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品管圈对降低交接班过程中护理缺陷发生率的作用

    作者:张晓红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对降低交接斑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护理缺陷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PACU 2015年7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术后麻醉患者2637例,对品管圈活动开展前、中、后在交接班过程中发生护理人员的护理缺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PACU护理人员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PACU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明显降低交接班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护理缺陷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ERAS在PACU麻醉恢复期的应用

    作者:赵静;周艳辉;平苹

    随着加速术后康复(ERAS)的广泛应用,麻醉快速康复管理日趋成熟.麻醉恢复室(PACU)作为麻醉管理的重要环节,可根据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资料,有效减少手术患者的身心创伤和不适,不断优化恢复期管理.同时,PACU内的医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到围手术期的医疗服务中,提供优质的麻醉服务及守护围手术期安全,为手术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关键词: ERAS 麻醉恢复期 PACU
  • 全麻患儿2800例恢复室中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作者:庞玲

    目的:探讨全麻患儿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PACU 2800例全麻患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完善患儿交接、监测和记录,患儿术后监测包括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体温变化,密切观察患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变化,密切观察及处理恶心、呕吐、术后体温过低或体温过高、延迟苏醒等全麻并发症.结果:本研究的2800例全麻患儿经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顺利完成PACU的治疗,安返病房.结论:PACU的设立对于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提高术后安全系数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全麻 患儿 PACU 护理
  • 术前心理干预对术后PACU老年患者拔管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徐庆新

    目的 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全麻术后PACU老年患者拔管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65岁符合入选标准的择期全麻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给予干预组患者心理行为的术前教育,而对照组不给于.比较术后两组患者在PACU(麻醉恢复室)拔管期认知功能测试评分结果.结果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对照组为28%(28例)、干预组为12%(12例),干预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心理干预能降低全麻术后PACU老年患者拔管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 小儿喉罩全麻术后在PACU应用精细化复苏护理的效果分析

    作者:尹媛萍

    目的 分析精细化复苏护理在小儿喉罩全麻术后PA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58例行小儿喉罩全麻术后在PACU中等待苏醒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复苏护理,研究组采用精细化复苏护理,对比两组患儿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儿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3.4%)显著低于对照组(27.6%)(P<0.05).结论 对行小儿喉罩全麻术后在PACU中等待苏醒的患儿采用精细化复苏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其复苏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能保障患儿安全的度过苏醒期.

  • 羟考酮注射液对胃癌手术患者全麻后在恢复室的应用

    作者:房明;王龙平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入恢复室(PACU)中的应用。方法方便选择2013年3月—2015年5月该院实施胃癌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实施同样的麻醉方案,术毕所有患者转入PACU。由PACU医师随机分为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组(A组,n=40)和硫酸吗啡注射液组(B组,n=40),接注射泵(0.9%生理盐水将两种药物稀释至1 mg/mL)按1 mg/kg泵入。由PACU医师观察并记录患者拔管前5 min、拔管时及拔管后15 min的MAP、HR、SPO2及拔管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与B组比较,A组拔管前后的MAP(128.6±11.2)、HR(90.3±4.1)、SPO2(77.6±11.0)较平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统计的各种不良反应的总数A组较B组明显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5min、15 min、30 min的VRS痛觉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期间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且所有患者在PACU中过程基本平稳,顺利出室。结论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胃癌手术患者在PACU中应用安全有效,镇痛效果与吗啡相当,但较吗啡使用后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拔管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 心理干预对鼾症患儿术前焦虑及术后PACU躁动的影响

    作者:龚丽芳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鼾症患儿术前焦虑及术后PACU躁动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2月—2016年4月该院接收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采取手术治疗的90例鼾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前只做常规性访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指导,观察两组患儿术前访视期(T1)、入手术室期(T2)、麻醉诱导期(T3)3个时间点的焦虑状况、麻醉诱导期的合作程度及对术后PACU躁动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心理干预后T2与T3时期的焦虑评分依次为(36.47±3.59)分、(47.33±5.11)分,对照组为(39.43±4.84)分、(61.57±7.79)分;实验组麻醉诱导期合作度评分为(1.98±0.87)分,对照组为(4.03±0.57)分;术后PACU躁动评分实验组为(1.13±0.62)分,对照组(2.82±1.98)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紧张焦虑心理,提高麻醉诱导期的配合,减少PACU躁动的发生,有利于患儿术后的康复.

