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국제의약위생도보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245
  • 国内刊号: 44-1417/R
期刊荣誉:
  • 糖尿病白内障76例患者超声乳化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苏易云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6例(82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与76例(82眼)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视力及并发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两组术后视力、并发症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终视力在0.6以上:糖尿病组眼占68.29%,非糖尿病组眼占75.61%.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中,术后出现并发症角膜水肿21眼,纤维蛋白渗出7眼,前房积血3眼,后角膜色素沉着26眼,虹膜后粘连3眼,后囊混浊27眼,均高于无糖尿病患者(P<0.05).结论 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只要术前眼部无严重并发症,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就可明显改善视力,且手术安全可靠.

  • 高频泪道浚通联合泪道引流管植入术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观察

    作者:郑东健;梁纳;马胜生;袁永刚

    目的 观察高频泪道浚通联合硅胶泪道引流管植入术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1例(78 眼)泪道阻塞患者用WZC-Ⅲ型泪道高频治疗仪浚通泪道,用泪道引流管两端的金属探子引导其中间的硅胶管自泪点植入泪道,留置2.5-6.5个月后拔管,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共治疗患者61例78眼,硅胶管平均留置3.66个月,拔管后平均随访10.62个月,共治愈57眼(73.08%),好转8眼(10.25%),无效13眼(16.67%),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 高频泪道浚通联合泪道引流管植入术方法 简单,组织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治疗泪道阻塞疗效满意.

  • 限制性补液对肺挫伤伴失血性休克的影响

    作者:麦惠强;蒋崇慧;郑超群

    目的 观察限制性补液对肺挫伤伴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08年1月-2010年3月共救治肺挫伤伴失血性休克的病人(ISS≥25)78例,随机分为限制组(40人)和常规组(38人).两组患者均因严重低氧血症和失血性休克行机械通气和体液复苏.分别监测凝血功能(PT和APTT)、碱剩余(BE)、血浆乳酸含量、氧分压、氧合指数及胸片变化情况,统计两组肺挫伤伴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呼吸机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治愈率和死亡率.结果 限制性补液 与常规补液均能明显降低PT、APTT、BE值和血清乳酸含量;而限制组比常规组更能减少病人 胸部进一步渗出,提高患者氧分压、氧合指数,降低呼吸机通气时间、住ICU时间、ARDS和 MODS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治疗率(P<0.05).结论 限制性补液能有效改善肺挫伤伴失血性休克病人凝血紊乱,缓解酸中毒,明显比常规组促进肺部修复,提高肺组织氧合能力,提高患者预后和生存率.

  • 无创通气治疗老年AECOPD急性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作者:陈济明;李志莹;宋冰;刘红光

    目的 观察BiPAP呼吸机治疗老年AE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60例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双水平(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BiPAP呼吸机治疗后HR(1 14±16)次,分,R(30±5)次,分,pH(7.23±0.03)mmHg,PaO2(54±7.2)mmHg,PaCO2(54±7.2)mmHg,SaO2(30(5)mmHg,HCO3(114±16)mmHg,较上机前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无创通气对大部分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病人有效,需选择合适的适应症,必要时及时改用有创通气.

  • 腹腔镜技术在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莫春梅;莫冬梅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6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病例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治疗,并对其术后手术的效果、优越性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在腹腔镜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45-105 min,平均(63.8±2.4)min,术中出血量100-250ml,平均出血量(49.8±17.1)ml.术后6h可以下床活动,8-20h肛门排气,平均(12.8±1.4)h,住院3-6d,平均(3.9±0.4)d,切口甲级愈合.术中有4例患者出血量达到250ml.术后5d血B-HCG较术前下降均>50%,术后10d均降至正常水平.术后3d血β-HCG明显下降,术后1月内无急腹症表现.结论 腹腔镜技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是安全可行的,而且手术效果优越,治疗预后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院感办联合护理部交叉查房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管理作用

    作者:朱志辉;梁月连;关爱民

    目的 规范院感管理,减少或杜绝专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质量.方法 院感办联合护理部每月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护理管理委员会成员交叉查房1次.并按照消毒隔离管理制度进行逐项考核评分,发现问题限期整改.把控制医院感染纳入护理管理全过程.结果 医护人员自觉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医院感染管理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结论 院感办联合护理部每月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护理管理委员会成员交叉查房在预防医院感染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留置尿管手术患者术后尿道刺激的影响

