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刘冬梅;严芸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B超引导下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接收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盲探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试验组予以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积极应用B超引导,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具有极佳的应用价值.

  • 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任雪锋;龚启慧

    目的 探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麻醉的应用.方法 80例术前考虑困难气道病例,静脉予哌(口替)啶50 mg~70 mg,氟哌利多2.5 mg~5 mg,地西泮5 mg~10 mg,用1%丁卡因行鼻咽、喉腔表面麻醉,再予2%丁卡因2 ml行环甲膜穿刺,并用麻黄素及石蜡油作鼻腔准备,在清醒、镇痛、健忘条件下,经鼻行盲探气管插管.结果 80例患者中,70例患者一次性顺利插管成功,10例患者经调整导管和头颈位置后反复3次内置管成功.结论 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特别适用于张口度小、头颈活动受限、无法置入喉镜等困难气道病人,插管期间患者无明显不适,能保持自主呼吸,能较好配合麻醉医师,术后无记忆,能让术者有充足的时间对困难气管进行处理,是困难气道处理中较为理想的选择.

  • 慢诱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全麻配合

    作者:李红

    气管插管成功与否是实施全身麻醉的关键,一些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和下颌骨骨折等导致不能正常显露患者的声门或常规经口气管插管失败时,常以慢诱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代替常规快速诱导经口气管插管[1],现将我院2004年1月~2004年12月实施的166例慢诱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全麻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 盲探徒手与喉镜辅助置入喉罩在婴幼儿麻醉应用的对比分析

    作者:蒋李维;李越红;林玉霜

    目的 比较盲探徒手与喉镜辅助置入喉罩在婴幼儿麻醉应用时一次成功率及对婴幼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同时比较术后拔除喉罩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50例,分为盲探徒手组(徒手组)和喉镜辅助组(喉镜组),各25例.记录麻醉前(T0),罩前(T1),罩后(T2),拔罩前(T3),拔罩后1min(T4)、5min(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1次成功插罩率、2次成功插罩率和改行导管插管率,同时观察拔除喉罩时喉罩带血和术后患儿是否发生喉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儿在T1时SBP、DBP、HR均明显降低(P<0.05);在T2、T3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4、T5时,徒手组的SBP、DBP、MBP、HR比喉镜组明显升高(P<0.05);喉镜组的一次成功率96.00%明显高于徒手组72.00%(P<0.05);术后拔除喉罩时,喉镜组无患儿发现喉罩带血,徒手组8例(P<0.05);术后喉镜组有3例患儿发生喉痉挛,徒手组有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喉镜辅助置入喉罩在婴幼儿麻醉应用时,可提高其成功率,减少应激反应,术后咽部并发症少.

  • B超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张诗渊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进行股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3月在本院进行膝关节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盲探法进行股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在B超引导下进行股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局部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过程中局部麻醉药物0.5%罗哌卡因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管损伤、神经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超引导下对膝关节手术患者进行股神经阻滞可提高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旋转盲探插管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作者:周永明;陈雪君

    目的 探讨行快速诱导经口旋转盲探气管内插管法在困难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1年3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气管插管全麻、麻醉前预测为困难气管插管患者60例,根据Cormack-Lehane分级分为两组,Cormack-Lehane分级Ⅲ级和Ⅳ级为困难气管作为盲探组(25例),采用旋转盲探插管法;Cormack-Lehane分级Ⅰ级和Ⅱ级作为明视组(35例),采用Macintosh喉镜常规插管法.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即刻及气管插管后5 min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后咽喉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与明视组比较,盲探组在气管插管总时间、1次成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插管成功率均为100.0%;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后和插管后5 min的SBP、DBP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气管插管即刻SBP、DBP无显著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HR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麻醉诱导后比较,气管插管即刻的SBP、DBP和HR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SpO2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咽喉并发症.结论 快速诱导经口盲探气管内插管法用于困难气管插管,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危重患者非平卧位经鼻盲探气管插管9例分析

    作者:周少华;李鹏

    临床急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救治,有一些是非平卧的强迫体位或牙关紧闭状态,其发病迅速,后果严重,如行机械通气支持治疗,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是其治疗的重要第一步.若在短的时间内为患者插入气管导管并及时进行氧疗,确保重要脏器功能,保障各项救治工作顺利进行,就能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 喉罩联合光索盲探插管法的效果观察

    作者:郭新霞;谭焕兰;徐伟娇

    目的::探索喉罩联合光索盲探插管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择期气管插管全麻患者6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气管插管方法,观察组采用喉罩联合光索盲探插管法,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插管成功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喉罩联合光索盲探插管法可有效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快速诱导下三种不同经鼻气管插管在口腔手术中应用的对比观察

