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국제의약위생도보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245
  • 国内刊号: 44-1417/R
期刊荣誉:
  • 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脑脊液治疗脑外科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分析

    作者:王晓东

    目的 探究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脑脊液治疗脑外科术后切口脑脊液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间收治的108例经脑外科治疗术后切口发生脑脊液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术,对照组采用漏口旁头皮下引流术.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实验组治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脑脊液治疗脑外科术后切口脑脊液漏的临床治愈率高,治疗时间短,病人痛苦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不同钙浓度透析对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和血管钙化的影响

    作者:梁艳萍

    目的 观察钙浓度对血透病人的血管钙化和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到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进行血液透析的肾病病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冠脉血管硬化的病人80例,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病人使用的透析液钙浓度为1.25 mmol/L,对照组病人使用的透析液钙浓度是1.75 mmol/L,两组病人都根据其自身状况调整阿法骨化醇和碳酸钙口服量.在血透后6、12个月进行CT检查,同时测定钙磷代谢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在治疗前的Ca、P、Ca*P、iPTH、CACS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的Ca (2.29±0.12) mmol/L、P(1.62±0.29) mmol/L、Ca*P(3.71±0.18) mmol/L、iPTH(265.87±78.41) pg/ml、CACS评分(298.6±39.7)等都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分别为(2.53±0.21)mmol/L、(2.33±0.47)mmol/L、(5.89±0.31)mmol/L、(73.40±29.40) pg/ml、(402.4±63.4)分,治疗后的对照组分别为(2.53±0.22) mmol/L、(2.29±0.31) mmol/L、(5.79±0.28) mmol/L、(92.73±49.67) pg/ml、(439.8±48.8)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病人对此两种药物的服用剂量有所增加,而对照组病人剂量没有明显改变,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钙的血液透析结合含钙、磷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血透病人的钙磷代谢紊乱,降低血磷浓度,减速血管钙化的进展,提高病人预后,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 术前肠内营养对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克

    目的 观察分析术前肠内营养对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呼吸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共120例.根据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术前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静脉营养支持.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VC值、FEV1、FEV 1/FVC以及MVV数据分别是(2.60士0.18)L,(1.69±0.20)L,(64.52±6.19)以及(0.60±0.017),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45±0.15)L,(1.48±0.17)L,(62.12±4.21)和(0.47±0.012).其中血气分析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p(O2)的含量(78.92±2.41)mmHg,p(CO2)则有所下降其含量为(40.27±3.2) mmHg.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体内的总蛋白上升至54.21(g/L),清蛋白上升至34.21(g/L),血红蛋白上升至9.56(g/L).结论 术前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的呼吸状况,显著改善其营养状况,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营养供给.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李育财;李文第;阮海峰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合并感染疗效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选取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合并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碎石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碎石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的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7d,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天,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为(96.3±16.8)min、(7.7±2.0)d,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5±12.7)min、(4.6±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均可以有效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合并感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患者手术成功率和结石消除率较高,但是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长,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 解剖性肝切除为基础的精准肝切除治疗肝恶性肿瘤25例分析

    作者:卢志坤;吴永强;何德谋

    目的 探讨解剖性肝切除为基础的精准肝切除对肝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高州市中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的肝恶性肿瘤患者25例,所有患者都以解剖性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了精准肝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364.5±36.8)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0.9±36.7) ml;共有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0%,其中肝衰竭和腹腔渗血患者1例、肺部感染3例、腹腔脓肿2例、切口感染1例,所有并发症患者经过治疗均痊愈.结论 解剖性肝切除是精准肝切除的基础和前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令人满意,具有安全、可行性.

  • 同步放化疗治疗对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琼;刘培强;李林;王娅囡;朱新庆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对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食管癌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食管癌患者7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放疗组38例和同步放化疗组37例,单纯放疗组仅用放射治疗,同步放化疗组在放疗同时给予化疗.比较两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d、第7d的T细胞及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及IgA、IgG、C3、C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单纯放疗组治疗后第1 d CD3+、CD4+降低,第7d恢复至治疗前水平(P<0.05).同步放化疗组治疗后第1 d CD3+、CD4+、CD4+/CD8+及IgA、IgG、C3、C4均明显降低,治疗后第7d恢复甚至超过术前水平,CD8+在治疗后1d略升高,治疗后第7d明显降低,且低于术前水平(P<0.05).同步放化疗组在治疗后第1 d CD3+、CD4+及IgA、IgG、C3、C4均明显低于单纯放疗组(P<0.05),治疗后第7d则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CD8+则明显低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 因此临床食管癌治疗是否选择同步放化疗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如高龄、体质差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宜选择单纯放疗治疗,反之可考虑同步放化疗,如此可使患者从治疗中获益.