    作者:黄秀丽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减轻手术留置尿管患者术后尿道刺激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石蜡油润滑导尿管,常规导尿法;实验组在常规导尿法基础上,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作为润滑剂,在插管前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注入尿道的方法 .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复苏清醒期、术后6 h、术后12h、术后24 h各时间点尿道疼痛感均有明显差异(P<0.05);睡眠质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患者在术后复苏清醒期、术后6h、术后12 h、术后24 h各时间点尿道疼痛感均明显减轻,睡眠质量好.结论 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导尿法可有效减轻手术后留置尿管患者的尿道刺激症状,改善患者的睡眠,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清洗手术器械用不同方法的效果观察

    作者:陈姬弋;管莉倩;吴秀萍;陈少莲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方法 清洗手术器械的效果.方法 将5000件同质污染手术器械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组2500件.A组用超声震荡加酶清洗法,B组用传统手工加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液浸泡30 min,按常规人工清洗方法 .结果 超声震荡加酶清洗组的手术器械洁净度合格率(95.10%)明显高于传统手工清洗组(76.18%)(P<0.01).结论 超声震荡加酶清洗法能有效清除手术器械上的血迹、污垢,它特别适合有轴节的金属器械和金属管腔内的血液污洉的清洗,可以取代传统手工清洗法.

  • 安全文化建设在临床护理用药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何红燕;吴婉梅;梁伟平;刘志容

    目的 探索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在临床护理用药管理中成效.方法 创建安全文化的氛围;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教育,工作流程和用药知识培训;建立临床用药安全管理质量评价标准和风险预案;对发生差错事故进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结果 临床护理用药安全质量检查评分上升,护理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与安全文化建设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临床护理用药管理中开展安全文化建设,能培养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知识水平,规范安全用药行为,控制和预防临床护理用药不良事件.

  • 某监测哨点艾滋病患者的护理

    作者:李美兰;叶丽芬

    目的 探讨4例艾滋病合并感染的患者在监测哨点的护理措施.方法 关爱患者,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干预,加强其症状、饮食护理及居住环境的消毒、排泄物的处理及护理人员工作中的职业防护等.结果 4例患者的合并症基本愈合,无一例发生交叉感染.结论 艾滋病的合并症是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有助于患者合并症的愈合,延长患者的寿命.

  •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胃肠外营养中的应用

    作者:李光霞;潘庆美;陈兰;林海玉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胃肠外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2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进行静脉胃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的新生儿153例分留置针组及头皮针组.留置针组78例患儿.头皮针组选75例.两组静脉穿刺法均按护理操作规程进行.观察静脉留置针,输液微泵、外周静脉滴注胃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对患儿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留置针组在输液微泵输入营养过程中.尤其是在3-5天内堵管、脱管、外渗发生率较头皮针组少.x2=5.1、x2=5.64、x2=4.42.P均<0.05.结论 周围静脉留置针穿刺法是短期胃肠外营养治疗较理想的方法 .

  • 自创呼吸操促进自发性气胸患者肺复张的效果观察

    作者:何文芳;熊淑云;李观蓝

    目的 通过自创呼吸操,指导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呼吸运动锻炼,促进患者肺复张,缩短置管时间及住院天数.方法 选择50例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自发性气胸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置管后按常规指导患者,观察组使用自制呼吸操进行系统的呼吸运动锻炼.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复张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用自创呼吸操指导患者进行规范系统的呼吸运动锻炼,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指导.

  • 冷开水预防化疗病人口腔炎的观察

    作者:陆巧葱;陈亚南;邹静荷

    目的 了解冷开水漱口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口腔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A组83例.采用冷开水漱口,B组104例,采用口灵漱口.分析并比较两组口腔炎发生率.结果 A、B两组在口腔炎发生率分别为25.3%(21/83)、29.8%(31/10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冷开水漱口与传统的治疗方法 一样能有效地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口腔炎.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汽化切除术的术前术后护理

    作者:肖玲华

    对136例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汽化切除术的病人,进行细致的术前术后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术后出血、TURP综合症、膀胱痉挛、深静脉血栓、尿失禁等并发症明显减少.

