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联合血浆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作者:黄焕谋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与血浆液体复苏联合应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7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血浆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液体输入量、液体平衡和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第1天、第2天、第3天液体输入总量和每日液体平衡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机械通气天数、ICU住院天数、腹腔间室隔综合征(AC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以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利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联合血浆液体复苏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可早期实现患者液体相对平衡,改善患者预后.

  • 被动抬腿实验联合Vigileo指导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与管理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伟;林锦乐;张文武;余保军;陈锐均;田方;王立军

    目的:以Vigileo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T)判断容量反应性为基础,指导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与管理以期改善预后。方法前瞻性选取2013年5月1日至2013年11月30日深圳宝安医院ICU收集符合标准患者:具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且伴有低血压或组织低灌注。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 CVP 组和 Vigileo 组;CVP 组给予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 Vigileo组在PLRT评估容量反应性后实施EGDT+中心静脉-动脉血气二氧化碳分压差(Pt (cv-a) CO2)方案。比较两组住院病死率、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 )发生率、总补液量、每日出入量、血制品使用量、ICU及总住院时间;再根据患者预后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的补液量等。绘制预测患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按入选标准96例,排除50例,共纳入46例,Vigileo组21例和CVP组25例。两组入科时基本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科6 h内补液量、血制品使用量CVP组均多于Vigileo组:(3656.28±1678.57)mL vs.(2639.14±1326.59)mL, P=0.03;(573.00±172.57)mLvs.(190.47±70.82)mL,P=0.04。两组病死率、MOD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igileo组能显著减少ICU住院时间,(6.38±4.34)dvs.(12.16±5.77)d, P=0.04。以年龄、累计7 d 液体平衡量、第1天 APACHEⅡ评分预测死亡的 ROC 分别为0.84(0.68~0.99)、0.82(0.69~0.95)、0.80(0.66~0.94),P >0.05;累计7 d 液体平衡量以3454.51 mL为阈值预测死亡的敏感性为0.67,特异性为0.84。结论在判断容量反应性基础上对休克患者实施EGDT+Pt (cv-a) CO2的复苏方案,能减少6 h内液体及血制品输注,并不影响患者组织灌注改善、不增加患者MODS发生率,显著减少ICU住院时间;持续液体正平衡是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正平衡量是预测患者死亡的敏感指标。

  •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嵇朝晖;刘旻;董朝晖;邵学平

    目的 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将12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治疗组(n=62)和对照组(n=64),治疗组给予EGDT治疗,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循环与容量支持,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24 h后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在治疗组中按复苏6 h后是否达到复苏目标分为达标组(n=40)和未达标组(n=22),比较两组复苏前年龄、性别、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血乳酸水平、28 d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两项评分SOFA:(12.26±4.37)vs.(12.54±5.21);KPACHE Ⅱ:(21.26±6.03)vs.(21.64±6.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治疗24 h后两项评分SOFA:(9.18±3.63)vs.(10.62±4.27);APACHEⅡ:(14.92±3.81)vs.(18.21±4.25);P<0.05及28 d病死率48.39%vs.76.56%,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达标组在年龄、平均动脉压(MAP)和APACHEⅡ评分七与未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达标组28d病死率明显低于未达标组.结论 EGDT可明显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而年龄、复苏前MAP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EGDT治疗效果的因素.

  • 早期颈外静脉通路对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吴海荣;吴锡平;高树芹

    目的 探讨早期颈外静脉通路对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入住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急诊及重症监护室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20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颈外静脉组和深静脉组(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每组60例,记录入科到去甲肾上腺素使用之间的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 directed therapy,EGDT)达标时间,3、6h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比较两组14 d和28 d病死率.结果 与深静脉组相比,颈外静脉组入科后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时间、EGDT达标时间均明显缩短[(20.78±5.03)vs.(6.12±2.58),P<0.01;(6.15±2.03) vs.(5.35±2.21),P<0.05],3h乳酸水平明显降低[(6.88±1.71)vs.(6.28±1.51),P<0.05],3h乳酸清除率(%)显著增加[(25.8±9.2) vs.(31.2±13.3),P<0.05],6 h SOFA评分显著下降[(5.78±1.19) vs.(5.38±0.96),P<0.05],14d病死率明显下降(33.3% vs.16.7%,P<0.05).结论 早期颈外静脉通路更有利于节约时间,有效提高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的效果,促进脏器功能恢复,有利于改善预后.

