏贤

    目的 探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28例高危患者均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细致有效的护理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关键,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非语言交流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和护理

    作者:梁冬梅;林结萍;梁树琼

    目的 为由于语言沟通障碍而意识清楚的患者提供非语言交流,满足其生理、心理需求.方法 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运用体态语、空间、抚摸及手写板、图片等方式进行非语言交流.结果 非语言交流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减少了患者各种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生,使患者的满意度达到94.73%,从而提高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抢救成功率.结论 用非语言交流方式作为载体进行无声信息传递,可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稳定患者情绪,减轻心理负担,促进康复.

  • 强化健康教育对药物流产患者的影响

    作者:黄帼英;林燕芬

    目的 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早孕药物流产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8年1-6月早孕药物流产病人2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按妇科药物流产的常规护理,B组实施强化健康教育.结果 B组病人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A组,从而服药遵医行为也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强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早孕药物流产患者遵医率,利于患者掌握健康保健知识,减少排胎不全等并发症.

  • 护理干预对哮喘儿童疗效的影响

    作者:黄晓燕;黄艮有;钟伟琼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哮喘儿童疗效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宣教.干预1年后通过发放问卷等调查方式,观察患儿及家人对哮喘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哮喘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 实验组对哮喘知识的掌握明显高于对照组,哮喘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大呼气量、再次住院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改变哮喘儿童及家人的认知及更好地控制哮喘复发,提高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儿童 哮喘
  • 膀胱癌术后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的方法及护理

    作者:林雪虹;陆桂花;吕炎英;廖倩芳;梁银连;冼爱华

    目的 探讨膀胱癌术后行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的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63例膀胱癌术后患者采用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并加强心理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63例患者坚持完成全程化疗,两年内复发的有3例,复发率为4.7%,4例轻度尿痛,3例尿道不适,1例尿道狭窄,经对症处理后均治愈出院,有效率达95.3%.结论 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能有效预防肿瘤复发,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细致的心理护理及熟练的操作技术是预防及减轻患者不适、完成全程灌注化疗的关键.

  •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与工作疲溃感的调查分析

    作者:杜惠梅;梁秋娴;陈志梅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的主要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并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0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依次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工作疲溃感中情绪耗竭、去人格化倾向为中度耗竭,个人成就感为高度耗竭.工作压力与工作疲溃感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手术室护士压力源来自多方面,工作疲溃感较严重,建议护理管理者应寻求缓解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的有效措施.

  • 膀胱冲洗后即拔尿管的效果观察

    作者:姚琼芳;黄建梅;覃三群

    目的 观察行膀胱冲洗后即拔尿管对尿潴留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剖宫产术后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拔尿管,实验组在输液完毕,用1∶5000 的呋喃西林溶液100ml冲洗膀胱后即拔尿管,然后观察产妇的第一次排尿时间,排尿时是否尿痛.结果 实验组有48例拔除尿管后能自行排尿,对照组有39例拔除尿管后能自行排尿.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产妇的第一次排尿时间实验组为(2.5±1.09)h,对照组(3.31±1.35)h,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膀胱冲洗后即拔尿管,能有效地预防尿潴留,促进膀胱的排空,减少尿道感染.

  • 36例DHS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体会

    作者:王青松

    目的 探讨DHS在股骨顺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DHS内固定顺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 36例经6~18个月随访,骨折全部骨性愈合,平均4.5个月,无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无畸形愈合及内固定松脱或断裂,根据优良差三个等级标准:优25例;良10例,均为65岁以上Ⅲ、Ⅳ犁骨折患者;差1例,为慢支、肺气肿及高血压患者,术后3天出现脑梗塞,患肢功能恢复差.结论 DHS内同定治疗股骨顺粗隆问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 双C臂DSA引导下经皮脊椎穿刺活检的价值

    作者:姚吕祥;靳仑正

    目的 评价双C臂DSA引导下经皮脊椎穿刺活检术诊断脊椎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间住院病人36例,在双C臂DSA引导下经皮脊椎穿刺活检.结果 36例行双C臂DSA引导下经皮脊椎穿刺活检患者中,确诊率100%,并发椎旁血肿3例(占8.3%),气胸4例(占11.1%).结论 双C臂DSA引导下经皮脊椎穿刺活检定位准确,操作较简单,并发症少,在诊断脊椎病变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50例疗效分析