  • PACU 患者深麻醉状态下拔管的效果观察

    作者:洪黎霞;张骐;崔雯

    ①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患者深麻醉状态下拔管的效果。②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带管送入 PACU 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手术结束不停用丙泊酚,待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在正常范围,脱氧呼吸5分钟、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5%、有吞咽动作,拔管后再停药;对照组则完全停用丙泊酚,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在正常范围、脱氧呼吸5分钟、SPO 2>95%、有吞咽动作、意识清醒后再拔除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前后5分钟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评估患者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 scale RSS)和拔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③结果观察组拔除气管导管前后5分钟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低,镇静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拔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④结论PACU 患者深麻醉状态下拔管,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保证了患者顺利渡过麻醉苏醒期。

    关键词: PACU 深麻醉状态 拔管
  •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用于预测PACU病人苏醒和拔管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闫焱;佘守章;许学兵;许立新;邬子林

    目的:评价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对全麻插管术后PACU病人意识恢复判断的有效性,及其预测苏醒和拔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40例,ASA I-II级.术毕病人带管送至PACU后,待呼吸恢复(VT≥400ml/次,RR≥12次/min),病人对言语指令有反应(OAA/S =3),且脱氧10~20min 维持SpO2≥95%,拔除气管导管.记录麻醉诱导前、术毕及呼之睁眼(OAA/S=3)、吸痰、拔管后1min、5min各时点(分别记为T0、T1、T2、T3、T4、T5)的AAI、BIS、HRV、SEF、MAP、HR,计算T2时点AEPindex和BIS的ED50和ED95.结果: ①T1时点,AAI、BIS、SEF所测数值均明显低于术前病人清醒时所测基础值(P<0.01),HRV则与基础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 T2时点的AAI值明显高于T1时点,接近术前清醒值;BIS值虽较T1有所升高,但仍低于T0时点;SEF与BIS反应一致.③AAI在T3时点明显高于T0(P<0.01),T4时回复至T0水平;BIS在吸痰拔管强刺激下可上升至基础值T0水平,拔管后1min与T0值接近(P>0.05),SEF与其变化一致;HRV在T3时点则明显高于T0(P<0.01).结论: AAI对全麻插管术后PACU病人意识恢复的判断是有效的,其对拔管刺激较其它几项指标反应更灵敏,可作为预测病人苏醒和拔管的一项可靠指标.

  • 护理干预对麻醉恢复室患者的影响

    作者:汪一;万菁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麻醉恢复室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我院42例PACU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 护理干预 PACU 全麻
  • PACU开展护理查房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蒲玲

    目的 适应麻醉护士角色的转换,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安全.方法 以我院自2009年PACU开展多元化的护理查房为研究对象,分析护理查房的效果意义.结果 规范PACU的工作程序、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兴趣和工作主动性,加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保证麻醉恢复安全,提高工作质量.

  • 浅谈舒适化护理模式在麻醉恢复室(PACU)的应用

    作者:吴惠霞;李玉梅

    舒适化护理是一个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目的是使患者生理、心理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本文旨在探讨舒适化护理模式在PACU的患者中的应用.1 临床资料2013年1月至12月在PACU实施全程的舒适化护理2809例患者,男1420例,女1389例;年龄3个月至89岁.其中微创外科311例,胃肠外科392例,肝胆外科520例,妇产科582例,医疗美容颌面外科164例,骨科246例,泌尿外科125例,耳鼻咽喉科208例,神经外科110例,心胸外科151例.

    关键词: 舒适化护理 PACU
  • 麻醉恢复室两种排班模式的应用比较

    作者:段娜;李小妹

    目的:探讨科学有效的麻醉恢复室( PACU)排班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方法通过实施两种排班模式,即责任组长带组的责任组分组包床管理及传统的单人包床管理排班模式,比较实施两种管理模式后专科护理质量、转入交接质量、麻醉医生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责任组包床管理模式的专科护理质量、转入交接质量、麻醉医生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均明显高于传统的单人包床管理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责任组包床管理排班模式可有效提高PACU护理工作效率及管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对PACU工作的满意度。

  • 持续质量改进在PACU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作者:舒惠萍;罗小平;杨洁;阮思美;胡敏花