  •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及PTCA的护理

    作者:周小彤

    目的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 angioplasty,PTCA)可挽救濒死的心肌,降低病死率.方法 我科于2009年1月至12月对138例AMI患者行急诊PTCA治疗.结果 通过对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能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愈后,本组患者均收到良好的效果.结论 急诊PTCA能快速开通狭窄冠脉,营养缺血心肌,减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对院前急救护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程序化的院前急救护理是急诊PTCA治疗的重要环节.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预后的影响

    作者:何惠兰;黎锐芳;王琼芳;彭红霞;林雪君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7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按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同定后常规护理,行简单的康复训练指导,干预组则针对不同的固定方式采取有效的个性化护理干预,让患儿尽早进行主动、被动功能锻炼,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1.7%,肘内翻的发生率为5.6%,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可减少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肘关节功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左室假腱索73例临床分析

    作者:黎燕飞;刘华敢

    目的 探讨左室假腱索与相关临床症状间的关系.方法 对73例均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的左室假腱索患者依据心脏杂音、心律失常、临床症状进行分类,并对其彩超检查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73例共检出假腱索88条,其中有心脏杂音的25例,出现心电图异常的30例,有临床症状的18例.结论 左室假腱索是临床常见的解剖变异,与临床心慌、胸闷、气急等症状、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及部分Ⅰ~Ⅱ级心脏杂音有密切关系,但不会对肌体产生致命的影响.

  • 多脏器严重损伤伤后1小时的急救治疗

    作者:罗英华;何俊诗

    目的 探讨多脏器严重损伤的急救治疗方法 .方法 对我院自2003年3月-2008年4月,对58例多脏器严重损伤患者使用改进后的急救治疗措施,强调伤后1小时为抢救的"黄金时间",组织快速、严密、有序的抢救治疗程序.结果 58例病人中,恢复良好38例,轻残11例,死亡10例,死亡率17.2%,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快速、严密、有序的伤后1小时抢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手足口病心肌损害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改变

    作者:何珊;罗文芳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并发心肌损害时心肌酶谱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对7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观察组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将CK-MB或AST升高的41例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大剂量VitC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结果 观察组血清AST、CK-MB分别为(70.25±8.92)U/L、(46.15±13.75)U/L.,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剂量VitC组治疗后AST、CK-MB分别为(49.26±9.31)U/L、(24.32±10.1 2)U/L,较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有下降(P<0.05).结论 手足口病可引起心肌酶谱的改变,治疗的同时注意心肌保护.

  • 经尿道电切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并膀胱颈挛缩疗效观察

    作者:甘健玲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并膀胱颈挛缩的疗效.方法 对19例下尿路梗阻临床症状明确的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及膀胱颈挛缩的患者进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及经尿道前列腺和膀胱颈电切术(TURBN).结果 手术时间18-80min(平均36min).术中出血约20-50 ml,无输血.术后无需膀胱持续冲洗.20~44 h后拔除导尿管(平均36h).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均较平稳,术中均未输血,未发生前列腺电切综合征,无同手术期死亡.随访19例,随访时间4~18月,术后1月,残余尿量由术前(226±1 9)ml降至(13.2 4±3.0)ml,IPSS由术前(21.9±3.5)分降至(7.8±2.25)分,大尿流率由术前(7.9±2.0)ml/s升至(14.1±2.9)ml/s.尿道外口狭窄2例,海绵体部尿道狭窄1例,分别给予尿道外口切开及尿道扩张后治愈.结论 对于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颈挛缩患者实行TURP与TURBN相结合的方法 ,是目前安全可靠的手术途径.

  • 改良胃管插管在急诊中毒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毅

    目的 探讨改良胃管插管在急诊中毒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40例急诊中毒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改良胃管后插管组(改良组)与常规插管组(常规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插管效果.结果 改良组采用气管导管导丝引导胃管在咽喉镜明视下捕胃管胃洗胃病例中从插管到置胃管成功时间平均为(1.25±0.24)min,一次成功17例.常规组运用常规插胃管的方法 为重度中毒伴喉头水肿患者进行洗胃,置胃管成功时间平均为(4.65±0.75)min,一次成功10例.改良后的胃管置入方法 一次成功率85%明显高于常规捕胃管方法 的50%.改良后的胃管置入方法 从插管到置胃管成功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捕胃管方法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 著性(P<0.05).结论 通过改良方法 在咽喉镜明视和气管导管导丝引导下插胃管,能避免插管失败或因肓插造成咽喉粘膜损伤,迅速吸引口腔内容物避免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及时洗胃清除胃内毒物,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盆腹腔中晚期恶性肿瘤疗效观察

