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국제의약위생도보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245
  • 国内刊号: 44-1417/R
期刊荣誉:
  •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单指完全离断患者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董大龙;滕云升;张明明;梁高峰;王安奎

    目的 研究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单指完全离断患者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行断指再植术的126例单指完全离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单次臂丛神经阻滞,n=63)与实验组(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n=63),评估两组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观察两组术后断指组织灌注情况,统计再植成功率与患者治疗满意度.结果 两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术后各时间段评分下降幅度更大(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断指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更短、健侧温差更小、血氧饱和度(Sp02)更高(P<0.05);实验组、对照组再植成功率分别为98.41%和87.30%,(P<0.05),患者治疗满意度得分分别为(95.26±7.85)分和(85.23±6.35)分(P<0.05).结论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能有效降低断指再植患者术后疼痛感、改善断指灌注情况,提高治疗成功率与患者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硬脊膜外腔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髋部周围骨折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凌燕

    目的 探讨硬脊膜外腔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髋部周围骨折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6例髋部周围骨折老年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认知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麻醉时间较对照组短[(1 15.82±9.45)min比(120.27±10.0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99.37±5.87)min比(101.29±6.14)min]与术中失血量[(124.58±19.47)ml比(127.21±21.26)ml]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拔管时间[(13.41±3.08)min比(19.83±2.81)min]、睁眼时间[(12.26±3.43)min比(17.35±2.76)min]及应答时间[(15.17±4.39)min比(20.72±4.11)min]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R、SpO2、DBP波动均不显著,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BP均显著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73±1.09)分比(21.24±1.6)分]、术后1 d[(26.45±0.84)分比(23.71±0.92)分]、术后7 d[(28.52±1.23)分比(25.17±1.28)分]及术后28 d[(28.12±1.14)分比(26.23±1.21)分]时研究组患者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脊膜外腔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减少对髋部周围骨折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对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术后麻醉恢复较快.

  • 多糖铁联合维生素A、B2、叶酸治疗妊娠贫血的疗效及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作者:何晓琳;谭秀燕

    目的 探讨多糖铁联合维生素A、B2、叶酸治疗妊娠贫血的疗效及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妊娠缺铁性贫血妇女106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传统组,每组53例.传统组患者口服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实验组采用多糖铁、维生素A、维生素B2、叶酸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铁蛋白(SF)、铁(SI)水平变化及其妊娠结局、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体重、临床疗效、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Hb、SF、SI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实验组升高程度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实验组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窘迫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实验组的肌张力、脉搏、呼吸、外貌肤色、弹足底和导管插鼻反应评分及出生体重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实验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 对妊娠贫血,多糖铁联合维生素A、B2、叶酸治疗是一个高效、安全的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

  •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临床研究

    作者:薛斌;张道选

    目的 探究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papillotomy,EST)联合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o-sphincter balloon dilatation,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166例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患者,其中单用EST治疗的患者50例为EST组,单用EPBD治疗的患者50例为EPBD组,EST联合EPBD治疗的患者66例为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联合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97.0%)高于单用EST组(90.0%)和单用EPBD组(9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出血发生率(3.0%)明显低于EST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用EPBD组(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急性胰腺炎或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6.1%)明显低于EPBD组(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患者间穿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复发率(3.0%)与单用EST组(6.0%)和单用EPBD组(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T与EPBD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能提高手术成功率且降低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

  • 经乳晕缘切口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

    作者:郭金伟

    目的 对比经乳晕缘切口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本院乳腺良性肿瘤患者93例,术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行经乳晕缘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46例行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手术用时、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情况(瘢痕宽度、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乳房表面美观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瘢痕宽度、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2.35±0.28)cm、(0.33±0.08)cm、(6.35±1.46)d,均小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6%(2/47)低于对照组的19.57%(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观察组术后6个月乳头乳晕感觉、色素沉着、切口瘢痕、乳房形状等乳房表面美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乳晕缘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与传统手术疗效相当,且可减轻术后瘢痕,提高乳房美观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疗效

    作者:翟冠涛

    目的 研究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结合纳洛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60例患者采取纳洛酮治疗作为对照组,另60例患者采取纳洛酮结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看出,治疗前相关血气指标以及各项肺部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发现研究组PaO2以及血pH水平比对照组高,PaC02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且FEV1、FEV1/FVC以及PEFR水平均比对照组水平高(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1.67%,明显比对照组总有效率81.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8,P< 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结合纳洛酮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肺部功能,并缓解相关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血清抗-HBc IgM检测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程倩倩;王娜;魏彬;张洁

