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

    作者:闫丹丹;王丽波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对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9月间我院108例行小儿腹腔镜手术的患儿作为受试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麻醉诱导前,对照组患儿单纯给予生理盐水,试验组患儿给予右美托咪定+生理盐水.结果 :试验组患儿躁动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且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躁动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儿呼吸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有效降低腹腔镜手术患儿在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且减少并发症风险,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右旋美托咪定对全麻患者麻醉用药量及麻醉恢复期的影响

    作者:柴元媛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定对全麻患者麻醉用药量的影响以及在麻醉恢复期的作用.方法:收治行全麻手术患者7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观察组患者给予同等剂量的右旋美托咪定.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药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给患者进行全麻时,选用右旋美托咪定,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并且还不会延长患者的麻醉恢复时间.

  • PDCA循环管理在麻醉恢复期患者躁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邓宁

    目的:研究PDCA循环管理在麻醉恢复期患者躁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不同时段接受治疗的麻醉恢复期患者80例作为研究时象,一组为对照组40例(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另一组为观察组40例(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于2015年10月开始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比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麻醉恢复期患者的躁动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恢复期患者的躁动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处于麻醉恢复期的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有利于减少躁动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能促进护理安全性的提高.

  • 探析胃癌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

    作者:何芳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实施针对性个体化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胃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均实行胃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基本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实施针对性个体化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 麻醉苏醒期手术躁动患者使用音乐疗法的护理观察及效果评价

    作者:杨莉娜;刘丽娜;葛玉红

    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实施音乐干预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收治行胸科手术患者84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在麻醉苏醒期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麻醉苏醒期给予音乐干预.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后各基本生命体征的改善情况和对照组相比更趋稳定(P<0.05);试验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总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胸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实施音乐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躁动反应发生率,维持基本生命体征的相对稳定.

  • 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护理干预

    作者:佘本莉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护理干预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行全麻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围手术期耳蜗温度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在拔管时间、术毕清醒时间、出室时间的比较上,试验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护理干预路径的应用效果显著.

  • ERAS在PACU麻醉恢复期的应用

    作者:赵静;周艳辉;平苹

    随着加速术后康复(ERAS)的广泛应用,麻醉快速康复管理日趋成熟.麻醉恢复室(PACU)作为麻醉管理的重要环节,可根据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资料,有效减少手术患者的身心创伤和不适,不断优化恢复期管理.同时,PACU内的医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到围手术期的医疗服务中,提供优质的麻醉服务及守护围手术期安全,为手术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关键词: ERAS 麻醉恢复期 PACU
  • 美托咪啶用于全身麻醉临床观察

    作者:王宇川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定(Dex)对全麻患者麻醉药用量、对气管插管和拔管引起的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以及对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手术全麻患者(ASA Ⅰ~Ⅱ级),将患者随机分成Dex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Dex组将右旋美托咪定稀释成4μg/kg并以负荷量1.0μg/kg在全麻诱导前15分钟缓慢静脉泵注,对照组静脉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全麻诱导时使用丙泊酚2mg/kg、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5mg/kg静注.4分钟后进行气管内插管.插管成功后吸入七氟醚.Dex组静脉泵注右旋美托咪定0.5μg/(kg·小时)至手术结束,对照组静脉泵注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手术结束时停用七氟醚,记录患者丙泊酚诱导量(mg/kg)和芬太尼总用量,记录患者入室时(T0)、插管时(T1)、手术后睁眼时(T2)、拔管时(T3)、拔管后10分钟(T4)的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及麻醉恢复期寒颤发生例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ex组的丙泊酚诱导量和芬太尼总用量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在T1、T3的MAP、HR与基础值T0比较明显升高(P<0.01),Dex组T1~T4的MAP、HR与基础值T0比较则无明显变化;Dex组在T1、T3的MAP、HR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Dex组术后麻醉恢复期寒颤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具有镇静、抗焦虑、镇痛、抗交感、降低应激反应、稳定血液动力学的作用,美托咪啶用于全身麻醉可明显减少麻醉剂用量;减少寒战的发生,降低围术期心肌缺血的发生.