    作者:李四新;谭可;李尚富

    目的 观察高强聚焦超声治疗盆腹腔中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高强聚焦超声治疗盆腹腔恶性肿瘤共46例,观察其影像学、肿瘤标志物变化及疼痛的改善,了解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结果 根据彩超影像变化,采用高强聚焦超声治疗后有效率达89%;治疗前肿瘤标志物呈阳性,对晚期恶性肿瘤合并疼痛者,治疗有效率达80%.46例患者治疗中仅有1例发生皮肤浅度烧伤,无其它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 高强聚焦超声治疗盆腹腔中晚期恶性肿瘤具有无创伤,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中晚期腹腔、盆腔恶性实体肿瘤的一种新的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 .

  •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用药情况调查

    作者:邓卫东;张红雨

    目的 通过对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的统计分析,了解目前我院儿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儿科门诊2010年1-2月的处方3702张,对抗菌药物的选用、给药途径、联合用药及用药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02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占总处方数的77.31%,其中使用注射剂型的处方占21.64%;使用口服剂型的处方占55.67%.结论 我院儿科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偏高,且存在部分用药不合理的情况,需进一步加强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 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价值探讨

    作者:黄俪峰

    目的 探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本院2009年6-12月确诊的50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并依据是否使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总结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统计两组患儿的临床改善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当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后,治疗组经治疗后,体温下降10例,咳嗽11例,流涕8例,气促8例,肺部闻及啰音7例,喘鸣音8例,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明显好转,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对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具有明显疗效.

  • 非洛地平与硝苯地平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作者:陈统才;叶海鹏

    目的 对比非洛地平与硝苯地平治疗原发生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0例),治疗组给予非洛地平5 mg,每天1次,治疗2周,如血压未达显效,增至10 mg.每天1次;对照组(B组30例)口服硝苯地平10mg,每天3次,治疗2周,如显效未达增至30mg,每天3次,观察两组对血压的控制和副作用.结果 A组显效24例(80%),有效3例(10%),无效3例(10%),总有效率90%;B组显效15例(50%),有效3例(10%),无效12例(40%),总有效率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4周SBP与DBP的变化,治疗组SBP(17.3 ±1.7)mmHg,DBP(1 1.6 ±0.9)mmHg;对照组SBP(19.2 ±2.4)mmHg,DBP(12.3±0.7)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非洛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伏立康唑治疗92例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与评价

    作者:陈芳;王钧;蒋宇

    目的 评价伏立康唑对呼吸科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科92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均给予伏立康唑,观察症状体征、实验室及细菌学指标,并对该药疗效与副作用进行描述与评价.结果 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临床痊愈率为58.33%,总有效率为80.56%.真菌学疗效清除率为76.67%.不良反应主要为精神神经症状,包括幻觉49例(53.26%),视觉异常26例(28.26%),失眠22例(23.91%),其中2例患者停用伏立康唑或换用其他抗真菌药,其余均在足疗程停药后,自动恢复.因原发病病情加重死亡18例.结论 伏立康唑是一种新型的抗真菌药物,作为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治疗的一线药物,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

  • 血栓心脉宁治疗心绞痛50例疗效观察

    作者:钟小理;王延红;罗菊珍;陈秀香

    目的 探讨血栓心脉宁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确诊的100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血栓心脉宁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对照组仅予常规西药治疗,两组治疗3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4%和74%,对照组为64%和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血栓心脉宁佐治心绞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

    作者:黄凯清;梁立治;彭文明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及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1998年至2006年手术切取的绝经后子宫内膜标本97例,其中绝经后萎缩的子宫内膜35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30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3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Ki-67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组ER、PR的表达明显高于萎缩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P<0.05).Ki-67在绝经后萎缩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逐渐增强(P<0.05).结论 (1)雌、孕激素受体含量升高是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2)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巾Ki-67的高表达可预测息肉可能发展为癌.