    目的 研究分析抗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抗-HBc IgM)检测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监测中的应用,为规范乙肝报告、提高病例报告以及疫情控制准确性提供相关参考.方法 收集2014-2016年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记录的、按照法定传染病报告流程要求报告的乙肝病例,对“HBsAg阳性时间”报告为“既往未检测或结果不详”或未能明确诊断为慢性的病例进行血样采集,对所有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血清抗-HBc IgM 1∶1 000检测和乙肝分类.同时收集2011-2013年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记录的乙肝疫情数据,并与2014-2016年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4-2016年共检测乙肝病例634例,其中乙肝急性74例,占11.7%;慢性550例,占86.8%;未分型10例,占1.6%.而2011-2013年共报告乙肝病例728例,其中乙肝急性、慢性和未分型所占构成比分别为1.5%(11/728)、96.8%(705/728)和1.6%(12/728).与2011-2013年比较,2014-2016年急性乙肝的构成比显著增加,慢性乙肝的构成比下降,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乙肝可疑患者进行血清抗-HBcIgM 1∶1 000检测可提高乙肝的诊断准确率,进而有助于监测乙肝疫情.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生长速度及临床特征评估

    作者:沈鹏;李福泉;蒋勇

    目的 探究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发病率、生长速度及临床特征.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34例,患腹主动脉瘤178例为实验组,56例单纯COPD患者为对照组.评估两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COPD疾病等级,腹部超声测量实验组腹主动脉瘤直径,分析瘤子生长速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呼吸困难分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呼吸越严重的患者腹主动脉瘤直径越大,且二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COPD患者易患AAA,且呼吸困难较重的患者AAA直径越大,临床治疗时值得关注.

  • 宫颈液基细胞学为ASCUS患者HPV检测的意义

    作者:黄彩彩;张钰;廖碧翎;肖英;邓庆珊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能否作为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患者处理的分流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于本院妇科就诊,同时行宫颈液基细胞学(thinprepcytologic test,TCT)、HPV检测,TCT结果为ASCUS的58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高危型HPV阳性患者与高危型HPV阴性患者的宫颈病变情况.结果 高危型HPV阳性组病理结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lesions,CIN)Ⅱ级及以上病变检出率为15.7%(47/300),显著高于高危型HPV阴性组的0.7%(2/283).不同年龄段的ASCUS患者HPV感染率、宫颈高级别病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颈上皮内高级别病变的发生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高危型HPV检测可以作为ASCUS患者分流的主要手段.

  • BiPAP及Auto-CPAP对重度OSAHS合并轻中度COPD患者的疗效及对肺功能、血气指标的影响比较

    作者:易浩宇

    目的 比较BiPAP以及Auto-CPAP治疗重度OSAHS合并轻中度COPD患者的疗效及对肺功能、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重度OSAHS合并轻中度COPD患者90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BiPAP,观察组患者使用Auto-CPAP方式,每组各有45例.对比两组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前后ESS以及CAT评分,两组不同方式实施治疗之后疗效,以及两组不同方式进行监测后血气分析以及肺功能水平.结果 两组不同方式治疗之后,观察组的ESS以及CAT评分显著下降[(5.34±2.18),(8.67±5.23)],并且明显小于对照组[(8.02±4.02),(11.01±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方式进行治疗之后,观察组的优良率97.78%(44/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不同方式后,观察组PCO2以及PO2水平[(37.39 ± 5.82) mmHg以及(72.67±15.51) mmHg],肺功能指标FEV1以及PEF水平[(1.81±0.63)以及(1.85±0.45)]相对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43.52±6.42) mmHg,(61.36±9.54)mmHg,(1.39±0.45),(1.49±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重度OSAHS合并轻中度COPD时,使用Auto-CPAP呼吸机可以提升每晚的使用时间,减小平均有效的治疗压力,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BiPAP AUTO-CPAP OSAHS COPD
  • 需要层次理论的优质护理对COPD稳定期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作者:陈惠霞;尹桂萍

    目的 探讨需要层次理论的优质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本院COPD稳定期患者92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需要层次理论的优质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生活质量评分(SF-36)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FEV1、FVC、FEV 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EV1、FVC、FEV 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状态及精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3.48%比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需要层次理论的优质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 中医护理在产后急性尿潴留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张梅香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在产后急性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治疗的产后急性尿潴留患者142例,分为中医组和常规组,每组71例,分别给予中医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效果.结果 中医组起效时间[(1.50±0.72)d比(2.27±1.05)d]、膀胱功能恢复正常时间[(5.18±1.69)d比(6.86±2.11)d]、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41%比11.27%)均低于常规组(均P< 0.05),中医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97.18%比85.92%,P<0.05).结论 中医护理用于产后急性尿潴留,效果优越.

  • 希望理论运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艾宪英

    目的 讨论希望理论运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患有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了希望理论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时积极态度(T)、积极行动(P)、与他人的关系(I)及希望水平总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在护理干预后6个月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3.2±7.30)比(38.8±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希望理论运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期明显提高了患者希望水平,促进患者对情境的适应能力,有效的应对健康问题,促进与人之间的交流,更早的回归社会.

  • 心理护理在小儿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实践应用及其效果评价

    作者:李敏;林小贞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实践情况及其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高效率为44.0%、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32.0%、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较高于对照组(92.0%比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外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和高价值的应用.