  •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管危险因素的研究

    作者:李波;金尚丽

    目的 探讨血管危险因素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各因素与认知功能下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于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MCI及AD的患者各35例,同期体检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老人35例为对照.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MMSE、ADAS-Cog量表评定,采集晨空腹血进行血脂、血糖检测,并分别记录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饮酒等情况.采用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各组间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异、Pearson's相关分析各因素与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CI组、AD组体重指数、血胆固醇水平呈进行性下降,但仅AD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水平MCI组、AD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MCI组与AD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s分析可见各因素与认知功能下降程度之间呈线性相关.糖尿病、饮酒比率AD组与对照组相比亦明显升高.结论 血管危险因素在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并有可能指导AD早期诊断及治疗.

  • 在基层开展新生儿DDH筛查并进行早期治疗的研究

    作者:邓锦隆;吴晓瑜;曾妍;孔繁杰

    目的 探讨新生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的发病情况.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本院出生的1445例足月新生儿.对所有发现有阳性体征新生儿进行超声检查髋关节测量.对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采取随访观察,而对髋关节半脱位的DDH患儿行早期Pavlik吊带治疗,同时采用超声跟踪随访.结果 197例DDH新生儿中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发病率为13.6%,DDH患儿髋关节超声测量指标α角、β角及FHC与健康新生儿超声测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是新生儿DDH筛查的首选方法,通过推广DDH临床常规的筛查知识,可以有效的开展新生儿DDH筛查和早期治疗,可改善患儿预后.

  • 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维;古剑锋;陈浩志;韦万程

    目的 探讨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56例进展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根治性结肠癌切除术后采用单纯全身化疗方案(FOLFOX6)进行静脉化疗;联合组28例,根治性结肠癌切除术后,先给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4次,再采用单纯全身化疗方案(FOLFOX6)进行静脉化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化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化疗后KPS评分升高率为53.67%,对照组KPS评分升高率为3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5年,联合组患者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86%、82.14%、75.00%,对照组分别为89.29%、67.86%、53.57%,其中两组患者3、5年的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临床效果显著,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可作为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合理化疗方案在临床中推广.

  • 微孔引流在大汗腺切除术治疗腋臭中的作用

    作者:许澍洽;刘祥厦;唐庆;曾瑞曦;许扬滨

    目的 探讨微孔引流在腋窝皮下大汗腺切除术治疗腋臭中减少手术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研究组为选择腋窝皮下大汗腺切除及微孔引流治疗患者,共51例;对照组为腋窝皮下大汗腺切除及胶片引流治疗患者,共58例,术后随访一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异,而研究组切口哆开及表皮坏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腋窝皮下大汗腺切除术及微孔引流的手术方法治疗腋臭,效果可靠,手术并发症少.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儿身份识别带佩戴率中的应用

    作者:汤勤丽;肖尚杰;李正梅;李亚;常燕群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儿身份识别带佩戴率中的应用,保障患儿的安全.方法 对品管圈活动实行前300名住院患儿进行调查,寻求身份识别带佩戴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以“如何提高患儿身份识别带佩戴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组织的整改计划,将活动前后的300名患儿身份识别带佩戴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其中的作用.结果 患儿未佩戴识别带由品管圈活动前的17%降低到活动后的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患儿身份识别佩戴率,为患儿提供了基本的安全保障,加强了高质量的安全护理.

  • 应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护理探究

    作者:李媛;屈清荣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应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经乳腺活检证实为良性肿瘤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入院、术前、术中、术后及出院等过程中均予以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进行乳腺疾病知识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对乳腺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的SAS和SDS以及医生和护理人员对两组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在乳腺基本知识、自我保健、乳腺自检、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和心理情绪等乳腺疾病知识方面均较观察组患者得分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高于较观察组(f=11.93,P<0.05;f=15.24,P<0.05);医生和参与护理人员对观察组的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3.9l,P< 0.05;x2=9.77,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提高患者对乳腺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对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乳腺良性病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氯已定口腔清洁预防重症肌无力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研究

    作者:窦美芳;柳燕

    目的 分析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口腔护理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 病例为我院重症监护室的2013年1至12月间需要机械通气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共4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患者均需要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对症处理及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每天3次.治疗组采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每天3次.比较两组患者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死亡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5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45.0%,治疗组为10.0%,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ICU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减少(P<0.05);两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率例数.结论 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口腔护理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确切疗效.

