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深度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拓占文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深度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60例,随机平分成BIS监测组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组,每组各430例,监测常规指标,采取相同麻醉诱导方式.BIS监测组根据BIS变化,间断推注丙泊酚.血流动力学监测组根据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调节丙泊酚.结果:两组在完成气腹时、气腹开始至停止丙泊酚输注、手术结束时、拔管时,即T4~T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9两组BI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S监测组在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和丙泊酚用量方面明显低于动力学监测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深度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是十分重要的观测指标.

  • 熵指数预测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意识恢复的准确性

    作者:石磊;庄曼丽;陈郡兴;张秀燕;詹鸿

    目的 评价熵指数预测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意识恢复的准确性,并与脑电双频指数(BIS)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10月至12月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0例,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后不同时点监测反应熵(RE)、状态熵(SE)、BIS、丙泊白酚效应室浓度(Ce)、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分别计算其预测苏醒期意识状态的预测概率(Pk)值并进行比较;分别计算5%、95%患者意识恢复时RE、SE、BIS等指标的有效数值(EC05、EC95)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分析RE、SE、BIS和Ce与苏醒期意识状态变化的相关性。结果RE、SE、BIS和Ce与苏醒期意识状态变化均具有相关性(rs=0.898、0.901、0.899、-0.935,均P<0.01)。患者意识恢复时,RE、SE、BIS值分别为89.5±2.8、75.2±6.8、81.6±2.6;3者预测患者意识恢复的Pk值均显著高于0.5,亦高于MAP、HR的Pk值(均P<0.01)。RE、SE、BIS的EC05及其95%CI分别为84.7(81.2,86.8)、58.3(52.5,61.1)、61.2(48.2,68.2),EC95及其95%CI分别为92.4(90.1,94.8)、72.2(67.5,78.2)、84.3(78.6,92.8)。90%患者意识恢复的RE范围小,而BIS范围大。结论 熵指数和BIS均能准确预测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意识状态,熵指数比BIS能更准确预测患者意识恢复。

  • 应用熵指数监测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深度的体会

    作者:靳恒;刘海霞;孙雪峰;郝建华

    熵指数是一种较新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标,其临床应用价值还有待评估.本研究观察了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过程中熵指数的变化.

  • 熵指数监测在静吸复合全麻恢复期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毕素萍;张宏;贾宝森

    目的 研究熵指数在静吸复合全麻恢复期中的应用,并与双频谱指数(BIS)比较.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15例,入室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然后静注异丙酚、维库溴铵、芬太尼进行快诱导气管插管,持续吸入异氟烷,间断推注维库溴铵和芬太尼维持麻醉.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对每例患者同时监测熵指数(包括反应熵和状态熵)和BIS,以呼唤有反应作为意识恢复时点,分别于入室后,意识恢复前60、45、30s,意识恢复即刻,意识恢复后30、45、60s记录数据.结果 反应熵、状态熵和BIS预测意识恢复的概率分别为0.937 6、0.925 2和0.901 9,三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测概率与反应熵、状态熵和BIS的Logistic回归方程分别为ln[Pk/(1-Pk]=-19.825+0.243x、ln[Pk/(1-Pk)]=-18.012+0.236x和ln[Pk/(1-Pk)]=-21.780+0.316x:三者判断意识恢复的界值分别为83、76和71,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0/0.85、0.89/0.80和0.88/0.78;反应熵预测意识恢复比双频谱指数早30s.结论 熵指数是较BIS更准确、更灵敏的新型脑电监护指标,可用于临床预测麻醉恢复.