  • 血清可溶性CD40L和C反应蛋白在慢性血透患者外周血管钙化的作用

    作者:伍强;孙艳;杨铁城;张海燕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和C反应蛋白(CRP)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管钙化中的作用.方法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40例因动静脉内瘘失功行内瘘重建术,术中取桡动脉残端行钙化染色观察血管钙化情况,依据血管钙化有无及程度分组,同时检测血清sCD40L和CRP水平,比较钙化组与非钙化组,不同程度钙化组间血清sCD40L和CRP水平的差异.结果 40例患者桡动脉钙化染色检出血管钙化23例,其中重度钙化9例,轻中度钙化14例,钙化组血清sCD40L和CRP水平高于非钙化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重度钙化组sCD40L和CRP水平高于轻中度钙化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sCD40L和CRP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sCD40L和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管钙化的发生.

  • 沐舒坦静脉推注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叶小玲;尹海燕;邓哲彤;张敏;张锐;晋金兰;江颖仪;冯志顺

    目的 探讨沐舒坦静脉推注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将沐舒坦针剂静脉推注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而对照组仅予单纯沐舒坦针剂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APACHE II评分、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治疗天数、呼吸频率(R)、气道峰压(PAW)、氧合指数(PaO2/FiO2)、中性粒细胞计数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结果 治疗组的ICU住院天数、呼吸频率(R)明显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沐舒坦静脉推注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对改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有良好的效果.

  •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变化的意义

    作者:郑丽文

    目的 观察病毒性脑炎(VE)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浓度变化,探讨S100B蛋白对VE患儿脑损害的评估价值.方法 40例病毒性脑炎(昏迷组16例,无昏迷组24例)住院患儿为观察组,3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无肿瘤的外科腰麻患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其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 水平,并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患儿和对照组(均P<0.001);VE昏迷组的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无昏迷组和对照组(均P<0.001),无昏迷组脑脊液和血清S100B旦白含量与对照组也有差异(p<0.001);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与其血清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作为病毒性脑炎患儿脑损害的标志物,有助于判定脑组织受损的严重程度及评估患儿的预后.

  • 糖尿病社区分级管理模式的探讨

    作者:周指明;池莲祥;邱德星;刘伟平;袁立克;李瑞莉;王霞;魏永平

    目的 评价以社区为基础的糖尿病管理模式在糖尿病控制中的作用,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糖尿病社区分级管理模式.方法 对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社康中心、深圳市宝安区海华札区及布心社区社康中心登记在册的18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级管理,依据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常规管理级及强化管理级分别进行管理.社康中心负责糖尿病患者的基本管理工作,综合医院负责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及技术指导,管理模式的评价指标包括社康中心全科医师的专业技能及遵从管理方案意愿、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结果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后,社康中心全科医师对糖尿病患者的专业管理技能合格率、遵从管理方案意愿率及患者对治疗的依从率分别从分级管理前的75.5%、36.7%、26.5%提高到分级管理后的98.0%、95.9%、47.6%,三个评价指标的提高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X2=8.29、39.75、38.60,P<0.01).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从分级管理前的(8.49±3.35)mmol/L、(12.67±5.37)mmol/L、(8.45±2.22)%降至分级管理后的(6.99 4±1.47)mmol/L、(9.12±2.75)mmol/L、(6.76±0.72)%,患者三个血糖参数均显著降低(t=-5.64、8.09、9.94,P<0.01) .糖尿病患者社区分级管理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分别从分级管理前的25.9%、20.0%、14.8%提高到分级管理后的48.2%、38.5%、40.7%,三个血糖指标达标率的提升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χ2=20.49、12.08、32.31,P<0.01).结论 以社区为基础的糖尿病管理模式易为社康中心全科医师掌握,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较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较好,可在社区推广.

  • PiCCO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张文勇;谭志伟;黄文达;陈辉

    目的 探讨PiCCO(动脉轮廓法)技术在感染性休克的早期导向治疗(EGDT)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将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PiCCO技术指导下进行EGDT,对照组采用循环与容量支持等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达到EGDT目标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组的MAP、CVP、ScvO2、PaO2/FiO2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6 h、24h输液量较对照组增多,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用量低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iCCO技术指导下进行EGDT,可以利用组织灌注指标指导复苏,在感染性休克综合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指导价值.