  • 指导临床输注成分血的体会

    作者:赖建芬;黄小毅;余培琼;龙海燕;林琼连;梁伟英

    目的 探讨如何指导临床医院科学输注成分血,以提高临床用血的工作水平及其效果,使广大医护人员正确输注各种血液制剂,做到合理用血,科学用血.方法 将2012年全市发出各类成分血量与2013年作对比.2012年为对照阶段,采用常规指导临床用血的方法,2013年为观察阶段,采用科学指导临床用血的方法.结果 对照阶段由于临床输血方面还存在一些旧的理念,医护人员对各种输血新理念、新技术感到陌生;观察阶段我站发血人员科学指导临床用血,所以观察阶段比对照阶段成分输血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红细胞增加4.9%,冷沉淀增加23.0%,血小板增加21.1%,血浆增加12.2%,总成分用血量增加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站与医院血库人员在工作中,耐心地科学指导临床输注各种成分血,向临床提供新的输血理念,使我市各类成分用血量合理性增长,并有效控制红细胞的增量,做到合理用血,科学用血,达到科学指导临床用血的目的.

  • 肝癌介入治疗护理体会

    作者:王桂芬

    目的 探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肝癌介入治疗的48例患者实施介入前心理护理及充分的术前准备、介入后发热、疼痛、胃肠道反应、饮食的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 术后不良反应得到有效的预防,取得满意的疗效,本组患者发生穿刺部位血肿1例,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完全消失出院.结论 协助医生做好全面检查及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安慰患者,做好手术前的心理护理;手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对疼痛、发热、胃肠道反应等的细致周到的护理,对减少术后不良反应、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护理
  • 不同止血方式在新生儿PICC置管后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明明

    目的 探讨新生儿PICC置管后有效的止血方式及减少肢体肿胀的方法.方法 对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32例需置入PICC管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2×2cm的纱块按压穿刺点,外部用折叠后的绷带缠绕加压;实验组采取我科自制的纱球,如花生米粒大小(约0.5×0.8cm),用其按压穿刺点局部,然后在其外部以透明敷贴加压,观察两组患者穿刺点渗血情况以及肢体肿胀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穿刺点止血及穿刺侧肢体肿胀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自制消毒纱球作点状按压能达到快速止血的效果并且能够减少肢体肿胀的发生.

  • 延伸护理对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李金媛;梁鸿仙;姚翠霞;马惠文;余柳春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对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科住院房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华法林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采用延伸护理后,其服用华法林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出血或栓塞等不良事件6例,占11.5%,与对照组比较,出血或栓塞等不良事件10例,占2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延伸护理能有效提高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出血或栓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 音乐疗法在鼻腔手术后抽取填鼻腔填塞物时的干预作用

    作者:曾秋娥;钟馥嘉;翁妙航

    目的 探讨音乐干预在鼻腔手术后抽取鼻腔填塞物时的作用.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科实施鼻内镜手术的符合条件的患者85例,所有患者在鼻腔手术后置人术腔2/3条膨胀海绵.根据患者自愿选择,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抽取鼻腔填塞物时采取常规护理,42例)和实验组(抽取鼻腔填塞物时加入音乐干预,43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抽取填塞物手术出血量,VAS疼痛指数,晕厥先兆或晕厥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出血量相似[(5.1±2.6)mlvs(4.8±2.4)ml,t=0.264,P>0.05];对照组VAS疼痛指数显著高于实验组[(7.4±3.4)vs (6.1±2.7),t=2.451,P<0.05],晕厥先兆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10/42 vs 3/43,x2=4.647,P<0.05).结论 音乐疗法有助于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降低抽取鼻腔填塞物时患者的疼痛指数和晕厥发生几率.

