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纵裂入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解剖学

    作者:孙崇璟;谢涛;张晓彪;朱卫;李文生;顾晔;王红章;刘腾飞;黄智才

    目的 通过解剖学研究,探索顶枕部注入上矢状窦桥静脉的分布规律,比较各种至侧脑室三角区的经纵裂入路在外侧方向暴露范围,为临床设计、选择和改良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取4%甲醛固定、乳胶灌注动静脉血管的国人头颅标本5具,开颅并保留人字缝作为测量标志,观察后囟点前后桥静脉的分布情况,总结顶枕部桥静脉在后囟点前、后的分布规律.取4%甲醛固定、乳胶灌注的国人头颅标本5具,导航辅助下模拟同侧和对侧的经胼胝体、经扣带回、经楔前叶入路共6种手术入路的手术路径,以导航棒模拟手术视线,以导航棒与正中矢状面所成的角度代表手术入路在外侧方向的暴露范围,记录、计算各入路在外侧方向的暴露范围,并相互比较.结果 没有桥静脉于后囟点和窦汇之间注入上矢状窦.在后囟点前方距离为s(s代表后囟点到窦汇的距离)的范围内注入上矢状窦的桥静脉,平均每个标本左侧有(1.4±0.5)条,右侧(1.6±0.5)条,双侧共(3.0+0.6)条.在同侧入路中,外侧方向的暴露范围经胼胝体入路<经扣带回入路<经楔前叶入路;对侧入路与同侧入路相同,暴露范围经胼胝体入路<经扣带回入路<经楔前叶入路.在切开脑组织位置相同的同侧和对侧入路中,外侧方向暴露范围同侧入路<对侧入路.所有比较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顶枕部桥静脉集中分布在后囟点之前,后纵裂入路采用人字缝后方开颅较其前方更为安全.在经纵裂入路中,向外侧方向的暴露,经楔前叶入路优于经扣带回入路、优于经胼胝体入路,对侧入路优于同侧入路;对侧入路有利于保证导航准确性.对侧后纵裂经大脑镰经楔前叶(CITT)入路在功能保护、增加外侧方向暴露、保证导航准确性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附44例报告)

    作者:王光华;马骏;程令刚;林松

    目的 探讨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9月由同一术者主刀的44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学检查结果及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多与肿瘤部位及大小相关,术前CT、MRI及MRA检查有助于提示肿瘤性质、部位、大小、质地、与供血血管的关系.44例患者手术采用术中超声辅助下颞顶枕开颅经脑沟入路肿瘤切除术,均达肿瘤全切除,术中可见肿瘤性质不一,37例留置术腔引流;2例患者术中超声发现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并行血肿清除术,1例术后4d因脑水肿明显行去骨瓣减压术,37例留置瘤腔外引流的患者中1例在引流管拔除后因颅内压增高明显再次行侧脑室(瘤腔)穿刺外引流;其他并发症包括局限性脑积水3例.术前38例有明显症状的患者中31例患者术后早期症状有明显改善.术后1例WHOⅡ级及1例Ⅲ级脑膜瘤患者行辅助放疗.随访2个月~6年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无肿瘤复发.结论 术中超声辅助经脑沟入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前评估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及术后个体化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手术入路选择

    作者:王光华;李麟

    目的:探讨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手术入路。方法:收集44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手术入路选择、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类型。结果:44例患者采用颞顶枕开颅经脑沟入路肿瘤切除术,均达全切除,术中可见肿瘤性质不一,37例留置术腔引流;37例留置外引流的1例在拔管后因颅高压明显再次行侧脑室/瘤腔穿刺外引流;其他并发症包括局限性脑积水3例。术前38例有明显症状的患者中31例术后早期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例WHOI 级及1例I I级脑膜瘤患者行辅助放疗。临床表现多与肿瘤部位及大小相关,术前CT、MRI及MRA有助于提示肿瘤性质、部位、大小、质地、与供血血管关系。随访2个月-6年症状改善明显,无肿瘤复发。结论:选择合理手术入路,颞顶枕开颅经脑沟入路切除三角区脑膜瘤可取得良好效果,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前评估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对改善预后尤其关键。

  • 手术治疗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

    作者:殷尚炯;王志明;刘洪泉;杜秀玉;程月飞;王立忠

    目的 探讨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对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7 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均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7 例患者全部恢复正常工作.结论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切除效果有赖于详细的术前评估、手术入路的选择、微创技术的应用.

