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熵指数监测下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在小儿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判定价值

    作者:马先春;厉宝书;许际平

    目的 探讨熵指数监测下不同浓度七氟醚在小儿麻醉深度监测中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5例下腹部手术患儿,ASA I级,随机分为3组(n=15),低肺泡内吸入七氟醚有效浓度(MAC)分别为A组:1.0;B组:1.2;C组:1.5.观察并记录3组患儿手术麻醉过程中熵指数(反应熵RE、状态熵SE)变化.结果 诱导后RE、SE值均显著性下降(P<0.01);术毕RE、SE值逐渐回升,患儿术后呼之睁眼时RE、SE值均接近基础值,RE值回升快.结论 小儿吸入不同浓度七氟醚全麻期间,熵指数作为麻醉深度监测指标,对于研判麻醉深度变化,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 临床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在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盖自强;盖红卫;赵莉

    目的 观察和评价分析临床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在全麻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全庥手术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麻醉方式,研究组则应用基于双频谱脑电图(BIS)监测的麻醉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清醒、手术疼痛、记忆力下降等情况,通过综合评价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时间及苏醒时间.结果 研究组术中清醒、术中出现疼痛、记忆力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综合评价评分比较无显着差异.研究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比较无显着差异.结论 麻醉深度监测在全麻手术中应用可有效预防术中患者清醒及疼痛的发生,减少麻醉药使用剂量,缩短术后清醒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脑电双频指数在心脏术后患者镇静深度监测中佳数值区间的应用研究

    作者:熊剑秋;苏云艳;许娟;谢晓莉;金花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心脏术后患者镇静深度监测中基于Ramsay镇静评分的佳数值区间,验证BIS监测的实用性.方法 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江苏省大血管疾病诊疗中心2015年7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心脏术后需要镇静治疗患者139例为研究对象,在患者镇静过程中记录BIS值和Ram say评分,分析BIS与Ram say镇静评分的相关性并计算适宜的BIS区间;第二阶段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江苏省大血管疾病诊疗中心2016年3-11月收治的心脏术后需要镇静治疗患者10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S组和Ram say组,镇静过程中要求BIS值维持在适宜区间内,Ram say组患者要求Ram say值维持在3~4分.比较两组患者ICU的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镇静时间、过度镇静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BIS与Ramsay评分呈负相关(r=-0.9553,P<0.01),心脏术后患者镇静治疗中BIS的适宜区间为53.5~74.5.BIS组与Ram say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 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 、镇静时间、非计划拔管、肺炎及谵妄的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镇静药物用量、过度镇静发生等方面,BIS组优于Ramsay组(均P<0.05),但BIS组非适应镇静状态和拔管动作的发生明显多于Ramsa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IS可作为衡量心脏术后患者镇静深度的指标,心脏术后患者镇静治疗中BIS的适宜区间为53.5~74.5;根据镇静小化,BIS可作为心脏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镇静监测的一种选择;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将主观评估与BIS相结合,可为临床镇静评估提供补充和修正.

  • Narcotrend指数用于七氟烷吸入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熹;和儒林;高楠楠;洪松涛;许峰;汤芸芸;郭斌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期间Narcotrend指数( NTI)的变化,观测NTI监测麻醉深度的精确性、灵敏性和稳定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需行气管内插管全麻的腹部手术成年患者90例。入室后监测基础生命体征、NTI值,吸入七氟烷,待患者意识消失后,依次静脉注射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后行气管内插管。记录基础值(T0)、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及插管后3 min(T3)、手术切皮后(T4)、进腹(T5)、停吸七氟烷(T6)、拨管前(T7)、拔管后5 min(T8)各时点NTI及平均动脉压、心率、血糖变化。结果:麻醉诱导过程中随着七氟烷吸入时间的增加,NTI、动脉压、心率均逐渐下降;气管插管、切皮、进入腹腔、麻醉苏醒等刺激强烈步骤时上述体征又上升。与T0比较,T1和T3的NTI明显降低(P<0.01);T2、T4、 T5与T1比较,NTI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NTI值能准确监测七氟烷吸入麻醉期间麻醉深度的变化,精确判断麻醉诱导期、外科手术期和麻醉苏醒期,指导麻醉医师调控麻醉深度。

  • 临床麻醉深度监测方法的研究

    作者:魏玉兰

    目的 观察和评价临床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在全麻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8月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麻醉方式,研究组则应用基于双频谱脑电图(BIS)监测的麻醉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清醒、手术疼痛、记忆力下降等情况,通过综合评价和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时间及苏醒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中清醒、术中出现疼痛、记忆力下降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综合评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深度监测在全麻手术中应用可有效预防术中患者清醒及疼痛的发生,减少麻醉药使用剂量,缩短术后清醒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