  • AIDET沟通模式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静脉输液依从性中的应用

    作者:陈根红;刘洁珍;刘灵芝

    目的 探讨AIDET沟通模式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静脉输液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把2014年3月在中心注射室进行静脉输液的MCI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4月进行静脉输液的MCI患者33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建立静脉输液的AIDET沟通标准用语,并对患者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输液依从性、对护士交待输液注意事项掌握程度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静脉输液依从性较佳为24例,对护士交待输液注意事项掌握者达20例,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中应用AIDET沟通模式,可改善其对静脉输液依从性,提高其对护士交待输液注意事项掌握程度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手术室中的应用

    作者:涂辰哨;胡玉霞;张华丽;林晓君;李美金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手术室应用风险管理防范手术风险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的1124例手术作为对照组,回顾性调查护理风险事件,分析风险因素,寻找管理对策;把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的1182例手术作为观察组,运用风险管理防范手术护理风险.前后对比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手术医师满意率和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评价.结果 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6.10%,观察组为5.16%;对照组手术医师对护理综合质量满意率为65.6%,观察组为91.7%;实施前手术室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评分:风险因素的一般认识为(16.25±1.04)、对风险管理认识为(15.50±0.93)、对风险管理态度为(15.25±1.04)、对风险管理行为意向为(14.75±1.28),实施后评分:风险因素的一般认识为(22.00±2.07)、对风险管理认识为(19.63±2.13)、对风险管理态度为(21.37±2.33)、对风险管理行为意向为(21.88±2.30).结论 在基层医院实行风险管理有利于防范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护理质量.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承香

    目的 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为尽早干预治疗血栓栓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ET患者病历资料,并随访1~4年,记录血栓形成事件情况,并从年龄、外周血常规、血管危险因素、JAK2 V617F基因突变、既往血栓史等方面分析ET患者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结果 ①本组51例发生JAK2 V617F基因突变(72.86%).随访1~4年,发生血栓栓塞40例(57.14%).其中突变阳性患者共34例发生血栓栓塞,突变阴性患者中仅6例发生血栓栓塞.突变阴性患者与突变阳性患者在血栓栓塞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54,P< 0.001).②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基因突变阳性、WBC>11×109/L、既往血栓史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是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OR=4.395,95%CI=1.627 ~ 11.936; OR=6.812,95%CI=2.845~12.917; OR=4.563,95%CI=1.677~10.328;OR=4.372,95%CI=1.496~10.928;OR=3.527,95%CI=1.516 ~ 8.177).结论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容易出现血栓栓塞事件,大多数患者的JAK2 V617F基因会出现突变.高龄(年龄>60岁)、JAK2 V617F基因突变阳性、WBC>11×109/L、有血栓史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更容易出现血栓栓塞事件.对于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宜尽早干预治疗,以降低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 疏血通与奥拉西坦联用对脑出血患者NIHSS及MMSE评分情况的影响分析

    作者:冀战一;杨春华

    目的 研究分析疏血通与奥拉西坦联用对脑出血患者NIHSS及MMSE评分情况的影响,探索该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两组患者均常规用药甘露醇和甘油果糖等对症治疗,并辅以康复训练.对照组加用胞磷胆碱钠,观察组则加用疏血通注射液以及奥拉西坦药物注射液治疗,治疗3周后对比两组的NIHSS评分、MMSE评分以及血肿体积及周围低密度区情况,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3周后NIHSS评分为(2.23±1.96),显著低于治疗前的(7.15±4.68),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的(3.91±2.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周后MMSE评分为(27.08±6.12),显著高于治疗前的(16.32±5.40),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的(21.76±5.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肿体积以及周围低密度区范围均下降,但观察组治疗后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出血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症状,值得临床推荐.

  • 探讨高龄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多西他赛每周辅助化疗方案的安全性

    作者:李岚

    目的 探讨与分析高龄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多西他赛辅助化疗的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年龄超过70岁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后3d开始应用多西他赛每周辅助化疗方案,对照组患者则于术后2周开始给予相同的辅助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化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化疗治疗后,血清内白细胞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6周后观察组白细胞水平为(3.59±0.91)×109/L,下降趋势较对照组患者而言更为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65,P<0.05);观察组术后创口愈合时间为(10.31±2.56)d,对照组为(10.51±3.1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7,P>0.05).结论 对高龄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治疗宜早期选用多西他赛每周化疗方案,在降低肿瘤复发可能性的同时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局麻药高浓度低容量坐骨神经阻滞和低浓度高容量腰丛阻滞的临床研究