    作者:钟林滔;梁浩凡;尹润彬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指证及技术要点.方法 对我院50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手术成功,并发胆漏3例(发生率6%),2例少许胆漏,引流2~3天愈合,1例放置鼻胆管引流后愈合.随访3个月~1年,未见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结论 应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但应掌握操作技巧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防止胆漏.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

    作者:夏丽华;刘驰云;赖慧华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1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共69个病灶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敏感性为94.2%(66/69),确诊率为75.5%(37/49).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按声像图特征可分为5种类型:(1)囊内均匀光点型;(2)单纯囊肿型;(3)多囊型;(4)囊内团块型;(5)混合型.16.6%(11/66)的病灶在囊壁或分隔上探测到条状或星状血流,RI值高0.72,低0.56,平均0.61.结论 超声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菌阳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吴智龙

    目的 分析菌阳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及确诊手段.方法 对7例菌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菌阳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多出现胸痛、咯血丝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特征及肺部肿块、肺门肿大、肺不张等影像学表现.结论 提高对肺癌的警惕性,注意其相应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有助于识别肺结核并发肺癌.

    关键词: 菌阳肺结核 肺癌
  • 48例自发性小脑出血的CT及临床分析

    作者:李苒光;莫家彬;黄志添

    目的 分析小脑出血的CT影象及临床表现.方法 对48例小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CT表现、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病多见于老年患者(>60岁),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丰要病因,中青年患者(<40岁)多以动静脉畸形为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呕吐、共济失调、语言障碍.预后与出血量、出血部位、血肿是否破入第四脑室及脑干是否受压密切相关.结论 小脑出血的CT诊断分析要重视出血部位、出血量、脑室受累和占位效应.出血量少者预后好,出血量>15ml的预后不良.且出血量大的应及早采用手术治疗.

  • 3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行小脑幕切开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勇

    目的 探讨小脑幕切开术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复位的应用.方法 对我科2001年10月-2008年8月收治的3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患者在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的基础上进行小脑幕切开术,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38例患者中良好13例(34%),中残12例(32%),重残5例(13%),死亡8例(21%).术后并发症:脑积水3例,外伤性癫痫4例,消化道出血6例,脑梗塞4例.结论 应用小脑幕切开术能有效使颞叶钩回疝复位,缓解脑疝引起的继发性脑干损伤,远期预后较理想.

  • 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对脑心综合征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作者:李瑞庆;莫坚;刘欣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脑心综合征患者ST段和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将50例脑心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参附辅助治疗组(SF组),每组25例.SF组于病人入院确诊后辅助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10ml/d进行治疗,共7天.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后心电图ST段的变化和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SF组病人的心电图ST段的变化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脑心综合征患者的ST段变化和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

    作者:郑贤勇;林洪珊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6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基础疾病复杂,确诊55例,误诊7例,治愈59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危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秀丽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检查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患者,超声研究内容包括子宫有否增大、宫腔线是否偏移、是否存在肌层弥漫性浸润、是否合并子宫肌瘤,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改变.结果 53例中,以RI>0.70,PI>1.17为标准,51例成功监测到动脉血流信号,37例(占70%)RI>0.70,41例(占77%)PI>1.17.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扫查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具有很大程度的帮助,是一种直观、准确目操作简便的检查方法.

  • 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分析及点评

    作者:叶秀娜

    目的 动态监测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不合理的使用情况并进行点评.方法 采用随机法抽查门诊处方,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分析点评.结果 600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2894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8.23%,其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571张,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9.73%,并发现有广谱联用及滥用情况.结论 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使用,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管理.

  • 硝普钠及硝酸甘油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应用的对比研究

    作者:余天浩;李瑜辉;黄丹华

    目的 探讨血管解痉药硝普钠和硝酸甘油对桡动脉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8月-2008年6月Allen实验阳性并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硝普钠组(A组,80例)和硝酸甘油组(B组,80例).桡动脉穿刺成功后,A组常规鞘内注入硝普钠0.1mg(生理盐水10ml稀释),至腋动脉时再次注入硝普钠0.1mg(生理盐水10ml稀释);B组常规鞘内注入硝酸甘油0.2mg,然后行CAG和PCI术,观察两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结果 A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为1.25%(1/80),B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为12.5%(10/80),两组间桡动脉痉挛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硝普钠对缓解桡动脉痉挛作用效果好.