  • 经顶枕入路手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

    作者:王雷;简志宏;易伟;王峻;连海伟;余信远;丁昊;刘仁忠

    目的 探讨经顶枕入路手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经顶枕入路手术切除的24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肿瘤均全切,无死亡患者.术后出现视野偏盲2例,颅内感染3例,硬膜外血肿2例(行急诊手术清除血肿),脑积水4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结论 对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评估手术风险,制定手术方案;娴熟的显微手术操作技巧及术后个体化治疗方案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侧脑室三角区小型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李春坡;郑军;李海元;边涛;韩安国

    目的 探讨侧脑室三角区小型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脑沟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16例侧脑室三角区小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24 h内头颅MRI或CT检查示肿瘤均全切.术后8例侧脑室枕角少量积血;4例出现轻度精神症状,均在2周内消失;1例出现对侧同向偏盲,半年后改善.术后随访1个月~6年,无肿瘤复发,无失语、失认、失用及感觉障碍病例.结论 脑沟入路手术治疗侧脑室三角区小型脑膜瘤安全有效,扎实的解剖知识是减少并发症的前提.

  •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王一;崔焕喜;林令超;孙思辉;李绍山;周庆九;刘波;柳琛

    目的:探讨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5年8月手术治疗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47例,采用经皮层入路25例、经脑沟入路22例。结果47例肿瘤按SimpsonⅠ级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经脑沟入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7%)明显低于经皮层入路(60.%;P<0.05)。47例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为6个月。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复查CT、MRI未见肿瘤复发;按GOS评分评估预后,经脑沟入路手术的患者中,5分12例(54.5%),4分7例,3分2例,2分1例;经皮层入路手术的患者中,5分2例(8.0%),4分4例,3分8例,2分11例;两者预后良好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脑沟入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符合微侵袭手术理念,术中辅助超声可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预后也较好,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但是对于肿瘤较大、颅内压明显增高的患者,采用经皮层入路是较好的选择。

  • 角回后方皮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

    作者:刘羽;谢涛;毛峰;叶飞

    目的 探讨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以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经角回后方皮层人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2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肿瘤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患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发生命名性失语1例,给予降颅内压治疗后有所改善;出现对侧肢体肌力稍减弱伴有酸麻感1例,出院时恢复良好.术后病理类型:纤维型11例,上皮型3例,混合型1例,血管型1例,具体类型不明确6例.结论 角回后方皮层入路是手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较好的入路;术中对供瘤血管的处理及对重要结构的保护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 侧脑室三角区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的初步临床分析

    作者:韩超;牛朝诗;丁宛海;程伟;鲍得俊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显微镜下行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47例肿瘤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并经显微手术治疗的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分析不同手术入路及术中操作技巧.结果 42例患者颅内肿瘤显微镜下全切,5例因肿瘤较大、界限不清部分切除,其中,2例胶质瘤和1例星型母细胞瘤部分切除+去骨瓣减压术,1例间变性室管膜瘤因肿瘤生长至对侧,部分切除术后复发;1例胶质肉瘤,出现迟发性术区出血,急诊行手术清除术区脑内血肿,第二天死亡.1例同侧术后出现硬膜外血肿,血肿量不多,未再次手术,经积极治疗逐渐吸收.5例患者术后合并颅内感染,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感染痊愈,预后良好.出院时GOS评分:39例预后评分5分,4例预后评分4分,1例评分3分,1例预后评分2分,2例评分1分.结论 对于不同类型、不同生长方向的侧脑室三角区肿瘤,在影像导航系统指引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不断提高手术技巧,可明显减少患者的功能损伤及手术并发症的出现,改善患者的预后.

