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국제의약위생도보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245
  • 国内刊号: 44-1417/R
期刊荣誉:
  • 抗抑郁药物对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蕾;王丽萍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物改善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干预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评价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采用Loeweistein作业治疗认知评定(LOTCA)评价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卡氏行为状态评分表(KPS)评价两组患者的活动状态,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LOTCA、KPS及QLQ-C3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周末,干预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28±2.12)比(19.66±2.85),P<0.05],干预组LOTCA评分[(98.76±5.05)比(73.38±7.44)]、KPS评分[(85.52±7.21)比(71.36±6.8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QLQ-C30量表中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抗抑郁药物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效果优于帕罗西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利巴韦林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邹文舟;巩彦民;刘德强;余韶卫

    目的 观察评价利巴韦林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东莞市塘厦医院儿科及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收治的VMC患儿106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静滴,1次/d,疗程2周,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5%(x2=5.2671,P<0.05);两组LDH、HBDH、AST、cTnⅠ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 0.05),观察组LDH、HBDH、AST、cTnⅠ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CD3+、CD4+和CD4+/CD8+水平均明显的高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CD3+、CD4+和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TNF-α、IL-6及IL-17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 0.05),观察组TNF-α、IL-6及IL-17水平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利巴韦林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VMC具有显著的疗效,有效地降低患儿心肌酶水平及炎症的发生,并显著地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对耳鼻咽喉手术老年患者的影响

    作者:刘宗玉

    目的 探讨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对耳鼻咽喉手术老年患者炎症因子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行耳鼻咽喉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年龄65~7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七氟烷组(S组)、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组(SD组)和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组(SP组),每组30例.S组以1~1.5个低有效肺泡浓度(MAC)七氟烷维持麻醉;SD组以0.5个MAC七氟烷维持麻醉,同时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μg/kg,10 min泵注完毕,随后以0.2 μg·kg-1·h-1的剂量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至术毕前30 min;SP组以0.5个MAC七氟烷维持麻醉,同时靶控输注(TCI)丙泊酚,维持靶控输注血药浓度为2~3μg/ml.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h时测定各组血浆白细胞介素6、8(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d)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于术前1d和术后7d对3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试,根据Z计分法计算POCD发生率.结果 S组和SP组患者术后24 h时血浆IL-6、IL-8、TNF-α水平和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组和SP组比较,SD组患者术后24 h时血浆IL-6、IL-8、TNF-α水平和CRP水平均降低(均P< 0.05).术后7d的认知功能测试评分,与S组和SP组比较,SD组患者霍普京斯视觉学习测试(HVLT1)和数字广度测试(FSDT)评分均升高(均P<0.05).按Z计分法计算3组患者POCD发生率:S组有9例患者发生POCD,发生率为30.0%;SP组有8例患者发生POCD,发生率为26.7%;SD组有2例患者发生POCD,发生率为6.7%;与S组和SP组比较,SD组患者POCD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可减轻炎症反应,从而降低耳鼻咽喉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利妥昔单抗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系统评价

    作者:岳欣欣;傅全威;付洋

    目的 系统评价利妥昔单抗(RTX)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平台等,从2006年1-3月,选择利妥昔单抗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队列研究试验.评价纳入文献质量,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2个RCT,4个队列研究,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1篇RCT研究质量较好,明确指出RTX对中重度TAO患者有显著的疗效,并且不良反应较小.另1篇RCT研究提出RTX对中重度TAO患者无显著的疗效,且出现严重的视神经病变的不良反应.4项队列研究中均指出RTX治疗TAO患者有显著疗效,但未详细描述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论 鉴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较少且样本含量较小,因此未来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设计严格的高质量RCT加以验证.

  • 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峰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淋巴结清扫,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前哨淋巴结检测,行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舡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统计两组围术期相关并发症,并随访2年行生存分析.结果 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晚于对照组[(113.5±21.2)h比(85.6±13.2)h,P<0.05],术中出血多于对照组[(150.5±10.0)ml比(88.5±6.5)ml,P<0.05],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81.3±3.2)min比(65.6±2.1)min,P<0.05],观察组发生吻合口漏、肠梗阻、出血与伤口感染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比37.5%,P<0.05),观察组2年内患者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在实施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基础上,行侧方淋巴结清理,能显著减少手术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及MRI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潘壬清;曾红辉;邓周强;李金茂;谢振文

    目的 探讨MSCT及MRI在胃肠道间质瘤中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4月至2017年8月期间1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其中行MSCT检查17例,行MRI检查1例,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MSCT及MRI影像表现与肿瘤危险性关系.结果 18例患者中总共21个肿块,其中中-高危患者9例,肿瘤大直径> 5cm,形态不规则,合并坏死6例(6/9)、溃疡4例(4/9)、出血及囊变3例(3/9)及钙化3例(3/9);CT增强表现为不均匀轻度-中度强化5例,重度强化3例;MRI表现为T2WI稍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1例,并T1WI加权图像上强化不均匀;2例高危间质瘤术后1~2年发生转移.低危类型9例,肿瘤大直径< 5cm,呈圆形及类圆形,边缘光整、形态规则,平扫密度均匀并增强后轻-中度强化.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肿瘤大小、形态及密度(信号)、数目及周围浸润情况、生长方式对GIST危险性判断具有诊断价值.