  • 异丙酚辅用利多卡因局麻在人工流产术中的效果

    作者:刘孟江;雷玉峰

    目的 观察异丙酚辅用利多卡因宫颈旁局麻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麻醉疗效.方法 ASAI级人工流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单纯使用异丙酚2.5mg/kg静注,B组用异丙酚2mg/kg静注,辅用2%利多卡因于宫颈旁注射,异丙酚均于45~60s内缓慢注入.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异丙酚用量,诱导前及诱导后2min MAP、HR、SpO2的变化和两组病人的麻醉效果.结果 A组异丙酚平均用量164mg,B组异丙酚平均用量114mg,异丙酚用量B组少于A组(P<0.01).苏醒时间B组少于A组(P<0.05).两组诱导后2min均有BP下降,HR减慢,SpO2降低(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组麻醉效果优于A组(P<0.005).结论 异丙酚辅用利多卡因局麻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可加强镇痛,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异丙酚用量,同时使麻醉苏醒更加迅速,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配伍方法,可达到无痛人工流产的良好效果.

  • 丙泊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陈继恩;侯铁军;陈沛华;孙建国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ASA Ⅰ或Ⅱ级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和对照组(C).以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丙泊酚顺序静脉注射麻醉诱导,异氟醚维持麻醉.P组在气腹前5min注射丙泊酚,C组不予处理.分别监测干预(气腹前静注丙泊酚)前、干预后3min、置入腹腔镜时、气腹(5、10 min)、停气腹前的动脉收缩压(SB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 气腹后C组的SBP和HR显著升高(P<0.01);P组气腹后5、10 min及停气腹前SBP明显低于C组(P<0.01),C组气腹后5、10 min及停气腹前的HR明显高于P组(P<0.01).结论 丙泊酚能改善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 骨伤软膏预防老年卧床患者压疮的研究

    作者:陈金娥;李惠冰;徐雪芬;李美冰

    目的 观察骨伤软膏预防老年骨折卧床患者发生压疮的效果及患者的舒适度.方法 将163例易发生压疮的老年卧床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82例,对照组81例,在常规护理均相同的情况下,实验组患者受压部位局部涂搽骨伤软膏,对照组患者受压部位局部涂搽红花酊,比较两组病人压疮发生率及病人皮肤感觉舒适度.结果 实验组压疮发生率(占2.43%)明显低于对照组(占16.05%).皮肤舒适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 骨伤软膏预防压疮有效方便、无不良反应,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 甲磺酸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的疗效观察

    作者:邓丽清;吴明东;劳海忠;杨华

    目的 探讨甲磺酸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急性尿路感染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试验组给予甲磺酸加替沙星注射液(Gatifloxacin Mesylate Injection)4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Levofloxacin Hydrochloride Injection)20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7~14d.结果 甲磺酸加替沙星组与盐酸左氧氟沙星组痊愈率分别为79.36%与68.25%;有效率分别为92.06%与80.9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3.65%与82.54%.两组比较,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7%与4.76%,不良反应较轻.随访复发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磺酸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尿路感染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效果相当,不良反应较少,耐受性好.

  • 我院106例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作者:黄德芳;刘伟光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5-2008年收集的10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涉及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报告来源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6例ADR中,男54例,女52例,共有43个品种引起不良反应,涉及药品范围较广.从药物剂型分类统计以注射剂品种居多(29种,占67.44%),其次为口服(11种,占25.58%);从药物分类统计以抗感染药物的报告例次居首位(65例,占61.32%),其次为中药的报告例次(23例,占23.70%).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应加强ADR的监测和规范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 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定辉;佘长建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HBV-DNA阴转率.方法 对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实验组为阿德福韦酯和胸腺五肽联合应用16例,对照组为单用阿德福韦酯16例.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结束时检查肝功能、血清病原学指标和HBV-DNA定量测定.结果 实验组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5%vs37.5%),虽然ALT恢复正常例数、恢复正常率两组相似,但实验组ALT恢复正常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32天vs71天).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用胸腺五肽能显著促进乙肝病毒的清除,促进肝功能的改善.