  • 显微手术治疗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

    作者:杨加友;向昌华;朱英杰;陈立华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疗效.方法总结8例经显微手术治疗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7例获得全切,肿瘤全切除率为87.5%,术后并发同向偏盲4例,偏瘫1例,精神症状3例,经非手术治疗均恢复正常,无手术死亡.1例次全切除,术后3 a复发,经再次手术而痊愈.结论显微手术技术是治疗关键.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手术难度大,合理的手术入路、精细的手术操作与良好的术后引流是全切肿瘤、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 经颞枕部脑沟入路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重韧;赵明;徐欣;尤宇;韩磊;赵四军

    目的:探讨经颞枕部脑沟入路手术治疗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手术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颞枕部脑沟入路对26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均达SimpsonⅠ级切除,术后1例出现梗阻性脑积水,给予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症状缓解,2例出现癫痫大发作,给予服用丙戊酸钠控制症状,2例出现不完全性感觉性失语,1例术后2d瘤腔出血,再次手术血肿清除后对侧肢体轻瘫,无手术死亡。结论经颞枕部脑沟入路减少了对周围重要脑组织的损伤,显露肿瘤充分,是治疗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较好的手术入路。

  •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殷尚炯;刘洪泉;王志明;杜秀玉;程月飞;王立忠

    目的 总结三角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右侧3例,左侧4例,肿瘤大径<3cm3例,采用顶间沟入路;≥3 cm 4例,采用顶上小叶皮质入路.结果 全部病例均达到Simpson Ⅰ级切除.术后并发脑室内少量出血2例,经脑室引流后好转.术前视野缺损1例,术后无明显好转;术后出现视野缺损2例,半年后好转.对侧肢体轻度偏瘫1例,术前感觉性失语1例,手术后好转.7例病人随访半年,均恢复正常工作.结论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切除效果有赖于详细的术前评估、手术入路的选择、微创技术的应用.

  • 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相关手术入路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晓东;张恒柱

    侧脑室三角区(the lateral ventricle trigone,LVT)是侧脑室肿瘤常见的发生部位,其位置深在,周围有重要神经结构包绕.脉络丛动脉和深静脉系统关系复杂,故该部位肿瘤的手术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难点之一.关于LVT的手术入路较多,依据入路方向可分为前方入路、侧方入路及后方入路,各有优缺点,在临床应用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本文对LVT肿瘤及相关手术入路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术后恶性变1例

    作者:杨东波;杨立庄;付红;李永利;蒋传路

    1病历资料女,47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头痛,逐渐加重,进而出现右眼视物模糊,右耳耳鸣,左腿一过性无力.体格检查:神志清楚,一般状态良好,颅神经未见明显异常,左下肢肌力Ⅱ级.

  • 神经导航辅助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王一;柳琛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收集的48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48例均行显微外科手术,其中24例应用了神经导航,24例无神经导航辅助.术前、术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视野检查、语言能力检查和KPS评分,以此比较神经导航对于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的影响.结果 48例肿瘤按Simpson Ⅰ级全部切除.应用神经导航组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视野损伤,而无神经导航组术后有12例患者出现视野缺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神经导航组术后4例患者出现短暂性失语症,随后恢复正常.不应用神经导航组术后10例患者出现短暂性失语症,随后恢复正常,两组患者在语言功能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应用神经导航组患者KPS评分为(79.57±2.82) (70 ~ 80)分,无神经导航组患者KPS评分为(69.67±2.82) (60 ~ 70)分.术后随访8~20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肿瘤无复发,17例视野缺损患者视野有所改善,所有患者语言功能无受损,远期生活质量较高,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时,应用神经导航组患者与无神经导航组患者KP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时,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可以避开重要神经功能传导束,保护视野等重要功能,降低术后功能障碍发生率,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 侧脑室三角区病变的手术方法