  • MRI在踝关节急性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鲁璎

    目的 探讨MRI在踝关节急性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踝关节急性损伤,但X线检查阴性的64例患者MRI资料.图像分析包括:踝关节骨和软骨损伤的部位及范围,关节周围韧带及肌腱损伤的程度.结果 46例患者发生骨挫伤,其中4例伴有隐匿性骨折,7例患者踝关节软骨不同程度损伤;单纯外侧副韧带损伤43例,单纯内侧副韧带损伤7例,外侧副韧带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9例;跟腱损伤7例,周围肌腱损伤5例.结论 MRI成像在踝关节急性损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官计彬;黄庆菊;何婉文;李淑勤;文小敏

    目的 观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GAG)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8例,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片及维生素B12治疗;观察组49例则在常规西药联合基础上采取运用益气养阴中药结合针刺辨证治疗,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1%(x2=4.871,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效果显著的低于对照组(t=22.683、3.530,P=0.000);观察组治疗后G-17、PG水平效果明显的高于对照组(t=66.875、49.441,P=0.000).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有效的调节相关免疫细胞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值得社区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姑息照护健康教育对肝癌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磊;陆志华;沈怡君

    目的 探索姑息照护健康教育在肝癌患者中的运用,观察其对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45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通过希望水平量表评估其希望水平,在住院期间给予姑息照护健康教育,出院后1个月再次评估其希望水平.结果 干预前,肝癌患者希望水平得分为(31.889±3.609)分,处于中等水平;干预后,肝癌患者的希望水平得分为(35.534±3.373)分,希望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姑息照护健康教育可提升肝癌患者的希望水平,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癌症患者心理精神方面的支持与照护,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

  • Roy适应模式多元化护理在老年慢性心衰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佩

    目的 探讨Roy适应模式多元化护理在老年慢性心衰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10例老年慢性心衰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Roy适应模式多元化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持续随访6个月,采用WHOQOL-BREF量表评价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SQI总分值为(10.40±1.90)分均低于对照组(13.70±2.80)分;且干预后观察组WHOQOL-BREF量表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得分分别为(68.60±7.75)分、(75.65±7.65)分、(60.68±7.00)分、(73.20±7.30)分均高于对照组(61.88±5.48)分、(68.30±7.40)分、(50.20±7.80)分、(59.90±7.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慢性心衰睡眠障碍患者中实施Roy适应模式多元化护理,能有效控制各种影响睡眠质量的刺激,改善患者适应性反应与应激方式,增强其角色功能与相互依赖功能,改善睡眠状况,有效提高生存质量.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信息需求的质性研究

    作者:冯舒爽;魏睿宏;王冰冰;郑奇贤

    目的 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了解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信息需求,为护士给患者健康教育时提供评估指引及内容指引.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选取9例行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半结构式访谈法,通过预设目标话题对患者逐个进行深入访谈,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采用Colaizzi的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研读、析取、编码、汇集、求证后,提炼出此类患者的疾病信息需求.可划分为3大主题:关注手术信息、关注康复信息、获取信息形式多样化.结论 当前健康教育模式尚未满足患者信息需求,健教者应建立评估机制并根据个人需求、个人喜好、内容特点选择佳健康教育模式,同时在宣教时增加患者社会支持,提升健康教育水平.

  • 腰腹肌肌力训练护理对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效果分析

    作者:杨丽慧

    目的 探究腰腹肌肌力训练护理方案对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影响.方法 将本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腰腹肌肌力训练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疼痛程度和腰腹肌耐力.结果 观察组康复优良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3.08±0.4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25±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两组患者的腰腹肌耐力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0.87±0.1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0.32±0.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腹肌肌力训练护理方案可以显著促进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缓解疼痛程度和提高腰腹肌耐力.