  • 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12例临床分析

    作者:傅师杰;刘宜禄;韩惠玲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对照组56例.观察组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mg,每日2次,多潘立酮片10m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mg,每日2次.均连续治疗8周行内镜检查.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2.86%(52/56),内镜下有效率为92.86%(52/56):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64.29%(36/56),内镜下有效率为64.29%(36/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奥美拉唑胶囊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氮卓斯汀联合恩再适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晓梅

    目的 观察氮卓斯汀联合恩再适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将8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氮卓斯汀联合恩再适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氮卓斯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氮卓斯汀联合恩再适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 抑郁症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作者:杨铭哲;林昭宇;梁云海;林育华;李冰

    目的 探讨单相抑郁症、双相抑郁症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第16内含子中287bp插入/缺失(I/D)多态的分布,以及ACE基因多态与抑郁症的关联性.方法 以100例抑郁症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组为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PCR检测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 该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在抑郁症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总体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等位基因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与抑郁症不存在关联.

  • ROC曲线法对PACS影像诊断工作站液晶显示器技术选择的应用

    作者:黄伟康;刘晓臻;刘波

    目的 研究选择和配置PACS影像诊断工作站液晶显示器的技术要求.方法 通过ROC曲线法对影响诊断质量显示器性能的技术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医用液晶显示与普通显示器相比,具有更高技术参数要求.结论 PACS影像诊断工作站应选择较高技术参数的液晶显示器,以达到佳显示效果,进一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硝苯地平控释片在高血压伴稳定性心绞痛中的临床疗效

    作者:廖初林;张志广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在高血压伴稳定性心绞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符合高血压伴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照组予卡托普利,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绞痛发作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牛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降压有效率分别为93.3%和90%(P>0.05),无显著性差异;但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总运动时间、ST压低导联数、心率收缩压乘积、运动至心绞痛发作时间或ST段压低≥1 mm比较,疗效显著(p<0.05).结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能有效降压,改善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症状和运动能力.

  • 妊娠期糖尿病β细胞功能与胰岛素敏感性及分娩半年后转归的关系研究

    作者:刘志玲;李穗湘

    目的 探讨β细胞功能与胰岛素敏感性对GDM产后半年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择妊娠24~28周的孕妇,行50g葡萄糖筛查试验.如口服葡萄糖后1小时血糖≥7.8mmol/L,则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IRT),诊断为GDM的孕妇在产后6个月再行OGTT及IRT,了解其是否有糖尿病的复发及胰岛素抵抗.结果 产后6个月未发生糖尿病者,仍存在胰岛素抵抗可能.结论 GDM在产后6个月仍存在胰岛素抵抗,有可能是以后发生糖尿病的信号,应进行早期干预,防止GDM进展为真性糖尿病和延缓慢性并发症.

  • 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的探讨

    作者:李穗湘;刘志玲

    目的 探讨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76例疑似异位妊娠的病例动态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测定血清β-HCG、CA125及孕酮值.结果 本研究的所有病例血清β-HCG、CA125及孕酮值,子宫内膜厚度均与异位妊娠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动态观察β-HCG,结合子宫内膜厚度、血孕酮及CA125值,既能提示妊娠的着床部位,又能预测妊娠的趋向,为临床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早期诊断指标.

  • 酶联法与金标快速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对比研究

    作者:曾成林;黄新海;吴丽静

    目的 通过对比ELISA与金标快速法检测HbsAg的效果,为临床选择更好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分为酶联组 (198例)和金标法组(19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及金标快速检测法进行测定,对其测定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用金标快速测试法与ELISA法平行检测乙肝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0.10、0.13,P>0.05:∑x2=0.48,v=5,P>O.0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HBV五项指标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8.57%、99.52%、98.10%、95.23%、96.19% 以ELISA法为常规法验证金标快速测试法,则金标法的敏感性分别为99.50% 、100%、98.95%、94.20%、95.65%,特异性为85.17%、99.51%、97.48%、96.03%、96.64%.用金标快速测试条进行乙肝五项指标重复检测,两次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两种方法比较,金标快速测试法较酶联免疫法具有简单便捷,快速准确的特点,是一种较好的乙肝病毒五项指标快速测定方法.

  • 芎麻镇眩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作者:崔杰强;丁红梅

    目的 评价芎麻镇眩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和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诊断明确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0.9%生理盐水加丹参注射液20ml,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连用2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芎麻镇眩方口服,每天2次,连用30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TCD变化来判定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8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治疗组TCD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芎麻镇眩方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理想方剂.