  • 丙泊酚联合刺五加注射液对睡眠剥夺模型大鼠的药效学研究

    作者:肖军;朱易凡;张宁新;刘建国;褚锋

    目的 探讨丙泊酚联合刺五加注射液对睡眠剥夺模型大鼠的睡眠影响及机制.方法 睡眠剥夺模型SD大鼠随机分组为四组:空白对照组、丙泊酚组、刺五加组、丙泊酚-刺五加组.采用中缝背核(DRN)核团微量注射、多道睡眠描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胆碱能受体放射性配基分析技术,观察大鼠在使用丙泊酚及刺五加注射液后睡眠生理行为、中缝核5-羟色胺(5-HT)能阳性神经元细胞数目,以及皮质神经细胞的胆碱能受体位点数变化.结果 丙泊酚组、刺五加组、丙泊酚-刺五加组的慢波睡眠(SWS)各期睡眠时间显著延长,联合应用后延长效果更显著,而觉醒期(w期)时间明显缩短(P<0.05);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大脑皮层5-HT阳性染色细胞明显增多,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升高(P<0.05),联合应用后效果更显著.且多重比较显示,丙泊酚组和刺五加组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值均<0.05).各组间大鼠海马和皮层胆碱能受体位点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81、0.065、0.071).结论 应朋丙泊酚、刺五加、丙泊酚联合刺五加背侧中缝核团微量注射可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的睡眠.具体机制可能为通过增加大脑皮质细胞内5-HT能阳性物质发挥作用.海马和皮层胆碱能受体位点数改变可能不参与其作用机制.

  • 妊娠期糖耐量异常的孕期管理与胎儿体重、羊水及胎盘功能的关系研究

    作者:张兰珍;吴爱华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期管理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以便获得恰当、有效的处理方法 和监护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常规产检,并在本院分娩的、材料完整的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80例,进行OGTY检查,并对胎儿体重、羊水情况及胎盘成熟度进行追踪.结果 GDM组孕妇空腹血糖异常者占20%,GIGT组中3小时血糖异常占44%;血糖管理组胎儿体重及羊水指数较未管理组明显下降;管理组低体重儿较未管理组明显增多,未管理组巨大儿明显增多;巨大儿组羊水过多明显增多,低体重儿组羊水过少及胎盘Ⅲ级者明显增多.结论 OGTT中3小时血糖检查在GIGT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血糖管理在减少巨大儿、羊水过多发生的同时增加了低体重儿的发生率,且进行血糖管理时要考虑胎盘的功能,减少低体重儿的发生.

  •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林镇源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危险因素,为PI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12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PIS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同归分析.筛选PIS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糖尿病史、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高切、葡萄糖、高密度脂蛋与PIS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糖尿病史、全血粘度、高脂血症等3个因素是PI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史、全血粘度、高脂血症等3个因素是PIS发生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控制PIS的发生.

  • 脂血标本对丙肝病毒RNA定量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罗福东;王会敏

    目的 探讨脂血标本对丙肝病毒RNA定量检测结果 的影响程度.方法 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将DNA逆转录为HCV-cDNA,以四种脱氧核甘酸为底物,用Taqman探针法对HCV-RNA进行实时定量检测用于评价不同浓度的甘油三酯对低水平和高水平的HCV-RNA结果 的影响.结果 当标本为含104 IU/ml丙肝病毒,其甘油三酯浓度上升为4mmol/L病毒载量从104IU/ml降为103 IU/ml,检测结果 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标本为含107、106、103 IU/ml丙肝病毒,HCV-RNA的水平与甘油三酯的浓度没有明显关系.结论 脂血标本对低水平HCV-RNA的检测存在干扰,而对较高水平的HCV-RNA不存在明显的干扰.

  • 冰冻机采血小板制备时间的选择与其复苏效果的关系

    作者:王长金

    目的 分析新鲜机采血小板在不同保存时间后制备冰冻机采血小板复苏效果,为冰冻机采血小板的制备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以美国产MCs+血细胞分离机配套全密闭5d保存袋采集血小板共127U,分成三组,分别于采集后24h、48 h和72 h后制备冰冻机采血小板,并在临床应用前复融,观察复苏效果.结果 新鲜机采血小板在保存24 h、48 h和72 h后制备冰冻机采血小板复苏效果无明显的差异(x2=0.163,P>0.05).结论 冰冻机采血小板制备时间的选择与其复苏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提高冰冻机采血小板的复苏成功率,不仅要考虑到血源的筛选、DMSO注射技巧等因素外,还应该控制好制备的时间,只有掌握制备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减少因复融出现絮状物凝块而复苏失败,提高冰冻机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效果.