  • 甲状腺侧叶切除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作者:闫风华;窦美芳

    目的 探讨甲状腺侧叶切除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168例行甲状腺侧叶切除术的孤立性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术后应用针对于患者声嘶及吞咽困难,切口感染、甲状旁腺损伤、呼吸困难、电解质紊乱的预防及护理模式;对照组术后采取一般护理模式,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结果 观察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4 248.45±234.32)元、(6.32±1.38)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4 685.06±594.12)元、(7.96±2.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呼吸困难3例、颈前肌肉出血2例,声音嘶哑4例、手足麻木1例、电解质紊乱2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水平评分、护理态度评分、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侧叶切除术治疗孤立性甲状腺结节术后应用并发症护理方法后,能够促进创口愈合,阻止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溶栓治疗后冠心病患者焦虑水平与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娜;胡云霞;霍仙娜;张静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后冠心病患者焦虑水平与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溶栓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42例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调查问卷包括: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SRAHP)与《中文版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在溶栓治疗完成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变量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共发放142份问卷,回收140份,回收率为98.59%.140例患者焦虑测评结果显示无焦虑患者82例(58.57%),轻度焦虑43例(30.71%),中度焦虑7例(5.00%),重度焦虑8例(5.72%).自我效能高水平者26例(18.57%),中等水平者83例(59.29%),低水平者31例(22.1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焦虑得分与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各维度与总表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5).结论 冠心病溶栓治疗后患者焦虑与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呈密切的负相关关系,在对患者护理时可加强对患者自我管理教育,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以降低患者焦虑水平.

  • 个体化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文雅;关小丽;罗盛珍;陈理端;关万香

    目的 观察分析个体化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本院收治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8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按骨科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常规实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制定术后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并进行康复治疗,运用髋关节Harris评分对两组患者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分别为(4.98±1.21)d、(16.37± 1.18)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8.65±2.31)d、(19.59±3.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3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个体化康复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 适应-系统双模式评估在前列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干预效果

    作者:徐海波;温丽婷

    目的 探究适应-系统双模式评估在前列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手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接受适应-系统双模式评估的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后SDS、S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分别为(47.20±4.22)分、(47.87±2.95)分,均低于对照组(55.78±4.62)分、(54.65±3.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尿路症状、肠道症状、治疗相关症状评分分别为(78.56±8.63)分、(80.58±10.12)分、(75.55±7.69)分,均高于对照组(55.48±8.55)分、(50.12±9.19)分、(58.45±7.55)分,观察组性生活状况评分为(51.73±8.32)分,低于对照组(82.12±5.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应-系统双模式评估在前列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对降低负性情绪和提高生活质量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 环形鼻咽通气管在新生儿双侧先天性后鼻孔闭锁成形术的应用和护理

    作者:齐超;邹宇;陈月清;彭文斌

    目的 探讨环形改良鼻咽通气管在新生儿双侧先天性后鼻孔闭锁(CCA)成形术的应用特点和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8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18例新生儿双侧CCA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环形改良鼻咽通气管的应用特点与护理要点.结果 本组病例中,1例患儿术后1个月拔管后出现狭窄,2例患儿术后5个月因扯断丝线造成鼻后缘受伤致疤痕狭窄(疤痕体质),此3例术后狭窄患儿均为骨性闭锁,行二次手术矫正;其余15例患儿术后3~6个月拔管痊愈,全组患儿无堵管发生.结论 环形改良鼻咽通气管扩张治疗可以减少脱管,患儿佩戴无指手套可杜绝脱管发生,术后护理和出院指导对预防脱管、堵管尤为重要.

  • 血浆NT-proBNP水平在慢性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作者:裴华;陈昌达;朱耀;高彦利;王蔚浩

    目的 探讨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在慢性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84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56例与非心力衰竭组28例,测定所有患者的NT-proBNP与LVEF水平,并将心力衰竭组患者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衰程度(NYHA)进行分级.结果 心力衰竭组患者NT-proBNP水平高于非心力衰竭组,LVEF水平低于非心力衰竭组(P<0.05);不同心力衰竭分级组间,随着NYHA分级程度加重,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P <0.05),LVEF水平逐渐降低(P<0.05);心力衰竭组患者NT-proBNP水平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慢性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显著增高,且随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高,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在慢性肾衰竭早期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强的临床参考价值.

  •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应用研究

    作者:麦春;区燕云;王夏恋;林海英

    目的 分析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及CNP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疾病认知评分、干预前后患者负性情绪焦虑评分及服务满意度进行对比评估.结果 常规组治疗有效率80.0%低于CNP组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P组疾病掌握评分(95.33±4.12)分高于常规组(85.61±2.99)分,平均住院时间(6.16±0.78)d低于常规组(9.74±1.6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CNP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33.41±2.96)分、(33.15±0.35)分低于常规组(41.92 ± 3.31)分、(45.23±2.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P组护理满意度96.7%高于常规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值得在临床中全面普及和推广.