  •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感染性休克组织灌注和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卢院华;刘玲;邱晓华;于晴;杨毅;邱海波

    目的 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组织灌注、微循环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5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ICU收治的早期感染性休克(<24 h)患者,并且EGDT未达标(四项指标中至少一项未达标),排除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合并其他类型休克、重度心衰、急性心梗、未成年人、妊娠、疾病终末期、心搏呼吸骤停、大面积烧伤、口腔毁损或出血、张口极度困难、感染性休克发病时间大于24h等患者,按照EGDT流程对患者进行治疗,监测血流动力学、经皮氧分压(PtcO2)和二氧化碳分压(PtcCO2),用旁流暗视野成像仪(SDF)监测舌下微循环,观察同一患者EGDT达标前后血流动力学、组织氧和舌下微循环变化.符合正态性分布者自身比较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者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变量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20例患者进入本研究,1例患者EGDT未达标,未纳入分析,终共有19例患者EGDT达标并监测了组织氧,其中4例患者同时监测了患者舌下微循环.(1)与治疗前相比,EGDT达标后PtcO2[(8.0±30.9) mm Hgvs.(62.7±24.0)mm Hg,P<0.05,1 mm Hg =0.133 kPa],组织氧合指数(PtcO2/FiO2)[(141.6±78.2) mmHgvs.(110.7 ±60.4) mm Hg,P<0.05]显著增加,PtcCO2和经皮-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O2 gap) (P <0.05)显著降低.(2) EGDT达标后灌注血管比例(PPV) (P =0.051)、微循环血流量指数(MFI) (P =0.074)均较治疗前有增加趋势.(3) PtcO2、组织氧合指数、PtcCO2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乳酸、氧输送、氧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DT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局部组织灌注和微循环,感染性休克EGDT达标前后全身组织灌注的指标可能不能反映局部组织灌注.

  •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达标时间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影响

    作者:张晶华;赵沉浮;程尉新;郭淼

    目的 通过前瞻性研究,观察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达标时间对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入住北京健宫医院ICU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选标准:年龄≥18岁;进入ICU时血肌酐在正常范围;无慢性肾功能衰竭或接受过肾脏替代治疗史;无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脉综合征.对全部患者实施包括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在内的集束化治疗,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进入ICU时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EGDT达标时间、7天AKI发病率和28天病死率.结果 入选患者103例,其中男69例,女34例;年龄56~86岁,平均年龄(68±6.6)岁;APACHEⅡ评分15~33,平均(23±4.0);7天AKI发病率为57.3%,28天病死率为41.7%.按EGDT达标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A组(≤6h达标)、B组(6~24h达标)及C组(24h内未达标),分别有患者56例、21例和26例.统计显示,各组之间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均无显著差异.A组7天AKI发病率显著低于B组(35.7% vs 76.2%,P<0.01)和C组(35.7% vs 88.5%,P<0.01),而B组和C组间无显著差异.A组28天病死率显著低于B组(26.8% vs 47.6%,P<0.01)和C组(26.8% vs 69.2%,P<0.01),同时B组显著低于C组(47.6%vs 69.2%,P<0.01).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高,缩短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达标时间可减少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病率和病死率.

  •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晓峰;胡滢;朱宏泉;欧阳松茂;廖长风

    目的:评价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5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补液治疗,治疗组实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小时、第12小时、第1天、第3天免疫指标情况。结果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细胞免疫影响的分析,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比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水平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炎症/抗炎因子影响的分析,治疗组TNF-α降低比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L-10升高比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对照组死亡8例,治疗组死亡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可以升高细胞免疫中CD4+T淋巴细胞数及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明显降低促炎因子TNF-α水平,升高抗炎因子IL-10水平,并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住院生存率。

  • 目标导向治疗还要遵守吗?