  • 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因素分析并与肾性贫血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伊丽安;陈晓璐

    目的 分析在患者进行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导致患者出现钙磷代谢紊乱的相关因素,探讨这些因素与患者肾性贫血的关联性,便于更好的预防和治疗肾性贫血.方法 于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集本院收治的280例接受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整理患者的各项基础临床资料以及血钙、血磷、血清iPTH等受检指标情况.根据不同的条件将患者分别分组,对比患者钙磷代谢指标是否存在差异,以判断相关性因素;根据患者的血钙、血磷、血清iPTH再次分组,分别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肾性贫血.结果 (1)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出现钙磷代谢紊乱主要受到年龄、透析龄、透析频率、残余尿量这几方面因素的因素,其分组结果均可见患者的钙磷代谢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钙浓度越高,患者血红蛋白测定的合格率就越高;血磷越高,血红蛋白测定合格患者的比例越高;血清iPTH越高,血红蛋白测定合格患者所占比例越小;各项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临床中可以通过保护残余尿和调节透析透析治疗频率的方式促进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钙磷代谢的平衡,患者钙磷代谢情况与肾性贫血存在显著关联.

  • 颅脑创伤单元模式下分期康复护理指导对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

    作者:吕春玲

    目的 研究颅脑创伤单元模式下分期康复护理指导对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神经外科收入颅脑损伤伴偏瘫患者124例,设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收治患者60例为对照组,设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患者6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给予颅脑创伤单元模式下分期康复护理指导.两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BI)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GC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M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BI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的BI>60分比例为6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13.569,P<0.001);观察组的MRS≤3分比例为7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18.263,P<0.001).结论 颅脑创伤单元模式下的分期康复护理比常规护理更能提高康复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但康复疗效未完全可观,需进一步研究.

  • 优质护理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佘军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优质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每组39例,两组患者手术方法相同,比较患者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27.00±6.61)h比(45.00±8.27)h]、肛门排气时间[(24.30±3.28)h比(43.38±6.48)h]、切口愈合时间[(4.03±0.57)d比(6.21±1.17)d]、住院时间[(6.36±1.23)d比(10.46±1.84)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26%比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入院早期临床特点及护理分级

    作者:奚玲如;刘志红;张康华

    目的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入院早期临床特点,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7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入院早期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分级.结果 72例患者病程3d~90d,平均11.0d.男43例,女29例,年龄8 ~ 66岁,平均年龄(38.0±16.0)岁.主要的症状体征包括头痛(100%),颈抵抗(89%),发热(83%),神志不清或精神症状(37%),呕吐(33%),肢体抽搐或癫痫发作(17%),心率增快(14%),血压升高(14%),视物模糊/眼睑下垂(11%),呼吸急促(6%)等.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腰穿压力增高(83%,其中23%超过330 mmH2O).脑脊液细胞数升高(100%),糖降低(93%),氯化物降低(86%).头部磁共振提示颅内广泛软脑膜强化(97%),其中基底池区域异常强化显著(60%).主要的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56%),脑积水(44%),合并电解质紊乱(49%),脑梗死(9%).既往史主要有高血压(16%)和糖尿病(26%).所有患者中1级护理62例(86%),2级护理10例(14%).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刚入院时仅有48例(67%)为1级护理,随着诊治过程的深入及病情的变化,又有14例患者护理级别由2级提高到了1级.其中6例是由于检验/检查结果回报提示病情危重,8例是由于临床症状加重.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以中青年发病为主,根据患者入院时的生命体征、合并症等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由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是一个动态过程,入院后病情仍可能反复波动,密切关注患者入院后检查结果,加强病情观察,对于制定正确的护理措施极其重要.

  • 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马瑞红

    目的 观察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新生儿黄疸患儿83例,依据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41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于此基础上研究组42例予以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记录且对比两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恢复正常时间,分析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黄疸水平、血清胆红素水平,统计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黄疸水平、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11.90%比17.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黄疸患儿予以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其首次排便时间、胎便恢复正常时间,降低其黄疸水平、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

  • 延伸性护理服务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孙淑红

    目的 探讨采用延伸性护理服务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16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与58例观察组(给予延伸性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 在出院1年后,观察组的规范用药占91.38%、合理膳食占94.83%,高于对照组的65.52%、7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干预1年后,观察组的社会、心理、生理及环境领域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延伸性护理服务有利于加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遵医行为,同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整体护理对胸腔闭式引流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作者:周晓菲

    目的 探究整体护理对胸腔闭式引流(CT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104例CT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整体护理组(实验组,n=52)和传统护理组(对照组,n=52).记录两组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期间并发症(堵管、脱管、肺不张、肺部感染)情况差异,并比较两组入院时和出院1个月后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差异.结果 实验组带管时间[(5.09± 1.13)d比(5.73±1.27)d]、住院时间[(8.08±1.68)d比(9.14±2.04)d]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85%比17.31%、1.92%比13.46%、1.92%比15.38%、0.00%比9.62%]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出院1个月后,两组WHOQOL-BREF评分均较入院时升高(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体护理模式应用于CTD患者管理中,可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其预后生活质量,对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有利.