  • 中央性前置胎盘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作者:冯锦屏;叶少欣;陈宝珊;高玉怡;郭惠芬;杨绮莉

    目的 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规律产检并进行剖宫产分娩的中央性前置胎盘孕妇80例为研究组,同期在本院行剖宫产分娩的无胎盘附着异常的孕妇中选取8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根据中央性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产后2 ~ 24h出血量,总结中央性前置胎盘的护理对策.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61.86±4.15) min、术中出血量(925.38±61.81) ml均大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43.85±1.25) min与术中出血量(333.12±9.63)ml (P<0.05);而研究组产后2~24h的出血量(110.86±17.58) ml与对照组(102.51±10.04)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央性前置胎盘的常规护理上,需要重点加强术前与术中的护理.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积极降压治疗对血肿扩大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志刚;梅莉;高庆春

    目的 在早期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积极降压治疗,深入研究降压治疗对血肿扩大以及近期预后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 1月至2017年1 1月期间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施以早期积极降压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疗效、血肿是否扩大及近期预后情况,其中通过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面积,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缺损评分(NIHSS评分)以及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进行预后评估,对两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治疗组血肿扩大以及预后情况、神经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均好转出院,继续康复治疗,无住院期间死亡患者.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积极降压治疗疗效确切,降低血肿扩大风险,且可以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可以常规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

  • 乙肝患者HBV-DNA载量与乙肝血清标志物及前S1抗原和肝功能指标的临床研究

    作者:林坤培;黄丽君;甘保波;胡金燕

    目的 观察分析乙肝患者HBV-DNA载量与乙肝血清标志物、乙肝前S1抗原及肝功能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53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HBV-DNA载量、血清学标记物、前S1抗原及ALT、AST,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大三阳组患者HBV-DNA阳性率(92.8%)高于小三阳组(55.9%)和1,5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阳组HBV-DNA病毒载量处于较高复制水平,高于小三阳组、1,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6例乙肝患者HBV-DNA阳性率为71.5%,Pre-S1阳性率为64.2%,HBV-DNA阳性者的Pre-S1阳性率(78.9%)明显高于HBV-DNA阴性者(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S1的阳性率随HBV-DNA载量升高而增高,两者具有显著正相关.HBV-DNA阳性者ALT、AST水平明显高于HBV-DNA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水平随HBV-DNA载量升高而增高,两者具有显著正相关.结论 不同乙肝类型患者HBV-DNA载量及阳性率存在差异,HBV-DNA载量与Pre-S1、ALT、AST呈正相关.

  •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与甲基强的松龙治疗乙肝肝衰竭的研究

    作者:王君萍;周兰;胡金燕

    目的 观察评价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ACLF)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本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71例HB-ACLF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26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观察A组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观察B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8周,观察A组、观察B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总胆红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下降(P<0.05)、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P<0.05);观察A组、观察B组患者比较,观察A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降低(P<0.05),PTA升高(P<0.05).治疗8周,观察A组、观察B组、对照组HBV-DNA的转阴率分别为90%(18/20)、87.5%(21/25)、7.6%(2/26).观察A组、观察B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A组、观察B组、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75%(15/20)、72%(18/25)、57%(15/26).观察A组、观察B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观察A组、观察B组、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65%(13/20)、60%(15/25)、46%(12/26).观察A组、观察B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观察B组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与甲基强的松龙治疗HB-ACLF,能够使肝功能得到改善,抑制HBV复制,且可提高生存率.

  • 医师参与的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模式效果分析

    作者:翟瑞玲;刘艳芝;黄维刚;陆文升;李朝辉

    目的 探讨医师参与的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模式的效果,为完善抗菌药物专项点评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2012年门急诊处方、住院医嘱、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数据作为实施医师参与的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模式前的样本,2014-2016年的相关数据作为实施该点评模式后的样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施医师参与的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模式后,门急诊处方、住院医嘱、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2年的51.24%、70.30%、88.21%分别下降到2016年的27.92%、55.28%、43.87%;门急诊处方合格率从2012年的89.90%上升到2016年的97.10%,注射剂使用率、联用率从2012年的24.90%、18.81%下降到2016年的16.20%、9.70%;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从2012年的44.83%上升到2016年的89.47%.结论 医师参与的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模式能有效干预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促进合理用药.

  • 社区健康干预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影响

    作者:洪梅华;薛丽莉

    目的 观察分析社区健康干预对糖尿病前期(PDM)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本院在社区通过血糖检测筛选出IGR状态诊断的患者79例,给予社区健康干预6个月,并比较社区健康干预前后的临床指标.结果 干预后,PDM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合理控制饮食、运动疗法、自我管理情况、采取防治手段、高盐膳食、饮酒及吸烟较干预前均有显著地改善(P<0.05),PDM患者FBG、OGTT2h PG、HbA1c水平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PDM患者TC、TG及LDL-C水平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PDM患者身体状况、精神状况、情感状况、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对PDM患者制订个性化的社区健康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可以显著地改善其血糖、血脂水平,有效提高PDM患者QOL.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产后抑郁早期筛查及综合干预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卫东;曾伟群;李汉泉