    作者:缪惠洁;张育才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通过采用有创监测措施,介导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曾经被认为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并获得“拯救脓毒症战役”等国际指南的推荐。近年来大规模多中心研究提示EGDT策略并不能降低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并可能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然而,液体复苏与监测仍然是现阶段脓毒性休克救治的重要手段,因此,EGDT仍然有参考价值。今后仍然需要探索实用的监测与评估方法,用于脓毒性休克精准的液体管理。

  •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作者:王莹;史柳红

    严重脓毒症是PICU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抗生素和综合治疗手段不断改进,但其病死率依然居高不下.目前,研究证实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能显著降低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专家公认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方案,旨在指导儿科医师尽早规范化地治疗严重脓毒症患儿,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 脓毒症患者早期采取导向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范燕兰;魏秀玲;黄秀娈

    目的 探究脓毒症患者早期采取导向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脓毒症且进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救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配合EGDT的实施采取"五步护理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6 h后的心率、血肌酐、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及尿量指标及护理结局.结果 护理后6 h,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血肌酐、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及尿量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10例(40.00%)治愈,15例(60.00%)死亡;观察组患者中18例(72.00%)治愈,7例(28.00%)死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5,P=0.023<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EGDT救治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救治率.

  •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脓毒症休克对机械通气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的影响

    作者:刘阳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脓毒症休克对机械通气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儿科收治70例脓毒症休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实施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抗感染及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机械通气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等.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12,24 h的脏器衰竭评分(SOF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脓毒症休克,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机械通气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降低死亡风险,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PICCO监护仪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周建勇

    目的:分析PICCO监护仪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8例感染性休克行呼吸机支持和液体复苏达到6h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分别采取常规心电监护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下继续复苏治疗。比较2组EGDT目标参数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复苏72 h,研究组CVP低于对照组,ScvO2水平、尿量和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ITBI、EVLWI低于对照组,CO、G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O监测能敏感地反映心脏负荷和心肌收缩功能,为评估病情、制定治疗策略提供准确的参考,有利于提高复苏成功率。

  • 心脏手术后低血容量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策略

    作者:韩宏光;王辉山;李晓密;徐莉莹;孟庆涛;张晓慧;张春振;都业君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后低血容量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EGDT)的策略.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术后低血容量患者5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9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根据传统方法进行液体治疗,治疗组根据EGDT方案进行液体治疗,观察两组第8、24、48小时液体输入量、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HR、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水平(Lac)、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第8、24小时晶体、胶体用量,液体总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CVP、Scv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8、24、48 h MAP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心率在同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第8、24小时Lac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8 h无明显差异(P>0.05),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小于对照组,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能动态反映心脏手术后低血容量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实时监测容量指标,个体化调整治疗方案,指导液体管理,对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心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东;张勇刚

    目的 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在治疗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时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上达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常规检测患者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观察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中发病后<24h及24~72h患者出现肾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2%和33%,对照组分别为44%和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可以显著减少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

  •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液体管理策略对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艳芳;李琼芬;陈磊;王毅;魏辉明;钱传云

    目的 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液体管理策略对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本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EICU)感染性休克或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理论计算大概的输液量持续液体复苏,并根据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及尿量来决定输液速度,复苏终点是自主循环功能恢复、血管活性药物撤离的患者为持续液体复苏组(41例);在早期给予一定量(20 ml/kg)液体复苏后采用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血压的患者为保守液体复苏组(38例),比较2组患者28 d病死率和升压药物使用时间.按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37例)和死亡组(42例),比较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相关指标,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和描述休克患者的预后与液体复苏方法策略间的关系.结果 持续液体复苏组28d病死率明显低于保守液体复苏组(14.63%比94.74%,P<0.01),升压药物使用时间(h)明显缩短(33.24±17.56比58.29±34.78,P<0.05).42例死亡患者中选择保守液体复苏36例(85.7%),37例存活患者中选择持续液体复苏35例(94.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ICU或死前的脑钠肽优势比(OR)=0.9136,95%可信区间(95%CI)为(0.8125,0.9986),回归系数-0.0931,P=0.0478;出 ICU或死前降钙素原OR=0.9095,95% CI为(0.8294,0.9973),回归系数-0.0949,P=0.0436;出ICU或死前血乳酸OR=0.5023,95%CI为(0.2833,0.8905),回归系数-0.6885,P=0.0184.结论 按理论计算输液量早期持续进行液体复苏,并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SpO2及尿量来决策输液速度,及时撤离血管活性药物的休克患者病死率明显降低.