  • 早期体操运动促进腹腔镜术后康复的效果观察

    作者:黄飞兰

    目的 探索早期体操运动促进腹腔镜术后康复体会.方法 选取2014年3月19日至2017年3月19日期间本院收治的70例腹腔镜术患者,将其抽签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采用早期体操运动.对比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情况、各时间段的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为(25.39±3.15)h、肠鸣音恢复时间为(8.62±1.58)h、术后12h疼痛评分为(2.05±0.36)、术后24 h疼痛评分为(1.65±0.12)、术后72h疼痛评分为(0.32±0.05)、无腹胀率(85.71%)、轻度腹胀率(11.43%)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早期体操运动在腹腔镜术患者中效果显著.

  • 基于时机理论对脑卒中患者家属不同阶段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

    作者:高洁;许光银;林凤玲;陈思

    目的 以“时机理论”为依据,探讨脑卒中家属在疾病照护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心理、教育和支持需求,以指导今后日常护理工作.方法 对60名脑卒中家属深入访谈并用Colaizzi现象学方法分析、整理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 以时机理论为指导,以时间为轴线,提炼出6个关于脑卒中家属照护体验的主题,分别为:①院内诊断期:负性心理情感过重;②院内急性期:关切、求知;③院内稳定期:信息与相关知识缺乏;④出院前期:失助感;⑤家庭过渡期:压力应对困难;⑥家庭适应期:积极应对.结论 在疾病的各个阶段,其家属的照护体验是动态变化的,根据脑卒中患者家属在整个疾病康复过程中不同的心理变化、教育和支持需求,为医护人员分阶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指导与支持提供了依据,真正实现“医院-社区-家庭”的延续性护理模式.

  • 艾坦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观察和护理

    作者:曾丽君;彭婧;尹惠芬;李平东

    目的 观察艾坦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不良反应,探究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对27例晚期NSCLC患者口服艾坦5个月治疗进行观察,观察治疗后反应,采取对症护理措施,并加强心理护理和药物宣教.结果 27例服用艾坦治疗晚期NSCLC患者出现如下不良反应:蛋白尿1~2级5例18.5%,高血压(1级6例、2级3例)9例33.3%,手足综合征1级3例11.1%,轻度恶心、呕吐4例14.8%.在用药过程中,采用对症治疗,均未因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结论 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和药物宣教,加强观察和护理艾坦靶向治疗晚期NSCLC期间出现的副反应,有利于保证药物的安全使用和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 艾坦 靶向治疗 护理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张淑华;宋芬;管莉萍;张敦欣

    目的 探讨和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对患者的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接受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的100例患者进行此次的研究,将所有的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进行手术的围术期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护理之后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12.0%比34.0%),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94.0%比7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接受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的围术期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减少,缩短手术时间与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加快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护理观察

    作者:任英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在本院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 23例治愈,7例显效,1例有效,1例病情恶化再梗塞.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过程中,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及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治疗总有效率高.

  • 右美托咪定对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分析

    作者:李文英;曾垂应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疝气手术患儿82例,实验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加生理盐水20 ml;常规组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麻醉恢复期躁动情况、麻醉与术后情况、HR与MAP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儿T1、T2与T3的HR、MA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儿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12.20%、躁动持续时间(7.65±1.63) min、躁动评分(1.55±0.65)分、镇静评分(2.10±0.78)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x2=10.212 2,t=8.361 3,t=6.833 1,t=5.459 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儿拔管时间与麻醉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呼吸道不良事件发生率9.76%明显低于常规组34.15%,(x 2=4.969 7,P=0.0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泵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降低呼吸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麻醉过程平稳,镇静效果显著.

  • 前列地尔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东风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缺血性心肌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溶栓、扩张血管、吸氧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钾镁,1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次/d,连续治疗28 d.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和射血分数(ejection factor,EF).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6%)明显优于对照组(82.1%)(P<0.01);治疗后实验组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O、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酚妥拉明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PASP、PaCO2水平的影响

    作者:韩新桂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ial systolic pressure,PASP)及动脉血氧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artery,PaCO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8例,根据治疗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钙+酚妥拉明)及对照组(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钙),各44例.观察比较两组疗效、PASP、PaCO2水平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ASP、PaCO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18%比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效果确切,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及动脉血氧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 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早期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作者:徐海燕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患者早期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88例妊娠期合并SCH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未采取任何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产前1周,观察组患者TSH水平为(3.28±0.62)μIU/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49±0.89)μIU/ml(t=25.75,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妊娠结局、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和高血压病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09%、20.45%、9.09%和2.27%,对照组的分别为27.27%、81.82%、29.55%和13.64%,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33.15,5.91,3.88;P<0.05).结论 妊娠合并SCH产妇早期给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和高血压病症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2014至2016年我院门诊内科口服降糖药应用分析

    作者:林建昌;汪铁山;毕婷婷;陈莉婧

    目的 了解2014至2016年本院门诊内科口服降糖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本院2014至2016年门诊内科口服降糖药的销售数量、销售总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14至2016年本院门诊内科口服降糖药销售金额整体呈上升趋势,销售金额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瑞格列奈片、二甲双胍肠溶片和阿卡波糖片,其中二甲双胍肠溶片的DDDs连续3年稳居第1位;DDC排名较高的是瑞格列奈片和阿卡波糖片,较低的是格列齐特片和格列吡嗪片.结论 本院2014至2016年门诊内科口服降糖药的使用基本合理.