    作者:苑克进;林荣芳;王斌

    目的 比较局麻药高浓度低容量坐骨神经阻滞和低浓度高容量腰从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观察组坐骨神经给予10 ml l.50%利多卡因、10 ml 0.75%罗哌卡因,腰丛神经给予15ml 1.00%利多卡因、25 ml 0.30%罗哌卡因.对照组坐骨神经和腰丛神经均给予0.60%利多卡因和0.30%罗哌卡因混合液25 ml.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麻醉后即刻(T2)、麻醉后10 min(T3)和手术结束时(T4)的SBP、DBP和HR,并评价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时点的SBP、DBP和HR与T1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T4时点的SB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2、T3时点的DB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点的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秀、良好和无效例数分别有23、25和2例,麻醉成功率为96.0%.对照组麻醉成功率为82.0%,显著低于观察组(x2=24.476,P<0.001).结论 相比于低浓度高容量腰从阻滞麻醉,高浓度低容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患者的SBP、DBP和HR影响更小,麻醉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孙丽霞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配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疗程14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临床疗效,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且尤瑞克林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评分及总有效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低渗口服补液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作者:钟乐璇

    目的 探讨低渗口服补液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口服补液盐Ⅰ治疗)和观察组(低渗口服补液盐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钠水平和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腹泻持续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大便排出量分别为(4.1±1.3)d、(1.1±0.4)d、(47.1±3.7) ml/(kg·24 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9%、92.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结论 低渗口服补液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黄海玲

    目的 研究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癌痛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中度癌痛患者59例,重度癌痛患者61例,均使用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同时选取使用硫酸吗啡缓释片进行治疗的102例中度和重度癌痛患者为对照组.以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镇痛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指标对药物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癌痛患者其总有效率91.8%,显著高于重度癌痛患者的7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与中度癌痛患者相比,重度癌痛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提高更加显著(P<0.05);整个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效果较好,特别是对中度癌痛的患者镇痛效果更好,而且能够有效改善重度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羟考酮 癌痛
  • 标准化无创正压通气护理培训方案对治疗AECOPD效果的影响

    作者:梁小琼;胡蛟龙;李春玲;朱秀芬

    目的 探讨《标准化无创正压通气(NPPV)护理培训方案》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培训后来我院诊断为AECOPD并初次接受NPPV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培训前初次接受NPPV治疗的AECOPD患者的历史相关资料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在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转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NPPV应用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转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天数等均有下降趋势.结论 标准化无创正压通气护理培训方案可明显提高医护人员应用NPPV的技能,提升AECOPD患者应用NPPV的成功率,可作为NPPV应用培训样板加以推广.

  • 硫辛酸对急性脑梗塞病灶密度影和周围水肿带的影响

    作者:陈荣平;吴涓涓;宋海锋;任家庚;莫文庆;奉继运;邓虹

    目的 探析硫辛酸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病灶密度影及周围水肿带的影响.方法 入选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0例,按照随机单盲原则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硫辛酸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病灶、周围水肿带面积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6.7%(2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18/30),观察组治疗第7天CT值显著升高,病灶、水肿面积显著减少,而对照组CT值显著降低,病灶、水肿面积显著增加,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辛酸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确切,有效提高CT值,降低病灶区面积及降低水肿面积,且安全可靠.

  • 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体内植骨方法行胸腰椎骨折后固定的护理对策

    作者:谭素勤;肖志林;王增凤;尹知训

    目的 探究与分析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错位就诊顺序分为基础护理组与综合护理组,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式下的并发症与满意程度情况.结果 综合护理组出现穿刺处疼痛(6.67%)、针道感染(3.33%)及固定松动(6.67%)与基础护理组(分别为33.33%、30.00%、36.67%)相比,P<0.05.综合护理组满意程度以上的人数有28例(93.33%),基础护理组19例(63.33%),两组相比,P< 0.05.结论 对行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加快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值得推广.

