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高血压,不能光降压

    作者:俞晓飞

    老年高血压病8个特点1.60% ~70%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2.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可使病死率、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2~4倍.3.存在多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如靶器官损害及相关心脑血管疾病,选择降压剂较复杂.4.血压波动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尤其是在降压治疗及情绪变化时.5.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及心脏功能不全.

  • 老年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驰欣杰;王金成;蔡竹茵;陈远芳;王军民;谢春香;董静

    目的 调查研究老年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血管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68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存在血管危险因素均分成存在危险因素的观察组与正常因素的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屏气指数(BHI)为(0.56±0.17)与对照组的(1.33±0.32)相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 老年患者存在血管危险因素时脑血管储备功能便会下降,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吸烟习惯对患者的血管储备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应对其产生高度重视.

  • 控制代谢综合征关键在预防

    作者:米杰;张力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概念,是指一系列代谢紊乱和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其核心理论是"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多种危险因素→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这一发病模式,正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专家组已经正式将其作为单独的章节来讨论.

  • 糖尿病对脑白质病变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霍颖超;甘小娅;李梦颖;彭泽艳;王延江;周华东;符晓艳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脑白质病变(WML)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2012年1—12月在大坪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中选择257例 WML 伴 MCI 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访时间为1年。收集患者血管危险因素(VRFs)及颅脑 MRI 检查结果,同时行神经心理学测试了解认知功能状态;根据1年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减少值分为认知功能下降组(≥3分)及无认知功能下降组(≤2分),并比较两组各种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257例中有246例(95.7%)患者完成了1年的观察随访过程,11例删失者中8例死亡、3例退出观察。246例中,认知功能下降组154例(62.6%),无认知功能下降组92例(37.4%);其中36例在观察期间发生卒中,余210例患者纳入线性回归分析。除受教育水平及血脂异常外,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各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糖尿病、基线 WML 程度及随访期间 WML 程度的加重与1年内 MMSE 减少值呈显著的线性关系,且对认知功能减退的影响由大至小依次为基线 WML 程度(βj′=0.570)、随访期间 WML 加重程度(βj′=0.244)、糖尿病(βj′=0.171)。结论糖尿病可使 WML 伴 MCI 患者认知功能进一步减退。重度 WML 伴 MCI 的糖尿病患者应作为痴呆的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

  • 阿尔兹海默病的血管病变研究进展

    作者:张毅;晁凤蕾;张蕾;蒋林;周春妮;唐勇

    阿尔兹海默病(AD)的大脑存在Aβ大量沉积,表现为认识、学习和记忆能力障碍.体视学方法研究提示,大脑结构的完整性与AD早期的认知功能下降有密切联系,同时血管在对大脑结构完整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大脑毛细血管起着调节大脑微环境、维持局部脑血流量的作用,而血管性因素对AD的发病和病程进展起着关键作用,甚至被认为是AD的发病机制之一.基于血管的病理改变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地位及对AD的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血管性危险因素、血管损伤机制和血管病变在AD中的研究进展.

  • 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排队站”

    作者:贾克宝

    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极为危急的严重并发症,轻则致残,重则丧命.所以每位糖尿病患者都不敢轻视糖尿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争取做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糖尿病患者要想积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那么首先就要先知道糖尿病中的哪些危险因素会对心脑血管疾病造成影响,这些危险因素又是否存在排名顺序?如果您想了解这些问题,那么就要认真读一读本文.

  • 便秘让人烦,药膳来帮忙

    作者:魏帼

    便秘很恼人,常有排便间隔时间太长,排便困难,腹胀难受等症状,长期的便秘还会影响机体健康,如可导致肠道功能失调,增加直肠癌的风险;机体排毒不畅,皮肤粗糙、无光泽,引起粉刺、痤疮等:对于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人来说,用力排便还容易诱发心绞痛、脑卒中等.

  • 2型糖尿病的种族特异性

    作者:戴维斯;郭启煜

    背景与方法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覆盖的主要种族包括白高加索人(WC;82%),印度-亚洲人(IA 10%)与非洲-加勒比海人(AC,8%),本文对有关以上三大种族的已发表数据进行了评估.结果在登记时,IA患者的年龄要低于WC与AC患者,腰围与臀围的比率更大,静也时间更长,但高血压患病比率与吸烟率是低的.AC患者的血糖控制是差的,但血脂水平为理想.可变更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别在随后9年的调查中没有改变.基于UKPDS的排除标准,接受调查的患者都没有并发症,各组之间也没有什么差异.在8.7年后进行的致死性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事件的分析显示AC患者的危险要比WC组低70%,这一结果已经对可解释的变量进行了调整.IA与WC组患者的危险相近.对蛋白尿与肾衰竭完整数据(15年跟踪调查中值)的分析显示仅有IA组的危险较高.结论种族之间在糖尿病特征,包括血管危险因素确实有持续的差异.AC患者心肌梗死的危险非常小,单从他们的血脂水平较为理想这一角度无法进行解释.而IA患者要比WC与IA组更容易患肾病.还需要进行更长期的调查来确定在IA患者中所观察到的发生大血管危险的增高是否在其他研究中也能得到类似的体现.