  • 舒利迭联合氨茶碱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仕峰

    目的 观察舒利迭联合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51例.给予对照组氨茶碱治疗,观察组则加以舒利迭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12%比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EV 1/FVC测定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均未出现较为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舒利迭与氨茶碱联合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确切,利于快速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与肺功能,安全性良好.

  • 左西孟旦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液流变学、心肌损伤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华朋铎

    目的 研究左西孟旦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液流变学、心肌损伤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心肌损伤及心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肺平均脉压、心脏指数、每搏心输出量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肺平均脉压较低,心脏指数及每搏心输出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左西孟旦可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液流变学,降低炎性因子对心肌造成的损伤,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奇霉素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皮玉山

    目的 探究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NI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降钙素原(PCT)、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1 1月本院86例NIP患儿,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观察组予以人免疫球蛋白+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疗程结束后,统计两组治疗效果,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3+、CD8+)及血清PCT、IFN-γ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5.35%(4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9.07%(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热、肺部湿啰音及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CD8+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CD4+/CD8+、CD4+、CD3+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PCT、IFN-γ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CT水平较低,IFN-γ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29%(7/43)与对照组11.63%(5/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NIP患儿予以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可显著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降低血清PCT水平,提高血清IFN-γ水平,有效促进患儿症状、体征恢复,且安全性较高,效果较为显著.

  • 耳内镜用ADM和传统显微镜行鼓室成形术Ⅰ型的术后生活质量对比研究

    作者:白燕芳;郑立岗;虞幼军;刘振

    目的 比较耳内镜下用组织工程材料ADM行鼓室成形术Ⅰ型(即中耳炎微创手术)和传统显微镜行鼓室成形术Ⅰ型术后早期的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 选择行鼓室成形术Ⅰ型的慢性中耳炎80例,其中中耳炎微创手术组和传统耳显微手术组各40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探讨慢性中耳炎病人分别行中耳炎微创手术和传统耳显微手术术后早期的生活质量差别.应用中文版慢性耳病调查量表(CCES)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全部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中耳炎(CO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在术前及手术当天、术后3d、2周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并进行比较;并采用自制的患者手术满意程度调查表进行手术后随访.结果 本组研究患者共80例,随访率为100%.在CCES评分中两组手术当天活动限制、症状、医疗资源和术后3d活动限制、医疗资源占用评分比较,微创手术组评分较高,优于传统耳显微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手术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VAS评分中微创手术组术前及手术当天、术后3d、2周仅存在轻度困扰,传统耳显微手术组多数存在中度困扰;中耳炎微创手术组满意度为92.5%,传统耳显微手术组为70.0%,中耳炎微创手术组优于传统耳显微手术组(P<0.05).结论 中耳炎微创手术具有微创、体表无切口、视野清晰、操作简便精确、愈合率高、恢复快等特点,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早期的生活质量和手术满意度,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东莞毛织产业人员变应性鼻炎尘螨变应原检测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军;余佳林;梁少颖;刘冰莲;严雪原;彭治龙

    目的 评估毛织产业人员对比非毛织产业人员变应性鼻炎(AR)尘螨变应原检测阳性率的差异,研究毛织产业的工作环境对AR患者患病率的影响,对毛织产业人员尘螨所致AR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东莞局部区域大朗镇在本科就诊并接受粉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的AR患者1 200例,根据患者就诊资料记录,将工作是毛织产业一线人员的患者归为观察组,将工作与毛织产业无关的患者归为对照组,据资料汇总统计,观察组720例为毛织产业人员,对照组480例为非毛织产业人员,对比分析这两组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结果.结果 1 200例患者中,尘螨检测阳性总人数337例,总阳性率28.1%;观察组阳性人数226例,阳性率31.4%;对照组阳性人数111例,阳性率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毛织产业人员AR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毛织产业人员;观察组强阳性率较高,患者暴露于尘螨时间(从事毛织产业工作年限)越长阳性率越高.结论 毛织产业的工作环境及患者暴露于尘螨时间长短影响AR患者的患病率,管理部门须关注毛织产业的工作环境,为该特殊群体尘螨所致AR的防治制定措施.