    作者:葛建岭;王伟

    目的:探讨在快速诱导下三种不同经鼻气管插管在口腔手术中应用的优缺点,指导临床应用。方法:90例口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经鼻盲探插管组(Ⅰ组,30例),经鼻喉镜辅助插管钳插管组(Ⅱ组,30例),经鼻喉镜辅助导管套囊充气插管组(Ⅲ组,30例)。观察记录三组患者经鼻气管插管的一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与Ⅰ组比较,Ⅱ、Ⅲ组在经鼻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明显增加(P <0.05)、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 <0.05),并发症明显降低(P <0.05);与Ⅱ组比较,Ⅲ组在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 <0.05)。结论:经鼻喉镜辅助导管套囊充气插管方法明显缩短插管时间,提升一次插管成功率,且并发症少,更适合临床应用。

  • 喉上神经阻滞复合黏膜麻醉经鼻盲探插管在ICU中的应用

    作者:沈泳坚;董章利;蒋淼;唐鸣;张根发

    经口腔气管插管用于ICU患者时,由于患者清醒、牙关紧闭及体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给操作增加了一定难度.为寻求一种较为安全、对心血管影响小的插管方法,我们采用喉上神经阻滞复合黏膜麻醉经鼻盲探插管用于ICU患者,并与同样方法以喉镜暴露声门作为明视组进行对照观察.

  • 管芯引导法经口盲探气管插管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张劲涛;范丽娟

    盲探气管插管术是麻醉基本技术操作之一,常用于麻醉喉镜显露声门困难患者的气管插管.本研究探讨管芯引导法经口盲探气管插管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上干阻滞的临床应用

    作者:姜亚辉;陈庆才

    目的:利用超声引导定位臂丛神经上干,在其周围注射局麻药,观察上肢近远端关节阻滞效果,实施精准麻醉.方法:选择60例ASA Ⅰ~Ⅱ级行相应部位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盲探异感组(BP组)和超声引导组(UG组),每组30例,BP组根据解剖定位行肌间沟穿刺阻滞,患者诉异感后注射0.25%罗哌卡因30 ml,UG组在超声引导下定位臂丛神经,在上干周围注射注入0.25%罗哌卡因20 ml.观察两组患者手术部位2、10 min后痛觉(VAS评分)减退情况,及术毕肩肘关节、腕关节运动阻滞程度.结果:与BP组相比,UG组在使用更少的局麻药的情况下麻醉效果好(P <0.001),VAS评分分别为3.53 ±1.01(2 min BP组)、1.63±0.89(2 min UG组),1.90 ± 0.93(10 min BP组)、0.53±0.73(10 min UG组).肩关节、肘关节阻滞程度相似(P>0.05),肩关节肌力评分0.93 ±0.91(BP组)、0.73±0.74(UG组),腕关节运动阻滞程度轻(P<0.01),腕关节肌力评分为2.70±0.65(BP组)、3.13 ±0.73(UG组).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上干阻滞可满意地用于肩关节、上臂手术的麻醉,减少了局麻药的用量,提高了麻醉效果,并减轻了对远端关节的阻滞程度,利于患者康复.

  • 盲探气管插管方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护理配合

    作者:谢树梅;罗小玲;欧阳伟子;张彩虹

    目的:研究不同气管插管方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护理配合.方法:选择需全麻手术患者60例,根据气管插管方法的不同,分为盲探组(A组)和喉镜组(B组),各30例,监测并记录插管前(T1)、插管后3 min(T2)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记录插管完成时间及次数,术后咽痛、声嘶等并发症,并对不同插管方法进行护理配合.结果:两组患者的MAP、HR在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后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二次插管的次数多于B组,但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盲探气管插管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积极的护理配合可以增加插管成功率,提高安全性.

  • 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黄小辉;王宗朝

    目的 探索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ASAⅠ-Ⅱ级拟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80例,年龄18~64岁,以芬太尼2μg/kg或瑞芬太尼1μg/kg、异丙酚2 mg/kg静脉诱导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异丙酚4 mg/(kg·h)(P4)组、异丙酚6 mg/(kg·h)(P6)组、异丙酚8 mg/(kg·h)(P8)组和异丙酚4 mg/(kg·h)+瑞芬太尼5μg/(kg·h)(R)组,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行经鼻盲探气管插管.观察各组患者麻醉诱导插管过程中循环、呼吸(MAP、DBP、SBP、HR、ECG、RR和SPO2)改变及盲探气管插管的第1次成功率;记录插管过程中知晓发生率和后鼻孔损伤出血等并发症.结果 各组循环稳定,但P8、R组插管时循环变化较小,R组插管时部分患者HR较慢;各组呼吸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但P8、R组明显,R组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其它3组,吸氧后各组SPO2均能维持正常;P8、R组盲探气管插管的第1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其它2组.结论 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更安全、可靠,诱导后异丙酚维持量以8 mg/(kg·h)为宜.