    目的:调查PACU实施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效果对PACU护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医生、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成立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全科护理人员均为责任人。根据PACU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立改进目标,实施CQI。质控小组定期监测及发放问卷调查并比较实施CQI前后PACU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及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CQI后PACU的复苏、抢救用药准备、复苏后整理、药品按序摆放、物品定位放置、仪器完好、器械清洗合格各项指标均较实施CQI前明显改善;手术等待时间缩短,手术接台加快,PACU接收患者例数增加,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提高。结论:通过实施CQI,规范了护士的行为,提高了PACU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增加了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

  • PACU内患者循环、呼吸异常的临床分析

    作者:范瑛;陈红芳;魏兴;谢红

    对5671例麻醉后治疗室(PACU)患者采用Roberta的PACU并发症指标模式,对循环和呼吸系统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循环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7.3%(其中高血压占47.2%,心动过缓占23.5%);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4.6%(其中低氧血症占57.8%);老年人组循环及呼吸系统并发症(18.6%)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8.1%,P<0.01),ASAⅢ~Ⅳ级患者循环及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36.6%)显著高于ASAⅠ~Ⅱ级患者(14.8%,P<0.01).结果表明,高血压、心动过缓和低氧血症是PACU内循环、呼吸系统中主要的并发症,老年人和ASAⅢ~Ⅳ级患者循环及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 围术期心理干预对妇科PACU患者躁动及相关症状的影响

    作者:姚青

    目的 了解围术期心理干预对减轻妇科麻醉恢复室(PACU)患者躁动及相关症状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的妇科PACU患者2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0例,A组不做任何干预,B组行围术期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躁动及心动过速、高血压等相关症状的发生率.结果 A组躁动发生率为30%,心动过速发生率26%,高血压发生率24%;B组躁动发生率为9%,心动过速发生率12%,高血压发生率10%;B组患者躁动及心动过速、高血压等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发生率,且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 围术期心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妇科麻醉恢复期患者术后躁动及相关症状的发生率.

  • 咪达唑仑术前干预对七氟烷全麻患儿苏醒期躁动及PACU滞留时间的影响

    作者:邓静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术前干预对七氟烷全麻患儿苏醒期躁动(EA)及PACU滞留时间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75例行白内障手术的患儿分为3组,各25例.对照组术前予以安慰剂,观察Ⅰ组、Ⅱ组术前分别予以高、低剂量的咪达唑仑.比较3组入室时镇静满意率、EA发生率、PACU滞留时间、手术时间、FLACC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Ⅰ组、Ⅱ组入室时镇静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EA发生率、手术时间及入PACU后前30 min FLACC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Ⅰ组PACU滞留时间明显长于Ⅱ组和对照组(P<0.05),但观察Ⅱ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术前干预能有效减轻入室时患儿的焦虑情绪,但无法降低七氟烷的EA率.高剂量咪达唑仑可增加PACU滞留时间.

  • 老年全麻患者术后在PACU的护理与观察

    作者:王微微

    麻醉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的任务是在术后恢复早期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这对减少术后意外和并发症,保证手术和麻醉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社会人均寿命延长,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大,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要求,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数量有明显增长.由于老年患者往往并存其他疾病和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使麻醉手术的风险大大增加,并发症增多,且全麻术后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发生与在PACU的呼吸管理直接相关.

  • 喉罩通气全麻患者PACU护理

    作者:王微微

    目的:总结30例使用喉罩通气的全麻患者在PACU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0例喉罩通气全麻患者围拔管期存在的风险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发生喉罩移位1例,喉痉挛1例,口腔分泌物增加1例,对症治疗后均安全出院.结论:喉罩通气围拔管期存在一定风险,须针对相关风险因素实施相应护理措施,提高喉罩使用的安全性.

    关键词: 喉罩 PACU 护理
  • 呼吸机管道湿化联合改良口腔护理对PA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作者:韩佳南;张丽丽;花雯;孙培森

    目的 探讨呼吸机管道湿化联合改良口腔护理对PA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本院PACU收治的120例行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给予吸机管道湿化联合改良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口腔疾病、VAP发生率、满意率、机械通气、住PACU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口臭、牙龈肿胀、口腔溃疡、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PACU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呼吸机管道更换时机联合改良口腔护理能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者口腔问题,降低VAP发生,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PACU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率.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