    目的 观察和评价东莞市中堂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产后抑郁早期筛查及综合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本服务中心辖区常住的孕产妇798例进行调查研究,并将患有抑郁症孕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方法;观察组给予全程进针对性综合干预模式,并比较两组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EPDS<9分为7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63%,而EPDS≥9分为20.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7% (P<0.05);观察组EPDS<13分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0%,而EPDS≥13分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结论 产后3d早期筛查产后抑郁孕产妇,并及早进行全程进针对性综合干预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 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在慢性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佩兰;李玉珠;赵翠兰;麦玉娟;陈春瑞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在慢性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患者肘部均无可触及或可视的血管,传统方法无法置入PICC导管的患者.使用血管超声引导系统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记录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穿刺点出血、感染、静脉炎发生率、患者舒适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使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成功率97.5%,且置管时无1例并发症发生,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舒适度高.结论 使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提高置管穿刺成功率和减少导管异位、穿刺点出血、伤口感染、静脉炎发生率及提高患者舒适度,安全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药育发液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增殖作用的影响

    作者:林壮民;孔秀娟;申小花;吴庆光;张玲玲;张榕文;李耿;吴依娜

    目的 研究中药育发液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EK)的体外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章光101育发液为阳性药,通过用酶消化法培养HEK,观察形态,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活力,绘制各组细胞的生长曲线,以评价中药育发液对HEK体外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药24 h后,中药育发液组细胞数量增多,细胞间有部分相互连接,胞浆内没有透明空泡,细胞体积均匀,细胞生长状态良好;MTT结果显示,中药育发液各剂量组的OD值显著升高(P<0.01),且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促进率均在40%以上.结论 中药育发液各剂量组在体外可显著促进HEK的增殖.

  • 毫火针、白癜风颗粒、窄谱中波紫外线三联疗法对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的IL-17、IL-10、IL-22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卫亮;陈燕;刘奉彬;林菊珍;黄远佐;温炬

    目的 探讨毫火针、白癜风颗粒、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三联疗法对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的白细胞介素IL-17、IL-10、IL-22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0日至2017年12月1日来自阳江市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的白癜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A组50例采用白癜风颗粒内服并结合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观察B组50例则在观察A组基础上联合毫火针治疗,对照组为同期来自阳江市人民医院门诊正常健康体检人群50例,并比较各组的临床效果及差异性.结果 观察B组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观察A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737,P=0.0000).治疗12周后,观察A组与观察B组IL-17及IL-2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B组IL-17及IL-22水平较观察A组降低更为显著(t=3.854 1,P=0.000 0;t=5.623 6,P=0.000 0);观察A组与观察B组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B组IL-10水平较观察A组升高更为显著(t=7.1805,P=0.0000).结论 运用毫火针、白癜风颗粒、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三联疗法治疗白癜风具有显著临床疗效,有效促进皮损复色,改善中医症候,三联疗法作用可能与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有关.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晓敏;景艳;郭丽璇

    目的 观察评价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别名为欣母沛)在剖宫产(CS)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UM)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术中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术中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缩宫素20 U治疗,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值下降幅度、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恶露时间明显地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与对照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缩宫素治疗,能够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胃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产后恶露时间,显著地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值下降幅度,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

  •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肩痛及恢复的影响

    作者:李淑英;麦艳芬;黄文柱;刘竹芳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肩痛及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妇科腹腔镜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实验组运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及康复速度.结果 两组患者肩痛评分在术后6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72 h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康复时间实验组患者均短于对照组,缩短率分别为:肛门排气时间缩短24.96%、下床活动时间缩短26.85%、术后住院时间缩短27.24%、肠鸣音恢复时间缩短26.55%、进食时间缩短24.92%、排便时间缩短2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有助于减轻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肩痛,使患者的康复进程加快.

  • 龈下超声联合龈下喷砂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魏志伟;曾汉林;姚旖旎;蔡涛;张宇涛;邱素群;袁雪芬

    目的 探讨龈下超声联合龈下喷砂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慢性牙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龈下超声联合龈下喷砂治疗,30例)和常规组(常规治疗,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治疗前后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水平(AL)、探诊出血(BOP)及治疗时、治疗后24h、术后1个月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D、AL水平及BO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PD、AL水平低于常规组,BOP阳性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龈下超声联合龈下喷砂治疗慢性牙周炎具有显著疗效.

  • 马拉色菌常见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晓欢;郑荣昌;温炬;秦思;李婷;马静;冯洁莹

    人体皮肤表面有多种常驻菌及条件致病菌,马拉色菌(Malassezia pachydermatis)是其中常见的一种,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多种皮肤病均与马拉色菌的定植密切相关.这些常见皮肤病发病率极高,高发区多分布在热带、亚热带.而且许多疾病常常反复发作,伴随明显瘙痒症状,难以忍受,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因此明确马拉色菌在这些疾病中所起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马拉色菌属于正常皮肤菌群的一部分,它与皮肤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或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具有规律性.我们可以在健康人体中检测到马拉色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和IgM抗体.与此相反,马拉色菌特异性抗体IgE在健康人体中检出率却非常低甚至检查测不到,而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中大部分人对这种酵母菌较敏感,可以看得出马拉色菌可能与AD的发病相关,但具体关系并不明确.本综述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马拉色菌属某些常见相关皮肤疾病的发病机制作一总结,并重点概述马拉色菌在AD发病中所起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 阴道分泌物标本五联检验对阴道炎病原体及白带清洁度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黄树芬