  • 儿科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分析

    作者:郑虹;李观定;张倩

    目的 了解儿科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基本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保健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期间门诊就诊患儿200例,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对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儿整体用药依从性较低(67.50%).未完全执行原处方的患者中需要治疗或干预,占26.15%;造成患者短暂损害,需要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占18.46%;即将近半数未完全执行原处方的患者因此而受到伤害.注射药物中有69.10%的患者执行原处方.影响用药依从性的主观因素中,药物有怪异或刺激性味度、有难闻气味是主要不依从的因素.结论 儿童用药与成人有很大差异,由于其处于迅速生长的发育过程中,生理特点独特,对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性和敏感性,比成人更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

  • 结核性气道狭窄介入治疗中应用丝裂霉素C对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的影响初探

    作者:方琼;陈志宏;谢艺开;李映文;邝浩斌

    目的 探讨在介入治疗结核性气道瘢痕狭窄中辅助应用丝裂霉素C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将结核性气管支气管瘢痕狭窄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丝裂霉素治疗1组和2组,分别14例、15例和1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治疗,丝裂霉素组采用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并联合在狭窄气道创面局部喷洒丝裂霉素C药雾(0.5 mg/ml)0.3ml,治疗1组喷洒1次,治疗2组喷洒2次(间隔3周);对照组局部喷洒生理盐水0.3 ml.随访1年,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治疗结束3月、6月及1年时观察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及FEV1变化.结果 在治疗结束3个月~1年的观察期内,在改善气促等主要临床症状方面治疗2组要优于治疗1组,而治疗1组又优于对照组.而在治疗结束3~6月内无论应用1次或2次丝裂霉素C,对于FEV1的改善,均较对照组好.三组FEV1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局部使用丝裂霉素C辅助治疗气道瘢痕狭窄是一种方便、经济、有效的方法,

  • 分段式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负性反应的应用研究

    作者:骆坚;黄敏;饶贵优;李宇芳;陈金艳

    目的 探讨分段式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负性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均行新辅助化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分段式干预.以QLQ-C30评分表和MCMQ问卷评分对患者干预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患者QLQ-C30评分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生命质量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疲乏、恶心呕吐、失眠、食欲丧失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CMQ问卷评分中,面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屈服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段式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及降低负性反应.

  • 吡格列酮对EH合并IGT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作者:肖明;谢毅;占松涛;张宝林

    目的 对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比较吡格列酮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探讨吡格列酮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筛选68例EH合并IGT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30 mg,每日早上一次顿服,同时进行降压治疗、饮食和运动控制,一共持续12周,对照组仅进行降压和饮食运动控制.在治疗前后测量受试者血压、空腹血糖(FPG)、空腹血胰岛素(FINS)、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IR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同时进行肱动脉超声检查评价FMD.结果 治疗组FMD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改善[(10.38±2.45) vs(8.96±2.29)],P<0.05,而对照组FMD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3±2.38) vs(9.08±2.49)],P> 0.05.结论 吡格列酮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餐后血糖,从而改善EH合并IGT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 肥胖与非肥胖哮喘患儿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作者:吴少伟;潘学军;程春虹;吴坚洪;袁文华;古刘王;卢鋆锋;邝绍樑

    目的 探讨常规治疗方案对肥胖与非肥胖哮喘患儿疗效的差异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科就诊的肥胖(BMI≥25)与非肥胖(BMI<25)哮喘息儿各60例,分别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患儿均接受儿童哮喘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3d、5d、7d的急性发作症状缓解率.监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4和IgE的变化.结果 在治疗后3d、5d、7d,非肥胖组患儿的急性发作症状缓解率均高于肥胖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4、IgE水平均呈下降趋势,血清IFN-γ水平则呈上升趋势,但肥胖组患儿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d、5d、7d测得的血清IL-4、IgE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患儿,而血清IFN-γ水平则显著低于肥胖组患儿.治疗前后两组患儿间上述因子和抗体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患儿血清IL-4水平高于非肥胖患儿,血清IFN-γ水平则较低,造成血清IgE水平较高,对常规哮喘治疗方案的疗效较差.