  • 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AFP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潘永康;何炯彪

    目的 阐明不同肝病患者AFP水平的分布状况,并探讨联合检测AFP、CEA、CA125和CA199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的研究对象400人,其中肝癌患者80例(肝癌组),良性肝病患者220例(良性肝病组),正常健康体检者10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瑞士Roche 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血清AFP、CEA、CA125和CA199;比较不同组别AFP水平的分布情况,并对62例接受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患者进行4项指标分析,评估联合监测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正常对照组、肝癌组和良性肝病组AFPP分别为(7.8±1.9)ng/ml、(276.8±42.6)ng/ml 和(17.0±5.9)ng/ml,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以AFP<10.0ng/ml为正常临界点,三组诊断率分别为93.0%、6.25%和40.O%,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以AFP>20.0 ng/ml为异常临界点,三组诊断率分别为0.0%,78.75%和6.36%,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62例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患者中,单AFP诊断肝癌的敏感性为78.95%,特异性为95.83%;4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敏感性为97.37%,特异性为75.O%.结论 血清AFP在不同肝病中的含量分布和增高程度均具有显著差异,可用于肝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联合检测AFP、CEA、CA125和CA199等4项指标可明显提高肝癌的诊断效率.

  • 208例肺结核患者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结核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梁冰;刘玉美;欧阳彩虹;何丽燕

    目的 揭示结核病患者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与结核抗体检测结果 间的相关性及患者荷菌量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一步阐明结核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免疫学表现.方法 对208例肺结核患者的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与结核抗体(TBAb)检测结果 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其一致性及患者荷菌量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PPD(+)TBAb(+)、PPD(-)TBAb(-)、PPD(+)TBAb(-)和PPD(-)TBAb(+)的患者分别为171、2、29和6例,PPD、TBAb检测结果 的一致率为83.2%,其相关性与年龄、性别无关;菌阳患者PPD的一般阳性率、强阳性率及TBAb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7.7%、38.2%和89.7%,相应地菌阴患者则分别为55.9%、40.5%和82.O%,经x2检验,菌阳患者的TBAb阳性率显著高于菌阴患者(P<0.05).结论 在结核病发生发展中,同时表现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但体液免疫表现受患者荷菌量的影响较大.

  • 广州市未婚女医生的避孕知识调查

    作者:吴爱华;张嵩卉;田耕;李丽琴;凌珊

    目的 了解未婚女医生避孕方法选择和避孕知识的来源状况.方法 在广州地区四所综合性医院,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未婚女医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有效调查共有559人,发现未婚女医生对于避孕套、紧急避孕、短效避孕药及安全期避孕等四种避孕方式的认知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几种方式,但对于上述四种方式的知晓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性.而对于避孕针、皮下埋置、阴道喷药及阴道隔膜等避孕方式的认识程度远远低于其它避孕方式.且其不了解程度极显著低于避孕套、紧急避孕、短效避孕药及安全期避孕等四种方式.而对于所有避孕方式的了解程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了解知识的渠道方面,主要是通过网络、专业教育、电视和书籍获得,其他较少.83.80%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进行性与生殖健康及避孕知识的宣传教育,认为可靠的获知途径为专业指导.结论 未婚女医生由于所学专业知识的利用,对各种避孕方式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生殖健康及避孕知识仍然缺乏,这反映了我们学校及家庭教育在这方面的不足,也体现出当前社会对性与生殖健康和避孕知识的宣传力度欠缺.

  • 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超文;冯起校

    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未见下降趋势.虽然目前研究显示早期积极抗结核治疗、开放引流可有效避免胸膜肥厚、粘连,然而结核病起病隐匿,由于患者发现迟、就诊时间晚或疗程不足,胸腔积液处理不及时,容易产生胸水包裹、分房等,即使在影像学辅助下也难以抽液、充分引流,引起患者治疗难度增加,住院时间增加,终引起肺功能下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等不可逆改变,造成生活质量下降.临床上有用胸腔注入激素、抗结核药的方法 ,但仅仅是减轻炎症渗出而未处理已渗出的积液.近年来临床发现胸腔注入尿激酶可以防治胸膜肥厚、粘连.本文结合近年来研究进展,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病理及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预防胸膜肥厚的作用机理做一综述.