  • 熵指数对异氟烷麻醉中切皮体动反应的预测作用

    作者:张宏;毕素萍;贾宝森

    目的 研究熵指数(包括反应熵和状态熵)对异氟烷复合麻醉中切皮体动反应的预测作用并与双频谱指数(BIS)比较.方法 ASA 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20例,按切皮有无体动反应分为体动组(9例)和非体动组(11例).入室后常规监测,然后静注异丙酚、琥珀胆碱、芬太尼快诱导气管插管,持续吸入异氟烷,维持呼气末异氟烷浓度为1.3MAC,维持10min后开始手术,切皮前不用神经肌肉阻滞剂,如果发生体动,则按10%提高下一个患者异氟烷呼气末浓度,如果不动则按10%降低下一个患者异氟烷呼气末浓度.分别于入室、切皮前60s、30s、切皮后45s、120s对每例患者同时行熵指数和BIS监测.结果 两组患者的熵指数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IS无显著性差异(P>0.05).反应熵和状态熵可以预测切皮体动,其预测概率(Pk)值分别为0.893 7和0.885 2,BIS不能预测切皮体动,Pk值是0.591 9,熵指数和BIS的Pk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k与反应熵和状态熵的Logistic回归方程分别为ln [Pk/(1-Pk)]=32.517-0.481x和ln [Pk/(1-Pk)]=28.728-0.438x.结论 熵指数监测可以预测异氟烷麻醉中的切皮体动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麻醉深度的比较研究

    作者:靳恒;刘海霞;孙雪峰;郝建华

    目的:研究比较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丙泊酚麻醉深度的差异.方法:选择择期胆囊切除术20例,阶梯式靶控输注丙泊酚,起始浓度1ug/ml,每次升高0.5 ug/ml,终浓度4 ug/ml,平衡10 min后记录各浓度下的RE、SE和BIS.采用丙泊酚靶控浓度4ug/ml、舒芬太尼靶控浓度0.3 ng/ml,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记录不同时间节点的RE、SE和BIS.结果:RE、SE和BIS与丙泊酚靶控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2、0.898和0.919.术中RE、SE和BIS均维持在40左右,停药后,RE、SE和BIS均随意识恢复而升高,切皮刺激可引起BIS显著升高(P<0.05).结论:RE、SE和BIS均可反映丙泊酚麻醉过程中的麻醉深度,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

  • 熵指数与双频谱指数监测在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贾树山;王耀岐;刘强;秦承伟;张勇;王颖

    目的 评价非肌松、深麻醉状态下,熵指数(Entropy)与双频谱指数(BIS)反映麻醉深度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ASA Ⅲ级的冠脉搭桥术患者19例,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舒芬太尼1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术中麻醉维持采用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3~4 mg/(kg·h)、舒芬太尼1 μg/(kg·h).于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开始后1、2、3、4 min、气管插管后即刻、气管插管后1 min、切皮后即刻和劈胸骨后即刻记录BIS、状态熵(SE)和反映熵(RE).结果 与麻醉诱导前相比,麻醉诱导开始后1、2、3、4 min和气管插管后即刻、气管插管后1 min、切皮后即刻及劈胸骨后即刻BIS、SE和RE均下降(P<0.05).与SE相比,RE在各观察点均升高(P<0.01).麻醉诱导期间BIS与SE和RE各时间点观察值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879、0.911(P<0.01).结论 在非肌松、深麻醉状态下,BIS对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深度的监测不受肌电活动的影响.

  • 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与麻醉镇静深度38例临床观察

    作者:贾树山;刘强;张勇;姚光;王耀岐

    目的 比较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BIS)与丙泊酚镇静深度的相关性.方法 38例患者入室后在丙泊酚麻醉诱导直至患者对指令性反应消失后,观察丙泊酚镇静深度的评价不同镇静/ 警觉评分(OAA/S)时RE、SE和BIS 的变化.结果 OAA/ S 评分与反应熵(RE)、状态熵(SE)和BIS 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RE =0. 7643 、rSE = 0.7372 和rBIS = 0.8602 , rBIS与rRE和rSE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rRE与rSE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研究发现熵指数和BIS与OAA/ S评分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 熵指数对异丙酚麻醉中体动反应的预测

    作者:毕素萍;张宏;贾宝森

    目的:研究异丙酚麻醉中熵指数对于体动反应的预测并与双频谱指数比较.方法:ASA 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20例,按对切皮有无体动反应分为体动组(8例)和非体动组(12例).入室后常规监测,然后异丙酚、琥珀胆碱、芬太尼静脉注射快诱导气管插管,持续泵入异丙酚 20 mg·kg-1·h-1, 15 min 后开始手术,如果患者发生切皮体动,则按10%提高下一个患者异丙酚输注速度,如果不动则按10%降低下一个患者异丙酚输注速度.每例患者同时行两种脑电监测,于以下时点记录指数:基础值、切皮前60s、切皮前30s、切皮后45s、 120s.结果:熵指数值在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频谱指数值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熵指数可以预测切皮体动,其Pk值分别为0.8935和0.8872,BIS不能预测切皮体动,预测概率是0.5719,两种监测方法的预测概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测概率与熵指数的Logistic回归方程分别为ln Pk/(1-Pk)= 26.505-0.394x和ln Pk/(1-Pk)= 28.553-0.435x,熵指数的ED50是67,ED95是64.结论:熵指数能够预测异丙酚麻醉中的体动反应,能够反映麻醉的镇痛深度.