  • 岗位绩效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潘婕;刘丹;侯文进;吴伟东;刘芳;龙艳婷

    目的 探讨手术室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本院25名手术室护士进行工作强度调查,采取弹性排班的方式,解决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室护理人员总绩效评分优秀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5),即绩效管理+优化人力资源模式较常规模式护理质量有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室主刀医生及麻醉医生满意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028,P=0.002,P<0.05),表明采用绩效管理+优化人力资源模式较常规模式护理质量有提高.结论 通过绩效管理,合理的人力资源分配,能大限度应用有限资源,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 超大超重外来骨科器械包适真空干燥时间的研究

    作者:彭雪梅;李世建;钟永添;何应珠;陈肖莲

    目的 探讨超大超重外来骨科器械包适真空干燥时间,以减少湿包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200个体积大于30 cm×30 cm×50 cm、重量7~14kg的外来骨科器械包,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个,A组压力蒸汽灭菌后真空干燥时间10分钟,B组真空干燥时间15分钟,C组真空干燥时间20分钟,D组真空干燥时间25分钟,统计每组湿包率.结果 四组中,真空干燥时间越长,湿包数越少,D组湿包率与其余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真空干燥时间25分钟无湿包发生.此项研究具有节约人力、物力及能源的意义,能保证无菌包的及时供应,值得推广.

  • 脑卒中MRA表现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韩培海;李成君;高思山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头颅MRA表现与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方法 对卒中半年以上的患者,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分为VD组及脑卒中后无痴呆(SWD)组,并回顾性分析两组在卒中的MRA资料.结果 VD组中后循环系统、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的深穿支及大脑动脉终未分支MRA闭塞、狭窄及硬化率明显高于SWD组(P<0.05).其中后循环中椎动脉及基底动脉闭塞、狭窄及硬化为明显(P<0.05),脑血管淀粉样变患者后循环系统、大脑前动脉发生闭塞、狭窄及硬化的机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后循环系统、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动脉终未分支MRA闭塞、狭窄及硬化可作为发展为VD的预测指标,椎动脉及基底动脉闭塞、狭窄及硬化对本病的预测尤为重要.

  • 吸烟饮酒对胃癌治疗前血红蛋白、PLR、NLR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作者:居金金;徐飞华;魏宜胜;张畅;陆新容

    目的 探讨吸烟饮酒对胃癌治疗前血红蛋白、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例胃癌病例,单因素Kruskal-Wallis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吸烟、饮酒与胃癌治疗前血红蛋白、PLR、NLR的关系.结果 Kruskal-Wallis显示吸烟对胃癌治疗前血红蛋白、PLR、N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09,0026),饮酒则对胃癌治疗前血红蛋白、PLR、NLR无明显影响(P=0.415,0.090,0.168).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吸烟对胃癌治疗前血红蛋白(P=0.001)、PLR(P=0.001)有显著关联,但对胃癌治疗前NLR无显著关联(P=0.246);饮酒对治疗前血红蛋白(P=0.930)、PLR(P=0.665)、NLR (P=0.817)无显著关联;吸烟(P=0.988)、饮酒(P=0.407)不是影响胃癌分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吸烟是影响胃癌治疗前血红蛋白降低、PLR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护理干预,改善患者血红蛋白及全身性炎症反应.

  • 前馈控制在热灌注化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黎逢弟;梁梅琼;张翔;杜梅芬;梁红梅

    目的 采用前馈控制管理方法,降低体腔热灌注化疗联合体外高频深部热疗治疗恶性胸腔、腹腔积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 按患者治疗的时间顺序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对体腔热灌注化疗联合热疗的治疗风险环节进行前馈控制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结果 实验组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考核成绩、设备管理质量及消毒隔离质量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前馈控制管理能有效避免和减少新治疗技术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士的风险管理意识与护理质量管理水平.

  • 重组人干扰素-β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早期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震;赵鹏

    目的 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β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实验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脊髓损伤组、实验对照组、甲强龙组和干扰素-β组.脊髓损伤组不做处理;实验对照组腹腔注射1 ml生理盐水;甲强龙组腹腔注射30 mg/kg甲基泼尼松龙;干扰素-β组腹腔注射5×106 U/kg重组人干扰素-β.观察内容:术后24 h应用斜面试验和BBB评分系统对试验动物进行神经功能评价,测定受损脊髓丙二醛(MDA)的含量,应用髓过氧化物酶(MPO)法测定中性粒细胞数目,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受损脊髓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和超微细胞结构变化.结果 急性脊髓损伤后的大鼠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β免疫调节治疗后可明显改善后肢神经功能,其效果优于甲强龙处理组(P<0.001);重组人干扰素-β可明显降低损伤脊髓的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反应水平(P< 0.001),其作用强于甲强龙处理组(P<0.001);病理学切片可见干扰素-β处理组脊髓组织结构接近空白对照组,细胞形态完整,无明显出血、水肿;电镜超微结构显示干扰素-β处理组超微结构较完整,细胞核和轴突电子密度接近正常,线粒体无明显损伤.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β免疫调节治疗可减轻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早期神经功能损伤,有效保护脊髓神经结构,降低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减弱脂质过氧化反应.