    作者:孙崇璟;谢涛;张晓彪

    侧脑室三角区(atrium/trigone of lateral ventri-cle)是指侧脑室中,向前与体部、向后与枕角、向下与颞角相沟通的三角形区域。侧脑室三角区内的肿瘤,成人大部分是脑膜瘤,儿童常见脉络丛乳头状瘤,其他报道的有胶质瘤、海绵状血管瘤、血管外皮细胞瘤、转移瘤等,但都比较罕见[1-5]。脑室内肿瘤一般生长缓慢,但由于脑室为其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在引起症状、体征时往往已体积较大。侧脑室三角区肿瘤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典型临床表现,在其引起的症状和体征中,常见头痛和轻度偏瘫,此外还包括视野缺损、精神改变、共济失调、癫痫发作、失读症、感觉减退等。侧脑室三角区的肿瘤,多由脉络丛前动脉和后动脉同时供血[7]。手术处理侧脑室三角区病变对神经外科医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为侧脑室三角区位于大脑深部,许多重要结构或与之关系紧密,或位于手术入路的必经之处,例如视辐射、基底节、优势半球语言功能区、脉络丛动脉和脑深静脉系统等[8,9]。

  • 经改良侧脑室三角区及枕角穿刺的脑室腹腔分流疗效比较

    作者:肖华明;纪凯;颜明布;邹积典;隋强波

    目的 比较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不同穿刺点疗效.方法 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脑积水患者63例,分别经枕角和三角区穿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两组年龄、术前脑室大小、颅内压力等因素经检验无明显差异性,对手术一次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自觉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 枕角穿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一次手术成功率为87.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8%,清醒患者舒适度为70.9%.改良三角区穿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一次手术成功率为87.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清醒患者舒适度为90.6%.结论 改良三角区穿刺与经枕角穿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改良三角区穿刺组清醒患者的舒适度优于经枕角穿刺组,且操作相对简便.

  • 9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诊治体会

    作者:刘桂彪;黄河清;陈家康;文超勇;郑捷敏;黄志伟;刘全

    脑室系统脑膜瘤起源于脉络膜或脉络丛的蛛网膜细胞,约占颅内脑膜瘤的2.5%~6.3%,其中大部分位于侧脑室,而侧脑室脑膜瘤又大部分位于三角区及其附近[1].2006年9月至2010年10月我们共收治了11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其中9例肿瘤主体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均采用显微镜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 经侧脑室三角区穿刺的脑室-腹腔分流疗效观察

    作者:肖华明;颜明布;康军阳;邹积典;隋强波;田伟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常见病,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leperitoneal,V-P)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主要手段.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脑积水患者85例,分别经额角和三角区穿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颅脑CT或MRI确诊脑积水患者85例,其中男50例(58.8%),女35例(41.2%),年龄36~77岁,中位年龄52岁.经额角穿刺患者42例,经三角区穿刺患者43例.2.临床表现: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智力发育障碍、行走不稳、共济失调、智能障碍、小便失禁等.

  •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眼部表现及视放射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淑然;瞿远珍;杨柳;方民

    目的:分析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患者的眼部表现特点,探讨导致视功能损害的可能相关因素,以及在临床诊治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2011-10/2015-10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诊治的45例90眼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患者病例资料,对患者术前视力、视野、视乳头改变、肿瘤大小、肿瘤周围组织变化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12~68(平均41.7±13.7)岁,男女比例1∶4.6;视力下降18眼,视乳头水肿24眼,视乳头色淡6眼,视野缺损47眼,其中视野缺损类型以双眼对侧同向性缺损为主;肿瘤大径2.1~9.6(平均4.8±1.7)cm;肿瘤体积3.02~193.2(平均48.3±47.8)cm3。 Spearman分析显示肿瘤体积、肿瘤大径和脑中线结构移位与术前出现视野缺损呈正相关。而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脑室是否扩大、肿瘤周围组织是否水肿与术前出现视野缺损无明显相关性。经Mann-Whitney U检验,术前视野受损组和视野正常组之间肿瘤体积、肿瘤大径、脑中线移位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较多三角区脑膜瘤患者存在眼部症状和体征,患者视功能损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肿瘤对周围视放射的破坏导致。肿瘤大小、生长方向、对周围视放射压迫的具体位置决定了患者是否出现视野缺损以及视野缺损的类型和程度。对于靠近视放射等后视路的颅脑占位,眼科医生和神经外科医生要重视其神经眼科学检查,注意肿瘤与周围视路等功能区的位置关系,这对于手术时机选择、手术方案制定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