  • 熵指数监测在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期中的应用

    作者:张宏;毕素萍;贾宝森

    目的:研究全凭静脉麻醉中新型麻醉深度监测仪熵指数在全麻诱导期的应用并与双频谱指数比较.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20例,人室后常规监测,然后异丙酚、维库溴铵、芬太尼快诱导气管插管,持续泵入异丙酚,间断推注维库溴铵和芬太尼维持麻醉.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对每例患者同时行熵指数(包括反应熵和状态熵)和双频谱指数监测,以睫毛反射消失、大声呼名和轻推肩膀无反应作为意识消失时点,于入室,睫毛反射消失前60s、45s、前30s,睫毛反射消失即刻, 30s、后45s、后60s记录数据.结果:反应熵、状态熵和双频谱指数预测全麻诱导期意识消失的概率分别为0.938 6、0.931 2和0.914 9,三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测概率与相应的脑电指数的Logistic回归方程分别为:In Pκ/(1-Pκ)=20.724-0.267x、ln Pκ/(1-Pκ)=19.278-0.26x和ln Pκ/(1-Pκ)=23.865-0.348x;意识消失后反应熵和状态熵值继续下降并趋向等值23.4±6.5和23.9±6.4,低值可达11~18,同时脑电波形出现抑制模式,而此时双频谱指数却无明显变化,维持于48.3±3.5之间.结论:在判断从有意识到无意识的转变上熵指数似乎比双频谱指数更灵敏,并且可以反映爆发抑制,监测麻醉过深.

  • 脑电熵指数分析用于七氟烷麻醉的镇痛监测

    作者:毕素萍;张宏;贾宝森

    目的 研究熵指数用于判断七氟烷麻醉时的体动反应并与双频谱指数比较.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22例,按切皮有无体动反应分为体动组(9例)和非体动组(13例).人室后常规监测,采用异丙酚、琥珀胆碱、芬太尼快诱导气管插管,持续吸入七氟烷,维持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为1.0MAC,15min后开始手术,切皮前不用神经肌肉阻滞剂,如果发生体动,则按10%提高下一个患者七氟烷呼气末浓度,如果不动则按10%降低下一个患者七氟烷呼气末浓度.每例患者同时行两种脑电监测于以下时点记录数据:入室、切皮前60s、前30s、切皮后45s、后120s.结果 熵指数值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双频谱指数值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反应熵和状态熵判断切皮有体动的截断值是76、75,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是89%/91%、88%/92%;反应熵和状态熵判断切皮无体动的截断值是65、64,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是88%/90%、89%/91%.结论 熵指数可以用于七氟烷麻醉时体动反应有无的判断.

  • 熵指数用于全身麻醉脑电监测

    作者:毕素萍;张宏

    通过综述熵指数监护仪的监测原理及其指数算法,使我们深刻理解其用于麻醉深度监测优越性的基础,并综述了目前关于熵指数的临床研究结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势;后分析了预测概率为什麽是比较不同脑电监护仪性能的佳统计量.