  • 急诊COPD死亡患者生物学特征分析

    作者:赖荣德

    目的 探讨急诊COPD死亡患者的基本生物学特征,为COPD的急诊处理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2009-2012年急诊诊治后死亡的COPD患者,对其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死亡时间和合并症等基础性生物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间共有101例COPD患者先后经急诊留观或收入住院治疗终死亡,男80例,女21例;全部患者均有其他合并症,其中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和肺炎是常见的3种合并症;81例伴有呼吸衰竭;平均年龄(78.98±8.68)岁;从确定诊断到至死亡的平均病程(13.42±9.27)年,平均住院天数(15.86±19.24)天;5月是死亡的高发月份;12:00~14:00是死亡的易发时间段.结论 急诊诊治的COPD死亡患者有一定的特征性规律,加强对高危因素或好发时段的监护和处置,对延长患者寿命可能有一定帮助.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酮康唑曲安奈德乳膏中酮康唑含量

    作者:吴美珠;彭云;谭雄斯;刘燕;邱新华

    目的 建立测定酮康唑曲安奈德乳膏中酮康唑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C 18,流动相为甲醇:pH 6.8磷酸盐缓冲液(80:2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 酮康唑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19.34~116.10 μ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100.29%,RSD=0.26%.结论 本法专属性好、准确、灵敏,可用于控制酮康唑曲安奈德乳膏的质量.

  • 广州市天河区某小学爆发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的调研

    作者:邓颖辉;柯秀柳;金芳

    目的 分析广州某小学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及干预措施,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采集部分患儿粪便标本、肛试子标本进行诺如病毒、肠道致病菌检测,对诺如病毒感染患者进行防治措施等相关健康宣教.结果 该起疫情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2013年12月23日,后一例病例的发病时间为2014年1月6日,历时13d,累计报告病例99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71人次(71.7%),其次为腹痛42人次(42.4%)、发热28人次(28.3%)、腹泻21人次(21.2%)、恶心14人次(14.1%)、头痛/乏力11人次(11.1%)等,采集患者肛拭子和粪便标本45份,诺如病毒检测阳性20份,未检出其他致病菌.结论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好发于冬春季,及时切断传染源,积极开展健康宣教,能有效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的发生和发展.

  • 胎儿透明隔腔缺失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曾雪玲;唐莉;杨小花

    目的 探讨胎儿透明隔腔缺失在诊断胎儿颅内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透明隔腔消失的病例共46例及2415例正常胎儿的超声资料,均常规观察透明隔腔,总结其声像图特点,并与产后超声或引产后追踪结果对照.结果 46例超声筛查胎儿透明隔腔消失,其中全前脑21例,胼胝体发育不良8例,重度脑积水17例,而正常对照组透明隔腔均可显示.结论 透明隔腔消失能为颅内病变提供有价值的诊断线索,特别是对叶状全前脑及胼胝体发育不良超声难以获得直接声像时,提供间接声像辅助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磁共振成像联合钼靶在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金尧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钼靶在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有乳腺疾病临床症状表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及X线钼靶检查.结果 MRI和X线钼靶在良恶性乳腺病变位置、形态和边界等方面的检查结果明显不同.X线钼靶对45例患者的检测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相符,符合率为75.0%; MRI对48例患者的检测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相符,符合率为80.0%;MRI联合X线钼靶对57例患者的检测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相符,符合率为9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联合X线钼靶能明显的提高乳腺良恶性疾病的的诊断率,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该技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出现精神症状1例

    作者:林晓静;别自东;耿传良

    1 病例资料患者,老年女性,既往曾因胸痛分别于2008年9月22日至10月1日、2009年4月16至25日、2011年9月23日至10月3日前后三次于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并先后两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别为:2008年9月14日的结果为:左前降支近中段可见80%~90%弥漫性狭窄,回旋支较细小,近端不规则,第一钝缘支发出后可见70% ~ 80%狭窄,第一钝缘支自开口至近端可见80%弥漫性狭窄.于前降支、回旋支分别置入1枚支架.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