  • 壳聚糖絮凝剂在黄芪提取中的应用

    作者:郭冬萍;李焕丹

    目的 探索壳聚糖的1%乙酸溶液作絮凝剂代替醇沉在北芪提取中的应用.方法 取北芪进行抽提,以提取液的稳定性作为评价指标比较壳聚糖絮凝和醇沉两种方法 的优劣性.结果 以壳聚糖的1%乙酸溶液作絮凝剂代替醇沉进行生产的北芪提取液质量稳定.结论 以壳聚糖的1%乙酸溶液作絮凝剂代替醇沉进行生产的北芪提取液质量稳定.结论 以壳聚糖的以壳聚糖的1%乙酸溶液作絮凝剂代替醇沉进行生产的北芪提取是可行的.

  • 黄埔街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

    作者:刘泳洲;曾令斌;李少杰

    目的 了解现阶段黄埔街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晓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积极探索和改进现行的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方法 采用统一问卷、整群抽样方法 对辖区2009年9-12月份门诊500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平均为59.16%,家长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对预防接种知晓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健康教育的力度,提高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进一步提高群众积极参与预防接种的主动性.

  • 1988-2008年顺德容桂街道麻疹疫情分析

    作者:谭彩霞;曹玉广

    目的 了解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实施计划免疫工作后麻疹流行特征,为控制 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1988-2008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988-2008年容桂街道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618例,年均发病率8.95/10万,不同年份间 麻疹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975,P<0.001) . 1988-1998年81.97%集中在人口集中 的城区,83.61%病例为本地人口.1999-2008年55.83%发病在外来人口聚集的城乡结合部和 工业区,76.12%病例为流动人口.春末夏初为高发季节,2005年出现了反常的秋冬季节高发 状况.发病人群以8月-7岁龄儿童为主,1999-2008年发病人群开始出现两极发展趋势,8月 龄以下婴幼儿和20岁以上成年人病例开始增多,分别占7.91%和13.46%.麻疹疫苗免疫史空 白的人群占52.4%.结论 容桂地区麻疹发病率出现大幅上升趋势,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人群 免疫水平,完善计划免疫网络建设,特别是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免疫管理工作,减少免疫空白, 是有效控制麻疹的重要措施.

  • 环磷酰胺对长爪沙鼠血常规的影响

    作者:梁成结;钟欢妹;梁坤;杨僖;许楚;何秉嘉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CP)对长爪沙鼠血细胞作用的特征.方法 取长爪沙鼠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和CP组(分低、高剂量组),经腹腔注射,连续5天,给药后30天麻醉沙鼠腹腔取血检测血常规.结果 环磷酰胺低、高二个剂量均能显著减少长爪沙鼠血中白细胞的数量(P<0.05),各剂量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比与正常组比较没有显著变化(P>0.05);低、高二个剂量组的环磷酰胺均能显著减少长爪沙鼠血中红细胞的数量(P<0.05或0.01),但血红蛋白的浓度并没有改变(P>0.05);MCV、MCH、MCHC均比正常对照组有所增大,红细胞比容则均有所下降,红细胞体积分布异质性参数(RDW-CV)存在增大的趋势;环磷酰胺能引起长爪沙鼠血小板的明显减少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环磷酰胺对长爪沙鼠的作用特征为:(1)显著减少血中白细胞各种成分的数量,但对粒细胞的作用大于淋巴细胞;(2)显著减少红细胞的数量,并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贫血,而这种贫血可能是红细胞增生性贫血;(3)能引起长爪沙鼠血小板的明显减少,而且随着环磷酰的剂量加大,血小板减少愈发显著.

  •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炎样综合征误诊7例分析

    作者:刘湘茹;杨斌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与多发性肌炎误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误诊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2例曾加用激素,终确诊后均予口服甲状腺素替代治疗.予甲状腺素替代治疗2周后所有患者病情好转,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及肌无力、肌痛开始改善;平均1-2月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恢复正常,平均2-4月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每月复查甲状腺功能1次,直至TSH、T3、T4接近正常.长期门诊替代治疗并随访,病情无反复.结论 对于肌肉无力和肌酶升高者需常规检测甲状腺功能及抗Jo-1抗体.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