    目的 探讨阴道分泌物标本五联检验对阴道炎病原体及白带清洁度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门诊接受白带常规检查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共有643人纳入研究.一人分取两份阴道分泌物样本,分作常规镜检和阴道炎五联检,比较两种方法对于阴道炎病原体及白带清洁度的检测率.结果 阴道炎五联检检测加特纳菌和乳酸杆菌的阳性率为59.7%和74.3%,明显高于常规镜检的39.1%和56.8% (P<0.05),而在白细胞、念珠菌、滴虫和pH值上两者差距不大(P>0.05).阴道炎五联检对细菌性阴道炎和混合感染检测阳性率为62.9%和30.3%,明显高于常规镜检法(P< 0.05),但二者整体对阴道炎检测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白带清洁度上,阴道炎五联检在Ⅲ度+Ⅳ度的阳性率为56.6%,高于常规镜检的51.7%,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阴道分泌物标本五联检验可有效提高细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较明显反映阴道微生态环境,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 孕产妇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钱天烨;朱晓童;孔祥

    妊娠期凝血因子的增加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降低会诱发胎盘血管并发症,同时静脉血栓栓塞会威胁孕产妇生命,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于诊断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妇女在不同妊娠状态下(正常妊娠、复发性流产、多胎妊娠、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及分娩方式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进行综述,以便了解D-二聚体在妊娠期变化临床意义和进展.

  • 数字化设计精准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才铭;高晓盈;吴祖培;蒋志坚;陈宇宁;黄健东;周路路

    目的 探讨数字化设计精准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根据CT资料进行皮肤和肋骨三维重建;在皮肤可视化状态下定位肋骨骨折,设计手术切口;计算机虚拟复位后,测量骨折处的高度和弯曲度,选择合适的肋骨接骨器,并进行虚拟内固定术.后,根据以上数据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1.三维重建结果:均获得了清晰的立体解剖结构及可视化3D图像模型.2.数字化设计结果:20例患者总共77处肋骨骨折,数字化设计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采用数字化设计定位肋骨骨折更精准(P=0.001),手术更微创;虚拟复位均达到解剖复位要求,接骨器的高度及弯曲度完全符合目标肋骨的要求(P=0.001),固定良好.3.随访1~6个月,接骨器均无上翘、移位、滑脱.结论 数字医学技术有助于充分了解多发肋骨骨折的立体解剖结构,有助于术中精准定位及肋骨接骨器的优选择,具有精准化、微创化、个性化、安全性等优点,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介入取栓治疗20例临床及影像分析

    作者:杨慧;包泽岩;李志刚;钟水生;梅莉;曾昭龙

    目的 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介入取栓治疗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接受介入取栓治疗的CVST病例,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点以及手术疗效,并进一步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CVST取栓病例20例,主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头痛(20例),呕吐(8例),抽搐(6例),意识障碍(15例),肢体无力(20例),颈强(10例);术前GCS评分(12.8±2.2)分.术前影像学评估发现脑内出血9例,静脉淤积性脑梗塞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有脑疝征象2例.术前静脉血管检查:17例同时完成MRV和DSA造影,12例MRV显示闭塞静脉窦范围多于DSA,其中9例MRV上乙状窦未显影,6例直窦未显影,3例单侧或双侧横窦未显影.6例DSA显示的静脉窦闭塞范围多于MRV,其中3例为横窦闭塞,1例为乙状窦闭塞,1例深静脉闭塞,1例大脑内静脉闭塞.术后15例患者在DSA或MRV上显示直接或间接再通,术后再通率达到75%.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在发病年龄、病程、主要症状体征、既往史以及闭塞静脉窦的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术后脑循环时间同术前无显著变化,和预后良好组相比脑循环时间显著延长(P<0.05).结论 MRV在探测脑内深部静脉窦/静脉闭塞时敏感性不足.介入取栓治疗CVST安全有效,术后再通率、术后脑循环时间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

  • 脑积水术中超声引导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张彩红;高亦深;王凯;隋强波;王珉鑫

    目的 总结术中超声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在脑积水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6月住院40例脑积水患者均经术中超声引导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术中、术后以及3个月复查的资料对比.结果 术中超声引导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定位导管位置的准确性100%.引导超声图像中,引流管术中超声显示明显高回声且边界通常清楚,脉络丛为高回声,脑组织呈低回声,脑室为无回声暗区.无穿刺至对侧脑室,无穿刺通路出血及梗死,术后复查头部CT可见引流管位于室间孔上方,无颅内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3个月复诊,无引流管堵塞、颅内感染,临床症状好转以及无其他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术中超声可以纠正脑移位,其为术者选择何种手术路径、引流管放置位置等方面提供了明确且价值重要的依据.术中超声有助于提高脑室腹腔分流成功率.