  •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在感染性休克中应用的临床探讨

    作者:何征宇;皋源;王祥瑞;杭燕南

    目的 观察"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接受治疗的手段分为治疗组(n=98)和对照组(n=105),同时根据治疗开始时患者器官功能的情况,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标准将两组患者进一步分为器官功能轻度受损(A层)、中度受损(B层)和重度受损(C层),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及器官衰竭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A、B和C层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27.78%(15/54例)、75.86%(22/29例)和93.33%(14/15例),器官衰竭发生率分别为31.48%(17/54例)、55.17%(16/29例)和40.00%(6/15例);对照组A、B和C层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37.50%(18/48例)、76.92%(20/26例)和96.77%(30/31例),器官衰竭发生率分别为43.75%(21/48例)、57.69%(15/26例)和41.93%(13/31例).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和器官衰竭发生率在A层水平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而在B层和C层水平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 EGDT能显著降低感染性休克早期患者的病死率与器官衰竭发生率,但不能相应改善感染性休克中、晚期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情况.

  •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作者:常莉;董云

    目的 观察脓毒性休克患者实施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病死率的影响,分析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1994年5月至2014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确诊为感染性休克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以《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SSC)第1版颁布时间为分界点,将纳入患者分为两组,1994年5月至2004年4月收治者纳入前期组(10年),2004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者纳入后期组(10年),后期组再根据EGDT达标时间分为6h达标组、24h达标组和未达标组.所有患者根据28 d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前期组在没有EGDT指导下治疗,仅观察年龄、慢性病史、主要感染部位、器官衰竭数、生命体征、尿量、复苏液体量、血常规、血气分析、抗菌药物开始使用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及激素的使用等情况;后期组完善了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Lac)等监测,观察EGDT达标时间与组织灌注指标恢复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共纳入134例患者,28 d总病死率为49.25%.②6 h EGDT达标率前期组为0(0/58),后期组为28.95% (22/76,x2=20.087,P=0.000).与前期组比较,后期组治疗后6h尿量明显增多(mL·h-1·kg-1:1.72±1.04比0.89±0.24,t=11.950,P=0.001),治疗后6h平均动脉压(MAP,mmHg,1 mmHg=0.133 kPa)明显升高(64.24±3.90比56.21±5.95,t=6.444,P=0.012),1h内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明显升高(76.32%比48.28%,x2=11.250,P=0.00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21.05%比89.66%,x2=61.942,P=0.000)和激素(8.57%比34.48%,x2=14.871, P=0.000)的比例明显降低,28 d病死率明显降低(34.21%比68.96%,x2=15.897,P=0.000),复苏液体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L:1 856.31±805.81比1 903.10±897,11,t=0.101,P=0.752).③在所有患者的单因素分析中,年龄、感染部位、入院时意识改变、治疗前白细胞计数(WBC)、治疗后6h尿量、合并器官衰竭数、1h内是否使用抗菌药物、24 h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或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P< 0.05或P<0.01).在后期组患者的单因素分析中,年龄、慢性病史、感染部位,治疗前WBC、pH值、Lac和Scv02及治疗后6h尿量、合并器官衰竭数、1h内是否使用抗菌药物、24 h内发生ALI/ARDS均是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P< 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优势比(OR) =4.81,P=0.02]、器官衰竭数量2个(OR=28.63,P=0.00)和≥3个(OR=62.69,P=0.00)是影响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④后期组76例患者中,EGDT 6 h达标22例,24 h达标28例,未达标26例.与治疗前比较,6h和24 h达标组治疗后血Lac均明显下降,CVP、MAP、ScvO2均明显升高;6h达标组治疗后Lac下降较24 h达标组更明显(mmol/L:1.64±0.40比3.01±1.13,P<0.01),MAP、ScvO2上升较24 h达标组更明显[MAP (mmHg):81.82±8.01比69.01±9.63;ScvO2:0.718±0.034比0.658±0.036,P< 0.05和P<0.01].两个达标组尿量均大于0.5 mL·h-1·kg-1,但组间无差异.24 h达标组28 d病死率为14.29%,6h达标组为0.结论 第1版SSC指南颁布之前的10年中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高达68.96%;推广EGDT后的10年病死率下降到34.21%.影响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合并器官功能衰竭数≥2个.与24 h EGDT达标比较,6 hEGDT达标能更迅速地逆转组织的缺血、缺氧,改善疾病预后,降低病死率.