  • 熵指数和脑电双频谱指数在判断意识上的比较

    作者:赵玉洁;岳云;吴安石;高建东

    目的 比较熵指数在预测意识消失的趋势方面、肌电活动的影响方面和反映伤害性刺激方面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的差异.方法 选择3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或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全麻患者.麻醉诱导异丙酚的靶控血浆浓度均从4 μg/ml开始,每30 s进行一次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直至患者意识消失(OAA/S评分≤1分),记录每次OAA/S评分即刻的熵指数(RE、SE)和BIS值.麻醉维持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缝皮时停止输注.记录患者意识消失前后和意识恢复前后每30 s的熵指数和BIS值.结果 熵指数和BIS在意识消失前30 s与意识消失即刻比较显著降低(SE 78.1至67.3,RE 85.9至72.7,BIS 80.7至66.0,P均<0.01).但是在意识恢复前30 s与意识恢复即刻比较,BIS虽然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6至71.6),而SE(65.3至75.4)和RE(73.4至89.2)的增高十分显著(P< 0.05,P<0.01).SE、RE、BIS与OAA/S在诱导阶段相关系数(r)分别0.813、0.875、0.749(P< 0.01).SE、RE、BIS镇静深度Pk值分别为0.83±0.07、0.89±0.05、0.81±0.04.结论 熵指数与BIS在监测镇静深度和判断意识消失方面均能达到较好效果.但是在异丙酚麻醉恢复期的意识判断上熵指数(SE,RE)可能优于BIS.

  • 熵指数监测下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在小儿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判定价值

    作者:马先春;厉宝书;许际平

    目的 探讨熵指数监测下不同浓度七氟醚在小儿麻醉深度监测中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5例下腹部手术患儿,ASA I级,随机分为3组(n=15),低肺泡内吸入七氟醚有效浓度(MAC)分别为A组:1.0;B组:1.2;C组:1.5.观察并记录3组患儿手术麻醉过程中熵指数(反应熵RE、状态熵SE)变化.结果 诱导后RE、SE值均显著性下降(P<0.01);术毕RE、SE值逐渐回升,患儿术后呼之睁眼时RE、SE值均接近基础值,RE值回升快.结论 小儿吸入不同浓度七氟醚全麻期间,熵指数作为麻醉深度监测指标,对于研判麻醉深度变化,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 熵指数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

    作者:邓劲松;韦华;李波

    目的 探讨熵指数监测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麻醉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熵指数监测组(A组)和临床经验组(B组).A组术中根据监测熵值调整丙泊酚靶浓度;B组凭临床经验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丙泊酚靶浓度.观察和记录两组的术中心率(HR)、血压(MAP)、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出现体动反应例数、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等指标.结果 两组术中的HR、MAP、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体动反应、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 熵指数监测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麻醉,有助于正确判断麻醉深度,减少麻醉药用量,缩短苏醒时间,提高麻醉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 麻醉深度监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辉;黄宝生

    麻醉深度监测对提高麻醉质量,保障患者的围术期安全与康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适当的麻醉深度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创造良好手术条件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定量化的检测方法 以其直观方便将成为新的趋势.本文对临床常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 熵指数监测婴幼儿七氟醚吸入麻醉深度的准确性

    作者:曹静;张晓彤;扈大为;石立新

    目的 探讨熵指数用于监测婴幼儿唇裂手术吸入七氟醚麻醉深度的准确性.方法 择期拟行唇裂修复术的患儿45例,ASA Ⅰ级或Ⅱ级,年龄:0~36个月,按年龄分为两组,Ⅰ组:<12个月,Ⅱ组:13 ~36个月.所有患儿进入手术室后,用6%七氟醚,以6L/min氧流量(高流量)吸入诱导,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氧流量调整至3L/min,开始手术,调节七氟醚挥发浓度,使患儿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ETSev)依次为1.5%,2.0%,2.5%,3.0%并保持每个CETSev达10分钟以上,同时记录患儿清醒时(T1)及不同CETSev(T2-5)实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熵指数(状态熵SE、反应熵RE).结果 两组比较T1-3时点熵指数Ⅰ组低于Ⅱ组(P<0.05);两组比较T4~5时点熵指数差异无显著性;与T1时刻比较,Ⅰ、Ⅱ组T2-5各时点熵指数降低;随着CETSev的增大,熵指数降低,两者呈负相关,Ⅰ组和Ⅱ组CETSev与SE、RE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82,-0.674,-0.701,-0.712.结论 婴幼儿七氟醚麻醉中使用熵指数监测麻醉深度准确性较好,即使是年龄<12个月的婴幼儿也可使用.