  • 热毒宁联合大剂量乌司他丁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陈忠光

    目的 观察热毒宁联合大剂量乌司他丁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老年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炎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热毒宁20 ml联合乌司他丁40万U微量泵静脉注射,两组均治疗观察1周.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和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以及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对照组有效率为70.83%(34/48),观察组有效率为87.50%(42/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和7d后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为(181.64± 66.27) pg/L、(165.22±51.38) pg/L,观察组为(159.22±42.33) pg/L、(132.04±39.71) p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和7d后对照组血清IL-6水平为(224.56±41.08) pg/ml、(192.52±48.23) pg/ml,观察组为(186.71±35.95) pg/ml、(94.21±29.36)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CD8+水平明显下降,CD3+、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热毒宁联合大剂量乌司他丁能降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炎症因子(IL-6和NF-α)水平,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升高NK细胞比值,热毒宁联合大剂量乌司他丁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Hcy及sd-LDL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徐向聪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43例,根据病情程度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57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患者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38例;另选自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清标本,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含量,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cy含量,采用过氧化酶法测定sd-LDL含量;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AMI组、UAP组和SAP组血清hs-CRP、Hcy和sd-LDL含量高于对照组,AMI组高于UAP组和SAP组,UAP组高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Gensini评分32分血清hs-CRP、Hcy和sd-LDL含量高于Gensini评分16、8、4、2、1分,且随着评分降低含量也随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Gensini评分≥16分时,血清hs-CRP、Hcy和sd-LDL含量与Gensini评分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Hcy和sd-LDL含量升高,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不断升高,且hs-CRP、Hcy和sd-LDL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纤支镜检查联合气囊漏气实验对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气道阻塞风险评估的价值

    作者:罗伟雄

    目的 探索纤支镜检查联合气囊漏气实验对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气道阻塞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4日至2017年10月31日在本院行颈椎前路,手术术后需拔除气管导管的86例患者,分为两组,采用纤支镜检查联合气囊漏气实验对气道阻塞风险评估方法的患者为A组(n=37),采用经验性拔管的患者为B组(n=49),比较两组患者的拔除气管插管成功率、病死率等指标.结果 A组气管插管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缩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降低,拔除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0%、病死率为0.0%;B组气管插管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延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增加,拔除气管插管成功率为91.8%、病死率为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5).A组还发现3例患者喉头明显水肿,予延长带管时间后拔管成功,3例咳痰无力者予行气管切开,避免了拔管后因喉头水肿需要再次气管插管或气道梗阻导致死亡的发生.结论 对于颈椎前路手术术后需拔除气管插管患者,通过纤支镜检查联合气囊漏气实验能有效评估拔管后发生气道阻塞的风险,明显提高了拔管的安全性.还能缩短气管插管留置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回顾性评价阿奇霉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周升铭;毕婷婷;陈文思;何柳瑜

    目的 通过评价阿奇霉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且比较联合用药对免疫学相关因子的改变,探讨两者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某三甲妇幼保健院收治诊断为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120例,将纳入研究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研究组60例.对两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包括退烧、止咳平喘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 mg/(kg·d),用4d停3d,治疗两个疗程.研究组再加甲泼尼龙2mg/(kg·d)静脉滴注,当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体温降至正常值后改为口服泼尼松片1 mg/(kg·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血清免疫因子水平及疗效.结果 研究组体温降低、咳嗽缓解、啰音消失以及入院治疗的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沉(ESR)水平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 0.05);比较免疫因子的变化,CD4+比例和CD4+/CD8+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药物不良反应,两组都有轻度的不良发应,但不良发应的数量和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同时能改善免疫功能,这一联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神经导航穿刺血肿清除对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兆才;田洪森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穿刺血肿清除对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本院行神经导航引导下血肿清除术的42例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与观察组患者相匹配的同期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42例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3个月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24 h血肿残余量、术后1周血肿残余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8.31±1.26)d比(12.39±2.54)d,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FMA上肢评分、FMA下肢评分以及B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神经导航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壳核脑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 常频机械通气与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作者:傅光华;谭清;梁美嫦;余韶卫

    目的 观察评价常频机械通气(CMV)与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期间罗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9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CMV治疗;观察组49例给予NIPPV治疗,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92%比73.47%,x2=9.524 5,P=0.000 0);两组PaO2、SaO2均高于治疗前,而PaCO2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PaO3高于对照组(t=1.724 9,P<0.05),PaC02低于对照组(t=4.570 3,P<0.05),但两组SaO2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1 9,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29%比59.18%,x2=21.250 9,P<0.05).结论 NIPPV治疗RDS提高了临床疗效,显著地改善早产儿的血气指标,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通气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泮托拉唑钠注射剂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作者:刘元彬;史汝峰

    目的 探究泮托拉唑钠注射剂与氯吡格雷片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消化道出血对临床疗效、前列腺素E2(PGE2)以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行氯吡格雷与奥美拉唑配合治疗,研究组行氯吡格雷与泮托拉唑钠配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PGE2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00%比74.00%,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比6.00%,P>0.05);两组治疗前PG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d后PG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81.02±18.47)ng/ml比(67.08±15.19) ng/ml]、[(116.71±21.92) ng/ml比(92.57±16.33) 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AMI并发消化道出血经泮托拉唑钠及氯吡格雷片结合治疗,能有效提升疗效,促PGE2升高,且药物不良反应少.