  • 药膳在中医不同体质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丽娜;陈涛

    目的 探讨药膳在不同的体质患者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 我院的治未病中心与营养科合作,根据不同的偏颇体质制定相应的中医药膳调养方案,并与临床医师相配合,对不同体质的病人采用相应的药膳干预、适宜的饮食宣教等手段进行辅助治疗.结果 通过调理各种偏颇体质为平和质,增强了病人的抵抗力,对疾病的症状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并对疾病的病程和转归起到相应的辅助治疗效果.结论 对不同体质的病人采用相应的药膳干预可有效改善偏颇体质的症状以及疾病的病程和预后,且以药膳为辅助治疗的形式,病人乐于接受,费用较低,容易坚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体质 药膳 临床应用
  • 浅谈用中医药基础理论选择西药

    作者:邱建永

    利用中医药理论基础来分解说明西药的特性,把西药充分应用到中医的临床上治疗疾病,促使中西医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 化疗间歇期加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卵巢癌的临床体会

    作者:邬晓东;黎小斌

    目的 运用中医药结合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并评价治疗后5年的生存质量.方法 将来我院就诊的60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病情使用常规化疗,治疗组除常规化疗外,在化疗间歇期根据中医辨证施治,服用自拟配方中药汤剂,用Karnofsky功能指数评定以及单位测评法评定治疗后1、3、5年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计算其5年存活率.结果 治疗组晚期卵巢癌5年生存率(85.0%)高于对照组(70.0%)(P<0.01),治疗组1年后的牛活质量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中医药结合化疗,能使晚期卵巢癌患者生存期延长,使治疗1年后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 广州地区残疾儿童社区护理现状的调查分析

    作者:方映萍;谢婉花;李洁明;王燕妮;白丽华;萧晓红;叶建红;麦坚凝;赖剑蒲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残疾儿童社区护理现状,为制定相关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方式,对264名广州地区残疾儿童监护人的社区护理了解、需求以及实际康复护理方式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55例(96.6%).用SPSS12.0软件包统计分析残疾儿童的社区护理现状.结果 残疾儿童对社区护理有较迫切的需求,特别是在指导就医、家庭访视、社区体育锻炼方面更需要得到帮助,为需求的前三位,分别占76.9%、53.7%和47.8%.但残疾儿童监护人对社区护理了解不够,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两者共14人,占5.5%.导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社区护理的仅11人,占4.3%,而未接受康复护理或由家人在家协助的占56.9%.结论 残疾儿童的社区康复护理有迫切需求,但该人群的社区护理尚未得到广泛开展,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残疾儿童的社区护理.

  • 煎药机不同煎煮条件对砂仁挥发油含量的影响

    作者:霍钻云;刘东文

    目的 通过对煎药机不同条件煎煮砂仁的研究,优化选择中药煎药机制备汤剂中砂仁挥发油的提取条件,保证汤剂质量.方法 本实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砂仁中的挥发油提取为考察指标,对汤剂中砂仁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温度、煎煮压力4个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影响中药煎药机对汤剂中砂仁挥发油含量的主要因素为浸泡时间和煎煮时间,其次是煎煮温度和煎煮压力.结论 用中药煎药机制备含砂仁挥发油的汤剂时的佳条件是将砂仁浸泡20min,然后在正常大气压以及105℃下煎煮15min.此工艺为临床上煎、煮以挥发油为主要成分的药材提供参考.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氯芬酸钠肠溶片中有关物质

    作者:王剑霞;陈禧翎

    目的 建立双氯芬酸钠肠溶片中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辛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柱,以甲醇:磷酸二氢钠缓冲液(用p=O.1%磷酸溶液与p=0.16%磷酸二氢钠按1∶1的体积比配置,并调节pH至2.5)=(66∶3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进样体积为20 μl,测定该制剂中有关物质的含量.结果 在选定色谱条件下,有关物质与主药完全分离,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的小检测限为0.3 μg/ml.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双氯芬酸钠肠溶片中有关物质的测定.

  • 提高中医皮肤科临床教学质量的探索

    作者:眭道顺

    中医皮肤科临床教学是高等中医院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提高中医皮肤科临床教学质量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取得初步成效.在中医皮肤科临床教学中,教师品德、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是保证临床教学质量的前提;严格的临床教学考核制度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保证;多元化、综合型教学方法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

  • 关于加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思考

    作者:孙海涛;陈羲;阳昊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对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论述了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中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医疗服务主体有效治理的重要手段,保障基金安全的迫切需要.提出了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基本策略:明确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与职权,建设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监管体系,开发监管手段和工具,注重监管效率、效益的提高.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