  • 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对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作者:诸锡奇;周群燕

    目的 分析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7年5月本院择期进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资料,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一般情况、肠道菌群、FD症状评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疾病史28例,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02,P<0.05).术后,研究组类杆菌为(7.6±1.7) cfu/ml,对照组类杆菌为(7.2±1.9) cfu/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7,P>0.05);研究组双歧杆菌为(6.5±1.5) cfu/ml、乳酸杆菌为(6.9±1.4) cfu/ml、屎肠球菌为(5.1±1.4) cfu/ml,明显小于对照组的(9.2±2.1) cfu/ml、(8.4±1.7) cfu/ml、(7.3±1.5)cf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9、4.664、7.393,P<0.05);对照组大肠杆菌为(5.7±1.2) cfu/ml、酵母菌为(3.1±0.8) cfu/ml、链球菌为(5.5±1.1) cfu/ml,明显小于研究组的(8.9±1.8)cfu/ml、(4.5±1.1)cfu/ml、(8.7±1.7) cf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88、7.144、10.999,P<0.05).研究组术后FD症状总分显著大于对照组[(22.7±4.5)比(10.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63,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可使患者肠道有益菌群数量减少,有害菌群数量增加,易引起术后感染或消化功能减退,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临床疗效、患者身体健康程度.

  • miRNA靶向调控CCR7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研究

    作者:林汉利;陈小欢;王晓玲;曾浩涛

    目的 探讨miRNA在调控趋化因子受体CCR7表达及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Target Scan、Pictar和miRanda,综合文献寻找与CCR7基因相互作用的miRNA,综合3个数据库和文献的结果选取5条miRNA分别为miR-let7、miR-21、miR-98、miR-145、miR-642研究.使用PCR方法扩增含CCR7基因3’-UTR区序列插入到双酶切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中,使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试剂将报告载体和待筛选miRNA共转染293细胞,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测定荧光素酶活性.用迁移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所预测的miRNA对结肠癌HCT116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NA作用于结肠癌HCT116细胞后对CCR7蛋白表达的调控.结果 得到含CCR7基因3’-UTR序列的双荧光素酶报告重组质粒,并用凝胶电泳和基因测序的方法验证.CCR7基因3’-UTR上有miRNA的调控作用靶点;双荧光素酶报告显示miR-let7、miR-21组比空白对照组CCR7基因3’-UTR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下降.miR-let7、miR-21能显著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且下调CCR7蛋白在HCT116细胞中的表达.结论 CCR7基因3’-UTR段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构建成功,miRNA(miR-let7和miR-21)对CCR7有负调控作用.miR-let7和miR-21能抑制CCR7蛋白的表达,并抑制结肠癌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

  • 广东省不同胎龄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多中心调查结果分析

    作者:颜慧恒;任建兵;钟迪;梁树;王艳丽;陈运彬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不同胎龄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病状况.方法 设计问卷调查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法随机选取广东省设有新生儿科的二甲以上医院21家,以2014年间在入选医院新生儿科住院且出院诊断为胆红素脑病的患儿为研究对象,记录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2014年间广东省地区共159例患儿诊断为胆红素脑病,其中出生胎龄<34周8例,占5.03%;34周≤出生胎龄<37周30例,占18.87%;37周≤出生胎龄<42周119例,占74.84%;出生胎龄≥42周2例,占1.26%.胆红素脑病的常见三大病因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70例,同族免疫性溶血47例,新生儿感染67例,但不同胎龄间常见病因的发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胆红素患儿存在两种或更多种病因,但不同胎龄间是否存在多种病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东省胆红素脑病患儿中,不同胎龄间胆红素脑病的病因构成相同,且均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同族免疫性溶血和新生儿感染为常见.

  • 血栓通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对脑血流的影响

    作者:欧阳国豪;李灿华;陈东成

    目的 研究探讨血栓通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7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予10%葡萄糖+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36例,予血栓通注射液+醒脑静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流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平均血流速度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实验用药引起的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醒脑静对急性脑梗塞有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水平的影响

    作者:耿秀娟;徐波;韩俊凤;冯雨;董雪;陈五爱

    目的 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血清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水平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PAP)对OSAS患者血清sLOX-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诊断的中重度OSAS患者20例(OSAS组)及对照者15例(正常组),测定血清sLOX-1水平;OSAS组经CPAP治疗1周前后血清sLOX-1水平变化.结果 OSAS组治疗前血清sLOX-1含量为(105.26±37.47) 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99.98±18.78)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CPAP治疗1周后,OSAS组血清sLOX-1水平降至(93.34±21.24) pg/ml,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S组治疗前血清sLOX-1水平与AHI呈正相关(r=0.416,P<0.05).结论 OSAS患者血清sLOX-1水平升高,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降低OSAS患者血清sLOX-1水平.

  •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一例报道

    作者:徐小妹;主有峰;陈希伟;李丽;尹海燕;韦建瑞

    该病例成功抢救了大面积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中年患者,总结其经验,结合病理生理机制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为临床实践提供治疗经验.