  • 活动性结核病患者T淋巴细胞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状态研究

    作者:彭文光;张学璇;谢汉彬;吴映娥

    目的 检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Treg细胞(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各分子的表达水平及T淋巴细胞中FoxP3的表达情况,探讨活动性结核病患者T淋巴细胞及Treg细胞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活化状态.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7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n=31)和Treg细胞(n=26)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各分子:Akt、p-Akt、mTOR、p-mTOR、PTEN及FoxP3的表达水平,另外以4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活动性结核病患者T淋巴细胞及Treg细胞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活化状态.结果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PI3K-Akt-mTOR通路中各分子:Akt、p-Akt、mTOR、p-mTOR、PTEN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而FoxP3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却显著升高(P<0.05).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中PI3K-Akt-mTOR通路中各分子:Akt、p-Akt、mTOR、p-mTOR、PTEN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 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Treg细胞中PI3K-Akt-mTOR通路中各分子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显示结核病患者中该信号通路处于相对抑制状态.

  • PDCA循环在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安全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霞;彭文斌

    目的 探讨在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质量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的效果.方法 按照PDCA循环法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程序,实现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安全的管理.结果 通过两年时间的持续改进,静配用药调配中心发生的差错率由0.193%下降至0.027%.结论 PDCA循环能显著降低PIVAS差错率的发生,减少潜在的医疗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而且可以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 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郑霞;王翠锋

    目的 探索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收治于本院心血管内科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1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1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治疗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静脉注射,对照组单独采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观察ST段回落情况,心功能指标变化[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不良反应(皮肤表面出血、齿龈出血、腹膜后腔出血、胃肠道出血、颅内出血、严重血小板计数减少、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回落率为68.1%,部分回落率为26.4%,均高于对照组的48.4%、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回落率为5.5%,远小于对照组的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F大于对照组[(56.1±9.3)%比(51.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EDD值小于对照组[(45.2±4.7) mm比(47.2±3.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ESD值大于对照组[(41.6±3.6)mm比(38.1±4.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皮肤表面出血发生率5.5%、腹膜后腔出血发生率2.2%、颅内出血发生率2.2%,心律失常发生率24.2%,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胃肠道出血发生率为16.5%,大于对照组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良好,能够加强心肌再灌注能力,改善心肌缺血程度,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促进ST段回落.同时安全性较高,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治疗后出血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新活素直接维持量给药对急性心衰竭的短期疗效及对其血浆指标的影响

    作者:彭庆德

    目的 探讨新活素直接维持量给药对急性心衰竭的短期疗效及对其胱抑素C、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2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巴酚丁胺治疗,研究组采用新活素直接维持量给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心功能改善情况、内皮素1(ET-1)、胱抑素C(CysC)、半乳糖凝集素3(Gal-3)表达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90.48%比7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指标均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ET-1、CysC及Gal-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研究组患者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对照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研究组共发生6例(9.52%)不良反应,对照组共发生8例(12.69%)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活素直接维持量给药可有效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半乳糖凝集素、内皮素及胱抑素C表达水平,提高患者心功能,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 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作者:郭凡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血府逐瘀汤的应用与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和消心痛等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冠心病心绞痛病情改善率;心电图复常时间、总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血浆黏度、左心功能、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冠心病心绞痛病情改善率高于对照组(97.50%比75.00%,P<0.05);观察组心电图复常时间[(1.51±0.24)d比(2.40±1.02)d]、总住院时间[(5.51±2.12)d比(7.40±3.13)d]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干预前两组血浆黏度、左心射血分数、心绞痛发作情况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左心功能、心绞痛发作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应用血府逐瘀汤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病情和血液流变指标,控制心绞痛发作,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 养心通痹汤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冯伟

    目的 分析养心通痹汤联合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 1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溶栓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养心通痹汤进行治疗,每组52例.两组均治疗15 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5%(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率等相关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治疗基础上加入养心通痹汤,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缩短ST段恢复时间,改善心功能,并能有效减少溶栓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症状,值得推广.

  • 慢性病的治与防

    作者:《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编辑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加班多、应酬多、运动少,进而导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慢性病呈现“井喷”状态.慢性病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易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致死及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昂贵,极大地增加了社会成本和家庭经济负担.作为典型慢性病之一的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初期可出现心绞痛症状,急性发作甚至出现心肌梗死,病情可进一步发展成为缺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调查显示,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且冠心病标化死亡率及心肌梗死死亡率呈上升态势.

    关键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