  • 熵指数用于评价全身麻醉患者伤害性刺激强度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薛照静;权翔;赵晶;黄宇光

    目的 评价熵指数(RE/SE)监测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患者伤害性刺激强度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8~65岁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的全身麻醉患者60例,根据麻醉诱导时瑞芬太尼的不同输注浓度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浓度在气管插管前由0 ng/ml变为1 ng/ml(A组)和瑞芬太尼浓度始终维持在3 ng/ml(B组).在指定时间先后给予80 mA强直电刺激(T2)、气管插管刺激(T12)及切皮刺激(T12').分别比较反应熵(RE)和状态熵(SE)在3种不同程度刺激前后的变化.结果 12例患者因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而退出本研究,A组实验对象为28例,B组实验对象20例.强直电刺激前后,RE和SE在两组内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气管插管后,B组RE和SE较插管前明显升高(P均<0.05),A组无明显变化(P均>0.05);切皮刺激后,两组RE和SE较切皮前均明显升高(P均<0.05).同一刺激条件下,RE和SE在不同瑞芬太尼药物浓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下,伤害性刺激可导致RE和SE不同程度的增高,RE/SE可作为全身麻醉患者伤害性刺激强度的反映指标.

  • 儿童七氟醚吸入麻醉下顺式阿曲库铵对熵指数的影响

    作者:曹静;张晓彤;扈大为;朱雯竞

    目的 探讨儿童七氟醚吸入麻醉下顺式阿曲库铵对熵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至11月北京口腔医院择期行唇腭裂修复术的患儿45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8~24个月,分别维持不同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ETSev),根据CETSev将患儿分为3组.Ⅰ组:CETSev为2.5%(15例);Ⅱ组:CETSev为3.0%(16例);Ⅲ组:CETSev为3.5%(14例).患儿进入手术室后,采用Datex-Ohmeda麻醉工作站对尺神经行4个成串刺激(TOF)监测,拇内收肌依次出现的4个肌颤搐分别记录为T1、T2、T3、T4;熵指数模块监测状态熵(SE)、反应熵(RE)的水平.采用6%七氟醚高流量吸入诱导,患儿入睡后,氧气(O2)流量调至2 L/min,分别维持3组CETSev 为2.5%、3.0%、3.5%,并保持10 min以上后,分别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记录不同组别患儿顺式阿曲库铵给药前(t1)、T1抑制50%(t2)、T1抑制75%(t3)、T1抑制100%(t4)时SE、RE水平.结果 在t1、t2、t3、t4时点,Ⅰ组患儿SE值分别为(55±19)、(53±20)、(48±18)、(4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81,P<0.05);Ⅱ组患儿SE值分别为(42±19)、(41±21)、(39±18)、(3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63,P<0.05);Ⅲ组患儿SE值分别为(34±11)、(33±16)、(33±14)、(32±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62,P>0.05).在t1、t2、t3、t4时点,Ⅰ组RE值分别为(54±13)、(48±11)、(34±13)、(3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975,P<0.01);Ⅱ组RE值分别为(43±13)、(38±13)、(33±12)、(2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38,P<0.01);Ⅲ组RE值分别为(34±10)、(33±11)、(31±12)、(2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19,P<0.01).Ⅰ、Ⅱ、Ⅲ组患儿RE值在顺式阿曲库铵给药后均降低.结论 儿童七氟醚麻醉下肌肉松弛药(顺式阿曲库铵)会影响熵指数使其降低,但是在深麻醉下对SE值不产生影响.

  • 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用于脑瘫患儿七氟醚麻醉时镇静深度监测的评价

    作者:周丽萍;贾乃光;张亚军

    目的:通过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在脑瘫患儿七氟醚麻醉时与镇静深度的相关性和预测作用,评价熵指数和BIS用于脑瘫患儿镇静程度监测的准确性.方法:选择ASA Ⅰ或Ⅱ级、5~15岁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选择性周围神经缩窄术的脑瘫患儿25例.经面罩吸入5%七氟醚和N2O/O2:70%/30%.记录清醒时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各阶段的反应熵(RE)、状态熵(SE) 、BIS、无创血压(NI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RE、SE、BIS与mOAAS评分的关系采用Spearman's等级相关进行分析.计算RE、SE、BIS、MAP、HR、SPO2对镇静深度的预测概率.结果:脑瘫患儿RE、SE 、BIS与mOAAS评分密切相关,明显优于MAP、HR、SPO2.RE、SE、BIS对镇静深度的预测概率(Pk)值明显高于MAP、HR、SPO2(P<0.01).结论:RE、SE、BIS均可以在脑瘫患儿七氟醚-笑气麻醉中反应镇静深度.

83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