  • 不同体位联合气管导管斜面盲探置入支气管堵塞器在单肺通气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俊华;黄俊杰;林凤琼;邢镝;杜转弟;卢晓青;熊吉翎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下联合气管导管开口斜面引导对盲探置入支气管堵塞器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开胸手术的患者,设置小儿和成人两大组,每组30例.每一大组均随机分为三组比较研究:A组患者在仰卧位完成插管且导管斜面随机,然后盲探置入支气管堵塞器;B组患者在仰卧位插管且气管导管斜面朝向封堵侧后置入支气管堵塞器(A组和B组均在仰卧位堵塞器后摆侧卧位);C组患者在仰卧位插管且气管导管斜面朝向封堵侧,摆体位后,再置入支气管堵塞器.记录三组患者堵塞器一次到位成功率、封堵总耗时、置入期间低氧血症发生率、术后气道水肿发生率.结果 小儿组中C组患儿的堵塞器一次到位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P<0.05);成人组中B组、C组患者的堵塞器一次到位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5);封堵总耗时在成人及小儿中B组、C组中明显均少于A组(均P< 0.05);气道水肿及低氧血症发生率在成人及小儿中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通过调整体位和利用气管导管开口斜面引导能有效提高置入的成功率,减少插管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EGFR基因突变型和非小细胞肺癌EGFR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辉;段智;韦妹艳

    目的 探讨EGFR基因CA-SSR1和216G/r位点突变和肺癌EGFR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2011年2月至2014年8月胸外科肺癌患者78例,对照组60例.通过PCR扩增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EGFR基因CA-SSR1和216G/r两个位点基因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癌组织EGFR表达水平,分析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情况、及其和肺癌EGFR表达相关性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CA-SSR1和216G/T位点基因型分布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SR1位点内含子CA重复序列越少,肺癌组织EGFR表达的水平越高,16/16CA基因型肺癌组织EGFR表达的水平和其他三亚基因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SR1位点突变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有关(P<0.05),和肿瘤是否发生远处转移、性别、年龄无关(P>0.05).216G/r位点和肿瘤的病理类型、是否发生转移有关(P<0.05).结论 EGFR基因CA-SSR1位点突变和EGFR表达、肿瘤类型及分期有关,而216G/r位点突变和肿瘤的远处转移有关.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后卵巢扭转临床分析

    作者:黄菊;阮建兴;翁慧男;黄翠玉

    目的 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后卵巢扭转的诊治、临床处理及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行IVF助孕11 041周期,临床妊娠6 293例,其中妊娠后发生卵巢扭转患者4例.比较分析卵巢扭转发作到处理时间,卵巢大小,卵巢扭转周数,发生扭转妊娠周数等对妊娠结局影响.结果 4例妊娠合并卵巢扭转患者3例行手术后一般情况良好,其中1例34周早产一男孩,现体健.1例孕37+周剖宫产两男孩,1例孕38+周顺产一男孩,均体健.1例腹痛1d后胚胎停育行手术.结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合并卵巢扭转及时发现并行手术处理,可保留宫内胎儿.

  • 不同入路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疗效对比

    作者:陈春冉;李春广

    目的 比较两种入路方式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7月经内外侧联合入路术(A组,n=18)或后侧入路术(B组,n=15)治疗的33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肘关节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记录其术后1年时关节功能评估(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量表)结果及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检测结果变化情况.结果 B组肘关节愈合时间明显短于A组[(16.1±2.1)周比(18.2±3.2)周,P< 0.05].术后1年时,两组Mayo评估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120.1±21.5)°比(78.0±15.8)°,(124.5±28.9)°比(78.3±14.6)°]与前臂旋转活动度[(103.5±14.2)°比(60.2±13.1)°,(105.6±10.3)°比(58.9±14.2)°]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均P<0.05),但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16.7%比53.3%,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疗效及预后均有利;内外侧联合入路术患者术后病情恢复速度较慢但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后侧入路术患者术后病情恢复速度较快,但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史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

  • 中医针灸联合整脊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孔德聪;陈剑飞;黎洪健

    目的 探讨中医针灸联合整脊治疗中风后遗症(Stroke sequelae,S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期间本院康复科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94例,并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则采取针灸治疗;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整脊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82.98%(x2=4.028 6,P<0.05),两组SF-36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6.087,P< 0.05),观察组ADL评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t=13.614,P< 0.05),两组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运动功能改善方面明显的高于对照组(t=13.791,P<0.05).结论 中医针灸联合整脊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可显著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疗效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基层医院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18F-FDG PET/CT与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价值对比

    作者:赵红梅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40例,检查方法上,先行普通CT检查,随后行18F-FDG PET/CT检查,并通过手术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组织活检确诊,比较两组检测胃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淋巴结转移诊断阳性率,统计两组检测中淋巴结数量及大小.结果 18F-FDG PET/CT组检查发现胃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显著高于普通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 PET/CT组检查中淋巴结数量个数显著多于普通CT组,大小显著小于普通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胃癌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能更好的对胃癌患者胃周及远处淋巴结进行检查,提高检查阳性率,尤其对于微小病灶检出率较高.