  • 早期目标乳酸清除率对肺部感染致脓毒性休克治疗的作用

    作者:田焕焕;韩沙沙;吕长俊;王涛;李志;郝东;商全梅;王晓芝

    目的 观察以10%、30%乳酸清除率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为6h复苏标准,指导肺部感染致脓毒性休克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随机、前瞻性研究,选择严重肺部感染致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10%和30%乳酸清除率2个试验组.对照组采用脓毒性休克国际指南的6 h EGDT方案治疗;试验组除遵照EGDT治疗标准外,分别加用10%或30%乳酸清除率两种目标为6h治疗目标.结果 对照组共入选19例,试验组共入选43例,其中10%乳酸清除率组22例,30%乳酸清除率组21例,3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48 h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无论是10%乳酸清除率组(13.76±6.00)或30%乳酸清除率组(13.60±6.1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8.15±6.62,均P<0.05).3组机械通气时间(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组136.90±100.02,30%组97.00±75.20,对照组152.32±96.51,P>0.05).10%和30%乳酸清除率组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d)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0%组7.94±6.00,30%组7.51±3.99,对照组11.31±5.97,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10%和30%乳酸清除率组7d病死率(10%组18.18%,30%组14.29%,对照组2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10%和30%乳酸清除率组均可降低患者28 d病死率(10%组36.36%,30%组28.57%,对照组63.16%),尤其是以30%乳酸清除率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 对于肺部感染所致脓毒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治疗,在完成EGDT的前提下进一步以早期乳酸清除率目标指导液体复苏更具有临床意义,并且应尽可能将6h乳酸清除率达到30%以上.

  •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影响:系统文献回顾与Meta分析

    作者:蔡国龙;童洪杰;郝雪景;胡才宝;颜默磊;陈进;严静

    目的评价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能否改善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1993年1月至2015年4月的文献。检索词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EGDT、sepsis、severe sepsis、septic shock。入选条件:随机对照试验,试验对象为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试验终点为人群短期病死率〔院内、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或28 d〕、远期病死率(60 d或90 d)。采用相对危险度(RR)和95%可信区间(95%CI)作为评价EGDT组和对照组之间病死率差异的指标。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8篇文献满足入选条件,总计4853例患者。与常规治疗相比较,采用EGDT方案治疗可以明显降低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病死率(RR=0.74,95%CI=0.66~0.82, P<0.00001),但不能降低远期病死率(RR=0.99,95%CI=0.92~1.06,P=0.81)。结论 EGDT方案能降低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短期病死率,但对于远期病死率无影响。

  • 碳酸氢钠在感染性休克致低灌注性乳酸酸中毒时的分阶段应用

    作者:陈小枫;叶纪录;朱志云

    目的 探讨分阶段应用碳酸氢钠对感染性休克致低灌注性乳酸酸中毒患者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研究,将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本院65例感染性休克致低灌注性乳酸酸中毒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碳酸氢钠分阶段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分阶段治疗组先静脉滴注(静滴)碳酸氢钠使pH值≥7.15,6h后再次静滴碳酸氢钠使pH值≥7.25;对照组静滴碳酸氢钠使pH值≥7.15.观察两组患者衰竭器官数、机械通气时间、高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SOFA评分差值、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天数、住院天数、ICU病死率;分别于入院0h、8h测定患者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分阶段治疗组衰竭器官数(个)、机械通气时间(d)、高SOFA评分(分)、SOFA评分差值(分)、住ICU天数(d)、住院天数(d)及ICU病死率均明显降低(衰竭器官数:2.68±0.79比3.28±0.80,机械通气时间:10.32±2.26比13.80±2.56,高SOFA评分:11.01±2.26比13.11 ±2.26,SOFA评分差值:1.71±1.25比3.43±1.27,住ICU天数:14.0±3.6比20.0±3.7,住院天数:28.3±12.9比41.9±13.2,ICU病死率:34.28%比60.00%,P<0.05或P<0.01).两组入院0h时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差异;8h时均有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分阶段治疗组血乳酸(Lac,mmol/L)明显降低(1.50±1.08比2.93±1.09),pH值、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氧摄取率(O2ER)、心排血指数(CI,ml ·s-1 ·m-2)、氧供(DO2,ml·min-1·m-2)明显升高(pH值:7.29±0.05比7.20±0.05,SvO2:0.75±0.18比0.66±0.17,O2ER:0.32±0.06比0.25±0.06,CI:113.36±13.34比83.35±13.34,DO2:840±170比630±171,均P<0.01).结论 感染性休克致低灌注性乳酸酸中毒患者分阶段使用碳酸氢钠可明显减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61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