  • 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

    作者:崔小敏;余建;吴建

    目的:对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48例全麻开腹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4例,进行常规手术,术中肛温在34.3~35.6℃之间;观察组24例,术中注意保温,加强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血压、心率、肛温、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等观察指标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患者引流增多,血压增高,心率、寒颤加快,躁动发生率增高,清醒有延迟。结论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较大,输液液体和冲洗液应加温,应在术中加强对患者体温监测,以使患者手术期间的体温得以保持在合理水准,以减少对麻醉恢复期的影响。

  • 气管插管全麻复苏期病人躁动的护理

    作者:田燕

    手术完毕,麻醉停止,但药物对机体的影响仍将维持一段时间,因此在麻醉恢复期,随时可出现患者血循环、呼吸、代谢方面的异常而发生生命体征的改变,特别是气管插管全麻恢复期患者情况多变,应严密观察,躁动是麻醉恢复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躁动患者应综合分析,对症处理,以确保其安全渡过麻醉恢复期.

  • 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用于预防全麻苏醒期呛咳反射及血流动力学波动的比较

    作者:崔旭蕾;马满娇;胡艳君;王玲;刘卫;刘子文;何小东;黄宇光

    目的 对比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和单次给予右美托咪定预防全麻苏醒期呛咳反射和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效果.方法 选择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 =30)、瑞芬太尼组(R组,n=30)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n=30).术中以七氟烷和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D组于手术结束前10 min经静脉缓慢滴注0.5 μg/kg右美托咪定.手术结束即刻,C组和D组同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R组维持瑞芬太尼2 ng/mL靶控输注直至拔管结束.记录拔管期间患者呛咳评分、BP、HR、拔管后呼吸频率、镇静评分和咽痛评分.结果 拔管期间呛咳评分为0分(无呛咳)或1分(1次呛咳)的患者的比例在R组(73.3%)显著高于C组(40%)和D组(40%)(P<0.05);R组MBP显著低于C组和D组(P<0.05);R组和D组HR均低于C组(P<0.05).结论 全麻醉苏醒期间,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预防呛咳反射及血压升高方面效果优于单次给予右美托咪定;两者在稳定心率方面效果相当;拔管后两者均无明显呼吸抑制作用.

  • 熵指数预测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意识恢复的准确性

    作者:石磊;庄曼丽;陈郡兴;张秀燕;詹鸿

    目的 评价熵指数预测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意识恢复的准确性,并与脑电双频指数(BIS)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10月至12月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0例,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后不同时点监测反应熵(RE)、状态熵(SE)、BIS、丙泊白酚效应室浓度(Ce)、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分别计算其预测苏醒期意识状态的预测概率(Pk)值并进行比较;分别计算5%、95%患者意识恢复时RE、SE、BIS等指标的有效数值(EC05、EC95)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分析RE、SE、BIS和Ce与苏醒期意识状态变化的相关性。结果RE、SE、BIS和Ce与苏醒期意识状态变化均具有相关性(rs=0.898、0.901、0.899、-0.935,均P<0.01)。患者意识恢复时,RE、SE、BIS值分别为89.5±2.8、75.2±6.8、81.6±2.6;3者预测患者意识恢复的Pk值均显著高于0.5,亦高于MAP、HR的Pk值(均P<0.01)。RE、SE、BIS的EC05及其95%CI分别为84.7(81.2,86.8)、58.3(52.5,61.1)、61.2(48.2,68.2),EC95及其95%CI分别为92.4(90.1,94.8)、72.2(67.5,78.2)、84.3(78.6,92.8)。90%患者意识恢复的RE范围小,而BIS范围大。结论 熵指数和BIS均能准确预测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意识状态,熵指数比BIS能更准确预测患者意识恢复。

  • 新生儿术后麻醉恢复期的护理

    作者:邓月英

    目的探讨新生儿术后麻醉恢复期的护理对策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45例术后麻醉恢复期新生儿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对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45例新生儿均顺利度过苏醒期,安全返回病房.结论新生儿术后麻醉恢复期的护理重点是:①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护;②加强呼吸道的管理,防止麻醉恢复期的并发症发生;③注意输液量和输液速度 ;④保暖,防止硬肿症;⑤注意伤口渗血、渗液.

  • 优质护理服务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

    作者:邓曼丽;宿文清;赵燕

    目的 探讨麻醉恢复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和措施.方法 开展麻醉恢复期全程无缝隙护理,建立麻醉恢复室专科护理质量检查表,加强麻醉恢复室“身心温暖服务”,制作患者沟通卡片,把握好恢复期易出现危险的“五关”,简化护理文书书写等优质护理服务新措施.结果 麻醉恢复室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和麻醉医生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无护理差错、事故,无护理投诉.结论 开展麻醉恢复室优质护理服务,并持续工作改进,有利于实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活动目标.