  • 调脂糖友治疗短板

    作者:

    老糖友都知道,得糖尿病时间久了可怕的是并发症,特别是心脑肾等大血管出问题.因此治疗糖尿病,不单是把血糖降到正常,而是要将并发症遏制在萌芽之中.如果把大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比作一个木桶,那么调血脂就是这个木桶的短板.在众多危险因素中,血糖、血压、血脂需要干预,我们简称为ABC:A(糖化血红蛋白,AIC)、B(血压,BP)、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 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分析及超声评价的意义

    作者:佟海燕;宋灿罗;赵春华;贾红

    目的:调查中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探讨颈动脉硬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228例年龄55~87岁的中老年人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及动脉硬化斑块的大小及数量,观察斑块性质.调查该组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并比较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本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为64.9%.单因素分析显示颈动脉IMT及/或斑块积分增加的影响因素有年龄、高血压(主要为收缩期血压增高)、糖尿病及吸烟等;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颈动脉硬化与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显著相关.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CIMT及斑块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结合相关危险因素综合评价,对心血管疾病防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血管危险因素及相关基因的对比分析

    作者:庞国防;吕泽平;胡才友;杨泽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与血管性痴呆( VD)的血管危险因素及相关基因的多态性。方法对比分析104例AD患者,85例VD患者及1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管危险因子和载脂蛋白E( ApoE)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①VD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症发生率高于AD组(P<0.05);AD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VD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LDL、高Hcy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AD组、VD组与对照组ApoE基因型构成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③AD组、VD组与对照组MTHFR基因型构成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高Hcy与VD发病关系密切,高血压、糖尿病与AD发病也相关;ApoEε4基因型不仅是AD发生的危险因素,也是VD发生的危险因素;MTHFR的基因多态与AD、VD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 瑞舒伐他汀致发热不良反应1例

    作者:庞广杰;王金鹏;李俊;张静

    患者男性,70岁,“因阵发性心前区不适7年,加重7天”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楚,心率:76次/分,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10年,糖尿病病史6年。无药物过敏史。该患者7年前于劳累后出现心前区不适,表现为胸闷、气短,呈阵发性,每次持续约(3~5) min,上述症状与呼吸、体位无关,常于劳累或情绪激动后加重,经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曾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硝酸酯类药物及中药改善循环类药物后患者症状好转,未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6年前,患者劳累后症状复发,且胸闷、气短的持续时间较以往延长,诱发上述症状的活动量较前减少,就诊于我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经PCI置入支架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后嘱患者遵医嘱继续口服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嘱口服瑞舒伐他汀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1]。但患者依从性较差,仅间断口服瑞舒伐他汀,未见不良反应。入院前7天患者于劳累后再次出现胸闷、气短症状,并较前加重,考虑患者既往曾行支架置入术,且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等血管危险因素,给予患者瑞舒伐他汀规律治疗。该患者入院后第4 d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示:回旋支近段约90%狭窄,远段约50%狭窄,右冠状动脉近中段长病变,窄约70%狭窄,左室后支近段约(60~70)%狭窄,远段约70%狭窄,遂再次行支架置入术。入院后第9天无诱因出现午后低热、高体温达37.6℃,心率:74次/分,同时伴有四肢乏力,无咳嗽、咳痰症状,无腹部不适;查体:双肺呼吸音清,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复查胸部CT未见新近病变,实验室化验示血常规未见异常;ESR:64 mm,排除感染导致发热,初步考虑规律服用他汀所致的药源性发热,遂停药。5天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一般状态良好。

  • 血管危险因素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康凯;海舰;王大鹏

    血管危险因素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由血管危险因素引起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慢性脑低灌注等是影响老年认知功能的重要的血管危险因素.研究血管危险因素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对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社会学和医学意义.

  •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分析

    作者:赵黎明;金明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应当分为3个阶段:(1)脑危险期,此期存在VCI的危险因素;(2)围症状期,此期发生脑血管病事件,但尚无智能障碍的症状;(3)症状期,此期有脑血管病事件及相关的智能障碍。此3个阶段相互连续,无截然分界。但是,应当说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分期,鉴于血管危险因素的高发性,第1期要包括大量的正常人群,临床干预和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多把VCI分为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血管性痴呆和混合性痴呆(血管性痴呆和退行性变同时存在)3期。

  • 单基因遗传病所致缺血性卒中的现代认识

    作者:张颖冬

    卒中,特别是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和发展与脑血管危险因素如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密切关联,但流行病学研究也发现,卒中人群中仅半数具备有这些常见危险因素,即意味着有半数卒中可能涉及到其他机制--个体遗传因素致病[1].这些遗传因素,可单独或协同使得卒中易感性增加,也可以单基因遗传方式导致卒中.临床评估,约1%的缺血性卒中病因是单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疾病[2].缺血性卒中可作为单基因遗传病突出的临床表现,也可作为常见或一般的伴随症状;可主要累及脑内小血管(包括小穿通动脉)或大血管(包括皮质动脉),或两者均明显受累[3-4].