  • 经口盲探气管内插管的应用研究

    作者:罗小玲;陈世彪;刘铮;杨晓;欧阳伟子

    目的:研究经口盲探气管插管方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需全身麻醉手术患者50例,根据气管插管方法的不同,分为盲探组(T 组)和喉镜组(C 组),各25例,监测并记录入室(T0)、插管前(T1)、插管后3 min(T2)、插管后60 min(T3)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并于 T0、T3两时点测血糖(Glu)、血清皮质醇浓度(Cor),记录插管完成时间及次数,术后咽痛、声嘶等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的MAP、HR 在 T2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6±11.0)mmHg 比(101.8±10.4)mmHg,t=4.383,P <0.01;(70.9±9.8)次·min-1比(79.7±14.4)次·min-1,t=2.539,P <0.05]。Glu、Cor 在 T3时点比较 T 组明显低于C 组[(6.2±1.4)mmol·L-1比(7.5±1.3)mmol·L-1,t=3.359,P <0.01;(380.1±111.3)nmol·L-1比(450.8±129.5)nmol·L-1,t=2.071,P <0.05]。2组并发症无明显差别。结论盲探气管插管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影响较小。

  • 两种麻醉诱导方法用于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赵景朝;成芳;王振宇;邓海燕;徐钦

    率差异无统计学意叉,插管操作时与入室相比,全麻诱导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5min与入室时相比,全麻诱导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鼻清醒慢诱导气管插管,患者容易耐受气管导管,插管期间患者无明显主观不适,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术后无痛苦记忆,又能保持自主呼吸,配合插管操作,为插管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插管方法,值得推广.

  • 经口咽通气道导引管引导盲探气管插管用于困难气管插管的体会

    作者:解克强;井玉生;王明义;丁宝峰

    困难气管插管是临床麻醉中常遇到的难题,在麻醉事故死亡病例中,约30%与困难气道处理失败有关.目前解决困难气管插管的佳办法是纤维支气管镜插管,但由于设备昂贵,难以普及.

  • 经口盲探气管内插管的应用研究

    作者:罗小玲;陈世彪;刘铮;杨晓;谢伦雄;欧阳伟子

    目的:研究经口盲探气管插管方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需全麻手术患者50例,根据气管插管方法的不同,分为盲探组( T组)和喉镜组( C组),各25例,监测并记录入室( T0)、插管前( T1)、插管后3min ( T2)、插管后60min ( T3)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的变化,并于T0、T3两时点测血糖( Glu)、血清皮质醇浓度( Cor),记录插管完成时间及次数,术后咽痛、声嘶等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MAP、HR在T2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6±11.0)mmHg vs (101.8±10.4)mmHg, t =4.383, P <0.01;(70.9±9.8)次/min vs (79.7±14.4)次/min, t =2.539, P <0.05];Glu、Cor在T3时点比较T组明显低于C组[(6.2±1.4)mmol/L vs (7.5±1.3)mmol/L, t =3.359, P <0.01;(380.1±111.3)nmol/L vs (450.8±129.5)nmol/L, t =2.071, P <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盲探气管插管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影响较小,应用临床推广值得。

  • 不同体位联合气管导管斜面盲探置入支气管堵塞器在单肺通气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俊华;黄俊杰;林凤琼;邢镝;杜转弟;卢晓青;熊吉翎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下联合气管导管开口斜面引导对盲探置入支气管堵塞器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开胸手术的患者,设置小儿和成人两大组,每组30例.每一大组均随机分为三组比较研究:A组患者在仰卧位完成插管且导管斜面随机,然后盲探置入支气管堵塞器;B组患者在仰卧位插管且气管导管斜面朝向封堵侧后置入支气管堵塞器(A组和B组均在仰卧位堵塞器后摆侧卧位);C组患者在仰卧位插管且气管导管斜面朝向封堵侧,摆体位后,再置入支气管堵塞器.记录三组患者堵塞器一次到位成功率、封堵总耗时、置入期间低氧血症发生率、术后气道水肿发生率.结果 小儿组中C组患儿的堵塞器一次到位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P<0.05);成人组中B组、C组患者的堵塞器一次到位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5);封堵总耗时在成人及小儿中B组、C组中明显均少于A组(均P< 0.05);气道水肿及低氧血症发生率在成人及小儿中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通过调整体位和利用气管导管开口斜面引导能有效提高置入的成功率,减少插管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在困难插管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陆群英;黄迅

    目的:研究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在困难插管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120例术前预知经口腔气管插管困难的病人,分为3组,每组40例.Ⅰ组,在麻醉诱导后直接喉镜下完成插管;Ⅱ组,采用清醒插管加表面麻醉方式,在直接喉镜暴露下完成插管.Ⅲ组,均采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来完成插管.结果:Ⅰ组、Ⅱ组的插管成功率低于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与Ⅱ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插管时间上,Ⅰ组短于Ⅱ组、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与Ⅲ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2次及2次以上操作的成功例数Ⅰ组、Ⅱ组多于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可用于多种气管插管困难的病人,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并发症少的优点.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