  • 全麻手术后患者适宜体位的分析及护理

    作者:邓曼丽;张伟丽;路晓霞;王敏;李静;宋玉祥

    目的 通过对麻醉恢复室全麻术后患者采取不同体位的护理及观察,探讨全麻恢复期患者的适宜体位. 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患者8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采用去枕平卧,观察组1给予有枕平卧,观察组2有枕并将床头抬高15°,观察组3有枕并将床头抬高30°,分别观察30 min,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头痛、恶心、烦躁、肩背疼痛的发生情况, 30 min后询问患者自我舒适度. 结果 4组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恶心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头痛、烦躁、颈肩腰背疼痛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舒适度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明显舒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患者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恢复期采取有枕并床头抬高15° ~30°的体位,既可增加患者舒适度,又可减少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神经外科患者麻醉恢复期恶心呕吐的情况分析及护理

    作者:侯春梅;张雪梅;王会文;韩如泉

    目的 探讨不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5078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麻醉恢复期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进行总结.结果 5078例神经外科患者中,麻醉恢复期发生恶心呕吐798例,发生率为15.7%.其中颅咽管瘤组28.4%(25/88)、脑室肿瘤组26.7% (35/131)、后颅窝肿瘤组24.2% (157/650)、脑血管病组20.8%(87/418)、幕上肿瘤组19.3%(297/1535)、癫痫组15.8%( 16/101)、经蝶垂体瘤组8.8%(88/991)、脊髓肿瘤组8.4%(52/619).全部病例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神经外科不同部位的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不同,需要针对不同的病种、严密观察及护理.

  • 新型肢体约束带在麻醉恢复室中的应用

    作者:张粉婷;牛晓丽;周美红

    目的 探讨自制新型肢体约束用具对麻醉恢复室(PACU)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恢复室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接收的352例全麻苏醒期躁动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52例)和对照组(150例),分别应用自制新式约束带及传统约束带对患者进行防护性约束.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扰治疗的发生率为1.86%,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20.49,P<0.05).观察组约束带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28%,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5.20,P<0.05).结论 新式约束带设计简单、固定牢靠、容易清洗消毒,防护效果及舒适程度明显优于传统约束带.

  • 麻醉恢复室病人的监测和护理

    作者:陈善桂;张健;顾尔伟

    麻醉恢复室即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是麻醉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任务是保障病人在麻醉恢复期的安全,监护和治疗在此阶段内出现的生理功能紊乱[1].本文分析了我院麻醉恢复室初创期收治288例患者的监测和护理.

  • 麻醉恢复期病人心电图改变及护理

    作者:陈红;王凤学;贺西征;王秀兰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期病人心电图改变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全程监测805例病人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RR)、血压(Bp)及体温(T)指标.心电图有异常变化者,立即做标准心电图描记波形.并与术前心电图对比,分析其与麻醉、手术等关系,实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结果805例病人中,有145例病人发生心电图改变.经过对因对症处理114例转为正常,占总数的78.3%;31例未完全纠正,但有好转,占总数的21.7%.结论麻醉恢复期病人心电图异常改变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原因是麻醉用药、手术刺激、电解质及酸碱紊乱、机械性刺激、本身循环功能差及低体温、高热等.监护中结合围术期病人生理、心理、病理变化,随时进行心电监测,发现心电图异常改变及时报告治疗.

  • 神经外科患者麻醉恢复期常见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云霞;王会文;侯春梅;彭宇明;菅敏钰;张雪梅;房辉;韩如泉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麻醉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11月期间麻醉恢复室神经外科全麻术后的患者,患者信息和并发症情况按统一标准由专人记录。并发症包括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并发症、恶心呕吐、疼痛、寒战、躁动及苏醒延迟。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13,495例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8.8%。常见并发症包括术后恶心呕吐(PONV)、高血压、心律失常、躁动、寒战、疼痛、低氧血症、苏醒延迟、呼吸道梗阻和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14.5%、13.5%、13.4%、9.3%、8.9%、5.9%、2.5%、1.9%、1.7%、0.3%。回归分析显示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59岁以下、幕下肿瘤(P<0.05)。PONV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幕上肿瘤、幕下肿瘤、脑血管病、静吸复合麻醉,术毕使用曲马多和肌松拮抗药(P<0.05)。术后躁动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幕下肿瘤和脑血管病、静吸复合麻醉、使用肌松药拮抗和未使用患者自控镇痛(PCA)泵(P<0.05)。结论不同神经外科疾病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不同,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亦有区别。麻醉医师需针对不同的神经外科手术,严密监测并及时治疗。

459 条记录 1/23 页 « 12345678...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