  • 支架置入和强化药物防治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卒中复发试验的研究结果

    作者: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编译

    支架置入和强化药物治疗预防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卒中复发试验(SAMMPRIS)术后30 d的结果显示,支架组224例患者中,33例(14.7%)死亡或卒中,而在药物组227例患者中,13例(5.7%)死亡或卒中。该研究随机将451例近期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卒中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率70%~99%)按照1∶1分配到两组,一组进行强化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强化控制血管危险因素及调整生活习惯),另一组进行强化药物治疗联合Wingspan颅内支架治疗。主要终点事件为:入组后30 d卒中或死亡,入组30 d后责任血管供血区内的缺血性梗死,或血管重建术后30 d内的卒中或死亡。平均随访32.4个月,药物组227例患者有34例(15%),支架组224例患者有52例(23%)出现主要终点事件。药物组的累计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支架组(P=00252)。30 d后,药物组210例患者中有21例(10%),支架组191例患者中有19例(10%)出现主要终点事件。两组主要终点事件分别为1年71%(95%CI:0.2~13.8;P=0.0428)、2年6.5%(95%CI:05~13.5,P=0.07)及3年9.0%(95%CI:1.5~16.5,P=00193)。支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药物组。在治疗早期和随访中颅内动脉狭窄的高危患者经过强化药物治疗获益程度显著高于Wingspan支架。

  • 艾斯能对治疗合并有血管危险因素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译文)(续)

    作者:

    3 结果3.1 社会人口学本试验共纳入699例患者.在基线时,378例MHIS=0, 319例MHIS>0. 2例患者在基线时没有进行MHIS评估,因而未能包括在分析中.从患者的社会人口学情况看,如将两类患者加在一起(MHIS=0和MHIS>0),其平均年龄接近74岁.两类患者中,女性均比男性多见;但在MHIS>0类的患者中,女性的比例更大.两类患者在基础疾病或社会人口学特点方面差异不显著.在每个治疗组,MHIS的0、1、2、3、4得分分布相同.在每个治疗组,MHIS>0类患者相关项目的发生率,在319例MHIS>0的患者中有高血压史者占73 % ,而MHIS=1的患者为76%,MHIS=2的患者为60%,MHIS=3的患者为70%,MHIS=4的患者为50 %.

  • 艾斯能对治疗合并有血管危险因素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译文)

    作者:

    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中枢性胆碱酯酶抑制剂艾斯能,即瑞瓦斯的明(酒石酸盐rivastigmine,RSM),治疗合并和不合并血管危险因素(VRF)的轻到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患者(45~90岁)被随机分为安慰剂组(n=235)、低剂量RSM组(1~4 mg/d,n=233)和高剂量RSM组(6~12 mg/d,n=231),并治疗26周.有效性检测指标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评分量表-认知功能亚量表(ADAS-Cog)、以临床医生面访为基础的印象变化(CIBIC-Plus)、进行性恶化量表(PDS)、全面衰退量表(GDS)以及简明智能状态量表(MMSE).在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时,根据基线时改良的Hachinski缺血量表评分,患者的VRF被分为2类,即MHIS>0:存在VRF;MHIS=0:不存在VRF.在治疗12周时,高剂量RSM组与基线时相比ADAS-Cog得分的平均变化,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且这种差异在两类MHIS中均存在.但是,每个时点时,高剂量RSM 组与安慰剂组之间的差异,MHIS>0者更大.在每个改善水平,高剂量RSM 组所占的比例显著较高.在安全性评估时,各治疗组之间没有差异.RSM对各类患者均有效,有VRF者,临床疗效更明显(认知、日常生活能力、疾病严重程度).

  • 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与缺血性卒中

    作者:刘娟;周华东;王延江;崔敏;李玲;许志强

    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SCAD)是青中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SCAD是遗传、环境、感染等多因素疾病,其中,血管相关危险因素与SCAD的关系仍然存在争论。研究显示,SCAD引起的缺血性卒中以血栓栓塞机制为主,因此,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是SCAD的主要治疗方式,但目前尚缺乏随机对照试验对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进行对比。同时,多项单中心病例研究证实了血管内支架治疗SCA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脑小血管病的新进展

    作者:张微微

    脑小血管病(small vessel disease, SVD )越来越受到广大神经科学研究者的重视,在今年的国际卒中会议和欧洲卒中会议上都提出了"小血管病引起大问题"的论点.SVD 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腔隙性梗死、脑白质疏松和微出血.Hachinski 教授指出,痴呆是疾病分子生物学的一种终末状态,是经过20 年的分子生物学改变,从轻度认知障碍到严重认知障碍,终发展为痴呆.脑血管病可以干预,但对终末阶段却无能为力.因此,将来的研究重点应该是早期发现和处理血管危险因素,特别是SVD .

73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