  • 低管电压与低剂量对比剂在肾动脉CTA中的应用

    作者:刘亚萍

    目的 观察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在肾动脉CTA中的应用.方法 121例肾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常规组(管电压120 KV、300 mgI/ml碘克沙醇1.5 ml/kg)40例,低管电压组(管电压100 KV、300 mgI/ml碘克沙醇1.5 ml/kg)40例,低电压低剂量组(简称双低组,管电压100 KV、300 mgI/ml碘克沙醇1 ml/kg)41例,评价重建图像质量,比较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三组NIP、CPR、V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71,1.575,2.309;P=0.314,0.211,0.104),双低组SD明显高于常规组(t=8.717,P=0.000),SNR、CNR、TD Ivol、DLP、ED明显低于常规组(t=-7.827,-8.833,7.92,19.316,22.037,P=0.000).结论 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基础上,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 间质性肺炎的高分辨率CT特征表现

    作者:张进

    目的 分析间质性肺炎的高分辨率CT(HRCT)特征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间质性肺炎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理确诊为间质性肺炎,采用HRCT扫描,分析HRCT在间质性肺炎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应用价值.结果 HRCT能够清晰显示间质性肺炎特征,其中磨玻璃影26例、蜂窝状改变28例、肺气管束增粗22例、小叶间隔增厚20例、小叶内间质增厚19例、肺气肿21例、纤维化16例、网格影6例、肺不张3例.结论 HRCT能够有效鉴别诊断间质性肺炎,便于临床早期防治该病,改善预后,值得应用.

  • 青少年起病的甲基丙二酸血症1例

    作者:胡运新;罗旌攀;钟水生

    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是一种有机酸代谢性疾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MMA大多在1岁以内出现症状,但有部分晚发型患儿可在几岁甚至十几岁时才表现出症状[1-2].MMA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神经、血液、皮肤等多系统的损伤,其中脑神经损伤较为严重,致残率较高[3].由于该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漏诊或误诊,本文报道1例经基因确诊的青少年起病的MMA患者的病史资料及辅助检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与膀胱部分切除术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差异

    作者:王晨庄;丁宁;周灿轩;李民;徐元茂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与膀胱部分切除术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52例要求保留膀胱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组和膀胱部分切除术(PC)组,每组26例患者,两组患者术后均行常规膀胱灌注化疗,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预后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出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现膀胱痉挛、出血及尿瘘等并发症情况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URBT组患者术后1年、术后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92.3%、46.2%,高于PC组患者的53.9%、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术后3年的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URBT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生理、心理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P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BT与PC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相似,但TURBT治疗能更有效地延长患者的无瘤生存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患者身体不能耐受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或要求保留膀胱时,可优先考虑TURBT.

  • IgA肾病血压节律分布特征、病理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志宏;董雁

    目的 探讨IgA肾病血压节律分布特征、病理特点并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本院诊治的92例IgA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血压节律分布特征、病理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2例患者血压节律消失者69例(75.0%);杓型血压与非杓型血压患者病理检查小管间质病变、球性硬化、肾小动脉壁增厚及节段性硬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杓型血压与非杓型血压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及尿蛋白/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脂、肌酐及HASS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IgA肾病血压节律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压节律消失在IgA肾病患者较为常见,肾功能异常是患者血压节律异常重要因素.

  • 丹红合剂对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

    作者:丁宁;管恩玲;何广云;侯可强

    目的 研究丹红合剂对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丹红合剂脑保护作用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丹红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察丹红合剂对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结果 给药后丹红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脑血流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给药后60 min达峰值,其值分别为:丹红合剂高剂量组(96.26±12.35),丹红合剂中剂量组(83.74±10.68),丹红合剂低剂量组(68.73±11.96).结论 丹红合剂能增加大鼠脑血流量,提示丹红合剂的脑保护作用机制与改善脑血流量有关.

  • 静脉用药调配室应用六西格玛管理的效果研究

    作者:陆晓莺

    目的 研究分析静脉用药调配室(PIVAS)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在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起,本院静脉用药调配室的管理开始运用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理念,根据六西格玛五步法,界定并测量本院目前PIVAS工作中的非增效因素,然后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在六西格玛管理过程中,针对包括医院电子信息化、PIVAS药品物品摆放布局问题、调配人员的工作分工协作、科室药物送药的及时性准确性共四个非增效因素进行了整改优化.结果 运用六西格玛管理优化后,本院静脉用药调配室的药品配置完成时间和药品送达科室的完成时间较优化前明显提早,让科室静脉药品的及时供应更有了保证.而静脉用药调配室的药品调配速度达到114.8袋/人比优化前的85.4袋/人明显加快,而差错几率为0.65%与优化前的2.78%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结论 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运用六西格玛理念实施管理,对工作流程实施优化,显著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送药错误几率,保证药品能够准确及时的送到科室病区.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